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大学201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稿
北京大学201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稿
田 恬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校友、家长、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十分荣幸,能代表2013届本科毕业生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毕业感言。
毕业在即,我不禁想起初入燕园时自己的模样。那是2009年9月5日,我拿着报道材料,徘徊在校门外,一路询问,才找到外院楼前。面对未来的1400天,我和每一位新生一样,兴奋之余,却又带着一些不安和忐忑。而如今,早已成为大四学姐的我,吃着西瓜唱着歌,从容地操作着毕业生离校系统,仿佛那个几经问路、希望学长帮帮忙的学妹从来不曾存在过。
再回首,四年岁月,北大见证了我们从大一新生到燕园主人的点滴改变,我们共同经历了挫折和困难,也同时收获了成长与幸福,胸中长存黄河皓月,眼底读尽未名流波。当我们对北大的了解愈多,她带给我们的感动也就愈发深刻。
这份感动,首先来源于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在北大,我们包容差异,我们绽放才华,在北大,条条大路通罗马,真理不只是镌刻在书中的史诗佳话。但北大精神的意义却又不止于此,个性之光的背后是共同的信念和担当。建校以来百十五年,五四以降九十四载,中国大概没有哪所学校,能像北大一样,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北大人,敢于融入每一次时代潮流中,做中流砥柱,浪遏飞舟。
这份感动,也来源于为我们传道解惑的恩师们。还记得,周其仁老师回顾中国经济30年的滔滔不绝;还记得,朱青生老师带我们走进艺术殿堂时的妙语连珠;还记得,阎步克老师讲解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时,眼中闪耀的睿智和深邃;还记得,赵克常老师演绎着地震原理时,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风采和幽默。虽然老师们专攻各异,但他们“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的风骨,都令我们深深动容。也许,我们一辈子也无法达到恩师所期望的高度,但是我们承诺,必将珍藏燕园沉静读书的时光,做永远的学生。
这份感动,还来源于我们的同窗好友。最难忘,未名湖畔我们晨诵的声音,麦肯金教我们刷夜的身影;最难忘,三角地随风摆动的招新横幅,静园草坪伴着吉他的引吭高歌;最难忘,那些年,社团共事的战友,那些年,睡在下铺的校花,那些年,烤翅桌边的兄弟,那些年,一同膜拜的学霸。2010年校庆日,我们收到了“脚踏实地”四个大字,鼓励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勇往直前;2011年,我们模仿此间少年们,吟唱着“在转身之间,消失不见”;2012年,为伦敦奥运健儿的呐喊,给那个龙王作法、暴雨连绵的夏天平添了几分燥热;而2013年,在装上空调的母校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却要把过往装进行囊,默默作别。
四年一觉燕园梦,梦醒时分,又一次站到了校园门口。走出燕园,身上少了几分年少不畏失败的果敢,多了一个叫做北大校友的光环。而伴随这光环的,是骄傲和瞩目,同时也有压力和挑战。此去一别,今夕何夕,许多年后,我们中会有人居庙堂之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会有人处江湖之远经历人生的磨练和洗礼,有人会在燕园将北大的故事继续讲下去,而有人则要从当年听故事的人,变成未来故事的主角。我想,无论在何方,我们始终都不应该忘记,我们脚下这一方土地,我们头顶绚烂的星空--我们心怀对千千万万挑战命运之人的敬重,我们肩负努力把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责任,这是北大赋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这是北大人一生最不朽的印记。
今天,我们毕业了,带着留恋,带着不舍。明天,我们将脱下学士服,走出象牙塔,走向五湖四海,走向世界各地。在离别之际,让我们对母校说一句再会,希望您桃李芬芳,续写辉煌;让我们对恩师说一句谢谢,希望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对彼此说一句珍重,长相依,莫相忘。此去须圆心中梦,勿忘四年燕园情。在这里,祝大家前程似锦,一帆风顺,毕业快乐!谢谢大家!
