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医疗保险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23:5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统筹医疗保险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统筹医疗保险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统筹医疗保险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统筹医疗保险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

[ 系统转帖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279文章录入:超级用户 ]

关于统筹医疗保险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

医疗改革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看病贵、看病难”是广大群众议论的焦点、关注的热点。统筹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内容,关系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进一步健全完善医疗保障制度都有重要意义。根据市、区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和要求,我们第八组吸纳了沙坪坝区劳社局、沙坪坝区卫生局、沙坪坝区医保中心等相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制定调研方案,开展调研活动。召开参保对象、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的座谈会,对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整理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沙坪坝区统筹医疗保险运行基本情况

(一)参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基金收支基本平衡

沙坪坝区在2003年正式启动统筹医疗保险,截止2006年4月底,参保单位达1090家,其中企业791家,机关事业单位299家;参保人数达193339人,其中在职职工52673人,退休职工122903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人数4392人,大龄下岗职工参保人数2350人,破产企业参保人数11021人。医保覆盖面逐步扩大。

2003年,区医保基金应收2802.85万元,实收2496.59万元,征收率89%,支出1199.15万元;2004年,医保基金应收1.54亿元,实收1.19亿元,征收率77%,支出4022.44万元;2005年,医保基金应收1.61亿元,实收1.41亿元,征收率88%,支出7423.99万元。收入大于支出,收支基本平衡。

(二)医疗保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 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暂行办法 》是基本医疗保险的主体性文件,同相继出台的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制度、特殊病医保制度、工伤生育医疗统筹保险制度、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办法等政策性配套文件一起构建起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大额医疗救助为辅、单位补贴医疗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保体系。出台的困难企业参保办法,基本解决了国有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问题,解决了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大龄下岗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

(三)医保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保险实行网络化管理。目前,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368家,定点药店48家,实现了计算机联网,建立了统一的医疗保险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个人帐户实行IC卡管理,住院医疗费用实行网络结算,开设电话咨询热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参保职工,初步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逐级设立专门的医保管理机构,在执行医保政策的同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了定责医师管理制度,医保工作的奖惩制度;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的管理及监管制度;药品的管理,大病及手术费用包干设上限,逐步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医疗费的不合理支出,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参保面窄,基金抗风险能力比较弱

目前,参保单位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多,而广大的民营企业参保数量较少。由于制度和政策不完善,存在困难企业无力缴费,参保困难;乡镇企业工龄无法认定;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时间长;解体的集体企业退休职工无参保政策;企业补缴不足30年工龄的费用过高等问题,阻碍了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影响基金抗风险能力。参保政策主要针对城镇就业人员,对全社会成员参保问题尚无政策措施,造成参保面窄,筹集资金有限,目前基金负担的参保人员约70%为退休职工,年龄大,生病概率高,基金抗风险能力较弱,运行存在压力。

(二)对定点医疗机构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商业化、市场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目前整个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再加上医院的运行机制不合理,自收自支,存在严重的追逐经济效益的倾向,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群众负担重,医疗体制改革尚在探索中,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难度不断增加。

(三)多层次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运行不够协调、健全,不能满足群众医疗保险需求

目前,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未充分协调发挥作用。基层、社区和农村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设施设备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优势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业务不饱和,资源浪费。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还未健全,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主要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企业职工,大多数城镇居民尚未享受到医疗保险福利待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和保险水平更低。社会医疗救助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健全,解决城乡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险措施仍有待完善。

(四)医保自付比例高,参保人员就医个人负担偏重

近年来医疗费用上涨,群众感到医药费用支出压力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低,操作程序繁琐,居民自付比例高,比重接近40 — 60%,参保人员就医个人负担偏重。对大病重病的医保定额标准太低,大大低于其它省市,如对肿瘤病人的诊治定额标准,我市是0.45万元,而福建省是2.8万元,广州市是2.3万元,四川是2.6万元,山东是1.9万元。得了大病重病个人负担加重,不少职工认为目前的基本医疗保障与原享有的公费劳保医疗保障程度有所降低。

(五)医保政策的宣传不够明确深入

目前,参保人对医保政策的了解并不是很准确和深入。在我们的调查中,被问及“你对医保政策的了解程度”时,选择“很了解”或“了解”的人占25%;“一般”了解者占55%;“不了解”者占20%。这说明大多数人处于对医保政策的“了解”和“不了解”之间,对医保政策了解得不多、不准确、不深入。有些参保人反映,不知道哪些药要自费,如何计算自费部分;有些参保人不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就医时不出示医保卡,等到结算时才说自己是医保病人,这给医院工作带来不便;有些人片面认为所有的医疗服务费用都能报销等等。

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宣传的不够深入和参保人对政策条文认识的不足,参保人不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不利于他们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临床医生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解释,既分散了医生的精力,增大了工作量,还容易引起医生与病人之间的误解和纠纷。

三、建议

(一)确立全覆盖的统筹医疗保险的基本目标

优先保障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满足更多社会成员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实现对全体公民健康权利的保护,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尽快建立一套保证所有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的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保障体制。

(二)建立政府主导,全体市民和用人单位为主体的统筹医保基金筹措机制

不断完善现有的医保政策法规,政府加大对城乡弱势群体医保投入。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应在参保基金基础上,加大政府投入,每年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的医保投入,逐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切实解决医保参保“门坎”高的问题,降低困难企业和弱势群体的参保条件,尽早开展全社会成员参保的政策研究,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参加医疗保险,实现真正意义的广覆盖,将医保基金做大,增强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用人单位参保意识

在重庆市内实施统一的参保政策,督促用人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完全履行参保义务,各区(市)县执行政策的范围、标准必须一致。统筹基金通过税务部门集中收缴,确保医保基金应收尽收。

(四)进一步提高参保群众医疗保障水平

在维持现有保障能力和扩大筹资范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报帐范围,特别是甲类药品使用范围;对床位费、基础护理项目收费提高报销比例;扩大医保特殊疾病病种范围,如把常见的类风湿、风湿病、慢性肝病、椎间盘突出症等纳入医保特病范围;手术费包干特别是肿瘤病治疗按实际情况提高定额标准,降低病人的自付比例,缓解群众医疗负担。

(五)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规范医疗机构收支管理,从源头上切断医疗服务收费与医务人员收入的联系,转变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使之成为忠实的为群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政府有责任干预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确保公众能够得到优质服务。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需用药品,由政府统一采购,尽可能低价提供给患者,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

(六)建立不同层次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进一步提高医保水平

建立不同层次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机制,对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参保人员就诊采取不同比例的报销方法。在三级医院就诊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应小于二级医院;在二级医院就诊报销比例应低于一级医院的报销比例,而一级医院就诊报销比例又应低于社区 卫生服务站的报销比例,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一级医院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同时,建议实行“双向转诊”。下级医院可往上级医院送病人,病人也可从上级医院治疗后转入下级医院,减少医疗资源浪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减少病人负担,提高医保水平。

(七)切实做好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工作

针对困难群众、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尽可能低价提供基本医疗保障,降低低收入群体医疗费用,广泛开展医疗救助活动,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有经济门诊、经济病房、救助无主病人,单病种用药包干等等,进一步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提高救助水平。

(八)加大宣传力度,让参保人更多更准确地了解医保政策,明确权利和义务

1.医保政策要通俗易懂,让大家听了明白,看了易记。

2.宣传形式多样化。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参保人介绍医保政策,让参保人从不同渠道获取准确的医保政策信息。

