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市财政扶持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市财政扶持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支持涉农区县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涉农区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规范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市财政扶持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涉农区县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由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市中小企业局会同市财政局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支持重点,组织专项资金申报和审核工作,下达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计划,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扶持范围和方式
第四条 专项资金主要扶持涉农区县重大项目和工业技术改造项目。
(一)区县重大项目:重点扶持建设进度快,社会经济效益好,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效应强的已列入天津市区县重大项目实施计划的工业项目;
(二)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扶持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生产工艺,开展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对现有设备、工艺进行技术改造的项目,鼓励涉农区县工业加快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第五条 专项资金采用补助或贷款贴息两种扶持方式,每个申报项目只可选择其中一种。
区县重大项目采取补助方式。
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以银行贷款为主投资建设的项目,一般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以利用自有资金为主投资建设的项目,一般采取补助方式。
第六条 区县重大项目补助额度,每个项目一般不超过100万元。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额度,按照项目已落实贷款总额6%确定,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补助额度,按实际购置设备金额(不含增值税)6%确定,每个项目一般不超过150万元。
第三章 申请条件和申报材料
第七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应同时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三)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良好;
(四)生产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情况良好;
(五)近3年没有财政、财务及其他违法、违规记录。
第八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专项资金的区县重大项目,应列入申报年度上一年实施计划,工程进度较好,同时兼顾考虑其他批次经济效益良好的项目;
(二)申请专项资金的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应为近一年实施的,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
(三)项目各项前期手续完备。
第九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区县重大项目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重大项目补助申请表(附件1),加盖企业公章;
(二)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评审表(附件4);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情况说明书(包括项目概况、实施计划、预期收益等);
(四)发展改革部门或工业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核准、备案文件(复印件);
(五)项目主管部门提供的列入天津市区县重大项目证明材料;
(六)上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七)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八)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证书等其他相关材料(复印件)。
第十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贷款贴息项目填写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申请表(附件2),申请设备补助项目填写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补助申请表(附件3),加盖企业公章;
(二)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评审表(附件4);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情况说明书(包括项目概况、实施计划、预期收益等);
(四)发展改革部门或工业主管部门出具项目核准、备案文件(复印件);
(五)申报贷款贴息项目提供企业与承贷银行签订的项目借款合同和借款凭证(复印件);使用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技术改造的项目,须由借款银行出具证明(原件);申报设备补助项目提供设备购置清单(附件8)、设备订购合同、购买设备的增值税发票(复印件);
(六)上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七)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八)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证书等其他相关材料(复印件)。
第四章 项目申报和审核
第十一条 凡符合专项资金申报条件的项目,均可在申报期内提出申请。申报专项资金的企业直接登录“中国中小企业天津网”()进行网上申报。第十二条 涉农区县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申报企业及项目的资格条件和相关材料进行审核、筛选,加强对项目的审核把关,并对项目相关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出审核意见,填写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评审表(附件4),由评审人员签字、加盖两单位公章。
第十三条 涉农区县项目主管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对符合申报要求的项目,将第九条和第十条所列材料胶装成册,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市中小企业局和市财政局各报送一套。
第十四条 市中小企业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根据审核结果联合发文下达扶持项目专项资金计划。
第五章 资金拨付与使用
第十五条 涉农区县项目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列入扶持计划的贷款贴息项目利息结算情况进行审核汇总,附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扶持资金拨款申请表(附件6)、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项目结息情况表(附件7)、借款凭证和利息结算单(复印件),按规定时间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局。
第十六条 市财政局会同市中小企业局对贷款贴息项目利息结算情况进行复核后,由市财政局将专项资金拨付至涉农区县财政部门,涉农区县财政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将扶持资金拨付至项目单位。
第十七条 项目单位收到扶持资金后,要专款专用,并按国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和会计核算。
