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明天更辉煌》同步训练
明天更辉煌
一、组词语。
耻()寻()点()乳()步()
二、词语积累。
1.祖**亲的代称有华夏、____州、____州、____华等。
2.中国人可以称华夏儿女,也可以称__________子孙,还可以称__________传人。
三、朗读诗句,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1.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滚滚黄河为之怒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企盼你的归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近义词。
怒号—()企盼—()寻觅—()
融合—()步伐—()辉煌—()
2.写出反义词。
耻辱—()被迫—()必然—()
别离—()封闭—()痛苦—()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亿万__________中,有一位伟人__________。他用超人的__________和,为你绘制了回归的__________。斩____破__________,前进的步伐__________。百年之梦终,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__________。回到母亲__________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__________。
第二篇:《明天更辉煌》读后感(S版六年级上册)
《明天更辉煌》读后感(S版六年级上册)
“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一句句话语,一阵阵悲伤,让我知道香港啊,你受过多少冷嘲热讽,有过多少希望,发生过多少故事,经历过多少磨难,看过多少春天啊!香港啊,你知道我们企盼你回归多少年了吗?你知道我们思念你多少年了吗?你知道你离开母亲多少年了吗?你知道我们多么努力让你回归祖**亲温暖的怀抱吗?你知道祖**亲为你流了多少泪水吗?你知道当你回归祖国怀抱时我们多么兴奋吗?你经历了百年的沧桑终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伟大的中国人民内心里那股炽热的爱国之心像海上翻滚的波浪一样汹涌而出。
香港啊!陌生的世界里寻觅着生存的道路,尽管灾难正在无声无息的向你走来,可是你却永不退缩。出乎意料的打击,你却坦然面对。别人费尽心机用花言巧语诱惑你,你却不屑一顾。你把你收获的成果,辛勤的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为了尽快回到祖**亲的怀抱,你默默无闻的发展与繁荣,你要记住你身上留着祖**亲的血,允吸着祖**亲的乳汁,吸收着祖**亲给予的空气,在祖**亲的怀抱中苏醒,你的一切都是祖**亲传授给你的。眼睁睁的看着你被迫做出不堪入耳的事,我们却无能为力,令我悲痛万分,心如刀割般的疼痛。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伟大的中国里,有一位伟人永不能忘。我想对香港说:“香港
啊!回来吧!我们知道你历经千辛万苦,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出来了,现在你不用担心以后会发生什么灾难,有位伟人他用超乎常人的机智与勇敢为你铺好了宽阔、平坦的道路,你里快母亲的怀抱的时候多么伤心呀!现在回来了,让祖**亲不在因为你伤心流泪了,和你的兄弟姐妹团圆吧!从此,你不再是孤单一人,你已经回到亲人身旁。不再是因为离开母亲而伤心。而那位伟人他叫——邓小平”香港啊!是他让你和分散多年的母亲相聚,是他让你又一次踏进中国大地,是他让百年之梦成为现实,相见时的泪水中饱含着回归的渴望与兴奋。
第三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明天更辉煌》教学设计(xiexiebang推荐)
明天更辉煌(第二课时)设计思路: 《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整首诗朗朗上口,感情真挚热烈,洋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贯穿课堂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诵读去领悟、品评、鉴赏。自由通读,感知诗意;放声诵读,读出韵味;静心默读,品味语言设计,从读通到读出情,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读“缀、汁、荆、棘”4 个字;会写“辱、觅、缀、汁、荆、棘、伐”7 个字;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炎黄子孙、企盼、寻觅、乳汁、荆棘、步伐”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诗歌第三节。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体会诗中表达出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中表达的香港回归给作者和全国人民带来的无比喜悦的激动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抓住重点诗句深刻领悟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感情。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是最后手段和环节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香港回归举国欢庆的图片。(请看大屏幕)
2、提问: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呢?(生:1997年7月1日)
是的,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日子,(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看升旗,载歌载舞,放鞭炮,写文章、作诗等。)
3、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明天更辉煌》——献给香港回归之日 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细读感悟
首先,学生齐读诗歌
下面我们详细地品读这首诗: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录音范读第一节,请生闭眼。
下面我们通过抓住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详细分析这一节。
1、第一句: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思念着你啊,香港;在那一串串的故事里。讲述着你啊,香港。(齐读)
提问:A “漫长的岁月” “一串串的故事”分别指什么呢?