第二篇: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稿
北京大学201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稿
田 恬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校友、家长、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稿。
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时刻,十分荣幸,能代表2013届本科毕业生站在这里,分享我的毕业感言。
毕业在即,我不禁想起初入燕园时自己的模样。那是2009年9月5日,我拿着报道材料,徘徊在校门外,一路询问,才找到外院楼前。面对未来的1400天,我和每一位新生一样,兴奋之余,却又带着一些不安和忐忑。而如今,早已成为大四学姐的我,吃着西瓜唱着歌,从容地操作着毕业生离校系统,仿佛那个几经问路、希望学长帮帮忙的学妹从来不曾存在过。
再回首,四年岁月,北大见证了我们从大一新生到燕园主人的点滴改变,我们共同经历了挫折和困难,也同时收获了成长与幸福,胸中长存黄河皓月,眼底读尽未名流波。当我们对北大的了解愈多,她带给我们的感动也就愈发深刻。
这份感动,首先来源于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在北大,我们包容差异,我们绽放才华,在北大,条条大路通罗马,真理不只是镌刻在书中的史诗佳话。但北大精神的意义却又不止于此,个性之光的背后是共同的信念和担当。建校以来百十五年,五四以降九十四载,中国大概没有哪所学校,能像北大一样,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北大人,敢于融入每一次时代潮流中,做中流砥柱,浪遏飞舟。
这份感动,也来源于为我们传道解惑的恩师们。还记得,周其仁老师回顾中国经济30年的滔滔不绝;还记得,朱青生老师带我们走进艺术殿堂时的妙语连珠;还记得,阎步克老师讲解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时眼中闪耀的睿智和深邃;还记得,赵克常老师演绎着地震原理时,散发出令人着迷的风采和幽默,发言稿《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稿》。虽然老师们专攻各异,但他们“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的风骨,都令我们深深动容。也许,我们一辈子也无法达到恩师所期望的高度,但是我们承诺,必将珍藏燕园沉静读书的时光,做永远的学生。
这份感动,还来源于我们的同窗好友。最难忘,未名湖畔我们晨诵的声音,麦肯金教我们刷夜的身影;最难忘,三角地随风摆动的招新横幅,静园草坪伴着吉他的引吭高歌;最难忘,那些年,社团共事的战友,那些年,睡在下铺的校花,那些年,烤翅桌边的兄弟,那些年,一同膜拜的学霸。2010年校庆日,我们收到了“脚踏实地”四个大字,鼓励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勇往直前;2011年,我们模仿此间少年们,吟唱着“在转身之间,消失不见”;2012年,为伦敦奥运健儿的呐喊,给那个龙王作法、暴雨连绵的夏天平添了几分燥热;而2013年,在装上空调的母校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却要把过往装进行囊,默默作别。
四年一觉燕园梦,梦醒时分,又一次站到了校园门口。走出燕园,身上少了几分年少不畏失败的果敢,多了一个叫做北大校友的光环。而伴随这光环的,是骄傲和瞩目,同时也有压力和挑战。此去一别,今夕何夕,许多年后,我们中会有人居庙堂之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也会有人处江湖之远经历人生的磨练和洗礼,有人会在燕园将北大的故事继续讲下去,而有人则要从当年听故事的人,变成未来故事的主角。我想,无论在何方,我们始终都不应该忘记,我们脚下这一方土地,我们头顶绚烂的星空--我们心怀对千千万万挑战命运之人的敬重,我们肩负努力把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的责任,这是北大赋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这是北大人一生最不朽的印记。
今天,我们毕业了,带着留恋,带着不舍。明天,我们将脱下学士服,走出象牙塔,走向五湖四海,走向世界各地。在离别之际,让我们对母校说一句再会,希望您桃李芬芳,续写辉煌;让我们对恩师说一句谢谢,希望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让我们对彼此说一句珍重,长相依,莫相忘。此去须圆心中梦,勿忘四年燕园情。在这里,祝大家前程似锦,一帆风顺,毕业快乐!谢谢大家!《北京大学2013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发言稿》
第三篇:北京大学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举行
北京大学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举行
7月3日上午,北京大学2012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邱德拔体育馆隆重举行。毕业典礼现场“心系母校、志在四方、胸怀祖国、扎根基层、完善自我、造福社会”的红色条幅显得格外醒目。2012届毕业生即将告别母校,带着北大人特有的精神气质,从这里出发,扬帆起航。
上午8时30分,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开始。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张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王恩哥,党委副书记敖英芳,副校长鞠传进、海闻、刘伟、李岩松,秘书长杨开忠,研究生院院长陈十一等校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毕业典礼。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学院许智宏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友赵鹏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姜伯驹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严纯华教授作为嘉宾出席了典礼。出席典礼的还有各院系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来自全国一百余所重点中学的校长、毕业生代表的亲友们也应邀出席。典礼由党委副书记叶静漪主持。
