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管齐下 医者先行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多管齐下 医者先行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矛盾解决途径之管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医患矛盾时有发生,医患关系有趋于紧张之势。按照建设和谐社会要求,从医者角度来讲,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机制,通过提高医师人文素养,增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全科医师,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第三方调处机制,提高医患纠纷调处的认同度和有效性,加大媒体正面引导,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立医患矛盾预防体系,减少和杜绝影响和谐稳定的事件等途径,化解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医患关系;矛盾;化解;途径
医患关系事关和谐社会建设,是社会民生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观念和人际关系都在发生着变化。在医院,对于医生和病人地位的理解以及医患关系也随之而发生着变化。传统关系正在被平等互助关系所取代,医患关系紧张,彼此缺乏信任,医疗纠纷增加,成为当前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对医院管理、规范医务行为和避免医疗纠纷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应该医者先行,多管齐下,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保障机制
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谈到医患关系时指出:“医患关系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制度”。由此道破了当前医患关系区域紧张和医患矛盾纠纷呈现上升趋势的根源所在。而在见诸各种媒体报道和各地医疗事故鉴定的关于医患纠纷案例分析中,也不难看出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已成为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从2009年我市受理鉴定的29例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中发现,在29例申请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件中有6例存在着无执业资质(医生、护士)、执业地点没有变更等问题,占已鉴定案例的20%;有9例存在执行医疗制度不严,病历记录不全,表述不准确,病历涂改等现象,占已鉴定案例的31%。因此,笔者认为,要减少医患矛盾纠纷,和谐医患关系,首先要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并认真抓好制度的执行。一是建立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严格依法执业、持证上岗制度,严厉打击和取缔无证非法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把关。二是建立并认真执行医生分级诊疗制度,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和各级医生职责,严禁超诊疗和职责范围开展诊疗活动。三是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确保医疗安全。四是要建立并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监管制度、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确保因病施治。五是探索建立医疗事故保险制度,特别是对因新业务、新技术应用而导致的纠纷、事故,通过建立医疗事故保险制度,以降低医生职业风险,保障病人及家属权益,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医学科学发展。提高医师人文素养,增强医患沟通能力
近年来,卫生部在全国各级医院组织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活动要求,充分体现了病人和医疗服务质量在医院管理工
作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医生、医院服务的对象和客体是人,是处在疾病和痛苦折磨,需要给予医治和帮助的非健康人。因此,作为医务人员不仅要为他们提供针对疾病本身的对症治疗,更需要医护人员给予精神的抚慰和情感的交流,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本领,能够及时有效地医治病人肉体的伤痛,还要提高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情商,加强心理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强与患者沟通的能力。如,笔者从2009年我市受理鉴定的29例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中发现,在29例申请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件中,有10例是因医务人员同患者及家属沟通不够而产生纠纷,占已鉴定案例的35%。有8例是因术前术后告知不全或不充分而引发医疗纠纷,占已鉴定案例的28%。两种相加,占当年医疗纠纷鉴定总数的63%。以上充分说明,沟通是医务人员的必要技能,是从事临床工作的基本功之一,良好的沟通是取得病人和家属配合的关键因素,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各级医院必须将加强医患沟通,把有效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始终作为医院管理和职工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加强医患沟通首先是医疗服务的需要,医生、护士和病人,是同志,是亲人,共同的敌人是疾病,只有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结起来才能打败敌人,患者希望与医护人员进行平等的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权益。其实医患沟通也是医护人员开展医疗工作的需要,在西方的发达国家,医生都把病人称为上帝,或者叫做衣食父母,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医生,人民的护士呢?所以我们在医疗服务中要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立足本职,技术精益求精,追求服务的完美和创新,勇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安危,将病人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用实际行动去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加强医患沟通,也是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医学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是未知数,需要我们去继续研究和探索,广大的医务工作者还要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提高诊疗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患者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选择权。