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
世界级喜剧大师卓别林表演的摩登时代轰动全球,这部影片深受我的喜欢,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反映了当时人民深受资本主义压迫的社会现象。
在资本主义的压榨下,他们不停重复工作的动作,在工厂里乱跑,捣乱,最终被抓进入精神病院。我觉得他很戏剧性的在病好后阴差阳错的又被误以为是示威运动的领导,而后被抓走。在监狱里又阴差阳错的立了功,得到了在监狱里的几天优质的生活和一封推荐信。后来,出狱后他通过推荐信得到了工作,却做的不好,又为了替女孩顶罪重返监狱,可见他的善良。但片中女主角的出场是一个在码头偷香蕉,打破了美女高贵的形象,打破了一般好的电影里都有淑女,从这个角色的设置看来,我想那时美国当下的现实状况并不如人愿。同时我发现男主角出于好意,帮车子拣了红旗,却被误认为是游行示威运动的领导,这是一种人人自危的现象。
一个失去亲友,受饿被迫偷面包。或许卓别林想通过两位主角来暗喻当时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也体现机器大生产下对人的摧残,讽刺了美国经济大萧条下社会的黑暗。在影片中,我觉得这部片子像是喜剧又像是一部很悲情的片子,因为两位主角的生活都很坎坷,一个受工作压迫而发疯,他们的命运虽然很坎坷,而我却看到他们用一种一如既往的逆来顺受的心情来对待,他们憧憬未来,在他后来工作的商场里快乐的玩耍,以及电影最后在逃跑的路上说的要坚持下去就能体现出来这一点,我觉得这也是卓别林想通过电影本身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想法,虽然社会不尽如人意,但还是要坚持下去。他在玩的时候的快乐,很好虽然带有嘲讽意味。这部影片反映的是当是普通工人对压迫、不公的待遇、社会的黑暗的一种嘲讽和不满。
现在离我们最近的现实,金融危机,就业困难`````生活就是这样,太多不容易,太多问题,我们能做的是不断调整自己,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能力,去适应这一切,努力去协调,使一切变得更好,更容易,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终就会更好的!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好,不管是越南菲律宾 日本还有中国最大的劲敌美国都不能侵犯我们的国家。
第二篇: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
“资产阶级民主同中世纪封建制度比较起来,在历史上是一大进步,但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是骗局。”观看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我进一步的理解了列宁这句话的意义,进一步认清了资本主义的本来面目。
《摩登时代》讲述的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正值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时期,资产阶级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进行不尽的压榨,工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着,但还是努力的想冲破这个不可能冲破的牢笼,而那些资本家只顾自身的利益不断的要工人不停的工作。影片的主人公夏尔洛正是当时工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他在一个钢铁厂里夜以继日地工作,但那些资本家还是要求他们加速再加速。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当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当他把盘子当成螺丝来拧,当他想把扣子当成螺丝来拧,结果精神失常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出院后却失去了工作,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无意中成为了示威游行运动的领导而进入了唯一不用为生活操心的监狱,过上了一段幸福的监狱生活。出狱后,为了再进监狱不惜替人顶罪,而认识了流浪女孩并获得了女孩的爱。他们为了拥有一个家而努力工作,就在他们即将成功是,一张通缉令再次把它们逼上了流浪的路„„影片的最后是黎明,然而他们能见到黎明吗?
看完了整部影片后,我一直在想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剥削下,劳动人民的黎明何在。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那只是所谓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下无产阶级人士的美好愿望罢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剩余价值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家们通常为了追求最大剩余价值而加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力度,把人当作机器一样使用,并给予极少的劳动报酬在这种制度的压制下,无数像夏尔洛一样的穷苦工人在苦苦的追求着他们所谓的幸福生活,却只是天方夜谭。
纵观《摩登时代》正如马克思所言:“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在资产阶级标榜的民主自由下,工人的命运却只能拴在资本家手中。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用之间的矛盾深深的影响着雇佣工人,使得他们永无翻身之日,只能活在所谓的虚伪的民主之中。
第三篇: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
1936年 2月5日,《摩登时代》在纽约利沃里剧院首映。当时正置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如今资本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此影片仍然是一部很好的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影片,亦可看出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不择手段的做法,拼命地压榨无产阶级工人。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这部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残酷、黑暗的现实,资本家无休无止的压榨,已使许多人民无法生存,流浪街头,沿街乞讨,连工人的吃饭时间都相剥夺,因此发明了吃饭机器,让工人在吃饭时能腾出手脚来继续干活…… 种种做法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因为剩余价值才识资本家最终想要获得的就是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生种想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那个造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查理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再如影片还通过豪华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在卓别林自己评论来说:那部电影是从一个抽象的概念――批评我们的机械化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
抓住资本主义的本质,进行深刻而激烈的揭露,把资本家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价值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无产阶级的压榨和摧残的丑恶面目,展现的淋漓尽致!
