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3 00:1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

工作的指导意见

陕政办发 〔2010〕12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含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改革,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县级医院功能定位,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体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健全行业监管机制,努力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试点范围

为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设区市选择1-2个县(市、区)作为试点。由县级政府申报,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

在摸清行政区域内现有医疗资源总量和配置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布局,针对行政区域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规划要纳入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公立医院所占份额,同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一所综合医院、一所中医院、一所妇幼保健院,并明确其相应的规模、人员编制和功能定位,原则上不再新办公立医院。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

生事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明确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连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枢纽,既要积极联系城市大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对口帮扶、危重病例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又要按照“县镇医疗卫生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三)落实政府保障责任。

1.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

2.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无主病人救治费用经审核后按实际发生额补助。

3.政府负担在岗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的比例不低于70%,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缴费,应由单位缴纳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有条件的县区可实行县级公立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科学确定机构编制。依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合理确定编制基数,并为县级医院增加一定比例高、中级技术人员职位数,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与医院发展规模及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

2.探索建立县级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可由相关部门代表、法律届人士及医务人员代表等组成,参与医院重大决策制定、院长提名推荐、经营管理评价。医院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院长承担管理责任,接受理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并按规定报告和履行报批程序。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增强县级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3.探索公立医院院长聘用制。公立医院院长按干部管理权限选拔聘用,实行任期制,进行任期目标管理。组织部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院长公开聘用、任期期限、任职资格、任期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落实院长管理自主权。副院长、职能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由院长在核定的岗位限额内提名,报理事会审核,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医院内部按有关政策规定可自主用人;按照岗位设置规定,合理设置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

4.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5.完善公立医院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探索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长期在县级医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和津贴补贴方面给与适当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6.健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五)完善医院管理和支持协作机制。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探索推行县镇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鼓励不同规模的公立医院之间积极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组建医院管理集团、上级医院整体托管、城市医院团队帮扶、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分治,为农村患者提供优质、可及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六)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

1.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

2.进一步完善按病种付费制度,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实现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改革支付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3.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进一步强化药品的招

标、采购、配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保障用药安全。

(七)建立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建立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政府应保证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经费,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结果要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

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医院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

(八)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科带头人,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医院就业,优化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到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30%以上。

加强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培训,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骨干力量,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完善城乡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落实大医院的技术力量长期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制度,使一批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可以“下得去”基层,并带动一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九)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快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县级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及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县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管,促进县级医院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高水平。

积极推进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诊断系统建设,逐步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项目,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级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探索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患者诊疗信息“一卡通”和县、乡远程会诊,逐步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

四、实施步骤

2010年12月10日前,各设区市成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机构,确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制定工作方案。试点县(市、区)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部署安排。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拟定报批区域卫生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投入、医疗服务、药事服务价格调整,医院管理、院长任用、人事分配制度等)。

2011年3月至5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全面开展试点工作。

2011年6月至年底,进行试点工作评估,总结经验,全省推广。

五、组织领导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具体指导,设区市、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市、县政府应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努力细化、实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实施方案由设区市政府审定后实施,报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备案。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二○一○年十二月三日

第二篇: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陕政办发〔2010〕12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深化县级公立医院(含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改革,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和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县级医院功能定位,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和运行体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健全行业监管机制,努力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试点范围

为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设区市选择1-2个县(市、区)作为试点。由县级政府申报,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审核确定,省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主要任务

(一)统筹规划县域医疗资源。在摸清行政区域内现有医疗资源总量和配置情况的基础上,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统筹城乡医疗资源布局,针对行政区域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区域卫生规划要纳入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公立医院所占份额,同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县级人民政府负责举办一所综合医院、一所中医院、一所妇幼保健院,并明确其相应的规模、人员编制和功能定位,原则上不再新办公立医院。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二)明确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连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枢纽,既要积极联系城市大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对口帮扶、危重病例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又要按照“县镇医疗卫生管理一体化”的要求,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三)落实政府保障责任。

1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2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救灾、援外、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公共服务经费;无主病人救治费用经审核后按实际发生额补助。

