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23:4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第一篇:《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5月24日周六下午,我在天津大礼堂观看了一场《北大荒知青之歌》节目。全场近100名演员都是当年北大荒知青,现在都已经60多岁了。他们自己演自己,相当动情,相当认真,演得全是我们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屯垦戍边的生活。

当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这里我暂不赘述。这个由历史学家来研究评说。我只是说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们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党中央一声号令,我们毫不犹豫,义无返顾地告别了父母,退掉了城市户口,奔赴了万里无垠的北大荒。那里没有给我们预备住房,我们十六中一行148人是半夜里到达目的地的。原住在那里的劳改犯被叫醒后,连人带行李搬出来,现给我们腾出来几间茅草房。由于房间少,我们人多,所以没有打开行李的地方,我们人挨人还得侧身躺下,连翻身都要一起行动。后来,这几间泥草房着火,连行李一起烧没了,全靠兵团战友互相帮助凑了些被褥度过了难关。好在,这次着火万幸没有人员伤亡。我们曾经住过帐篷,男生女生住一个帐篷里,中间用布遮挡,冬天我们都是不脱衣服戴着棉帽子睡觉的,睡醒后,帽子周围都是冰茬。我们还住过粮仓,高高的圆圆的粮仓没有楼梯,我们是踩着木跳板钻爬进去的,大家是脚心朝里对着脚心形成一个小圆圈,脑袋冲外形成一个大圆形。白天趟着雨水割麦子,晚上没有躲避的地方洗洗涮涮,就在露天的地方支起一口大锅,烧点热水,大家匀着一人半盆水从头洗到脚,变成半盆泥汤。我们多盼望有个洗澡的地方,但是没有,方圆几百里也找不到。冬天,站在雪地里割大豆,豆荚和手套让冰雪粘连在一起,掰都掰不开,只能象机器一样,快快地一刻不停地往前跑着割。

记得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落过眼泪了,这场重现当年劳动生活的演出让我潸然泪下。当时由于年轻,且怀有一棵火热的心,没有觉得痛苦、难过,现在老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了,确实感到辛酸。记得给家里写信,从来没有描写过以上的情景,每封信都是说我们姐弟二人在北大荒一切都好,不要父母挂念。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自己做了父母,才体会出当时父母那棵饱受煎熬的心。

黑龙江纬度靠北,天一亮就起床,有时是半夜二三点钟天就亮了,我们就开始下地劳动,晚上太阳落山,蚊子小咬围着你吸血的时候才收工。每天天黑后,连长指导员把我们召集到一起,通报阶级斗争新动向,带领我们斗私批修,读书学习。最遗憾的是有些地方把个别不听话的知青也打成反革命,关进牛棚;有的知青恋爱遇到点小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排解,丧失生活勇气,走上自杀或滥杀无辜的绝路。还有的兵团战友在扑灭大兴安岭山火,保护国家财产中牺牲了宝贵的青春生命。这场演出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各种生活场面,让我深感悲痛。

我们那时还是个孩子,经历了与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成长奋斗的过程,我们曾为她抛洒汗水,奉献青春,有些人甚至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回顾过去,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看到不少人流泪。

《北大荒知青之歌》用凤凰涅磐来形容当年的知青,我们确实是一群超脱生死境界的一代人。当时是明知那里苦,偏往苦里行的一代人,年轻人的理想比天高,有些不够年龄的小同学是写了血书,才被批准到了那里。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无怨无悔,怀揣着先烈的理想和牺牲在北大荒战友的希望,不屈不挠,与各种命运抗争,不等不靠不要,战胜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北大荒,锤炼了我们,让我们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北大荒造就了我们抱团取暖,团结互助的精神。那里的天气虽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热的。心中有爱,就有力量。

我们的名字“上山下乡知青”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称号,它象征着奉献、坚强。“上山下乡知青”当年是国家的脊梁,现在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已经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今天已经成为老人,但是这场演出所表现出来的北大荒精神永远鼓舞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历史,冷静地思考未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好一个普通公民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为共和国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也为自己续写美丽的人生句号。

第二篇:赞“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二)

赞“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二)漫步在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感觉是这样的温馨!每一次的联谊活动都让战友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增进了友谊和了解!欣赏了那一张张快乐之旅的合影!观看着那一张张举杯深情的祝福!我们深知:这每一次集体活动的组织都需要各位版主们在一起认真、仔细、辛苦的研究和策划,每一次大型活动时版主们都要把活动集合的地点和就餐的饭店告知的非常详细,把能够到达集合地点的公交车线路和站名以及下车的地点也都告知的非常具体!这些细节看起来很容易其实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是很辛苦的!详细的看一下今年已经举行了的活动和即将要开展的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就知道各位版主们平时工作在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时的辛苦了!有幸参加这些活动的战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感谢您们各位辛勤的版主!请让我们再一次的重温一下2011年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积极开展有利于知青身心健康的活动。

