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区域品牌培育促进湖北中小企业发展(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3:5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区域品牌培育促进湖北中小企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区域品牌培育促进湖北中小企业发展》。

第一篇:加强区域品牌培育促进湖北中小企业发展

加强区域品牌培育促进湖北中小企业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习祥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企业界、理论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亏损、停产和破产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下降。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中小企业发展出现回升向好势头。为探寻后危机时代加快湖北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本课题组在深入中小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借鉴美、加、日、英、意、韩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浙、粤、鲁等省的经验,形成本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一、区域品牌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品牌是在产品的基础上经过高度抽象和提炼后的关于企业和产品的信息集合的符号系统和功能系统,它体现了产品的属性和价值,具有浓厚的精神文化特征。

区域品牌是在一定行政或地理区域范围内,由拥有某种比较优势的企业族群共同打造、共同拥有,并且具有该地域管理、技术、质量和文化特征的产品品牌。区域品牌是区域企业和产品特有文化的载体,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区域性,一般限定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内,带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并为整个地区相关企业服务;二是优良性,即体现一个区域在某一产业拥有较高的产业水平、较高的生产技术、较高的产品质量。如“中国瓷都·景德镇”、“西湖龙井”、“绍兴黄酒”、“巴黎香水”、“瑞士手表”、“意大利皮装”、“日本电器”、“美国好莱坞”、“美国硅谷”等。

从区域品牌的形成来看,可分为企业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区域品牌,是由企业自主打造发展,后被有关部门授予的产品品牌。如,福建晋江市陈埭镇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制鞋业,九十年制鞋企业达到近500家,不仅形成了“鞋材一条街”,而且生产出高品质的运动鞋,1999年还举办了首届国际鞋业博览会。2001年中国皮革与制鞋工业研究院、中国制鞋工业信息中心等4家单位联合授予晋江市“中国鞋都”(运动鞋)的称号。政府主导型区域品牌,就是由政府及部门主导和推进而创立的品牌。如,浙江嵊州市1984年建立了第一家领带厂,历届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领带产业集群化发展,经近

20年努力,成功打造出“嵊州市领带”区域品牌,到2005年全市共有领带企业千余家,年产领带3亿条,占全球领带市场份额40%以上。

区域品牌体现了区域企业产品的质量、性能、利益、文化等特征,表达了顾客对区域企业产品的诉求和评价,是区域企业产品对社会和消费者的承诺。区域品牌所承载的产品质量观、技术创新观、企业发展观及社会责任感等先进文化理念,一方面可以使区域内的企业充满创新的活力,增强根植性,即使环境和条件发生改变,企业也不会见异思迁。另一方面可以借其进行扩张,将区域品牌延伸到异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形成区域品牌的衍生型企业集群。

二、培育区域品牌是推动湖北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区域品牌是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硬支撑的强力抓手和理想载体

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在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科学发展中,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一样是发展的两个重要极点。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科学发展的硬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硬资源。

品牌的内涵是文化,是社会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的统一体。优质文化是蕴育优质企业和优质产品的沃土。湖北是文化大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充分利用优秀、独特的荆楚文化资源,培育打造区域品牌,是将我省文化软实力转化为中小企业科学发展硬支撑的强力抓手和理想载体。将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既能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质量,又能彰显企业产品和服务特色,还能增强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进而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唤起消费者的文化情感和品牌情感。

(二)培育区域品牌是激活中小企业内在动力与后发优势的创新之举

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主要靠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和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拓展阶段:主要靠产业链的纵向横向延伸;提升阶段:主要靠技术创新,靠品牌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培育区域品牌,是激活中小企业内在动力与后发优势的创新之举,是赶超先进、实现跨越发展的明智选择。对于湖北而言,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应高起步(即跳过前两阶段),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国家加快推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我省实施“两圈一带”构想的重大机遇,由政府主导,尽早规划、实施和培育区域品牌,不仅能促使中小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活力与竞争力,提高贡献率,而且能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培育区域品牌是重构市场信用体系和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良策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融资难是长期困扰发展的突出问题。近些年,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情况有所好转,但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其中市场信用缺乏是至为重要的原因。就中小企业而言,多数规模小,资源有限,抗风险能力弱,生命周期短,且信誉良莠不齐;在消费者眼中,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部分人对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信心不足;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看来,一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贷款回报低、风险高,多将其拒之门外。

培育区域品牌,有助于重构企业、消费者、金融机构互信互动的市场信用体系。对中小企业而言,培育区域品牌,能励志创新、规范生产经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而树立起良好声誉。对于消费者而言,区域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购买品牌产品合算、放心,从而增强对该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而言,区域品牌是区域企业共同打造的无形资产,代表着区域企业的信誉、竞争力和获利能力。以培育区域品牌为切入点,助推企业、消费者、金融机构建立起良性关系,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培育区域品牌促进湖北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统计数据显示,中小企业数占我省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出口额分别占全省的59%、52%、67%,还提供了约74%的城镇就业岗位。总之,中小企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总体上看,我省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在自发发展和粗放经营的阶段,目前仍面临不少困难。