3.宣传内容应全面准确。宣传中重点突出社保局、参保单位、参保人和医保定点单位各方的责任。通过宣传要让大家认识到基本医疗保险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享受医保待遇应以履行一定的义务为前提,正确理解医保政策,从而提高参保人对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4.在宣传中适当增加预防保健知识,增强参保人的自我保健能力,进而节约医疗费用。

第二篇:统筹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统筹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乃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开展“问计基层群众,共谋科学发展”调研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和省统计局党组的具体安排,10月30日至11月7日,我带领政法处和机关工会的同志,就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专程到**、**两市和**、**、**、**4县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等进行调研,召开了6个座谈会,分别邀请市局和部分县市区和乡镇的统计负责人进行座谈,并就全省14个市州干部队伍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研,对当前全省统计干部队伍基本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下一步如何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设想和思路。

一、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依据我们调查和了解的资料,现从五个方面介绍全省县以上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从人员编制构成看,全省县以上统计局共有干部职工2840人,其中,行政编1380人,占48.6%;事业编1368人,占48.2%。工勤人员376人,占13.2%。省统计局共有在职职工210人,行政编109人,占51.9%,事业编101人,占48.1%;在职干部为182人,占86.7%,勤杂人员28人,占13.3%。

从政治面貌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中共党员有2059人,占72.5%。其中省局在职干部职工中,有中共党员165人,占78.6%。

从年龄结构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50岁以上的447 人,占15.8%;30—50岁的1957人,占69.1%;30岁以下的428人,占15.1%。其中省局50岁以上的职工人数为50人,占职工总数的23.8%,30-50岁的126人,占60%,30岁以下的34人,占16.2%。

从文化结构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1208人,占42.7%;具有大专学历的1197人,占42.3%;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426人,占15%。其中省局在读博士生2人,已毕业研究生25人,在读研究生15人,大学本科生119人。

从专业技术结构看,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762人,占26.8%;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384人,占13.5%。其中省局具有高级职称的50人,中级职称39人。

全省24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中,设立了统计站的只有1782个,只占乡镇(街道、办事处)总数的73.3%,还有468个未设统计站,占乡镇(街道、办事处)总数的26.7%,一般挂靠在党政办、财税所等部门。全省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中共有统计员3248人,其中专职统计员1050人,占32.3%;兼职统计员2198人,占67.7%。村一级统计人员基本上是由村秘书兼任。

二、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特点

(一)整体素质日趋提高

近年来,我省注重抓统计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四化”建设,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特别是在政治思想建设、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方面成效明显。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70%以上是党员,占绝大多数。党员同志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是统计队伍的中坚。学历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统计队伍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省县以上统计队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4.7%。一批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统计干部脱颖而出,省局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职工总数的41.9%。统计计算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年代每人一把算盘,90年代每人一只计算器,现在是每人一台电脑。新装备、新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统计服务水平。

(二)和谐氛围比较浓厚

近年来,省局党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 “和谐统计”,整个队伍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氛围。突出表现为“四个和谐”:

班子和谐。全省各级统计局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和谐议事,共谋发展,能够想大事,抓大事,班子的核心精神和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前年,省局党组提出“搞大综合,出大主意,谋大战略”的构想,党组一班人精诚团结,带领职工群众,做出了不菲的成绩。以张世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组更是开创了和谐统计、快乐统计的新格局。

队伍和谐。全省统计队伍的同志大多能够和谐共处,大家相处融洽,你帮我助,队伍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

上下级和谐。上级统计部门关心和支持下级统计部门,积极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近年来,省局安排了相当数额的资金,为一些市州局和县级局改善办公条件与交通工具问题。各地统计局在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等方面遇到困难,省局总是积极协调,帮助解决。下级统计部门能够认真贯彻上级统计部门的精神,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意图开展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工作。由此,统计系统上下协调,政令畅通,工作顺畅。

工作和谐。统计部门无论是单位之间还是同事之间,都能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大家兢兢业业搞工作,团结一心谋发展,基本上无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奉献精神有口皆碑

由于统计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加班加点是统计人员的家常便饭。晚上,经常看到统计局的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办公室灯火通明,挑灯夜战;节假日,经常看到统计人员忙碌的身影。统计人员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甘于吃苦,甘于奉献。这一点,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县政府领导赞扬县统计局是“工作最累,加班最多”的政府机关。社会上对统计人员忘我工作的精神也是赞不绝口,一位出租车司机这样说,过了晚上12点才打的回家的一般为两种人,一种是打麻将的人,一种就是统计局加班的人。

(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全省各级统计部门把提升服务水平作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头戏来抓。近年来,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本着“为科学决策服务,为经济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强化统计服务,除了搞好常规的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服务外,各级统计部门还积极参与政府的各项考核,如新型工业化考核、8件实事考核、地方政绩考核等;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如社会安全感调查、组工干部调查等。通过开展这些系列服务,提升了统计队伍水平,扩大了统计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社会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在召开重大会议、出台重大决策和研究重大问题时,都要听取统计部门的汇报和意见。统计部门的服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扬和社会的广泛认同,2007年,省统计局荣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业务工作获国家、省级奖项70多项。

(五)干部作风总体向好

多年来,全省各级统计部门狠抓以党风廉政建设为重点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统计干部队伍作风总的来说是好的,能够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没有出现重大违纪、违规和违法的现象。统计队伍中涌现出一些勤政廉政典型,如:**市统计局局长肖曼辉被评为全省廉政楷模。

三、当前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制约干部科学管理

一是干部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由于上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只是业务上的指导和管理,人员编制、职工工资、办公经费、干部提拔使用、人员进出交流等都由地方党委政府掌握,这就使统计部门独立地行使统计调查权、统计监督权,实事求是地开展统计业务工作受到制约。近些年开展的各项考核,对统计部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压力很大。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有一个县的县委书记要求统计局局长把县里的扶贫考核位次搞在全省第10位,不宜前,也不宜后。作为县统计局局长,听亦忧,不听亦忧。听则难免弄虚作假,不听则难免乌纱不保。

二是业务上存在重复管理。目前,基层统计部门在业务上既要应对上级统计部门,又要应对国家调查队,用基层统计人员的话来说,一个媳妇两个婆婆管,而且一些任务是交叉重复的,同样一项工作,过去只要做一次,现在要做两次,无疑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的负荷。

三是计算站人员悬而未决。计算站过去是由国家局给编给钱,现在国家局基本不管,地方政府和编办也不予认可,工资福利等完全靠基层统计部门自己想办法。这既是长期困扰基层统计部门的一个难题,又严重挫伤了计算站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通。干部交流是干部成长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是,统计干部交流这潭水未见波澜。一方面由于统计是弱势部门,很难将优秀人才推出去,另一方面统计系统内部也没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统计部门人才济济,但是一些优秀的统计干部往往也只能长期困在一棵树上,与数字终身为伴,白头偕老。这样,既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也影响干部成长和发展。

