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1
妙析教材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文里有新鲜感的语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语句。“词句段运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所见》。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语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成语学习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学生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问题不大。
教学建议
交流平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鲜语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成语--通过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成语的特点。
句子--借助不同的朗读方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给小组取名字--合作创新,为兴趣小组取符合其特点且有个性的名字。
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成语的特点。
3.指导学生练读句子,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
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
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读句子,交流自己体会句子意思的方式。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交流。
难点
体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请两位学生朗读。
3.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摘抄。
4.全班交流。
5.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
1.出示下列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2.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
4.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5.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6.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这些成语中都含有近义词。)
7.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我们还可以怎样读。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提示。
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
4.展示读句子。
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突出孙中山的“不懂”。
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精神。
5.教师小结。
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可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
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2.背诵古诗《所见》。
重点难点
重点
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
难点
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
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
2.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可以在名字中加入有个性的词语。
(3)人看了名字就能记住。
3.小组同学合作为组取名。
4.全班交流组名,教师点评。
5.小组合作设计组牌,利用课外时间制作完成。
二、日积月累
1.导入古诗。
同学们,昨天你们有没有积累新的知识呢?愿意交流的同学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天,我们一起来积累一首古诗。
2.看图了解诗意。
(1)(出示插图)谁能把看到的内容说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说图意)
(2)师总结:夏季的一天,一个牧童骑在黄牛的背上,唱着动听的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便停止歌唱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看见这一幕,诗人诗兴大发,于是便将此情景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们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袁枚)
3.了解作者。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随园老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4.初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教师对于其中学生读不准的字加以指导。
(2)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樾:“树荫”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欲:想要。捕:捉。 鸣:叫。)
(3)再次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
(4)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①美美地读一读。
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5)作者袁枚正欣赏着牧童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①牧童想干什么?(观察图中牧童的表情。)
②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蝉?(引导学生找到“鸣”字。)
③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开朗、可爱……)
(6)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7)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5.尝试背诵。
梳理板书
语文园地
所见牧童黄牛林樾鸣蝉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教学感悟
“交流平台”的教学中,我主要以交流为主,让学生交流积累本中的内容,并评选“最佳积累本”,让学生感受到积累的快乐。在教学成语时,我仍然采用交流的方式,只稍作提示,由学生自己发现成语的特点。怎样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这一内容,在采用交流的方式之前,我先给学生以指导。对于组建兴趣小组并取名这一内容,我事先让学生组建好小组。课堂上,我打破学生座位的障碍,大胆地让同一兴趣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这一突破,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参与这一活动的积极性,为他们自取组名创设了宽松的氛围。在古诗的教学中,我讲了学生难理解的,引导他们赏析古诗,进入情境,从而快速背诵古诗。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本单元所学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并正确地摘抄。
2.学习描写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成语,并学会正确地书写。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4.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5.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
重点难点
重点:
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积累描写人的成语。
3.背诵古诗《所见》,感受古诗的美好,感受诗中的美景和情感。
难点:
1.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把握停顿节奏和重音。
2.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学习“交流平台”。
过渡语: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经常会遇到生字、生词,还有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我们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摘抄到笔记本上。
1.学生自由朗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小组内互相读、正音,交流自己喜欢的其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书上的句子。
4.抄写词语、句子。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学词语。
1.自由读这些成语。
2.指名读,带读。
3.谈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用来描写人的,有的形容人的动作,有的形容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4.还能说说类似的成语吗?(如:怒目圆睁、弓腰驼背、心急如焚等)
5.选取一个成语演一演或用成语说一句话。
(分组合作,先是组内互相表演,然后在全班内表演,再指人点评)
(二)读句子。
1.按要求试着自由朗读书上的三个句子。
2.小组内交流,互相朗读,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全班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朗读句子,除了要将句子读正确、读流利之外,还要恰当地运用停顿和重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表示停顿)
示例: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2)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3)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教师提出建议。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请你来给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吧!