3政府负担在岗医务人员基本工资的比例不低于70%,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缴费,应由单位缴纳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有条件的县区可实行县级公立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科学确定机构编制。依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人口构成和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合理确定编制基数,并为县级医院增加一定比例高、中级技术人员职位数,逐步建立一支稳定的、与医院发展规模及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

2探索建立县级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办医主体,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可由相关部门代表、法律届人士及医务人员代表等组成,参与医院重大决策制定、院长提名推荐、经营管理评价。医院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院长承担管理责任,接受理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并按规定报告和履行报批程序。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强化具体经营管理职能和责任,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增强县级公立医院的生机活力。

3探索公立医院院长聘用制。公立医院院长按干部管理权限选拔聘用,实行任期制,进行任期目标管理。组织部门探索建立公立医院院长公开聘用、任期期限、任职资格、任期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落实院长管理自主权。副院长、职能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由院长在核定的岗位限额内提名,报理事会审核,按干部管理权限报批。医院内部按有关政策规定可自主用人;按照岗位设置规定,合理设置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

4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5完善公立医院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探索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和群众满意度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对长期在县级医院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和津贴补贴方面给与适当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6健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积极推进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改革,严格财务集中统一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在大型公立医院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五)完善医院管理和支持协作机制。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探索推行县镇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鼓励不同规模的公立医院之间积极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组建医院管理集团、上级医院整体托管、城市医院团队帮扶、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分治,为农村患者提供优质、可及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六)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

1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医务人员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

2进一步完善按病种付费制度,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实现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改革支付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3积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进一步强化药品的招标、采购、配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保障用药安全。

(七)建立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建立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政府应保证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经费,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结果要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医院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

(八)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科带头人,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医院就业,优化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到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30%以上。

加强县级医院业务骨干培训,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骨干力量,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完善城乡对口支援制度,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规定。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落实大医院的技术力量长期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制度,使一批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可以“下得去”基层,并带动一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九)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快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县级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及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县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管,促进县级医院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高水平。积极推进县级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诊断系统建设,逐步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项目,实现城市优质资源与县级医院的互补和相互支持,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探索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有条件的地区可试行患者诊疗信息“一卡通”和县、乡远程会诊,逐步实现县域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效利用。

四、实施步骤

2010年12月10日前,各设区市成立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机构,确定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制定工作方案。试点县(市、区)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并进行部署安排。

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拟定报批区域卫生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投入、医疗服务、药事服务价格调整,医院管理、院长任用、人事分配制度等)。

2011年3月至5月,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全面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6月至年底,进行试点工作评估,总结经验,全省推广。

五、组织领导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具体指导,设区市、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市、县政府应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努力细化、实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实施方案由设区市政府审定后实施,报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备案。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二○一○年十二月三日

第三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

陕政发〔2012〕9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2010年,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政办发〔2010〕120号),并确定在37个县区开展试点。一年多来,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省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政府主导的方向,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努力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在基层三级卫生 网络的核心作用。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发展,为县域居民提供健全有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二、改革目标

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体制合理、机制灵活、功能完善、效率较高的服务体系,使90%左右的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实现 “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城,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三、改革任务

(一)制定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规划。县级政府要在区域卫生规划的指导下,依据“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优化结构、动态管理”的原则,以现有医

疗资源为基础,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含非公立医院)。重点办好1所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并明确其相应的规模和编制。

(二)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重症患者救治,疑难疾病初诊、转诊,适宜医疗技术推广应用,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

(三)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补偿机制。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在政府投入和医疗服务收费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行零差率销售。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按照“取消多少,补偿多少”的原则,由省、市、县三级政府按比例给予足额补助。

2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三统一”管理。目录内药品必须通过县级药品采购结算中心进行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逐步实现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推行医用耗材省级公开招标,集中采购。

3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调整结构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适当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价格调整要遵循总的医疗收费降低、患者负担减轻的原则,并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

4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谈判协商机制与风险分担机制。逐步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支付等医保付费方式,促进第三方控费机制形成。提高报销比例,实现费用即时结算,适时推行城镇医保、合疗资金市级统筹。城镇医保、合疗经办机构应为县级公立医院拨付必要的周转金。