第六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八条 市中小企业局和市财政局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建立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定期报告制度。涉农区县项目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对辖区内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的总体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管,并进行年度总结,于下一年度1月底前上报市中小企业局和市财政局;项目竣工后一个月内向市中小企业局和市财政局报送项目验收报告,附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表(附件5);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须及时向市中小企业局和市财政局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延期理由和预计完成日期,仍然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单位,市财政局将收回下拨的专项资金。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应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涉农区县项目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项目单位应当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做好有关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文件和资料。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对骗取或不按规定用途使用专项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中小企业局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至2017年12月31日废止。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天津市郊县工业技术改造市财政扶持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津中小企〔2011〕112号、津财农联〔2011〕143号)同时废止。
附件1 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重大项目补助申请表.doc
附件2 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贷款贴息申请表.doc
附件3 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补助申请表.doc
附件4 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评审表.doc
附件5 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竣工验收表.doc
附件6 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扶持资金拨款申请表.xls
附件7 天津市涉农区县工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项目结息情况表.xls
附件8 设备购置清单.xls
第二篇: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国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国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增发财政债券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决策,根据国债专项资金支持技术改造的任务及要求,使国债专项资金切实发挥引导支持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是指:用国家国债专项资金支持的由国家组织安排的技术改造贷款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国债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债券资金和中央财政转贷地方财政的债券资金。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家重点技术改造贷款是指:用国家国债专项资金支持的由国家组织安排的技术改造人民币贷款。
二、国债专项资金安排的原则和方式
第五条 坚持“择优扶强,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体现支持“质量、品种、效益”和替代进口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项目,使其尽快取得标志性成效。
第六条 凡承担国家重点技术改造贷款项目的企业,均可享受国债专项资金的支持。国家重点技术改造贷款,原则上由国家主要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承贷。
第七条 用国债专项资金支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采取项目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实施。
三、国债专项资金支持的标准及补助资金的下达
第八条 项目投资补助主要支持512户重点企业、120户试点企业集团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他企业社会效益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并适当向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倾斜。
第九条 具体项目投资的补助金额,按该项目贷款总额两年应支付的贷款利息金额计算。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上述企业视项目情况可适当增加补助金额(一般不超过三年)。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15%。
第十条 根据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和银行对项目的承贷金额,一次核定补助金额,分两年注入。
第十一条 列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的其他企业,享受贷款贴息支持。贴息资金按照银行对项目承诺的贷款金额和现行贷款利率,按照一定的贴息年限,实行全额贴息,一次核定。项目贴息年限,原则上为一年。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给予适当倾斜,贴息年限最长不超过两年。
第十二条 投资补助金和贴息金额的下达,原则上根据项目投资计划实际落实到项目承担企业的贷款金额、具体贴息年限,按拨付。
第十三条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及有关银行联合下达《国债专项资金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和资金计划》,地方企业的项目需经地方财政部门承诺后下达,明确补助和贴息资金。补助和贴息资金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承担项目的企业。
地方企业由地方财政部门拨付,中央企业,由财政部拨付。
四、国债专项资金的使用及管理
第十四条 企业必须在基本结算开户银行设立“国债专项资金专户”,并将国债专项资金存入该银行专户,由银行对国债专项资金实行监督管理,专款专用。国债专项资金由银行按规定用途从该帐户内划收或及时将该企业承担的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和项目贷款利息划拨到承贷银行。凡不符合资金规定用途的,银行不得划拨支付。项目贷款利息尚未付清之前,企业不得将贴息资金挪作他用。
第十五条 项目投资补助金计入企业资本公积金,贴息资金冲减企业财务费用。
第十六条 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各地经贸委(经委、计经委)、财政厅(局)和有关银行,要定期对国债专项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每年年底要向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财政部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七条 建立健全项目监督检查制度。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设立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督查办公室,专门负责组织对国债专项资金技术改造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协调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挪用国债专项资金。
五、奖罚
第十九条 凡违反规定,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国债专项资金或项目实施问题严重的,除将截留的国债专项资金全额收缴中央财政外,立即停止对企业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的投资补助和贴息资金拨付,并进行全面核查,直至纠正。与此同时,严厉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襄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襄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襄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襄阳政发〔2012〕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襄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襄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七月二十七日
