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查问卷5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1:2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查问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查问卷》。

第一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查问卷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请您认真阅读问卷中的每一道题目,如实填写。您的回答对于我们得出正确结论非常重要。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谢谢!请在选中选项上打勾。选项中的“其他”选项可根据自身情况填写。

调查村庄: 区/县 街办/乡镇 村 调查日期:2012年 月 日

填表人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①男 ②女 2.您的年龄:

①20岁以下 ②21—30岁 ③31—40岁 ④40-50岁 ⑤5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①小学及以下 ②初中 ③高中或中专 ④大专及以上 4.您的月收入大概为: ①1000元以下 ②1000—1500元 ③1500—2000元 ④2000元以上 5.您平均每月用于文化方面的开支(包括购买书报、看电影、上网、参加培训等支出项目)为:①不足10元 ②10—50元 ③51—100元 ④ 100元以上

填表人所在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您村拥有哪些文化设施(可多选)?

①文化活动室 ②农家书屋 ③阅报栏 ④网络场所 ⑤文化健身广场 2.您平时利用较多的文化设施是(可多选): ①文化活动室 ②农家书屋 ③阅报栏 ④网络场所 ⑤文化健身广场 ⑥其他

3.您村经常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吗?

①经常开展 ②很少开展 ③只在某些节日开展 ④从未开展过 4.您村的群众文化组织有(可多选):

①自乐班 ②锣鼓队 ③合唱团 ④舞蹈队 ⑤书画协会 5.您村农家书屋的开放情况:

①经常开放 ②偶尔开放 ③遇到检查时开放 ④雨天或晚上开放 6.您对农家书屋配备的图书: ①满意 ②比较满意 ③不太满意 ④不满意 ⑤没有农家书屋或没有去过

7.您获取书刊的主要途径是: ①农家书屋 ②购买、订阅 ③小孩的课本 ④从他人处借阅 8.您最需要哪些农村读物(可多选): ①农业科技类 ②技能培训类 ③医疗卫生类 ④生活类 ⑤文学艺术类 ⑥政策法规类 ⑦文化教育类 ⑧政治经济类 ⑨少儿类 ⑩综合类

9.您阅读书刊或上网,主要目的是(可多选): ①学习技术 ②娱乐休闲 ③孩子教育 ④学习政策法律等知识 ⑤其他 10.您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主要有(可多选): ①放电影 ②送戏 ③送书 ④科普讲座 ⑤文艺演出 ⑥其他 11.你最感兴趣的文化下乡活动是:

①放电影 ②送戏 ③送书 ④科普讲座 ⑤文艺演出 12.您参加的文化活动一般都是哪些单位组织的:

①街道(乡镇)政府 ②村委会 ③村民自发 ④企业 ⑤其他 13.你会参加乡镇(村里)组织的文化活动吗?

①有活动就会参加 ②经常参加 ③偶尔会参加 ④从来不参加 14.您比较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是(可多选): ①看电视 ②听广播 ③读书看报 ④上网 ⑤棋牌 ⑥看电影 ⑦节庆时当地开展的欢庆活动 ⑧戏曲、歌舞等文艺演出 ⑨其他(比如卡拉OK、宗教活动)

15.您对文化的需求:①很强烈 ②比较强烈 ③一般 ④没有需要

16.您认为目前自己的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①满足 ②基本满足 ③不能满足 17.您对政府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是否满意? ①满意 ②比较满意 ③不太满意 ④不满意

18.您村的文化活动是否有特色?①有 ②没有 ③不了解 19.您对您村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是否满意? ①满意 ②比较满意 ③不太满意 ④不满意 20.您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是否满意? ①满意 ②比较满意 ③不太满意 ④不满意 21.您觉得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最大困难是什么?

①缺乏组织领导 ②缺乏资金 ③农民不齐心 ④不知道如何搞 ⑤其他 22.您对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有什么好的建议(可多选):

①完善文化设施 ②加强农村文化骨干培养 ③经常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④扶持村民自编自演具有乡土特色的文艺节目 ⑤其他

谢谢您的参与,您的回答将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帮助,祝生活愉快!