2.小组内交流讨论,写出兴趣小组的名字。
3.请各小组派代表说出兴趣小组的名字,全班评议。
教师相机指导:给兴趣小组取名字,注意名字要新颖、响亮,能体现出这个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的特点,要加入一些个性化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能够记住。如:
天籁合唱团小天鹅乐队快乐读书吧
兰亭书法小组蓓蕾语文社圆梦足球队……
4.自愿组建兴趣小组,推荐组长,商议如何开展活动。
(四)课后活动。
第2课时
学习“日积月累”。
1.观察左边的图片:你从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喜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2.指导朗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读,强调某些字音的正确读法。
(3)老师示范读,要读出节奏美。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再指名读,要读出真情实感。
3.体会诗意和诗境。
(1)同桌交流:从这首古诗中你读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补充讲解诗歌描绘的画面及大意。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4.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并背诵。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3
教学目标:
1.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积累关于人器官的四字词语,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把句子读得更好。
4.背诵古诗《所见》,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把句子读得更好。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如果你在学习中习惯跟许多人交换思想,你就会成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由此可见学习、生活中的交流是多么重要啊。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
二、交流平台
1.今天我们要交流的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请看例句:
例句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是《大青树下的`小学》里面的句子,一读起来就让人感觉到上课时校园里的安静,这是因为作者用环境来做了衬托。
例句2: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这是泰戈尔《新月集》里的句子,表达了孩子对“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
2.收集有新鲜感的句子。就像旅行总能看到新鲜的风景,读书总会遇到新鲜的句子。当你遇到有新鲜感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几遍。很好的句子要背下来,还要查明它们出自哪里,也可以抄到积累本上。
3.小组进行新鲜句子朗读,评出你们小组的最佳句子。
4.朗读你们小组推荐的新鲜句子,并说一说推荐理由。
5.把各小组推荐的新鲜句子抄下来,装饰一下,贴在学习园地里。
三、词句段的运用
1.出示四字词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读一读这些词语,说一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预设:用圆圈画出表示人器官的词语,用圆点标出近义词。明白这组词语的特点是含有人器官的名词,且里面含有一对近义词。选择一个你知道的词语,说一说意思,表演一下。
2.同类词语积累。学生积累含有人器官,每个成语中都有一对近义词的词语。
预设:
手舞足蹈耳濡目染指手画脚耳聪目明
目瞪口呆眉开眼笑得心应手抛头露面
3.指导朗读句子。
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诀窍就是抓住节奏和重音。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预设:
读第一段话时,重读“真的”,强调要表达“我”的看法,重读“地下”,突出花朵上学的地点;读第二段话时,重读“一点儿”,读出很着急的语气;读第三段话时,要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用自信的语气,突出非常愿意、认可的态度。
4.我的社团我做主。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提出要求:
(1)为兴趣小组取的名字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要加入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看就记住。
出示范例:黑白棋社、鲲鹏航模队、巧手剪纸组等。
四、日积月累
1.出示图片和古诗《所见》。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小组讨论诗歌的意思,提示:抓住关键字。
预设: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鸣蝉:鸣叫的蝉。
3.小组讨论,翻译诗文。
展示翻译成果: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背诵诗歌。小组之间进行挑战,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全部背过。
五、我的收获
学生谈收获。
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没有收获新鲜的句子?有没有积累生动的词语?有没有背过优美的古诗?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4
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有趣的句子,找找这样的句子,并试着积累这样的语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重难点
1.发现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的特点,并试积累这样的句子。
2.背诵古诗《所见》。
教学过程:
一、教学“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学生自读。
