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时间:2019-05-12 23:5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第一篇: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现代医学模式是一种以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新型医学模式。这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疾病的诊疗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它不但要考虑人自身的生理机制,而且还要考虑人自身所形成的内环境和人在生存过程中所依赖的外在因素。这就增添了其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出了现代医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摘要】现代医学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统一

医学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病人的价值,即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病人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做到①尊重病人的生命,这也是医学人道主义的最基本的或最根本的思想。②尊重病人的人格。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③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人人都有平等的医疗权利,医务工作者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见死不救”,剥夺病人的医疗权利。④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

1中国自古就把医学定义为“仁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写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也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仁爱救人”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崇尚的精髓,也是西方古代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希波克拉底誓言》提出的行医宗旨是“为病家谋幸福”;《迈蒙尼提斯祷文》写道,“启我爱医术,复爱世间人”。历史表明,不同时期的医学都将“救死扶伤”、“仁爱救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等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们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的同时,却淡化了医学中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医学的科学精神是以求真、求实和推崇理性为特点,强调医学知识和技术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尊重临床客观事实、尊重医学规律、依循实证方法、遵循规范的程序,强调临床发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效用性,强调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作用。医学科学精神的焦点是科学理性所揭示的客观规律。2在医学科学的视野中,人是客观存在的生物有机体,是一切机制都可以用科学的理性去加以剖析的。在探索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的工作中,医学工作者总是带着科学问题,不断地解决科学问题,并为人类健康创造新的知识与技术。医学工作不断的推陈出新,拓展人类认识疾病的深度、广度和真度。它借助于实践的、实验的、逻辑的种种手段去证伪或证实医学知识的真实性、合理性、科学性。医学科学通过确凿事实得出正确的理论对一些错误、愚昧、落后的伪医学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医学科学精神使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走出了蒙昧的状态,促使生物医学得以蓬勃发展现已深入到分子水平。

医学科学精神是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得以确立并逐步深入人心的。医学的发展依赖于生物科学的成就,把人作为生物学的人去研究其健康与疾病问题,立足于生物科学基础之上,认为每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在器官、细胞或生物大分子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和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出生物的和理化的特定原因。人们一再强调生物科学对医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启用了生物医学这个术语,这种研究医学的方法和形式被称为“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是迄今为止获得巨大成功的医学模式,具有重大历史作用。生物医学模式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从事实出发来认识生命现象的真实原因,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疾病的研究比较深入,对生物和理化致病因素的探讨较为深刻。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指导下,采用预防接种、杀菌灭虫、抗菌药物三种方法,能有效地降低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取得了人类第一次卫生保健革命的伟大胜利。生物医学模式是医学的最基本模式,因为医学所面对的是具有生物特性的人,医学研究的是人体内一系列生物学变化的机理。自然界、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最终都要在生物特性这一内因上起作用,这是医学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说生物医学模式是未来医学模式的基础。在近代以医学科学精神为主导,生物医学模式统治医学的较长历史时期内,认为医学面临的所有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理性加以剖析,运用科学技术才能解决;只有依靠科学理性,解决科学问题,运用科学技术,人类才能达到战胜疾病的目的,以此为出发点在医学领域中形成了推崇医学科学精神的技术至上观念.医学人文精神对医学模式的影响。医学不是一门单纯的自然科学“, 它有着深刻而明显的人学标记”。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要考虑到人的特殊性和感情性,不象其他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涉及到的只是对象的事实。将涉及到自然、生物、社会、伦理的医学归结为单纯的技术,将复杂的具有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的人,简单地归结为多个器官或系统的集合的还原论思维模式是不恰当的。正因为医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医学体系必然是多元化的,包括医学的目的、模式、手段均包含多重的价值趋向,有实证的、理性的,也有社会的、文化的和心理的。1977 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恩格尔教授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临床应用》一书中指出了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片面性,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认为对人群健康的综合性影响除了生物因素外,还有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于人体,既有医治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又有致病、导病作用。人的心理活动会作用于身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对神经内分泌系统、遗传因素、免疫系统产生影响。社会因素也是引起疾病的原因之一,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四大类社会因素最易影响人的健康而导致心身疾病: ①激烈竞争导致工作和学习上不适当的长期紧张;②人际关系不协调;③生活中和社会上的突发事件;④环境因素。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与健康亦具有密切关系,如污染、吸烟、酗酒、滥用药物、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良性行为等均给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恩格尔教授指出,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复杂的相互关系之中,他们的发展变化都受一定的背景和关系的影响,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具有整体性、社会性的特点,生物医学模式忽视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作用,它只注重人的生理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注重人的生理功能,忽视人的心理因素;注重生物理化的致病因素,忽视人的行为因素;只从局部的具体病史出发, 没能全面正确地解释复杂的生命活动和疾病过程的本质,只注意人体的机械性,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和生物复杂性.对医学科学精神的推崇,使医务人员关注更多的是运用技术进行的观察、判断和治疗,而缺乏理性、全面地辩证思维和综合思考,难以用现代医学模式的整体医学的观点对病人的心理、精神、行为方式等方面予以关注。因此,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虽然在理论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支持,但是在实践中的转化是困难的。

