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时间:2019-05-13 00:3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第一篇:11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四)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谢耘耕 周红丰

单位: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651号 邮编:2000

412. 午间新闻—-央视一家独秀

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数据分析,午间时段(12:00-13:00)总收视人群比较稳定,周一到周六平均有18%的观众群体收看电视,周日有21%的观众收看电视,而且在这一时段新闻节目是观众的第一选择(占34%),这表明午间新闻还是有充分的观众规模保证的。就全国市场而言,央视几个频道的午间新闻尤其是《新闻三十分》是这个市场的老大,占有绝对优势。(附图4:各主要上星频道午间新闻收视情况)

各主要上星频道午间新闻收视情况(2004/01/01—2004/11/30)

《新闻30分》1995年4月3日开播,是中央台最早实行经费包干、人员大量招聘等改革措施的栏目。雄厚的资金支持,巨大的媒体权威,再加上灵活的运行机制,使栏目很快成长,成为融化午间收视冰点,改变观众收视习惯的王牌栏目。

央视国际频道《中国新闻》午间版,时间整整一个小时,是央视国际频道内的一档重要时段的节目,除了承载对一些重要时事的追踪报道外,还想强化跨媒体的理念、强化对港澳台地区新闻传播,而且很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在节目中大量采用电话连线以及视频连线的方式,对一些当天发生的新闻事件做即时报道。上半年央视还对《中国新闻》进行了改版:一是加强了跨媒体的衔接,让观众更广泛的了解到其它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观点;二是突出焦点新闻,在节目中设置了头条新闻板块,重点对当天最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重点投入笔墨;第三个开设了港澳台新闻的板块,强化节目外宣的功能;第四个是增加综合性新闻节目里新闻即时点评的成分。省级台大多都在午间时段开办了新闻栏目,如山东台的《正午时光》、江苏卫视有《正午播报》、江西卫视有《午间新闻》、福建台有《午间新闻》节目。但是目前大多数省级卫视还没有清晰认识到午间这一时段新闻节目的价值,午间新闻节目水平参差不齐,收视率和所占市场份额很不均匀,各台午间新闻的主要内容:上午时政要闻、外省及本省地市新闻、各类服务信息。从构成上看,栏目基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少数几条的上午新闻。新闻信息纷杂,有时政报道,有社会事件,有商业信息。再就是视点组合,对一种现象,一个事件进行曾经流行过的组合式报道,背景、过程、分析三要素聚合,如果是具有冲击力的选题,可以为本次播出攫取不少眼球。可惜经常是泡面式的报道,拖沓、乏味,还有不少省级电视台的午间新闻是录播节目。可见,省级卫视的午间新闻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省级卫视的午间新闻依然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可做。

城市台由于覆盖面积小,新闻资源相对较少,城市台在新闻的权威性上一向无法和省级台抗衡,更不用说中央电视台,加之整体实力比较弱,城市台的午间新闻都不是很强。如成都电视台经济资讯服务频道《每日报道•午间新闻》节目,每天中午12:00准时播出,总长度17分钟。以每天上午成都的动态新闻及当天凌晨和前日夜间的消息为主要内容,还包括全国性的体育、娱乐新闻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际特快”。值得一提的是《每日报道•午间新闻》以“说”的方式播报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视性。虽然目前城市台午间新闻的特色和优势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城市台自办频道所拥有的地域性、都市性、接近性以及便于与市民交流沟通,并有更多机会让观众直接参与节目制作等诸多特色都是中央台一套(或其他专业频道)以及各省上星台所不可替代的,城市台的午间新闻市场潜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可以说,目前午间新闻节目,央视的垄断地位是很难捍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午间新闻的单极局面就不会改变,随着新闻竞争的激流,午间时段作为白天的“黄金时间”其市场潜力会呈现巨大的上升空间,各台在晚间黄金时段的竞争告一段落之后必然会纷纷来分割午间市场的,午间新闻的竞争是迟早的事情,湖南卫视开办午间新闻栏目《播报多看点》就是一个抢先占领市场的举动。

第二篇:11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二)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谢耘耕 周红丰

单位: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651号

邮编:2000

412.省级卫视的跨区域经营

面对央视的强势和凤凰的崛起,省级卫视开始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和发展之路。首先是提高其覆盖率,据《全国卫星频道覆盖率普查2003》显示:卫视频道的覆盖排名情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三年来地方卫视首次跻身全国覆盖率的前三名,打破了中央台一统天下的全国覆盖优势;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省级卫视开始突破地域限制,跨区域出击,扩展发展空间,寻找未被央视服务覆盖的市场需要,不断向央视的弱点或盲点发动侧翼进攻,蚕食央视的收视份额。

过去,省级卫视更多的是作为本地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受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省级卫视基本上是以本地市场为主,其节目也基本上是关起门自己办,视野不够开阔。这样光靠本地资源和市场是很难支撑起一个大台的,这也是当时省级卫视做不大的一个主要原因。省级卫视发展至今,开始冲出了地方视野,而是将区域、全国甚至全球作为了自己拓展市场的目标地,其传播范围迅速跨越本省范围,拓展至全国。相当一部分省级卫视在区域市场甚至在全国市场已经拥有与央视频道竞争的实力,其在本地区甚至全国的覆盖人口以及观众规模均已经超过了央视的多个频道。根据美兰德媒体(CMR)2004年中国电视频道覆盖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31个省级卫视的全国累计可接收人口已经超过100亿,约为全国电视人口的8倍。一批省级卫视频道的可接收人口也已远远超过本省和本地区人口。例如浙江、山东、广东、安徽、四川、福建东南、贵州、云南、等省级卫视。其全国可接收人口均突破4亿人,是本省总人口的4.3—31.8倍,是本地区总人口的1.2-2.6倍。其传播价值已经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省级卫视,其影响力已经铺向全国。