我们认为,促进、加快湖北中小企业发展,除对中小企业加大财税扶持力度、缓解融资难、改善经营环境、加强服务外,要探索新思路、采取新措施,特别要下大力提高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加强区域品牌的培育,通过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融合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增强品牌意识,形成抓创区域品牌的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小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区域品牌培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激活中小企业内动力、推动产业集聚优化升级、壮大县域经济、实现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相信品牌的力量与作用,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形成抓品牌,创品牌的自觉;要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构建区域品牌的新路。

(二)依据湖北省情,科学制定创建区域品牌的战略规划

我省目前拥有销售收入过亿的中小企业集群60多个,涉及关联企业3000多家。2009年省人民政府已将“武汉市蔡甸区电子”等60家产业集群列为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这为我省规划和打造区域品牌奠定了良好基础。制定我省区域品牌战略规划,我们认为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提炼区域品牌的核心价值:要在充分研究市场环境、行业特性、目标消费者群体、竞合者以及中小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发掘利用优势荆楚文化资源,提炼明晰的、易感知、能触动和感染消费者的品牌核心价值,并融入区域政府对区域品牌的公共管理和区域企业的品牌创建活动之中。二是规范区域品牌识别系统:要以区域品牌核心价值为主线,规范区域品牌识别系统,使区域品牌识别元素融入到区域企业的所有营销活动和区域政府的宣传推介活动中,形成区域品牌核心价值演绎和传播的活力。三是建立区域品牌化模型:即对区域品牌的属性、结构、模式、内容及区域品牌愿景等进行综合设计,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模型。四是理性的区域品牌延伸扩张:区域品牌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既要充分利用好区域品牌这一无形资产,使其效益最大化;又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高超的智慧防止区域品牌的过度延伸。

(三)因地制宜,确立湖北特色的区域品牌创建模式

综合考量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湖北区域品牌的创建宜采用“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引导、企业主动”的三位一体的模式。

1.政府主导。打造区域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区域品牌构建的前期阶段,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要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采取资金注入、税收减免、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发展生产和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其次,加强区域硬、软环境建设,提供企业发展必须的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包

括发展能源、交通、通讯等方面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内企业与外界沟通和信息交换的能力;吸引区域内外人才、资本、技术集中于区域产业集群;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高区域内民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发展区域品牌培育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加强区域文化建设,提升区域品牌文化价值。区域文化对区域品牌竞争力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提升、协调、辐射作用。政府要根据区域内物质资本和人文特色充分培育区域品牌文化内涵,利用区域个性文化提升区域品牌形象和价值。第四,政府要把区域品牌建设作为公共管理的一个项目任务,安排专门机构管理,投入必要资金进行宣传推介,使区域产品成为区域精神文明的物质载体,成为该区域的品牌形象和区域名片。

2.行业协会引导。培育创建区域品牌,涉及政策协调、标准制定、区域品牌商标权使用资格认定、技术支持、管理咨询、惩处机制以及资质担保(如贷款担保)等多方面工作,政府不应也不可能包揽全部,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引导和服务作用。如行业协会应依据国际标准,引导和推动业内企业不断完善产品加工、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引导和推动建立一套完善的“共担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区域品牌共享机制,增强企业自律意识,防止出现掠夺性经营、低价竞销、以假充优等损害品牌形象的行为;引导和推动建立行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业内企业提供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全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3.企业主动。企业既是区域品牌创建的主体,也是区域品牌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企业应深刻认识培育区域品牌对自身和整个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积极参与区域品牌创建,充分发挥主体、主动作用,不断推动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营销,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打造区域品牌尽力作贡献。

(四)区别不同情况,选择适合的区域品牌表现形式

区域品牌的总体表现形式通常为“区域名称+优势产业(或产品)名称”。依此,我省可根据不同情况从以下三种形式中进行选择。一是以集体商标冠名区域品牌,即根据《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由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集体商标。其内容包括使用集体商标的宗旨、商品的品质、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注册人对使用该集体商标商品的检验监督制度等,并按照相关国际条约、协定等申请注册国外商标,比如“光谷”。二是以地理标志冠名区域品牌,即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以地理名称命名产品。由生产企业报请当地(县级或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审批,比如恩施的绿色农业生态区域品牌。三是龙头企业知名产品冠名区域品牌,即由骨干龙头企业(包括为其提供零部件的配套企业和贴牌加工企业)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如“东风汽车”。