5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县级政府是县级公立医院的举办者,应保障医院在职职工基本工资和日常运行费用,具体保障比例根据本县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收支情况确定,保障程度要充分体现医院的公益性质,保证医院正常运行;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承担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应给予全额保障;医院历史债务统一打包剥离,由政府逐年偿还。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省、市政府按照各县经济发展情况给予适当财力支持。

(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探索建立医院理事会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成员包括政府办医主体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等。理事会负责审定医院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定和修订;院长选聘与考核;监督医院运行等职责。

2.建立院长聘用制度。明确院长、副院长任用条件,采取公开选拔、社会招聘等方式遴选院长、副院长人选,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由医院理事会聘任。实行院长、副院长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管理。

3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全面负责医院运行管理。医院内部建立科学

民主的议事决策程序,重大决策、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中层以上人事任免等事项要民主审议,报理事会审批。

4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围绕新的医院管理结构,健全完善医院内部决策、运行管理、资产管理、医疗风险预警等制度。逐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

5.控制医疗成本。通过单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等方式,把医疗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加强绩效考核,把控制医疗费用、医疗服务数量、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五)改革人事分配制度。

1核定人员编制。县级政府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确定县级公立医院设置规模,报市级政府审批。按照床位与人员1∶15的比例核定人员编制,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85%。其中,临床护士编制不少于每病床04人。探索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级公立医院在编制规模和岗位类别范围内自主确定岗位。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合同管理,逐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未聘和非医务专业分流人员。

3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成本控制、病人满意度等考核结果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

优酬、同工同酬。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倾斜。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医院收支结余可拿出一定比例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确保医务人员收入逐年有所增加。

(六)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快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各县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服务需求,及时制定或修订公立医院建设计划。对业务用房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公立医院,可有计划地启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在“十二五”期间,每县至少有1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发热门诊、肠道病门诊、产科、儿科、病理、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等重点专科建设。

2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已有信息平台,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级医院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与医保经办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衔接,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加强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逐步推行居民健康卡,有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

3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针对地方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中医药进基层、进农村,为群众防病治病。加强县级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落实对中医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4推行惠民便民措施。县级公立医院要优化医疗流程,延长门诊时间,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健全转诊预约和双向转诊制度;推广优质护理

服务,落实护理责任制,改善服务态度和质量;广泛使用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加强医患沟通;加大多发病、传染病、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控烟、公共卫生等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七)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高中级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县级医院长期工作。“十二五”期间,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30%以上。县级公立医院引进高级职称和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才不受人员编制限制。调整基层医务人员职称评审政策,增加高级职称技术人才比例。

2建立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新进县级公立医院的住院医师必须经过规范化培训。培训费用由省、市政府分担。3加强人员培训。实施县级骨干医师培训计划,每县每年参加培训不少于10人,全省每年培训1000人;探索建立县级公立医院在职研究生定向培养制度,全省每年从县级公立医院遴选50名左右医师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县级政府支持公立医院每年选派一定数量医务人员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各市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4推行县镇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和对口支援制度。积极开展县镇一体化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继续做好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有条件的城市医院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如托管、派出管理团队等对县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同时,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服务1

年的规定,落实城市医院长期派驻医师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制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八)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

1加强卫生部门监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等进行监管,强化对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

2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采用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考核,加强实时监控,结果与基金支付等挂钩。

3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实施公正、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市、县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一定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建立相关领导机构,制定全面推进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和时限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二)完善配套政策。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中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积极完善各项改革配套政策。省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公立医院设置规划;省编办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任务等因素,制定编制标准和政策;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县级公立

医院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省财政厅研究制定不同类别县域公立医院政府保障政策和各级财政分担比例;省物价局制定合理调整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办法。

(三)加强医改宣传。各地要加强信息交流沟通,注重新闻宣传,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动员工作,让广大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改革面临的重大机遇,理解改革,拥护改革,投身改革。

(四)强化督导检查。各设区市政府要对改革工作全程监管,及时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重阶段评估考核,努力做到“事前有计划、执行有监管、效果有评估”,确保改革取得实效。改革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政府汇报。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第四篇: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陕西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考察报告

