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业带动新农村建设
四川大学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旅游业带动新农村建设
韩朝伟*
背景
我的家乡,是坐落在渤海之滨的美丽城市秦皇岛。
秦皇岛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城市,避暑胜地。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拥有长城、海滩、山林等良好的旅游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海关、避暑胜地北戴河、南戴河旅游度假区、昌黎黄金海岸等40多个旅游景区,每年都有上千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秦皇岛气候属于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漫长无严寒。是真正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其中北戴河区受海洋气候的调节,一年之中,日最高气温超过30℃的天数,平均只有7.6天。加之南临渤海,有阵阵海风吹拂,十分凉爽宜人;冬季受渤海暖流的影响,最低气温很少低于零下10℃。北戴河区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满街花香,没有污染和噪音,城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0%,人均绿地630平方米,居全国首列。这些良好的气候条件为我的家乡成为一个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提供了前提条件。除此之外,秦皇岛境内山峦起伏,万里长城横亘全境,是长城最精华地段之一。在山海关区有老龙头、天下第一关、长寿山、角山长城、孟姜女庙等一系列著名的长城主题景点。在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北戴河区,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由著名的联峰山、鸽子窝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昌黎黄金海岸壮观的海洋大漠风光,世界罕见。其中“滑沙”运动,是一项有惊无险、刺激有趣的娱乐健身项目,堪称中国一绝。北部的祖山,以奇石、奇花、云海、瀑布和原始森林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享有“北国黄山”的美誉,是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绝好去处。位于北戴河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内的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是目前我国占地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的野生动物园,放养着数千只野生动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
家乡是如此美丽,让我自豪。然而生在城市里的我并不能了解到乡村里的变化,通过将小时的生活与现今作对比,能深切感受到家乡这些年来城市的变化,但对于周边的乡村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借此假期社会实践调查的机会,我走访了本市北戴河区西古城村并做了一系列调查。
农村旅游资源
2011年7月21日,我乘坐34路公交汽车到达北戴河公交车站,然后换乘5路车到达北戴河西古城村。北戴河西古城村位于莲蓬山脚下,戴河岸边,邻近集发观光园,五路车行过的道路叫做海北路,交通便利。其紧邻的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我市著名的观光景点,在我初中时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就是到园内参观,只是当时我并不知道旁边的村落。
集发观光园占地990亩,划分为特种蔬菜种植示范区、名贵花卉种植区、特种畜禽养殖示范区和休闲餐饮娱乐四个区域,现已发展成为自然美与生态美浑为一体的综合性观光园区,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首家4A级现代化高科技园区。由于多年没有入园参观过,我这次又特意购票进入,希望通过今昔对比能够发现有无发展和变化。进入园中可以发现道路和建筑都已焕然一新,大门入口处* 韩朝伟,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942041022、任课老师郭佳、课序号20,***、365794505@qq.com
是一个小型广场,广场中心有一尊金色的耕牛雕塑,名为“拓荒”。联通广场的其他道路也都是四通八达,游人络绎不绝。在园内的植物园中,可以看到千余种名优花卉,十余种热带雨林植物。另外让我印象颇深应该是新增加的房间里有各种罕见的热带水果,如杨桃书、莲雾树、火龙果树等,让人大开眼界。在百菜园里,有立体种植、无土栽培的各种蔬菜果品,我去参观时园内正在举行“超级南瓜”展览,十余个巨型南瓜供人参观,都是重达数百斤的大家伙。走出植物园区,在广场的另一侧,戴河穿观光园而过,河边时攀岩、蹦极、空中飞人的惊险刺激的活动,在戴河中还有快艇,人力船等休闲设施。在靠近植物园的一侧,是集发的农家饭庄,我没有从里边进餐,但从中穿过时看到各个桌上都有各式各样的农家饭菜,当地特产等等。
眼前的一切都与我若干年前来到这里是看到的大不相同,无论是环境还是休闲设施、观光项目,在软硬件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我从路边走过时还看到有一队队的游客有导游带领着进行参观,这都是以前没有的啊。我的集发观光就先告一段落。
旅游业发展
走出集发观光园,就到了北戴河西古城村,经过一上午的坐车还有在观光园里的游览,已接近下午。我就近走进了西古城村靠近路边的的农家旅馆——芳泽园假日酒店,由于已经过了中午吃饭的高峰期,一楼的餐厅里人并不多,我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之后服务员开始为我点菜。拿过菜单一看,这里的价格普遍比市区的餐馆要高一些,作为旅游城市的人,我很能理解。简单的点了两个菜,我趁势采访了一下酒店的老板于女士,由于这天不是周末,于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访。于女士说,每年到暑期旺季,尤其是周末时节,都会有大批来自各地的游客入住当地的农家旅馆,大多数来自天津北京通常都是一家人开车前来,一到周末简直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在高峰期老板和服务员要忙前忙后,通常一天只能休息5、6个小时,而非周末时间就比较轻松。我看到店里的装饰是清一色的蓝色调,墙上还挂有贝壳壁画的装饰,就赞美店里装修美丽,没想到这个话题让于老板滔滔不绝起来。原来,在今年初夏时节,为促进全区家庭旅馆内饰升级,为游客营造更温馨惬意的度假环境,北戴河区旅游产业促进中心年初就与多家装饰公司联系,聘请专业人士,到家庭旅馆比较集中的戴河镇西古城村和海滨镇单庄村、刘庄村的家庭旅馆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北戴河的自然生态条件,提出特色设计方案。经过慎重比选,最终确定了海洋娱乐型、文化创意型、田园休闲型、经典历史型四种特色风格的内饰提升方案。而不用于老板说出来,我就能看出这家店的风格是海洋娱乐型。洁白的海鸥在碧蓝大海上翱翔的彩绘图案画在墙面上,让就餐游客一进门就能体会到清凉海岸的温馨与惬意。于老板还向我介绍,在其他几类风格内饰设计方案中,还有铜板造型的老字号门牌、欧式印花窗、融中西风格的吧台、老唱盘、留声机、仿古木门、印花被、小炕桌等等。在今年6月15日,24户家庭旅馆示范户已经首批完成内饰提升改造。于老板兴奋地说“这些改造都是政府出资,自己不用花钱的,有了政府的鼓励,把家庭旅馆做得更好的心劲更足了。”
感谢过于老板,用过午饭后,我又采访了芳泽园假日酒店旁边的超市,老板表示,古城村已连续四年开展乡村旅游,至今已是第四个年头。周围的农家旅馆每年夏天生意都异常火爆,带动他的超市生意也是蒸蒸日上。由于我当时没有进入家庭旅馆内部参观,便向老板询问村里这些家庭旅馆的硬件设施如何,老板告诉我,从2004开始,经过三年的创建,古城村就完成了“四化”建投,实现了村
2庄的净、绿、亮、美、序。而且对各户墙面高低不一的统一加高,并进行整体粉刷;对电线杆和空中网线进行规划整理;并且新增了路灯和路边花灌树木,在空余处铺设草坪,实现了绿化和亮化;对村中的保留区主要道路进行彻底改造,解决了因路窄的问题,实现了路路通车。
新农村建设
从超市走出来,我来带位于南侧的广场,这里是村民活动中心,据周围的老人说,这里的环境之所以能够保持整洁,是缘于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保洁队伍的日常清扫,护村监督小组的清查,村庄呈现道路有人扫、绿树有人护、基础设施有人管的局面。
