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医改有哪些亮点和突破点
新医改有哪些亮点和突破点
我是医务人员,据我所知,虽然所谓的新医改政策宣传的热火朝天,但是我们这儿上至卫生局领导,下至医院院长及医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新医改的具体政策,所以也别有哪些亮点和突破点了。
作为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多插两句。其实医改很简单,第一,增加政府投入:因为现在的医院完完全全就是一个企业单位,根本不是什么事业单位。医院的大楼建设、仪器设备、人员工资等资金来源全靠自己赚,政府基本没有投入。钱从何来,当然相尽办法从病人身上多收钱,才能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第二。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或许你要问,你们收入不低啊。需要清楚一点,有的医生收入是很高,但只占医务人员的小部份,而且这种高收入并非正规收入,而是来自回扣和红包,绝大多数医生是很清贫的。所以上述两点不解决,不管什么新医改政策说的多么冠冕堂皇,都是没用的,因为本质问题没解决。
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将对常见病的一些首选药物提供高质量的、足够数量的保障,并能实现公平享有,而且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会比其它非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要高。
比方说,将胰岛素列到基本药物目录里,这就意味着我国上百万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都能公平地得到这种药物。实际上,基本药物并不仅仅是对付小病,一些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药物也包含在这个目录里面。所以,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以及不断调整,会给百姓就医带来极大的实惠。再加上基本目录里的药品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将全部配备,而且零差率地销售,可以说是高质量、价格又合理的药物保障体系。
公共卫生服务人人享有的阳光
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是逐步实现均等化服务。其中包括了经常性的服务,如个人健康档案的建立、预防接种、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等。
另外,还有公共卫生的若干重大专项,比方说疫苗接种,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等疾病的诊治都有安排。此外,还有妇女和儿童的健康问题,也是关注的热点。
培训住院医生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这几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量在明显增加,而大医院的门诊量也在增加,虽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增幅更大,但按照百姓的就医习惯,大家还是比较认同大医院,主要是大医院的诊疗水平高。
因此,在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单位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提升其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素质。对于在岗人员,要加强培训,同时,也应该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在新医改方案中,特别强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住院医生培训制度的建立。这个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大医院、教学医院,培养更多的住院医生,但这些住院医生不是为大医院自身培养,而是为社会培养。经过大概三年左右的住院医生培养后,其中大部分的人都能够到基层去,到社区去,到县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去。这样的话,百姓就会增加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感,这是当前要加大力气去做的一项工作。药钱会变的更便宜了,医疗条件会变好的,医疗报销力度也加大,这都是实惠.奥巴马医改方案为什么激怒民众
一:1.美国人对社会主义制度、统筹等等是非常敏感和反感的,他们注重保护每个人的利益多与被捆绑的“集体”利益。民主党推行的医改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个社会统筹的方式,就是社会主义的、把每个人的财富放在一起管理。很多美国人认为这是违背美国人理想的。
2.社会性的医疗保障制度肯定会极大地冲击一些相关行业的私人企业,如私人医院、商业保险公司等等。这些阶层对这个方案是绝对不支持的。
3.要做这样的改革,联邦财政就会有很大的负担来支持,恐怕要提高税率。目前正逢美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奥巴马想要在这个时间推行这个花钱的医改方案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二:医改背景: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发达国家;医疗开支
增速快于经济增速,也高于收入增速和通货膨胀率;3000万美国人没有医疗保险。
医改要点:在2014年前所有美国人实现“人人有医保”。
争论焦点:众议院版“国营医保”内容被删除;在如何筹资支付医改法案上,参众两院有不同方案。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谈判和辩论,美国国会参议院终于在当地时间24日投票通过了备受国内外关注的医疗改革法案。这标志着奥巴马的医改立法闯过了关键的一关,随后参众两院将协商并形成医改法案统一文本,交由总统签署生效。
意在“人人有医保”
参议院的医改法案旨在将3000万不享受医疗保险的美国人纳入医改范畴。在生效后的第一个10年内,该法案预计将耗资8710亿美元,但会将政府预算赤字减少1320亿美元。
法案首次明文规定,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应在2014年前拥有医疗保险。对于年收入低于43320美元的个人和低于73240美元的三口之家,联邦政府将给予医保补贴。法案还规定,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奖惩措施敦促企业向雇员提供医保,禁止保险公司因投保者本身存在健康问题而拒绝其投保要求或抬高保费。
参众两院有分歧
与众议院通过的医改法案文本相比,参议院文本与之存在很大差异。可以预见,在法案统一文本送交奥巴马总统签署前,国会两院还要经历艰难的磋商和妥协。
案统一文本送交奥巴马总统签署前,国会两院还要经历艰难的磋商和妥协。
对比两份文本,最突出的差异在于有无“国营医保”内容。众议院文本包括这一内容,目的是让政府保险机构与私营保险公司展开竞争,向投保人群提供廉价保险产品。但参议院文本没有这一内容,只规定政府可选定私营机构承包经营国家保险计划。
另一个争议点集中在联邦补贴能否用于堕胎。在一些保守派民主党众议员的强烈要求下,众议院医改法案严格禁止将联邦医保补贴用于堕胎手术。然而,参议院在这一问题上采取较为宽松的立场。
此外,在如何筹资支付医改法案上,两院也提出不同方案。众议院提出向富裕阶层增税以弥补资金缺口,参议院对增税办法有自己的主张,同时更坚持通过向高额保单征税的方式获得资金。
成败得失尚难料