襄阳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四个襄阳”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推进某一事业发展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经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市级财政预算计划安排的,在一定时期内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设立、调整、撤销、审核批准程序、执行、绩效评价和监督适用于本办法。经国家、省批准设立、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专项资金以及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市级财政安排的与上级财政配套的专项资金,适用于本办法。国家、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
市级各单位部门预算中用于自身发展的项目资金,按照市级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不适用办法。
第四条 专项资金设立、使用和管理必须符合相关政策规定,遵循依法设立、统筹兼顾、公开透明、规范管理、跟踪监督、绩效评价的原则。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专项资金收支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财政部门应当履行以下专项资金管理职责:
(一)负责专项资金的宏观管理和政策的研究制定,会同业务管理部门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办法;
(二)负责专项资金设立、调整和撤销等事项的审核工作,并按程序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三)汇总、梳理专项资金目录,报市政府审议后确定;
(四)组织专项资金支出预算的编制和执行;
(五)组织开展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实施;
(六)监督管理专项资金支出活动;
(七)组织专项资金执行期届满或者被撤销后的清算、资金回收以及其他相关管理工作;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对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履行下列职责:
(一)配合市级财政部门建立健全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制定管理流程,明确责任主体,规范资金管理;
(二)根据市政府确定的专项资金目录,提出专项资金预算建议数;
—2—
(三)执行已经批复的专项资金预算,监督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
(四)按照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对专项资金实施过程进行自评价;
(五)加强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合理安排预算执行进度,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和自评;
(六)负责对执行期届满或者被撤销专项资金的相关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审计和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专项资金的收支管理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做出处理。
第三章 设立、调整和撤销
第九条 专项资金应当按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市有关规定设立,符合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公共财政投入方向,重点保障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不得增设与现有专项资金使用方向或者用途一致的专项资金,相同类型专项资金不得重复设立。
第十条 设立专项资金应当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由市政府批准。申请设立专项资金程序为:
(一)由业务主管部门向市政府提出申请,并对专项资金设立的必要性、可行性、资金规模和绩效目标做出说明,经市分管市领导批示后,由财政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对于设立的专项资金未明确业务主管部门的,由财政部门直接上报市政府。对于涉及多个业务主管部门的,由财政部门牵头会同各业务主管部门上报市政府。
(二)财政部门接批复后对专项资金进行初审,并会同业务主管部门,结合市级当年财力许可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对专项资金
—3— 的设立依据、资金规模、使用范围和绩效目标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必要时,可以通过组织听证等方式听取公众意见。
(三)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初审后,应做出“设立、暂缓设立和不设立”的建议,并将初审意见报市政府审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四)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财政部门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结果办理相关手续。对同意设立的专项资金,由市政府批准发文。
第十一条 中央、省财政专项资金要求市财政安排配套资金的,由业务主管部门向财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要求配套的文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批准设立后,业务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应当包括专项资金的用途、绩效评价、使用范围、管理职责、执行期限、分配办法、支出管理、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等主要内容。各部门要对专项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账核算。
第十三条 专项资金执行期限一般不得超过3年,法律、法规及市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专项资金执行期限届满后,不再纳入下一专项资金目录。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执行期限满后需要延期的,应当在执行期限满的前一年编制预算草案之前重新申请设立。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该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和调整项目内容。确需变更和调整项目内容的,应该按项目和资金管理权限逐级上报原审批部门,经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十六条 专项资金在执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或者由财政部门直接报请市政府调整或者撤销专项资金。
(一)客观情况发生变化、使专项资金设立的目标失去意义或者需要完成的特定任务已不存在的;
(二)专项资金的绩效达不到主要预期目标的;
(三)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存在违法违纪问题,情节严重或者
—4—
经整改无效的;
(四)其他需要调整或者撤销专项资金的情形。
第十七条 撤销或者调整支出预算形成的专项资金结余,财政部门应当及时收回。
第十八条 专项资金执行期限届满后二个月内,由业务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完成专项资金清算工作。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每年应当对专项资金的设立、调整、撤销、归并和整合情况进行梳理,并将梳理结果报市政府审核,由市政府确定下一专项资金目录。
第四章 预算编制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市政府确定的专项资金目录应当作为编制预算草案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原则:坚持“严格预算、专款专用、突出重点、注重绩效、留有余地、自求平衡”的原则,科学规范地编制计划,要集中财力办大事,注重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流程:每年年初,市人大通过市级财政预算计划后一个月内,由市本级财政部门会同专项资金业务主管部门提出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常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审批。
第二十三条 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编制的要求:
(一)按照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计划的要求,突出重点,专款专用。
(二)统筹安排,留有余地。
(三)编制项目和投入计划明细,明确各项目和投入计划应完成的工作量和应达到的效果,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并利于审计监督和
—5—
绩效考核。
