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婚姻忠诚协议的效力
论婚姻忠诚协议的效力
近年来,婚姻关系存续的基础越来越不稳定,离婚率不断攀升,婚姻的稳定性受到冲击。在令人堪忧的社会婚姻现状下,很多人在追求幸福婚姻的同时,也不忘为其婚姻加上一把保险的枷锁,即通过签订婚姻忠诚协议来保证婚姻的忠诚性。但婚姻忠诚协议在适用中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纠纷,其效力的认定也在学界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此,本文将首先阐述什么是婚姻忠诚协议,再从其性质、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以及理论界的纷争出发,进一步讨论婚姻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以对婚姻忠诚协议的效力进行界定,促进婚姻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一、婚姻忠诚协议概述
(一)婚姻忠诚协议的产生背景
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点。离婚原因大多集中于婚外情、家庭暴力、性格不合等等,但就法院具体处理的离婚案件来说,因婚外情离婚的案件高达70%以上。泛滥的婚外性行为不仅扭曲了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给自己的婚后生活加以保障,给夫妻间的忠诚加上一份责任,于是各种各样的婚姻忠诚协议营运而生,使得夫妻双方以责任的代价促使其去遵守“忠诚协议”,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二)婚姻忠诚协议的概念
婚姻忠诚协议,是指男女双当在婚前或婚后,经过平等协商,约定婚姻存续期间若一方违反约定的夫妻忠诚义务,则应承担以赔偿金钱或丧失某些财产权利为主要形式的民事责任协议。其核心内容为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若一方违反协议出现背叛另一方的婚外性行为,即应赔偿对方一定数额的精神损失。
(三)婚姻忠诚协议的类型
以协议缔结的时间来划分,可以分为婚前夫妻忠诚协议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协议。
以协议缔结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
1、离婚型协议,即双方约定必须维持婚姻关系,否则赔偿另一方损失,但是这是违反婚姻自由原则的,应当无效无效;
2、婚外性行为协议,即有婚外性行为的给予赔偿;
3、外遇型协议,即有外遇者给予赔偿;
4、空床费协议,这是近年来比较热点的话题,即一方夜不归宿,就要给予赔偿,但这我国司法实践中一般不给予承认。
以违反协议的后果来分,可以分为
1、人身伤害型,如“对一方不忠的,就剁掉一根手指”等;
2、剥夺权力型,如“对一方不忠的,离婚后不得探望孩子”等;
3、金钱赔偿型,如“对一方不忠的,就赔偿另一方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财务”等。第一类与第二类由于内容违法,因此不发生法律效力。而第三类则是现实生活中最普遍的婚姻忠诚协议。
二、婚姻忠诚协议的性质以及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对于婚姻忠诚协议效力的争论,其实源自于对于婚姻忠诚协议性质的理解不同。对于婚姻忠诚协议的性质的界定,主要有三种看法:
(一)婚姻忠诚协议是有关人身关系的协议
有一些学者主张“婚姻忠诚协议”是有关人身关系的协议,其是用合同的形式来约定身份关系。因为它符合《合同法》中关于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所有要件。
但是,我国《合同法》第二条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而婚姻忠诚协议显然是有关婚姻身份关系的协议,因此不能以合同关系对待处理。
(二)婚姻忠诚协议是有关财产关系的协议
也有一些学者主张“婚姻忠诚协议”是有关财产关系的协议。从“婚姻忠诚 协议”违约责任的约定看,其实际上是一种附延缓条件的对夫妻财产关系的约定,当所附条件成就时,协议才能生效。所谓“延缓条件”也称为停止条件,就是我国《合同法》所谓的“生效条件”。
但是,该观点忽视了婚姻忠诚协议身份性的一面,即夫妻身份关系才是婚姻忠诚协议的基础法律关系。
(三)婚姻忠诚协议是有关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协议
大多学者认为婚姻忠诚协议是以夫妻相互忠实为核心义务的有关人身关系 和财产关系。
因为就协议内容而言,其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人身关系以不作为的身份行为为标的,而财产关系以财产给付为标的。且财产关系是以延缓条件为财产给付的法律关系。而附延缓条件的财产给付是指只有当一方违反忠诚义务约定
时,另一方才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或损害赔偿金,而当双方都信守约定时,一方则无法要求另一方给付财产。夫妻关系这一人身关系是婚姻忠诚协议存在的基础,而财产给付则是一方违反忠诚协议的结果,因此婚姻忠诚协议是身份法律关系和违约财产给付关系的结合。
三、理论界关于婚姻忠诚协议效力的纷争
对于婚姻忠诚协议的效力,司法界及学理界均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有效论
主张婚姻忠诚协议有效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婚姻忠诚协议具有法律依据。