湖南卫视是最早冲出地方局限的省级卫视,用“娱乐”定位创造全国性媒介的“跨地域”野心,2003年更名为“中国湖南卫视”的举动更是彰显了其打造全国性频道的决心;紧接着海南卫视通过旅游主题频道开辟了跨区域电视频道的道路。

上海卫视的步子是迈得最大的,2003年10月23日晚6点,原来的上海卫视得到批准,开始改变呼号,以上海东方卫视全新开播。东方卫视每天17档新闻,7个小时新闻播出量,种类较全,份量较重。从每天早上七点开始,东方卫视就是长达两小时的晨间资讯节目《看东方》,然后每逢整点都推出《东方快报》和气象、生活、资讯节目《东方新气象》,从傍晚到深夜依次是娱乐资讯节目《娱乐星天地》、各地城市新闻联播节目《城际连线》、国际新闻节目《环球新闻站》、上海新闻节目《直播上海》、梳理全天新闻的《东方夜新闻》。既有反映上海的节目,也有服务全国的节目。密集的新闻节目编排,大大改变了原上海卫视新闻节目偏少的格局,这在省级卫视频道中属于首创,与其他卫视频道很好地进行了错位竞争。去年开播

以来,一些重大的国际新闻,卫视都做了连线,有的还派出了记者。温家宝总理出访的系列直播报道和伊拉克前领导人萨达姆被捕等的直播报道,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重大事件报道的较量往往被认为是央视和凤凰两者的游戏,其他台都无力或无心插手,伊拉克战争央视和凤凰卫视之间如火如荼的新闻大战进行的同时,其他省级卫视则袖手旁观,据不完全统计,只有湖南卫视转播了CCTV-1 的节目,天津卫视请了一个军事评论员,其他卫视依旧按原定节目单进行。这种省级卫视对大事件报道无能为力的局面直到2003年10月23日开播的东方卫视得以改写。

从开播之初发展至今,东方卫视力求在各个大事件中都做到“我在场”,就是这样一次次的大事件的直播报道才使得东方卫视能在短时间里名声大震。为全面深入地追踪报道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升空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上海东方卫视自10月10日至16日连续六次直播《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特別节目》,总时长约5小时。这是东方卫视在开播阶段首次大规模全方位制作新闻直播特别节目,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紧接着12月7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东方卫视全程跟踪报道,推出多次现场直播,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卫视国际新闻报道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节目播出后,全国许多业内人士和观众反应热烈,称赞“这是东方卫视新闻实力的体现”,“表明东方卫视正在成长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12月25日至29日,东方卫视与新华社和武警总部政治部电视宣传中心合作,对发生在重庆市开县境内的中石油集团川东北天然气矿16号井特大井喷事故进行了联合报道。在东方卫视各档新闻节目中以直播、电话连线等各种形式发稿近三十条,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发了消息。在与新华社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后,东方卫视开始与武警电视宣传中心商谈建立合作关系,在全国范围内对重大事件进行联合报道。2004年东方卫视更是将重大新闻做得有声有色,新年伊始胡锦涛主席访法,东方卫视派出记者赴法采访,整个特别报道既全面翔实,又有独家的内容,充分显示了东方卫视“新闻立台”的理念和新闻制作实力,是继去年年底成功报道温家宝总理访美之后,体现实力的尝试,再次提升了东方卫视在全国观众和媒体同行心目中的形象。

2004年下半年国际大事不断,“美国大选”、“巴基斯坦人质事件”、“阿拉法特病危”等这样全球关注的热点,几家实力大台肯定不会放过大显身手的机会,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在大事件中突出自己,确立自己的领袖地位。电视荧屏上的新闻之战大有看头,央视、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的重大直播报道是一轮接着一轮,让观众看到了新闻之战的火热场面。可喜的是东方卫视在国际新闻充分体现它与新华社合作的强大资源优势,其重大事件的报道日渐成熟,美国大选开票当天,东方卫视推出了两档“直击美国大选”特别节目,直播时间长达六个多小时,整个直播过程既充满悬念又流畅生动,信息量大而无沉闷之感,下午五个多小时内尼尔森收视率稳定在2以上,最高达2.7,气势直逼以国际新闻见长的凤凰卫视。

三、地面频道(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新闻竞争—“民生”大战

省级非卫星频道上有央视和省级卫视的挤压,下面临着地方城市台的威胁,多年来就在这种两头受迫的境地中寻求生存空间。要突破这种尴尬境地,省级台的竞争策略大概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的重点:其一,有实力的省级非卫星频道力求争夺最大的覆盖率,做强做大,争夺本省市场,占领卫星频道向外拓展而忽视的本地市场。如湖南经视、都市、娱乐生活等其他几个频道在湖南的影响力不亚于湖南卫视;其二是争夺最佳的有价值的受众群体资源,这也是省级台着力城市频道的动机。目前来看,大多数省级非卫星频道走的是第二种竞争路线,走“强势城市台”的再版,争夺省会城市以及本省经济重点城市。

