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观后感
父与子观后感1
《父与子》是我近期最喜欢看的书了!这本书讲的是父与子之间发生的好笑故事,而且全部用简单的漫画形式进行生动的体现。
许多故事我都很喜欢,翻看着一幅幅漫画,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有时会联想到我自己。其中最喜欢的是《屡教不改》和《这回足够了》等几个故事。
《屡教不改》讲的是有一天,父与子在一个栏杆上玩儿,警察看见了之后,仿佛对他们说了不能玩儿的意思之后就走了。警察走过之后,父与子觉得没玩够,很伤心,在回家的时候,竟然又走在栏杆上,很开心的梯子!哎,真是为了快乐屡教不改呀!
《这回足够了》讲的是,有一天,父与子在海滩上扔石子,扔着扔着,石子就没了,父与子伤心的回家了。当天晚上,父亲连夜用小推车搬石子,堆放到海滩上,给儿子一个惊喜。第二天,儿子跟着父亲又来到了海滩,发现有那么多石头可以给他们玩,高兴极了!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也使我感受到了父爱真是好伟大呀!
《父与子》这本书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也藏着许许多多的小知识。要不,亲爱的同学们和我一起看《父与子》吧!
父与子观后感2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书的名字叫《父与子》。这是一本漫画书,不要一听是漫画书就有抵触,这本漫画书可是获得了“国际大奖儿童文学”。
这本漫画书的内容主要讲了:一位爱儿子的父亲和一位爱父亲的儿子的一系列的日常。这些日常虽然短,但幽默感十足。书中弥漫着真实、生动、幽默的父子情,让人读后会为这种朴素、珍贵的情感而感动。
为什么会说“爱儿子的父亲”呢?其实,在这本书的第一页就体现出来了:儿子因为在家里踢足球而被父亲赶出家门。过了一会儿,父亲开始担心了。等快九点时,父亲急得左右走,忍不住了。父亲出门去找儿子了,去找了一圈没找到。父亲刚到家门口的窗子时,突然,一个球飞来,一看,嗯,是儿子的.球,最后一格画的是父亲与出来捡球的儿子抱在一起。父亲的嘴里还说着:“我的宝贝儿子,你可回来啦!”这样的话。
光着一件事就可以看出这对父子的日常有多温馨了。虽然有时父亲会忍不住打淘气的儿子,但大家心里都知道,这是父亲对儿子的爱。
父与子观后感3
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文中讲了在一次地震中,一对父子凭着相互的信任,父亲最终历经艰险救出自己的儿子,并且救出了儿子的同学的事情。
在文中我感受最深的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多么地坚定而执着,这也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支持,一种承诺。在场的警察、交警、以及受害同学的父母,面对危险的废墟,都是痛苦地离开了,放弃了。然而父亲靠着对儿子的信任,想到自己的责任和承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冒险解救自己的儿子,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苦苦的挖掘,终于如愿以偿。你此时不觉得父亲的伟大吗?如果父亲也和其他的父母一样痛哭几句,然后悄然、绝望地离开。
那么十几个孩子的生命就……后果是多么的可怕,又是多么的残忍啊。那么儿子和父亲间的.信任由此也会画上一个令人可怕的句号。相反其他人也和父亲一样,面对危险迎难而上,那生活又是多么的精彩,多么的美好。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果不在别人危险的时候不伸出支援之手,那又在什么时候给别人雪中送炭呢?爱是可以传递的信念,信念是精神的支柱,也是生命的支柱。
只要人人付出一点真诚的爱,那世界将是多么的美妙精彩。
父与子观后感4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父与子》,它讲述了,顽童爸爸,和一个天真儿子的故事。
这本书是一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几个章节:父与子后来出名了,刚开始的他们,很快乐,可是后来,他们才发现,别人办成他们的样子并不是什么好事,因此他们觉得自己不是独一无二的了,因此父与子感到空虚寂寞,儿子对爸爸说:爸爸,我想走到天上去。父亲答应了儿子,牵着儿子的手,一刻不停地走着,终于他们走到天上了,爸爸成了月亮,儿子变成了星星,作者在结局里说,如果小朋友们喜欢父与子,不如每天晚上抬头仰望天空吧!
亲情,两个简简单单的字,却包含了血浓与水的深情。可是,我们的身边依然有人不懂得珍惜,父母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而你却不懂得报答,或许父母不求报答,但你一颗感恩的心都没有吗?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深深的亲吻偶有给家人带来抹去的快乐记忆,养育了我们这么多年,不管是贫是富,父母都会珍爱你,珍惜这上天赐予的幸福。
亲情,友情两个不可缺少的.情,两个包含着幸福的情,都在这本书中体现了出来,也都被作者用深情的笔墨描绘了出来,让我们张开双手,把这珍贵的东西拥进我们的怀里吧!