现代医学不断的向微观渗透已经达到了分子水平,诊疗仪器和诊疗手段日新月异,医学工作者的受教育程度也有了大幅提高,可是,疾病并没有被消除,人的健康水平也没有得到与之相对应的改观。目前,随着疾病谱、死亡谱、病因谱、健康谱的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势在必行。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肯定医学人文精神对健康的意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为医疗活动中人的回归和人的价值

3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医学从来都不是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纯自然科学,它的研究内容首先应该是对人的关怀,我国历代医家也都奉行“医乃仁术”的思想。“医乃仁术”更是“人学”,就医学科学而言,从根本上来说,医学科学精神应从属于医学人文精神,二者之间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科学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实现对人的关怀,而医学和医疗技术作为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一门科学更应该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无论是心理、精神、行为习惯还是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单纯的科技手段都是远远不够的,人文关怀必不可少。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医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地位不同,凸现程度不同,但从来就不是截然对立的。当 瘟疫流行、传染病肆虐之时,施展医术,挽救生命,维系健康,既是医学科学精神的张扬,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临床实践证明,在医疗活动中,如果只重视医学的科学精神,忽略医学的人文本质特点,只注重对躯体疾病的诊治,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感受,其结果要么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甚或加重病情,加速死亡,要么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作为医务工作者,一定要记住古希腊圣贤的一句格言:“知道是谁生了病比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更重要。”

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的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单独完成现代医学的完整建构。医疗科学技术为患者的疾患痊愈提供物质保证,医学人文精神为患者的心身康复提供精神支持;医学技术手段解决的是患者的生理痛苦,医学人文关怀安抚的是患者的心理冲突和社会调适;医学技术将患者从病魔的阴影下挽救出来,将活着的希望带给患者,使患者获得有限的具体的满足;医学人文关怀将患者从心灵的煎熬中解放出来,将生命的价值赋予患者,使患者获得无限的永恒的生活激情。医学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医学人文中交织着医学科学技术的维度,医学科学中蕴涵着医学人文的精髓,二者形成张力,弥合分歧,互补共进,在“观念层次上相互启发,方法层次上相互借用,学科层次上共同整合,精神层次上相互交

4融”。医学工作者在追寻医学真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其当中去。牢牢把握医学的“人文”属性的医学科学精神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只有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医学科学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1

2廖继尧.大力弘扬医学科学精神[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张艳萍,张宗明

3郭永松.医学模式转变的人道主义价值[J ].医学与社会,1999 ,12(6):11.4肖峰.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292

第二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40964036信计0902王圣雄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一.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其具体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内容;(2)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的基本要素;(3)辩证的怀疑和批判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4)协作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构成要素。

二.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

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虽然是两个具有不同特色的概念,它们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内在精神,共同构成了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和观察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及角度,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基础。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彼此隔绝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区别又统一互补。

一方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独立、彼此有别。它们在理论内涵、方法原则、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等方面存在不同;另一方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又相辅相成、统一互补。科学精神以人文精神为导向,人文精神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二者实现融合有内在的根据。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美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受到许多科学家的重视。笔者认为更值得注意的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们融合的关键不是机械决定论,而是辩证法的相互作用论。我们要放弃机械论的二分法,提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或者是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科学。这两者相结合,发展着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发展着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

高科技发展不仅要征服无知,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诺贝尔奖获

得者普里戈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化如此深刻,以致已能真正地进行一种人与自然的新的对话了。在这里,我们“不再是用那种以机械的世界观描绘出的被动呆钝的观点,而是用一种与自然的活性相关联的新的见解。”无论在自然科学中,还是在人文科学中,“代替''现在即意味着将来''的观念结构,我们正步入一个世界,在其中将来是未决的,在其中时间是一种结构,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到这当中去。”未来的新世界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世界。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内在的一致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并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为人们所自觉地推动,成为文化发展的历史潮流。正如马克思在一个半世纪之前所预料的那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首先,这种统一趋势表现在许多自然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自觉升华,跳出学科藩篱,放弃偏见,把自己的学术同人类的生活结合起来,密切关注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其次,这种统一趋势表现在高科技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人性化已经成为高科技发展的一大趋势。

再次,这种统一的趋势表现在大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出现上,这已经成为当代文化、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分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了人们的反