典礼开始前,一段记录2012届毕业生燕园生活的短片让大家重温了四年校园生活的点滴瞬间。教工合唱团、学生合唱团共同演唱的《思想是百年的荣光》、《燕园情》,让大家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永远的校园》散文朗诵,更是让大家在北大魂、中国魂中找到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领导和嘉宾向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证书2012年共有5341多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获授学士学位。一些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和志愿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被授予“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张彦宣读了表彰决定并寄语同学们奉献社会、报效祖国、为母校增光添彩。主席台领导和嘉宾们向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发证书。
高丹雪代表毕业生发言外国语学院2008级本科生高丹雪代表毕业生发言。她回忆起四年前刚进校门时的青涩,现在即将离校时的成长,分享了四年中经历的风风雨雨。她说:“从一个懵懂的新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是北大赋予了自己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恩师的教导,来自于家长的期望,我们将谨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用人生实践书写北大人新的华彩。祝福同学前程似锦,祝福母校桃李芬芳、再创辉煌。”
导师代表严纯华教授发言导师代表严纯华教授在发言中说:“当得知自己要为毕业生作一次演讲的时候,真的诚惶诚恐,思绪万千。回想起自己在北大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我想告诉即将毕业的同学们,社会上既有彩虹也有风雨,既要适应社会也要坚守原则,既要思考问题也要解决问题,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校友代表赵鹏大教授发言赵鹏大教授是195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的。他回顾了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并以多年的人生感悟寄语毕业生,要他们谨记学校培育之恩,加强自我修养,多为社会做贡献。当年被北大录取是一种荣誉,现在从北大毕业更是一种荣誉,他向同学们能够顺利毕业表示祝贺。
接着,一段感人至深的视频出现在典礼现场的大屏幕上,来自学生家长、高中校长、北大教职工的期望和祝福,学习生活场景点点滴滴的重现,让深藏心中的记忆片段被挖掘了出来,引起毕业生们深深的共鸣。许多人随着镜头的切换发出一阵阵呼喊,向逝去的时光与青春表达自己的敬意。之后,毕业生代表为家长、教职工代表献上鲜花,感谢师长们的无私培养和关爱。
毕业生代表向自己的高中校长们献花本次毕业典礼还邀请了全国各地一百余所著名中学的校长参加。叶静漪代表学校感谢中学校长们一直以来对北大的支持,感谢他们为北大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并为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毕业生代表身着学士服,为曾经教导过自己的高中校长们献上鲜花,表达对他们真挚而深厚的感激之情。
周其凤校长为毕业生送上临别寄语之后,周其凤校长饱含深情地为毕业生送上临别寄语。他首先代表全校教职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同时表达了对关心、支持他们的父母、老师、朋友的感谢和敬意。周校长回忆说,2008级的同学们入学时,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刚过去不久,灾难的阵痛至今没有完全消除。灾难可以摧毁家园,却摧毁不了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同学们化悲痛为力量,用四年完成了自己的学业,给自己和家人送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09年,为了迎接国庆游行,很多同学放弃了暑假坚持训练,虽然曾经抱怨过训练辛苦,但10月1日那天大家精神抖擞的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时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周校长还说他会经常上BBS,了解同学们的心声,学习同学们的话语,体会大家的快乐和郁闷,为自己的工作寻找努力方向。周校长亲切和蔼、与时俱进的演讲引起了毕业生们的阵阵欢呼和会意的微笑。
最后,周校长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永远保持读书学习探索新知的习惯,永远保持不畏困难、坚毅卓绝的品性,永远保持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抱负。他还用今年为《北大博雅》系列丛书《村土寸心》一书的题词——“曾经燕园学松柳,何处落脚不成材”作为结语,希望同学们走出校园,不管扎根何处,都能以强烈的使命自觉和责任担当,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和对人民的有用之才,以无愧于“北大人”这一光荣的称呼。
毕业生们用掌声表达内心的喜悦与感动随后,周其凤校长以院系为单位宣布学校授予2012届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的决定,各院系同学纷纷起立齐声呼喊自己学院的口号,掌声与欢呼声将毕业典礼推向了高潮。
随着嘹亮的《歌唱祖国》歌声响起,全体师生同声齐唱,毕业典礼圆满落幕。2012届毕业生们满怀自信和憧憬,承载着北大精神,奔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摄影:孙琳琳 编辑:焱悠
第四篇: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
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
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知道今天要来致辞,我特地大概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停完车之后,我就去未名湖边,然后去我曾经住过的29楼,去到了四教,去到了第五食堂,转了一大圈,今天周校长告诉我说,29楼是马上要改造的一个宿舍楼,所以我觉得今天我还真是来对了。在15年前,96年的7月份,我曾经在那儿照了一张相,然后这张相一直会放在我的桌子上,其他的照片一直会换,但是那一张是不换的,因为那一天对我的人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因为它像是一个句号。句号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重新,从零开始。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虽然我们在北大的时间有四年,听起来很长很长,但它和北大的容量比起来,实在是太短了。等你们毕业后,你们才会意识到,这4年,原来如此快的就过去了。但人生是没有后悔药的,你们当中有很多人还会继续留在北大学习、工作,所以这个遗憾还是有机会来弥补的。即便是你们工作了,要走上工作的岗位,北大依然是你们的北大,同时它永远欢迎你们回来。比如说我的师弟和同事撒贝宁,到现在为止,他离开校园已经十多年了,但他还是经常回到北大吃饭和打篮球,并且宣誓,生是北大的人,死是北大的死人。