五是干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是科学用人和科学管人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省统计系统没有建立一套系统而完善的干部激励机制,对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没有一套很好的激励办法,干部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干部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干部的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统计力量明显不足,难以适应形势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统计越来越关注,越来越重视,统计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压力越来越大,任务重与人手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除了各种繁杂的日常统计报表之外,各种普查、各种重点调查接连不断。特别是普查,无论是工作量还是工作难度都非常巨大。基层普遍反映,这些年来,任务不断膨胀,人员未见增加,工作特别紧张。一个县一般20来个人,真正搞业务的不过半数,即使加班加点,仍是力不从心。据**县统计局反映,全局25人,真正搞业务的只有13人,一个人要应对省局4个处室。农业普查该县要负责填报170万份调查表,可装满满的两车。光170万份调查表的发放和回收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何况整个普查从准备到结束前前后后、反反复复需要登填4—5次,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他们反映,农业普查表的设计是闭门造车,没有考虑基层实际情况,表式多,指标全,每户要填6张表,300多个指标,744个小格,而负责填报的是初中生、小学生,实际操作十分困难。基层统计人员形象地描绘农业普查是:博士生搞设计,硕士生搞传递,本科生搞汇总,初中生搞填报。作为县统计局10来个人要督促把这么多普查表填好并保证数据质量,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统计干部年龄结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已露端倪。统计岗位的特殊性和统计工作的艰辛性,要求统计干部队伍年轻化。由于前些年机构改革、人员编制冻结及其他原因,统计队伍中间多年没有招进年轻干部,到目前已出现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基层统计部门更为明显,**市市局35岁以下的干部只占28%,45岁以上的达到一半,各县市区局30岁以下的干部不到10%。

(三)基层队伍仍然薄弱,难以保障统计源头

县、乡、村三级是统计大厦的基础,基础扎实,大厦方能稳固。然而全省统计基层队伍显得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

——机构不健全。据了解,全省尚有部分市区没有成立独立的统计局,大都挂靠在发展局等部门,如**的3个市区统计工作都是挂靠在发改局,部分乡镇没有设立独立的统计站。没有独立的机构,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队伍不稳定。这一点在乡镇尤为突出,乡镇新进人员基本上安排搞统计,而且变换频繁,有的乡镇统计人员一年几换,队伍极不稳定,无法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

——业务人员少。基层统计部门本来人少,其中领导、转业军人、工人、退居二线的又占了不少,真正懂业务、搞业务的同志不多。娄底市娄星区统计局有23个编,其中行政编8个,事业编15个,但现有在职职工31人,干部8人(其中公务员7人),工勤人员多达23人,共计超编8人。在这些工勤人员中,安排退伍战士12人。他们大都是通过各种关系进来的,文化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悉,管理起来也有些棘手。这样就形成了非良性循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互相牵制,有些人忙不过来,有些人没事干。

——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太高。有的乡镇统计人员,可以说三教九流都有,有的是由打字员兼的,有的是由司机兼的;村一级大都是由村秘书兼的。这些人来搞统计,工作责任心不强,文化水平不高,统计业务不熟,要保证统计源头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简直不可想象。据**县桃洪镇统计员反映,一些村秘书皮球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在填报统计报表时,使用的统计工具依然是古老的算盘。

(四)待遇条件落实有限,难以发挥干部潜能

统计干部各项待遇相对来说都比较差,主要表现为“三难”:

干部提拔使用难。地方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对统计干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有把统计干部的提拔重用摆在重要位置,一些干部在统计岗位兢兢业业干一辈子,到头来还是一个普通干部退休。娄底一个乡镇统计员在统计岗位干了20多年,而且是省级先进个人,但一直到现在还是个统计员。

工作津补贴到位难。有的县由于财政紧张,干部职工的津补贴财政只负担小头,大头靠自己解决。统计部门没有来钱的门路,要解决干部职工的津补贴谈何容易,往往是不能按时足额到位。计划生育、财税等岗位都有岗位津贴,统计岗位既辛苦又艰苦,却没有岗位津贴,基层统计人员感觉心理不平衡。

干部家属子女就业难。基层统计人员纷纷反映:我们工作忙点累点没什么,可是后顾之忧却十分恼人。统计部门无权无势,求人的日子甚多,人求的时候很少,内部也没有实体,一些干部的家属下岗、子女毕业很难找到工作。累了一天,回到家中,面对找不到工作的子女,大眼望小眼,心里十分难受。

(五)干部培训力度不够,难以保障知识更新

当今,知识更新快,统计方法制度更新快,新的统计任务不断增加,尽管各级统计部门特别是省局作了很大的努力,可是对统计干部队伍的培训仍然跟不上节奏。目前对统计干部队伍的培训只是零星的、局部的,没有形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经常性的培训体系,无法满足广大基层统计人员要求培训的强烈需求,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也难以得到全面提高。在基层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现办法不能用”的现象。

四、加强我省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与建议

(一)切实改革体制机制,推进干部队伍管理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机制,是当前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要改革现行统计管理模式。有的市州,特别是一些县统计局呼吁国家统计局对统计系统进行垂直管理。对于这个问题,多年来学术界争论不休。现国家局正在试点,如试点成功,可尽快在全系统推行垂直管理。

其次,要改革局队管理模式,实行局队合一。目前这种局队分设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统计工作的开展,而且容易产生摩擦。实行局队合一,有利于统筹管理,节约人力和资源。

第三,要尽快解决计算站遗留问题。积极做好地方政府和编办的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基层统计局尽快解决计算站人员编制遗留问题。

第四,要通畅干部交流渠道。一方面,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扩大干部交流渠道,另一方面,在向外推介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寻求内部交流途径,建立内部干部交流长效机制。省局每年可以选派一些年轻干部到基层统计局锻炼,也可以从基层统计局选调一些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局挂职。通过上下交流,加速统计干部的成长和成才。

第五,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省局应研究建立一套系统的干部激励机制,如学习激励机制、调研成果评价奖励机制等。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多搞创新,多出点子,多出成果,在全省统计系统中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你追我赶、争先创优、人才辈出的良性竞争环境。

(二)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充实干部队伍力量

要改变当前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相适应的局面,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争取增加人员编制。积极主动做好各级党政领导和编办的工作,多汇报,多请示,要把统计部门目前承担的工作任务和人员情况向领导和编办讲透,而且要反复讲,经常讲,引起领导和编办的重视。

其次是把好人员进口关。各级统计部门要建立逢进必考制度,使进入人员保持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复退军人进入统计部门,虽然国家有政策,但人事部门要把好关,在素质上提出要求。目前,有的乡镇领导退居二线后就安排进统计队伍,这种现象应逐步杜绝。

(三)突出解决基层问题,确保干部队伍稳定

只有解决了基层统计部门的问题,才能稳定基层干部队伍,才能确保统计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要尽快解决市区统计机构单设问题。省局要帮助市局一起做工作,要大胆地拿起统计法律武器,向当地党委政府和编办阐明利害关系。

要下大力气稳定乡镇统计队伍。局办应出面做工作,请求省政府发一个《关于加强乡镇统计队伍建设》的文件,对乡镇统计人员基本条件、工作期限、工作责任等以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确保乡镇统计队伍稳定。

帮助基层改善办公环境。虽然近几年省统计局加大对基层支持力度,基层的统计工作环境大有改善,但是,目前一些基层统计条件仍然比较差,统计设施仍然比较落后,还需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四)逐步落实政策待遇,激发干部队伍激情

要努力为干部提拔使用创造机会。各级统计部门的领导要给干部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给干部创造扩大影响的机会,要在党政领导和组织部门面前多宣传,大力推荐。