(五)完善法规体系,为培育创建区域品牌营造良好环境

区域品牌是公共产品,其培育创建需有完善的法律支撑和保护,否则就可能出现假冒和盗用区域品牌产品的行为,这不仅有损区域品牌权利人的利益,破坏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而且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此,应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等国内外相关法律,建立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以良好的法制环境,为培育创建区域品牌提供保护和激励。

(六)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创区域品牌的合力

我们建议,成立“湖北省区域品牌建设”联席会议以负责指导和协调全省区域品牌培育创建工作,具体工作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从严把关的原则,以“两圈一带”为中心,在块状经济特色明显的地区选择一些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开展创建区域品牌的试点工作,集中政策资源给予重点指导和扶持,为全省区域品牌培育创建工作提供示范和样板。各市州县经贸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对区域品牌培育创建的组织指导,坚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此外,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除省市州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尽可能给予支持外,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应向创建区域品牌的行业和重点企业倾斜延伸。

课题组负责人: 孙习祥

课题组成员:马泽江、方原清、王小青、胡丽华

本文摘编自省社科联2009年湖北思想库课题《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基于区域品牌培育的视角》

第二篇:谈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谈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摘要: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配套生产体系,促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建立分工协调、共同发展的良好机制,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指明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方向,使中小企业能够正确地进行产业定位,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防止生态灾难以及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另一方面,财政、金融和税务等部门也可根据这些产业政策来决定各种扶持措施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中的不同运用,以便使国家在实行总量管理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实现结构管理。

关键字:《中小企业促进法》;扶持政策;引导功能;融资;机遇;挑战

正文:

中小企业一直是世界各国或地区经济活动中一支具有特殊地位的经济力量。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小企业同大企业一样,是国民经济分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技术创新、扩大就业面和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立法,许多国家制定了专门的中小企业法,以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也在2002年通过了《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发

展中的一个突破,开启了我国中小企业的专门立法之门。在《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后,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内容涉及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我国,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本法的中小企业立法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从目前的中小企业立法内容来看,主要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具长远意义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用扶持政策的特定中小企业层。也就是说,国家对中小企业适用扶持政策从外部来说是要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但从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来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促进哪些特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系列问题迎面而来,下面是我的一些拙见。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中国企业重组面临三大机遇,当今全球三大趋势决定“企业重组战略”成为最佳战略选择。否则产业重复建设、企业重复建设使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脱节。

1、全球性产业梯度转移。制药、生物、投资、商业、IT等产业都进行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形成全球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潮流,欧美发展国家的企业。与上世纪不同的产业转移在于是高级产业转移,高级化包括上述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外,还有从利用自然劳动力到技术劳动力和庞大资金,唯一不变的“市场驱动和利益驱动”。在本国实现创新化而急需控制产业链高端和技术所带来的高利润。

临进中国市场本地化营销——中国是最大市场,更加注重中国本地化品牌而不是漂海过洋的外来品牌。比如让可乐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餐饮也有更多的中国元素,通用汽车更加具有中国智慧和基因等等。所有中国市场最难的竞争,就是与“来自中国本地的全球品牌”进行品牌级竞争。

利用中国最广泛知识和技术人力资源而将研究开发中心向中国转移。与转移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最后阶段的标准化产品不同——只需要中国原材料和体力劳动力——更加需要中国产业技术和智力劳动力,来转移处于成熟阶段的产品,需

要大量依据本地市场进行改造以更加贴近本地消费者需求,也大规模阻止本地区企业仿制快速占领市场和消费者。而产品生命周期最具有控制力的创新阶段的产品则全球集中生产全球供应。

2、中国区域产业不平衡加速领导企业的全国网络化布局。与原来中国区域产业缺陷——政策不均等、市场机会不均等、外部合作不均等——不同,现代主要是“产业配套体系”所形成“产业生态系统”的吸引力。而“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产品竞争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骨干企业,通过“独资、合资、联合、兼并、收购”等将自身优势从区域分布到全国。

未形成以核心产业区域品牌为中心上下游延伸和配套招引机制。尤其是在该产业品牌下的区域的文化内涵、技术保障、质量信息等没有形成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和连带效应。与反垄断法与市场竞争法规配套的地方性培育主导企业的政策与引导体系尚未形成,“小规模大多数”的制衡思维下地区产业管理思维使企业重组风险较大,使区域企业比彼此配合而是同质化严重,对新进入者引导不足。未能将“企业重组与产业宏观政策一致”,既不利于产业优化升级,也不利于企业成长,“以企业优化促进产业优化”的战略不清晰,产业在区域内内生体系尤其是知识与技术培育不足。甚至未能培育企业群网络体系,未能改善企业成长环境,以企业关联为基础链的产业链整合不足,导致分工合作在“各大空间”互动不足。