谢敏

2012年10月30日-11月2日,由省卫生厅医管处处长安仕海组织全省12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的卫生行政部门分管领导、公立医院分管院长参观学习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和铜川市旬邑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验,两县都是卫生部张茅书记联系点,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10月30日早上参观子长县药品集中采购配送中心,该配送中心属卫生局副科级单位,人员编织5名,通过“三竞一议”从10多家公司确定一家实力雄厚的国营企业;采购配送中心主要负责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基本用药、药品采购、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各级医疗机构执行目录内药品价格;督导配送企业按时、足量、品种齐全配送,纠正配送企业与医院违约违规行为,达到药品目录、价格、质量、采购、配送、结账“六统一”,通过“三竞一议”药品价格较省挂网价下降23.34%,较医改前下降39.87%,每年减轻群众负担1000多万元,药品集中采购主要是切断了销售过程中的利益链。随后参观子长县人民医院,听取卫生局长的工作汇报,全县人口27万人,财政收入9.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277元,城镇职工2.27万元,期望寿命72.9岁,婴儿死亡率降低在6.18/1000(我县9.51),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在36.54/10万(我县32.86)、传染病发病率182.35/10万(我县231.76)。公立

医院综合改革方面:

一是政府主导、财政保障、突显公益性: 实行了管办分开: 医管办设在县卫生局,负责县级公立医 院信息上报、资金运转(职工工资核算)、人事管理。取销药品加成,15%差价由县财政补助;同时降低了大型设备检查下降15%,15%差价由县财政补助;县级公立医院职工工资实行全额拨款,30%用于基础工资,70%用于奖励工资。县财政每年安排130万元用于优秀人才奖,给乡镇卫生院每年8-10万元办公经费。

二是完善制度、绩效考核、强化内部管理: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卫生事业单位人事改革方案”,实行院长由董事会聘任,副院长由院长聘任,科主任由副院长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聘上岗,体现多劳多得,能者上,高职低聘,低职高聘的激励机制;院长每年年薪达20-30万元,一般职工达到6-7万元。

三是医院目标责任考核制:临床路径管理、优质护理、转诊率、便民惠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等,与乡镇卫生院实行双向转诊,通过信息系统对卫生院进行远程会诊和出具检查报告。

四是保障体系方面: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人均筹资300元,最高报销限额达15万元,境外补偿50%,县级补偿80%,乡镇90%,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75%;实行了支

付方式改革,总额预付;出台了《支付方式改革方案》、《住院总额预付政策按人头付费方案》、《单病种质量管理和费用控制实施意见》。

五是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政府出台了《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意见》,合理分配县、乡、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25元按县级4.51%、乡级58.05%、村级37.44%。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1家县级机构托管2家乡镇卫生院,给予管理、技术、设备全方位支持;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一管理,乡镇院院长每年设立3-5万元奖励基金,9个卫生院有6个甲等、3个乙等,村医每年补助至少达到1.5万元以上。村医补助由每室每年1万元、公共卫生补助、基本药物补助。

10月31日:考察旬邑县

旬邑县全县人口29万人,财政收入2个亿。

一、参观县新农合经办中心:中心编织人数26人,业务用房900多平方米,全面实行信息化办公,包括县、乡、村、境外资料审核,对境外住院及时结算,实行支付方式改革,将城镇居民、民政求助、重大疾病求助与合作医疗捆挷式服务,全县参合率99%,门诊统筹乡级60%,村级70%,住院补偿境外70%,县级80%.乡级90%,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78%。每年最高补偿金额40万元。

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1、与乡卫生院实行双向转诊,给卫生院提供信息会诊、出具检查报告。

2、调整大型医疗设备价格,将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下降35%,差价总价由县财政补助。

3、取销药品加成,15%由县财政补助。

4、院长聘任制和目标考核制,每年设立50万元作为优秀院长奖励基金。

5、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县、乡医疗机构实行全额拨款,60%用于基础工资,40%用于奖励工资。

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基金,县人民政府制定了《中高级职称下基层服务一年的工作方案》,明确奖励政策用补助待遇。