从政治角度上看,作为奥巴马政府的施政重点,医改法案如果能够顺利出台,无疑是他执政生涯一大亮点,也能彰显国会民主党人推行立法的能力。从经济角度看,医改也能对美国经济产生积极作用,有助于减少财政赤字。从民生角度看,该法案如能在保证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切实降低医保开支和扩大医保覆盖面,也会给美国医疗体制和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变化。
但专家指出,医疗改革是一个逐步展开的过程,短期内无法判定其成败。就目前而言,面对经济危机、高失业率和不断上升的财政赤字,已有不少民众表示难以接受“先赔后赚”的医改方案。
围绕医改,民主党和共和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民主党内部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分化也日益严重。由此可见,就算医疗改革立法顺利完成,该方案对奥巴马政府是“福祸相依”,对美国政局、经济和社会将产生何种影响,短期内还难以作答
第二篇:医改亮点
2012年,山西各市区县在新农合制度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基层综合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新经验、新成效,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推广意义。
一、新农合便民方面
山西大医院启动新农合即时结报省级试点,开通了太原市、晋中市、阳泉市、临汾市、长治市5个市所属54个县市区新农合结算即时结报。
太原市利用卫生行政部门既管新农合又管医院“一手托两家”的优势, 率先在全市157家定点医疗机构推行新农合“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患者只需在办理出院手续时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即可。同时,将新农合资金对市、县医疗机构的支付周期分别从3个月、1个月调整为1个月、半个月支付一次,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灵活支付。
二、重大疾病保障方面
吕梁市将国家卫生部推出的20种大病提前一年纳入保障机制,补偿比例提高到70%,实施范围由省定的1/3地区试点扩大到全市13个县市区。
阳泉市在落实省定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市、县财政分别为每个参合农民再拿出5元,用于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
清徐县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减少新农合基金盘子的情况下,由县财政按每人15元的标准拿出379万余元,作为新农合大病保险资金,与中国人保太原分公司签订协议,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费用,在新农合报销基础上,再给予补偿。
柳林县政府按每人每年20元标准,为全县城乡居民购买 “意外伤害保险”。
三、基本药物制度方面
长治市加大对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财政补助力度,有9个县市区将省定服务人口人均5元补助标准提高到8元,并与绩效考核挂钩,有力调动了村医的积极性,促进了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
阳泉市积极探索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制定下发了《阳泉市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指导意见》,在城区、矿区30所(7个中心、23个站)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并将试点机构纳入公共财政补偿体系,按基本药物销售额的30%给予了补助。
晋中、运城等市积极探索乡村一体化管理基本药物方式。晋中市对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给予补助,每服务一个行政村每年给予1000元代购补助。运城河津市采取“建好一个库、管好两本账”模式加强乡村一体化基本药物采购配送工作,即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分别建立符合GSP要求的基药配送库,按月用药计划与配送企业签订合同,预存一个月库存周转药,并加强本院(中心)基本药物使用账目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使用账目管理,实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村卫生室采购、配送、结算“三统一”,有效提高了基本药物配送效率和使用效果。
四、村医待遇保障方面
太原市完善乡村医生保障机制,建立退出机制。对在职村医每人每月补助800元。对年满60周岁、从医25年以上的乡村医生退出村医队伍,除享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外,按市县两级财政各50%的比例,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额一半的生活补助,最少的每月领取427.5元,最高可每月领取562.5元。
晋中市对接通信息网络系统的村卫生室按每年每室600元标准实行专项补助,对村卫生室冬季取暖每年每室补助1000元。对年满60岁、从医20年以上的乡村医生退出村医队伍,由各县市区财政每月给予不少于200元的生活补助;对不满20年、年满60岁解聘离岗的,每月给予不少于100元生活补助。
五、村医培养方面
太原市不断完善乡村医生培养体系。一是开展农村订单定向中专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采用“村来村去”的方法,由财政负担学费,从本地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室;二是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招聘大专学历以上医学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三是按照“退一进一”原则,从现有中专医学学历以上人员中选聘乡村医生。
晋中市制定了每年为各县(区、市)免费培养20名中专学历乡村医生的十年规划。目前已招收4期,2012年首期毕业的220名“村来村去”定向生已在乡镇卫生院实习。
六、取消以药补医方面
古交等县采取分类补偿的办法,基本药物、非基药分别按照30%和15%的比例补偿,引导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七、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方面
清徐县、河津市专门外请医院管理团队指导制定了县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古县人民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比例达到52%,襄垣县人民医院达到49.5%。
八、县域一体化改革方面
孝义市人民医院对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一体化协同管理,每月召开协同例会,开展人员培训、学术交流、技术指导、会诊抢救、双向转诊等工作,初步建立了人员相互流动、设备统一调配使用、人员统一培训、业务统一管理、绩效统一考核的管理机制。
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