1、组织召开纪念三.八节101周年暨“百颗星”表彰大会。

2、组织参加春季健身徒步走。

3、组织老知青参加“首届南戴河知青文化旅游节”活动。

4、组织回访第二故乡—“北大荒游”活动。

5、组织开展和参与建党90周年活动。

① 积极参加哈尔滨市“爱我家乡”原创诗歌作品征集大赛活动;

② 举办哈尔滨市老知青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

③ 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诗歌朗诵联欢会;

④ 举办老知青庆祝建党90周年党史座谈会。

6、筹备召开第二届知青运动会。

7、继续办好老知青六十岁庆典。

8、举办老知青“守住健康”知识讲座。

二、进一步加大为知青服务的工作力度。

1、努力为有困难的知青战友排忧解难,搞好咨询服务。

2、主动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知青的困难,积极开展扶贫济困。

3、号召各团(场)连、组开展内部战友关爱互助活动。

4、继续关心关爱北大荒安养中心的患病战友。

① 开展向北大荒安养中心患病战友捐一本书活动;

② 继续开展向患病战友献爱送温暖活动;

③ 接安养中心部分患病战友回家看看。

三、加强会员组的组织建设,活跃基层知青活动,让更多知青战友参加上活动,得到快乐。

1、配备好各会员组组长、副组长。

2、保护和调动好组长的工作积极性。

3、培养提高组长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4、挖掘和输送骨干力量增强弱组的活力。

四、加强网站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1、加强组织建设,建立管理委员会。

2、加强制度建设,制订管委会和版主议事制度。

五、继续推进《知青日记》、《北大荒知青岁月》画册编辑出版和知青公园建设,力争今年取得明显成效。

六、发扬奉献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1、积极参加美化城市,保护环境的社会义务劳动。

2、积极开展做主人,爱城市爱家乡的活动,准备成立城市管理监督小分队。

七、开展募集资金活动。

这将按照中国光华知青关爱基金工作站工作会议精神,今年要加大募集资金工作力度,力争有所突破。

这每一次集体活动的组织、安排和成功举办都凝结着素心人、雨加雪、大鹏影视、小鱼、江山、黑虎、刘文喜等战友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感谢您们———敬爱的各位版主!您们在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向您们致敬!在我们收获开心和快乐的同时积极参与并响应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的号召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北大荒知青网是我们所有知青最信赖最温暖的家!亲爱的战友就让我们都来爱护这个美丽的家吧!请伸出你我的双手共同把我们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这个美丽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

第三篇:北大荒知青总部知青到知青家园参观指导

北大荒知青总部知青们到知青家园参观指导

北京12月17日(报道贾秀荣)齐心努力造就知青家园,奉献爱心关注知青生活。在知青爱心家园组委进行慰问老知青系列活动中,北大荒知青总部知青:邹小菲、黄效东、刘万超、巩德有、田美瑞等来到知青爱心家园组委会,参观、指导知青家园建设。

17日下午,北大荒总部老知青们来到知青家园,走进一个个家园的建设,仔细观看,认真听取知青爱心家园工作人员讲解。一个个建筑,一处处场所,一件件实物,一段段故事,把人们带回了知青曾经的难忘岁月。

知青家园里建设了酒店类的老年公寓,每间房间里都预设放置符合老年人的设备。邹小菲等不时停下脚步,认真观看,详细询问和了解有关情况。大家来到演艺厅,工作人员向他们解说了其主要功能及设备,在参观过程中,知青们不停地回忆曾经的知青岁月,回首过去,曾经的知青岁月虽然很艰苦,但是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他们没有放弃任何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他们一直都在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奋斗,因为他们时时刻刻都牢记着,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

最后,老知青们参观完知青爱心家园都非常高兴及兴奋,说这里即将成为他们的乐园,在这里即将有自己的“家人”,在这里可以展现他们的才艺,回首当年的情谊与岁月。知青爱心家园执行会长田永清最后说:“非常欢迎老知青能够来知青家园,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

第四篇:《南京知青之歌》遭封杀真相

《南京知青之歌》遭封杀真相

“文革”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在这众多的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1969年9月,它被定为反动歌曲,因为它“说出了帝修反想说的话,唱出了帝修反想唱的声音”。1970年2月,张春桥指示:迅速查清此人,予以逮捕。

关于《南京知青之歌》的作者,在“文革”中有诸多传说,歌曲作者任毅同他的歌一样,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歌曲的诞生

任毅,1947年生,南京五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从小就兴趣广泛、爱好艺术。在上小学时参加过闻名全国的艺术团体———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学习唱歌。中学时又参加过南京市中学生艺术团,学习二胡和吉他。在中学时,因为他是个活跃分子,同学们都称他“11号”。11号就是钠,化学元素中最活跃的一种。

196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在这一天,南京五中下乡知青乘坐着卡车穿过新建的南京长江大桥,来到插队落户的地方———江苏省江浦县。任毅等人被分配到公社所在地的一个生产队。