电影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让人们在笑声中看到资本主义黑暗以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通过对电影里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的分析,我渐渐更深层次的了解。
《摩登时代》是讲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其中讲述个人企业与追求个人幸福的冲突。这一句话揭开了电影的序幕。正如这句台词说的,影片一开始的画面就是一群羊跑过,一群人拥挤着跑进工厂,似是前方有无限的光明,宽大的通道,足够的空间在等着„ „不断想向前冲,不断的想穿破“拥挤”、黑暗„ „
影片讲述了二十年代的美国,正值资本主义走向垄断,机械大工业高速发展,资本向少数垄断财团手里集中时期。资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对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进行不尽的压榨,工人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折磨着,但还是努力的想冲破这个不可能冲破的牢笼,而那些资本家只顾本阶级的利益不断的不断的要工人工作工作„ „。影片的主人公查尔斯正是当时工人中毫不起眼的一员,他在一个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但那些资本家还是要求他们加速加速。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当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当他把盘子当成螺丝来拧,当他想把扣子当成螺丝来拧,当„ „,这些种种引人发笑,更引人深思。
当他因被一妇女被告于警察而被追时,当他被工作折磨得精神短路发疯时,当他被那台机器折磨得一塌糊涂时,有谁流露了同情、怜悯之情,有谁关心和安慰他,没有。这就是部压榨。
查尔斯尽管贫穷,但却很善良。当他从精神医院出来后,他在路上救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孩。这也是他。
在这样的时期,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只会一直被歧视,被压榨,被„ „。可能是命运,也可能是缘分,使这两个人相遇了,一个是受工作压迫而发疯,一个是失去父亲和姐妹,受饿不得以去偷面包,两个可怜的人终在那次面包事件中有了交集。当两个人再次在警车上相遇时,他们彼此都对对方有了好感,可能是同样的命运,亦或是同样的坚持吧。经两个人的努力,两个人终从那个“牢笼”里逃出来了。可是就他们的努力终究是逃不出的那个“牢笼”,无底的洞啊。
当查尔斯因没工作而苦恼时,他故意犯事,以便进入监牢,因为在哪虽没有工作,但绝对不用为吃的担心。在牢里,他阴差阳错的变成 “英雄”,能获自由时,他要求长官让他在牢里呆着。多“可笑”啊,是吧!
出狱前长官给了他一封推荐信,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份工作。在这失业率这么高的情况下,查尔斯能这么快的找到工作,就因为有推荐信,根本不需要面试,这是多么的不公平,可现状就是那样。难道现在的中国没有嘛?
他和流浪女生活在一起,即使查尔斯再次被抓进牢里,可她从没离开过。这就是共苦的简单爱情。当他再次出狱时,她已经为他们找了一个家,仅管那个家是那么的不堪,可他们还是觉得很好很好了,因为这是她们努力的第一步啊!
一次次的进牢,流浪女的不断努力,当他再次出狱时,她已是歌舞红星了。不论再艰难,他们还是努力着,发展着,试图挣脱那个“牢笼”。
影片最后当他们的生活有起色时,枷锁又如期而至。但终究还是逃出来了,仅管可能永远摆脱不了,可他们还是手拉手的努力向前进,不断努力着„ „走向夕阳。
卓别林采用默片的拍摄手法,将片中人物的对白用字幕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是影片的一大难点,可卓别林他巧妙的运用了此法。同时他自己在片中惟妙惟肖的展现了他的喜剧天分,使这部无声电影更胜有声,让我们发笑,回味,„ „更值得深思。
影片是用喜来衬托出无尽的悲,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无情。《摩登时代》真的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发人深思,予人启迪。
现在的我们是否还在彷徨,是否还在做着美梦,是否还在庆幸;亦或是在抱怨,感叹,无所事事,那么请你看看这部电影吧,请你努力品味吧!其实生活很复杂,可我们为什么也要变得那么复杂呢,我们可以很执着啊,可以很坚强啊,这样生活其实很“艰单”——艰难而又简单。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
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在这一历史转型期中人们忙乱而无助,资本家私下伪善的画皮露出惟利是图的本质,劳动者则顺理成章的成为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他们都身不由己的践行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此时此刻,我也想到了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摩登时代”,忙碌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很多时候都不清楚这种忙碌,这种追逐,到底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怎样。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社会洪流里的一份子,我们人类共同的理想就是为了真理自由的或在这个世界上,为了美好的未来一同努力。