“漫长的岁月”指:自1841年——1997年香港被英国侵占的156年的日子。“一串串的故事”指:在这一百多年间发生的许许多多的历史事件。B 此句运用第二人称“你”表达了什么情感? 表达对香港的无尽思念和牵挂。
2、第二句: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女生齐读)提问: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心情?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这一句作者把祖国比作母亲,把香港比作儿女,写出了香港与祖国的血肉关系。从“撕断肠”可以感受到香港被英国强占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3、第三句: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男生齐读)提问:这句你又读出了什么心情?这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怒号”和“悲伤”表现了什么? 这句采用了拟人、对偶修辞手法。
黄河、长江是祖**亲的象征,作者用她的“怒号”和“悲伤”来表现举国上下的愤怒和悲痛。
4、第四句: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企盼着你的归航。提问:“企盼”和“归航”体现了什么?
“企盼”和“归航”体现了华夏子孙对香港回归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小结:祖国思念——企盼归航(板书)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节。(读出思念、愤怒之情)下面我们学习第二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学生自学)——按照第一节,通过抓住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带着问题学生自学分析第二节。学生自由读并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1、第一句:你饱尝痛苦和耻辱,你历经世间炎凉沧桑。提问:“痛苦和耻辱”指什么?
资料袋:指香港遭遇殖民统治的历史。(英军1841年强行登陆香港岛一直到香港回归的1997年。)
提问:离开祖国,在屈辱和苦难中香港人民是怎么做的?
积极寻找新生命的曙光,努力建设创造繁荣的香港。即第二句和第三句所述。
2、第二、三句: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
你把滴滴汗水,点缀在东方之珠上。
提问:“东方之珠”是指什么?
资料袋:“东方之珠”又称“东方明珠”,是人们对香港这一国际贸易、金融、航运、旅游中心的赞誉之称。
观看插图:今天香港的繁荣景象:高楼大厦林立,灯火辉煌。
3、第四、五句: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
在你的发展和繁荣中,融进了母亲的泪水、乳汁和力量。
提问:怎样理解“泪水、乳汁和力量“?
资料袋:“泪水、乳汁、力量”指祖国为香港回归做出的努力、关心和帮助,如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北京就关于香港问题进行谈判签订合约,规定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
提问: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今日香港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祖国的关心和帮助。也说明了香港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和祖国血脉相连。
4、小结:回顾历史——血脉相连(板书)
5、有感情地齐读第二节。(体会血溶于水的骨肉亲情)下面我们学习这首诗的高潮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节 生听录音范读第三节
1、第一、二句: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
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师读)提问:“伟人”是指谁? “永志不忘”什么呢?“智慧、胆略、航向”又指什么? 这位“伟人”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邓小平同志,他永远不忘收回香港。资料:“智慧、胆略、航向”指在他的领导下我国启动了同英国政府谈判并最终签订合约,规定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为香港回归祖国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他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它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道路。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和谐、富强 提问:我们的祖国到今天有没有实现完全统一呢?
香港1997年7月1日、澳门1999年12月20日分别回归祖国,那么宝岛台湾呢?
资料:2015年11月7日,大陆和台湾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酒店首次会面,标志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台湾的回归仍需要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讨论: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你能做些什么呢?
(我们现在可以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爱护和平,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创造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3、第三、四、五句:斩荆棘,破巨浪,前进的步伐不可挡。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齐读)
提问:“荆棘、巨浪”比喻什么? “斩”和“破”二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荆棘、巨浪”比喻香港回归祖国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一“斩”一“破”表明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之大,立场之坚定。
提问: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情感?
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的无比兴奋和激动之情,以及对香港明天的美好祝愿。坚信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会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纪元。最后一句紧扣文题,深化诗歌中心。提问:说说你此时的心情?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慷慨激昂、心潮澎湃,欢呼雀跃,兴奋激动、无比自豪的心情。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小结:香港回归——展望明天(板书)
5、齐读第三节并试着背诵。
三、全诗总结
1、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和对香港回归的激动、喜悦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应该努力学习、奋斗,将来把祖**亲建设得更加辉煌!