医院在注重培养医护人员的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要关注医护队伍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使之成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才能适应时代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医院要转变管理思路,建立开放式管理的新机制。要增强和社会人群广泛交流的意识,注重患者的需求和反应,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加大整改的力度;要学会用老百姓的说话方式诠释医学术语或医疗常识,让患者听得懂、记得住,减少盲从和误会。要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回复患者提出的问题,杜绝患者投诉无门、拖而不决;要增加服务透明度,公开医疗服务和收费信息;要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延长有效就诊时间;要改进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培养全科医师,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医院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从积极方面讲,加快推进了专业学科的发展,提高了专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了医学科学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医学专业分科越来越细,越分越专,也带来了专科医生非专科知识面的缩水,导致很多外科医生看不好内科的病,肝胆科医生看不好胃肠科的病,就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非管辖区不闻不问,由此而带来的或是过多依靠仪器设备等辅助检查工具的全方位检查,不仅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导致看病贵;或是因专科外知识的不足,缺乏准确的疾病甄别能力,而导致误诊率、漏诊率的增高,引起医疗纠纷甚至是事故。笔者从2009年我市受理鉴定的29例医疗纠纷案例分析中发现,在29例申请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件中,有6例因对疾病变化认识不足或不充分而使疾病有进一步的发展,占已鉴定案例的20%。有5例医疗纠纷案例存在检查不仔细或不完善,占已鉴定案例的17%。有3例医疗纠纷案例因诊断不及时、误诊或漏诊而引发不良后果,占已鉴定案例的10%。因此,笔者认为,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
革中,在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大力培养社区全科医生的同时,要在二、三级医院全面加强针对专科医生的全科知识培训,特别是针对急诊科医生全科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让他们不仅精通本专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也能够熟练掌握专科以外疾病的诊疗技能,提高各种病症的甄别、鉴定和诊断能力和水平,减少误诊率、漏诊率,减少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社会对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唐朝药王、名医孙思邈在《千今方》中说:“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意思是说,一位医德高尚的医生对待病人不应该区分富贵与贫贱,一视同仁,这是古人对从医者的职业道德提出的要求。我国医学院学生入学时也有誓言:“……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说明,从古到今,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一直是医务人员一种崇高的职业追求。我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规定:“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所以说,“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它既是现阶段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医德目标途径的手段;它既是医务人员的神圣天职,也是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白衣天使,要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发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优良传统,努力提高全员服务能力和水平。要认真纠正医疗卫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持不懈抓好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肃查处在工程建设、设备购置、药品购销中吃回扣,以及收红包、“开单提成”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加强卫生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重点部位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遵纪守法意识教育,筑牢防线。要大力推进政务、医务、院务公开,坚持医疗卫生信息公示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要高度重视医疗纠纷调处和信访工作,积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化解矛盾,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第三方调处机制,提高医患纠纷调处的认同度和有效性
目前,我国对医疗事故鉴定、处理的主要政策依据是国务院2002年颁布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依据《条例》规定,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组织机构是各级医学会组织,而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有相当比例的地方医学会组织隶属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或者是作为独立法人设置的社会群团组织,其经费来源依靠向医院和医务人员收取会费,不能维持正常运转。因此,对其组织鉴定的公正性问题,已成为时下社会舆论和医疗纠纷当事人广泛议论的焦点,引起了各方关注。应运而生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建设问题,也成了时下社会热议的、正在积极探索中的、比较有效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目前,各地有不同的做法和探索,但笔者认为,以第三方牵头主导调处医疗纠纷替代原有的医患双方内部调解或实行卫生行业内部机构主导下的鉴定调处方式,其社会认同度和有效性明显较高,是引导、探索和发展的方向,应大力推行。在具体形式上,一是由司法局牵头,卫生、公安、法院、综治办、社会工作者代表等共同参与,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辖区各类医疗纠纷特别是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医疗纠纷的调处工作,同时成立由医疗机构专家和法医共同组成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承担辖区医疗事故鉴定工作。二是将目前承担组织医疗事故