1969年夏收之际,任毅所在公社的知青中普遍弥漫着一种下乡后的失望情绪。全公社的知青经常跑到任毅的知青点来聚会。当时知青中有不少人在弹吉他。

1969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南京五中的知青们又聚集在任毅所在的知青户的小茅屋里,把过去的歌轮番唱了一遍。唱完之后,大家仍然觉得心中空虚。这时,任毅的一个朋友唐又在忽然站起来对任毅说:“工人有工人的歌,农民有农民的歌,任毅,你就写一首我们知青的歌吧。”

当晚任毅抱着吉他谱写了《我的家乡》,整整写了一夜。在第二天天色发亮的时候,这首歌终于完成了。他在歌谱上写下了演唱要求:“深沉、缓慢、思念家乡的。”然后,又注明———南京市五中集体词曲。

这首《我的家乡》是有雏形的。在1964年,南京五中有一批毕业生志愿去了新疆,在戈壁滩上,他们中间有人作了一首歌曲,名叫《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这首歌传回南京,五中的学生们听了后很感动。任毅就在这首歌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修改,节奏也搞得复杂一些,歌词也重新填写。当任毅写道“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沉重的绣地球是我的命运……”时,心情沉重,同时又觉得吐出了胸中块垒。

任毅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崔健摇滚的前奏曲,无可奈何与悲怆,正是一代早熟青年的共同特征。

作者在惶恐中度日

《我的家乡》一歌写出后当即被人拿去传抄,以惊人的速度在知青中间流传开来。夏收之后,任毅在回南京的轮船上听到有人唱这首歌,于是他走过去,故意问:“你们唱的是什么?”那些人很不屑地回答他:“看你的样儿像是知青,怎么连这个歌都不知道,这叫《知青之歌》!”

当初任毅写这首歌时并不敢称为《知青之歌》,因为这里既没有豪情壮志,也没有宏大理想,它只是表达了知青的一种思乡情绪,表达了知青作为一种非工、非农、非军、非学的特殊阶层的强烈失落感,这种情绪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公开表现的。

1969年8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任毅有个同学叫郑剑峰,因身体有点残疾,驼背,所以免去了“上山下乡”,任毅班上同学只有他留在了南京,于是郑剑峰家自然而然成了知青回城的联络点。郑剑峰手很巧,爱装半导体收音机。一天他正在调试时,忽然听到莫斯科广播电台在播放任毅写的歌,他感到很意外,立刻赶去找任毅偷偷告诉他,并约任毅第二天在同一时间再次收听。

第二天下午4点钟,任毅来到郑剑峰家,两人躲在小屋中偷偷将半导体收音机调到莫斯科广播电台的频率上,果然很快收听到了莫斯科的演唱。苏联把它称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采用男声小合唱,配以小乐队伴奏,效果搞得很不错。任毅越听越怕,感到一场大祸即将降临。

任毅的预感很快被证实。一个月以后,南京街头的大批判专栏上贴满了批判这首歌的文章,它已经被定为反动歌曲。

任毅万分恐惧,他立即回到知青点,把所有文字烧毁。任毅等待着厄运降临,他无数次梦见自己被抓起来。有一段时间任毅几乎不敢睡觉。他实在不愿在这种恐怖中煎熬下去了。1969年10月的一天,他背着一个书包,里面装着洗漱用具,自己走到南京市娃娃桥监狱门口,对接待人员说:”我就是《知青之歌》的作者,你们把我抓起来吧。“

那人奇怪地看看任毅,说:“这里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抓不抓你,要有上级指示,现在你先回去。”

3427号囚徒

当1970年到来时,形势更为紧张。南京市街头到处刷满了标语:“该管的管!该关的关!该杀的杀!”空气中都好像有一种血腥气。

任毅已感觉到周围气氛更加严峻,他正月十一那天离开了南京,他不愿自己在外婆家被逮走,于是一个人悄悄回到了江浦县农村的知青点。回到知青点4天后,即1970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夜,有人来抓任毅。这是根据张春桥的一个指示:迅速查清此人,予以逮捕。荷枪实弹的军人砸开了知青点的房门。茅草房四面被包围,窗外手电筒雪亮的光柱四处扫射。任毅的箱子被打开了,他们什么也没搜到。

在前前后后持枪军人的押送下,任毅迈出了知青点大门。

深夜,汽车在南京内桥附近拐了一个弯,忽然放慢速度,悄然驶进了一个大门。士兵们把任毅押下来,在一个铁门前站下。任毅突然醒悟了:这不是“娃娃桥”吗?