请求财政对统计的倾斜力度。基层统计部门要自行解决干部职工津补贴确实困难,然而解决不好,会引起干部的不满,影响干部的积极性,还可能因此造成一些负面效应,所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统计部门财政支持。

尽可能帮助干部解决后顾之忧。干部家属、子女就业等问题没解决好,干部就难以安心工作。各级统计部门一方面要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安慰好,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切实帮助解决好这个问题。

(五)不断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要不断地完善培训机制。省局建立一整套系统的培训长效机制,使培训制度化,经常化。

要努力健全培训机构。建立全省统计干部培训基地,配备培训基础设施。

要尽量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延伸到基层乡镇及村,让广大基层统计人员都能参加培训。

(六)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强化干部队伍作风

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常抓不懈的课题。尽管过去我们统计系统在这方面一直抓得紧,也抓出了成效,但丝毫不能放松,要坚持抓好抓实。今后,全省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提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工作机制,使党风廉政建设真正落到实处,使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加强干部党风廉政方面的自查和督查,认真查找和着力解决与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从小就是天才 我的异界特种部队 宋末商贾第二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医疗保险调研报告

姓名:赖欣200814074137

倪文君2008140741

41班级:民族学系2008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0 年12月 4 日

地点:重庆市万州区高笋塘广场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旨在改善农村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切实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尝试以及其取得的伟大成果。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必须要面临的重要环节,但是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况并没有完全随之而去,而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医疗保障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服务于民。

关键字:农村;医保;问题;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保障滞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妨害了社会稳定。农村医疗保障突破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死角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曙光。可是,农村医保正处在发展前期,问题迭出,势必会阻碍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探索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面筹集资金,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足迹,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初级卫生人员的提法主要来自中国的启发。中国人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的、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种模式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为:

1.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

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是以“合作社”的形式举办医药卫生事业,实际上是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萌芽。在建国初期,由于资源有限,选取了城乡有别的福利提供原则,是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基本处于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之外,缺少医疗保健的农民采取自发的互助形式来解决医疗问题。我国农村正式出现具有互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在1955年农村合作化高潮阶段。一些地方如山西、河南等地出现了由农村生产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采取由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公益基金补助相结合的办法,由群众集资合作医疗,实行互助共济。1955年初,山西省高平县米山乡建立了我国

【】第一个医疗保健站,实现了农民“无病早防、有病造纸、省工省钱、方便可靠”的愿望。

12.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与发展

在卫生部肯定了米山乡的做法之后,其经验在全国部分地区得到推广。1959年1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形式,促使其进一步兴起和发展。1960

年2月中央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并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将这种制度成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21960年5月18日《健康报》在社论《积极

推行基本保健医疗制度》中肯定了这种集资医疗保健制度的办法,这对于推动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时,全国农业生产大队举办合作医疗制度的已达40%。“文化大革命”时期,新兴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被大力推广。据世界银行(1996年)报道,当时的合作医疗费用大约只占全国卫生费用的20%,却初步解决了占当时80%的农村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到1976年,全国农村约有90%的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保健制度。

3.合作医疗制度的衰退

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农村推行了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原有的“一大二公”“队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解体,农村合作医疗也随之大幅衰减,1989年的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

【】全国的5%。

3二、农村医疗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1.农村保障水平低

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而在农村100个人中,只有12人不同程度地享有商业或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在大中城市这个数字则为54。从1999 年正式实行的社会保障改革,至今已有10.895万人受益,其中近65%都是城镇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而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率极低,作为各种商业和社会保险中覆盖面最大的社会统筹大病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不足20%。而且,农村79%的农民自费医疗,保障水平低。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2.农村投资不足,城乡差距大

多年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沿袭的是向城市倾斜的思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30%的卫生资源。农村医疗保险资金严重不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地方财政吃紧,许多村的集体经济已所剩无几,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补贴减少,农村卫生资源将更加匮乏。

3.“因病致贫”现象严重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供给逐渐市场化,自费医疗制度仍然占主导地位,农村医疗服务费用不断上涨,“因病致贫”、“有病难就医”在农村已不是偶然现象,农民对看病就医心存隐忧。近年来农民医疗费用的攀升超过了农民实际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许多农民已无力承担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形成“小病拖,大病抗”的普遍局面。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矛盾突出,必须改革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否则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如计划生育、传染病、流行病的管理控制等问题,都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

首先,缺乏激励机制农民参保热情不高,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目的,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大病医疗负担。而患大病具有偶然性,因此,农民会因为患大病的几率小而不愿意保险费参加统筹。其次,管理存在漏洞,筹资力度不够,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违反中央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政策和试点指导原则的做法。此外,忽视地区间差异,造成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医保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2002年10月颁布实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这样一个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举足轻重的大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政策法则、实施办法,制定具体规定就会各不相同。即使是杭州地区相邻的区县政策规定也差别很大,农民享受的保障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这项制度的可信度。

2.政府职能不明确

政府的管理职能未恰当发挥,未明确自身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角色一些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服务和产品,政府将其转由市场提供,使农村较贫困的缺医少药的人口无法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而一些本应主要由市场提供和分配的医疗服务资源,政府却在负担。长期以来,政府过分依赖直接提供医疗服务,过分集中控制医疗设施,而对由政府支配的金融、信息和规章制度工具,则利用得太少。在调查中,农民普遍反映,穷人患病能拿得出钱,富人得病能拿出钱,但是怕年年交钱不生病,明摆着吃亏。很多农民直言不讳地表示对村乡干部工作的不信任,对政府政策多变的担心

3.合作医疗等经办机构的工作不够规范

管理好运作好合作医疗基金,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机构,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经办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水准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多地方的实际情况差距很大,甚至存在“四无”的问题:无正式机构、无专职人员、无工作经费、无规范制度。兼职经办人员较多而且变动频繁,报销审批程序繁琐,患病农民报销时意见很大。基金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透明度不高,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挪用贪污等违规违法现象。

4.医疗费支出增长迅猛,加重了患病农民的负担。

医疗费用负担沉重如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医疗费用的急剧膨胀已经给我国财政、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于“医疗领域中的不确定性和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市场失灵”。所以现实中,目前我国很多医院以药养医,辅助检查项目过多、药价偏高,导致住院费猛涨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不少医生在巨大的批零差价诱惑下,开大处方、用贵药、乱检查甚至拿回扣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现象一方面造成了医药资源、国家的财政的巨大浪费,同时也给病人尤其是农民群众带来了十分沉重的负担。并且人口老龄化、高新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多样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增高、公共卫生体制不健全可能带来突发事件等等原因还会继续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如何合理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实现医保基金收支平衡仍然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面临的一个难题。

5.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差。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资源多集中于地区性的中型或大型医院,一些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则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从城乡来看,医疗卫生资源则被集中投放于城市,占总资源的80%,其中2/3又集中投在大医院。可见,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存在极大的不合理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2000年医疗卫生服务报告中披露,191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公正指数中,中国排188位,在所有成员国中居倒数第四,是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农村人口的医疗可及性差,导致了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小病不看,大病看不起,看大病则意味着倾家荡产,因病致贫。于是,农村卫生医疗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改革在医疗卫生方面的一大失着。也就成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困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困难,群众缺乏对于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国家财政投入及地方对合作医疗的财政支持都极其有限,而农民的收入增长又比较缓慢,合作医疗面临筹资困难的窘境。即便是能够筹集起资金,合作医疗也缺乏群众基础,因为农民对合作医疗的组织者不太信任,尤其长期以来政府的信用危机严重影响了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政策落