全省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年”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灵石、交城、孝义等10个县探索用服务券方式量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吕梁交城县实行“1+2+3”工作模式,坚持一个目标(预防为主、全民健康),实现两个转变(乡镇卫生院由重医轻防向医防共同发展转变,居民由重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方式转变),创新三种模式(创新工作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绩效考核模式),尤其是变“卫生主导”为“政府主导”,提升了工作的凝聚力;沁源县在乡镇卫生院设立基本公共卫生部,实行上门体检、电话预约,拓展服务内容;大同市大同县明确了各级卫生机构落实项目的职责和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任务,建立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实施的分工协作机制;太原市杏花岭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探索家庭医生责任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十、落实政府投入方面
古交、阳曲、襄垣、沁源、高平、河曲、右玉、平鲁、柳林、古县、蒲县等县财政对县级公立医院在职职工基本工资100%全额承担。
古县政府全额承担县级医院的基本运营、公共卫生服务和发展所需资金。盂县政府承担了县医院5000万元建设贷款。清徐县政府承担了县医院2052万元历史债务。
古交市专门设立每年200万元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学科建设、优秀人才引进和奖励。
第三篇:新医改
浅析新医改政策
一、“两票制”和药品零差价
所谓“两票制”,是指药品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目的:压缩流通环节、减少中间加价,降低虚高药价。
药品零差价:取消医院药品加成,药品价格平进平出,杜绝医生乱开处方、开大处方,赚取中间回扣的行为。
弊端:药品价格降低了,但是医院其他服务价格提升了比如:诊疗费、护理费、床位费等,老百姓实际的花费并没有降低,反而有可能提高。
二、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模式: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首先,分级诊疗要对疾病进行细致分类,譬如急病就近治,慢性病根据轻重缓急给出不同的医疗指导;其次,要通过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打破医院间的信息孤岛,医联体的上级医院可以看到下级医院的病历和病人资料,反之亦然,为会诊与双向转诊提供保障。互联网+医疗”的最大功用在于直接提高基层医疗技术水平。
分级诊疗的落实:
一是医联体的建设,把基层强起来,让老百姓放心去,把大医院的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基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一家三甲医院、一批基层医院,加上互联网手段,是医联体通用的模式。二是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就是要把健康责任实行连续性的、责任式的管理。这种服务模式必须建立。现在医患关系是短暂的关系,是以疾病为中心的关系,它是不连续的,没有责任制的关系。实际上,真正整合型的医疗卫生体系的国际改革趋势,就是要变短暂关系为连续性的、责任制的关系,就是签约。
三、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包括五大内容
1、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实行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的特点,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
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按病种、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长期、慢性病住院医疗服务可按床日付费;
对基层医疗服务,可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将按人头付费与慢性病管理相结合;
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
2、重点推行按病种付费
原则上对诊疗方案和出入院标准比较明确、诊疗技术比较成熟的疾病实行按病种付费,逐步将日间手术以及符合条件的中西医病种门诊治疗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
建立谈判协商机制,合理确定中西医病种付费标准。
3、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按疾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复杂程度和实际资源消耗水平等进行病种分组,坚持分组公开、分组逻辑公开、基础费率公开。
4、完善按人头、按床日等付费方式
推进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可从治疗方案标准、评估指标明确的慢性病入手。
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可采取按床日付费。
5、强化医保对医疗行为的监管
完善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监管从医疗机构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实现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新医改政策下的应对办法:
一、医院运营
根据新医改的政策要求,公立医院的营运饼图应当是:药占比30%,这一块都是零差率,医院没有运营收益;卫生材料5%-10%,这一块医院运营收益只有1%左右,几乎也可忽略不计;医院检验检查收入20%以内,这一块的收益率约为15%;而医疗收入则要达到40%-50%,才能构成这个饼图。
1、医院运营结构好的科室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药占比加卫生材料的收入结构可控在40%以内;二是医疗收入结构要达到40%左右为好;三是检验检查收入结构在20%左右。这些科室也是未来医院要注重发展的重点专科。
2、医院运营结构中等的专科,医疗收入结构一般可达30%-40%左右,药品与耗材的零差率收入结构一般可控在35%-40%左右。这些科室大多可保本运营,通过医院的精细化管理还能有所提升其管理绩效。
3、医院运营结构中的问题科室:一是耗材大户,二是药品使用大户,三是药剂科。药品零差率后,他们存在着难以维持和运营的问题。一个医院的药剂部门如果在全部实行零差率后,应当享受公共卫生全额拨款卫生政策待遇,否则单靠医院是养活不了的。如何申请政府公共卫生扶持,资金如何到位,是解决的必要问题。
4、医院的辅助科室和护理部门等,需要寻找到人员配置与降低成本的科学的、合理的平衡点。
二、医院管理发展的探索
医改涉及多的北京所有公立医疗机构:3600多所医疗机构取消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设立医事服务费,所有药品实行阳光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医院管理做到基本的几点:一是保证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病源,二是合理诊疗,减少医保拒付,三是精细化管理,控制运营成本,四是应用大数据,优化服务流程,五是培训药剂科人员,让其从拿药人员变成技术人员。
1、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便民健康服务平台,完成实名预约,备案处理,就诊转诊记录工作。(健康四川:一个平台,两个中心,三项制度)。
2、规范药品价格
药品实行阳光招标采购和零差率销售,并适时公开招标信息和药品价格,扩大影响力和取得居民信任。
3、创新服务
提供个性化服务(近期);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意味着将健康的关口前移到生病之前,不仅要治疗已经生病的人,还要关心未有症状的人。涉及预防,公共卫生,宣传教育,以社区辐射产生效果(长远)。(调查分析需求)
4、加强员工培训