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他们很好,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今天其实很多的同学毕业之后,不会像他们那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我相信,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来比他们更棒,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抛开北大两个字,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的出现,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零的单位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和大家一样,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然后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样发展,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虽然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在那个时候,1996年的7月份,其实我内心已经清楚我要什么很多年了,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叫《中华文明之光》,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嘿,这是我想要的。于是知道我要什么,两年之后,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招聘了,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去考试了,于是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于是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选修课,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发生在那一年暑假里的,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然后是一个电视人,再然后是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在演播室里显得多么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在那时,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响力的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后,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让观众意识到你有这个破绽,而导出了一个系统的安全。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个电视人,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而电视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说,嘿,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绝得都不会犹豫。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定位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所以其实工作15年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句话,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
最后还要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欸,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让我跟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让我再有机会,对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谢谢!
发言人:北大校友、中央电视台记者 张泉灵
第五篇: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
北京大学2011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张泉灵发言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还有我的师弟师妹们,大家上午好!先说一说今天我站到这里的一个感受吧。一开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个关于北大、关于你们这四年生活的一个短片,然后我听到同学们欢呼和起哄,我内心一喜,我心说,欸,这真是我熟悉的北大。因为同学们尽管在扩招的大背景下,没有忘了北大人的个性化表达。然后在介绍台上的诸位老师,介绍到副校长的时候,每一位副校长站起来,居然可以赢得比校长更大的掌声。然后我突然想,欸,这真是我喜欢的北大呀。因为这说明,即便当到了副校长,他们还是上课的,所以他们拥有各自的拥趸。我后来发现在整个台上,许院士获得了最长的、经久不息、发自内心的掌声,我想这真的是我热爱的北大。也许再过十年,大家会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当许院士赢得那样的掌声的时候,我自认是一个感情的控制力非常非常强的人,但是那一刻,我热泪盈眶。因为再过十年,各位一定能够体会到你们跟北大之间的感情。从今天开始,也许从四年前你们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开始,是一种血缘的关系。所以在今天,我想对大家说,真的要恭喜你们,因为今天绝对是你们值得自豪的一天。
各位,此时此刻,你们面对的也是这样的一个转折点,要重新,从零开始。其实如果回到15年前,那一刻我的心情挺矛盾的。因为内心有很多的遗憾。比如我会突然想起来说,图书馆有那么多书,也许我看的,不到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班里的同学总是会说,我们需要去到外教的家里组织一次聚会,但最后一直没有组织好。再比如说的遗憾,我看的北大的电影实在是太少了,因为你毕业之后会发现,你们一辈子都看不到那么多、那么便宜的电影了。