2.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句子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汇报交流。
4.你还找到哪些句子也很新鲜,很有特点?鼓励学生从所学课文中去寻找。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确定汇报人员,每个小组一名同学汇报。
5.小结:回顾什么是“新鲜感”。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还可以尝试仿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结合所学课文,去寻找发现有新鲜感的句子,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生活。】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所见》,释题。简介诗人袁枚。(PPT2)
2.生自由读古诗,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求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说说:诗人看到了什么?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牧童黄牛林樾蝉
4.你读懂了什么?根据汇报,相机学习。
(1)生:牧童骑着黄牛。
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指导朗读好前两句,注意读好节奏及停顿。
(2)生:牧童想要捕蝉。
师:你从哪一个词看出牧童很想捕蝉?(师:对,“意欲”就是心里想要的意思。)指导朗读好后两句。
5.你们能根据古诗描述的画面,说说诗意吗?引导学生看图说诗意。
6.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分组读、齐读、师生对读等。
7.试背古诗。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来引导学生说出古诗的意思,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5
学习目标:
1、和同学交流课内外阅读时遇到的具有新鲜感的词句,体会有“新鲜感”的语言魅力。
2、能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3、通过看图、感悟、诵读,理解并体会古诗,积累《所见》一诗。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体会有“新鲜感”的语言魅力,能养成主动积累“有新鲜感”词句的习惯。
难点: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教法学法:
图文结合讨论交流感情诵读
学习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阅读记录表
学习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
二、交流平台
(一)师:孩子们,老师在读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很不一样,具有新鲜感的句子。
课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生自由读句子、指名读、齐读句子。
1、师:这个句子选自我们这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你觉着这个例句什么地方具有新鲜感?和同桌交流交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树枝不摇、鸟儿不叫、蝴蝶停歇突出了窗外的安静。)
再读句子。
3、拿出课文纸,画出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并四人以小组交流具有新鲜感的地方。指名交流。
4、师:遇到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我们该如何做呢?
板书:摘抄积累反复阅读
5、抄写积累的有新鲜感的句子。
(二)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篇泰戈尔的散文诗《职业》。师范读。
自由读文,你有什么感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选择自己热爱的,能为别人做奉献的事业。)
在这篇散文诗里,老师很喜欢这一句有新鲜感的句子。
出示: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指名读句子,其他人边听边想:什么地方有新鲜感?
预设:更夫。(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来提醒人们时间的人。)
说了说这句话蕴含的丰富哲理。
2、默读诗歌,画一画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句,并抄写下来。
(三)读一读自己所积累的词句。
师:就像旅行总能看到新鲜的风景,阅读时我们也总能遇到新鲜的词句。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遇到这样有新鲜感的词句,不仅要摘抄积累下来,还要反复阅读。
三、日积月累
(一)师:童年是最幸福的,因为童年生活无忧无虑,丰富多彩。老师想请你们回忆一下,你最难忘的童年趣事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告诉大家。
生自由表达。
师:假如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古代,去看那个时候的孩子喜欢玩些什么,一定很有意思。
生读:《村居》师:和你们一样大的孩子在干什么?(放纸鸢)
生读:《宿新市徐公店》师:这些孩子又在干什么?(追黄碟)
生读:《小儿垂钓》师:这个孩子在干什么?(钓鱼)
(二)出示:《所见》
1、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袁枚笔下的这个孩子在干什么。
2、指名读,相机正音。齐读。
师:字音读准了,句子读顺了,还不算会读。我们还要读好诗歌的节奏。师范读。各种形式诵读。
3、孩子们,请你们看看这幅图,谁能告诉我“牧童”是做什么的?
4、齐读,想想:牧童在干什么?板书:牧童
根据回答板书:骑黄牛、唱着歌、听到蝉叫、闭口站立。
5、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
师:孩子们,看,这个小牧童起着黄牛,嘴里还唱着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嘹亮)从哪儿看出来的?(振林樾)什么意思?(在林中回荡)
小牧童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蝉在鸣叫。师点明:鸣就是鸣叫的意思。
小牧童听见蝉在鸣叫心里--想要捕蝉。谁来说说“欲”的意思。你怎么知道牧童想要捕蝉呢?立是什么意思?