父与子观后感5
《父与子》讲述了父亲与儿子感情很深,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故事。父亲很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儿子顽皮可爱,聪明机智,这对父与子就开始了精彩的'故事。
其中我觉得很精彩的故事是:《长矮了!》去年,父亲帮儿子量身高,还在儿子的高度的地方定了图钉,过了一年,儿子再来量身高,结果,让父子俩大吃一惊!儿子今年没去年高!原来,是树长高了很多!
还有一个我也觉得很精彩的故事是:《失败的音乐会》一天,父亲带着儿子去一家乐(yue)具商店,买了大号和小号的萨克斯,向家里前进。刚到家,儿子先吹起来,父亲捂着耳朵,注视着儿子,轮到父亲吹了,刚刚吹了一会会,儿子就捂着耳朵,生气地看着父亲,父亲发现了,便骂儿子,儿子一生气,就一起吹起来,两人又一起停了下来,父亲先说:“你吹的一点都不好!”儿子还一句:“你也一样!”这时,两人灵机一动,拿来烟草和泡泡,儿子把萨克斯当成吹泡泡机,父亲把萨克斯当成烟斗,玩了起来。
父与子观后感6
老婆看了《如父如子》的影评后,发给我看,希望我能悔改。
这部影片拍的很好,我觉得我很像影片中的菁英爸爸,很多方面都很像。影片中的菁英爸爸工作很忙,钱挣得很多,没时间陪孩子,所以父子关系很失败。我觉得比他好一点,我不加班,钱挣得不够多(至今无车),我还是抽出很多时间陪孩子的,陪他游泳、陪他玩电子积木、陪他练跆拳道、陪他放飞机、陪他去迪斯尼等等,所以我们父子的关系比影片中好一些。
但在我老婆的眼中看来,我陪电脑手机的时间太多了。这个我承认,我得继续悔改,想办法陪孩子玩,把家建设成孩子的乐园,而不是培训基地。
我老婆最近也在加强陪孩子玩。人生真的很短暂,事业成功也好,不成功也罢,关系都不大。最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康、平和、快乐的`一生。
我和老婆说,“你看这个影片拍的很简单,花费也不高,男女既没有接吻,也没有床戏,但就是让人感觉很好。”老婆说,“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拍出来的片子就应该是这样的。”
《如父如子》真的是一部好电影。
父与子观后感7
这个假期,我读了父与子这本漫画书。它的内容丰富,有很多个故事,只有图片,没有文字。可是这些没有文字的图片让大家从中获得了无比的快乐。
书中的父亲留着大胡子,光秃秃的'脑袋下面长着一个大肚子,总穿着一件马甲,小小的眼睛大嘴巴,长相很滑稽。儿子一头乱发,个子矮矮的。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把父与子的外貌表现的淋漓尽致。
书中的故事很吸引人。比如儿子打翻墨水瓶,父亲要打他,可是发现儿子的裤子破了,就先帮他把裤子缝好,儿子以为没有事了,可没想到父亲缝完了照样打他。还有一个故事是哄儿入睡。父亲用尽各种办法哄儿子睡觉,可是儿子十分顽皮,不管父亲怎么哄,都不睡。最后父亲累的自己睡着了,儿子见了,也搂着父亲的脖子睡了,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们父子情深的关系,让每个看了的人都感受到他们的幸福。
父与子这本书给我的假期带来了很多欢乐,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一个个小故事让我们开心的同时也体会到更深的寓意,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父与子观后感8
这个夏天,我看了一本被称为德国幽默象征的书它就是《父与子》。这本书的作者原名是埃瑞克·奥赛尔。后改用笔名卜劳恩。
这本书讲述了父亲与儿子的幽默故事,其实都是卡劳恩的真实写照。父亲是一个秃着头,长着大胡子,又十分爱孩子的父亲,只是这些爱的'方法有此特殊。比如《糟糕的作业》里儿子不会写家庭作业,父亲帮他写,结果事情败露了,父亲被老师k了一顿。
儿子则长着刺猬头,又十分的调皮,不过他还是很爱爸爸,他有时候也常常耍小聪明,但也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比如,有一天子回家发现家里冒烟以为家里着火了,就端了一桶水灭火,结果子刚倒完水,父就拿着雪茄出来说:我只是在抽雪茄。这本无字却能带给我们欢乐的书,也带给我们一段感天动地的父子亲情
父与子观后感9
书,恰是一帆小船,只有你巧妙的把握好书中的知识,只有你一丝不苟地汲取书中的内容,才能在人生这片大海中尽情地遨游,平稳的`向对面的彼岸驶去!