而相对于省级非卫星频道不大不小的尴尬地位,城市台作为中国电视网中覆盖面积最小的一级电视媒体,其优势在于拥有本土化资源优势,以地缘上、心理上的接近性赢得本土观众,瓜分全国性电视媒体的地方市场。城市是各类商品的集散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品只要占领了这个省的主要城市市场也就基本上占领了这个省的市场。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单个城市的市场容量都很大,所以企业一般都针对单个城市进行精耕细作,所以这些地方的城市台反而成为广告商投放广告的首选媒体,赢得了大量的广告预算。从2002年国内电视台广告创收排行榜就可以看出城市台完全可以成为地方上的强势媒体,深圳电视台以4.5亿名列第八,大连,南京等城市台的广告收入甚至远远超过一些西部省台的广告。随着全国城市台电视播出协作体的成立,全国城市台新闻网的建立,一些强势的城市台已经开始向本省甚至区域性发展,小打小闹的城市台也能成大气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台的崛起,正预示着城市台的潜力正一步步被发掘,城市台灵活、创新的优势正在发挥。作为中国电视第三股重要的力量,作为代表全国最具消费力市场的地产品牌,城市电视群体正在形成和壮大,或许未来几年内会出现城市台收入超过省级台,兼并省级台的现象。

长期以来,体制造成的省、市频道先天不足的资源实力和地域局限,在新闻竞争中一直扮演着沉默的角色,在国际、国内重大事件上他们无法也无力与央视、凤凰和其他省级卫星频道争抢“话语权”,唯一的竞争策略就是要聪明避开硬新闻的竞争和拼抢,在“软”字上“小”字上大做文章,大打贴近牌。本土特色的“民生新闻”就是省级非卫星频道在这种策略思想下的一种巧思突变,这种策略更符合中国省级台的处境。“对于电视媒介而言,什么是它的核心经营资源?也就是说,什么是它所拥有的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资源呢?对于中央台,“全国惟一”和“绝对垄断”就是其核心资源;就城市台而言,所处的地域就是它的不可替代的资源;而省级台,虽然处于中央台和城市台的两面夹击,但是它所处的省域,当然就是最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经营资源,这是省级台给自己经营定位的一个重要依据。” 目前本地化的“民生新闻”已成为中国电视业的一种节目现象,在国际新闻全国新闻都不优势的情况下,本地的“民生新闻”也成为省级台在新闻节目市场的突破口。如: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每晚18:50至19:50之间开播的《南京零距离》,在播出三个月后,央视索福瑞平均收视率达7.0%左右,AC尼尔森收视率达4.0%左右。

江苏是民生新闻的发源地,2002年元旦,江苏城市频道推出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以直播60分钟的超大容量,主持人孟非以平民化、个性化的姿态出现,极其亲和力。该节目定位于“民生的内容、民生的习尚、平民的视角”,与传统新闻“我说你听”不同的是,该节目的不少新闻线索都是由观众提供的,还有观众自己用DV拍摄的,因而始终保持着与观众的双向互动。城市频道前4年同时段的平均收视率为1.5%左右,推出《南京零距离》后,收视率一路彪升,2003年1月至4月中旬,《南京零距离》的平均收视率为9.2%,占有了开机率的30.59%,成为南京地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栏目,2004年广告以1.088亿元的价格被买断而成为国内身价最高的电视新

闻栏目。《南京零距离》所倡导的“民生新闻”的理念,也逐渐受到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肯定。一时间,《南京零距离》成为了各个地方频道相继模仿的新闻模式,民生新闻的概念从而也得到了推广。《南京零距离》的开播以及突如其来的红火收视情况给困惑已久的城市频道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由《南京零距离》提出的“民生新闻”的理念迅速得到了许多地方城市频道的认同,紧接着就是各地城市频道纷纷扯起了“民生新闻”这面旗帜,民生新闻栏目在各省市频道中遍地开花。

从江苏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合肥电视台《直播合肥》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成都电视台的《成都全接触》,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不约而同都采取了打造本土特色的品牌民生新闻栏目,最大化抢占本市市场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城市份额的竞争策略。同质化的竞争思路同时也为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市台之间的激烈的“民生大战”埋下了伏笔。

“民生大战”在江苏电视荧屏上可谓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南京市晚间18:00-20:30这个时段,南京电视媒体出现7档自制新闻栏目。江苏电视台有《星网传播》、《南京零距离》、《江苏新时空》;南京电视台有《直播60分》、《南京新闻》、《社会大广角》;本省的上星频道也不甘寂寞掺和到这场本地新闻之争中来,江苏卫视民生新闻品牌栏目《1860新闻眼》墙里墙外都开花,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几档新闻栏目都是针对本地观众的本土新闻,其中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和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60分》都是贴进百姓、服务民众的1小时的大型新闻杂志直播节目,出现这种新闻混战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城市尚不多。民生新闻在地方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省、市台之间的新闻大战以及背后隐藏的两者的经营利益纠葛,这种矛盾在江苏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2004年3月8日,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地有线网络统一停播江苏省收视率最高的江苏城市频道和江苏综艺频道,而把两个频道纳入数字电视信号,取而代之的是央视的9、10、11收视率不高的三个频道。这次“停播”并不是一次简单的闹剧,而是市台面临省台强大的威胁而采取极端抵抗行为。据央视索福瑞公司的调查显示,江苏城市频道的王牌节目《南京零距离》收视率高达20%,高收视率保证了城市频道在广告收益上的强劲优势,据悉,《南京零距离》在2003年的广告收入高达1.1亿元,占到城市频道广告总量的60%。浙江的民生大战的局面与江苏完全不同,在浙江省会城市杭州,有影响力的并不是浙江台的新闻栏目,而是杭州台的两档民生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西湖明珠频道)和《我和你说》(生活频道)开播不久就在杭城观众中赢得了好评,据AC尼尔森和央视索福瑞的调查这两档节目的平均收视率分别突破了7.0和6.0,创下了电视新闻近年来的收视新高,(目前杭州有线网内收看的各档新闻节目平均收视率在2.5左右),远远高于浙江省台的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这是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2004年元旦开办的本地新闻栏目,该栏目不仅在形式上,用杭州话方言播报新闻,得到本地观众青睐,而且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尽量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贴近他们的情感,贴近他们的审美情趣。开播不久就创出了11%-12%的高收视率,引起了全国同行的惊讶。