二,扶持政策的引导

从目前的中小企业立法内容来看,主要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但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具长远意义的问题是如何选择适用扶持政策的特定中小企业层。也就是说,国家对中小企业适用扶持政策从外部来说是要改善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但从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来说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要促进哪些特定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不应无限制地扩大适用范围,扶持措施必须与引导中小企业相结合。因此,在中小企业法的立法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其引导功能。

发挥中小企业法的引导功能,就是要立足于本国的中小企业政策目标,选择扶持政策的适用对象,目的在于通过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实施,引导中小企业向特定领域和一定方向发展,关注通过改善外部生存环境实现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这应当是中小企业法的实施重点和目标。扶持中小企业的法律制度应当在引导中小企业的基础上制定,即中小企业扶持措施不应无限制地扩大适用范围,扶持对象应当是有选择、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而不是普遍和无条件的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历来有盲目投资、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的传统,在中小企业立法和实施中必须防止此倾向,通过有选择的扶持实现引导的目的。如果盲目扩大扶持范围,将所有落后与先进、符合产业政策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各类中小企业一概纳入扶持范围,只会造成扶持资金、资源、人力等浪费。

因此,扶持政策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政策实施对象的明确化。

三,融资

多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为社会各界所关注,尽管国家相继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缓解企业资金矛盾收到了一定成效,中小企业目前获得的信贷资金不断增加,但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实际需求相比,资金缺口仍较大,中小企业对贷款支持的满意程度仍还比较低。融资难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千千万万中小企业,部分企业采取了内部集资、拖欠货款、易货交易等方式来缓解生产经营资金紧张的局面。

1、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缺陷:

(1)、企业综合素质差素制约了其融资渠道。一是中小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多样,同时产品品种及销售渠道变动大,货款回笼不稳定,使贷款者或投资者顾虑重重;二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与《贷款通则》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连续良好的经营业绩,致使银行不能有效地依据财务数据进行贷款决策。三是同类企业数量多,缺乏行业竞争优势,使其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不够,缺少对资金的吸引力。四是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信贷投入环境差。特别是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给中小企业带来短期阵痛,企业效益持续下滑,亏损严重,许多企业已处于关停或半关停状态,造成营运资金难以正常运转,大量贷款本金不能按期收回,客观上影响了别人的投资信心。

(2)、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变,许多中小企业在设立时就存在先天的缺陷。近年来虽然中小企业都已经历了企业改制,但大量企业的改制流于形式,其结果自然是产权不清和国有股一股独大。这样的企业在进行股权资本融资时,经常是陷入内部人为纷争,而使得外部的股权资本不敢进入或无法引入。

(3)、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必然是高风险的,这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使得银行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天然的困难。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强迫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将进一步加大银行的经营风险,是得不偿失的。

2、我国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的现实选择

据有关资料表明,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约占60%,来自银行贷款的不过10-20%,其余则是从证券市场及民间渠道获得的。而居民个人资产中,例如美国约80%是实物资产,20%才是金融资产。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形成了高负债经营的特点,这与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别。从近期看,需要采取包括扩大贷款抵押率在内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以缓解目前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一)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培育中小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在改革过程之中。不难设想,一个缺乏内部积累能力(内源融资)的企业,只想依靠外部融资来获得发展是不可思议的事。而产权是否明晰,是企业形成自我积累能力,成为市场真正主体的关键。因此,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改革,并以涉及产权改革的形式为主,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具有自我积累能力的企业制度。

(二)鼓励个人创业,将银行储蓄转化为投资。鼓励个人创业是分流社会资金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对个人投资的压抑,至今居民真正在实业方面的投资还不多。因此应考虑进一步利用民间信用以及创造新的社会信用等形式,积极打通民间资金和实业资本之间的渠道。例如对个人提供不动产抵押贷款,以增加个人的生产性金融负债;可考虑发展规范性的民间股份制金融机构,允许其从事信托业务,并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上融得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以用于不同期限的投资。

四,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众多企业面临着随时而来的挑战,中小企业更是在心惊

胆战中如履薄冰。因而更应为中小企业制定面对特殊情况的对策,以能够随机应变。

面对类似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以及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重拳出击,力求突破:

1、坚定信心,紧咬紧牙关,认清形势,知难而上。必须更加清醒地认清形势,随着国家的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引导和鼓励全县中小企业在困境中坚定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同渡过经济危机这一难关。

2、深入调研,真诚服务,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在走出机关,走进企业中深入开展认真的调研工作,力求在深入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寻找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要在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上下功夫,要在帮助企业解决产供销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求突破,努力促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3、拓宽渠道,完善体系,要在开展金融创新中,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信贷渠道,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库建设,加大失信惩处力度。通过包装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项目吸引资金;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推进企业上市融资;要在设立基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努力为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不断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发展租赁和典当融资。