实的信心,很多农民渴望农村医疗保障,但对此又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还有少数极其贫困的农民对拿出10元合作基金确有困难而担心将是有去无回,因而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不高。

三、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结构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作为整个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点。在农村,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从事效益很低的农业生产,农业剩余很少。为了保证农村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和农民获得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必须建立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应该承担起供给公共产品的责任,投入相当大的财政资源,切实改善财政资金在城乡卫生的差异化支出结构。据了解,2006年,中央财政投入47.3亿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比上年增加41.9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每年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

(二)建立与人均GDP挂钩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补助体系 如前所述,目前无论是中央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还是西部各省、地(市、州、盟)、县(市、区、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其标准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加入试点的各县,其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又千差万别,有的地方经济较为发达,财政状况较好,有的地方经济落后,财政状况不好甚至因某些事件还不断恶化。加之,西部县乡财政“隐形负债”问题特别严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难以使已经建立起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为此,建议,建立与人均GDP挂钩的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补助体系。这样做的好处是,真正体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给予不同的支持,有利于中央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效益最大的地方,另一个附带的作用,是让过去在GDP上“吹牛”的地方付出代价。

一是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与各省的人均GDP挂钩。具体有两个办法:(1)中央确定补助标准是各省人均GDP的某一比例;(2)先确定一个基数,比如每人每年5元,在此基础上,再与人均GDP挂钩,其办法同第一种。

二是省级财政对所辖范围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与各地(市、州、盟)人均GDP挂钩。其具体办法与中央对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思路一致。

三是县级财政对所辖范围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与各省的人均GDP挂钩。其具体办法与中央对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补助思路一致。

(三)加大强化农村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各国经验表明,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与卫生习惯的培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呈现正相关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民众的健康,同时降低医疗压力。利用人类已经创造和提供的知识及其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来促进我国的公共卫生、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把传播卫生知识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公共物品,提供给13亿人民,预防疾病、普及和增加人民卫生健康知识这本身就比治疗疾病更有效益。2007年3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了“2007年医院管理年暨医政工作会议”。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06年的工作回顾中指出,四川坚持“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培育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医疗机构日常监管等八个方面结合,全面加强医院管理。

(四)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医疗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加强对支付制度的内在激励机制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付制度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如何对医疗费用风险进行保险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如何就服务进行收费。支付制度决定了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和供应者可能受到的激励程度的大小。相应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同样面临着支付制度的激励问题。如何构建一种既能使农民获得合理的医疗服务而又能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度上涨的支付机制一直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医疗服务方的激励。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强化对医疗服务方服务意识的激励。二是通过医疗费用的偿付方式来影响医疗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即利用共付制、按人头付费制及按病种付费制等方式来抑制医疗服务过程中的道德危险,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医疗服务资源的效率。在这方面,德国和泰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都实行了按病种付费制度,日本则通过共付制及限定封顶线等措施以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性。以泰国的“30铢计划”为例,它是针对农民及流动人口而推行的一项全民医疗服务计划。它由中央财政按照一定标准(2002年为人均1202铢,约250元人民币),将资金预拨到省,省卫生管理部门按人力工资、预防保健和医疗等几个部分分配给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参与本计划的国民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每诊次只需支付30铢的挂号费(约6元人民币,对收入低于2800铢的农民可予免缴),即可得到下列医疗服务:(1)预防保健,包括体检、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及艾滋病预防等;(2)门诊和住院服务,包括医学检查、治疗及《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规定的药品和医疗用品;(3)不多于2次的分娩;(4)正常住院食宿;(5)口腔疾病治疗等。开展“30铢计划”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调整国家卫生支出结构来实现。国家将每年用于卫生的财政拨款,在事先作必要扣除后,全部用于该项计划。“30铢计划”规定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偿付主要采用“按人头付费”和“按病种付费”制,但在具体操作时,各省可相机选择使用何种偿付方式。

(五)建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支持体系

为了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规范化运行,保持这项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支持体系实属必要。建议首先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条例》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条例》两个法规,从法律上保证该项制度的有序运行。并配套制定有关法规细则及政策措施,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各利益主体—国家、地方和农民各自的责任、权利及利益有一个明确界定,使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保障此项制度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下去。

(六)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配套的医疗救助体系

在地方财政资源保障能力不强的条件下,农村医疗救助体系只能是按“保重点,分阶段”的原则,保障那些最贫困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为此:

首先,要建立起农民生活的最低保障线,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网的“网底”建设。根据西部农村的实际情况确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而起到一个社会稳定器和减压器的作用,并为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创造条件。

其次,要摸清当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具体情况,同时,对当地农村居民疾病发病的地域分布、居民家族病史、发病频率以及地方性流行病状况有一个充分认识,并对农村居民的经济和卫生情况进行系统化管理。要将那些收入水平低、家庭负担重、长期患病、年老体弱的农村人口优先纳入医疗救助体系。

再次,地方财政要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医疗救助并与中央财政拨款相配套。

最后,农民获得医疗救助的前提条件应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部门可通过合理运作基金的办法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获得医疗保健实行补偿。

结语

在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中,小组成员感受到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切实利益,尤其是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尝试以及其取得的成果,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探索的问题:新农合与社保并轨;新农合属于大社保,并轨运行,可以利用其社保网络、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做到资源共享,完善整个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在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了“新农合”在实施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深刻体会到农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许多参合者尚未真正地享受到或不知如何享受这一政策带来的优惠。当然,每一项新的政策的实施总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了问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充分的认识到问题,了解存在的困难,要想方设法去更好的解决好问

题。农村医疗制度建设需要各级政府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也需要全体农户提高自身医疗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农村落后的社会保障问题,早日实现农村小康社会。

第四篇:医疗保险现状

收入25亿亏损2.47亿元 中国人寿大病保险经营首年报亏

发布时间:2014.04.09 内容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保险业界流传的大病保险可能亏损传闻终于得到证实。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中国人寿近日发布的2013年年报中留意到,2013年中国人寿大病保险业务首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为25.14亿元,利润总额为亏损2.47亿元,成为目前唯一披露了大病保险经营数据的险企。

据介绍,自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大病保险指导意见以来的一年半中,大病保险已在27个省份、130多个城市得到试点,覆盖城乡居民2.9亿人。然而,部分地区筹资标准过低而保障较高的矛盾一直困扰着这一公益性险种的经营,作为承保主力的中国人寿首年报亏,也为即将于今年6月底全面启动试点的大病保险的前景平添阴霾。

中国人寿大病保险业务首年亏损

随着年报出炉,一些重要的数据也开始显露出来,比如大病保险方面。中国人寿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期内公司在辽宁、吉林等省市中标了76个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项目,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5.14亿元,提取保险合同准备金共计14.79亿元,利润总额为-2.47亿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目前承保大病保险的主力是人保及中国人寿两家,其余保险公司也有参与,但据记者调查,中国人寿是唯一披露大病保险首年经营数据的险企。