在一个清晨,我心情大好正兴致勃勃地看着《父与子》这本书,它让我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紧锁眉头;时而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书中没有字,只有一幅幅奇怪的图片,书中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分别是爸爸和儿子,爸爸是一个胖乎乎的人,秃着头,慈爱而亲切;儿子长着刺猬头,调皮而可爱。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误把光头当足球的这一篇,讲的是爸爸和儿子踢足球,儿子不小心把足球踢进了下水道,爸爸下去捡,当爸爸上来时儿子以为是足球,结果一踢才发现是爸爸的头,爸爸上来后儿子哭了,爸爸没有责怪他而是抱起他和足球回去了。看完后我很感动,原来父爱如此伟大,他的宽容不会在意自己孩子犯的一些小错误。
看完后联想起了我的爸爸,他也是一个挺幽默的人,时常会把我逗得哈哈大笑,但是在我心情不好时常会朝他发脾气,或许我该向父与子里的父子一样相亲相爱。
合上书本,我依依不舍的把书放回书架上,闭上眼睛回顾三分钟后,深深地把这对淘气的父子印在了心里。
父与子观后感10
今天,我们上了第17课《地震中父与子》。学习了这一篇课文,我的感受很深。我被课文中的父亲感动着,也被课文中的儿子激励着。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安顿好老婆,去学校救儿子的故事。
故事中的父亲在救儿子的这件事上是固执的,即使是所有人来劝阻他,他都从未放弃。也正是父亲的坚持,才最终就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们。
当我读完这篇课文时。我心里就在想:这位父亲真伟大,他为了救儿子不畏爆炸的风险,整整挖了三十八个小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伟大呢?他们每天拼命的'赚钱,为的就是让我们生活的更好。在他们忙完之后,又每天辛苦的给我们做饭吃,为的是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棒。这就是父爱、母爱的伟大。
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就会不由自主的落下来……
父与子观后感11
内黄县大平调剧团于12月7号晚上在中原影院演出了《三子争父》。观看时,心里五味杂陈,有观看戏剧的快乐、有对剧中人物的可怜......现就我感触比较深的几点简单阐述一下。
戏中的周老贵,辛辛苦苦抚养儿子长大,却被儿子儿媳赶出家门,拉开了整场戏的序幕。他是个善良的老人,刚拾到银两时窃喜终于有钱治病了,转念又一想顿觉羞愧,做人不能见利忘义,善良的`老人所做的为以后三子争父埋下了伏笔。
老人被儿子赶出家门后撕心裂肺的泣诉,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是啊,老无所养是令人伤心的事。
最后三子争父是对周老贵最好的报答,善良的老人有了最好的归宿,愿天下老人都能安度晚年。
本剧整体来说比较低俗,有点低到尘埃里的感觉。演员的表演、嗓音还可以。
父与子观后感12
在栋普通的小区里,住着对有趣的父子,看,他们多幽默!
有天,儿子在门外看漫画。妈妈把饭做好了,见儿子还没来,就叫爸爸去叫他吃饭。爸爸叫了儿子,看见儿子看的漫画,就入迷了。儿子来了,爸爸却不见了,妈妈是火冒三丈呀!唉,这真是对有趣的父子呀!
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和蔼、幽默,那个留着刺猬头的儿子,淘气、调皮、聪明、可爱。虽然这本漫画中没有个字,但是很容易让人读懂,而且很有趣、幽默。
看了这本漫画后,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那和蔼可亲的爸爸。我的.爸爸虽然很宠爱我,但是我并没有反抗。我非常享受这种爱。所以我像花儿样,享受着阳光。爸爸的爱温和而慈祥,他的爱充满着温和,他的神情充满慈祥,也有几丝威严。我喜欢爸爸那刚劲的手,他会轻易地扶起摔倒的我,在我考试前,他把深深的个吻留在我的脸上,留在我的心上,用鼓励的话语让我考好。有时候,我做错事,爸爸也会严格的批评我。这时,我的心已在默默地哭泣,我也曾面壁思过,感到了错误。经过这些,我对世界有了许多认识。当然,这些也离不开爸爸的爱。
父爱,是种骄傲的存在,是种爱的集聚,也是种支持着子女生的力量。
爸爸,我爱你!《父与子》,我爱你!
父与子观后感13
在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住着一对有趣的父子,你看,他们多幽默啊!