(四)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对覆盖全市的,应兼顾平衡;对只用于市直本级的,要突出重点,集中使用;功能交叉的产业专项资金,要注重整合,项目单位不得重复申报,财政和专项资金使用部门不得重复安排。
(五)统筹规划,增强预见性、全局性以及预算的严肃性,不得超预算编制。
(六)应明确项目单位和项目内容,除特殊情况外,不得将专项资金预留在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二次分配。对暂不能编制到具体项目的,应根据预算控制数按项目类别编报。
第二十四条 专项资金实行项目库滚动管理。财政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整理、筛选、录入。实施项目库动态管理模式,形成“建成一批、去除一批、充实一批”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二十五条 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当年无特殊原因仍未实施的,由财政部门收回专项资金,经批准后统筹调整用于其他方面支出。
第二十六条 专项资金按规定形成国有资产的,应当及时办理决算验收,进行产权、财产物资移交,办理登记入账手续,并按规定纳入单位资产管理。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同时录入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章 预算执行
第二十七条 专项资金的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规定办理。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用款单位性质、预算管理级次以及用款进度办理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手续,不得无故滞留、拖延。上级专项资金需市级配套的项目,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拨付。
第二十八条 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批复的专项资金支出预算,—6—
编制专项资金项目使用计划,使用计划的编制及审批程序为:
(一)业务主管部门需在每年3月31日之前编制专项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报送市财政部门,具体内容包括专项资金实施内容、起止时间、用款单位、分步实施计划、资金额度等,经财政部门初审后并提出意见反馈给业务主管部门;
(二)经业务主管部门修改后并会同财政部门将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报送市分管领导,由市分管领导对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做出批示;
(三)财政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市分管领导的批示修正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经常务副市长审核后,报市长审批;
(四)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经市长审批后,由财政部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以正式文件形式下达,同时抄送审计部门;
(五)经市政府批准的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由专项资金主管部门或资金使用单位,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向市政府提出资金使用申请,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后由市财政局拨款。
第二十九条 专项资金的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等行为的发生。用款单位应对专项资金实行专门核算,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批准的使用计划和内容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 对于专项资金支出预算涉及基本建设投资的,应当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涉及政府采购项目的,应该依法实施政府采购。涉及支持企业的专项资金,由业务主管部门在政府网站予以公示,增加透明度。
第三十一条 专项资金一般应采取直接支付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发放到用款单位。对补助明确、用途单一的专项资金,可实行“报账制”等方式,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拨付效率。
第三十二条 探索研究对新兴产业、科技、农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专项资金试行“拨改投”、“拨改保”、“拨改奖”等新型模式,发挥专项资金引导的杠杆撬动、放大作用,用少量的政府投入,吸引和聚
—7—
集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形成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三十三条 专项资金预留部分的拨付,由专项资金计划执行单位提出申请,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由市财政局拨款。对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执行中发生的计划外支出,应在预留资金中调剂列支;预留资金不足的,可调整原计划,调减的项目在次年优先安排。
第三十四条 加强专项资金结余结转管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原则上当年安排、当年使用、结余不结转,以便尽快发挥资金效益。经研究确需结转的年终结余资金,纳入下专项资金计划统筹安排。
第六章 绩效评价
第三十五条 建立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对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绩效管理。
第三十六条 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制定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制度,指导和检查各业务主管部门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自评价工作,对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评价和再评价。各业务主管部门对本部门管理的专项资金绩效实施自评价。
第三十七条 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制定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评价办法需包括绩效目标、对象和内容、评价标准和方法、组织管理、工程程序等主要内容。组织实施时可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专家或相关专业人员成立评价工作组。
第三十八条 财政部门在专项资金执行期内开展绩效跟踪,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并向市政府报告绩效评价结果,按照财政预算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三十九条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应当作为以后预算安排和完善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四十条 预算结束后,有关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编制
—8—
决算的要求,及时将专项资金收支情况按预算科目编列财务决算报表向市政府及财政部门报告,并抄送审计、监察部门。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建立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制度,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对专项资金开展全过程的监督管理。财政、监察、审计和业务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进行监督。
第四十二条 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管理活动的监察工作,受理专项资金管理活动投诉、举报,对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
第四十三条 审计部门应当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审计,对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在专项资金存续期限届满后或被撤销后,对专项资金的整体收支管理活动进行审计。
第四十四条 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和使用情况开展日常检查,对项目进行验收,组织绩效自评;落实相关部门的整改意见,纠正专项资金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十五条 财政、监察、审计和业务主管部门在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沟通,涉及专项资金的财政检查报告、监察报告、审计报告和其他检查报告或决定,应当相互抄送,作为以后预算安排和完善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规章已有处罚规定的,按其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未经批准,由部门(单位)擅自设立或者擅自延长专项资金执行期的,由财政部门