透过窗户,我看到了村民中心靠路边一侧的屋子里有乒乓球台,外边广场上有篮球架和卡拉ok投影,周围一位初中生小朋友告诉我,这些都是村里建起来免费供村民使用的,每到傍晚就有很多孩子在广场上轮滑,大人们唱歌,老人在屋内打乒乓球。这一切都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再往南走是一片住宅区,与家庭旅馆的两层别墅式建筑不同,这里都是清一色的6+1居民住宅,我从村务公开栏里了解到,近年来,为进一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2006年至2008年,古城村对40多户进行了旧村改造,投资6000万元,分两期建设住宅楼12栋,占地面积20多亩。楼房总面积41000平方米,村民入住率达60%。与此同时,投资打了深水井,建了蓄水池,铺设了管道,安装了变压器,保证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建了2个高标准水冲式厕所和生态停车场;新建内含19套健身器材的600平方米的文化娱乐中心和一个农家院接待中心。原来我之前看到的中心和广场在这里都有。
最后我总结了一下从各位接受采访的村民以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近几年由于西古城村大力发展农家院旅游,以紧邻的集发农业观光园为依托,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实现了村民增收致富。在村民收入提高的同时,整个村子富裕起来兴建了新的住宅楼,村民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打球、看书、下棋、唱歌、跳舞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两方面都极大的丰富了。这真是名副其实的旅游业发展带动的新农村建设。
第二篇:启动旅游业带动新发展
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全市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万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民族英雄成功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百万*人民和海内外侨亲携手并肩,发扬“团结、求实、开明、奋进”的创业精神,走成功之路,创辉煌业绩,强抓机遇,铁心拼搏,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迅猛发展,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现撤县设市;1997年提前三年实现“翻三番,奔小康”目标,经济综合实力跻身“福建十佳”、“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为*的新一轮创业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面对如何进一步启动经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稳步发展,98年12月,市委九届三次会议确立了实施“两区三乡一军”的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把建设*旅游之乡、大力发展旅游重点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中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为我市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有历史人文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解放思想,精心组织,把旅游业列为全市优先发展的龙头产业,成立了建设*“旅游之乡”领导小组,下发了加强*市各景区、景点管理的有关规定,系统编制了全市旅游业五年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之乡实施方案》、《*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之乡发展步伐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方案、办法和措施,加大了市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力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身的*旅游区初步形成,旅游产业结构逐步显现,龙头产业的作用开始启动。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科技境外游客2.7万人次、国内游客40万人次,一个新兴的沿海旅游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发展旅游业,既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市增创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上台阶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市既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必须进一步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推进四项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客源市场开拓工程、旅游商品开发工程、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效益,实现旅游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全面抓好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市的龙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今后我们将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树立大旅游观念,依靠各方面力量办旅游。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促进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繁杂的、牵涉面广的产业体系,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走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发展旅游的认识,切实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做好旅游发展这篇大文章。特别是要注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鼓励集体、个人、私营、外资等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
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丰富宣传促销形式。发展旅游业,宣传促销是关键。首先是加快旅游宣传品的制作,积极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宣传,开展“网上宣传”攻势。其次,要推出面向大众的旅游项目,炒热本市148万人口的潜在客源市场。第三要加强重点宣传,把拳头产品打出去,走好引进客源这步棋。第四要充分认识整体宣传和企业个体宣传的关系,既要组织发支略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境外促销活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个体宣传。