我听说其实在我之前,前两年,最受欢迎毕业生校友的代表,到这儿来做演讲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俞敏洪,一个是李彦宏。我觉得其实学校经常请这样的人回来做毕业致辞是一个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为什么呢?当然他们很好,他们很好,但是他们会让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的几年,觉得自己很失败。那今天其实很多的同学毕业之后,不会像他们那样走上创业的道路,当然我相信,你们当中有不少人,将来比他们更棒,这是一定的。但是大多数会进入一个自己说了不算的单位,抛开北大两个字,从零开始,从一个很低的起点,一个很普通的起点开始,积累你的人生和事业。从这个意义上,今天我的出现,就有更大的现实意义了。
既然我代表了这种要进入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零的单位开始积累的这样一种存在,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我在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一些经验。其实15年前,和大家一样,拿着毕业证书的时候,我挺茫然的。我在北大学的是德国语言文学,那个专业完全不是我自愿选择的,然后我一点都不喜欢德语。然后毕业分配的时候我去了神华集团,一个卖煤的公司,虽然说我是那个公司的元老,但我不知道我的人生要怎样发展,我一点都不想去卖煤。
话说回来,虽然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前面是什么,但我很清楚我要什么。在那个时候,1996年的7月份,其实我内心已经清楚我要什么很多年了,这源自我在北大的一个经验。我在北大三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北大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一个专题片,叫《中华文明之光》,在做嘉宾主持的时候,有一天,我坐在了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然后那个灯光突然在我的面前闪亮。在那一刻,我对自己说,嘿,这是我想要的。于是知道我要什么,两年之后,也恰恰是我毕业那年,我分配到神华公司那一年的暑期里,突然中央电视台史无前例地对社会招聘了,于是我感觉机会来了,于是我就去考试了,于是我走上了今天的这条道路。于是我觉得我最应该感谢北大的,不仅仅是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之外的,那么多的选修课,让我清楚地找到了我的人生目标。虽然发生在那一年暑假里的,中央电视台的社会招聘空前绝后,但是我还是想说那句已经被人嚼烂了的话,那就是,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而准备,其实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你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如果在15年后,要我总结我的成功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这点是最根本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谁,和我要什么。
拿做新闻来说吧,其实做新闻在我的心目之中一直是有排位的。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然后是一个电视人,再然后是才是一个主持人。这个排位有多重要呢?它会让你在面临很多的选择的时候,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去走哪条路。比如说在10年前,大多数的主持人是不愿意去当现场记者的,因为这显得不够大牌。坐
在演播室里显得多么大牌,你到前方去,不是做一个普通记者做的事情吗。但是由于我的内心清楚我首先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在那时,我做了大量的很有影响力的和明知完全没有影响力的直播的工作。那等到十年之后,大家都发现新闻现场对于一个主持人的重要性的时候,其实我已经积累了比别人多得多的经验。我之所以能做这样的选择,因为我清楚,我是个新闻人。
在直播的现场,你会面临各种各样的你意想不到的变化。有时候你也许必须得通过自己卖一个破绽,让观众意识到你有这个破绽,而导出了一个系统的安全。在这时候我会选择行内认可大于观众认可。因为我首先知道,我是一个电视人,这比做一个完美的主持人来得更加重要,而电视本身是一个合作的系统。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我是一个新闻人,所以当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人说,嘿,你来做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吧,这样会让你有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知名度,我拒绝得都不会犹豫。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自己的定位的时候,你就有了比别人更多的成功的机会。
其实在这么多年里我和青年学生交流的时候,有的人会跟我说这样的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呢?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终身的事业呢?你是很幸运的。我通常的反驳是这样的:如果,你考大学时选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而是你父母喜欢的;你的选修课不是你喜欢的,而是拿证多、学分好得的;你求职不是挑你喜欢的,而是待遇好的,请问,你选择时从未拿喜欢当事,凭什么你会从事喜欢的职业呢,并且成为终生的事业呢?凭什么呢?
所以其实工作15年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只有一句话,成功不等于名和利的相加,成功是你内心的一个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你会无怨无悔,并且无比快乐。
最后还要给大家一点小小的建议,等你将来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你会不断地听到有人这样表达说,嘿,你是北大的高材生欸!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请大家慢一点自豪。因为通过我的观察,这句话的意思不过是说,诸位,你们挺聪明的,能考到这么好的一个学校。那大家想想看,如果对北大的尊敬,仅仅是因为在18岁的时候经历的一场考试的话,你觉得这应该是北大人的骄傲么?而
且请注意一下这句话的口气,如果这句话的重音在“北大”上,欸,你是“北大”的高材生吧?这句话通常的意思是,你可能挺有创造力,但可能不好合作吧?所以等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听到这样一句话的时候,请大家说谢谢,并且以你们的行动来证明北大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北京大学,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让我跟我的师弟师妹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骄傲,让我再有机会,对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