—9—
报市政府批准后,撤销该专项资金,收回相关资金。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改正,调整相关会计账目,追回相关财政资金,限期退回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在一至三年内禁止申报该项目资金的使用项目。
(一)违反第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调整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或者金额的;
(二)违反二十四条规定的,以虚报、冒领、伪造等手段骗取专项资金的。
第四十九条 对专项资金形成国有资产未按规定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的,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相关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专项资金管理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的,由相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第九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襄樊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襄樊政发〔2004〕15号)同时废止。
—10—
第四篇:《武汉市工业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武汉市工业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为全面贯彻落实•武汉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意见‣(武政办„2014‟134号)等文件,进一步完善规范武汉市工业节能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工业节能降耗的引导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业节能项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专项安排,用于工业节能奖励,支持本市工业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合法、权责对等、有效监督的原则。实行无偿支持、事后奖励。
第四条 市经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对专项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的申报、受理审核等,配合市经信委做好项目的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二章 支持对象、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对象为依法在本市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会计制度健全、依法纳税的工业企业或相关
单位。
第六条 专项资金对满足下列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
(一)工业节能改造项目(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现有工艺、设备进行节能改造; 2.重点支持高耗能通用设备(工业锅炉、窑炉、电机系统、变压器等)能效提升、重点用能单位(钢铁、建材、化工、纺织、造纸等)综合能效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余热余压高效回收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重点工程。
3.项目年节能量在300吨标准煤及以上;
4.项目在上两个自然完成并稳定运行6个月及以上; 5.项目企业必须具备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本市节能服务机构在工业领域采取节能效益分享型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100吨标准煤(含)以上; 3.项目在上两个自然完成并已稳定运行6个月及以上; 4.用能单位必须具备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第七条 专项资金支持的标准为:
工业节能改造项目按照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年节能量给予一次性奖励,年节约每吨标准煤奖励300元,单个项目奖励金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照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年节能量给予一次性奖励,年节约每吨标准煤奖励300元,40%奖励给节能服务 2
机构,60%奖励给用能单位,单个项目奖励金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第三章 申报与审核
第八条 市经信委发布专项资金项目申报通知。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转发专项资金申报通知,组织企业(单位)通过市经信委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与服务平台提出项目申请、开展相关申报工作。
第九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企业(单位)应如实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表;
(二)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财务决算报告;
(四)在国家、省、市、区有关部门的项目立项(备案)文件和项目申请报告;
(五)项目验收报告;
(六)申报企业盖章的“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七)其它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条 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企业申报材料,流程如下:
(一)受理审核。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根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申报通知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
(二)现场核查。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对项目进行现场核查,并出具核查意见。
(三)项目拟定。各区(开发区)经信部门依据审核与现场核查意见,拟定支持项目并将拟支持项目行文上报至市经信委,同时提交项目申报书面材料。
第十一条 市经信委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遴选节能量审核第三方机构,组织第三方机构对项目的真实性、年节能量等进行现场审核、出具审核报告,并将审核结果通过市经信委官方网站对外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
第四章 资金计划与拨付
第十二条 市经信委依据专项资金预算额度和公示后的第三方机构审核结果,按照重点支持方向制订专项资金预安排计划,并与市财政局会商。
第十三条 市经信委将经主任办公会、党组会审议通过的专项资金计划函告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按专项资金计划将资金拨付至项目承担企业(单位)。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申报企业(单位)应当如实申报,若发现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取消当年申报资格,且3年内不得再申报,已获得专项资金的收回资金。
第十五条 企业(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财务会计处理,并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第十六条 市经信委负责组织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论作为以后申请和编制专项资金预算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7年11月28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2008年5月5日印发的•市财政局、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武汉市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武财企„2008‟230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汉中市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
汉中市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专项资金是部门支出预算的组成部分,是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项目资金。