鉴定的医学会组织从卫生部门剥离,独立设置,作为政府批准成立的社会群体组织,不受任何部门和单位干扰,全权发展医疗纠纷的第三方调处和医疗事故的鉴定组织工作。三是在各个街道、社区组织中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发展所辖区一般性医疗纠纷的提出工作。但无论是由何种方式、谁来牵头组织第三方调处,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由地方政府出台医疗纠纷、事故调处办法等地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使纠纷调处有据可依。二是必须由政府认可,保证调处机构或组织的合法性。三是必须是医患双方自愿,这是民事调解的基本原则。加大媒体正面引导,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信息化时代,媒体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说,媒体关系导向。因此,笔者认为,医院要加强与各种媒体的交流沟通,提高与媒体沟通的能力,用正面的报道,正确的舆论引导社会导向。一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制度,各大医院也应该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期发布医改政策、措施、效果,发布医疗卫生工作动态,发布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公共卫生事件调处情况等。二是要建立医疗纠纷、事故或突发卫生事件媒体通气制度,及时、正面通报事件情况,避免猜忌和误传误报。三是自觉接受媒体的监督,支持、配合媒体依法、客观、真实开展舆论监督。四是要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新闻媒体监管和从业人员教育,发挥其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建立医患矛盾预防体系
减少和杜绝影响和谐稳定的事件未雨绸缪,有效的预防体系的建立,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具体如下。一是要建立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经常性开展医疗安全教育和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防患于未然。二是对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要采取“110”备案等形式建立事前报告和先期介入机制,医疗单位遇类似事件,应及时报告辖区派出所或有关部门,辖区派出所或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积极做好先期取证或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预防纠纷事件发生或发生事件后及时处置。三是建立公安、综治办、信访办等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和定期通气制度,通报情况,研究措施,共同做好稳定工作。四是制定重大医疗纠纷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调处预案,一旦发生重大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处置。
第二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演讲征文
有一次我和一位老师聊天,他说起他一次看病的经历:那天空腹去做B超。排了一上午的队,饥饿难耐,眼看终于快轮到自己了,这时却有一位医生领着他的熟人插队到了我的前面,如果换成是你,你会怎么想?还有,我从别的医院转院到这里,一来就抽了七、八管血,把刚做的检查又重新做了一遍。如果换成是你,你又会怎么想?
在大力提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病人太不尊重医务工作者,现在的病人要求太高,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假如我们是病人,我们会如何想,我们需要的又是什么?假如我是病人,我希望医生护士态度和蔼、技术过硬。我希望少花钱,治好病。“已所欲,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多为病人想一想,我们才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美丽的名字。
苏格拉底曾这样说过“贡献你的挚爱来赢得人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学习的是华陀的广施善道不分贵贱,是李时珍的尝遍百草著书济世,是孙思邈的为民救世大医精诚。
也许我们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境,百姓对我们的医疗队伍不再象以前那样充满信任,媒体随处可见对医疗的负面报道,但我坚信,我们的医疗队伍主体依然是一支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不息的队伍,是一支能在困难中创造一次又一次“非典战争”胜利奇迹的队伍。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面又一面在这支队伍中的旗帜!我想起了李燕玲,赵雪芳,我想起了离开我们没有多久的华益慰教授。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灵魂却能超越时代而永生。大医有魂,其魂就是七个字:用心为病人治病。华益慰说:“当了一辈子医生,能得到病人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像华益慰似的好医生。记得那是2010年一个寒冷的冬夜,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牵着一个瘦弱的男孩,手里紧拽着卖牛卖房子后凑到的3000块钱,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我们科住院。接诊他的是我们科一位已故的老主任—曾昭琳主任。曾主任患有脑垂体瘤,先后作过七次开颅手术,也许正是同样的经历,让他更能体会病人的苦与难。当他得知祖孙俩每天的伙食就是从家里带来一大罐腌菜时,立刻把身上的300多块钱递到了老人手里,并再三嘱咐说“给孩子吃点有营养的东西,病好的快一些。”当病人在曾主任的精心治疗下,即将康复出院时,曾主任又了解到祖孙俩在为回家的路费犯愁,他毫不犹豫的把200块钱交到了老人手中。老人看着手里的钱,老泪纵横,久久说不出一句话。像这样的感人事迹,曾主任还做了很多很多。他常常教导我们:“对待病人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能帮的就帮一点,能省的就帮病人省一点。我也是一个病人,我能体会病人的难处。”
在我们国家进行医疗改革的艰巨时刻,在讨论假如我是一个病人的今天,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人民不会在疾病面前彷徨无助,所有的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患关系不再紧张,再也看不到病人把医生告上法庭的事情见诸报端;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医者父母心“不再成为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的医务人员能心无顾虑的全心治病,医疗依然是这个国家最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健康的鲜花四处开放,再没有病魔的踪影。
医务工作者!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正每一片树叶的轻轻摇曳,向人们昭示着那浩荡的春风要在这天地间涌动不息吗?我仿佛看到一滴滴如我一般的小小水珠,在祖国的山川大地上,汇成泉,汇成溪,汇成川,汇成江河,汇成奔腾不息的神川血脉。我仿佛听到凛冽的空气中传来雏鹰的阵阵哮声。大地上一列列白衣的战士在新的征程上不断出发!!
