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男子足球队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男子足球队简介
在2009年的北京市大学生联赛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男子足球队获得亚军,进入了在北京赛区的全国北区联赛的资格赛。2010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男子足球队,在资格赛中以1胜1负的战绩打进2010年全国大学生北区联赛。这支队伍在经历了几个赛季的磨砺,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队伍逐渐走向成熟。这是一只朝气蓬勃、众志成城、无所畏惧的球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男足的所有的运动员都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一名现役或退役的专业队运动员。他们均是在高中具有一定足球球特长,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经降分录取进入北航经济管理学院学习。在北航教务处、学生处、经管学院、体育部的共同协调管理下,运动员从事着相应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足球运动训练。他们每天上午上课,下午训练,晚上也要上课或进行晚自习,每天的训练时间在2——3小时之间。目前队里现有队员21人。
能够打进全国大学生北区联赛对于北航足球队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是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是我们第一次打进全国性的比赛,在比赛经验和技战术水平上与传统强队必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残酷的全国性的联赛将给我们带来从未有过的高强度、高难度对抗,但我们绝不会因此而畏惧。我相信,我们是有很大潜力的,就是在这样高水平的比赛中,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虽然我们的个人能力不是很突出,但这些其实都不重要,足球是11个人的运动,最重要的是团队配合。全队将坚持打整体足球,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在进攻上要积极跑动,加快传球频率,提高传球的准确性下,把比赛节奏掌握在自己脚下。在防守上我们要随球整体阵型快速移动,互相呼应提醒队友。这些也都是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目标是尽全力打好每一场比赛,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做到每时每刻,每球必争,打出北航的青春活力和精神风貌,努力使北航男足成为中国高校、中国大学生体育运动的一面旗帜。
第二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学院简介
目录
1学院简介..................................................2 1.1学院历史................................................2 1.2今日宇航................................................2 1.3主要领导................................................3 2课程设置..................................................4 2.1核心课程体系构成表:....................................4 2.2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1学院简介
1.1学院历史
1956年中央决定建立第一个导弹火箭设计和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同时,就在北航创建了火箭设计和火箭发动机教研室,由屠守锷,曹传钧担任教研室主任。1958年北京航空学院正式组建了火箭系,设有运载火箭设计、有翼导弹设计、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导弹飞行力学与控制、自动控制、发射装置、遥控遥测等专业,先后为我国航天部门培养并输送了大批毕业生,同时也为其他院校培养了有关此专业的师资。
1958年以火箭系为主,北航研制了我国第一枚液、固两种推进剂的近代两级探空火箭——“北京二号”,并于当年国庆期间发射成功。这是我国最早发射的近代火箭,也是亚洲第一次发射成功的近代火箭。
1970年由于领导体制的变革,学校按学科调整学校内部结构,将原火箭系各专业划归有关的系进行管理,并继续为航天技术领域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
1988年为适应我国航天工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学校决定在原火箭系的基础上成立以培养航天人才,研究航天技术为主的宇航学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既培养火箭与空间技术的本科生、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又开展火箭和航天领域的科学研究,组织于国内航天部门及外国同行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
1.2今日宇航
航天技术应用广泛,远到火星探测、登月飞行、飞机导航,近到互联网络、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天气预报无不与它紧密相连。今天,航天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21世纪最为活跃的高科技领域之一。