我国婚姻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从法理上看,婚姻忠诚协议是夫妻双方对损害赔偿的约定,符合婚姻法的基本要求。婚姻忠诚协议能够通过约定,实现在婚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以及减少家庭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其次,婚姻忠诚协议的约定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诚责任的具体化,与婚姻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相吻合,给付的财产具有违约赔偿性质,因此这种协议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其次,私法上强调意思自治,注重意思自治的自主性、合法性和正当性,遵循法无禁止即自由。因此,依法成立的婚姻忠诚协议能够产生预期的法律效力。
2、婚姻忠诚协议是一种契约性质。
婚姻忠诚协议对于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性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婚姻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契约婚姻。因此,在一方背叛对方之前,就得考虑到违约所要付出的成本。在未指定婚姻忠诚协议之前,双方只是被道德约束,而道德的成本是无法计算以及不确定的。但是当夫妻双方一旦签订协议,这种成本就成显性了,其可以根据约定来计算衡量,对双方也起到了约束的作用。
3、婚姻忠诚协议是对于夫妻财产关系的约定。
《婚姻法》第19条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所做的书面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婚姻忠诚协议大多是对于夫妻财产关系的约定。因此,订立婚姻忠诚协议是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4、婚姻忠诚协议是婚姻伦理的反映
由上文婚姻忠诚协议的产生背景可以看出,婚姻忠诚协议是社会生活的反
映,基于婚外情现象的大量出现,对于婚姻中的当事人而言,确保婚姻的稳定和夫妻的忠实,已经成为建立、发展和维护婚姻关系的首要追求。因此,婚姻忠诚协议是源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规范于社会生活的,也是婚姻伦理的正确反映。
首先,婚姻伦理观是斥拒婚外恋的。由于婚外恋侵犯了配偶的权利,侵犯了社会的利用
此外,还有人认为婚姻忠诚协议在现实生活中有利于促进夫妻之间互相忠诚,有利于减少司法审判中的争议,推进司法工作更好地开展。
(二)无效论
主张婚姻忠诚协议无效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婚姻忠诚协议内容违反法律规定。
2、夫妻相互忠实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3、婚姻忠诚协议中的赔偿本质是损害赔偿,只能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不能约定。
4、婚姻忠诚协议无法用《合同法》来调整。
5、婚姻忠诚协议不在《婚姻法》规定的四种赔偿范围之内。
四、婚姻忠诚协议的效力认定
(一)支持有效论
(二)婚姻忠诚协议有效的条件
五、对于完善婚姻忠诚协议的立法畅想
第二篇:婚姻忠诚协议
婚前忠诚协议
甲方:黄宗科
乙方:尹晓慧
甲乙双方经手等协商,自愿协议如下:
一、本协议目的在于增加不忠行为的成本最大程度的保障忠于婚姻一方的权益,从而达到维持婚姻的目标。
二、本协议系权益协定、而非纯道德、层面的约定、更非字的游戏中,它公平约束任何一方,也公平保障任何一方。
三、任何一方不得与他人发生重婚、婚外情(包括娼外同居行为、一夜情、卖淫嫖娼、网络虚拟爱情、网络虚拟)等对对方不忠,不能给对方情感带来极大伤害的行为,一方违反任何它一规定,该方(过错)自愿放弃属于其夫妻共财产的份额,婚姻存续期间所有的共同财产及权归无过错方所有,由过错方一人承担、过错方并给予无过错方忠诚违约金,无过错方可选择,也有权选择,由过错方进行抚养,无论哪方面抚养。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生效。
甲方:乙方:
年 月 日
第三篇:婚姻忠诚协议
婚姻忠诚协议
甲方:身份证号:
乙方: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负责,互信,互利的原则,在双方都已经完全向对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完全明白了对方的观点的情况下,经过双方友好协商,现达成如下共识。
1、夫妻双方必须忠诚对待对方,不得有意欺骗对方。
2、甲、乙双方必须对对方绝对忠诚,不得有第三者。
3、甲、乙双方必须对对方绝对忠诚,不得有一夜情发生。
(所为一夜情,就是说不得与除协仪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接吻,性行为,和其它不必要的身体接触。)
4、甲、乙双方不得在下班后或晚上10:00以后,再没有告知对方的情况下,单独与异性在一起。
5、如果发现双方任何一方,有违反以上协议的行为,且经经过双方协商,无法答成同识的情况下,可按如下约定执行。
(以下,把违反规定的一方称为负责方;把另一方称为受害方)受害方有权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并且分得甲乙双方共同财产的85%。
注:此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民法》的保护
此协议经双方(及双方见证人)签字后,有效。
此协议双方各执一份。
此协议从双方签字之时起升效,直至双方之中任意一方死亡或双方解除婚姻关系之后,失效。
甲方(签名):乙方(签名):甲方见证人(签名
乙方见证人(签名):年月):日
第四篇:忠诚协议,效力几何?