任毅被推进一个柜台,经过严格搜身,抽去了里里外外所有裤带、皮带,据说为了防止自杀。

“拿去,以后不准讲你的名字,这是你的代号。”看守说着将一块1寸宽2寸长的双层白底黑字的布牌子递给任毅。上面印着正楷的阿拉伯数字:3427。

“陪绑”和10年徒刑

从2月19日任毅被捕入狱,到8月3日被宣布判刑,在这5个月时间里,他天天被提出去审讯,而且经常是在夜里。审讯人员逐字逐句地审查歌曲的歌词,光一句“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他们审了任毅好几天,一定要逼他承认当时写的不是“深浅”而是“深陷”。任毅因为自己确实写的是“深浅”,所以拒不承认。虽然是一字之差,可是此时彼时大不相同。关于“深浅”,任毅还可以自我批判一番,因为知识青年身上还存在着没有得到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没有工农兵那种一往无前的脚踏实地的精神,所以脚步是深深浅浅的;而“深陷”岂不是成了对“上山下乡”的一种诬蔑吗?虽然是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任毅的命运,所以审讯过程气氛十分严肃。

就在这5个月期间,他们还3次拉任毅“陪绑”。根据当时专案组对任毅的审讯,似乎任毅也足够杀头之罪。运动的恐怖气氛足以使所有被拉去参加公判大会的人有一种末日将临的感觉。不过,随着”陪绑“次数的增加,经验告诉任毅,要被判处死刑的人,拉出去前都要用细麻绳扎住裤管,据说是为了防止他们听到判决后控制不住,大小便失禁。

1970年8月3日,任毅又被拖去参加一次全省的公判大会,这次被宣判的人中间也有任毅。当判词读到任毅的时候,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判刑10年……“在此之前,任毅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从死刑到无期徒刑全都想到了,惟独没有想到会给自己一个10年。

从8月3日这一天起,任毅离开了整整禁锢了他165个日夜的娃娃桥监狱囚室,被押到劳改农场去服刑,在那里等待他的是漫长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

1979年2月,任毅被平反出狱。出狱后,公检法赔给他一把新吉他。他被安排到南京一家丝织厂工作。出狱后不久,他到一个老同学家去玩,这位同学的妹妹———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对他和他的经历都发生了兴趣,虽然她比任毅年轻许多,却执意要嫁给他。

任毅曾任南京市纺织工业供销公司的业务员,现退休在家,家住南京郊区一片新盖的生活小区里。

《文史博览》郜合启/文

《南京知青之歌》部分歌词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跨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的绣地球是光荣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啊,用我的双手绣红了地球,绣红了宇宙,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

告别了你呀,亲爱的姑娘,揩干了你的泪水,洗掉心中忧愁,洗掉悲伤。啊,心中的人儿告别去远方,离开了家乡,爱情的星辰永远放射光芒…… 《南京知青之歌》遭封杀真相

2009年10月26日 09:40文史博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条

“文革”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在这众多的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1969年9月,它被定为反动歌曲,因为它“说出了帝修反想说的话,唱出了帝修反想唱的声音”。1970年2月,张春桥指示:迅速查清此人,予以逮捕。

关于《南京知青之歌》的作者,在“文革”中有诸多传说,歌曲作者任毅同他的歌一样,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歌曲的诞生

任毅,1947年生,南京五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从小就兴趣广泛、爱好艺术。在上小学时参加过闻名全国的艺术团体———南京市小红花艺术团,学习唱歌。中学时又参加过南京市中学生艺术团,学习二胡和吉他。在中学时,因为他是个活跃分子,同学们都称他“11号”。11号就是钠,化学元素中最活跃的一种。

196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纪念日。在这一天,南京五中下乡知青乘坐着卡车穿过新建的南京长江大桥,来到插队落户的地方———江苏省江浦县。任毅等人被分配到公社所在地的一个生产队。

1969年夏收之际,任毅所在公社的知青中普遍弥漫着一种下乡后的失望情绪。全公社的知青经常跑到任毅的知青点来聚会。当时知青中有不少人在弹吉他。

1969年5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南京五中的知青们又聚集在任毅所在的知青户的小茅屋里,把过去的歌轮番唱了一遍。唱完之后,大家仍然觉得心中空虚。这时,任毅的一个朋友唐又在忽然站起来对任毅说:“工人有工人的歌,农民有农民的歌,任毅,你就写一首我们知青的歌吧。”

当晚任毅抱着吉他谱写了《我的家乡》,整整写了一夜。在第二天天色发亮的时候,这首歌终于完成了。他在歌谱上写下了演唱要求:“深沉、缓慢、思念家乡的。”然后,又注明———南京市五中集体词曲。

这首《我的家乡》是有雏形的。在1964年,南京五中有一批毕业生志愿去了新疆,在戈壁滩上,他们中间有人作了一首歌曲,名叫《塔里木,我的第二故乡》。这首歌传回南京,五中的学生们听了后很感动。任毅就在这首歌的基础上做了较大幅度修改,节奏也搞得复杂一些,歌词也重新填写。当任毅写道“告别了妈妈,再见了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沉重的绣地球是我的命运……”时,心情沉重,同时又觉得吐出了胸中块垒。

任毅的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崔健摇滚的前奏曲,无可奈何与悲怆,正是一代早熟青年的共同特征。

作者在惶恐中度日

《我的家乡》一歌写出后当即被人拿去传抄,以惊人的速度在知青中间流传开来。夏收之后,任毅在回南京的轮船上听到有人唱这首歌,于是他走过去,故意问:“你们唱的是什么?”那些人很不屑地回答他:“看你的样儿像是知青,怎么连这个歌都不知道,这叫《知青之歌》!”