加强医技人员的培训,加强医药卫生人才的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
第四篇:新医改
2012年,新医改重点推进几项内容:1.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2.拓展深化公立医疗机构改革;3.深入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4.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培训;5.继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下面就第5点讨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民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角度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既有面向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健康教育等;也有面向个体的公共卫生服务,比如,疫苗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等是针对特定年龄和性别的人群,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结核病、血吸虫病的防治等是针对患该种疾病的患者人群,这些都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但是,具体到某个人,如果不属于这些人群,则不需要这些服务。在这个意义上讲,均等化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必须得到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部分组成。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日常性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落实我国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尽可能使老百姓少得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地区人员能力达不到工作要求。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缺乏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条件,卫生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的信任度不高。
二是地区与人群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和管理模式仍在探索中。三是部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影响服务的有效开展。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
建设方面 :
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结构的设施条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二是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
投入方面 :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制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开设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70%以上的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孕产妇死亡率降到22/10万,婴儿死亡率降到12‰。
(2)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就展开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加水改厕等。
(3)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加大专业公共卫生投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给予补助。
管理方面 :
(1)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明确并落实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任务。
(2)加强规划和管理,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3)转变服务模式。制定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开展深入基层和居民家庭、面向群众的主动服务。
(4)落实传染病医院、鼠疫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第五篇:新医改
在12月26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受国务院委托,作了题为《国务院关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工作。
指导思想
从国情出发,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总体目标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重点工作
——政府投入兼顾供方需方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提供均等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卫生投入责任。
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重基层
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充分发挥大医院在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整合现有城市卫生资源,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公共卫生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探索改革药品价格加成政策,逐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
——公立医院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积极推行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和医院管理者的责权,实行院长负责制,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内部运行机制。
公立医院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采取增加财政补助、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规范收支,加强财务监管。
——医疗保障体系多层次
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到所有农村,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减轻个人负担。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所有城镇从业人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1、医改文件吸纳了哪些社会意见?