三是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大旅游,坚持“积极、合理、有效”的方针,加强结构和投向引导,争取“外引内联”都有新突破。重点抓好雪峰植物园、郑成功史迹景观、蔡氏古民居、山外山生态旅游区、黄巢自然风景区的单体规划和投资说明,加大项目准备,建设项目信息库。同时,尽快出台旅游业投资优惠政策,注重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加大对台、港、澳及东南亚的招商引资力度,做到招商引资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引资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产品开发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是搞好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在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下,实行“谁投资、谁得益,谁经营、谁受益”的优惠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实行多元化投资旅游产业,积极开发新的景区、景点。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改进和完善现阶段发展旅游业所需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配套,充实、完善各类档次的饭店、餐馆,调整我市各区域饭店的比例。继续完善交通、环卫等设施,增加娱乐设施项目,建设旅游购物、美食街等。
五是合理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结构。首先要搞好规划,分步实施,选准突破口,优先建设投入少、见效快、有特色的精品项目。其次,充分重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建设和改造有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完善产品的结构,开发面向大众的旅游项目,实现旅游产品由参观型向参与型发展。第三,在规划和建设中做到三个“避免”,即避免不顾需求,盲目上项目,造成投入与产业脱节;避免雷同,造成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避免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六是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要站在历史和政治的高度,改革景区、景点管理模式,理顺文物、宗教、旅游等管理部门的关系,创造有利于景区、景点灵活经营的机制。要以规范秩序和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加强法制、制度建设,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对施行社、旅游涉外饭店的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要进一步规范,切实抓好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要切实强化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七是加快旅游商品开发,完善旅游购物网络。优质的旅游商品能给游客更多的满足感,吸引更多的国际国内游客前来旅游。搞好购物旅游,关键是抓商品、抓市场。要大力发展旅游商的生产企业,选准生产项目,建立生产基地,在资金政策和信息服务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要着手开发具有闽南地方特色,特别是*特色的工艺品、土特产品及其它商品。此外,积极开展旅游商品促销,建立旅游购物网络,缔造一批旅游购物定点商店、定点企业,建立旅游购物街,进一步完善旅游购物服务。
第三篇:旅游业带动新发展
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全市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万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民族英雄成功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百万*人民和海内外侨亲携手并肩,发扬“团结、求实、开明、奋进”的创业精神,走成功之路,创辉煌业绩,强抓机遇,铁心拼搏,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
迅猛发展,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现撤县设市;1997年提前三年实现“翻三番,奔小康”目标,经济综合实力跻身“福建十佳”、“全国百强”县市行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为*的新一轮创业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面对如何进一步启动经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稳步发展,98年12月,市委九届三次会议确立了实施“两区三乡一军”的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把建设*旅游之乡、大力发展旅游重点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中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为我市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有历史人文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解放思想,精心组织,把旅游业列为全市优先发展的龙头产业,成立了建设*“旅游之乡”领导小组,下发了加强*市各景区、景点管理的有关规定,系统编制了全市旅游业五年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之乡实施方案》、《*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之乡发展步伐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方案、办法和措施,加大了市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力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身的*旅游区初步形成,旅游产业结构逐步显现,龙头产业的作用开始启动。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科技境外游客2.7万人次、国内游客40万人次,一个新兴的沿海旅游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发展旅游业,既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市增创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上台阶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市既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必须进一步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推进四项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客源市场开拓工程、旅游商品开发工程、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效益,实现旅游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全面抓好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市的龙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今后我们将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树立大旅游观念,依靠各方面力量办旅游。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促进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繁杂的、牵涉面广的产业体系,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走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发展旅游的认识,切实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本资料权属同做好旅游发展这篇大文章。特别是要注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鼓励集体、个人、私营、外资等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
