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XX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在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
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
1、凡发生医疗纠纷投诉的科室,24小时内由医务科立案,调阅病历,下达《医疗纠纷投诉通知单》;
2、在调查取证及院有关人员讨论后,根据情节及责任,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的医疗风险警示;
3、在发出医疗风险警示的同时,由医务科对责任者下达《医疗缺陷限期整改通知书》;并与责任者签定《限期整改医疗缺陷协议书》存档;
4、被三级医疗风险警示的责任人,必须在接到警示通知的当天到医务科接受“警示”谈话,根据谈话后本人的表现,一周内给予处罚;
5、医疗风险警示处罚分为通报批评,建议取消评优资格;扣发月(季、年度)奖,降薪,技术职称低聘,离岗待聘,追偿经济责任等。
四、医疗警示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住院病人沟通制度
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同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
计医疗费用,告之病人,并记入病程记录。
2、实施有创性检查与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胸穿、腰穿、腹穿、肝穿、骨穿、心包穿刺等),必须在实施操作前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医师在操作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谈话内容记入病程记录。
(二)认真落实高风险环节签字制度
1、为了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认真履行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作为”义务,在诊疗环节中实施规范性签字制度。如《输血同意书》、《纤支气管镜手术同意书》、《各种穿刺检查同意书》、《结核病化疗同意书》、《各种介入诊断(造影)治疗协议书》等等,这些协议书规定了向病人告之的内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监护人)签署同意书
2、对上述高风险医疗环节,除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同时也尊重病人的拒绝权。病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手术及操作,原则上不做,以避免医疗纠纷;
3、医务人员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环节中要认真签字,书面交待,医学影像报告单、病理、检验报告单要实行复核双签字。
(三)敏感时段查房制度
1、落实节假日主任查房制度
节假日主任查房是使住院病人在特定的时段不间断的处于质量控制中;主任节假日查房有利于危重病人、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病人、新入院病人的确诊及治疗,有利于对值班医生的考核、监督与管理;
2、夜班、交接班、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敏感时段,必须坚持督查岗位责任制,使医疗工作始终处于警戒,应急状态。
(四)绿色安全生命通道
1、建立以病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全天候院内急诊急救机制。
2、抢救病人过程中涉及的各医技科室、通讯、后勤保障部门实行限时制度。因超时影响急救工作,追究责任。
(五)法律援助与医患勾通
1、对医患间发生的纠纷及病人住院期间遇到的非医疗问题尽快通过法律咨询获取法律服务。
2、必要时可请法律顾问介入处理医疗纠纷,使病人了解依法、理智地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性,双方平等交流、沟通,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3、在医疗纠纷应诉案件中,重视法律顾问在诉讼程序中的作用,认真对待病人的诉讼请求,注意医疗文献资料(病历、录像等)在举证中的责任地位,用法律来维护医院、医师的合法权益。
4、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患间相互勾通,是控制医疗纠纷投诉,搞好医疗风险的重要环节。
5、注意医患之间的情绪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对医疗过程的影响,认真开展换位思考与角色置换的研究。
投票 +
第二篇:医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凡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病人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二、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定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等,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病人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病人投诉但无后果;
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病人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1、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超过8小时未完成首次病程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病人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病人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病人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处罚程序
对被医疗风险警示责任者的处罚参照《贵州航天医院医疗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贵州航天医院医疗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及相关终末质量考核标准执行。
四、医疗警示制度的相关措施
(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住院病人沟通制度
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同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计医疗费用,告之病人,并记入病程记录。
2、实施有创性检查与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胸穿、腰穿、腹穿、肝穿、骨穿、心包穿刺等),必须在实施操作前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医师在操作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谈话内容记入病程记录。