思,为了人和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在发扬科学精神的同时,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首先,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才能将人们从物质匮乏的窘境中解放出来,从而也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创造前提条件。其次,重建和传衍人文传统之根与凸现人文精神特有的否定精神和批判连续是现代化进程中人文建构的生长点,在创新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层面应当充分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最后,加大人文学科的资金投入,推进人文科学和人文教育,加强日常生活的人文导向,发挥知识分子的人文导引和示范作用,倡导人的均衡发展。

第三篇: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摘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只有将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发展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互补、统一

一、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二、人文精神

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生命的学问(关于自然生命的学问是科学),所以叫“人文”。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用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就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般认为,人文兴起于文艺复兴(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张扬人的价值,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运动,所以称之为“人文”。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从此以后,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认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其实,作为先进文化的共同组成部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仅表现为相互差异和区别,而且也体现为相互间的沟通和补偿。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互补的关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他们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因而仅有其中的一种是不行的,只有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才构成完整的人类思维和文化。所以,想用其中的任何一种来代替另一种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种都存在着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只有在另一种那里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克服。

设若只有科学精神,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失去诗意,将变得毫无趣味可言。诗歌、绘画等艺术都将消失,我们平时的一些客气话、问候语也会变得没有意义,我们将丧失幻想的乐趣。可以想象,生活在一个绝对真实的世界里,必定是枯燥乏味的。

事实上,科学所允诺的真实、精确、客观、理性、普遍、定量化等,是很难完全实现的。首先在人类日常生活中难以实现。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我们无法真实,相当多的情况下说的都是无实际意义的话或谎话,当我们见到一个人对他很反感时,我们能够对他说“我讨厌你”吗?同样,当我们在大街上见到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女人时,我们能够立刻就说“我爱你”吗?如果你这样说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要么被认为是疯子,要么会被打一顿或送往派出所。道德领域的事情是不能用科学来衡量的,它们只是一种习惯,是没有什么道理好讲的,无法符合科学。

布劳德和韦德说的好:“科学家获得新知识,并不单纯靠逻辑性和客观性,巧辩、宣传、个人成见之类的非理性因素也起了作用。科学家并不全靠理性思维,而理性思维也不是他们所垄断的。科学不应被视为社会中理性的卫士,而只是其文化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只要我们看一看科学发现的具体过程,就可以知道科学家们之所以能作出科学发现并非完全依赖理性,他们同样需要激情和想象,一个没有激情和想象的科学家是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的。许多科学家从事某种研究,并不是因为它真实,而是因为它美。

如果只有人文精神或人文学科,也是同样有害的,而且也不现实。一方面,人类不能仅仅生活在诗意和想象之中,人类毕竟是一种动物,他不仅要吃喝,还有尊严的需要,还要追求更高级的生活,他还有好奇心和控制欲,有无限扩张的欲望──这是不能被去除的,因而他不可能摆脱物质生活,这就需要科学这种实用理性或工具理性;另一方面,科学既然已经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就不可能再退回到原始的物我不分或科学不发达的状态,不可能将现有的科学消灭掉。

所以说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孪生姐妹。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也不能只靠社会科学。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就需要愈来愈多的文理兼备的人才。今日的青年,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然后可以求学问、成事业。《大学》、《中庸》的大道,重视人文精神,但亦包含科学精神。西洋文化的发展,提倡科学精神,但亦不能忽视人文精神。西洋的哲学,本包括伦理学及美学,而求善求美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西洋的科学,包括求真与求实,故有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以至工、医、农、商各学科的发展。西洋的科学发展,轻视了人文精神,故今日的西方,陷于彷徨无主的**状态。中国的人文发展--尤其是理学、道学--偏重于伦理观念、道德规范,而忽略了科学精神;且于文学、音乐、艺术,亦不加重视,故求善胜于求美,求善重于求真。实在真、善、美为人类世界鼎足而立的重要因素,缺一而不可的。

而且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加速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需要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而且也要高扬和激发人文精神。

五、总结

科学技术是一把把钥匙,既可以开启天堂之门,也可以开启地狱之门,究竟开启哪扇门,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指导。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而科学世界本身也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同时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组成了人类的现代文化。科学思想从理性的角度创立了人文观念,文学和艺术则从情感的方面把人文观念渗透到人们的灵魂之中。科学与人文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只有并驾齐驱、比翼双飞人类才能够永远向着正确的方向。科学精神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整个人类社会;而人文精神像一颗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严春友

燕山大学报万长松

《中央月刊》第4卷第12期顾毓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台湾成功大学六十学毕业典礼)