4、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切实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就地转移农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合理布局、确保重点、适度开发,统筹规划的总要求。真正使引进的项目能留得住,扎得牢,在根深叶茂中,开繁花结硕果。

结语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证明,中小企业同大企业一样,是国民经济分工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繁荣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提高技术创新、扩大就业面和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我的小小论述能够给我们的中小企业发展有些许的促进。

参考文献

①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评论:注重发挥中小企业法的引导功能

②时代商报中小企业融资仍然面临困难2010-11-26

③北京商报探寻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最佳选择

④John Naisbitt在《全球吊诡》

⑤[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⑥[美]乔纳森B.怀特《拯救亚当·斯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⑦李义平《经济学百年: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政府采购法》

第三篇: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纲

论文题目及提纲

论文题目: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选题理由: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然而,去年以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我国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从企业内部和政府两方面的着手,中小企业自身应从提高企业素质、强化管理创新等方面增强实力,政府则应在宏观环境、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适当扶持,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健康发展。主要内容: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增量发展,提供主动力(二)中小企业为缓解中国就业提供了主渠道(三)中小企业是稳定的财政来源的基础(四)中小企业是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三)劳动力密集,高层次人才资源流失严重

(四)企业文化建设滞后

(五)技术水平低下,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中小企业发展策略

(一)政府方面

1、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2、完善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3、建立健全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4、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金融支持

5、创建为中小企业提供所需的社会化服务系统

(二)企业自身方面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制

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4、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5、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技术创新水平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 2 实证研究,对有关政策建议进行规范分析。(2)文献资料法: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目前国内外关于本论题的研究情况,借鉴有关研究成果。(3)对比研究法:对国内外的中小企业现状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缺陷。指导思想:

根据唯物主义辨证观的基本原理,运用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企业文化理论以及相关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对论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力争做到在理论上有所创新。

第四篇:培育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以科技求腾飞用文化促进步

在改革中发展的鲁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赵志全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十大高新技术企业家”、“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是什么原因使我们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强手如林的医药行业中脱颖而出,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一个濒临破产,资不抵债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国知名,并跻身全国制药企业前50强之列的大型综合制药企业?一方面这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坚持了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以科技为先导的经营方针,走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子。

一、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促发展

二、以科技为先导,把科技当动力

三、以市场为中心,强化销售网络建设

四、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员工队伍团队意识的重要措施,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精心培育企业精神,注重和培养 1

企业的团队意识和价值观念;在企业制度建设中积极创建“亲情化”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中,认真贯彻“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宗旨。

首先精心培育企业精神,形成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团队意识和价值观念,我们在企业发展中,注重培育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形成了深受广大职工接受的,能够长期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一是结合企业发展历史和职工精神风貌,提炼出了“不怕困难、挑战困难、战胜困难”的鲁南精神。这一来源于职工生活实践而又反过来指导和鼓舞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奋进的企业精神如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全体干部职工,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力量源泉。二是结合企业阶段性发展,不断将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具体化和细化,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实际工作中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不断丰富和充实企业精神,如我们90年就创作了《厂歌》,干部职工天天听,月月唱,成为我们精神食粮中最厚重的一个部分;97年总经理在厂庆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让职工牢记艰难的创业路,继承和发扬光荣的传统;99年总经理在厂庆十二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勾划了公司发展的宏伟蓝图都要求职工学习掌握„„三是在企业精神的培育过程中,注重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发挥示范作用,赋予企业精神人格化的魅力,教育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其次创建“亲情化”管理模式,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近年来,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改善生活工作条件等措施极大程度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但单纯物质刺激,金钱奖励并不能

解决所有的问题,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亲情化”管理模式,不断满足人们高层次的价值需求,在注重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来达到企业于个人共同发展的目的。一是坚持平等待人,企业领导班子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尊重、信任”职工放在首位,不分工作岗位,学历高低,家庭背景都平等相待。用人上坚持唯才是用,不求全责备,把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用其所长。几年来,先后有60多名青年员工走上生产、经营、科研的领导管理岗位。他们当中既有本科生,也有中专、技校生;既有工作多年的老职工,也有刚毕业一年多的学生;既有从基层逐步锻炼成长起来的,也有从普通岗位上因表现突出直接走上领导管理岗位的。唯才用人的机制,让广大职工切身感受到鲁南才是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二是关怀职工,体现亲情。企业就是职工的家,我们在要求职工爱厂如家,爱岗敬业的同时,也积极创造条件办事实,送温暖,给职工一个家的感觉。让企业对职工的关心成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温暖每一个职工的心窝:(1)鼓励职工求学上进,凡是自学获得大中专文凭的,公司给予报销全部费用,并调整工作。(2)解决职工家属、亲人的就业问题,在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形下,已照顾家属工等360人就业。(3)关心职工安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工作环境,确保职工舒适,安全,卫生。(4)对家庭有困难的职工和病故职工家属重点看望和慰问,仅每年医疗费就达到76多万元,切实为一些困难户和长期病号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温暖。三是实施民主管理,让职工参政议政。实施民主管理,积极创造让职工参政议政的条件,引导和调动职工参与企业各项事务的积极

