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平语近人”,既能学习我国的古典文化,又能了解一些执政理念。对于一个驻村干部来说,意义深远。
人民日报评论这个节目“耳目一新、意犹未尽”的确如此。再次细读、深入品味。这股精神力量让我激起了更大的动力,更加坚定了麻江县如期国标摘帽的必胜信心。
“第一书记”是一个极具“力量”的称谓,这称谓背后的力量是为责任!这责任是为贤昌镇甲耳村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所付出的努力和思考,这责任是为做好甲耳村驻村干部下沉干部精神的表率,这责任是更是“不辞辛苦出山林,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奉献。
20xx年2月到贤昌镇甲耳村参加驻村工作,如今已近3个年头,驻村工作是最贴近民生、改善民生的工作,个人觉得要在驻村工作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实。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要用实际行动改善民生,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解决安全饮水、协调农网改造、申报扶贫项目、督促落实项目、完善基础信息、全面落实“补短板”、推动“产业革命”、推进“厕所革命”、落实“春风行动”、“夏季攻势”、“秋季攻势”……一切的惠民政策,只有大家“实干”,百姓才得“实惠”。
二是诚。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投入最真的情感,“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把贫困群众生活方方面面的小事都当作大事来做,当成紧急的事情来抓,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认可,才能不断地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想问题、办事情,和群众以心交心,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才能保持党群、干群的血肉关系。下铁冲组宋大姐,你家的合医卡号给你问好了,已经发卡号给你了;翁通组刘哥,你咨询的砍伐古树(已枯萎、存在安全隐患)的事情已经报给镇里面了,一有消息,就给你回复哈;石板组龙叔叔,你家的猪好些没?已经联系农服中心了,下午他们过来你家看看;大塘组龙大伯,这是您托我买的药,才几十块,钱给你付了……以诚相待、用心用情地去做好一件件小事,就会让群众们不断地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是勤。一勤天下无难事。驻村工作需要勤勉,以勤为动力,实干、廉干、加油干,才能在服务贫困群众发展的实践中干出精彩、干出实绩。
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接下来的驻村工作中,要坚持不断学习,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坚持有风有雨的常态,风雨无阻的心态以及风雨兼程的状态做好驻村工作,为麻江县如期脱贫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
一、内容提要:
语言有种神奇的力量。总书记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大白话、大实话等俗文俚语来释疑解惑,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元素来提纲挈领、纵横捭阖。总之,总书记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比如“打‘老虎’、拍‘苍蝇’”、“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形象又深刻,引来百姓一阵叫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有话要放到桌面上来讲”,简洁到位,生动有力!总书记还经常引用一些古典诗词来阐述他的治国理念,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尚贤者,政之本也”。他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来描述亚太共同的发展未来,用“虚谈废务”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本书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入手,辑录了十八大以来至2014年5月,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共70个词条,对其语源、语义、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反响等,进行简明扼要的阐释,以期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一个新颖的、可读性强的、“接地气”的读本。
二、经典语录
1、“接地气”与“充充电”——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向群众学习。
2、鉴得失,知兴替——学习历史,以史为鉴。
3、累并快乐着——带着乐观主义精神努力工作。
4、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
5、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6、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以伟大创造能力著称于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对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最好写照。
三、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风格清新质朴、内涵深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心话、大实话,这也让“习式语言”风靡网络。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源自何处?日前,一本书为读者揭开了谜底——《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入手,辑录了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至2014年5月,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并对其语源、语义、思想意蕴、理论价值以及社会反响等进行了扼要阐释,是一本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俗理论读本。那么,群众喜爱好干部呢?能从《平易近人》中学到些什么?
业务过硬,找准自己的立足点。我们需要的是“问道有回声,承诺必办结”的干部,做到了自然受待见。想想看,诸如管农业的干部却连麦子和韭菜都分不清,对这样的干部信服从何而来?便民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应该耐心服务,一次把办件流程和所需材料说清楚讲明白,让群众不跑冤枉路少费冤枉心。部门办公室里的干部就应该术业有专攻,敏锐发现基层存在的执行难点并针对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既精通业务又了解基层。分管方面性工
作的领导就应该是行业专家,既能做好管好一方面的工作,更能为地方的发展出谋划策,当好参谋。主政一方的领导就应该是运筹能手,协调组织各方面能人,挖掘并最大化各种资源优势,主掌地方经济社区全面发展。干部如此,百姓何求?