6、袁枚笔下的牧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悠闲自在、机智聪明、活泼可爱)从哪儿感受到的?指导朗读。读出他的--
7、师:这首诗很简单,我相信你们很快就能背诵下来。自己先试着背一背吧。
指名背。齐背。(节奏)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6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在读读背背中,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以备写作时用。】
(二)句子积累。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4.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句子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摇()晃()披()散()张()舞()
提()吊()()红()赤()忙()乱
()疾()快()干()燥
2.默写古诗《所见》。
参考答案
1.头脑头发牙爪心胆面耳手脚眼手口舌
2.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信
【教材简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诗歌篇幅虽短,但内容丰富,词句清新优美,富有感情。课文的第一节 “我学会了写信,用笔和纸,用手和信”,交代了写信的工具是笔和纸,但书信是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第二到第五节的内容分别是“替雏鸟给妈妈写”,“替花朵给蜜蜂写”,“替大海给小船写”,“替云给云写”和“替树给树写”,内容充满童趣和想像力,以及真挚的情感。雏鸟写给妈妈的是家信,花朵写给蜜蜂的是邀请信,云给云写、树给树写的是朋友之间的互勉信„„课文最后一节点明了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雏、鸟、巢、己”。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积累主谓结构的词语。
2.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从谈话入手,请学生说说如果要与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时通过哪些途径?打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写信等。教师相机出示课题。
然后再让学生说说曾经给谁写信,或是收到谁的信,信中的内容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相机小结。家人之间交流的是家信,朋友之间也可以书信来往,还有邀请信等。为阅读理解课文做铺垫。
·字词教学
与阅读教学结合。引入新课后,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或是读读课后的注释。“雏”可以让学生读一读字义,了解“雏鹰”的意思。注意正确书写“巢”字。
·阅读教学
初读课文,出示句式练习:我想替 给 写信,信的内容是。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内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第二到第五节,指导读出不同的语气:雏鸟盼望妈妈快些回巢的焦急;花朵希望蜜蜂快来采蜜的真切;大海对小船的鼓励;云和云、树和树的相互勉励。
读课文第一节,质疑:为什么信要用心来写?指导学生联系课文最后一节理解。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最后一节,理解句子的含义。学生默读前,要明确默读的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边读边思考。可以联系课文内容。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指导
把词语补充完整时引导学生寻找这些词语构成的规律,但不要出现主谓结构这样的术语。然后,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加强积累。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在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所以„„”这组词语可以将有着因果关系的句子连起来。而表示原因和结果的两句话,顺序可以颠倒,这时可以用“„„是因为„„”连接。·语言实践
模仿课文写几句诗,先可以让学生说说想给谁写,写什么内容,再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某一节,组织诗句,最后进行交流。
【实践活动】
收集作家用书信格式写的作品,如《假如能给我三天光明》等,然后介绍给大家读一读。茉莉花
【教材简析】
课文记叙了“我”和妈妈养茉莉花的一段经历。作者不仅将茉莉花的变化描写得非常具体,而且写出了随着茉莉花的成长,“我”不断变化的心情。刚把茉莉买回家时,“我”是“焦急地盼望着它能早日开放”,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时”,我失望得“不再关心它了”。当我发现茉莉花露出绿色的花苞时,是那么“惊喜”,茉莉花盛开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
2.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抓住相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四节。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出示茉莉花或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了解的茉莉花。茉莉花开放在夏季,花朵洁白,虽然小,但是香气淡雅袭人等。然后揭示课题。
·字词教学
引入新课后,结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然后检查。
·阅读教学
初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读读课文,教师可以出示阅读要求:(1)自学生字;
(2)课文主要记叙一件什么事?用下列词语说一段话。精心照料 不再关心 发现 开放了 送来了
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可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焦急”、“惊喜”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而“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等语句后渗透的是作者的失望,“„„绽开了张张笑脸„„”等语句又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喜悦。在学生感受到这些心情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句子。
深入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划出课文中描写茉莉花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地描写茉莉花的生长过程,尤其是描写开放的茉莉花的颜色和香味?