总体上看,医改方案有以下特点:
一是在改革的理念上,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一重大创新,明确了改革的方向,确立了改革的思路,既借鉴了国际普遍经验,又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对于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是在改革的原则上,明确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一方面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在近期改革的重点上,突出基本、基础和基层。从国情和初级阶段的特点出发,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就是全民医保;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提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降低药品价格和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提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城乡群众不出乡村、社区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在改革的基本思路上,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第一次突出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蓝图的整体设计,同时,提出近期从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五是在改革的方法步骤上,强调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方案中一些重大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开。中央明确目标取向和基本原则,鼓励地方试点探索。
3、基本医保如何全面覆盖城乡?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和提高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是减轻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负担的重要途径。制定这样的目标,既考虑了群众的实际需求,也考虑了各方面条件的可能。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针对不同人群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制度也已逐步完善。考虑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实行的是自愿参保,另外还有商业保险和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因此我们把目标定在2011年均达到9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下主要措施:一是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二是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是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四是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4、公立医院公益性靠什么维护?
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群众看病就医主要选择到公立医院,因此它成为医药卫生行业众多问题和矛盾的交汇点,改革涉及到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治理结构、补偿机制等各种复杂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难度很大。同时,社会各界在建立科学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具体途径方面有不同看法。公立医院改革必须积极而又稳妥进行。因此,国务院决定分阶段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当前主要是抓好改革试点,具体步骤是:2009年,制定试点方案,选择若干城市和公立医院开展试点,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2011年逐步推开。
公立医院体制改革试点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二是推进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取消药品加成,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三是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积极稳妥推进部分公立医院转制,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通过改革,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满意的医疗服务。
5、健全基层服务体系包括哪些?
目前,群众宁愿花更多的钱去大医院看病,也不太愿意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对服务质量不放心。医改方案提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方便快捷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群众看病,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把常见病治疗解决在基层,减轻群众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
《实施方案》提出从四方面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中央重点支持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和困难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鼓励通过医疗资源重组、社会力量办医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开展定向培养、执业医师招聘,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大幅度增加全科医生数量,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三是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政府负责其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经费,并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四是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巡回医疗、上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强化绩效考核。
6、群众从医改中能得到多少实惠?
医改方案就是要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主要有四点:
一是平时少得病。从2009年开始,国家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统一的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努力使群众少生病。
二是得病有保障。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逐步扩大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做好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方便医保报销,努力降低医疗费用个人支付的比例。
三是看病更方便。从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着手,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力争使城乡群众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利用市场竞争,促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努力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缓解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状况。
四是治病少花钱。通过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基本药物定价、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障报销的相关政策,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药价,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大政府投入和监管,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努力减轻群众用药就医的负担。
7、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原因何在?
国家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是为了保证群众用药安全可及和价格低廉。基本药物的概念由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首次提出,目前约有160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形式地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规范用药行为,保证用药安全,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基本药物制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二是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三是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需要强调的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不等于群众患病后只能使用基本药物,医疗机构在优先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的基础上,将根据病情的需要使用非基本药物。
8、怎么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保证全体城乡居民均能够免费或只需少量付费就可获得安全、有效、方便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的角度看,意味着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是根据居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目的在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努力使居民少得病。
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疾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处置、院前急救、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出生缺陷防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精神卫生、采供血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与区域差距大,卫生机构服务规模、能力和水平差距大。因此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一个较长期的任务。当前,在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内,国家选择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服务。地方政府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财力和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重点加强目前比较薄弱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二是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责任。明确并落实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和任务。三是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四是加强规划和管理,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五是改善服务,制定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开展面向人群的主动服务。
9、政府卫生投入增多少投何处?
为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级政府都将努力调整支出结构,落实《意见》及《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经初步测算,未来三年,落实医改方案中的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3318亿元。主要用于:
一是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建立和完善新农合、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年内,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
二是支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给予合理补助;大力支持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卫生机构,对其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建设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和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
三是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健康检查,慢性病、传染病防治指导等。支持实施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此外,各级政府还将为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政府加大卫生投入,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逐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10、怎样贯彻落实医改文件?
医改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绘就了改革发展的蓝图,要取得实效,必须按照文件的要求扎实推进,在实施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也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我们既要充满信心,明确目标,分阶段积极推进,又要正确看待改革中面对的问题和困难,进行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保障水平也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
为切实加强领导,国务院已成立了以李克强副总理为组长,16个部门参加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和操作性文件,并于近期陆续出台。各级政府将根据《意见》和《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对一些需要试点的重大改革,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近期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