一天,儿子在门外看漫画。妈妈刚吃完饭,见儿子还没来,就让爸爸请儿子吃饭。父亲给儿子打电话,看到儿子正在看的漫画,看得入迷。儿子来了,爸爸却不见了,妈妈气坏了!呵呵,真是一对有趣的父子啊!
光头大胡子的爸爸慈祥、善良、幽默,刺猬头的儿子调皮、调皮、聪明、可爱。这部漫画虽然一个字都没有,但是读起来很轻松,非常的搞笑幽默。
看完这部漫画,我不禁想起了慈祥可亲的父亲。虽然爸爸很疼我,但我没有反抗。我很享受这种爱。所以我就像一朵花,享受着阳光。爸爸的爱是温柔慈祥的,他的爱是温柔的,他的表情是慈祥的,还有几分威严。我喜欢爸爸有力的手,他会轻而易举地扶起摔倒的我,考试前,他在我的'脸上,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吻,用鼓励的话让我走了。我通过考试了。有时,当我做错事时,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这时,我的心已经在无声的哭泣,我也面壁思索,觉得不对。通过这些,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当然,这些也离不开爸爸的爱。
父爱是一种骄傲的存在,一种爱的聚集,更是一种支撑孩子一生的力量。
爸爸我爱你!《父与子》,我爱你!
父与子观后感14
今天,我打开了《父与子》漫画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忽然我被一幅《原来要火》的漫画吸引住了。
一个晴朗的夏天,父亲与儿子来海边度假,儿子玩着钢琴,父亲打理着弓,父亲抡起弓将一只鸟射了下来,想烤烤吃。父亲拿起一根木棍在木头上钻,儿子不知道父亲在干什么?父亲越钻越来劲,儿子终于知道了,父亲是要钻木取火。父亲见钻木不能起火,便用打火石打出火来,儿子却从口袋里拿出了“火柴”。父亲大吃一惊。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囧事,有一次,我的爸爸要找小剪刀剪指甲,但怎么了也找不到剪刀,我灵机一动,拿出了指甲剪,递给爸爸,爸爸拍了拍脑门说:“唉!我怎么忘了还有指甲剪。”
这一幅幅漫画,虽然一个字都没有,但很易懂。
我个人认为,家人之间就应该多沟通,家人之间互相了解,心灵也就会相通,有了心灵相通,就会相互忍相,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庭就会诞生。
这本漫画的作者说过:“父亲最大的'成功就是儿子超过了自己。”爸爸,我爱你!我也一定会超过你的。
《父与子》观后感
这部片子讲的是一对父子之间的事情。二子年纪轻轻,却不求上进。整天不是逛马路,就是溜市场,无所事事。父亲老奎对此非常着急,他爱子心切,望子成龙,希望二子好好补习功课,考上大学。于是,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督促二子复习功课,准备高考。他怕儿子出外乱窜,荒废学业,于是就经常把二子锁在房内复习。虽然父亲一番好意,可偏偏二子不争气,不想读书,在屋内如坐针毡,像坐牢一样,人在屋里心在外,无心学习。他经常瞒着父亲出去和女朋友看电影,还和朋友顺子做起了买卖,但都被父亲发现而被拉了回来。最后勉强进了考场,但却因连续几天硬啃书本,脑袋昏昏沉沉,终于支持不住,趴在桌上打起盹来。最后老奎不得不借辆车,将儿子拉回了家。
这部片子给我很大的感触。
首先,从父亲的角度也就是对于父母来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嘛!可是,父母的好心却不一定能办成好事的!打歌比方,以前的父母一般都是六岁送孩子去学钢琴,没想到今天的家长这么夸张,4岁都有去学的了。当然我绝对不否认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无非是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让自己的子女有一技之长,叫他们学琴学画学英语,上各种补习班,参加高考上大学,出去以后当老师,当公务员等等,但你们这种思想越强,就越容易忽略一点:那就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也许你们会说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便机械地不加选择地教给他们这教给他们那,要知道逼着孩子学不愿意学的东西,而这往往是会让结果与初衷相背离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作报告,把一只老母鸡放到了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鸡吃米,老母鸡头一歪,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他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突然发现前面有米吃,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有些父母让孩子学习,就像要老母鸡吃米一样。
求知本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乐事,却在父母的逼迫下异化了。孩子从天生的爱学习,变成了恨学习,填鸭式教育,题海战术是典型的强要老母鸡吃米,不想吃的硬要给孩子吃,孩子求知的“胃口”被破坏了!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要只盯着分数。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带给孩子。这也许就是孩子为什么没有学习兴趣的原因。