第三条 财政专项资金按照其用途分为行政事业类、基本建设类和生产类。
行政事业类,是指由行政事业费预算的专项资金。主要包括:有关事业发展、民政优抚救济、社会保障以及专项业务费、修缮、购置、大型会议和其他专项支出。
基本建设类,是指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的规定,用于基本建设的财政专项资金。
生产类,是指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且符合财政投向的,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科技进步、支援农业生产、支援不发达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等安排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 专项资金申报与项目库管理
第四条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是对项目进行规范化、程序化管理的数据资料系统。项目库由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实行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第五条 各县区财政部门、市级部门都应建立专项资金项目库。对申报的项目评审后,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县级财政部门和市级部门项目库;各县区财政部门和市级部门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择优排序后向市财政局申报。
第六条 专项资金申请单位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级次申报项目,不得越级上报。市级部门按照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向市财政局汇总申报专项支出预算及申报材料,填报项目申请表,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条 专项资金申报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范围,属于本部门行政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项目,要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第八条 市财政局对市级部门和各县区财政部门申报的一般性行政事业类项目进行筛选排序入库;生产类项目要进行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其可行性进行评审,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
第九条 基本建设类项目按照中省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同时,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纳入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审定
第十条 财政部门在提出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建议前,要对项目申报的可行性进行认真审核。审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申报单位及所申报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的方向和范围;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部门、本单位事业发展需要;项目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项目预算是否合理,相关材料是否齐全等。第十一条 财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申报部门行政工作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结合财力状况,统筹兼顾,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当年市级部门专项资金安排的原则和重点。
第十二条 市财政局按照项目库项目储备情况,对专项资金进行审核,提出安排意见,按有关程序报批。属市直单位的项目,列入市级部门预算;属县区的项目,资金预算下达到县区。对一些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市财政局每年4月底前,从项目库有重点地筛选项目向省财政厅申报,争取中省立项。
第十三条 部门预算经人代会批准确定后,不再受理该专项资金申请事宜。若遇重大自然灾害、政策调整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情况,以及经市委、市政府决定的急需安排的有关专项资金,按有关规定报批后办理。
第四章 专项资金的使用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预算确定后,主管部门应落实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要确保专款专用。专项资金预算下达后,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不得改变资金用途,必须确保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使用。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预算,要确保省市下达的专项资金和配套的资金按项目足额落实。
第十六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遇有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或调整项目的,由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按程序报批。对一些建设周期长的生产或建设类项目,当年项目未竣工,资金结转下一继续使用。第十七条 各类专项资金在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事项的,要纳入政府采购预算,并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项目的实施
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各类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预算所确定的项目内容实施,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单位不得擅自调整和变更项目。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预算正式确定并下达后,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要落实项目建设责任,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生产建设类项目,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单位要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项目建设领导责任、技术指导责任和项目建设进度、工作措施等。项目实施方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二十条 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单位要及时组织验收和总结,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报项目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要将专项资金使用以及项目完成情况汇总报送市财政局。有条件的地方,对专项资金数额较大的生产建设类项目,要将项目的实施及项目财务决算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六章 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财政部门要抓好专项资金使用的单据送审及报帐核销工作,项目主管部门要配合财政部门强化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生产建设类项目竣工后,项目单位要及时编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同时应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通过建立财政、主管部门、审计联动监督体系,确保专项资金高效使用。
第二十二条 财政部门、项目主管部门,要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有关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要追究项目单位法人代表责任,并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效益评价制度。市财政局和项目主管部门要对部门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对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实施绩效好的部门及单位,在以后专项资金预算安排时,给予重点支持;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绩效差的部门和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在三年内不安排专项资金。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