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丰富宣传促销形式。发展旅游业,宣传促销是关键。首先是加快旅游宣传品的制作,积极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宣传,开展“网上宣传”攻势。其次,要推出面向大众的旅游项目,炒热本市148万人口的潜在客源市场。第三要加强重点宣传,把拳头产品打出去,走好引进客源这步棋。第四要充分认识整体宣传和企业个体宣传的关系,既要组织发支略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境外促销活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个体宣传。
三是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大旅游,坚持“积极、合理、有效”的方针,加强结构和投向引导,争取“外引内联”都有新突破。重点抓好雪峰植物园、郑成功史迹景观、蔡氏古民居、山外山生态旅游区、黄巢自然风景区的单体规划和投资说明,加大项目准备,建设项目信息库。同时,尽快出台旅游业投资优惠政策,注重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加大对台、港、澳及东南亚的招商引资力度,做到招商引资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引资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产品开发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是搞好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在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下,实行“谁投资、谁得益,谁经营、谁受益”的优惠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实行多元化投资旅游产业,积极开发新的景区、景点。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改进和完善现阶段发展旅游业所需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配套,充实、完善各类档次的饭店、餐馆,调整我市各区域饭店的比例。继续完善交通、环卫等设施,增加娱乐设施项目,建设旅游购
第四篇:启动旅游业 带动新发展
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位于闽南金三角中心地带,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全市面积2036平方公里,人口148万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民族英雄成功的故乡。改革开放以来,百万*人民和海内外侨亲携手并肩,发扬“团结、求实、开明、奋进”的创业精神,走成功之路,创辉煌业绩,强抓机遇,铁心拼搏,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
得到迅猛发展,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实现撤县设市;1997年提前三年实现“翻三番,奔小康”目标,经济综合实力跻身“福建十佳”、“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为*的新一轮创业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面对如何进一步启动经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稳步发展,98年12月,市委九届三次会议确立了实施“两区三乡一军”的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把建设*旅游之乡、大力发展旅游重点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中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为我市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有历史人文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发展意识,解放思想,精心组织,把旅游业列为全市优先发展的龙头产业,成立了建设*“旅游之乡”领导小组,下发了加强*市各景区、景点管理的有关规定,系统编制了全市旅游业五年发展规划,先后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之乡实施方案》、《*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之乡发展步伐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方案、办法和措施,加大了市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的力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一身的*旅游区初步形成,旅游产业结构逐步显现,龙头产业的作用开始启动。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1.5亿元,创汇1200万美元,科技境外游客2.7万人次、国内游客40万人次,一个新兴的沿海旅游城市正在加速形成。
发展旅游业,既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市增创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上台阶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市既具备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必须进一步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推进四项工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客源市场开拓工程、旅游商品开发工程、旅游人才培养工程),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效益,实现旅游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全面抓好市场开拓、产品开发、经营管理,使旅游业真正成为我市的龙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今后我们将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树立大旅游观念,依靠各方面力量办旅游。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对促进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作为一项繁杂的、牵涉面广的产业体系,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走旅游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发展旅游的认识,切实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做好旅游发展这篇大文章。特别是要注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鼓励集体、个人、私营、外资等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
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丰富宣传促销形式。发展旅游业,宣传促销是关键。首先是加快旅游宣传品的制作,积极利用高新技术进行宣传,开展“网上宣传”攻势。其次,要推出面向大众的旅游项目,炒热本市148万人口的潜在客源市场。第三要加强重点宣传,把拳头产品打出去,走好引进客源这步棋。第四要充分认识整体宣传和企业个体宣传的关系,既要组织发支略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境外促销活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个体宣传。