第二篇:浅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浅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摘要】我组通过调研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农村书屋现状,总结出农村书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书屋;现状;问题;建议

一、农村书屋现状

自2006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试点以来,到2007年6月底,四川省已建立农村书屋150个,到2011年8月份,四川省已建成农家书屋22300个,覆盖近50%的行政村。四川省图书馆2011年上半年对12个县区进行调查,调查数据表明,四川省各地农村书屋的建设进度不平衡。其指出,建设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受当地领导对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视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我组对刘营镇8个村农村书屋进行了走访调查,下面从资金管理、人员管理、图书管理、政府监管四个方面对农村书屋的现状进行阐述:

(一)资金管理现状

在刘营镇,当地政府用于建设农村书屋的资金来自中央下发的地震灾后重建资金以及党员捐献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农村书屋的书架以及书籍,书架及书籍的配置实行一步到位、统一标准的政策。调查中,政府表示农村书屋的建设资金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没有专项资金用以维护书屋、支付管理员薪酬、宣传书屋等。

(二)人员管理现状

农村书屋的管理者由自愿报名、村委会推举的方式产生。管理员的培训由镇上统一举行,主要内容为:如何安装书架、如何为图书编号。管理员一般无薪酬,由村干部兼任。在激励和考核方面,刘营镇农村书屋并无涉及。

我组认为,目前农村书屋的人员管理现状并不良好,村干部身兼数职导致了农村书屋管理工作效率的低下,激励机制和考核方面的空缺,也减少了书屋管理员的工作热情。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图书管理现状

目前农村书屋的图书,主要有四类,分别为书籍、杂志、报纸、音像制品,其中书籍数目最多。书屋的图书来源为政府,政府按照统一标准向各个书屋进行图书的配置,并按照国家规定对图书进行编号。图书的借阅有统一的制度,但并未被严格的实施。通常情况下,借阅者只需对借阅的图书进行登记,借阅时间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借阅中出现的超时、损坏也不进行严格的罚款。由于刘营镇多数农村书屋于今年上半年才完全建立,因此书籍等都较为崭新,到目前,还未考虑旧书的处理问题。

总体来说,书屋对图书的管理目前停留在摆书上架的阶段,对于图书的维护、旧书的处理、图书的借阅制度都没有严格的规定。

(四)农村书屋监管现状

目前为止,对农村书屋的监管仅停留在领导视察的阶段。现在出现的许多情况是,在领导视察期间,出现许多“临时借阅者”,形成一片农村书屋繁华热闹的场景;而在领导离去之后,农村书屋又成为一个大门紧闭,鲜有人至的地方。

二、存在问题

就本组调研而言,目前农村书屋的建设存在很大问题,然而资金不足以及宣传不足尤为严重。

(一)资金供应不足

农村书屋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当地政府给予提供,但当地政府只在农村书屋建设期时提供一次性资金帮助,统一提供标准化的书籍和配套设施。至于后期农村书屋的运营管理所需经费则只能依靠每个村子自己解决。一些村子靠出租闲置办公室所得租金来维持农村书屋的开放,但是,这部分租金毕竟很少,难以用来支付图书管理员的工资,维护农村书屋的日常开销。

(二)重视程度不够

在我们调查问卷和访问中,有58%的村民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农村书屋,有25%的村民只知道农村书屋的存在,但未使用过;有15%的村民十分了解农村书屋并且使用,而这些人中九成都是村干部。可见,农村书屋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这将导致农村书屋资源的闲置浪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建议

(一)保证农村书屋经费的充足

由调查可知,目前的每村农村书屋都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资金基本全部用在购进书架、图书方面。并且资金只在建设期一次性提供,没有资金的持续跟进补进。这样的资金提供制度使由村级管理的农村书屋在营运方面遇到了很大的资金困难,没有书屋管理员薪酬、没有宣传资金、没有维护资金……资金困难的使各村将书“锁”在了书屋里,一方面减少了图书的供应时间,另一方面抑制了村民对图书的需求。