省级台与市级台这种你死我活的利益纠葛是体制造就的无奈局面,省台要生存下去

必须抢夺市台尤其是本省经济重点城市的观众。与省级行政区划相对应省级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上面临着尴尬的处境:于上承受着着央视和各省级卫视的挤压,对下尤其要面对本地市台对本土领地的死守。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一般都针对单个城市进行精耕细作,所以这些地方的城市台与不上不下的省台相比,更能赢得广告商的青睐,一些强势的城市台极大地吞噬了省台的生存空间。民生新闻在省台和市台中的竞争格局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市台尤其是省会所在地及本省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市台实力雄厚,他们的民生新闻作为地产品牌以其本土化更能吸引本地观众收视,但是出现杭州这种局面还是不多见的,毕竟强势的城市台为数比较少,真正在这场“民生运动”中得益的还是首批倡导者——省级台,成为他们突破自身困境与央视、城市台竞争的一个新的法宝。

省台在资源实力、政策体制方面普遍优于城市台。目前城市台水平参差不齐,发展不平衡,办得好的城市台还是少数,大部分城市台资金、技术、人才都比较匮乏,节目质量不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城市,省级台较强基本上占领了本地的广告市场,尤其是,有线无线合并后,一些省级台专门设置了针对省会城市市场的频道,直接争夺城市广告资源,使城市台雪上加霜。此外,城市台经营意识、营销和服务意识都还比较淡薄,经营观念的落后,依旧是城市台是城市台与省台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政策体制上来说,省台做地方新闻更具优势,所受的政策限制小。省台属于省委宣传部领导,不受制于地方领导,这样更容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监督的力度更大。而监督报道这一块正是民生新闻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重头戏,省台只要能充分发挥政策体制上的优势,敢于监督,打好监督报道这张牌定能在民生新闻上做强做大。

注释:

张云 方世彤:《中国电视新竞局》来源:新浪传媒 2004/02/16

张云 方世彤:《中国电视新竞局》来源:新浪传媒 2004/02/16

第三篇:11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三)发稿: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谢耘耕 周红丰

单位: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651号

邮编:2000

41四、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分时段现状考察

1. 早间新闻——喧闹过后的落寞

早间电视新闻在我国起步比较晚,国内最早的一档早间新闻节目是北京电视台的《北京您早》,开播至今已有14个年头,而真正掀起早新闻热潮的当属于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这个40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创办之初就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之后从中央频道台到省台到地方台都纷纷开办早间新闻栏目,国内31家省级上星电视台除天津、海南、贵州、青海、内蒙古、西藏外,均拥有自办的早间新闻,一时间早新闻成了早间荧屏的亮点。

“早间新闻的卖点主要有四:一是占领观众的第一记忆;二是具有高度的观众集中度,这点应该强调;三是观众构成为社会中坚力量,35—55岁不是老龄而是中坚阶层;四是节目的播出时间突出了“生机”的概念,信息是一天中最新鲜的,人的状态也是一天中最有生机的。” 早新闻的主要优势在于独特的时段特征决定了观众的关注度高,突出早间的第一印象,对广告客户具有吸引力的高端观众构成。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在全国30个省会、首府及直辖市的调查结果显示,早新闻的观众构成呈现如下特征:国家机关、政党团体的工作人员4.7%,倾向性较高;科研、教育文卫社会福利职业的倾向性也比较高;制造业比例也比较大,有利于生活用品的投放;领导干部、高级技术人员居多。国外的早间节目比较丰富,包括新闻、儿童节目、电影、音乐等。从节目分类来看,国内早间电视的电影、音乐类节目竞争力较强,其次是新闻节目,这种趋势在周末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目前早新闻在播出和收看存在差异,观众在早间有收看的需求,有统计表明,观众早新闻收看时间比例为25%,也就是说早间观众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在收看新闻节目,但是早间新闻播出量占早间节目总量的不到20%。

在历经了一场“你家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局面后,人们闻逐渐发现,早间电视新闻节目费力不讨好,投入成本大,但观众收视热情却不高;于是早新闻逐渐褪出了往日的喧嚣。湖南卫视曾经就有一档质量不错的早间新闻节目《潇湘晨光》,后来由于收视等方面的原因而被“下课”,许多台对早新闻市场渐渐失去信心,有人甚至说,早间时间段是电视收视“毒药”。

早新闻领头羊的《东方时空》经历了数次改版观众反应冷淡:1993年第一版模仿美

国CBS王牌节目《60分钟》创办杂志型新闻节目,开播后并没有迎来早间的收视神话,原因是节目板块割裂、节奏缓慢;1996年第二版被认为没有满足观众早间的资讯需求;2000年第三版收到的观众反馈意见是主持人风格僵硬呆板,缺乏轻松活泼的早间感;2001年第四版又被观众指出只适合坐着看,与早间流动的收视习惯不符。几经折腾,节目收视率仍不见起色,最后迫于低收视率于今年9月1日调整了节目首播时间,从早间7点5分调整到晚间6点14分,将节目改在晚间播出希望能大幅度提成《东方时空》的收视率。《东方时空》此次由早间档改到晚间档的举动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早间新闻市场的难以开发。国内的早间电视新闻虽然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但是早新闻目前仍然处于收视率的边缘地带,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忽略对早间电视市场的开发,至今还缺少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附图3:各主要上星频道早新闻收视情况)