2、配乐全班朗诵全诗。
3、情感升华:欣赏歌曲《歌唱祖国》。
四、作业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写一篇读后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散文、诗歌不限)板书设计:
明天更美好
祖国思念——企盼归航 回顾历史——血脉相连 香港回归——展望明天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明天更辉煌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章(组)
二
备注
集体备课
学习内容
《明天更辉煌》
学习内容
分
析
《明天更辉煌》这是一首篇幅较长的现代诗,诗分三节,分别写出香港沦为殖民地时炎黄子孙悲痛的离别情;香港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顺利回归举国欢庆;对香港的未来充满期待与祝福的激动心情。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充满激情的现代诗。六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技巧,因此,他们大都能用正确的语气语调来朗读这首诗,所以在朗读指导上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但由于这是一首现代诗,诗的语言凝练,这就需要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去了解课文的背景。
学习目标
1.认读“缀、汁、荆、棘”4个字;会写“辱、觅、缀、汁、荆、棘、伐”7个字;掌握“骨肉分离、自强不息、炎黄子孙、企盼、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等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背诵诗歌第3节。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诗句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学习方式
方
法
读中求悟
悟中升华
学习准备
学生:收集香港被占历史及香港发展史,香港回归资料
教师:制作课件
学习时数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你们谁能找出香港的位置?你们知道香港是哪一年回归祖国的吗?
2.是的,1997年7月1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时刻,(出示欢庆场面的图片)人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喜悦心情,你能想到什么方式?
学生甲:**,看升旗。
学生乙:载歌载舞,放鞭炮。
学生丙:写文章、作诗。
……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为了纪念这一时刻而写的诗。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4.老师出示香港的资料和图片,学生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3.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4.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
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炎凉沧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
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的前景。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三、整体感知,划分段落
1.本文是一首现代诗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赞歌。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
2.学生讨论,划分段落。
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部分: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明天更辉煌(字较大)
献给香港回归之日(字稍小),学生齐读。
思考:这篇课文的题目跟我们平时见到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
2、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副标题放在主标题下面,是补充解释说明主标题的内容。
二、预习检测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畅,如果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就更好了。
2、请三名同学分小结读课文,读后评价。
3、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一定发现了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所不同,学生根据课件提示回答:
1.全文共()节,每节()行;全文双行末字押()韵;
2.全诗采用第()人称的写法,好像是母亲和孩子在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相互招呼,语言直白,显得亲切、亲和、亲近。
4、小结:像这样的诗歌我们都称之为现代诗。现代诗是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5、听课文范读,边听边想:课文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师相机板书:分离
发展
回归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第一小节。
这一小节,读着读着,哪些字,哪些词就跑进了你的脑海里,让你不得不停下来?请你把这些让你停下的词语圈画下来。
汇报交流
*幻灯出示句子:
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思念着你啊,香港;
在那一串串的故事中,讲述着你啊,香港。
(1)重点词:“漫长的岁月”指香港从1842年被迫割让给英国到1997年回归祖国的这段岁月,整整155年,56575个日日夜夜,每一个日夜都饱尝痛苦啊!请你读出这种感觉!
“一串串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是指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发生了好多的事情。在你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你心里在想着谁?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2)谁在思念香港?谁在讲述香港的故事?让我们读着这些文字的时候,一位饱经沧桑的母亲的形象不禁浮现在眼前。无论孩子离开了多久,母亲依然想着他,念着他哪!这“思念”里有有泪,有爱,有渴望。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思念之情吧:(生齐读这四行诗。)
(3)遥想当年“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2、*幻灯出示句子: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1)学生齐读。
这一句中从“被迫”“撕”里你仿佛看到了谁的嘴脸?(强盗)香港被强盗撕咬,吞噬,在痛苦呻吟的同时,向祖**亲发出了这样的呼救——
七子之歌
•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3、作为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撕咬,女生们,你们的心会痛吗?女生读——
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期盼着你的归航。
作为母亲,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欺凌,男生们,你们的心会痛吗?男生读——
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期盼着你的归航。
补充介绍香港被日军占领后的香港资料
同学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吞噬,痛彻心扉的母亲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怒吼。全体齐读
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
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期盼着你的归航。
(二)学习第2小节。
幻灯出示句子:第二小节1、引入:香港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香港人民又是怎么做的呢?轻声读第二小节后汇报
.2、换角色朗读:孩子,你饱受痛苦和耻辱,你历尽了世间的炎凉沧桑,你挺得住吗?