·练习指导
比较词语中的“盼望”和“希望”是近义词,盼望是“迫切地希望”的意思,从“我”精心照料茉莉花的举动,以及“焦急”的心情来看,选择“盼望”更合适。“惊喜”是包括惊奇和喜悦的意思,当作者在失望地不再关心茉莉花后,发现茉莉花生长良好,即将开花时,除了惊奇外,还应该有一种愿望即将实现的喜悦,所以在这里用“惊喜”更合适。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划出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可以让学生交流自己认为所划的词语好在哪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语言实践
指导学生学习第四节描写茉莉花的写法,将自己喜欢的花介绍清楚,具体。教师的要求要因人而异。
【实践活动】
选一篇自己喜欢的古今中外作家以“花”为题的诗歌、文章,并且写一两句理由,介绍给同学看。
*3 我画什么
【教材简析】
这是一片小小说。文中记叙了一群孩子一起阅读了《神笔马良》后,幻想能拥有这样一支画什么,什么就变成真的的神笔。大家想像如果真有这样一支神笔,而且只能画一次,可以画什么,有的想为自己的足球队画一个真正的足球场,有的想画凉棚为警察叔叔遮风挡雨„„当父母都是盲人的张小丽提出要画好多双眼睛,为父母和他们的工友送去光明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如果真有这样的神笔,一定先让给小丽。孩子们善良的心灵令人感动。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慢条斯理”、“欲言又止”的意思。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4.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马良拥有的神笔具有怎样的魔力呢?如果你拥有这样的一支神笔,想画什么呢?
出示课题。
·字词教学
以学生自学为主。
·阅读教学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读懂文章。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读课文,要求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喜欢课文中的哪个小朋友,并且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刮脸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故事幽默风趣,充分体现了儿童渴望长大的心情。课文通过小贝当来到理发店与理发师的对话,以及贝当故作姿态的举动,来体现他自以为长大的心理的。尤其是“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等动作,“我是大人了,你应当叫我贝当先生”,“我要像他一样”等语言无不体现了小贝当的天真可爱,使人忍俊不禁。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能够区别4组形近字“剃”和“递”、“镜”和“境”、“换”和“焕”、“轮”和“论”。
2.学习用“但是”造句。3.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按要求划出词句,并且根据人物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5.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刮脸
释题:刮脸就是平时说的刮胡子。
·字词教学
与阅读教学结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嚷”字。
·阅读教学 初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读课文:谁刮脸?说说自己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贝当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理由。交流时,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贝当是个天真可爱的、渴望长大的孩子。
要求学生再默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能够体现贝当天真可爱特点的词句。学生交流时,教师可以相机小结学生划出的是贝当的语言、动作,而人物的表现能够反映人物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贝当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充分表现他的天真无邪。
再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从理发师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文中的理发师非常幽默,面对贝当这样的孩子,他并没有责备,而是充满爱心的逗他顽。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理发师的幽默风趣。
最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指导
区分形近字并且组词,引导学生从形声字入手进行区别,声旁表音,形旁表意。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说说这些字还有哪些形近字,加以区分。
用“但是”造句,要在反复读例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但是”前后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发生了逆转,然后造句。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
·语言实践
续编故事。听了理发师的话,小贝当会有怎样的表现?想像既要合理,又要能反映贝当的天真可爱。先口头交流,再写下来。【实践活动】
收集幽默故事或是笑话,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交流后,评选出班级里的小笑星。给妈妈的礼物
【教材简析】
课文叙述了南南自己动手,别出心裁地用小石子为妈妈做生日礼物的故事,感情真挚,充满童趣。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到第三节主要写了南南用小石子制作生日礼物。
第一节从南南“每天放学回家,总要在路上捡一两颗溜圆的小石子”,几个星期过去了”等词句中,不难发现南南为准备做了精心准备,想让妈妈高兴的孝心令人感动。第二节和第三节写了南南自己动手做礼物,他有条不紊地制作过程也反映了南南对妈妈的爱。第三节中,作者用“„„先„„再„„最后„„”等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将制作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第四到第六节写妈妈生日那天,南南送上自己的礼物。妈妈得知南南有礼物送给自己时,非常高兴。当她打开盒子,发现这份奇特的礼物,充满了惊喜,因为她从南南的礼物中看到了儿子对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7个。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
2.仿照课文第三节,用“„„先„„再„„最后„„”说一段话。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区别“高兴”和“惊喜” 意思,体会课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
4.体会母亲获得孩子送出的生日礼物时的喜悦心情,懂得对自己的父母表达爱意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给妈妈的礼物
启发谈话:妈妈过生日时或是三八妇女节时,你有没有送给妈妈礼物,是什么礼物?
读了课题后,你想要了解什么内容?