当初任毅写这首歌时并不敢称为《知青之歌》,因为这里既没有豪情壮志,也没有宏大理想,它只是表达了知青的一种思乡情绪,表达了知青作为一种非工、非农、非军、非学的特殊阶层的强烈失落感,这种情绪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公开表现的。

1969年8月,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

任毅有个同学叫郑剑峰,因身体有点残疾,驼背,所以免去了“上山下乡”,任毅班上同学只有他留在了南京,于是郑剑峰家自然而然成了知青回城的联络点。郑剑峰手很巧,爱装半导体收音机。一天他正在调试时,忽然听到莫斯科广播电台在播放任毅写的歌,他感到很意外,立刻赶去找任毅偷偷告诉他,并约任毅第二天在同一时间再次收听。

第二天下午4点钟,任毅来到郑剑峰家,两人躲在小屋中偷偷将半导体收音机调到莫斯科广播电台的频率上,果然很快收听到了莫斯科的演唱。苏联把它称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采用男声小合唱,配以小乐队伴奏,效果搞得很不错。任毅越听越怕,感到一场大祸即将降临。

任毅的预感很快被证实。一个月以后,南京街头的大批判专栏上贴满了批判这首歌的文章,它已经被定为反动歌曲。

任毅万分恐惧,他立即回到知青点,把所有文字烧毁。任毅等待着厄运降临,他无数次梦见自己被抓起来。有一段时间任毅几乎不敢睡觉。他实在不愿在这种恐怖中煎熬下去了。1969年10月的一天,他背着一个书包,里面装着洗漱用具,自己走到南京市娃娃桥监狱门口,对接待人员说:”我就是《知青之歌》的作者,你们把我抓起来吧。“

那人奇怪地看看任毅,说:“这里也不是想来就能来的。抓不抓你,要有上级指示,现在你先回去。”

3427号囚徒

当1970年到来时,形势更为紧张。南京市街头到处刷满了标语:“该管的管!该关的关!该杀的杀!”空气中都好像有一种血腥气。

任毅已感觉到周围气氛更加严峻,他正月十一那天离开了南京,他不愿自己在外婆家被逮走,于是一个人悄悄回到了江浦县农村的知青点。回到知青点4天后,即1970年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五)夜,有人来抓任毅。这是根据张春桥的一个指示:迅速查清此人,予以逮捕。荷枪实弹的军人砸开了知青点的房门。茅草房四面被包围,窗外手电筒雪亮的光柱四处扫射。任毅的箱子被打开了,他们什么也没搜到。

在前前后后持枪军人的押送下,任毅迈出了知青点大门。

深夜,汽车在南京内桥附近拐了一个弯,忽然放慢速度,悄然驶进了一个大门。士兵们把任毅押下来,在一个铁门前站下。任毅突然醒悟了:这不是“娃娃桥”吗?

任毅被推进一个柜台,经过严格搜身,抽去了里里外外所有裤带、皮带,据说为了防止自杀。

“拿去,以后不准讲你的名字,这是你的代号。”看守说着将一块1寸宽2寸长的双层白底黑字的布牌子递给任毅。上面印着正楷的阿拉伯数字:3427。

“陪绑”和10年徒刑

从2月19日任毅被捕入狱,到8月3日被宣布判刑,在这5个月时间里,他天天被提出去审讯,而且经常是在夜里。审讯人员逐字逐句地审查歌曲的歌词,光一句“生活的脚步深浅在偏僻的异乡”,他们审了任毅好几天,一定要逼他承认当时写的不是“深浅”而是“深陷”。任毅因为自己确实写的是“深浅”,所以拒不承认。虽然是一字之差,可是此时彼时大不相同。关于“深浅”,任毅还可以自我批判一番,因为知识青年身上还存在着没有得到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的不彻底性,没有工农兵那种一往无前的脚踏实地的精神,所以脚步是深深浅浅的;而“深陷”岂不是成了对“上山下乡”的一种诬蔑吗?虽然是一字之差,却关系到任毅的命运,所以审讯过程气氛十分严肃。

就在这5个月期间,他们还3次拉任毅“陪绑”。根据当时专案组对任毅的审讯,似乎任毅也足够杀头之罪。运动的恐怖气氛足以使所有被拉去参加公判大会的人有一种末日将临的感觉。不过,随着”陪绑“次数的增加,经验告诉任毅,要被判处死刑的人,拉出去前都要用细麻绳扎住裤管,据说是为了防止他们听到判决后控制不住,大小便失禁。

1970年8月3日,任毅又被拖去参加一次全省的公判大会,这次被宣判的人中间也有任毅。当判词读到任毅的时候,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判刑10年……“在此之前,任毅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从死刑到无期徒刑全都想到了,惟独没有想到会给自己一个10年。