修为深厚,满怀为民亲民情愫。我们需要的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受得起吹捧经得住屈辱”的干部,做到了自然被稀罕。想想看,年轻干部心高气傲,一不如意遇到波折就拍桌子辞职走人,对这样的干部队伍厚望从何而来?窗口单位的干部就应该急群众之所急,不甩脸色不发脾气,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让办事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部门办公室里的干部就是应该时时记着自己出的文件写的方案是为着办公室外来来往往的群众服务的,不懈学习,多角度思考,少做纸上谈兵没有社会价值的事情。分管方面性工作的领导就应该走出去能代表一方干部和群众,能争取到有利于地方发展的投资或技术支持条件,具备上层商谈能力;下基层,能深入到主管领域的方方面面,挖掘文件和报告中看不到的问题,具备解民忧和总结并提升群众智慧的能力。主政一方的领导就应该常怀爱民亲民心,置身群众中没有“官气”,把群众利益扛在肩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上乘各级政策精髓,下启地方科学快速发展合力。干部如此,百姓何忧?篇二:关于简爱的读书报告 关于简爱的读书报告 当今物欲横流社会,人们常常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很少有人会像简爱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爱情,还有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人的心灵。《简爱》是一本具有多年历史的文学著作。至今已152年的历史了。它的成功在于它详细的内容,精彩的片段。在译序中,它还详细地介绍了《简爱》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在里德太太家,10岁的简面对舅母、表兄妹的歧视和虐待,己经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在孤儿院,简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朋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朋斯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而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契斯特的爱情。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契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对罗契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
为之一振。罗契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简·爱同情罗契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尽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小说通过罗契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批判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并始终把简·爱和罗契斯特之间的爱情描写为思想、才能、品质与精神上的完全默契。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自己的尊严和真爱。“你以为,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每次读《简爱》的时候,都会被这段话所震撼。正如爱德华所说的,简“如一只发疯的鸟儿拼命撕掉自己的羽毛。”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释放,一种悲与爱交织起来的“支配一切、战胜一切、压倒一切”的力量。她在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明:自己有权平等地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不美、卑微,却以自己的独特气质吸引着所有的人。两性之间是平等的,女子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自尊自爱,不依附于其他人才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热爱,才会有真正的幸福。爱情须以平等和互相独立作为基础,不是一味地接受对方的给予。假若简爱选择留下,甘心当个无名无分、近乎情妇的妻子,罗切斯特会像当初那样痴爱着她吗?他爱的是不卑不亢、自尊自重的简爱,不是一个躲在他怀中只懂得接受疼爱的女子!简爱是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心中最平易近人的偶像,她不会难以靠近,她的影子飘散在我们的周围,以她为准则,大家都可以生活的自信坦荡,都可以沿着命运给予的线索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所在。简·爱的另一段话,也给我留下深刻影响。她说:“如果大家老是对残酷,不公道的人百依百顺,那么那些坏家伙就更要任性胡来了,他们会什么也不惧怕,这样也就永远也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了打,我们一定要狠狠地回击。”我很赞成简的这种说法,因为自尊、自重是做人的最起码的要求。