各主要上星频道早间新闻收视情况(2004/01/01—2004/11/30)

数据来源:央视-索福瑞时间:2004/01/01—2004/11/30

在普遍乏善可陈的早间电视节目中,仍然不乏亮眼之作:央视二套《第一时间》以快捷而轻松的资讯氛围和主持人个性化的播报赢得观众好评不断;湖北卫视的《新闻早班车》首家组织夜间报道,推出反映武汉市及周边城区夜间新闻的“昨夜今晨”板块,迅捷贴近的都市特色吸引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早间新闻直播节目《看东方》,以两个小时首开国内早间最长时段新闻节目先河,多种新闻兼容,娱乐资讯并举,信息量大而且气氛轻松,“既综合了国内电

视界办早新闻的经验,同时又舶来了国外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形态,延长了节目的时段,增加了娱乐元素,对于这道中西结合的电视早餐,是否适合中国电视观众的胃口,是否将引发中国早间电视新闻新一轮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与国内早新闻的惨淡际遇相比,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却是另一种情形,电视新闻制造的早间神话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美国,《Today》《Good Morning,America》《Morning Show》等都是美国家喻户晓的王牌早间新闻节目,其中《Today》一年的广告费高达4亿美元,占到了NBC全年广告收益的1/3。早在1952年,美国的NBC就开办了首个早间节目《Today》;日本的NHK更是将早间直播时间锁定为凌晨5:00。”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一方面是与中国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有很大关系,受经济发展和生活习惯影响,国内观众的收视群体大量集结在晚间,早间时段的开机率一度几近于零;另一方面与国内电视媒体早新闻观念的落后有很大关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伪直播’的泛滥。清晨7点打开电视,除了专业的新闻频道有不断更新的整点新闻外,几乎所有的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都在直播时间里做着相同的事情,就是对昨日新闻的回顾,而且这种汇总工作常常占据节目的相当比重,现场直播在我们的直播节目中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内容同质、结构雷同、编排单一的现象也很突出。大部分早新闻还停留在联播型的路子上,如江西卫视《新闻早报》、云南卫视《早间新闻》、河北卫视《今晨播报》等,完全是早间版的《新闻联播》;其次是沿袭了央视《东方时空》杂志模式,如陕西卫视《早间特快》、湖北卫视《新闻早班车》、四川卫视《早间时空》等,板块虽多,但大多是昨日新闻回顾加上一些生活服务资讯。

总的说来,与国外发达的早间电视节目市场相比,国内早间时段的电视市场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国内早间电视新闻传播模式和运作理念亟待提高,和整个尚处于发育期的传媒产业一样,国内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第四篇: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谢耘耕:《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

谢耘耕

应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邀请,谢耘耕教授在北京大学做了《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的专题演讲,受到北大师生的欢迎。演讲的内容被收录到《在北大听讲座》(第十五辑)一书。下面是谢耘耕演讲的全文:

在20世纪末,中国电视的竞争是以省市电视台对央视的综艺娱乐节目冲击为开始的,近年来中国电视的竞争逐渐转变为电视新闻的较量。“新闻立台”是全国众多电视台的一项发展战略,新闻的竞争呈现多元化、层级化趋势,逐渐形成了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在境外媒体、省市电视台的夹击下,央视新闻的垄断地位将逐步被消解,地域性新闻优势凸显,省市电视台将有更大的表现空间。

一、新闻成为电视竞争主战场

上世纪的中国电视新闻一直是“央视为主,一家独大”,各省、区、直辖市以及之下的各级地方电视台长期处于相对分割与封闭的状态下,它们在保质保量转播好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前提下制作有限数量的本地新闻节目就已经算是无过即功了。

进入新世纪,“新闻立台”逐渐成为全国众多地方电视台的一项发展战略,各家电视台都加大了新闻节目的投入,许多省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收视率超过央视新闻节目,成为广告创收的重要平台,改变了电视新闻“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局面。以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为例,2003年6月该频道18:30-19:30时段的平均收视率不到1%,中央电视台这个时段的平均收视率基本在15%以上;2003年7月经济生活频道在18:30-19:30推出《第一时间》节目,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达到26%,年广告收入突破5000万元人民币,而中央电视台在合肥的平均收视率则下降到8%左右。在上海电视市场,上海本地电视台不断加强新闻节目,抢占了当地72.4%新闻/时事节目的收视份额,中央台只占有22.9%的收视份额。如今在许多城市,电视人可以自豪地说:地方电视台已经不再是单靠电视剧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了,新闻节目可以取得超过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收视效果。新闻节目不再是赔钱的买卖,而是能赚钱的节目。

各电视媒体近年来纷纷加强新闻节目的动因主要有三个:

1、新闻节目收视率较高,新闻节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电视台的声誉和权威性。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统计,2004年中国内地观众平均每人每天收视时间为173分钟,其中新闻/时事类栏目人均每天收视22分钟,仅次于电视剧(电视剧人均每天收

视时间为56分钟)。在全国七大行政区中,新闻类节目的收视比重均高于播出比重,其中差异最小的是华南地区,相差2.7个百分点,东北、华北地区差异较为明显,相差

7.5和7.6个百分点。新闻类节目在不同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

(图1)2004年新闻类节目在所有节目类型中的播出比重与收视比重(分地区)

2、新闻类节目的观众忠诚度高,收视稳定,而且新闻类节目的观众本身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