通过以上两县考察,使我从中得到了很大收获,具体体现在以下亮点:

一是体现在陕西省、市、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在政策上、财政上给予了有力保障,是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

二是在县级成立了药品采购配送中心,达到药品目录、价格、质量、采购、配送、结账“六统一”,给医疗机构提供了用药方便,减轻了群众负担,真正体现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公益性。

三是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下调,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特别是给乡镇卫生院提供信息会诊、出具检查报告结果,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医院公益性的规范管理机制。

四是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实行总额预付。将城镇居民医保、民政求助、大病救治与新农合捆挷式服务,优化群众就医流程。

五是每所县级医院托管2家乡镇卫生院,对管理、技术、设备全方位服务。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五统一管理,实现了县、乡、村三网络服务模式。

六是开阔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视野。

第五篇: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下发《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下发《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黑卫医管发〔2011〕462号

各市、行署卫生局,各县卫生局,省农垦、森工总局卫生局,各试点县医院:

现将《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是连接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桥梁和纽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战略重点,也是困扰医改顺利推进的一个难题。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突破口,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对于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试点县(市)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县级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为今后全面推开这项改革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其他地区和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也要从实际出发推进改革,对一些看得准、见效快的改革措施,不失时机加以推广,真正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

二○一一年九月一日

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为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的方向,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提高与控制并行的原则,以转变机制、提升能力、加强协作为主要内容,加大实施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以药奍医问题,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有益经验,研究分析制约县域医院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二、试点范围

根据各地政府重视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卫生工作基础等情况确定先期在东宁、同江、萝北、饶河、漠河、孙吴、逊克和抚远等8个县(市)进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1、合理配置县域医疗资源。针对县域内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人口数据、分布情况和地理交通等因素,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设置县级公立医院,明确相应的床位规模、人员编制。每个县(市)人民政府重点办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立医院。在坚持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前提下,明确公立医院所占份额,同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探索推进县、乡纵向合作机制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各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要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探索推行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试点地区要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相关政策,为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创造条件。

(二)明确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连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枢纽,既要积极联系城市大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对口帮扶、危重病例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又要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三)大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县医院功能建设和科室建设方面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并纳入县级公立医院复核评价和评审标准。

2、加强临床技术和专科建设。允许县级公立医院开展部分二、三类医疗技术,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多种途径,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部分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3、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对口支援关系,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在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上取得实效。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制度。全面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公立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向每所综合改革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派驻的医生不少于5名。承担对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任务的城市三级医院与所支援县级公立医院之间建成过程会诊系统。扎实开展“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务求实效。认真落实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医生下基层服务。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4、加强骨干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

引导学科带头人,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级公立医院就业,优化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创造条件。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骨干力量,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组织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全省遴选300左右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对试点医院从优安排。

(四)全面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探索按病种付费制度,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实现医疗行为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改革支付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在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的前提下稳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强化药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保障用药安全。根据医院实际,优先配备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合理使用,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基层版)的配备比例和销售金额比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和选择权。公开医疗机构所有收费和服务项目,认真受理患者的投诉。

2、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窗口服务单位创建活动,围绕降低就医费用、优化诊疗流程、发送就医感受等,集中推出一批易操作、见效快的服务举措,缓解县域内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矛盾,让人民群众尽快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率先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查转诊工作。

3、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的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回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弘扬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五)着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1、严格人员准入。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任职资质。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依据招聘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改革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新机制。

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六)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1、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

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探索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债务的有效方法。

2、改革完善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674号)精神,以当地前3年(2008年至2010年)各病种医疗费用均值为病种收费参考标准,全面推进试点医院按病种收费改革。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充分发挥医疗保障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引导、制约和激励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具体指导,设区市、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市、县政府应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努力细化、实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实施方案由设区市政府审定后实施,报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备案。

(二)密切部门协作

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做好改革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及时出台和下达配套文件,细化、拓展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进改革试点的工作合力。

(三)强化财力保障

各地要按照国家和少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费测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财政经费补助与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挂钩,同时,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管理和补偿机制,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四)营造良好环境

做好宣传培训和政策解读工作,加强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宣传,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为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创造良好条件。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下载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