为解决农村书屋资金问题,一方面乡镇政府需做好本财政预算,每年对农村书屋的建设及维护提供一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各村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寻求多更地资金,如:租赁闲置的村办公室,租金用于建设和维护当地公共文化服务设备;寻求企业捐款赞助或者与NGO组织建立合作等形式来获取资金。

(二)从供需平衡出发配置图书资源

农村书屋的图书配置要注重从供需平衡出发,如何做到供需平衡呢?首先,应当从建立农村书屋的地点的事情情况出发,了解该村的整体情况,如平均文化水平、平均年龄等,再根据整体情况配置图书。统一配置图书虽然节省了很多时间,增快了行政效率,但并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因此,“因地制宜”的理念在农村书屋图书的配置上尤为重要。其次,应当建立起反馈平台。在农村书屋运行阶段,出现问题时,特别是图书数量及种类的问题上,应当及时通过反馈平台上报有关工作部门,有关工作部门应当及时解决普遍性问题,以保证农村书屋的长期运行。这种反馈机制,能够快速调整图书的供需关系,使农村书屋的图书配置与图书产品市场接轨。

(三)通过制度化管理提高管理员素质

针对农村书屋管理不严谨,书屋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问题,政府首先应该建立健全专人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书屋管理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仅是如何摆放书架、如何为图书编号,培训内容还应该涵盖,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如何做好农村书屋宣传工作、如何开展好读书活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第三,还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在农村书屋管理工作中表现优异者应当受到宣传和表扬,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者应当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基层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在这样的工作热情中,农村书屋的需求会提高,农村书屋的效用也就随之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月芽.“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出版发行研究.2007(06).[2]高?.对“农村书屋”建设的观察与思考[J].学习月刊.2008(10).[3]刘卫,谭宁.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2).------------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工作总结

xx县加强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投资和关注,通过置换、购置和改扩建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

一个新台阶,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自

治区、地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三是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四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文艺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各乡(镇)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借助县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广站建设的投入和“农家书屋”建设的扶持力度。2008年1月12日下午,xx县文体局“农家书屋”揭牌仪式在叶尔特斯村隆重举行,此次全县共开设两家“农家书

屋”,捐赠图书1500余册。乡镇文广站和“农家书屋”成为了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文艺活动和汲取农业科技知识的好去处,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支撑。

三、农村主体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图书配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按照“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仅2008年就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三是从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出发,开展好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精心编排形式活泼、贴近实际的节目,让农民群众在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懂政策、受教育、学知识,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县文

化部门共组织县艺术团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送戏”演出230场次。立足服务“三农”和群众脱贫致富,与地区、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余册。开展进社区、下乡村、到学校“送电影”356场次。四是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得到加强。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县级和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保存,并设立专题博物馆妥善保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传承人(单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在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合理有度开发利用非

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

全面部署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举办多期培训班,聘请自治区、地区有关专家讲课。经全面普查,全县各乡(镇)共查明民间艺术30多项,经甄别后整理上报 3项,纳吾尔孜节,转场,花毡子制做。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手法,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广泛流传。

四、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发展和管理情况

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xx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始建于1992年4月,股级事业单位,核编人员3人,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执法职能逐步明确,原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得到调整,到了2002年5

月,我县又增设了文化市场稽查队,配大队长1人,与文管办合属办公,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同样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求文思乐的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近十六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镇乡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作用,采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

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领确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就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略陈管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意义

1.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目前,我国城乡公民之间的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十分突出:城里人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享受着各种高水准的文化消费;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当贫乏,“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 成为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一部分低收入农民家庭、困难家庭几乎与文化生活无缘,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的农民仍然处在“除了干活就是睡觉”的状态,享受不到基本的文化生活,这种城乡公民之间的文化权益不公平现象导致了农民生存心理的严重失衡,往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引发治安事件的源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而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基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措施。