而在当今的现实世界里,人们都疯狂的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个体的人格尊严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也许当人们穷得只剩下钱时,他们会去追求“真爱“。可被铜臭熏过的精神还配拥有真爱吗?也许到了化繁为简返朴归真的时候了。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时候,应该在生活中灌注一些真情和温情,追求一份本真的温馨、和谐和宽容。让我们也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纯净的像一杯水,缓缓地洒落人间。
从世俗的喧嚣浮华中脱离出来,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简爱》吧,去和简爱的灵魂对话。简爱就是一个童话,她让我们相信,拥有了独立人格并可以自尊、自爱、自立、自信的女子,即使是一株野百合,也会有自己的骄傲,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永远的春天。篇三:《平易近人——习主席的语言力量》读后感
时代之音,信心之源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的最关键元素。而语言更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后,最深的感触就是,在这个伴随着巨变的时代里,主席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我党执政理念也在与时偕行,在自我更新与进化中不断完善,给人以希望与信心。
提到新时代,不禁让人想起大航海那个伟大的时代。大航海,让地球的各个彼此孤立的板块实现了物理沟通,把孤立的大陆、人种、物种融合起来。也正是这个时代的变革直接导致了不久之后的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从此人类摆脱马尔萨斯陷阱,物质文明与文化生活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人类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繁荣期,从而塑造了今天的世界与地缘政治。然而,提到大航海时代,又是让人扼腕叹息的一个时代。大航海带来的全球贸易让南美的白银涌入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商品外流与通货膨胀。但明朝政府却封关禁海而不是来主动融入这个新时代。都说满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了科技的落后,岂不知封关禁海并非清政府之首创,错误的根源早在新时代伊始就已埋下。
这就是历史。《跟总书记读历史》一书中开篇写到:“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尤其对于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更是借鉴前人经验,指导当下工作的重要方法。”我觉得关键字就是“前人经验”与“当下方法”。对比历史,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掀起了一场时代的变革。如果说大航海时代实现了全球各板块的物理沟通,那么互联网的普及让全球每个角落的节点实现了拓扑连接,实现了我们脑子的共享。知识爆炸与数据爆炸使每个领域与行业的传统观念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对比工业时代,当下,便是热议的大数据时代。中国千年来的中央集权与科举让统治阶层聚集了全社会的大部分精英,但与此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民间大众的活力。而大数据时代思维变革的三个重要特征便是从随机采样到全体数据、从精确性到混杂性、从因果关系到相关关系。无不需要激发人民群众也就是社会结构中的末端节点之活力,以减少数据获取之成本,也就是强调末端节点的重要性。此书收录了70条习主席的话中就有29条,大于40%的比例关系到民众与基层,正如本书的书名的体现。这让我感到十分欣喜,这是否预示我们在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去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不会再像大航海时代的明朝政府一样因为新事物的冲击而回避新时代的到来。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价值会像工业时代的煤炭、石油一样成为一种重要的“矿藏”甚至战略资源。在“大而全”替代“小而精”的过程中,数据的获取能力无疑就映射为资源的储量。而数据获取成本的大小恰恰制约着数据获取的能力,获取成本取决于获取渠道,而获取渠道的源头就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末端节点。从源头做起,逐步地打通信息传递的通道,如书中所收录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健全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的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新做法,都体现着这方面的努力。我想,即便会有新事物带来的冲击,但我们定会品尝到拥抱新时代所带来的福利。以上便是我读此书的最深感触,因为任何积极向上的因素往往都是最吸引人的,同时也会让读者从中获得不小信心,从而用一种更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工作。新时代的到来确实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事情,但跃跃欲试的同时我们更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去不断学习新时代所产生的新知识。书中也收录的大量习主席倡导干部重视学习的话。因为,在我们无法成为新时代的缔造者时,我们只能通过学习新时代的新知识、新思维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服务于这个时代。