三是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大旅游,坚持“积极、合理、有效”的方针,加强结构和投向引导,争取“外引内联”都有新突破。重点抓好雪峰植物园、郑成功史迹景观、蔡氏古民居、山外山生态旅游区、黄巢自然风景区的单体规划和投资说明,加大项目准备,建设项目信息库。同时,尽快出台旅游业投资优惠政策,注重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加大对台、港、澳及东南亚的招商引资力度,做到招商引资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引资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产品开发相结合,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四是搞好基础设施配套,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在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下,实行“谁投资、谁得益,谁经营、谁受益”的优惠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实行多元化投资旅游产业,积极开发新的景区、景点。同时,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改进和完善现阶段发展旅游业所需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配套,充实、完善各类档
第五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
发挥优势,构筑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近几年,东宁县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源,推进由农业弱县向工贸强县转型升级,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
(一)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深挖林木、果菜和矿产资源潜力,集中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壮大劳动密集型、出口创税型特色农业。
(二)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抢
抓我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契机,贸工结合,扩张进出口加工业,创新经营模式。
(三)依托小城镇优势,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科学确定镇村功能定位,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实施经营城镇战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实施四大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结合东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关节点,是南资北进承载地、进军俄罗斯市场创业平台的实际,实施“大农业、大加工、大商贸、大旅游”战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打造对俄经贸桥头堡,将东宁建成经济繁荣、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立足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大农业。以俄远东地区市场开发为重点,围绕优势特色品种,优化绿色食品种养结构,构筑优质生态农业产业带;整合叫响东宁黑木耳、苹果梨等特色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尽快把东宁建成中俄沿边县(市)出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销售基地。
(二)依托境内外资源,发展大加工。以东宁中俄国际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实施“落地生根”工程,建成省级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构建能源、轻纺、木材、食品、建材、机电六大产业集群,力争五年内承载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外向型、创税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项目50个以上,尽快把东宁建成横跨中俄边境的对俄工业走廊和跨国加工制造基地,推进镇村工业向园区集中,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升级,实现以工哺农。
(三)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发展大商贸。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为带动,完善域内、边境线、境外“三点一线”的国际化市场网络,拓宽对俄贸易和投资合作领域,实现向日韩、欧美等第三国延伸。完善东宁互贸区功能,建成沿边最大的对俄商品展示交易平台;拓展境外市场,扩大进出口总量和范围,尽快把东宁建成牵动龙江、沟通南北、辐射境外的中俄商品集散中心,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小城镇和国外转移。
(四)打造边境旅游精品,发展大旅游。以整合旅游资源为主线,提升东宁旅游业形象和信誉,建设口岸中国风情园,规划洞庭省级地质公园,创建东宁要塞AAAA级景区,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游、生态观光游、爱国教育游、休闲度假游。尽快把东宁建成跨区域红色旅游热线和俄罗斯风情旅游热点,力争五年内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不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拓展为农村一二产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服务水平,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有力保障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将完善富民安民支撑体系,加强重农支农保障建设,构建和谐宜人新农村。
第一,强化政策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5支持特色农业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完善支持农民创业政策和“抓两头、带中间”强弱村扶持机制,捆绑资金集中向中心镇村投放。按照“提升标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实行一村一策、以奖代投,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力争五年内打造十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培育百个农业产业化龙头、建成千户新型农村节能住宅,实现50村屯人均纯收入超万元。
第二,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理顺县镇财政体制,建立“超收留用、均衡调剂”的利益分成机制,增强各镇创税增收能力,采取联营建企、土地转租等方式,盘活村集体经济,力争镇、村债务5年内全部化解;推进党政机关和农村教育、医疗改革,创新镇村治理模式,“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范围扩大到90以上;加快将农村信用社改组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第三,搞好服务引导。创新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制度,为农民送科技、传信息、帮致富。与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嫁接创建农民培训基地,培育高素质能人大户群体,整合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尊农爱农护农、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