新闻类节目的观众文化层次比较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比较强,购买决策和社会影响力比较大,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主流人群,从广告客户的角度来看,按照80:20的商业定律,他们可能拥有全社会80%的影响力和消费力;因此,许多广告客户都把新闻节目作为广告投放的重点, 国内很多新闻节目广告创收都很高,成为许多电视台广告创收的重要平台。

3、地区性新闻优势凸显,地方台有了表现空间。

在2002年之前,中国电视新闻一直是“央视为主,一家独大”,很少有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收视率超过新闻联播在本地的收视率。但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电视新闻情况却恰恰相反,电视传播中的地区性新闻比重不断增加,1997年哈佛大学的一个调查发现,20世纪70年代美国电视网的国际新闻占新闻报道的45%,但到1995年仅占13.5%,下降了70%。专家认为,这种趋势同社区在人们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关。应该说,这种状况在我国也早已存在。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显示:有77.3%的观众认为电视新闻报道应加强“对老百姓身边事的报道力度”。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在节目题材与视角的选择方面,与自身直接服务的对象更为贴近,可以实现气息相通,并有更多机会让观众直接参与节目制作,在许多城市,一个热线电话“就能把记者召到身边”,也能很快地把观众请到演播现场,谈论老百姓的话题。这种地理和心理的接近性,让一批栏目脱颖而出。2001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广告额只有0.28亿元,2002年元旦,城市频道推出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开播第2周就进入AC

尼尔森南京地区电

视排行榜。2003年7月,《南京零距离》平均收视率为8.3%,最高点收视率达到惊人的17.7%。2004年和2005年,《南京零距离》的广告拍卖价格都在一亿元以上。

二、中央台、凤凰、省级卫视:拼抢全国电视市场

2004年,在全国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中,竞争主要在中央级频道和省级频道之间展开,省级卫视频道和省级非上星频道的市场份额合计为31.8%,中央级频道的市场份额为53.1%,中央级频道仍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各地域收视市场上,当地省市电视台占有相当大的优势。

2004年全国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中各类频道的市场份额(图2)

1、中央电视台

央视作为国内几乎是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媒体,具有遍布全国甚至全球的记者网络,而且拥有与世界各主要电视机构建立的新闻交换机制和两个国际频道的资源优势,同时作为政府的喉舌,许多重大的国家政策和权威消息的发布首选央视,相当于独家享有诸多重大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报道机会。如“神六”发射的电视直播权由央视一家独享。央视“神六”发射全程独家直播优势吸引超过5亿观众的同时,广告的收入5个多亿。央视广告部直播“神六”的套播广告价格分别为5秒146万元、15秒266万元和30秒532万元。

2、省级卫视

过去,受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省级电视媒体基本上是以本地市场为主。随着省级卫视纷纷上星,其传播范围迅速跨越本省范围,拓展至全国。很多具有一定实力的省级卫视正积极寻求在全国新闻节目市场中的合理地位。

2003年10月23日晚6点,原来的上海卫视得到批准,开始改变呼号,以上海东方卫视的呼号全新开播。东方卫视每天17档新闻,7个小时新闻播出量,不仅对上海的新闻,全国的新闻、国际新闻也全力拼抢。短短两年间,东方卫视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新闻直播和深度报道相结合――显示出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从开播之初发展至今,东方卫视力求在各个大事件中都做到“我在场”,一次次的大事件的直播报道使得东方卫视能在短时间里名声大震。

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一直有着很高的收视率。旺盛的人气给《晚间新闻》带来旺

盛的财气。在2001年湖南电广传媒广告分公司的广告拍卖会上,《晚间新闻》3分钟的插播广告代理权高达4088万元。

3、境外电视频道

随着我国电视市场对境外媒体的陆续有限度地开放,中国电视媒体还要面对境外电视的冲击。截止到2004年底,经中国政府批准可以进入三星级以上酒店和涉外小区的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达到31个。2003年,境外卫星电视在我国的发展相当迅速,全国市场占有比上年扩大了2.4倍,目前其所占全国收视市场份额为0.7%。

凤凰在诞生后的九年中,善于抢夺“硬新闻”,借重大事件树立品牌。比如香港回归、台湾大选、9·11事件、俄罗斯人质事件等等。然而,真正提升凤凰地位的是 “9·11”事件和阿富汗战争的报道。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的几个小时内,香港的凤凰卫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惟一信息来源。作为国家电视台的央视只在袭击之后做了简报,直到午夜之前没有提供任何其他的信息。而另一方面,只有5年历史的凤凰则对此进行了36小时的重大事件直播和连续报道。很多中国人都在寻找能够看到凤凰电视节目的朋友,许多大学生把他们的储蓄拿出来到宾馆租房间,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看到全面的报道。

没有竞争对手并不是件好事,没有危机感就不会有发展的动力,正是有了凤凰卫视这个强大的威胁者,一向安枕无忧、坐享天下的央视终于有了危机感,加快了新闻改革步伐。2003年5月1日央视正式开播新闻频道。从开播到现在,新闻频道展现了自己的特色。比如,加大了新闻事件的现场直播力度,中央电视台2002年全年直播的新闻时间为60小时,而新闻频道在一年中大大小小的现场直播报道累计达到了700个小时。但是许多观众仍感觉新闻频道像是一个“超长版的新闻联播”。

央视新闻频道除了24小时滚动的《整点新闻》之外,其它时间都是靠栏目来支撑。突发新闻的处理没有得到强调和重视。比如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发生的恐怖事件,凤凰资讯台立即进行现场直播,随后又制定出一系列的跟踪报道安排。当天央视的新闻频道也搞了一个直播,内容是一艘轮船的下水仪式。