(二)认真落实高风险环节签字制度
1、为了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认真履行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作为”义务,在诊疗环节中实施规范性签字制度。如输血同意书、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同意书、各种介入诊断(造影)治疗协议书等等,这些协议书规定了向病人告之的内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监护人)签署同意书。
2、对上述高风险医疗环节,除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同时也尊重病人的拒绝权。病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手术及操作,原则上不做,以避免医疗纠纷;
3、医务人员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环节中要认真签字,书面交待,医学影像报告单、病理、检验报告单要实行复核双签字。
(三)敏感时段查房制度
1、落实节假日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制度
节假日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是使住院病人在特定的时段不间断的处于质量控制中;副主任以上医师节假日查房有利于危重病人、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病人、新入院病人的确诊及治疗,有利于对值班医生的考核、监督与管理;
2、夜班、交接班、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敏感时段,必须坚持督查岗位责任制,使医疗工作始终处于警戒,应急状态。
(四)绿色安全生命通道
1、建立以病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全天候院内急诊急救机制。
2、抢救病人过程中涉及的各医技科室、通讯、后勤保障部门实行限时制度。因超时影响急救工作,追究责任。
(五)卫生行政部门参与、法律援助及医患勾通
1、发生重大医疗事故、纠纷,邀请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公安、司法等职能部门一起处理。
2、在医疗事故、纠纷应诉案件中,重视法律顾问在诉讼程序中的作用,认真对待病人的诉讼请求,注意医疗文献资料(病历、录像等)在举证中的责任地位,用法律来维护医院、医师的合法权益。
3、注意病人的心理需求,医患间相互勾通,是控制医疗纠纷投诉,搞好医疗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
4、注意医患之间的情绪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对医疗过程的影响,全员开展换位思考与角色置换的宣教。
第三篇: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医疗风险预警、控制和追溯制度
为了进一步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如下医疗风险预警、控制和追溯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在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
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订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及书写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患者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患者投诉但无后果;
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1、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患者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患者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患者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二、医疗风险控制制度
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中的“三三五五”医疗安全制度:
(一)三看制度
1、手术患者床头看
对于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当在床头查看术后生命体征和恢复情况,及时
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病情变化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2、危重患者随时看
危重患者,原则上必须转入ICU,待病情平稳后转回原病房,但因其他因素未转入ICU的,主管医师和值班医师应随时查看病人情况,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对于转入ICU的患者,ICU医护人员应当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3、新入院者24小时看
新入院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尽可能随时查看患者,留意其病情变化。
(二)三查制度
1、住院医生每日3次查房
2、科主任每周3次查房
3、完善三级医师查房
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不断提升查房质量,增强医疗水平,进而防范医疗风险。
(三)五大谈话
1、入院24小时内医患谈话
即首次医患沟通必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
2、术前、术中、术后医患谈话
手术病人,必须做好围手术期的医患沟通。
3、创伤性诊疗活动前谈话
开展有创诊疗操作,必须签有创操作同意书,待患者及家属知晓并同意后,方可开展。
4、麻醉前谈话
在对手术病人麻醉前,麻醉医师应与患者谈话,告知麻醉方式,手术操
作时长,并嘱患者有不适随时告知。
5、输血前谈话
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护士应事先与患者沟通(患者昏迷时与家属沟通),并嘱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告知护士。
(四)五大关键
1、关键制度:13项核心制度
2、关键患者:危重、新入院、特殊患者——重点观察、监管
3、关键人员:新上岗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人员——多重视、教育
4、关键环节:急危重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检查环节
5、关键时间:节假日、交接班时间、事故高发时段——应重视
三、医疗风险追溯制度
为更好的减少风险,规避医疗纠纷,惩罚风险意识淡薄人员,制定如下风险追溯制度。
(一)事后及时查明缘由
风险消除后,相关人员(事发科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二)及时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