某险企陈先生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坦言,中国人寿的大病保险业务亏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如果把投资收益算上去的话,可能亏损没有这么大,可能人保健康的数据会好看一些。从行业内整体来看,保险公司的大病保险业务基本上还是亏损。某险企张先生也透露,2013年算是大病保险业务经营的第一年,保险行业整体性亏损。按正常的思路,第一年亏损,第二年实现盈亏平衡,第三年实现盈利,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病保险在第二年实现盈亏平衡的基本不可能。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目前大病保险已在27个省份、130多个城市得到试点,覆盖城乡居民2.9亿人。截至2013年8月底,大病保险已累计补偿金额6.3亿元。今年2月8日,国务院医改办发布了2014年一号文件 《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要求在2014年全面推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已经开展地区要总结经验,继续扩大,尚未开展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

事实上,对于大病保险业务的亏损或许保险业内最就预测到了。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的一份提案就是关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吴焰认为,大病保险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的地方背离了“风险共担”的政策导向,影响到制度的可持续性;二是筹资标准过低,影响到财务的可持续性;三是统筹层次偏低,影响到基金的调剂与大病风险的可持续管控;四是诊疗信息共享程度偏低,影响到医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人均40元或是盈亏平衡线

对于大病保险的亏损,陈先生认为有多个方面的原因,比如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过低,另外由于费用端控制得比较严,保险公司的成本压力也比较大。为了解大病保险项目的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机抽取了几个地区的大病保险情况进行调查。以吉林省为例,2013年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确定为城镇居民每人60元,农村居民每人50元。

此前的官方预测数据显示,根据2012年情况,要使大病保险达到实际报销比例50%以上,全国平均来讲个人筹资水平大概在40元左右。但事实上,很多地方政府的大病保险项目的筹资水平远远低于40元的水平。如山东2013年开展的新农合大病保险要求,20类重大疾病医疗费用经新农合报销后,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超过8000元的部分补偿比例不低于50%,8000元以内(含8000元)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一定比例补偿,个人最高年补偿限额为20万元,但是其筹资标准仅15元。

张先生在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透露,他们公司接手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大病保险项目,其筹资水平大多数是20元左右,即便是25元的项目也不多。对于大病保险业务的亏损,张先生认为,第一主要是定价权不在保险公司手中,同时由于各家保险公司又参与了竞价,此外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的压价行为,最终导致大病保险业务的价格被压得很低。第二个原因就是保险公司参与医疗管理的程度不高,甚至在一些地方的大病保险业务中保险公司已经变成了 “出纳”的角色,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参与医疗管理。此外,中国人寿大病保险业务的亏损可能也有这是经办的第一年,保险公司前期的投入费用比较多。

部分地区着手提高筹资水平 据了解,目前参与大病保险项目的保险公司主要是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泰康人寿以及阳光保险等保险公司也有参与。中国人寿2013年在辽宁、吉林等省市中标了76个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项目。人保健康称,其在2013年共承保大病保险项目28个,服务城乡居民近3600万人,覆盖广东、安徽、云南、陕西、江苏、辽宁、福建等11个省的28个地市。太保寿险已累计在8个省、20个地市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签约开展大病保险承办服务工作,覆盖人口1800多万。2月13日,太保寿险中标秦皇岛新农合大病保险,为秦皇岛190万人提供大病保险服务。而阳光人寿也已与河北、湖北、吉林、河南、山东等多个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合作,为近一百万人提供大病保险服务。

随着大病保险在2013年大范围的试点一年之后,部分地区或许也开始着手提高其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如山东2013年的新农合大病保险业务的筹资标准为每人15元,但是在2014年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2014年居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为每人32元,并逐步建立完善基金划拨、个人缴费等多渠道筹资机制,不断增强保障能力。当然,支付标准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如其规定,2014年,起付标准为1万元,起付标准以上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按医疗费用的数额分段给予补偿。个人负担合规医疗费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部分给予不低于50%的补偿,10万元以上部分给予不低于60%的补偿,个人年最高补偿限额为20万元。

业界呼吁合理提高筹资标准

陈先生坦言,提高筹资标准还是有好处的,那些大的保险公司特别是上市的保险公司肯定会考虑其盈利问题的,如果经营大病保险业务一直亏损的话,可能那些大的保险公司就不愿意参与了。如果大公司不参与,那小的保险公司即使想参与,可能服务能力也达不到。

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吴焰建议,合理提高大病保险的筹资标准。他认为,要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精算技术优势,按照市场化原则科学测算确定大病保险费率水平,建立大病保险费率的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大病保险业务如何改变其亏损的局面,张先生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入手,一是调整费率,即最简单的办法提价;二是可以调整保障责任,可能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就会很大;第三是要加强风险管理,让保险公司参与到医疗风险管控上来,让保险公司帮助政府全面系统地来管理医疗风险。他认为,最关键的是政府要改变观念和转变思路,在现阶段的大病保险业务,一些地方政府将价格压得很低,但如果保险公司都不参与了,对老百姓来说也没有好处。张先生坦言,在大病保险项目中政府要和保险公司一道将风险管理起来,要为保险公司提供科学的数据,同时也给出公平合理的价格,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好处。

第五篇:关于医疗保险调研报告范文4篇

基本医疗保险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关于医疗保险调研报告的文章,欢迎阅读。

关于医疗保险调研报告【一】

近年来,在保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医保经办机构在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 “看病难”“看病贵”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近期,我市对医保基金分配对医疗机构收治患者的影响开展了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情况及存在问题

通过开展调研,我市未发现因分配下达给定点医疗机构的额度与定点医疗机构的预期有差距,导致定点医疗机构以“医保基金用完”为由推诿病人的现象。部分医疗机构存在让参保患者在住院期间自费院外购药的现象,但不突出。

例如:2017年6月初退休干部云某到保山市医保中心反映,其在2016年10月29日至2016年11月9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期间,被要求在该院门诊自费购买共计12162元特殊材料的情况。保山市医保中心根据这一线索于2017年6月9日和6月14日对该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场抽取了患者病历、检查及治疗情况材料,与医护人员进行了访谈。根据调查核实,云某在住院期间的确存在被要求到门诊自费购买医用材料的情况,将本应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材料费6394元转嫁给患者自己负担。对此,保山市医保中心对市第二人民医院给予责令医院立即停止违规行为,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和《服务协议》学习,要求切实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的处理;同时要求医院重新对自购材料费用进行结算,退回患者自费费用5434.90元;并根据《服务协议》对医院处以扣除医院结算费用24324.00元的处罚。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市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工作从2005年起按照国家、省里的要求开始试点推进,目前我市已形成了针对不同医疗服务特点,开展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的体系。根据年初预算情况,对住院医疗服务主要开展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按项目付费和DRGs付费的多元复合式支付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总额预付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在控制医疗费不合理增长、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保障参保人员利益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由于医疗机构对分配的指标在医院内部被层层核定到科室、医生,部分医务人员对指标的平均数概念错误的理解为个案的限额,导致出现参保患者在住院期间将本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项目被安排到门诊自费购买的现象发生。

三、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市医保经办机构采取以下措施杜绝相关问题的发生:

1、加强预算管理,科学合理制定指标。医疗保险采取的是“以收定支”的收支管理模式,在制定指标时结合基金的征收情况,参照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据各定点医疗机构近三年的费用情况科学核定。核定后经过定点医疗机构的认可纳入服务协议进行管理,保证服务协议的操作性。

2、为防止定点医疗机构出现拒收、推诿病人,减少服务或降低服务标准,或将未达到出院标准的参保人员办理出院的情况,通过协议管理的方式,专门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处理办法。同时医保经办机构利用智能审核系统和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有效遏制住院期间院外购药的情况发生。