从8月3日这一天起,任毅离开了整整禁锢了他165个日夜的娃娃桥监狱囚室,被押到劳改农场去服刑,在那里等待他的是漫长的3000多个日日夜夜。

1979年2月,任毅被平反出狱。出狱后,公检法赔给他一把新吉他。他被安排到南京一家丝织厂工作。出狱后不久,他到一个老同学家去玩,这位同学的妹妹———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对他和他的经历都发生了兴趣,虽然她比任毅年轻许多,却执意要嫁给他。

任毅曾任南京市纺织工业供销公司的业务员,现退休在家,家住南京郊区一片新盖的生活小区里。

《文史博览》郜合启/文

《南京知青之歌》部分歌词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跨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浅在偏僻的异乡。

跟着太阳出,伴着月亮归,沉重的绣地球是光荣神圣的天职,我的命运。啊,用我的双手绣红了地球,绣红了宇宙,幸福的明天,相信吧一定会到来。

告别了你呀,亲爱的姑娘,揩干了你的泪水,洗掉心中忧愁,洗掉悲伤。啊,心中的人儿告别去远方,离开了家乡,爱情的星辰永远放射光芒……

凰资讯 > 历史 > 凤凰网知青频道 > 知青名人录 > 正文

因收听敌台被判重刑 《知青之歌》作者的冤狱九年 2009年10月15日 12:41生活时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7条

由于我们的知青小屋就在永宁公社以及相邻的永和公社的知青回城返乡必经的集镇上,因此南来北往的知青经过时,歇歇脚,喝口水,吹上一顿牛,发泄一下牢骚,自然很快学会了《知青之歌》,其喜悦和兴奋,溢于言表。

麦收终于接近尾声,麦场上的夜晚静寂无声,队长安排我值夜看麦场。许许多多的本公社的知青来到我们生产队,我们坐在堆麦子的院场内,四周高高的麦垛,凄白的月光映照着大地,也映照在我们知青身上。我弹起了吉它,如泣如诉的《知青之歌》在夜色中响起,委婉动情的歌声诉说着我们的遭遇我心中的无奈,一曲歌罢,听的人,唱的人都已泪水滚滚,几个女知青竟然放声大哭。

1969年下半年,我回南京探亲。短暂几天,不经意地听到《知青之歌》的消息:学校的学生在唱,军校的营房里军人在唱,工厂里青工在唱,就连我的妹妹也在唱,当我问她这是什么歌时,妹妹一句: “连这个歌都不会唱,你真成‘二哥’了!”她不会想到,创作这首歌的正是她的哥哥,我没有告诉她,假如告诉她,也许舌头要伸出去一尺长。

两个月的时间,仅仅才过两个月,这支歌像长了翅膀飞向长江南北,飞向黄浦江畔,也飞到了遥远的北大荒。这是当初创作时万万想不到的结果。我的心里感到紧张,担心接着升上心头,那几天的南京生活不知是一个什么滋味。

小船鸣着汽笛,继续向前开着,江水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空气中弥漫着一阵一阵柴油的气味,直呛喉咙。突然,“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的《知青之歌》在船上响起,那不是我们五中的同学,是南京知青。

回城后的情景促使我上去询问: “喂,同学,刚刚唱的是什么歌?” “你是不是知青?”一女生诧异地抬起头问。“我当然是知青了!”我回答。

“是知青,怎么不知道《知青之歌》?” “我们村庄太闭塞,听不到外面的声音。”

“噢,原来如此,你真快成了‘二哥’了!”说完几个女知青一阵大笑。

几个月后的一天,隔壁邻居小耿送来一封信,那是我们班上有限的几个身有残疾留城的同学中郑剑峰的来信。拆开一看,我像挨了一闷棍,一下子坐在床边,痴痴地呆住了。郑剑峰在信中告诉我:《知青之歌》已在当时我们称之为苏联修正主义的莫斯科广播电台广播了,被改成男声小合唱,歌名被改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

当天下午,我关上门一人静坐家中,焦急地等待着四点钟的到来。

我打开收音机,尽量把声音调到最小,找到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大概波长等着。此时我的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膛,拨收音机的手直发抖。莫名的大汗浸湿我的全身……“莫斯科广播电台,莫斯科广播电台,中国知青朋友们,下面请听《中国知识青年之歌》……”随着悦耳的悠扬的音乐响起,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的耳朵,那经过配器,增加了和声的男声小合唱,把这支歌唱得十分完美,十分动听。我学了三年俄语,历来欣赏苏联歌曲,欣赏苏联歌曲的小合唱,这歌竟比我听过的所有苏联歌曲还要好听。

歌曲停止了,余音还在耳边回响,可脑中突发出来的各种想法搅和在一起,乱得令人心烦。此刻的我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眼泪不禁也掉了下来。那时毛主席有一段著名的语录:“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美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是我们人为地树立的两大敌人,而且是不共戴天,誓不两立的死敌。既然敌人支持了,我们当然就要反对。我突然感到我的小命已经系在一根十分脆弱的丝线上,不知哪一天丝线断了…… 我决定自首,当我背着军用书包——那里面放着替换的衣服和日常的生活用品——一个人走进南京娃娃桥看守所时,一个年长的老公安接待了我。在问清了我“来坐牢,来吃大锅饭”的事由后,不禁沉思起来,许久许久才说话:“大锅饭就那么好吃吗?丁玲你知道吗?