忠诚协议,效力几何?作者:王军营律师
近年来,与忠诚协议有关的司法判例屡见报端,各地法院对此问题的处理意见不尽相同,甚至可谓是大相径庭。毫无疑问,夫妻忠诚协议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热门话题,我们不仅在法律层面找不到明确的规定,就是连接连出台的司法解释也始终对此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所以说对于此问题而言,法律上是空白的。也正因如此,实践中对于忠诚协议效力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鉴于忠诚协议效力问题尚无定论,下面笔者将围绕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忠诚协议的定义、表现形式及法律性质
忠诚协议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前或婚内,自愿达成的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恪守忠实义务,如有违反,过错方将在经济上对无过错方支付违约金、赔偿金、放弃部分或全部财产的协议。一般而言,忠诚协议出现在婚后,具体而言多数情况下是在一方(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男方)违反忠实义务之后,过错方为求得谅解而主动形成协议,或者是无过错方主动提出签署协议并得到过错方的同意。婚前签署忠诚协议的比较少见。
“忠诚协议”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夫妻之间因忠实义务问题而签署法律文件的总结性表述,是从具体的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实践中,忠诚协议的名称或说是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如承诺书、保证说、婚姻协议、忠贞协议,等等不一而足。
说了忠诚协议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其法律性质是什么呢?这就是
一个带有一定深度的法律问题了。对忠诚协议的法律性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分析忠诚协议法律效力的前提条件。对此,笔者认为还应该从法律上去寻找答案。虽然我们从婚姻法上找不到“忠诚协议”的字样,但对婚姻法有一定研究的人都会发现婚姻法里面有三条与该问题存在或近或远的关联性。笔者所说的这三条分别是:第四条(规定的是夫妻应当互相忠实问题)、第十九条(规定的是夫妻财产约定问题)、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是无过错方的损害赔偿请求权问题,列举了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以及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几种过错情形)。笔者认为,忠诚协议的内容归根结底是财产如何分配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说,显然与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财产约定相暗合,其区别在于它是附有条件的。而从忠诚协议的价值取向角度看,其目的就是让过错方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具有赔偿无过错方损失的功能。基于此,笔者认为,忠诚协议实际是以过错方赔偿无过错方损失为价值取向、附条件的夫妻财产约定。
忠诚协议一般有效、个别情况下无效,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践中,一种观点认为所有忠诚协议均无法律效力并阐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该观点姑且称之为无效说;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忠诚协议均是有法律效力的,同样也阐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该观点姑且称之为有效说。无效说观点的主要理由是忠实义务属于道德范畴,法律不应干涉,因此申请确认其法律效力没有依据。而且该类协议限制了人身自由,违背宪法精神。有效说观点的主要理由则是既然双方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其对其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具有相应的预见和认知能力,认定忠诚协议有效符合意思自治的民法原则。忠诚协议也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在私法领域“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律理念有力的支持了有效说的观点。对于有效理由,还有从平等的角度进行阐述的,笔者认为持该种理由的人虽然结论正确,但其仅注重了形式上的平等,因此理由过于肤浅,结论观点的正确属于歪打正着。
可见,有效说和无效说均有一定道理,但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片面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认为,就忠诚协议效力问题也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一般有效、个别无效”是笔者对该问题的看法。那么具体理由何在?又在什么情况下有效什么情况下无效呢?还是先结合无效说的观点说起。
无效说认为,忠实义务属于道德范畴,不是法律的问题。这个理由确实有其一定道理,从婚姻法第四条的法律效力看,其确实不属于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义务性规范。因为一旦赋予某条款具有法律强制力,就需要有确定的法律后果。法律后果的缺失足以支持婚姻法第四条仅是一个倡导性规定。但是,笔者认为婚姻法第四条为倡导性规范,并不妨碍夫妻双方未赋予忠实义务以法律强制力而自愿以民事协议的形式将此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这种转化并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没有理由不承认其效力。无效说的另外一个“重量级”理由是从宪法角度而言,人身自由是法定权利,通过人为约定的方式来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不合法的。该理由貌似有一定道理,但实质上确没有意识到一个常识性问题:任何人的权利都是有边界的,不受约束的、绝对的权利是不存在的。违反忠实协议的约定即是越过了权利的界限,法律当然不保护这种越界的权利。