凤凰卫视的存在改变了中国电视的格局,但凤凰卫视在大陆成功的惟一前提是大陆官方对它网开一面,使它有更宽松的新闻政策,凤凰面临的最大危机是大陆新闻改革的加快,大陆新闻放开一步,凤凰卫视的先天优势就缩减一分。

2004年1O月,南方传媒集团在全省收视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了香港无线和亚视两台,第一次位居全省境内外所有频道排名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广东电视珠江频道《630新闻》是广东省新闻资讯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栏目,《630新闻》收视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第一时间报道的南粤新闻内容是任何境外频道都没有的。这说明本地频道在境外频道的冲击之下并非像某些人说的那样没有还手之力。

三、省级非卫星频道和城市台:博弈区域电视市场

在省级电视台的频道布局中,卫视一般是“旗舰”,市场既有省内也有省外,而其他频道

则以本省受众为核心群体。在我国,一般一个省份都有5-8个非上星频道,总共约有200来个。省级非卫星频道多数是“强势城市台”的再版,和当地城市台竞争十分激烈。

近两年“民生大战”在江苏电视荧屏上可谓是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南京市晚间18:00-20:30这个时段,南京电视媒体出现7档自制新闻栏目。江苏电视台有《星网传播》、《南京零距离》、《江苏新时空》;南京电视台有《直播60分》、《南京新闻》、《社会大广角》;本省的上星频道也不甘寂寞掺和到这场本地新闻之争中来,江苏卫视也开办民生新闻品牌栏目《1860新闻眼》。

2004年江苏省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和全国新闻类节目收视市场相比,中央级频道和省级频道市场份额都有所增加,市级频道等其他频道的市场份额缩小,省级频道的市场份额达到38.2%,比全国市场高出6.4个百分点。

2004年3月8日,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地有线网络统一停播江苏省收视率最高的江苏城市频道和江苏综艺频道,而把两个频道纳入数字电视信号,取而代之的是央视的9、10、11收视率不高的三个频道。

江苏“民生大战”的实质上就是省、市台之间的新闻大战以及背后隐藏的两者的经营利益纠葛,这种矛盾在江苏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

电视新闻竞争不仅发生在省级台与地市台之间,在城市台内部,电视新闻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比如成都电视台,公共频道2004年4月推出60分钟的大型民生新闻直播节目《成都全接触》,经济服务频道也在4月份推出了滚动播出的新闻节目《第一现场》,都市生活频道在5月份推出《直播60分》,新闻综合频道针对《成都全接触》、《直播60分》等节目,又推出大型实录新闻节目《绝对贴近》。这样短兵相接的竞争虽然残酷,却推动了电视新闻的发展。

四、未来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格局展望

近十年来,国外电视新闻的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通过全球卫星电视系统覆盖了世界212个国家,日观众人数达到5亿。不甘落后的英国BBC也开办了24小时电视新闻频道,成为能与CNN一决雌雄的全球电视新闻媒体。在法国,2005年6月7日欧盟委员会批准成立一个面向全球“CFII(法国国际电视新闻网)”,该频道将与CNN和BBC展开竞争。在俄罗斯,计划2005年9月推出“今日俄罗斯”英语新闻卫星电视频道,目的是回应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批评。在印度,路透社和《印度时报》将在2005年下半年联合建立一个电视新闻频道。

这些电视新闻频道制作的电视新闻节目不断渗透出崭新的电视新闻制作理念,深深的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发展。

在未来数年里,中国电视新闻格局还将继续发生一些大的变化:

1、地方台新闻优势凸显,将会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地域、地区的新闻方面,地方台不仅仅拥有信息渠道、发现制作上的快捷性与便利性,而且在报道角度与报道手法等方面更符合地方观众的口味。这种地理和心理的接近性,让一批栏目脱颖而出,吸引大批观众的目光,收视率大幅上升,与那些靠新闻事实的重要性和显著性吸引观众的节目相比毫不逊色。这些优势都是中央台以及各省上星台所不可替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台新闻将会更加成熟,将在收视市场上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2、中央台在国际新闻方面缺少独家产品,容易受到境外频道和地方台的冲击。

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是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垄断。西方50家媒体跨国公司占据了世界95%的传媒市场,其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国内电视媒体严重依赖于西方的信息源。无论是出身央视CCTV还是凤凰卫视,其国际新闻节目的信息来源大多是西方的通讯社、电视台,没有多少独家产品。

虽然由于政策原因,境外频道在并不完全开放的中国电视媒体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还需

要更多的时间和耐性;但央视并不能就此安枕无忧。近几年,上海、北京、广东等地的电视台都加强了国际新闻节目,而且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如广东电视珠江频道《630新闻》每年花费百万获取最新国际新闻,国际新闻成为《630新闻》节目一大特色。成为广东省新闻资讯节目中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栏目。东方卫视《环球新闻站》2003年开播后,邀请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等著名外交人士、国际问题专家担任特约评论员,一些重大的国际新闻都做了连线,有的还派出了记者。在国外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在东方卫视每年要向CNN提供一百多条时长超过两分钟的英语新闻节目,在CNN每年进行的优秀新闻节目评奖中,东方卫视都有节目上榜。德国和新加坡的一些媒体,也正在抓紧和东方卫视洽谈节目输出事宜。

中央电视台要摆脱这种尴尬,就必须建立独自的国际新闻信息采集系统,只有在信息源上“先声夺人”,才能真正确立媒体地位。如同半岛电视台一样,有独家的新闻、独家的画面,才会在新闻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新华社加强音像业务,将动摇央视在国内重大新闻报道上的垄断地位。