如书中第三章“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干部学习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就提到:“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前所未有,不但‘外行’很难领导内行,即使是‘内行’也需要终身学习方可跟上时代步伐,如果仅满足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将很快被时代所淘汰。”另外,学习的基础上更要善于思考,让 理论服务于实际,让“科学”有效地转化为“技术”,以便造福人民。正如书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要相辅相成。”一节写到:“领导干部眼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就要站在改革开放和国际形势发展的前沿,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局面,而不是因循守旧,维持现状,止步不前。脑子里装着问题了,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就会一辈子不停止学习。” 本书的第三部分,诗文引用篇。我觉得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引经据典篇。因为主席所引用的是古代议论文和典故而非诗歌。而国学经典所体现的并非文采而是哲学。能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定有其能支撑其流传至今的智慧之所在,有其仍能指导当今的客观规律之所在。所谓道法自然,自然规律形成于宇宙诞生的原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时而变,但自然规律却不曾改变。正如书中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此命题为真,那么此命题的逆否命题也一定为真。就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于我们来说,在处理具体事务中无论处理多大的事情都是可以在客观规律中寻找到答案。所以,我们不仅要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也要跟着主席学哲学,用更大的世界观去洞悉世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了更大的世界观、历史观就会更容易地洞察到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再总是用自己的那把小尺子去衡量世界并因而烦恼不已,耗费过多的精力。也就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务实,去学习,去自我革新。书中亦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前面也提到,我们处在一个时代的变革期,这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不断革新自我。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更要根据所学的知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时俱进,把理论应用实践。最后我要说,哲学,亦或自然规律,中国称之为“道”,指导我们去解决问题。但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它却像罗盘一样,指引我们行走在正确的方向上,不至于误入歧途。虽然,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但在这个恢弘的历史大舞台上也生动而深刻地上演着人性最丑恶一面。这里有对原住民的屠杀,有对落后种族的奴役,也有在混乱中道德与自我的迷失??而如今我们也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里,无数新事物涌进我们的世界里,冲击着我们羸弱的人性。如果没有道的指引,就如舟船航行于风雨交加,巨浪滔天的环境里而没有罗盘,无法走出这混乱,而终将沉没。如今,新时代的新事物承载于电磁波之上,以其强大的衍射能力充斥于我们生活环境的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强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思维观念,大而杂的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如果,我们缺乏正确的方向引导,就很容易被混杂其中的垃圾信息误导,导致可悲地去“伸手”,“被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时刻不忘加以修身,加以养德,才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正确的航向上扬帆远航。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因其带领人民走向辉煌。刚刚过世的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老先生就是一个时代的伟人。如今,我读着习主席的说过的话,字里行间都给我一种油然而生的信心,而信心是动力的源泉。我坚信在主席的引领下,我们定能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迈出坚实的一大步。篇四:《伊利亚特》读书报告
《伊利亚特》