本院是航天人才的摇篮,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培养了许多包括火箭、卫星总设计师、总指挥师在内的优秀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才。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神舟号”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为本院兼职博士导师。本院现有四个博士点,五个硕士点,招收大量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经常与国外航天科研机构进行访问交流活动,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提供了良好条件。
本院现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工程)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三个本科专业。所有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以“平台课”+“方向课”的形式构建,使得毕业生既有宽广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扎实的基础,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较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航天飞行器与导弹技术系开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工程)专业:本学科属国家重点学科,主要研究各种航天飞行器,包括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器和运载火箭、航天飞机等空间飞行器及导弹的设计;为这些及相关专业培养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设计和研制人才。毕业生广泛分布在航天、航空、船舶及中科院等各专业院所从事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
航天导航制导控制系开设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及控制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包括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和系统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毕业后能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工作,就业前景广阔。
宇航推进系开设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工程)专业:本学科属国家重点学科,以培养航天动力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宗旨;主要研究供导弹、火箭和其它空间飞行器的轨道控制与姿态控制使用的各类火箭发动机,毕业生在航天、航空、能源、交通及热能工程等相关专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1.3主要领导
党委书记 孟庆春,名誉院长 戚发轫,院长蔡国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2课程设置
2.1核心课程体系构成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2.2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体系
第三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个人简历下载
柳如飞
应届毕业生 | 男 | 25岁(1985年1月1日)居住地:北京
电 话:139XXXXXXXX(手机)E-mail:Liurufei@51job.com
最近工作 [ 2个月] 公 司: XX集团
行 业: 机械/设备/重工 职 位: 实习生
最高学历
学 历: 硕士 专 业: 材料学
学 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自我评价
工作上,认真负责,执行力强;生活中为人随和,能吃苦耐劳,适应性强,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好足球、篮球和羽毛球,一直是班级主力,注重团队合作意识;喜欢打台球,让自己平静下来,心无杂念的去击打每一杆;喜欢看书,努力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喜欢做志愿者,用心去服务每一个人。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1-3个月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航天/航空,石油/化工/矿产/地质,学术/科研,建筑/建材/工程,其他行业 目标地点: 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化工技术应用/化工工程师,储备干部,科研人员,技术研发工程师,采购材料、设备质量管理
工作经验
2008 /3--2008 /5:XX集团(500人以上)[ 2个月] 所属行业: 机械/设备/重工 生产车间主任助理 实习生
1.一家致力于新材料和中央空调系统工程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2.协作车间主任负责车间的生产现场管理,记录当天车间人员的到勤及完成的生产任务。3.每周末,独立完成上周的统计报表,上报小组组长。
收获:拓宽了视野,接触到公司一流销售运作和科研技术开发;接触到公司先进的发展理念;锻炼了自己条理化工作的能力
------------------2007 /10--2007 /11:XX集团(500人以上)[ 1个月] 所属行业: 汽车及零配件 生产管理部 实习生 1.五人小组协调负责跟踪监视模压制品生产的整个流程,相互配合完成各个工序的监督记录。
2.配合车间师傅完成SMC汽车外饰件自动喷漆流水线的调漆,外饰件传送到喷漆室及外饰件喷漆检测。收获:深入了解国内SMC片材及汽车外饰件产业的发展与最新动态,积累了产业市场的分析报告的撰写经验