百度文库

2011-11-24

第四篇: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 人类在认识与改造 自然、认 识与改造 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 法和价值体系,是贯穿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 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它们在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断滋生与满足 中逐步成长起来,不 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精神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具有的意识和态度,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不竭精神动力,只有在科学精神的指引 下 ,科学研究才能不断获得 突破 ,科学技术才能取得持续进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 高度视 和努力推进科学技术发展 能使和谐社会建设获得强大的物质墓础,促进社会生 产力的不断提高,夯实夯牢“经济基础” 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无可替代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对 人世的探求和对人世 活动的理想、价值追求。它包含丰实的内涵:对道德信念、道德人格的看重和追寻,对 自由、平等、正义等重大价值的渴望和呼唤,对人 的尊重和对 人 的主体性的祈 盼和离扬,对生 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 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科学精神和人 文精神是人类思想的两 个维 度和 人类精神的重 要组 成部分,为人类社会 的 发展 提供 了两种 精神指向。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这意味着,在生活实践中

第五篇: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大学生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摘要:

根据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遵守真理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守价值尺度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无论何种实践,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和“满足人的需要”相结合,才能达到目的,获得成功。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关键字: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大学生

正文:

一、科学精神

江泽民同志屡屡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弘扬科学精神”。这既是党和政府的伟大号召,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

科学精神,则是人类与科学工作相联系的一种精神,是体现在人们身上的、形成与科学活动之中并适应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科学发展内在要求的客观反映,也是人们科学实践的产物。科学精神形成以后,与社会产生互动,融入社会之中,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在社会其他高尚精神的影响下不断丰富和发展。

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江泽民同志指出:“求实是科学之本”,“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科学是一种无止境的探索活动。科学探索以事实为依据,以揭示未知奥秘、获得真理性认识为追求目标,其成果或者是新发现,或是新发明,都是对以往知识的积累、扩展和创新。科学活动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一种唯实求真的活动,一种创新的活动。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有机统一,贯穿于科学活动的全过程。由此可见,科学精神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勇于探索和唯实、求真、创新的精神。

科学精神的内涵极为丰富,根据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和人类的科学实践,我们尝试着将科学精神的内涵归纳为以下七个融会贯通的方面:

一是勇于探索未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

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

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高理性精神;

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

五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

六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着敬业精神;

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勇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主观精神状态,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不仅能提高科学工作者的素质,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思想解放力、理智开化力和价值趋同力,极大地提高国民素质,有力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和三个文明的建设。

二、人文精神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是指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其集中体现是,以人为主体,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人文,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制度,一种法律。人文思想是人文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人文制度又是人文思想的实现,人文思想的制度化,法律化。人权观念的诞生以及人权的法制化、人权法的国际化、全球化,是人文真正确立的标志,是人文思想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关于“人应当如何生活”,“人之为人的价值标准”等一系列命题的自我意识,在不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它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长期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常常被认为是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然而,这种分离既不符合客观世界的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既不利于科学的健康和繁荣,也不利于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

自然科学认识的目的是,借助于概括,更好的回答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即关于人在世界中的地位问题。人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界,改变着自然界的人的积极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受到许多科学家的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它们融合的过程中,应提倡有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或者是有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与有科学精神的人文科学,这两者相结合,发展着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同时发展着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为确保现代化的快速实现,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首要关注点是处理好人的素质问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统一的首要价值,就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观。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互补的。只有二者并重,才能保证实践的正确取向和成功。各执一端的观点都对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科学精神能保证人文精神得到真正的实现,而人文精神则能保证科学精神的正确指向。要想真正地认识世界,必须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使用综合交汇的方法和视线,这样才能达到追求真理、讲究价值的完整。

四、联系大学生实际

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对科学怎样的态度,如何结合人文教育深化科学精神培养,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以致用,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创造出有价值的新概念、新体系、新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战胜“科学迷信”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选择。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教师更要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必须明确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科学精神、道德素质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要深刻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我相信,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能力,有责任处理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信我们会把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

下载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与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与统一关系 所谓科学精神便是趋于理性的认识,然而人文则属于感性。同样一件事的处理方法在不同的理论支持下就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不仅体现在个人......

    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光电研究所周龙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在研究生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词,每当人们谈论起它们都会无限感慨,通常都是抱怨它们中某一项的缺失,这十分值得我们......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作业理实0902班司浩楠40960035成功的指引——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司浩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一直备受关注.有句话叫”一千个读......

    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天津工业大学世界科技文化史世界科技文化史结课作业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姓名:王 大 海学号:0910310915专班级:机自099学校:天津工业大学2010年12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如何对待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张志超(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 天津 300161)摘 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科学与人文的划分,是在工业文明占据统治地位以后才出现的事情。......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浅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摘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类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两种最宝贵的精神。这两种精神是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要想真正认识世界,需将科学与人文精......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展时期,应当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对国家和......

    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

    2.什么是科学精神?什么是人文精神?结合中国目前的现状阐述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 答:科学精神是按照严格的科学研究行为模式建立起来的人的内在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