2.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而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建设,与以往农村文化建设不同的是,这个载体 “体系” 要求很高,是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体系”。建成后将形成代表体现国家意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的强劲攻势,来横扫和抵制农村腐朽文化、非先进文化的蔓延。没有这个载体“体系”,腐朽文化、非先进文化就会在与先进文化的激烈抗衡中夺得主流地位,“乡风文明”目标就无径、也无望实现。

3.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创新的宏观平台。要求农村公共文化作为一个“体系”来建设是前所未有的,这个“体系”包括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队伍建设等,这里面涵盖了无数的创新内容。如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模式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模式的创新、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体制服务机制的创新等,每个层面都有若干创新内容。

二、当前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从当前的现状看,我国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尤其是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据统计,2004年全国文化系统的文化事业费共113·66亿元,仅占全国当年财政总支出28360·79亿元的0·4%,人均文化事业费仅8·74元。远低于一般国家的1%以上水平。虽然从绝对数看,近些年来文化事业费增长幅度较大,如2004年投入总额就比2003年的94·03亿元增加了19·6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20·8%。但从占整个财政总支出的份额看,仍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对农村文化投入的严重不足。2004年全国农村文化经费投入30·11亿元,仅占当年全国文化事业费总额的26·5%,低于城市投入47个百分点。许多县和乡镇公共文化机构的功能丧失或半丧失,几乎无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严重阻碍了农村在科技化、信息化时代与城市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步伐。

2.现有文化设施难以承担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共有乡镇38240个,有23687个两馆需要新建和改建(其中49个县无文化馆,562个县文化馆无馆舍;121个县无图书馆,225个县图书馆无馆舍),占到总数的62%;5827个乡镇无文化站,占乡镇总数的15%左右。苏南地区虽都有馆站,但现有文化设施也难以承受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任。80年代前后建造的一批乡村文化宫、影剧院、书场、农民公园都已相当陈旧,维持生计困难,管理落后,另作它用或“空壳化”现象严重;有的区乡为减轻财政负担,把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向市场,缩减财政拨款,让其创收,使本来就匮乏的公共文化设施被挪为他用,甚至成为单位部门谋取利益的工具,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被完全的市场交易所替代;有些地区虽建造了一些新设施,但由于指导思想偏差,却出现了“重建筑轻功能”的现象,领导只关心设施落成,将其视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不注重功能服务,更不关心在整个区域中构筑网络来具体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村级文体设施任意性、人为性状况严重,缺乏标准化设计与指导。

3.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供给与群众的需求严重脱节。建国后,一个以县区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乡镇文化站及村文化室等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目前已面临多种危机。一是机制僵化,服务方式单一,对现代文化形式、内容缺少研究,已很难吸引公众上门,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远不能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二是农村文化市场由于“重整顿、轻培育”,娱乐项目和产品数量日趋萎缩,变得萧条;三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几乎流于形式。有些村虽建有多功能的文化室、阅览室、但图书以破旧陈旧书刊居多,科技类、致富信息类读物非常少见。这些状况使得农村招摇迷信很有市场,文艺骨干变成了和尚去念经,锣鼓声不如麻将声高,打牌、赌博成为了多数农民的消遣娱乐方式。

4.我国的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很好起到发展农村公共文化的杠杆调节作用。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出台后,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发展文化事业的经济政策。如省政府就颁发了苏政发200174号《关于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无锡市政府也颁发了相关文件,从实施的情况看,前几年出台的这些经济政策文件缺乏激励力度和吸引力,很难激励动员社会各界共建农村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资金向农村公共文化领域流动。

三、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考

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课题。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我们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和种类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笔者浅谈三点思考:

1着力构建适应经济发达地区农民需求的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构建什么样的设施体系?试谈三点构想:

构想一:建造“吴风锡韵”风格的 “2公里文化圈”。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境内丰富的吴文化资源,为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建造“吴风锡韵”风格的 “2公里文化圈”提供了特色创新参考。所谓“2公里文化圈”即根据无锡地区的人口密度和文化设施的有效辐射半径来建造文化设施。老百姓走出家门2公里范围内,就能找到公益性文化场所,并享受到公益性文化服务。“文化圈”是当前构建文化设施体系颇为时尚的理念,上海提出了建设“15分钟都市文化圈”的构想;深圳福田区以 “大手笔”,用3年时间投入13亿元初步建成了“一公里文化圈”。到今年年底,该区将建成7个区属文化馆、8个街道文化站、16个文化广场、2个影剧院、2个图书馆、1个大型体育公园、2个片区文体公园,加上百余个遍布社区、“小而精”的文化设施,形成了配套齐全、颇具规模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构建 “吴风锡韵”风格的“二公里文化圈”,必须要创新规划理念,挖掘吴地文化特色。比如在有200多年龙舞历史的惠山区礼舍村,就可建造龙文化博物馆兼文体活动中心楼,楼顶就可设计长龙飞舞……,只有抓住了特色,才能真正让文化走进农村,贴近百姓,融入生活。

构想二:加强农村社区新楼盘文化设施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农村地区农民的居住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无锡市委、市政府2005年作出《关于推进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八项重点工作的决定》后,农民居住由原来零散或旧式居民点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一幢幢新楼盘在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崛起。农民的居住环境变化了,人口比原来相对集中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重点也应顺势调整。政府规划、文化、建设等部门应切实加强农村社区新楼盘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好与新楼盘开发配套的供业主享受的“中央文化会所”及球场、游泳池等文体设施,切实抓好新楼盘开发的规划设计,若房地产开发商设计的楼盘图纸缺少与新楼盘相配套的文体设施,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应不予审批,确保农村社区“乡风文明”有硬件载体。