性。在企业股份制改组,实施三项制度改革,重大投资和建设,科技创新与技改等企业重大事项,注重发挥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采取提合理化建议、走访、谈心、座谈会等形式,征求职工对企业重大问题和决策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是贯彻“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宗旨,将企业文化建设溶入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中

企业十几年来始终如一的贯彻“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经营宗旨,把“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企业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想方设法来丰富职工文化娱乐生活,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回报社、树立和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将企业文化建设同职工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职工实实在在感觉到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多彩和魅力。

(一)为了丰富业余文化娱乐生活。公司建起了总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职工娱乐服务中心,配有餐厅、舞厅、健身房、乒乓球室、阅览室及电影院等全套设施,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场所,方便了员工特别是单身员工的用餐、娱乐。1600多户的住宅小区,管理规范、环境优美,职工安居乐业。在市妇联开展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评比活动中有一户被评为省级五好家庭文明户,有十户被评为市级五好家庭文明户。家属区内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蔚然成风。

(二)企业厂报、广播、黑板报成为宣传先进文化和思想的重要阵地。公司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每年多次的联欢会和春秋两季的大型运动会,为员工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与实力的天地;定期或不定期的外出旅游参观学习,让员工思想进一步解放,情操得到陶冶;各种书法、歌泳、演讲大赛,寓教于乐,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激发起更加向上的工作热情。

(三)支持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开展此类活动已坚持了15年,捐款捐物帮助小学生、大学生200余名,累计财物达100万元,帮助齐敏华、王磊、刘振国、胡如桂等一大批同学或重返园或圆了大学之梦,企业成为主动开展一帮

一、结对子、扶贫济困的典范。

(四)公司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起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1998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公司与市妇幼保健医院联手向全国儿童捐赠药品,并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了大规模捐药义诊活动。1999年与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共同承办了“鲁南制药杯”摄影作品展;与市文化馆共同举办了“山东省青年书画家作品展”;与市电视台成功举办了《鲁南之夜》欢乐在今宵100期特别节目,同时还承办了全国第三届建美比赛颁奖晚会,主办全国第10届“群星奖”舞蹈山东选拔赛、省象棋棋王赛等;协助中央电视台《思源》电视专题片的拍摄,积极参加市直工会文化调演,市创作题材论证会和市舞蹈比赛以及参加广场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两届“鲁南制药专场”大型演出、送科技、药品到农村,今年国庆前捐资20万元为费县两乡镇建水坝、打机井积极参与“三下乡”等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

第五篇:借鉴浙江经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考察报告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各级政府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政府管理经济工作的重要职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创造了不少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特别是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思想超前,政策活、办法多、力度大,探索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好做法,促进了中小企业得以蓬勃发展。

一、主要做法

总的是因地制宜、办法多样。突出特点是“两抓”,抓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即: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入手,缓解贷款难问题;抓薄弱环节,探索直接融资的新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评价和管理。主要有两种模式:

1、行业协会主导模式。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中介评价、社会监督”的原则,由协会公正、独立地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和协调管理工作,企业自愿参加信用评价。典型代表是杭州市。基本流程是:①政府出台《杭州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组织和具体实施信用评价的机构、信用信息征集的范围及途径、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使用、信用评价结果的公布和使用等都作了明确规定。② 建立企业信用行业协会。2003年,杭州成立企业信用行业协会,负责组织企业信用评价,公正、独立地开展企业信用自律。③信用评价机构向被评价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征信有关信息,并“客观、公正、科学”地做出信用评价,优质信用企业分为AAA、AA、A三个等级。④信用评价结果由信用行业协会向社会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在相关新闻媒体上公告,并建立信用信息库,接受信息查询。⑤信用行业协会向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推荐扶持信用企业。⑥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对信用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和融资担保。

通过开展信用评价,促进企业加强了信用管理,增强了信用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目前,有1000多家企业申请信用评级,600家企业被评定为A级以上信用企业。2004年,杭州市信用行业协会向银行推荐的信用企业共融资150多亿元。通过企业信用建设,杭州市成为全国银行信贷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

2、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出资,成立专门机构,专职负责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管理工作。典型代表是台州市。市政府成立企业信用中心,负责企业信用培训、信用征集、信用评级等工作,并开通市中小企业信用中心网站。目前,中心已录入991家规模以上企业的身份信息、信用建档和财务报表信息,完成634家企业评级报告。从今年开始,台州市商业银行新增客户都要在市中小企业信用中心建立信用档案,市中小企业信用中心为商业银行新客户提供征信、评级等项目服务,评价结果作为商业银行授信的主要参考依据。