在驳斥了无效说的主要理由后,从以下几个角度阐述一下忠诚协议一般应为有效的理由:
首先,忠诚协议符合民法通则中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的相关规定。婚姻法属于民法的特别法,在婚姻法上没有特别法律规定的方面,应适用民法通则的一般性规定。忠诚协议本质上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生效要件分别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忠诚协议的内容只要符合这三点即为生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其次,忠诚协议符合婚姻法的立法宗旨。婚姻法第四条规定了夫妻应当互相忠实,而忠诚协议实际上就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义务的具体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对缔约双方具有约束力和震慑力,有助于婚姻的稳定和家庭的和睦。
再次,认可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是贯彻民法中诚实守信原则的必然要求。毋庸讳言,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要扭转这一局面,需要从方方面面入手,而夫妻之间言必行、行必果的行为模式即是其一。
既然“有效是原则,无效是例外”,那么说一下“例外”,“原则”的问题也就清楚了。笔者总结,忠诚协议内容无效的情形包括:
1、限制一方基本人权,如结婚自由权、人身自由权的条款无效。而且,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违反忠实义务的内容,必须是为社会所消极评价的过错行为,非过错行为当然应该排除在外。
2、剥夺过错方对子女抚养权、探望权的内容无效,因为孩子抚养权的归属是以考虑孩子利益为着眼点的,而探望权既是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
3、剥夺过错方全部财产权导致其无法生存的条款,法律应予以干涉,毕竟人的生存权是大于其他权利的。是否威胁到了过错方的生存权,要结婚具体情况进行判断,比如在离婚时过错方已经丧失劳动能力并且没有收入来源的话,就不能完全按照忠诚协议剥夺其全部财产权了。而在离婚时其具有谋生能力的,便可以毫不留情的剥夺其全部财产权。
忠诚协议有意义,但并不适合所有人群
忠诚协议是实现婚姻中无过错方正当权益的大胆尝试和途径,它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规范。在爱情即将失守的情况下,保住自己的财产权益也不失为无过错方的一种明智之选。而且,由于忠诚协议的强大震慑力,让可能背叛婚姻的人不敢铤而走险。因此说,忠诚协议对维系家庭的和睦与稳定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看到其积极意义的一面,且不可忽视了其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诚然,夫妻双方的感情需要用信任来维护,信任才是感情维系的基石。离婚的原因各式各样,但说到底还是产生了信任危机所致。
而忠诚协议本身从一定程度上就隐含着对感情的一种不信任。一旦,这种不信任感在日后的生活中被无限放大,那么可以预见的是结局只有一个——离婚。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于正常的夫妻关系来说,不应提倡签订忠诚协议。忠诚协议的“用武之地”应该是部分再婚夫妻之间以及在夫妻因其他问题已经产生一定危机之后。只有把握好忠诚协议的适用人群和时机,它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签署忠诚协议有技巧,请专业人士指导有必要
有人认为,忠诚协议无非就是几句话,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根本不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其实,这是一种基于对法律规定的知之甚少而产生的感性认识,是对忠诚协议的一种误解。同样一件事情,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其法律效力可能会有天壤之别,这绝非危言耸听。除了签署所忠诚协议的内容不得含有前述所指的几种无效情形外,在签署时机的选择上也是有一定技巧的,要预防被理解为存在胁迫情形的可能性。实践中的技巧还有很多,同样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运用。因此在适宜签署忠诚协议的情况下,应尽量提前聘请专业人士提供指导。一般机会只有一次,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旦本来可以被支持的内容因欠缺专业人士的指导而得不到支持,那就后悔莫及也得不偿失了。
作者单位:河北世纪鸿业律师事务所
第五篇: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
婚姻主体双方签订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
摘 要:夫妻关系已成为当今社会舆论的热点话题,各种婚姻问题备受关注,社会的离婚率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夫妻不忠导致双方离婚的实例屡见不鲜。为了维持夫妻的关系,有人采用了夫妻忠诚协议这一方式,将家庭的稳定寄希望于这份协议。但这份协议的效力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就是通过相关法条的引用和相关法理的阐述,来论证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问题。