3、教师补充介绍香港的发展资料,听后觉得怎样?带着自豪的感情把句中的“你”改成“我”,去读一读吧。
4、师:同学们,香港苦痛时,母亲跟着伤悲;香港繁荣时,母亲也展露笑颜。香港的一切无时不刻不牵动着母亲的心。让我们合作对读:老师诵读第1节的句子,学生跟读第2小节中对应的句子并把句子中的你换成我。展开对读。
(三)学习第3小节
1.读着读着,一位伟人来到了我们面前。请同学们自由地放声朗读第三小节,边读边想:这位伟人是谁?他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2、播放香港回归军营交接仪式的视频
看了这段视频,现在你的心中是什么感觉?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第3小节。
3.画像下出示诗句(第3节诗句)
“斩荆棘,破巨浪”可以用哪两个成语来概括?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出示一组四字词语,学生练习改写成三字词语:
无依无靠
谨言慎行
载歌载舞
寻根究底
4.诵读这一节:指两名同学配乐诵读
左右两个小组赛读
5.背诵。
四、拓展深化,抒写情感
现在,香港回归祖国已经19年了,在这19里,香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香港这位归来的游子,它会对自己的祖**亲说些什么呢?请你以香港的口吻写几句话,也可以仿照课文的形式,写成一节小诗,抒发自己的感受
作
业
设
计
收集香港资料,读读
板
书
设
计
明天更辉煌
企盼、发展、回归
(激动
自豪)
第五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明天更辉煌》同步练习B卷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明天更辉煌》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2分)
1.(4分)给下列划线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号角
号叫
号啕
年号
2.(5分)组词。
耻________
寻________
点________
乳________
步________
3.(11分)根据课文《明天更辉煌》内容填空。
在亿万________中,有一位伟人________。他用超人的________,为你绘制了回归的________。斩________破________,前进的步伐________。百年之梦终________,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________。回到母亲________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________。
4.(6分)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耻辱—________
被迫—________
必然—________
别离—________
封闭—________
痛苦—________
5.(10分)比一比,组词语。
吆________
剃________
侍________
悴________
诀________
咳________
递________
诗________
碎________
决________
6.(5分)朗读诗句,解释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②滚滚黄河为之怒号。
③自强不息的华夏子孙,企盼你的归航。
7.(5分)造句子
①驰名中外:
②白相间:
8.(6分)给下面的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清:A
寂静
;B
清楚
;C
一点不留;
D
清贫
清苦________ 清静________ 说不清________
②临:A
对着;
B
来到;
C
照着字画摹仿;
D
将要
临摹________ 临街________ 光临________
9.(6分)读课文《西湖》,照样子,写词语。
________的孤山
________的绸带
________的漂浮
________的湖水
________的琴声
________的山峦
10.(3分)写出反义词
耻辱—________
被迫—________
痛苦—________
11.(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前进的步伐难阻挡。
②班长的决定我们都同意。
12.(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树木挡住了风沙。
②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13.(3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炎黄________
永志________
世态________
14.(5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条街很热闹。
②十万支箭,三天造不成。
15.(5分)朗读课文《明天更辉煌》中的诗句,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你被迫离开母亲的怀抱,骨肉分离撕断肠。
①被迫:
②断肠:
16.(2分)根据提示写出词语
①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________
②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变。________
17.(5分)扩句
①黄河怒号。
②你离开怀抱。
18.(5分)缩句
①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
②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
19.(1分)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不管你离开多少岁月,母亲的血在你身上流淌。________
20.(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②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二、阅读题
(共5题;共30分)
21.(5分)认真读课文《明天更辉煌》,给本文划分段落。
22.(5分)品味诗词《明天更辉煌》,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3.(5分)仔细阅读课文《明天更辉煌》,回答问题:你从“漫长的岁月”里读出了什么?
24.(10分)阅读诗文《明天更辉煌》选段,回答
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
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
(1)文中的为人是谁?
(2)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5.(5分)阅读诗文《明天更辉煌》选段,回答问题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
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0题;共102分)
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阅读题
(共5题;共30分)
21-1、22-1、23-1、24-1、24-2、24-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