(二)推进担保机制创新,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促进银企合作、扶持中小企业创业成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2004年,浙江共有225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全省一万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总额133.84亿元的担保。做法主要有四个方面:

1、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的引导、规范和支持。如杭州市出台了《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监督管理、行业自律、政策扶持等做了明确规定。

2、鼓励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可由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出资组建。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政策扶持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类担保机构有两种运作形式。一种由财政直接出资,成立由政府独资或控股的担保公司。政府出资的担保公司在浙江担保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发挥了主导作用,至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2004年,浙江省各级政府出全资或参股组建的担保公司共有121家,占全省担保机构总数的53.8%,出资金额14.7亿元,占全省担保机构注册资金总额的40%。另一种是政府财政设立担保基金,在银行专项存款,委托有关机构管理和提供担保服务。如杭州江干区,由区财政在杭州市商业银行存入1500万元担保基金,委托江干区中小企业担保促进会代为管理,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服务。

二是社会互助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此类机构为杭州市萧山区首创,被担保业界称为“萧山经验”。其做法是,以乡镇为单位,在政府的推动下,设立“会员制、封闭型、社区化、小额度、非盈利”互助担保公司,为入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入会企业是担保公司的股东,每家企业加入时出资5万到20万元不等。只要银行和其他会员同意“入会”,企业即可获得5倍于自已出资额的担保贷款。萧山区每个乡镇都成立有一家互助型担保公司。

三是商业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企业和个人出资为主,组成有限责任公司制的担保公司,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按照市场化方式为中小企业或个人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杭州市有51家是此类型机构。

3、多措施控制担保风险。

一是严格企业信用管理。担保机构都建立有详细的企业信用档案,从中遴选担保对象。

二是签订反担保协议。担保公司一般要求被担保的企业签订与贷款等金额的反担保协议。但企业抵押品的种类比银行要求更加宽松。如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作抵押品,房屋在银行抵押只能得到一半金额的贷款,而在担保公司可获得9折 的担保。

三是会员之间互相监督担保。互助型的担保公司规定,会员企业贷款担保必须经过其它会员同意。由于会员之间相互比较了解,有效降低了贷款风险。

四是银行与担保公司密切合作。大多数乡镇互助型担保公司都固定一家贷款银行。如萧山区,萧山农村合作银行是与各镇担保公司合作的惟一银行。担保公司不论是在设立之初,还是在后来的增资扩股过程中,银行都始终参与,对参会企业的存款、老板的素质和家庭情况、产业前景进行事前调查。银行对会员企业入会有一票否决权,银行不同意的企业,就不能加入担保公司。由于贴近社区,银行可以把信息不对称降到最低程度。

4、多途径补偿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随着浙江担保业的发展壮大,政府的扶持方式开始由初期的以直接注资为主转变为有限补偿和奖励为主。为帮助担保公司化解代偿风险,浙江主要采取三种措施:

一是建立担保机构代偿损失补偿机制。政府出台担保代偿损失补偿办法,担保公司符合办法规定条件的代偿损失,由政府财政按15%—25%不等比例予以补偿。

二是通过奖励予以适当补偿。比如,萧山区对每个镇成立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一旦超过80万,就奖励10万风险基金,超过500万,就奖励30万,超过1000万,再奖励 30万。

三是成立再担保公司。目前,浙江省和杭州市正计划成立政府主导型的省级和市级再担保公司,以有效分散担保公司风险。

(三)银政联手,共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除了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建设,做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础性工作外,浙江省各级政府主动作为,积极协调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在中小企业信贷服务方式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政银联合推出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从2004年开始,浙江省中小企业局与民生银行杭州分行合作,共同推出“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有重点地扶持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做大、做强。该计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资金扶持。省中小企业局组织各地市筛选一批最佳成长型中小企业向银行推荐,民生银行每年为入选企业提供30亿元以上的专项信贷资金和多种金融服务。省中小企业局根据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的安排,给予适当的配套贴息。二是提供中小企业经营素质培训服务。三是为有条件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境内外上市融资服务。该计划推出之后,效果明显。省中小企业局和民生银行杭州分行扩大了扶持范围和资金规模,去年共有993家入选中小企业享受到了民生银行100亿元的信贷资金。今年,浙江省中小企业 局进一步扩大合作金融机构范围,浙江省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风险投资机构、交易机构、深交所等都将成为新一轮合作伙伴,扶持的企业将从“三年千家”调整为“三年万家”。

2、积极争取和推进四大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融资试点。今年,银监会将分别选择一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东、中、西部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中小企业信贷试点,以促进各银行机构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服务。浙江省争取到了东部试点省份。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和浙江台州市商业银行合作,在台州市开展“微小企业融资”的试点改革,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在温州、杭州、台州、绍兴和金华以保证担保方式开展小企业贷款试点,浙商银行在萧山进行放宽贷款条件和资格的试点,中国工商银行在浙江苍南等地试点。