根据当事人员的过错程度,结合其平常表现(业务水平和相关技能掌握情况),确定其应承担的具体责任。
(三)科室必须全员讨论总结
事发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全科人员讨论总结,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定期督查措施落实情况
职能部门应根据科室的整改计划,逐一督导整改落实,杜绝风险的再次出现。
四、医疗风险规避措施
(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住院病人沟通制度
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同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计医疗费用,告之病人,并记入病程记录;
2、实施有创性检查与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胸穿、腰穿、腹穿、肝穿、骨穿、心包穿刺等),必须在实施操作前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医师在操作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谈话内容记入病程记录。
认真落实高风险环节签字制度
3、为了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认真履行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作为”义务,在诊疗环节中实施规范性签字制度。如《输血同意书》、《纤支气管镜手术同意书》、《各种穿刺检查同意书》、《结核病化疗同意书》、《各种介入诊断(造影)治疗协议书》等等,这些协议书规定了向病人告之的内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监护人)签署同意书;
4、对上述高风险医疗环节,除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外,同时也要尊重病人的拒绝权。病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手术及操作,原则上不做,以避免医疗纠纷;
5、医务人员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环节中要认真签字,书面交待,医学影像报告单、病理、检验报告单要实行复核双签字。
(二)敏感时段查房制度
1、落实节假日主任查房制度
节假日主任查房是使住院病人在特定的时段不间断地处于质量控制中;主任节假日查房有利于危重病人、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病人、新入院病人的确诊及治疗,有利于对值班医生的考核、监督与管理;
2、夜班、交接班、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敏感时段,必须坚持督查岗位责任制,使医疗工作始终处于警戒、应急状态。
(三)绿色安全生命通道
1、建立以病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全天候院内急诊急救机制;
2、抢救病人过程中涉及的各医技科室、通讯、后勤保障部门实行限时制度。因超时影响急救工作,追究责任。
—
END
—
第四篇:医疗风险预警制度
医疗风险预警、控制和追溯制度
为了进一步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实际,制订如下医疗风险预警、控制和追溯制度。
一、医疗风险警示范围
在实施诊断、治疗过程中,发生任何“作为”与“不作为”的医疗事件,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是医疗风险的警示范围。医疗风险警示分级
根据诊疗过程中责任人实际造成的影响医疗风险的缺陷性质、程度,将医疗风险警示分为三级。
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1、未及时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病历、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前记录(术前诊断)、术后记录;未及时签订各种重要的医患协议书及书写影响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文献内容;
2、未及时查房,连续两次以上,患者有投诉,但未发生医疗缺陷后果(以下简称后果);
3、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缺陷,但无后果;
4、各种医疗操作不当或不成功,患者投诉但无后果;
5、其他未引起后果,但有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1、超过24小时未完成住院病历、首次病程记录、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记录等重要医疗文件,或超过6小时未补记抢救记录,可能酿成医疗缺陷或医疗纠纷投诉;
2、非特殊、疑难病人,未及时确诊(超过72小时)或未及时确定与更正、补充治疗方案,延误治疗,造成患者投诉;
3、三级查房不及时,特别是上级医师查房不及时,造成患者投诉;
4、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鉴定或法院判决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有一定的过失或差错;
5、一年内,被二次一级医疗风险警示。
三级医疗风险警示
1、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或人民法院判决为医疗事故;
2、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虽未认定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的损害;
3、由于责任人的过失,造成医疗缺陷,经调解,给患者经济补偿的;
4、一年内,二次被二级医疗风险警示。
二、医疗风险控制制度
各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中的“三三五五”医疗安全制度:
(一)三看制度
1、手术患者床头看
对于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当在床头查看术后生命体征和恢复情况,及时 根据患者病情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将病情变化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
2、危重患者随时看
危重患者,原则上必须转入ICU,待病情平稳后转回原病房,但因其他因素未转入ICU的,主管医师和值班医师应随时查看病人情况,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对于转入ICU的患者,ICU医护人员应当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做出相应处理。
3、新入院者24小时看
新入院患者往往病情较重,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尽可能随时查看患者,留意其病情变化。
(二)三查制度
1、住院医生每日3次查房
2、科主任每周3次查房
3、完善三级医师查房
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不断提升查房质量,增强医疗水平,进而防范医疗风险。
(三)五大谈话
1、入院24小时内医患谈话