关键词:夫妻忠诚协议 婚姻自由 婚姻法规定
夫妻忠诚协议,是指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或者结婚之后,为了保证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不违反夫妻相互忠诚的义务,经过平等协商,书面约定,以赔偿金或者违约金为责任形式的人身关系协议。忠诚协议旨在维护夫妻双方的相互 忠诚,维持家庭的稳定。
关于忠诚协议是否有效,在理论界存在着较大争议。对此,本人持有否定的观点。
第一,从夫妻忠诚协议的形式上来看这是份合同,是在意思表示真实,并且是平等的主体之间自愿,且不会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订立的一份协议,符合有效合同的构成要件,应该是份有效合同。但从夫妻忠诚协议的定义和内容中就很明显的看出来,这属于人身协议的范畴,那么既然是人身协议,又怎么能列入合同法的规范范围呢?对此我国《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使用其他法律的规定。”根据此条规定,忠诚协议应当不属于合法的调整范围,因为合同法不调整人身关系,因此,一方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引用合同法来主张对方赔付违约金,于法无据。
第二,忠诚协议是违宪的。因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生自由不受侵犯”,夫妻忠诚协议的有关约定,往往会限制公民的人生自由权利,比如 说“空床费” 一案,双方约定,如果男方在凌晨7点前夜不归宿,按每小时100 元支付女方“空床费”。毫无疑问,这一约定会限制男方的人身自由,如果男方有工作上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对婚姻不忠的理由,那么男方还要赔偿就有失公平了,并且,男方也会因此而影响工作。另外,因为忠诚协议还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夫妻感情却已破裂,但是,却不能离婚,因为忠诚协议往往也约定,如果一方对感情不忠,提出离婚,要支付赔偿金。夫妻双方会因为此协议而不敢先提出离婚。这也会极大的限制公民的人生自由,有损公民的婚姻自主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为违背宪法的行为。此外,我国宪法保障人身权,而婚姻自由,又是人身权中的重要一项,婚姻自由既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受任何人的干涉和限制,包含了结婚和离婚的自由两个方面。对离婚自由的限制,在《婚姻法》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根据宪法的原理,为了保护其他的人身自由而相应作出的调整,除此之外,不应再有其他的限制。而夫妻忠诚协议以约定违约金的形式,致使双方都因担心赔付违约金而不敢提出离婚,在实质上已经对离婚自由构成了损害。因此,这一协议违背了宪法的相关规定,所以不具有法律效力。
第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 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一)的第三条规定: “当事人根据婚姻法第四条为依据提起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并且,根据《婚 姻法》第四条的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诚,互相尊重,家庭成员应当尊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在此应该做以下理解: 婚姻法中的“应当”应该与刑诉法等程序法中的“应当”区分开来,在刑诉法 中,“应当”即为强制性规定,即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相关的诉讼活动,而婚姻法中的“应当”,我认为不应作此理解。此处夫妻间的忠诚的规定是“应当”而不是“必须”,应当,就说明只是种建议,并不强制执行。婚姻法在此处的规定,应该理解为一种道义上的建议,我们不能以道德来代替法律,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事实上我们也从未见过因为夫妻彼此不忠而被法院判决违法的先例。因此,夫妻忠诚协议不应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四,即使夫妻忠诚协议符合能够引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合同法》 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和规定,给他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违约金是一种补偿性的措施,而不是惩罚性的,这点应当与定金区别开来,那么,依据相关的法理,违约金不应明显高出受损失方的损失额。而忠诚协议通常的做法就是双方任意约定一个数目,而不是依法据实计算的,这样,就难免显失公平,因此,夫妻忠诚协议中的赔付金额在现实中认定起来缺乏依据,所以,违反了《合同法》的规定,不具有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夫妻忠诚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在我看来,夫妻忠诚协议更多的成分上应该是一种道德的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夫妻关系 也参杂着理性和感性的因素,仅仅靠理性的一纸空文,是不足以约束双方行为的。
参考文献:
[1]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参见 2004年3月,重庆市九龙坡区法院受理的案件。[4] 参见张千帆主编:《宪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 年版。[5]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 法》。[6] 参见王利明主编:《民法学》,第二版,2008年2月出版,法律出版社 [7]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