第四篇: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
机械的生活让人发疯,监狱的生活比外面还好,求生的愿望甚于自由,破烂小屋也能作为天堂,本想好好的生活却又突发事故……有点含泪微笑的味道,心底却又难以释怀的感觉。不是为了完成作业,怎么也不会去看一部如此古老的默片。
谴责资本主义吗?我没有接触过资本主义,所以无法谴责,而且就目前的知识了解,似乎资本主义的生活比社会主义更好。想想自己接下来要写的文字都可笑,看部影片何以牵扯到了社会体系如此的高度。其实不过是内心世界的一些微薄声音,逃脱现在的摩登时代。
所谓的摩登时代,机械开始运作,可是人的生活却更加的悲哀?不知道是我的心理过于消极暗淡,亦或是现实却是如此,中国目前的社会真正也是一个摩登时代了。
思维有点混乱了,我的个人现实与影片难以交织,却莫名的有着一种关系,关于我对现事的看法暂且搁置,先看看电影对我的冲击。
欧亨利的风格,含泪的微笑。在对人物滑稽可笑的表演同时,又不得不去思考,他们需求的并不过分啊。比如查理和那个孤女在草地上幻想自己的家庭时,感觉很是心酸,只是想有个家而已,为什么这么难呢?他们的需求只是有个家。
机械的生活,麻木的操作,摧毁了一个人的心智,导致其病态的发疯。没有劳动技术,更没有可提供劳动的机会,于是产生了用自由换取生存的行为。想到孤女在饭店当歌女,我没有职业歧视,但转换到现在,让我联系到的是二奶、小
三、失足妇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及贪污腐败、抢劫犯罪等等,我很是同情。可是最后呢,道貌岸然的法律还是破坏了期待已久的美好生活。
最近几年的中国似乎发生了很多事情,不知道是网络普及的太快还是民众的意识在觉醒,愚民政策在崩塌的结果?尽管网络五毛在不断的制造舆论,可是还是有更多的丑闻被揭发。想想就不寒而栗,一个与新闻联播报道的不同的社会。
突然思维又从电影跳跃到我的生活,很混乱很混乱,努力逃避的现实还是在不断涌出,压抑的心灵在释放自己的呐喊。当然,只是徒然的挣扎,比较,我爸不是李刚。
处于难以逃脱的摩登时代,我们的需求也很简单啊,温总理不是说了么,让民众活的有尊严。是的,只想活的有尊严。可是呢?
生活的压力让我们成为一个又一个奴隶而不敢轻举妄动。房奴车奴医奴学奴税奴孩奴……生活背负了太多的压力,以至于不敢轻易跳槽,不敢参加聚会,不敢出去旅游,甚至于生病也不敢医疗。每天机械的重复生活,职业病还得开胸验肺甚至得不到国家认可。我们希求的是什么?
太多的疑问得不到合理的解答,甚至于我们不需要解答,只需要解救。有时候想想,这样的生活中国人还能容忍,我只能说这是个奇迹,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我们是不是也因为机械的生活而成为了一群疯子了呢?就像查理一样。
面对小悦悦而不选择施救,更是对施救者进行诽谤。面对帮助自己的人却选择讹诈,上访者被精神病,游客也被当作上访者被殴打,保卫自己的家园而自焚,撞死人杀人却能得到法律的支持,选择丑闻让自己出名,无知当作博学……这就算我中华五千年孕育出来的摩登时代吗?
为什么会这样呢?猜不透想不明白。我们的中国就走到了这样的地步?是我心里过于阴暗还是现实确实如此?貌似这篇读后感的问号实在太多了。
其实我们的需要并不过分,活的有尊严,真的,就这么简单。可是,这样的摩登时代还在继续,至少,我们的学习生活,就是如此的机械……
第五篇:摩登时代
《摩登时代》观后感
二十年代的美国处于经济萧条时期,失业率居高不下,工人受尽压榨,成为了大机器生产中的一颗螺丝钉。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感觉很好笑,很滑稽,但看完了想想,其实真的很深刻
男主人公(卓别林)是个摩登时代大工厂的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到晚神经质般的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连去厕所抽根烟的享受都被无情自私的资本家剥夺了,最后由于不堪重负,他就精神失常了,被工厂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同时他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不久,他出院了。可是在大街上,他却被警察误认为是工人暴动的领袖而关入了监狱。在监狱中,他又误食海洛因导致兴奋而戴罪立功,一系列荒诞的情节发生在他身上,最后监狱长对他说:“你自由了。”可他却说:“可以在多关我几天吗,我待在这里很好。”也许只有在那个荒诞的年代,才有他这样荒诞的想法。的确,他在外面确实还不如在监狱中,虽然获得了表面自由,但是他却依然生活在一个更大的牢笼中,在这个牢笼中,有钱的人随心所欲,无产者无家可归。后来,他遇到了同样是流浪者的女主角,在一系列奇遇后,女主角爱上了他,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一个河边的小破木屋。他们曾经也幻想过理想中的天堂,但是这些仅仅是幻想,真正属于他们的天堂,也仅仅是那个河边的小破木屋,可是也只有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从来没有的温馨与幸福。影片最后,他们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我想卓别林更希望他们是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他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这也是卓别林带给我们一系列艰辛,悲苦,荒诞以及黑色幽默后给我们的一丝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