即首次医患沟通必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
2、术前、术中、术后医患谈话
手术病人,必须做好围手术期的医患沟通。
3、创伤性诊疗活动前谈话
开展有创诊疗操作,必须签有创操作同意书,待患者及家属知晓并同意后,方可开展。
4、麻醉前谈话
在对手术病人麻醉前,麻醉医师应与患者谈话,告知麻醉方式,手术操
作时长,并嘱患者有不适随时告知。
5、输血前谈话 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护士应事先与患者沟通(患者昏迷时与家属沟通),并嘱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告知护士。
(四)五大关键
1、关键制度:13项核心制度
2、关键患者:危重、新入院、特殊患者——重点观察、监管
3、关键人员:新上岗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人员——多重视、教育
4、关键环节:急危重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检查环节
5、关键时间:节假日、交接班时间、事故高发时段——应重视
三、医疗风险追溯制度
为更好的减少风险,规避医疗纠纷,惩罚风险意识淡薄人员,制定如下风险追溯制度。
(一)事后及时查明缘由
风险消除后,相关人员(事发科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
(二)及时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
根据当事人员的过错程度,结合其平常表现(业务水平和相关技能掌握情况),确定其应承担的具体责任。
(三)科室必须全员讨论总结
事发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全科人员讨论总结,找出根本原因,并提出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四)定期督查措施落实情况
职能部门应根据科室的整改计划,逐一督导整改落实,杜绝风险的再次出现。
四、医疗风险规避措施
(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
1、住院病人沟通制度
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同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计医疗费用,告之病人,并记入病程记录;
2、实施有创性检查与治疗(纤维支气管镜、胸穿、腰穿、腹穿、肝穿、骨穿、心包穿刺等),必须在实施操作前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医师在操作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谈话内容记入病程记录。认真落实高风险环节签字制度
3、为了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认真履行民法通则中规定的“作为”义务,在诊疗环节中实施规范性签字制度。如《输血同意书》、《纤支气管镜手术同意书》、《各种穿刺检查同意书》、《结核病化疗同意书》、《各种介入诊断(造影)治疗协议书》等等,这些协议书规定了向病人告之的内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监护人)签署同意书;
4、对上述高风险医疗环节,除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外,同时也要尊重病人的拒绝权。病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手术及操作,原则上不做,以避免医疗纠纷;
5、医务人员在危重病人交接班环节中要认真签字,书面交待,医学影像报告单、病理、检验报告单要实行复核双签字。
(二)敏感时段查房制度
1、落实节假日主任查房制度
节假日主任查房是使住院病人在特定的时段不间断地处于质量控制中;主任节假日查房有利于危重病人、各种侵入性操作术后病人、新入院病人的确诊及治疗,有利于对值班医生的考核、监督与管理;
2、夜班、交接班、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敏感时段,必须坚持督查岗位责任制,使医疗工作始终处于警戒、应急状态。
(三)绿色安全生命通道
1、建立以病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全天候院内急诊急救机制;
2、抢救病人过程中涉及的各医技科室、通讯、后勤保障部门实行限时制度。因超时影响急救工作,追究责任。
第五篇:某医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院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一、目的
为了及早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加强预警监控,防止医疗事故,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预警机制。
二、范围
医疗技术风险是指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或出现的可能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病人死亡、伤残以及躯体组织、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危险因素,无论不良后果是否发生以及患者是否投诉,均属预警监控范围。
三、原则
医疗技术安全预警工作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找医疗质量和安全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达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示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的目的。
四、要求
医院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各科室、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职责和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做好预警工作。
五、技术风险预警分级
根据工作和医疗活动中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程度及后果,将技术风险预警分为三级。
(一)一级预警项目
指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操作规程和常规,但尚未给患者或医院造成损害或招致患者投诉等不良后果的情形。、违反工作纪律
(1)上班或值班时间擅自离岗、脱岗,班前班中饮酒影响正常工作;
(2)为患者进行诊疗服务过程中,不遵守职业礼仪,聊天、打手机;
(3)违反职业道德和医疗保护原则,不负责任地透露或散布有关患者的情况;
(4)不负责任地任意解释医院规定和其他科室、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方误会或不满;
(5)诊疗工作中违反医疗保险有关规定;
(6)违反医德规范,以医谋私,吃拿卡要,收受红包。、违反诊疗规范
(1)违反首诊负责制有关规定;
(2)危重患者来诊后,未在 3分钟内开始抢救;
(3)门急诊医师对3次就诊未能确诊的患者未安排会诊或请上级医师复诊;
(4)门诊、急诊或住院医师会诊时,未在规定时限内到达,或未诊查者只看病历进行“书面会诊”或“电话会诊”;
(5)门急医师不见病人即开具“住院通知单”;
(6)病房医师不查病人即开写医嘱;