写了那么多反动的东西也不是没坐牢吗?你写了这么一点东西就要坐牢,这坐牢也太容易了。”他让我回去,叫我不要想那么多,直把我送到内桥附近的车站,目送我上了汽车。透过车窗的玻璃,我看见他鬓脚花白的头发和慈祥的面容。因收听敌台被判重刑 《知青之歌》作者的冤狱九年 2009年10月15日 12:41生活时报

也许当时事情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也许有关单位的人还没有出动。但这事只过了半年的时间,半年以后我是二进娃娃桥看守所,却是用汽车押送到劳改队的。

我连夜回到生产队,当天晚上写了检查,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呈交给了新任的永宁公社书记,随后乘车到江浦县城,通过县接待室将检查呈了上去。

我以为这事过去了,我以为有关部门看了我的检查就算了,可我太天真了,也太年轻了……

一切都早已在暗中进行,一切都不以我善良的意志为转移……

1969年底,一夜之间新街口、鼓楼地区的《大批判专栏》贴满了“批判反动歌曲《知青之歌》”的专栏,其更改板面速度之快,批判的火力之猛都是空前的。但不知为什么,大批判的文章都没有涉及我本人。我所在的公社也对《知青之歌》进行了小范围的批判,可笑的是会议开始,公社书记叫大家唱一支歌,知青们唱的还是《知青之歌》。

我所在的母校五中也秉承上级的指示,开始在校内批判,并把我和《知青之歌》的情况向当时的《新华日报》有关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的汇报,批判运动正向深度广度发展。这时一些插队内蒙古的五中同学感到事态严重,好心地劝我到内蒙古草原他们插队的地方避一避,我婉言谢绝了。我不想连累人,那年头躲到哪里都一样,我坚信“是福跑不掉,是祸躲不掉”的老语,十分不安地看着事态的发展。事情的起因是在上海,《知青之歌》被上海回城的知青广为流传。

一批“阶级觉悟高的人”认为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立即向当时的上海市委进行了汇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立即向中央进行了汇报,引起了“四人帮”中的江青、姚文元的重视。江青、姚文元作了“要抓紧意识形态的阶级斗争,要查清作者情况,要对黑歌进行批判”的指示,连夜下达。“四人帮”的狗头军师张春桥对这个问题抓得也很紧,“指示”要“上海革命委员会有专门小组在抓这件事。”1970年2月12日,当时的上海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拿着张春桥的“令箭”派人来到南京五中,了解《知青之歌》的全部情况,并要求南京市公检法军事管制委员会配合他们收集有关《知青之歌》的资料,向上海方面提供。

公元1970年2月19日,阴历正月十五,中国人传统的节日———元霄节。在我下乡的村子里夜已深,我还没有睡。我下意识地收拾自己的东西,把牙刷、牙膏、毛巾以及换洗的衣服塞进军用挎包,又轻轻地挂在墙上,把我和同学们来往的信件,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接着点起大火烧了起来,酸楚的泪水潸然而下。

突然,有人重重地拍打房门。“开门!开门!”好几支手电筒的光照射在门上。我轻轻地开了门,一伙人像洪水般涌进屋里。“你叫任毅?”一个解放军问道。“是的”,我胆怯地回答,浑身颤抖着。“带上你的洗漱用品,跟我们走!”我被戴上手铐,手铐发出“咔咔”的声音。手铐的齿深深地嵌在我瘦瘦的手腕上,双手一下子麻木了,我被推上车,汽车发动了,车前雪亮的光柱直刺远方。

1970年8月3日,一纸判决书呈现在我的眼前: 任犯思想反动,长期收听敌台,散布反革命言论,攻击污蔑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一九六九年五月编写反动歌词《我的家乡》,流传甚广,毒害很大,严重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罪行严重。在拘留审理期间,尚能认罪。从此拉开了“一曲知青歌,九年冤狱罪”的监狱生活。1970年2月19日入狱,1979年1月5日出狱,我坐牢的总共时间是:差45天九年!

一切总算过去了,我诅咒那个时代!