项目经验
CeO2 / CeO2-TiO2 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光化学特征(项目负责人)该项目是一项国家大型基金项目(涉密),主要想实现小环境舱内的人机环境适宜化;稀土氧化物CeO2的合成及工艺设计和实施,即:化学合成及工艺的基础研究;对合成产物进行功能设计,如通过表面改性、掺杂或者复合,实现其最佳功能。
ZrB2 / SiC 超高温陶瓷的湿法合成(项目组成员)
该项目是一项国家自然基金,主要工作是对ZrB2 / SiC超高温陶瓷粉体的合成进行了基础研究;通过不同的方法合成ZrB2 / SiC粉体,对ZrB2 / SiC粉体进行烧结,探讨其性能。
稀土氧化物CeO2 的形貌控制及合成机理的研究(项目组成员)
主要负责试样性能的测试工作,对合成试样进行性能评估;对试样进行了各种性能表征,总结其规律,进一步对合成工艺进行指导,改进实验方法,合成了性能更优异的试样,获得好评。
硅胶负载型TiO2的复合氧化物的合成及降解甲基橙的研究(项目负责人)
教育经历
2008 /9--2011 /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学 硕士 本人材料学专业硕士毕业,硕士期间进行了超高温陶瓷和新型能源材料的基础研究。专业领域涉及陶瓷材料、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等方面。擅长化学合成及工艺的研究。在材料的制备、表征、性能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能够熟练应用XRD,SEM,TEM,DSC,UV-vis,XPS等设备工具对材料组织、性能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对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PS谱图进行分析。
主修课程: 材料测试技术,电子信息材料,先进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纳米材料表征,固体物理,电子材料物理等。
硕士期间,学习成绩材料学院200人排名第三,班级50人排名第一,获“学习优胜奖”; XX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某届“飞扬青春 心向北航”研究生征文比赛参赛作品获一等奖;------------------2004 /9--2008 /7 山东轻工业学院 材料化学 本科
我本科专业为材料化学,系统学习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材料性能、测试及研究方法、无机材料工艺学(含硅酸盐、复合材料)等。系统掌握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一直班级38人排名前2名 主修课程: 材料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无机及分析化学,结构化学,材料力学,化工原理,复合材料原理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物理化学等。
所获奖项 2010 /6 研究生征文比赛一等奖 院级
-----------------2010 /1 学习成绩优胜奖 院级
------------------2008 /4 一等奖学金 校级
------------------2007 /10 二等奖学金 校级
------------------2007 /4 一等奖学金 校级
------------------2006 /11 优秀团员 校级
------------------2006 /10 二等奖学金 校级
------------------2006 /10 三好学生 校级
------------------2006 /4 二等奖学金 校级
------------------2005 /10 二等奖学金 校级
------------------2005 /10 三好学生 校级
社会经验
2005/11--2006/ 07 XX创业俱乐部 外联部副部长
5次为协会活动成功拉取赞助,成功举办3次专家讲座,成功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获得企业好评;协调其他部门,顺利完成活动的策划和对外宣传工作。锻炼了自己与企业沟通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团队领导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培养了宣传策划活动的能力。
2009/10/--2009/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挑战杯”志愿者 参与了某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幕式主场地约200人左右来自中央团委及港澳台与会人员的接待工作;协作另一名志愿者维持整个主场地的秩序,积极解决与会人员提出的各种问题。积累了大型活动整体把握的经验,锻炼了自己与团队之间的协调能力、临场反应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
培训经历
2009 /5--2009 /6: 北航 TEM操作
培训透射电镜的具体操作及图形分析处理,进一步的指导科研。
证书
2009 /4 托业 680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良好),读写(熟练)英语等级: 英语六级
第四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贺信
贺信
中国科学院: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消息传来,我校师生无比欢欣鼓舞,在此,谨向参与飞船研制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同志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向为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付出辛勤汗水的工作人员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问候!