第三篇: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
摘要:和谐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新时期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有利于医疗活动顺利开展,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医患关系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医患关系 和谐社会 医疗保障制度 医德 维权意识
何为“和谐”?有这样一种说法。“禾”,意则关怀自然,关注生态,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口”、“言”应当互通互信,注重文化交流;顺应民意,彼此和睦共处,世界大同,体现人文情怀;“比”,更应竞争有序,在公正的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和进步。由此而得出,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必和于自然,顺于民意,谐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是应有之义。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文明社会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从中国古代董仲舒宣扬的“天人合一”到近代思想家康有为提出的“大同社会”,无一不体现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现阶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投入不足和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高,医疗费用与期望疗效不相符,一旦患者死亡或伤残等,患者及其家属就有一种人财两空的感觉。
二、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三、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除以上原因外,公共媒体对医患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有些公共媒体缺乏观察、公正立场、过分炒作,使社会公众、病人或家属缺乏对医务人员的理解,甚至造成误解,扭曲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影响医患关系的成因,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应坚持医疗卫生同社会经济的协调同步发展变化,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回归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质,解除医院后顾之忧,使每一个医务人员能够“静下心”来提高医术、破解难题、呼唤爱心、共建和谐。彻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
二、加大行业监督、强化医院管理。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让患者放心。
五、增进医患信任。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六、加强医患沟通。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七、尊重医学科学。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
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患者应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
八、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九、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自己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作为医务人员,要使病人真正放心,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有一颗爱心。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职业的,必须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必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所接诊的每一位病人。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新时期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人性化医患关系,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建设的进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坚持常抓不懈,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推动者,努力构建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第四篇:浅谈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构建新形势下和谐医患关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今天,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
医患关系从总体上看,是基本和谐之中存在着局部的不和谐,和谐是主流,不和谐是支流。医患关系成因复杂,有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有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也有更复杂的社会因素。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那么新时期我们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今天想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就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谈几点认识。
1、增进医患信任。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
也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促进医患沟通。为加强医患沟通,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对病人或家属要尊重,具有同情心和耐心;多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生活或不便;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社会心理;留意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受教育程度和感受、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期望值;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尽量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医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及时改进。医务人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
3、尊重医学科学。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患者应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等,并非是医务人员的过失所致,而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和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完全属于意外情况的。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有时可能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值之间出现偏差。如现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其术中死亡率是1%,尽管这种不幸的发生率不高,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一旦遇上就是100%。医学损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可逆性,一旦患者或家属对此种情况不能理解,不能以科学的、理智的态度看待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进程,无疑会迁怒于医生,引发医患矛盾。同时,医生也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让病人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给病人更多的自主的机会,这是未来医患关系的立足点。
4、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医学知识,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不断地学习,把握经验,认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方法,提高确诊率和各种急诊抢救的成功率。
5、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自己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作为医务人员,要使病人真正放心,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有一颗爱心。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职业的,必须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必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所接诊的每一位