3、鉴于疾病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防止因指标核定偏差带来的问题,我市出台了超指标费用的合理分担机制,解除医疗机构的后顾之忧。2016年根据定点医疗机构年末的清算结果,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10%以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医保基金全额承担;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20%以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90%,医疗机构承担10%;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30%以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85%,医疗机构承担15%;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50%以内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80%,医疗机构承担20%;对次均统筹支付金额超50%以上的定点医疗机构,超标的统筹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70%,医疗机构承担30%。

四、意见建议

基于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违规行为,建议一是卫计、人社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特别是卫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加大对医疗行为的督促检查,对不合理行为给予相应的惩处,并予以通报,切实起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充实医保基金;三是加强对参保人员就医行为的引导,落实分级诊疗措施;四是加强基层特别是乡级医疗机构能力建设,为基层提供方便可及的医疗服务。(林敏)

关于医疗保险调研报告【二】

班级:民族学系2014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4 年12月 4 日 地点:**市万州区高笋塘广场

摘要:医疗保险制度旨在改善农村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给农民带来的切实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新农村合作医疗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尝试以及其取得的伟大成果。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必须要面临的重要环节,但是看病贵看病难的情况并没有完全随之而去,而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医疗保障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服务于民。关键字:农村;医保;问题;建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多,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保障滞后,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妨害了社会稳定。农村医疗保障突破了农村社会保障的死角也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新曙光。可是,农村医保正处在发展前期,问题迭出,势必会阻碍其发展进程。本文旨在探索其出现的原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

使之更加完善,服务于民,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依靠社区居民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面筹集资金,用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足迹,也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必然选择。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初级卫生人员的提法主要来自中国的启发。中国人在占80%人口的农村地区发展了一个成功的基层卫生保健系统,向人民提供低费用的、适宜的医疗保健技术服务,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需求,这种模式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程为: 1.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

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是以“合作社”的形式举办医药卫生事业,实际上是一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萌芽。在建国初期,由于资源有限,选取了城乡有别的福利提供原则,是农村绝大多数农民基本处于国家的社会福利体系之外,缺少医疗保健的农民采取自发的互助形式来解决医疗问题。我国农村正式出现具有互助性质的合作医疗制度是在1955年农村合作化高潮阶段。一些地方如山西、河南等地出现了由农村生产合作社举办的保健站,采取由社员群众出“保健费”和生产合作公益基金补助相结合的办法,由群众集资合作医疗,实行互助共济。1955年初,山西省高平县米

山乡建立了我国

第一个医疗保健站,实现了农民“无病早防、有病造纸、省工省钱、方便可靠”的愿望。1 2.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与发展

在卫生部肯定了米山乡的做法之后,其经验在全国部分地区得到推广。1959年1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肯定了农村合作医疗的形式,促使其进一步兴起和发展。1960

年2月中央肯定了合作医疗这一办医形式,并转发了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现场会议的报告》,将这种制度成为集体医疗保健制度。21960年5月18日《健康报》在社论《积极

推行基本保健医疗制度》中肯定了这种集资医疗保健制度的办法,这对于推动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时,全国农业生产大队举办合作医疗制度的已达40%。“文化大革命”时期,新兴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被大力推广。据世界银行(1996年)报道,当时的合作医疗费用大约只占全国卫生费用的20%,却初步解决了占当时80%的农村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到1976年,全国农村约有90%的行政村实行了合作医疗保健制度。3.合作医疗制度的衰退

20世纪70年代末期,由于农村推行了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原有的“一大二公”“队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解体,农村合作医疗也随之大幅

衰减,1989年的统计表明,继续坚持合作医疗的行政村仅占 全国的5%。3

二、农村医疗保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保险现状

1.农村保障水平低我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而在农村100个人中,只有12人不同程度地享有商业或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在大中城市这个数字则为54。从1999 年正式实行的社会保障改革,至今已有10.895万人受益,其中近65%都是城镇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而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率极低,作为各种商业和社会保险中覆盖面最大的社会统筹大病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不足20%。而且,农村79%的农民自费医疗,保障水平低。中国社会保障仅仅在城市开展是远远不够的,使广大农民享受到社会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2.农村投资不足,城乡差距大多年来,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沿袭的是向城市倾斜的思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失衡,占全国70%的农村人口却只占有30%的卫生资源。农村医疗保险资金严重不足。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地方财政吃紧,许多村的集体经济已所剩无几,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补贴减少,农村卫生资源将更加匮乏。

3.“因病致贫”现象严重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供给逐渐市场化,自费医疗制度仍然占主导地位,农村医疗服务费用不断上涨,“因病致贫”、“有病难就医”在农村已不是偶然现象,农民对看病就医心存隐忧。近年来农民医疗费用的攀升超过了农民实际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许多农民已无力承担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形成“小病拖,大病抗”的普遍局面。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矛盾突出,必须改革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否则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如计划生育、传染病、流行病的管理控制等问题,都将面临严重的挑战。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很大的缺陷

首先,缺乏激励机制农民参保热情不高,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目的,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大病医疗负担。而患大病具有偶然性,因此,农民会因为患大病的几率小而不愿意保险费参加统筹。其次,管理存在漏洞,筹资力度不够,个别地方出现了一些违反中央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政策和试点指导原则的做法。此外,忽视地区间差异,造成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农民医保的问题。

(二)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2014年10月颁布实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医疗保险调研报告【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和分月安排,5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秀波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法制委员会成员对我市医保基金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市中医院、市医保局,听取了市人社局关于我市医保基金运行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体系主要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原居民医保)和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原新农合)三部分构成。

(一)职工医保。全市参保8.15万人,参保率96.47%。2016年基金收入23963.97万元,基金支出14463.78万元,基金当期结余9500.19万元,累计结余30800.82万元,基金累计结余可保障月数为19个月。

(二)原居民医保。全市参保12.09万人,参保率100%。2016年基金收入6259.33万元,基金支出5489.63万元,基金当期结余769.7万元,累计结余14884.88万元,基金累计结余可保障月数为22个月。

(三)原新农合。全市参保70.78万人,参保率100%。2016年基金收入38220.44万元,基金支出36234.32万元,基金当期结余293.25万元,累计结余11759.94万元。

二、主要做法

自我市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市人社局对医保基金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和专款、专户、专用的财务管理制度,采取收支分离、管用分离、钱账分离和用拨分离的运行机制,规范和完善了财务管理模式,确保了基金安全平稳运作。

(一)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运行。一是实行基金一级结算,减少基金收支环节;加强报表预警分析,加强基金运行管控,有效防范和化解基金运行风险。二是修订完善医保审核和结算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梳理规范各项审批事项的申报、审查等流程。推行“纵向负责、横向监督”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从收入到支出、从主管领导到工作人员的权责分明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深化医保改革,解决基金运行难题。一是开创了 “总额控制下的单病种定额结算”的基金管理模式,改“模糊化”管理为“精算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我市医疗保险基金结算管理。二是建立了标准化、实时化、安全化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实现了医保业务数据的实时传输。同时,与78家省内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服务协议,实行“五工作日办结制”,简化了参保患者转院(诊)、急诊的办理流程,解决了异地就医“垫支多、报销繁”的难题。