载人航天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跨世纪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中国科学院与解放军总装备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单位大力协同、顽强拚搏,为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所有炎黄子孙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
“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标志着我国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不仅是高科技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长中国人志气的一件大事。我校作为以航空航天为特色的国内著名高等学府,有一大批校友承担了飞船研制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还有部分师生直接参与了飞船研制的相关工作。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努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创造更多的高精尖科研成果,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三年十月十六日
第五篇:985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成立于1952年,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分为学院路校区和沙河校区,占地3000亩,总建筑面积150余万平方米。自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3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国内外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
学校学科繁荣,特色鲜明。现有27个学院,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和艺术10个学科门类。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28个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排名全国前十名的学科共13个。有59个本科专业,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已形成“优势工科、扎实理科、精品文科”综合发展、融合互动的高水平学科发展态势,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四个学科领域进入ESI,空天信融合正逐渐成为北航的新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学校名师荟萃,人杰地灵。在职教职工3779人,其中专任教师2164人,教授、副教授169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79.3%。凝聚了以20位两院院士,20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23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6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3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涌现出了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
学校精育良才,立德树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811人,其中本科生14428人,硕士研究生8700人,博士研究生4015人,在校攻读学位的外国留学生668人。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力推进具有“科学基础、实践能力、思想品德、人文素养”特征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面向基础科学和重大工程技术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完善大学章程建设”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计划。发布《人才白皮书》,强力推进人才培养“长城行动计划”,积极推动本科生“导师制、个性化、小班化、国际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开展完全学分制试点,抓好国家和校级试点学院和试点班的建设,探索以书院制为载体开展博雅教育,打造了高等工程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华罗庚数学班、知行文科实验班等四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区。统筹考虑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体系,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实现了自主设置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积极试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成立了高等工程学院博士班、大型飞机高级人才培训班、高级人才研修中心,探索与高水平科研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201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积极促进教学科研的融合互动,把一流的科研能力转化为一流的教学能力,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中创造知识。涌现出了以“北航1号”、“北航2号”和“北航3号”探空火箭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成果署名学生达51名。历史悠久的北航“冯如
杯”学生学术科技竞赛已连续举办22届,吸引了3万余名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在创造和应用知识中提高创新能力。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连续十二届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的高校,2009年捧得“挑战杯”。建校60年来,北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为国家机关、国防系统、国家主流行业和骨干单位输送了15万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拥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学团队5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和精品课程17门,“英才培养、质量为本、学科交叉、科教互动”的教育格局基本形成。
学校服务国家,锐意创新。始终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打造顶级创新平台和一流科研团队。2006年,获批筹建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成为我校航空航天特色和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现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强化协同创新,积极搭建国家级创新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建校60年来,创造了40多项国内第一的科研成果,在尖端技术研究领域始终居于国内高校前列,研制发射(试飞)成功的多种型号飞行器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如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北京一号”、亚洲第一枚探空火箭“北京二号”、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飞机“北京五号”、“蜜蜂”系列飞机、共轴式双旋翼无人驾驶直升机等。“十五”以来,北航共获国家三大科技奖励55项,特别是近年来,9年获得8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被社会誉为科技创新的“北航模式”。学校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与地方政府、航空航天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联合中国工程院成立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打造我国航空工程科技领域首个国家级智库。围绕空天信特色优势领域,通过与行业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深度合作、全面协同,强力推动“先进工业合作伙伴计划”,积极推进军民融合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在北京落地,与北京市共建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与昌平打造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园,与北汽集团共同出资成立通航集团;推动建设以深圳、广州研究院等为核心的南方基地,把科研优势和创新能力成功转化为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面向国际,开放交融。通过实施“国际品牌计划”,构建北航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获批国际交流合作外事自主审批权。大力推进“学生国际经历计划”,积极开展与欧洲、北美、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的学生交换和学位互授、联授。先后与国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设了“中德软件联合研究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法材料联合实验室”和“法国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国际合作平台。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已成为全国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学校设立外事自主审批权。
学校文化育人,传承创新。突出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与体系,突出以育人为核心的多元文化交流,突出跨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及能力提升,成立了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打造了包括艺术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航空航天博物馆、音乐厅在内的“四馆一厅”文化阵地,探索“多种模式、联动协作、资源互补、形成合力”的文化建设体制机制。注重大学精神和治
学文化内核审美化、景观化,提升两校区校园艺境品位,形成了“文化景观”品牌。搭建高端文化传播平台,形成了“人文滋养”品牌,目前,“北航大讲堂”已举办70多期,北航艺术馆和沙河校区“艺文空间”举办了近150期高品位展览,人文品质、学术品格和社会影响与日俱增。探寻师生身边的感动,形成了“典型引路”品牌,两年一度的“感动北航”活动已举办三届,荣获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特等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更宽广的视野谋篇布局、更扎实的行动继往开来,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空天信融合、产学研结合、理工文综合,实现培育创新人才、引育高端人才、引领科技发展和拓展国际合作的新突破,朝着“空天信融合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远景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