帮孩子“助长”是应该的,只是,不应该“拔苗”,在“助长”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生理、心理和体力上的承受能力。对于年幼的孩子,理当让他在主动的环境下自主地学习,而不是在无法自我掌握的过大的外界环境的压力下被动地拔擢。有位父亲,有个男孩,四岁时父亲想让他会弹钢琴,便买来了钢琴放在客厅里,不过他没有马上给孩子请老师,也没有提起让他学.他做得聪明的事便是请了一位会弹钢琴的保姆,每天都会让她在家里弹一会,而且经常请会弹钢琴的人来家里做客并在家里演奏一番.就这样,等到了小学时小男孩哭着.喊着要学钢琴。可想而知这样的小孩学钢琴的效果会怎么样。果然在5年级的时候已经达到9级的水平了,要知道能取得如此的成功跟父亲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同时,不可否认,现在的孩子是生活在幸福之中,甚至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他们有着优越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他们的心理承受压力比较差。因为有什么事情,父母都为他们承担了,所以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困难。反过来说,他们所承受的学习压力和家庭社会的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就初三的孩子来说,现在早晨七点上课,晚上九点下课,回家之后要学到十一、二点才休息,体力上的消耗是可想而知的。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把孩子考上重点高中或者重点大学,做为炫耀自己教子有方的资本。太多的家长,此时会对孩子施加精
神上的压力,什么“必须考上省重点啊”,什么“最次也得考上哪所重点啊”,这些话天天在孩子耳边说,让孩子有种匿反心里。一听到这些话的时候,孩子就会烦。这个时候的孩子会不耐烦的说:“行了行了,知道了,我会努力的,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烦死了。”此时孩子的心里是非常乱的,一边是学习的紧张,一边是父母的唠叨。而这些学习上的不堪重负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各方面压力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于是就想逃离这个世界,最后甚至就会酿成悲剧。这样的例子现如今也是随处可见的。所以对于子女,有时候不要太刻意要求他们,“望子成才,望女成凤”可以理解,但是让自己的子女有个好的身体,好的心理素质,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根据自身的情况,量体裁衣,在自己的能力范畴内,争取做到最好,这未尝不是个好方法。
此外,“天生我材必有用”,所谓成功的孩子并非一定要考上大学,甚至是名牌大学,因为个体间毕竟有差异,每个孩子都具备特有的某一方面的天赋和资质。作为父母,要学会发现并积极引导、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这也许就是成功的教育,并非子女“成龙成凤”才是成功。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成功,一些家长不分析孩子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社会上那些专业热门,受人瞩目就希望孩子做什么。“别人的孩子学钢琴,我的孩子也不能落下”之类的从众心理很普遍,却没有考虑孩子自究竟是否适合。说到底是家长的教育观、成才观背后太
功利。如果一个孩子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喜欢文学艺术,如果家长拼命拉着他学奥数,就是一种不公平;如果一个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创造意识很强,家长偏偏让他学习学术性强的理科,也是一种不公平。很多家长明知道自己的孩子自学习并不是特别出色,但却培养他去重点学校、重点班,孩子的学习跟不上,结果是孩子越来越自卑,本来具有的优势反而丧失了,这就是没有找到合适他的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不应该太过功利,对于孩子成长的期望也不应该太功利。做到不功利的方法就是要根据孩子的自身发展的特点,根据他的兴趣爱好特长,给他适合的教育,给他提供适当的环境,让他得到充分发展,也就是使每个孩子自身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张扬、展示和实现。
最后就是很多父母在“望子成龙”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个人的自我成长甚至丧失了自我,放佛除了儿女之外,个人价值无从实现。这样的结果是一旦有一天子女长大离开,父母生活就没了中心,子女“成龙成凤”荣耀背后也许是为人父母的孤寂和失落。像这样的例子在现如今的社会上比比皆是,而这将严重影响着个人的幸福指数。每个人一生都需要成长,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事业、个人乐趣,才能够给孩子更大的成长发展空间,而不会让孩子背负着父母的情感债生活着,毕竟古语所言“忠孝不能两全”。家庭成员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应该各有各的生活目标与希望,两代人之间更应该在彼此关爱中活出各自的精彩!
所以,家长们不能过分的强求孩子们,还是顺其自然吧!不管他们以后成为钢铁还是废铁,这都要靠他们自己了。家长只是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孩子们自己的路就让他们自己去走吧!家长们不能一辈子当他们的“拐杖”,孩子们总是要学会自己“走路”的。爱迪生一生也受过许多挫折,但他还是没有放弃,一路走下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