构想三:加强市域镇、大镇游乐娱乐性文化设施和市民文化广场建设。“市域镇”是特大城市建设的产物,一般具有较多的人口和较好的区位优势,是农村连接城市的枢纽集镇。无锡市政府出台的“1+2+1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即一个特大城市、两个大城市和12个城镇组团的三级等级规模结构)明确了原不属于市区的12个镇为“市域镇”;另一类是经过乡镇机构撤并后形成的大镇。如惠山区的堰桥镇、洛社镇,滨湖区的太湖镇,锡山区的鹅湖镇、锡北镇等都是由几个镇合并的,这些镇形成了农村大镇的地位。“市域镇”、大镇的文化建设就要有别于一般镇,重点建造城市风格的游乐、娱乐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市民文化广场建设。相关政府可通过立项公示、招标投资和鼓励企业或个人参股经营等办法来建造“游乐场”、体育舞蹈培训和表演比赛场馆以及市民文化广场等,让这些设施与城市设施互为补充,让乡村都市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2.集成优秀文化艺术产品,创新文化供给方式,着力构筑农村流动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最近指出:“从全国的情况看,目前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为基层提供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为此一是呼应文化大省的创建,建立全省群众文艺流动演出服务网。1996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江苏建设成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建立全省群众文艺流动演出服务网,既是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文化大省的内在要求。具体方法是:由省文化厅牵头主办,省文化馆具体承办,整合全省群众文艺节目资源,建立全省文化馆(站)流动演出团队和节目信息库,制作分片区流动演出团队和节目单,制定演出路线,各地级市统一制作和购配下乡进村用的可拆式流动舞台及灯光、音响等器材设备。流动演出网是全省优秀群众文艺节目全面集中展示,是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现的是公益性原则,不向当地收取演出费用,不仅解决了农村有效文化资源的匮乏和异地好的群众文艺节目农民看不到的问题,而且可以增强群众文艺作品的创造力、生命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发挥全省各地文化馆的龙头带动作用。广东的“流动演出瑶山行”活动,把广东省许多获“群星奖”和省内大奖的优秀文艺精品及各地文化馆站创作的优秀节目,以“大物流”模式每年可为农民群众演出2400场,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新亮点。二是提升特色,精心打造农村节庆文化活动常设品牌。近年来,各地政府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提升特色,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鲜明风格和个性特点的大型文化活动,如深圳市举办的“爱我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节、宜兴市举办的“中国宜兴陶瓷文化节”、无锡市、惠山区举办的“阳山国际桃花节”、无锡市、江阴市政府在马镇举办的“徐霞客旅游节”、盱眙县政府举办的“中国龙虾节”、姜堰市政府举办的“溱潼水上龙舟节”等活动,不仅打造了常设节庆文化品牌,发展了地方经济,而且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很有魅力和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我区一年一届的阳山桃花节如今已举办十届了,每届桃花节都有丰富的系列活动,最吸引人的是大型开幕式文艺表演,既有中外佳宾光临又有著名歌星、影星或央台著名节目主持登台亮相,既有拔萃专业团体、艺术院校的学生精湛表演,又有精品群众文艺,且每届都讲求一个“新”字,如第九届就加串了的 “青春桃花女”登台走步,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所以每届能吸引十多万农民前往观看。三是让市场文化与群众文化珠联璧合,优势互发。市场文化与群众文化是一对并蒂莲,一对水中花。与群众文化不同的是市场文化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教育、审美、娱乐、休闲、健身等功能属性,又具有商品市场的经济属性。应当说两者都肩负着提升精神文明,满足群众需求、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任务。要使两者珠联璧合,优势互发一是可利用农村庙会、节场之机,将外来“大蓬车”团队表演与群众文化广场文艺表演联手展示,让聚集人口的传统庙会既有 “游艺耍技”格调的外地“大蓬车”团队表演,也有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健康活跃的群众文艺表演;二是将大型文化系列活动的组织与营业性特色文艺团队会演结合起来;三是将群众性书法美术作品展与名人美术书法作品上市拍卖结合起来;四是把中青年现代舞、国标舞培训与大型广场文艺表演结合起来。四是经常性开展送电影、送戏下乡进村活动。时下,各地宣传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 “三下乡”活动如火如荼,有的酌情收费,有的完全免费。而免费更受农民欢迎。今年6月,江阴市就组织了历时5个月的“千场电影送农村”活动,从上海、南京租赁了100多部电影(60%是新片)免费为农民放映,颇受农民欢迎。

政策性鼓励专业剧团进村也是一个好办法。宁波市政府采取一场戏补贴3000元的办法,引导剧团进走村走户也受到很好效果,一方面丰富了农民的戏曲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让一大批处于生存困境中的专业剧团重新焕发了生机。五是开设“流动图书馆周末灯光夜市服务活动。