(7)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不认真,记录、签名、审签不规范、不及时;
(8)住院患者病情恶化处理效果不佳时,未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指导;
(9)疑难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科间或院外会诊;
(10)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医师未通知护理人员从而导致执行延迟;
(11)对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班,或未按规定书写交班记录;
(12)临床医师发现传染病未按要求进行报告,出现迟报、漏报;
(13)麻醉医师对手术患者术前未查房,或术后 24小时内未随访;
(14)手术科室对重大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权限履行报批手续;
(15)手术医师在手术后未及时诊查患者,患者手术后 3日内无上级医师查房;
(16)错发、漏发药品,但未造成不良后果,尚未引起患者投诉;
(17)因医方对择期手术准备不足,延误手术进行;未按医院要求上午8 时整时开展手术;
(18)供应或使用过期失效的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尚未造成良后果;
(19)护理环节未正确执行医嘱;
(20)错采标本,错贴标签,错用抗凝剂等导致不能正常检验;
(21)违反处方管理规定,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配伍等方面出现错误,尚未造成不良后果;
(22)发生严重工伤、重大事故、传染病暴发流行等事件时,未及时上报;
(23)患者转科治疗过程中,转出科室未提前联系妥当或转入科室借故拒绝或拖延转入。、医疗保障缺陷
(1)抢救药品器材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供应、补充、更换不及时,账物不符;
(2)设备、器材出现故障,维修不及时影响正常使用;
(3)医技科室对仪器设备疏于维护,违规操作,导致结果失真;
(4)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项目或检查部位;
(5)遗失检查检验标本;
(6)特殊标本、病理标本保存时间不符合上级规定;
(7)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可疑、矛盾资料或意外阳性结果时,未进行复核、主动报告或未通知临床科室及时重查;
(8)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用药不当、用法错误、配伍禁忌、违规超量等风险;
(9)调配中药处方时,对需要先煎、后下、冲服等特殊处理的药物未单包注明;
(10)调配中草药不使用计量器具;
(11)营养餐内有异物或质量、卫生达不到规定要求;
(12)划价收费错误,导致患方投诉;
(13)计算机网络疏于维修和管理,导致运行障碍,影响正常作。、诊疗记录缺陷
(1)门急诊医师未及时、规范书写门急诊病历;
(2)门急诊病历、住院病历中未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称记录及规定应当记录的其他资料;
(4)对转科转院患者,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5)对意外死亡病例,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或总值班;
(6)大中型手术未按手术分级管理规定进行术前讨论并完成讨论记录;
(7)未认真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并及时、规范、严密地签订知情同意文书;
(8)诊疗资料记录不真实、不完善、不及时、不规范,造成安全隐患;
(9)出具各种虚假诊断证明,或超越专业权限出具医学证明;
(10)各种诊疗记录和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签名不正规、越权签名或未进行审签;
(11)以刮、涂、擦等违规方式修改病历资料;
(12)诊疗科室、病案室保管不周,造成病历丢失、损坏或被违规复制。
(二)二级预警项目
1、因发生一级风险预警引起患方投诉;
2、一年内累计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风险预警;
3、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低于 3000元人民币。
(三)三级预警项目
1、一年内发生两次及两次以上二级风险预警;
2、由于责任者的过失,造成非事故性医疗缺陷,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经协商、调解或法院判决),金额超过3000元人民币;
3、出现医疗事件酿成医疗纠纷,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责任者过失严重,情节恶劣,严重损害了医院声誉;
4、发生严重违反医德医风事件,被上级通报或新闻媒体曝光,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
六、医疗技术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一)各级各类查房:医师三级查房、护理查房、临床药师查房、院长查房、医德医风查房等;
(二)职能管理部门日常检查、监督、考核、评价、分析、反馈;
(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反映和积累;
(四)义务监督员提供;
(五)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监督检查提示或通报;
(六)患方反映、投诉、举报;
(七)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启示等。
七、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处置程序
(—)立案
1、自查立案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剂科及其他有关部门日常工作中检查发现预警项目内容,均有权利和义务立案处理。
2、投诉立案 院办室、党办室、纪检审计部门、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管理部门接到投诉,经核实确系风险预警内容时,应在 24小时内立案。
(二)处理程序
1、属于自查立案的,应当限期整改并做好记录。
2、属于投诉立案的,应在受理投诉后48小时内通知被投诉单位并限期整改,3、被二、三级医疗技术风险预警警示的当事科室或当事人,接到通知后最迟在 48小时内必须主动作出检讨或说明,根据情节、后果、态度和整改结果,10日内作出处理。、经依法鉴定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医疗事件,按照处理医疗事故的相关规定以及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三)处罚
1、根据警示等级、情节轻重与后果,参照态度和一贯表现,确定处罚度。
2、做出处罚决定时,要区别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合理地确定责任者在综合原因中应负的责任比重。
3、对于受到风险警示的部门和个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对于及时发现风险、努力补救、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工作人员,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