3、定期召开融资恳谈会,促进银企交流与合作。浙江各地市主管部门每月都要召开一次有当地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参加的融资恳谈会,银行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解决融资问题的具体办法。

4、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为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今年浙江出台了《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办法规定,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各市、县自愿配 套相应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产生的风险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对增加贷款较多、风险控制较好的金融机构适当进行奖励。

(四)锐意探索,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浙江省在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同时,在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领域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1、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上市。去年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开市前,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就与深交所签署了《浙江省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合作备忘录》,旨在共同推进浙江省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由于工作做在前面,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开市至今短短一年时间内,浙江省在该板上市的企业就达到12家。

2、帮助中小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今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引入“中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选择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培育企业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中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是一家由海外资金组成的投资基金,总规模为10亿美元。该基金主要投资于国内成长性良好、已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初步具备海外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投资的策略是对国内中小企业注入海外资金,通过参股形成战略合作,并通过海外上市促进被投资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从而最终达到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海外投资者分享成长收益的双赢局面。我们在浙江时,“中国中 小企业成长基金”正在杭州考察企业,并初步选定了扶持的对象。

3、超前探索新型融资方式。我们在浙江了解到,前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在杭州调研时透露,国家关于企业发行债券的政策有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放松,企业发行债券不再由国务院特批。为此,浙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一旦国家政策松动,他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推出一批企业争取债券市场融资。同时,他们还在中小企业信托融资、产权市场融资、风险资金融资、典当融资等方面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几点建议

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是我市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之一。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难点是解决融资难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浙江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和思考。结合武汉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平台。按照“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中介评介、社会监督”的原则,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平台建设。

1、加强对信用行业的指导。出台《武汉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管理办法》,促进信用评价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2、成立企业信用行业协会。由市经委牵头,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组建武汉市企业信用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公正、独立地开展企业信用自律和信用评价的组织工作,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3、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在企业信用行业协会成立之初,政府给予一定的创办资金支持,或商请银行共同给予支持。

(二)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担保业的引导和扶持。

1、制定《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担保业的指导、规范和监督管理。

2、加快整合信用担保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符合担保法规定的各类市场主体以多种形式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当前要尽快建立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职能是对全市重点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先行在7个都市工业园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各区可借鉴萧山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乡镇互助式担保机构。担保机构比较集中的区,要争取形成网络,有条件地开展区、街(乡)联保。探索建立市级再担保公司,对全市各级担保机构实行再担保。

3、改进政府资金支持方式。政府资金主要不再用于直接出资成立担保机构,而是用于担保机构风险补偿和奖励。为 此,建议制定《武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评价和奖励暂行办法》和《武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代偿损失补偿暂行办法》。

(三)推进银企合作

1、定期召开融资恳谈会。政府主管部门平时要及时掌握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信息和银行贷款意向,定期将银行和中小企业召集在一起,共同探讨,交换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2、建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从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划出一块,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当年新增小企业贷款产生的风险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四)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1、积极争取国家在武汉开展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试点。今年银监会中小企业贷款试点改革,中部地区的试点省份还没有确定,要抓紧时间,组织专班积极争取武汉成为中部地区试点城市,并将此作为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内容。

2、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去年,国家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平台式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有关部门要及时将这些信息告知企业界,并组织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基金支持。

(五)积极探索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新办法

1、加强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服务。明确相关部门负责与深交所沟通联系,努力争取双方签署《武汉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合作备忘录》,力争逐步推出一批中小企业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积极联系境外有关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

2、帮助中小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明确有关部门负责与“中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等海外产业投资基金加强联系,帮助他们在武汉中小企业中选择和培育战略投资对象。

3、明确相关部门赴京了解国家关于企业债券方面的政策信息,提前做好企业发行债券申报准备工作。

4、积极探索产权融资。完善武汉交权交易所功能,使其成为中小企业产权融资的平台。明确有关部门加强与香港企交所联系,鼓励帮助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到该所挂牌,通过转让部分资产或股权引入资金或合作伙伴。

下载加强区域品牌培育促进湖北中小企业发展(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区域品牌培育促进湖北中小企业发展(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黑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黑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

    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推荐)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单位) 20100730(颁布时间) 20100901(实......

    上海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2011年4月12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优化本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保护中小企业公平竞争......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技术创新、推进城市化建设、增强区域竞争力、增加国家财税收入和社......

    促进贵阳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促进贵阳市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05-7-5信息来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我市中小企业,正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但是,......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精选合集]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

    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5篇

    鞍山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鞍山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合集]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 税收政策取向 中小型企业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地方经济在整体上能够实现和保持持续快速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