摘自《生死悲歌——〈知青之歌〉冤狱始末》任毅

第五篇:北大荒青春记事~观后感

看完“北大荒青春纪事——中国知青民间记忆之黑土地篇”,我忍不住想,要是我也生活在那个年代,生活在那种情境之下,我恐怕也会和他们一样,尽管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但怀着对毛主席宗教般的虔诚,义无反顾地跟随社会潮流,踏上那北上的列车,如同奔赴抗战的最前线。而当那些豪情万丈的知青们到达那一片冰天雪地的荒原,看到那“弯着腰,拄着棍,披头散发掉眼泪”的房子,他们都后悔了。但他们是自愿接受,甚至不惜写下血书表示自己的忠诚而争取到的这个机会。这就是命运,他们无力抗争的命运。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那段日子对于正处于青春妙龄的他们,实在是太过于刻骨铭心。当理想中的十天半个月的度假生活变成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艰苦农作,那些感受、那些经历已然成为他们那代人共同的标签,一段特殊历史的特殊纪念,永远的铭刻在他们心中无法抹去。

我们这一批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我们以现代人的视角再去看他们当时的举动,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狂热,这所有的举动绝对是荒唐的。在那段岁月里,他们每天以群体的身份生活,没有自我意识,没有个人情感,没有爱,没有自由。要知道他们可是正处于十八九岁的青葱岁月,正处于叛逆的年纪,正处于爱情萌芽的年纪,正处于自信心膨胀的年纪,此时的他们正是追求自由解脱,追求爱情的最鼎盛时期。他们所受到的待遇对于一般成年人尚不能忍受,更何况于这些叛逆的青少年?当青春的躁动遭遇政治的狂热且为之所利用,一切躁动都必然平息。在这里自由被扼杀,每天只有无休止的劳动;爱情被扼杀,只能偷偷摸摸还要担心被抓;美丽被扼杀,甚至于一点点打扮都不可接受,每天只能邋里邋遢地过活。在那个环境里当“我”湮没在“我们”中时,当个体的意识消亡于群体中时,这是对人性的完全的扼杀,他们成为了丧失对美对人性追求的动物,成为了只知道劳作的工具。他们是值得同情的,但同时也是值得敬佩的。他们以毛主席的指示作为信仰,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忍受。

但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几处不好。首先在采访那位遗留在北大荒的老人时,他们完全知道北大荒对老人造成多大的创伤,知道那段往事是老人永远伤心的回忆,老人甚至因此而失常,而他们却仍然依依不饶得询问,难道他们就不该有一点怜悯之心,还去揭老人心中的伤疤?看见老人伤心抹泪的一幕,我趋于无语。

另外片中一味的渲染知青们的狂热、盲目、麻木、同情的情感,诚然他们十几年的生活充满悲哀凄凉,难道就剩这些了?与那些一辈子都与黄土打交道的先辈相比,他们的经历不算什么。他们自己也说在回城以后拿出当年几成的干劲就足以当选劳模,这十几年的生活对于他们的意志品质的磨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片中对于这几十万知青们对北大荒的改造,对北大荒做出的贡献,也是一点没提。为什么丝毫不提?做记录片就要做到面面俱到,而不应该刻意地渲染某些方面的情感。

他们值得同情,他们值得敬佩。那是一段荒诞的历史,他们所经受的遭遇决不能再出现第二次。

下载《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流浪者之歌》开始于林怀民一趟渴慕的旅程。 1994年夏天,行囊里带着德国作家赫曼?赫塞根据佛传故事改写的小说《流浪者之歌》,林怀民飞往佛祖得道的菩提伽......

    《雷锋之歌》观后感

    《雷锋之歌》观后感 电影《雷锋之歌》的主要内容:雷锋生活在贫困的家庭。小时候,爸爸就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哥哥当童工夹断了手,被资本家赶出了工厂,妈妈上吊死了。是党把他养大的,......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流浪者之歌 观后感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 班级:微电子技术一班 姓名:夏瀚涛学号:200931261185 指导教师:邓晨霞正文: 在最后一节舞蹈欣赏课上观看了台湾现代舞大师林怀民先生的”流......

    雷锋之歌观后感

    篇一:雷锋之歌观后感3月14日晚上,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雷锋之歌》。《雷锋之歌》是一部老电影,也许很多人都没看过这部电影,但他的名字至今仍铭记在每个人心中。他是我们十三......

    雷锋之歌观后感

    观《雷锋之歌》有感 三月五日,是学雷锋日,我们在教室里看了一部《雷锋之歌》。看完电影后,我受益匪浅。 雷锋,原名雷正兴,他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的父亲......

    青春之歌观后感(★)

    青春之歌观后感 篇一:《青春之歌》读后感青春,热血 ————《青春之歌》(杨沫)读后感2011、3、1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青春之歌》,我觉得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青春之歌》主......

    雷锋之歌观后感

    《雷锋之歌》观后感二零一四年的一个星期三的下午,我们全校观看了《雷锋之歌》这部电影。电影主要讲了雷锋最为突出的五件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事情。片中开始雷锋还不知道要为人......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

    纪录片《知青岁月》观后感由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知青网合拍的纪录片《知青岁月》,昨天在北京四惠附近的国粹苑首播。这是一部北京知青口述历史的纪录片。历50年岁月,讲述年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