我想,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在古代希腊应该是耳熟能详的,那些遥远的英雄故事世世代代在人们中间传诵着,在这样的状况下,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每个人都知道那些英雄的结局,每个人都知道奥德修斯经过多年漫长的漂流,终会返回家乡,和妻儿团聚,过上和美的生活,也都了解在特洛伊城下赫克托耳一定会杀掉阿喀硫斯忠诚的伙伴帕特洛克罗斯,以至于阿喀硫斯在无法忍受的悲痛之下发誓为战友报仇,最终呼唤来自己死在特洛伊的命运,下到地府,永远无法返回家乡„所以史诗本身的任务从一开始就和现代那些侦探小说有所不同。那些侦探小说总是试图将罪犯写得平易近人,以至于你读到最后几页发现某个人畜无害的老太太是某个连环杀人案的凶手时,会吓得头发都站起来然后受到极大的震撼,不,不是这样,荷马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是不这样的,《伊利亚特》——他的结局是所有希腊人了然于心,早有准备的,所以你可以看到荷马处处都好像在提醒听众,就好像我们将要和阿喀硫斯共同迎来最后的那个显而易见的结局。
和永恒的神明相比,人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终究要受到各种限制,这个观点在故事中反复渲染着,白天到来战士们在战场上一个个倒地身亡,就连赫克托耳也哀叹着神拥有无限,而人类却没有办法得到。阿喀硫斯的所有疑惑都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来,他看到人类的生活本身就有这种种矛盾和无法调和的无奈,所以他一直在犹豫在迟疑,为什么人的痛苦是如此漫长?年轻人在战场上夭折,而战争这种带给人无数痛苦的东西本身又是毫无道理的,少女们被随便塞给某个人,就好像是一个物品,老年人享受安静的一生,到老的时候却惨遭厄运。荷马他带出了很多著名的希腊神话来烘托那种疑惑,在那些故事里妄图和神明还有命运对抗的凡人免不了遭受厄运,而这样的厄运是理所当然的吗?阿喀硫斯试图躲避这样的厄运,但是在希腊人看来害怕死亡不是好的品质,正如白天人们在战场上拼命厮杀,夜晚却会极度狂欢,对悲惨的事情加以消解一样。
然而尽管死亡对于每个战士而言都是近在咫尺,他们也绝对 不会让死亡的恐怖和战争的惨痛伤害生活的乐趣,即使是面对一场理亏的战争,赫克托耳也终究要誓死保卫自己的家乡,即使是不理性的代价惨痛的战争,也不能改变他保卫国家的愿望。他们都实践着希腊曾经存在但是现在消亡掉的某些伟大的精神。对我而言阿喀硫斯实践了希腊最伟大的精神,他明知道自己会死去,但是他还是迎着命运走了上去----他不是像一头小猪一样被动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而是经历了思考,主动做出了最后的选择,那就是他愿意为帕特洛克罗斯奉献自己的生命,就连神明也不能阻止他的脚步,这是阿喀硫斯作为人为自己赢得的所有的尊严。我相信这是荷马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起码是他想告诉我们的很多东西中的一部分。在古希腊,《伊利亚特》不仅仅是一本小说一个故事一首诗,这是一个教材,它讲述了最伟大的英雄们,他们有着最强健的体魄,在一场让人绝望的战争中坚持到了最后,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些英雄的故事将要教育那些孩子们何为真、善、美,这是非常重大的任务,所以它本身也包含了很多真实复杂而艰深的内容。
通观全书,会让人惊奇地发现,最初的时候人类的战场和俄林波斯的神殿是一样的,每个凡人和神明都各持己见互不相让,但是最后不管是天上还是人间都归于和谐,阿伽门农和阿喀硫斯最初的争执在更重大的现实困境面前被妥善解决了。全书赞扬的是有所牺牲然后顾全大局的品德。为了保卫自己的城邦而牺牲的赫克托耳也是书中仅次于阿喀硫斯的英雄,荷马并没有吝啬对他的赞扬,因为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他献出一切,无疑是最美好的品质。同样,帕特洛克罗斯也受到很多赞扬,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和善和亲切获得了广泛的尊敬,他的性格是如此温柔,以至于他冒着危险假扮阿喀硫斯上了战场,他死去之后,也有无数的希腊战士为了保护他的尸体不受特洛伊人侮辱而献出生命。荷马他在不遗余力地赞美这些真正的优良品质。
好的东西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受到赞扬。艺术就是为了记录人类的这些美好品质。
然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英雄之中的英雄阿喀硫斯,在帕特洛克罗斯死去之后,他是那么深情,那么坚决,为了复仇他宁肯陷于暴躁而不理智的境地,作者对这些场景有非常详细的描述,他变得那么暴躁,不肯让帕特洛克罗斯下葬,不肯吃饭喝水,不肯放过所有特洛伊人,只是为了发泄自己失去帕特洛克罗斯的痛苦。荷马对他的不理智充满了同情,他并没有任何贬低阿喀硫斯的想法,因为在古希腊为了给自己的伙伴报仇是非常高尚的行为,而阿喀硫斯不仅是为伙伴报仇,更是用自己的生命献祭,尽管现代人很难想象为一个人付出生命的那种激情,也许放弃生命对我们现代人而言是不可在理性上加以理解的,因为生命是人最为宝贵的东西。但是希腊人的理想很大程度系于丰沛的激情而不是理性,也就是如狄德罗所说,一切文雅理性的东西在艺术上都不会成功,他喜欢的是原始的、愿意为了激情献出生命的那种疯狂。我认为他的爱好和对“美”的理解,也是对《伊利亚特》最好的注解。《伊利亚特》揭示了真正的至善至美。
阿喀硫斯自己一刻都没有忘记悲伤,他无法让帕特洛克罗斯复活,无法扭转某种不可捉摸的命运,但是“他不可以活,我却可以去死”,帕特洛克罗斯不能复活,阿喀硫斯却可以自己主动去地府与他相伴。这其实是很高尚的品质,和为了国家奉献生命,为了拯救别人甘愿牺牲自己的那些人同样高尚,也是我们现在的人很难想到,也很难达到的境界。有时候我想,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现代人太文明了,拥有太多了,享受也太多了,太现实了,所以反而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崇高吧。我真的很想知道,现在世界上,到底会有多少人觉得阿喀硫斯为了帕特洛克罗斯付出生命的行为是纯粹的傻子的行为呢?会有多少人,会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为了荷马曾经写过的悲剧感动?