谁给妈妈礼物?是什么样的礼物?妈妈收到礼物了吗?心情如何?
·字词教学
与阅读教学结合。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镶”字,换部首口字旁就是第四课中刚学的“嚷”。“塑”字的部首是“土字底”。“沫”的右边是“末”,不要写成“未”。
·阅读教学
承接启发谈话,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然后根据回答引入课题时提出的问题,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觉得南南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南南是个聪明的孩子,对妈妈充满了孝心?重点学习第一节和第三节。指导朗读。
再读课文第一部分,质疑:课文中为什么要具体地描写南南涂的石子非常漂亮?一颗石子代表南南的一份新意。
出示:五颜六色的小石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好看极了。望着它们,南南心想: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默读课文:划出写出妈妈心情的词语?想想这两个词语能不能对换?为什么?指导朗读。
·练习指导
积累AABB形式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不要停留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这样的简单词语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词语重叠后与原来的词义有什么不同,找出词语重叠后往往程度加深,有一种强调的作用的规律。
·语言实践
用“„„先„„再„„最后„„”说话,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有话好说,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把要说的内容写下来。
【实践活动】
设计新颖别致的生日礼物,主要是要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要将礼物的做法说清楚。童年的朋友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课文写了“我”想用童年的朋友旧玩具“小熊”作为练习拳击的沙袋,但是在“我”准备练习前,回忆起以往与“小熊”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于是“我”自责不该忘却“小熊”曾经带给自己的快乐,改变了主意,并且立誓“永远也不想当拳击家了”。
文中的“我”对童年的朋友充满的感情,连那只玩具小熊似乎也是有生命的,略显伤感的故事不禁将读者带回到美好的童年,思念起自己童年的朋友——有生命的或是没有生命的。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2.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3.默读课文,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按要求圈划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
【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童年的朋友 小时候,你有哪些朋友?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你的朋友?谈话时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人,玩具、摆设、书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字词教学
以学生自主识字为主,教师在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重点指导正确书写“喂”、“命”。
课后练习时,可以加强同音字的区分:克和刻、代和带等。·阅读教学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中童年的朋友指谁?作者为什么认为他是自己的朋友?他和作者之间发生一件什么事情?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形影不离 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圈划出有关的词句。指导朗读第四节,读出我内心的不平静,既有回忆起美好往事的甜蜜,又有对自己的自责。
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默读课文,划出描写小熊的句子,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 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出小熊的陈旧和可爱?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练习指导
加部首组字再组词,引导学生从形声字入手进行区别,声旁表音,形旁表意,以此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的发生。
体会联想句的作用,可以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教师不要出现术语,而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加上作者的想像,小熊仿佛有了生命,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它的深厚友谊。
·语言实践
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学习第三结节时,进行说话练习: 小熊一大一小的眼镜对我笑着,而我却想拿它练拳击,我真的很。我对小熊说:“。”
【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童年的朋友是谁?讲一个发生在自己和他(它)之间的一个故事。
【参考资料】
本文的作者是前苏联的维·德拉贡斯基。
综合练习1 【教学目标】
1.复习部首查字法,确定带点字的意思。2.区别“果然”、“居然”、“突然”的词义。3.懂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句子。4.阅读短文,学会读懂文章。
5.语言实践活动,举办书信展览,进行说话训练。6.熟记名言,初步了解名言的意思。7.学习书写左窄右宽的字。【教学建议】
1.复习部首查自字法的步骤:一查部首;二数笔画(除部首外有几笔);三查页码;四选字义。尤其是选择字义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煦”是温暖的意思;“骄”在“骄阳似火”中是“猛烈”的意思;“焕”的意思是光明。
2.“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的相符。“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先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再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3.排列句子的顺序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这些动作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先„„再„„最后”这些词语看出句子的顺序。4.阅读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复习日记的一般格式。5.语言实践活动,课前应该给学生比较充裕的准备时间,多方面的收集资料,然后在班级里进行展览,使每个学生都有材料可以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求将故事讲清楚,讲具体。
6.三句名言都是有关学习的,学习要发奋努力,要有志气;要专心致志,切忌半途而废;经常复习和练习。
7.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