目前由于没有专门的音像通讯社提供全面的国内新闻,中央台在国内重大新闻报道还居于垄断地位。城市台只能在新闻节目插播几条从中央台收录的重要新闻,或者干脆放弃国内、国际新闻,专做本地新闻。所以很长时间中央台新闻能够“一家独大”。

目前在海外,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已经成为各大通讯社中影响最大、市场前景最令人看好的业务之一。世界五大通讯社都设有专门机构,来采制声像电视新闻,以供电台和电视台使用,有的通讯社还同广播电视公司合作建立电视新闻社,共同采访制作声像新闻。

中国新华社具有国家通讯社的权威,有近10000名工作人员,触角是最广泛的。1993年,新华社设立音像中心,为各级电视台和广大音像制品订户提供新闻、专题类节目。目前,新华社建立起了功能强大、数据存储量巨大的多媒体数据库;在数据库中,仅音视频(电视)资料即超过1万小时。目前,新华社音像新闻编辑部力量还很薄弱,但实力不容低估,一旦国家政策有所突破,新华社能为各地方电视台提供较全面的国内、国际的音像新闻,城市台新闻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央视新闻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据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统计,2004年中国新闻类节目的收视比重高出播出比重5.6个百分点,与其他类节目相比,新闻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拓展,这为电视新闻类节目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们衷心希望在央视新闻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地方台也能获得长足进步,出现多个与央视一争高低的栏目,这一天也将是中国电视新闻繁荣的一天。

第五篇:竞争报告

手机市场竞争性战略分析报告

1、调查观点及预测

品牌:品牌竞争格局保持稳定

整体品牌竞争格局保持稳定,国际品牌之间竞争逐渐激烈,苹果的崛起导致其他手机生产商利润下滑,nokia三星索爱摩托罗拉正不断开发自己的新产品来应对苹果。国内品牌无力应对,关注份额日渐萎缩。新品牌进入市场,对整体市场的影响尚不明显。

2011年随着苹果公司iPhone4s的推出新一轮的手机市场大战又拉开了序幕,各大手机生产商都在向消费者展示自己的新作。李奥瑞克王公司要抓住继续,抢占国内市场。厂商:市场地位决定厂商竞争策略差异

诺基亚的产品策略以合作为主通过与微软的合作来弥补过去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索尼爱立信重点放在了“年轻个性时尚”这些主题词身上,以此来带动企业发展,三星还在诠释自己硬件的独一无二,以自己研究开发的配置来征服市场挑战市场,苹果公司在去年坐上了第一的宝座,改变世界的口号会不会让其产品竞争中勇往直前。

区域:品牌格局变动不大

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走势基本相同,除了一些老品牌如天语、金立、联想、波导外品牌格局变动不大,还是呈现多方竞争的态势,李奥瑞克王公司要抓住机遇在各个品牌竞争的同时发挥自身品牌的优势,积极主动抢占市场。

产品:智能加多功能

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功能,手机厂商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为消费者提供,音乐手机,照相手机,语音手机,声控手机,游戏手机,都逐渐统一成一体形成多功能的智能手机。人们越来越希望手机如同手中的电脑一样,灵活,方便自如,应对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奥瑞克王公司的leeao手机主攻的还是低端市场,所以在保证手机质量的同时,更要主要手机的功能和方面行以及人性化对消费者的需求,赢得了消费者就应得了市场。价格:手机市场偏向高端

高端市场会成为今后各大手机厂商竞争的重要市场,在低端市场逐渐饱和的同时,手机公司都在需求更多发展机会,目光都直指高端市场。

2.市场结构分析

品牌结构分析:

进入2010年中旬,苹果IPHONE成立手机关注度最高的手机品牌,它以奢华的硬件设备,稳定的内置系统以及时尚科技于一身的精美制作,在全球掀起的苹果热潮。现在各大手机厂商的竞争对手都锁定为了苹果公司。

2010年随着苹果公司的崛起,老牌厂商nokia被挤到了一边,业绩一直在下滑,质量的好为能赢来消费者挑剔的眼关,nokia一直在寻找,开发能拯救自己目前状况是市场,于微软公司的合作,可能会为nokia公司带来新的收获。

其他手机品牌一直在手机市场竞争者,除了国际品牌如三星、摩托罗拉、索爱外国内品牌也在崛起中,最为有代表意义的就是多普达品牌手机,一直以商务高端为主,畅销全球,这位李奥瑞克王公司以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良好的借鉴。

手机市场的对抗是激烈的,赢输可能就在一瞬之间,手机老大的位置,没有谁不想坐,没有谁想失去它,但是竞争是残酷的,李奥瑞克王公司必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下载11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 中国电视新闻竞争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最终定稿)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范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视台的电视新闻......

    【精华】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精选合集)

    【精华】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3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电视台的电视新闻实习报告 篇1 时间:8月场所:省县电视台新闻部内容:【实习体会】通过在电视台的实习,认识到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在镜头......

    电视新闻采访稿

    电视新闻采访稿范文 这是一篇《丁聪不老》作者:胡德桂 专业的人物采访稿 10月小阳春的和煦阳光,洒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颇有“春暖”的感觉。当我们在枫林宾馆拜访著名漫画家丁聪......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摘 要:随着电视新闻现场直播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和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不断变革,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报道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对电视新......

    电视新闻采访

    学分数2周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属广播电视专业教学课程,必修课.基本内容:本课程专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员,在学过《》,《电视摄像》等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前提下,增......

    电视新闻编辑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 柏圣申 电视新闻作为目前新闻传播最快、最直观的一种媒体,已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难怪有人说: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龙头”,只要新闻节目办好了,就能撑......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 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与内涵 1、广播新闻的定义、内涵 广播新闻: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