(三)严格机构管理,规范定点机构服务。采取每年与定点医药机构签订“协议”的管理方式,并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同时,严格把住“三关”,加强对住院行为的管理,即把好住院病人关,杜绝冒名顶替住院;把好住院病种关,严格执行单病种定额结算管理标准;把好“三大目录”执行关,重点稽查定点医疗机构落实情况,有效避免医保基金流失。近年来,共查处定点零售药店摆放销售日化生活用品56起,定点医疗机构大处方、乱检查、滥收费124起,分解住院、挂床住院38起,挽回医保基金损失300余万元。

(四)建立长效机制,打击医保欺诈行为。一是在全市所有慢性病门诊定点药店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其药品摆放和销售情况。二是建立了防治长效机制,凡发现定点医疗机构有违纪违规行为的,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处罚,所有的罚没收入全部划入医保统筹基金。三是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设置了专门的举报投诉电话和信箱,对群众反映的案件线索,做到件件调查,实名举报100%反馈。四是上线医疗服务行为网上监控系统,进一步规范医保医疗服务行为,实现对违规医疗行为事前提醒、事中告诫和事后审定的功能,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2016年,共查处13家定点医疗机构和52家定点零售药店存在违纪违规行为,涉及金额136.96万元,违纪违规金额已全部追缴至医保基金。

(五)狠抓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实行 “学习讲堂”和“学习考试”制度,采取分管领导领学、各科室轮流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全体干部职工政治业务综合素质。二是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窗口之星”评比活动,进一步改进和提高了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三是设立专门的咨询电话和群众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医保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秩序化。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基金扩面征缴难度大。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都属小微企业,员工数量少、用工期限短、流动性大、劳动关系建立不规范,扩面操作难度大。二是部分企业经营不景气、亏损严重,出现欠费现象。三是有的单位和员工参保意识不强,法人代表过分追求自身利益,为员工参保和缴费的积极性不高。

(二)市域外医疗费用控制难。我市市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采取“总额控制下的单病种定额结算”管理模式,而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结算仍采取“据实结算”的管理模式,再加上对其缺乏有效的调控和监管手段,导致市域外住院医疗费用逐年增高,基金运行风险逐年增加。

(三)医保缴费政策有待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每人每年需缴纳1782元医保费,城乡居民每人每年仅需缴纳120元,两者之间的个人缴费标准相差近十五倍,导致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不断流向城乡居民医保,造成职工医保参保人数不断减少,基金抗风险能力不断减弱。

(四)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一是人员经费和日常办公经费不足。原医保局和原新农合整合后工作人员将增至74人,2017年人员经费和日常办公经费严重不足。二是医保网络改造维护费用不足。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市需要进行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改造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平台、建立覆盖市、镇、乡、村的四级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财政已纳入预算经费与所需费用相距甚远。

四、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便民为出发点,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保障医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制,加强基金监管。要根据医保政策规定和工作实际,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杜绝漏洞;加大依法查处和打击套取、骗取基金犯罪行为的力度,确保基金安全高效运行。

(三)进一步强化征缴措施,扩大基金征缴面。要建立人社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工作机制,促进医疗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向纵深拓展。要创新宣传思路和方法,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医疗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认知度,加快城镇医疗保险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各类就业人员延伸,实现应保尽保。

(四)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要根据市域医保工作实际情况,适时对医保征缴标准、医疗报销范围及标准进行合理调整。要探索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政策“无缝衔接”,完善医疗保障政策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要加快医保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加快经办机构建设,将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配齐医保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同时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关于医疗保险调研报告【四】

假期间,我在网上调看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资料。了解到我国近几年来关于农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决定利用寒假对我农村合作医疗的现状进行简单调查。我简单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群众调查问卷,查阅了关于新农合的知识,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总体了解如下:

一、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XX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

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XX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广大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基本上处于“空白地带”。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兄弟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xx”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将进一步加剧,要使这一转型能够平稳推进,整个社会需要构建严密而可靠的安全网。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农民的看病难?回顾历史,我们曾经解决过这一问题,而且是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1993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投资与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国)一直是低收入国家的一个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医疗保险几乎覆盖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农村人口,这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举世无双的成就。”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人口还占全国人口80%,但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6岁提高到了68岁。专家们承认,这种健康业绩的基础,是在“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资源配置大格局中,辅之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网络、遍布每个农村社区的土生土长的“赤脚医生”队伍和合作医疗制度的“三大法宝”。因此,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是新时期建设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三、历史弊端

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农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医院抬”的情况司空见惯,目前因因病致困返贫现象严重,农村需住院而未住者达到41%;西部因病致贫者达300—500万。农村的贫困户中70%是因病导致的。自1985年以来,虽然农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城镇居民。剔除物价因素,1985—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3.1%,而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速度为9%。1988年以后,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89—1993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仅为1.4%。但与此同时,农民医疗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为例,XX年前三季,农村人均医疗支出42.82元,与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医疗卫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压疗支出14.41元,1998年历史最高为52.11元,1999年为51.65元,XX年间增长了2.52倍,而XX年间农民纯收入增长也仅是2.52倍。而且在全国的保障制度中,农民被排挤在保障体系之外。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有相当部分社会保障的内容将整个农村人口排挤在保障体系以外。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数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对于城镇社会保险改革进度而言,农村社会保险仅局限于部分富裕地区试点阶段,家庭保障仍是农村社会保障的主体。以医疗保险为例,我国当前进行的医疗保险改革不同于发达国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不是全民医保,而只是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改革,目前是解决公费医疗负担过重问题,保障基本医疗服务。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曾在农村被广泛实践过,但几经周折,最终由于各种原因而解体。

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有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以上都是我在大量阅读了相关资料后,结合工作中和调查中了解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此次全国性的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实践中工作的同时我也深深的被打动着,我国对三农的重视。近几年来国家一步步的免除了农业税,学费,还有现在进行中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听卫生室的护士说现在好多种疫苗也是免费为儿童接种的。顺便提议一下,我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个弊端:医生拿过来让我录入电脑的纸质联单都是很复杂的多张联单。我觉得既然已经录入电脑保存就不需要浪费大量的纸张来开四联单了,一张存单就可以了。对此医生也甚感烦琐,毕竟在惠民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环保。

下载关于统筹医疗保险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统筹医疗保险现状的专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保险调研报告(5篇)

    姓名:赖欣200814074137 倪文君200814074141 班级:民族学系2008级劳动与社会保障关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0......

    商业医疗保险调研报告

    新的《医疗改革方案》已于4月6日正式出台,医改新方案也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组成部,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

    医疗保险调研

    “医疗保险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社会福利保险制度开始不断受到欧美及部分其他地区国家的注意,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社会福利保险制度,......

    现状调研报告

    现状调研报告现状概况:合肥市生态公园位于二环北路以南,二环西路以东,合九铁路线以西,清溪路以北,距离合肥火车站仅三站路的路程,用地面积约8.2平方公里,公园种植3万余株各类植物、......

    现状调研报告

    一、现状调研报告 1.规划范围:本次调研的范围是华南农业大学整个校园。占地8250多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环境,自然景色与人文景......

    现状调研报告

    目 录 一、规划范围及区位分析第现状三部调研报告 二、上层次规划及相邻地区规划汇总 三、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四、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五、用地分析与用地评价六、人口现状分......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 (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然而在1994年4月,针对其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

    汾河社区医疗保险调研报告

    关于辽宁省沈阳市汾河社区医疗保险的调研报告一、 前言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又一重大举措,主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