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雄县中医院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1、医疗技术事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3、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医疗技术分为三类,鉴于目前我院实际情况和现有技术水平,我院只展开第一类医疗技术,以保证医疗技术的安全有效。
4、严格禁止开展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开展使用的医疗技术及有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的医疗技术。
5、保证开展医疗技术的人员和设备符合要求,能正常开展工作,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6、指定医疗制度风险预警机制及相应的处置预案,保证医疗安全。
7、定期进行医疗技术的评价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
第二篇:中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的通知
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我院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四条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我院审批)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
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省卫生厅审批)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卫生部审批):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五条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六条依法准予医务人员实施与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
第七条开展的临床经验项目必须是卫生部公布的准予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
第八条我院负责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工作。
第九条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我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第十条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
难度的手术;
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第十一条对具有不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展不同级别的手术进行限定,并对其专业能力进行审核后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
第十二条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必要时,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实。第十三条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主管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出现第十三条第(一)、(二)款情形的,申请负责医疗机构诊疗科目登记的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注销医疗机构诊疗科目项下的相应医疗技术登记,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五条出现第十三条第(三)、(四)、(五)、(六)款情形的,申请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立即组织专家对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复核。必要时,可以组织对医疗技术安全性、有效性进行论证。根据复核结果和论证结论,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做出继续或者停止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决定,并对相应的医疗技术目录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报请批准其临床应用该项医疗技术的卫生行政部门决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
(一)与该项医疗技术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设备、设施、辅助条件发生变化,可能会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带来不确定后果的;
(二)该项医疗技术非关键环节发生改变的;
(三)准予该项医疗技术诊疗科目登记后1年内未在临床应用的;
(四)该项医疗技术中止1年以上拟重新开展的。
第十七条医院准予医务人员超出其专业能力开展医疗技术给患者造成损害的,医院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未经医院批准,医务人员擅自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由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和经济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执业医师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有违反《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三篇:彭泽县县中医院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彭泽县中医院医疗技术准入管理制度
一、新技术、新项目是指因业务发展需要,在本学科专业范围内或在本院内首次应用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或院内未曾开展的诊疗技术项目。必须具有实用性、创新性、科学性等条件。
新技术、新项目包括以下项目:
1、使用新试剂的诊断项目;
2、院内未曾开展的第一类诊疗技术项目;
3、开展第二、三类医疗技术的申报及诊断和治疗项目;
4、创伤性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5、使用产生高能射线设备的诊断和治疗项目;
6、其他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项目。
7、与外单位合作的临床项目或邀请国内、国外、市内专家来院进行示教性诊疗项目以及具有培训性质的诊疗技术学习班。
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是衡量科室医疗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各科室在申报前,应考虑现有设备、场地等基础条件及人员、专业等技术条件。临床和医技科室开展新技术时应当提交《医院新技术、新项目申报表》,申报表一式两份,分别留存医务科和科室备案。申报表主要包括开展该项技术的相关设备和设施情况、学科和人员资质条件以及其他支撑条件、技术需求状况和成本效益分析等内容。还需要提供国内外有关该项技术研究和使用情况的检索报告及技术资料。其中涉及医疗器械、药品的,还应当提供相应的批准文件。
三、医务科接到临床、医技科室的开展新技术申请报告后,对开展科室的学科、人员等资质条件以及其他支撑条件做出评估,并做出书面评审意见。初审合格后,报请院学术委员会审核、评估,经论证同意后,报请院长审批,院长审批后方可实施。如为第二、三类医疗技术的需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逐级审批。
医务科书面评审意见应当对下列内容进行评估:
1、技术所处的寿命周期、对现行同类技术的替代及发展前景等基本情况;
2、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社会适用性;
3、学科、人员等资质条件以及其他支撑条件;
4、该项技术临床推广的实用性。
四、在实施新技术、新项目前必须征得患者或其委托代理人的同意并书面签名备案,在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凡有可能对社会伦理道德产生影响的须经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讨论通过方可实施。
五、建立新技术、新项目风险预警机制和损害处置预案 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因技术复杂、操作难度大等,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事先难以预料的情况。如一旦发生紧急意外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迅速上报医务科或院领导。
六、新技术、新项目在医务科审定可行后,方可提请财务科按收费标准核价,财务科核价后,提交院长审批。对无收费标准的项目,应提请物价部门进行核价。
七、年终由所在科室将所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总结,并填写新技术、新项目评奖申请表,上报医务科参与由医院学术委员会进行的评审,获奖项目予表彰和奖励。
八、奖励办法:
1、一等奖: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手术难度很大,对降低病死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产生重大作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有论著或总结材料者(年开展例数5例以上,奖励2000元;两年内开展5例以上奖励500元)。
2、二等奖: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手术对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产生显著作用,有较大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并有总结材料者(年开展例数10例以上,奖励800元;两年内开展10例奖励500元)。
3、三等奖: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新手术对疑难病的诊断、治疗起到显著效果,填补了市级空白,并有总结材料者(年开展例数20例以上,奖励800元;两年内开展20例奖励500元)。彭泽县中医院医务科 2013年6月8日
第四篇: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九临院附院字〔2012〕114号
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各科室、各部门: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我院医疗技术审批、授权及考核流程,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江西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本规定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 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三、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由医院医务科负责,医院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类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核工作。
四、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医疗技术分 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目录并严格进行管理。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由省卫生厅制定目录并严格进行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目录由卫生部制定,需要经卫生部进行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五、医院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管理。拟新开展的第一类技术由医务科审核批准;拟新开展的第二类医疗技术或第三类医疗技术,必须在经医务科、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审核后,由医务科上报相应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在我院实施。
六、各科室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 技术。
七、各科室在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应当提交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八、对经审批后新开展的技术项目,尤其是高风险技术项目,医务科要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实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
九、根据《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各科室手术分级目录》、江西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制定我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手术实行分级管理,严格限定不同级别医师的手术权限,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管理。
十、医务科应当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十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院务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2012年10月17日
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办公室 2012年10月17日
第五篇: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1.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2.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3.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有严格审批程序,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有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4.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5.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应当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