“流动图书馆”的出现,为创新农村文化供给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它具有如下特点:⑴ 装备先进,政府集中投资购买流动服务车,书柜、桌椅、电脑、灯光、饮水机等设备;⑵ 服务灵活,既可到集镇文化广场,也可到村边社区;⑶ 资源吸引力大,由于组织者是地市级图书馆,新书多,期刊多,不仅可现场翻阅书刊,还可电脑与本馆联网,联网后就地可阅览数十万种电子图书和中外经典电子图书光盘等庞大数字化资源;⑷ 服务形式新鲜,灯光夜市图书服务形式亘古未有,夏天可乘凉,现场可吃机制饮料,即可看书、还可上网。“流动图书馆”是城市文化援助农村的一种极好形式,是解决农村图书馆、文化室购书难的有益尝试,广东20多个“流动图书馆”引爆的人气,引起了当地领导的关注。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肯定:“广东流动图书馆是一个很好的创举”。六是建立农村高雅艺术供求新体系。现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青年对高雅艺术表现出浓浓的兴趣和追求。和祖辈完全不一样的是他们把懂和喜爱高雅艺术视为现代青年文化修养和小康生活的标志,因此,他们中有的购买钢琴,用自己的私家车把爱女送到城市芭蕾舞培训,拜师学钢琴,有的农村小学特邀城里的芭蕾舞老师、琴师来校集体培训,如我区的洛社镇就是,该镇中心小学编排的诗朗诵《我骄傲,我是惠山青年》就以一排少儿芭蕾舞伴诗朗诵为特色。青少年热爱高雅艺术,高雅艺术也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培育它的观众群。文化部门应逐步建立起高雅艺术供求新体系,有条件的县、区应建造大剧院、音乐厅,适时引进国家重点扶持的芭蕾舞、交响乐等高雅艺术,以培养新的观众群,满足农村青年及高雅艺术爱好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3.研究制定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要有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做保障,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一是研究制定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各级政府应按照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办国办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首先各级财政应加大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投入,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覆盖范围,不断提高公共财政用于村和社区的比例;其次应尽快建立由中央和省、市三级设立的“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三是对重要的文化活动项目和文艺产品采取财政补贴,列入政府采购预算,以政府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四是财政、审计和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对出现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必须追究责任,严肃处理。二是出台新的文化经济政策,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虽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体,但初级阶段的中国,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少,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政府出台新的文化经济政策,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还要鼓励社会各界、民间团体和公民个人兴办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可在选址、立项、征地和减免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捐赠农村文化事业的外藉人士、海外华侨包括当地的私营企业主,政府应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对协助捐赠的中介机构和中介人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放宽对农村文化市场设施建设的准入条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市场设施建设;政策扶持民间特色团队和民间艺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特殊作用;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和非公有制运行模式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阵地的管理效率。三是加快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立法步伐。要改变以往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管理上的任意性、人为性状况,就必须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目前我国法律体系中还没有独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法律制度。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在公共文化发展和建设上都走了一条法制化道路,即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定国家发展公共文化的基本政策,保障政府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法律地位、义务责任等。我国目前虽然出台了一些有关公共文化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公益事业捐赠法》(1999年)和国务院通过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2003年)等,应当说对促进和保障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但从总体上看,这方面的立法仍比较零散,立法的层次也较低,尚未形成一个较为成熟、完备、法律效力彰显的体系。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必须要尽快研究制定使其规范运作的基本法或专门法,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金法等,党和国家在新时期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加快立法提供了条件。

希望的田野有了文化的滋润,勤劳的人民有了文化的熏陶,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和谐富强。

第五篇:西和县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西和县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和讯(通讯员 阳芳)紧紧围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目标,西和县进一步加快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覆盖全县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文化建设的发展成果。

把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西和县先后投入资金653万元,建成了长道大寨和大桥龙凤2个高标准的文化大院、筹建了长道镇川口村等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完善了长道、十里、石堡、何坝4个文化站的室内设施,并将洛峪、大桥、蒿林、太石河、石峡、西高山6个乡镇的文化站、10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列入了西汉水流域整体开发项目规划。在全县城乡安装了662个阅报栏。2008年一年共完成了长道西团村、姜席镇张山村、十里青羊村、六巷乡上巷村等200家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为全县206个农家书屋配发图书26万册,书架600个,办公桌、椅200套,书架200个。今年17个乡镇18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还在继续建设,到年底将实现全县范围内“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如今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已成为西和农村传播知识,进行娱乐的主阵地,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此外,西和县把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环节,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目前已对农村文化活动场次从业人员举办了3期培训班,培训文艺干部26人。与此同时,西和县注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室、图书室,支持农民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形成了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促进了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日益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塑造着新时代的农民,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查问卷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查问卷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对于现代政府的职能,一般认为包括两个方面:政治统治与公共管理。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首先是政治统治者其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局党委等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越秀公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期间举办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5篇材料)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面向大众的公益性的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概况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概况 [摘要]文章介绍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共5篇)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县加强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落实......

    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源头活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则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前提,完善......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5篇)

    一、团风县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团风是1995年12月黄冈撤地建市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县,全县版图面积838平方公里,辖8镇2乡,287个行政村,23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其中农户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