但是我也相信无论世事如何,无论人们多么浮躁,总有一些人,他们追求理想和真挚的那种心意不会改变。就像希腊那些伟大的人一样,即使是在很浮躁的时代,仍然回去追求那古老的史诗上铭记的真正的真、善,还有美。篇五:读书报告
学院学生读书报告
专业:姓名 :
说 明
一、“读书报告”是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涉猎中外优秀文化书籍而撰写的读书笔记与心得,要求内容真实,严格杜绝抄袭与剽窃。凡有抄袭与剽窃现象,一经发现,取消学分,并视情节轻重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与处分;
三、“成绩评定”是指教师对读书报告内容及撰写质量进行评分,统一采用等级制,按a、b、c、d、f五级进行评定,f为不及格。
四、报告要求以打印稿形式提交,题目为黑体二号字,正文为仿宋四号字,也可
用手写。
五、内容不少于1500字。
正文部分
《茶馆》读后感
作者简介: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主要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月牙儿》、《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无名高地有了名》、《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牛天赐传》、《樱海集》、《蛤藻集》,及《女店员》、《春华秋实》、《龙须沟》、《茶馆》等小说、剧本、杂文、报告文学多种。其中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的顶峰之作,也是共和国话剧创作的精品之一。老舍的散文无论写人、写景、写情、写事,感情真挚,爱憎分明;简而明,短而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且幽默诙谐,耐人寻味,同他的小说、戏剧一样,也有着老舍独具一格的特色。1966年老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作品简介: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
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茶馆,在中国极为常见,但却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茶馆几乎浓缩了整个社会的各种形态,并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同步地演出着一幕幕的人间活剧。
读后感: 老舍,《茶馆》,个人觉得是一部神作,有人称它为三个黑暗时代的送葬曲,揭露了种种不公平的社会现实。而那张挂在茶馆里的“莫谈国事”的大字如同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招牌在掌着市侩百姓的嘴,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上台的人物所发生的故事,无论悲喜,只要追溯一下因为所以,总是那档子破国事,万花筒也好,西洋镜也罢,茶馆就是如此一个社会矛盾集中的体现,跑不了。至于剧情的再现此处就不表了,王利发刘麻子等一摞人物已经随着这部经典作品一遍又一遍的被阅读被再现深深扎根于读者的心中,我看来,《茶馆》的大范围传播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与作者蜚声海内外的名望互为表里有着互相宣传的意味,另一方面,《茶馆》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在传播上提供了客观性的便利,就像读完《水浒传》总能说上句“贼厮鸟”,连我不喜读书的朋友看完《茶馆》也能津津乐道几句:“屌!揍他个小舅子!” 这几句随不登大雅之堂,然而颇具江湖之风市井之气,作品中常含有这类平易近人的词语,自然能较为简易地被大部分读者所接受和认识。在《茶馆》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是剧末了,常四爷的那段感叹:“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茶馆》里有些语言我特别喜欢。大傻杨的话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开幕办法。我从来没听过数来宝。(我也觉得木坤演得非常好!)观众一看大傻杨的样子就马上知道当时人民的情况,在第一幕时,他说得很活泼,但是到第三幕,他的样子是“半死半活”的。我发觉了中国人跟美国人说话的法子很不一样,差别相当大!中国人是比较含蓄;他们常用客气话和婉转的话,这是中文最难学的地方!在《茶馆》我们学了地道的中国人的说法,最好笑的是在第二幕,两个拜把子兄弟想娶一个太太,但是不好意思告诉刘麻子他们的奇怪要求,他们当然不直说出来,反而他们说,“这两个人穿一条裤子的交情„„没人笑话俺们的交情。”刘麻子同意,“没人耻笑。”他们又说,“那你说这三个人的交情也没人耻笑吧?”我也很喜欢刘麻子的反应。“平常都说这小两口儿,小两口儿,谁听说过小三口儿的呢?”中文里真有微妙的意义!《茶馆》对我来说还有另外的意义,我发现了中国人佩服“洋人”,我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中国人想象洋人?为什么中国人会想洋人比他们好?在《茶馆》里的第一幕可以看得到洋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在第一幕,马五爷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茶客也说刘麻子的洋服,洋玩艺儿很巧妙,在第二幕跟第三幕,洋人的习惯慢慢地变成中国人的习惯,连他们的通货也叫“现大洋”,人听得音乐有洋味儿,不想再听传统的评书。小刘麻子最受洋人的影响。他说洋人的话很吃香。甚至有洋味的话比普通说的话有力量。小刘麻子说“你看人家不说?好?人家说?蒿hāo?”,连王掌柜也会说外国话的“alright!”!中国人越来越脱离中国人含蓄的习惯。小丁宝干脆说小刘麻子他的计划用“缺
话剧《茶馆》反映的这段历史,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使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旧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倍加珍惜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中国人民用 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记住这段历史,激发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自已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奋斗。虽然《茶馆》并没有展示出太浓厚的作者的政治立场,但是它所展现的阶级矛盾,社会矛盾,依然可作为我们政府部门管理工作时候现在值得借鉴参考的案例,宋恩子吴祥子这类仗权鱼肉的恶霸现在有没有?唐铁嘴这样的封建余毒清没清?说不好,也不能乱说,然而我们理论上可以开诚布公地去谈,因为现在这可是人民内部矛盾。至于管理的效果如何,那也不妨留心一些坊间有没有大傻杨这样打竹板的调侃世事的段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爱恨情仇皆故事,止不定调研出个猛料,百姓的生活也就能更太平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