病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医患互信,尊重患者,体贴患者,关爱患者,对病人进行人性化关怀;并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
7、提供精湛、优质的医疗服务。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再加上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发展变化,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但要有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要不断地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同人类的各种疾病作斗争,用高新精湛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病痛。医生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真正为病人着想,诚心实意地为病人服务。
8、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学是一个尚未完全被人类认知的科学,还有一些需要人类不断地探索,有一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或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
9、加强对新闻媒体的管理,正确引导医疗事故的处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的报道,一定要加强管理,要设置审批制和责任追究制。对一些不实,或者夸大的医疗报道要严格把关,不能播放的坚决停播,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尽量减少社会负面影响和对患者的误导。
10、政府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包括财力和人力。便于医疗机构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就医环境。充实医护人员来保障医疗队伍的稳定。
总之,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医疗部门是不能完成的,要靠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圆满完成。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我们应该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杜绝医务人员利用其医疗权力谋取个人利益,诸如开大处方、索取红包等不良医风。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逐渐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已任的卫生工作者,更有责任去大力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技术,增强服务能力,维护正常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医疗行业的服务不同于其它行业,由于面对的是患有疾病的人,因此,服务的标准更好,要求更严。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也更为重要。
第五篇:诚信为本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诚信为本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政协医卫组
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尺度,是体现医院伦理道德水准的重要形式。当前,医患纠纷、医患冲突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导致医患纠纷、冲突的原因很多,其中诚信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诚信的缺失,必然导致医疗机构丧失信誉、迷失方向,甚至采用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患者利益,严重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影响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面了解医患关系现状,推进诚信和谐医患关系建立,我们医卫组委员们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引发的问题.医患关系的现状。近年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大了医疗服务监管力度,市卫生局深入开展了“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医院管理年活动”、“和谐医院创建”等活动,着力推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但勿庸臵疑的是,当前的医患关系仍不太和谐,医患关系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疗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二是以行政为主体处理已逐步转变为以法院为主体的处理,处理难度加大;三是医疗纠纷以医疗过失为主转变为非医疗过失为主;四是医疗纠纷的赔款额越来越高;五是由于患者疾病久治不愈 等多方面因素,部分纠纷甚至上升为刑事案件,患方伤害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地区甚至发生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
2.医患冲突所引发的问题。一是医务人员“谨言慎行”,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医学是经验科学。而经验的取得,一是来自书本,再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后者是最主要的来源,对书本的学习是继承,对临床实践获得的病史资料和经验的收集、总结和应用是研究、发展和提高。青年医生的成长,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老带新,靠传帮带。曾几何时,我们看到老教授、老专家在门诊室,在病房里现场手把手教、对比着讲、做示范给看,年轻的医务人员特别重视老教授带着他们查房,一旦发现某些问题,老教授都会在病床前及时纠正,现场答疑解惑,这是年轻人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然而今天,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信任,相互猜疑,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进病房又惴惴不安地离去,生怕留下什么把柄。据报道,医患双方通过摄录的方式保留证据做法在很多医院都发生过。医患双方彼此的戒心到了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一种信任危机。医患双方维权的基础是诚信,而诚信的丧失势必会导致医患冲突频发。二是医务人员规避风险,刻意寻求保存证据。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是在探索中发展的学科。医生的道德准则应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进行100%的努力”,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但现在则因医患之间缺失诚信,造成医生不敢冒一点风险,“没有100%的把握就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在医学探索过程充满着未知数和变数,临床又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和诊疗 措施,而疾病的原因又比较复杂,不是“非此即彼”,有些疾病还达不到“证明”的水平。患方强调自己享有知情同意权,医方稍有不慎,患方就会以不知情来控告。而医方因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臵”的实施,医疗风险责任增大,就会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和举证不能所带来的巨额赔偿责任。三是医务人员防御性医疗,患者负担大大加重。防御性医疗行为是医务人员为保全自己的利益所采取的过度医疗、过度检查等不完全出于对患者的需要而进行的医疗行为,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医患冲突,实际上是医患之间信任度降低所引发的戒备心理的表现。防御性医疗行为不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加重患方的负担,造成医务人员工作心理障碍,更加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而且使本来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医患之间信用更加降低。
二、医患冲突的主要原因
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一直为人们所敬仰,但为何近几年来医患关系却急转直下呢?深入探究,既有社会变革、医疗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医患双方的问题,其中诚信缺失在医患冲突起了突出的作用,究其根源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剖析。
1.卫生体制的不够完善,缺乏诚信发挥作用的支撑机制。医患冲突中,诚信缺失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伦理道德问题,更深层次的则是体制和制度的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实践发展了,诚信原则植根的社会基础发生变化了,也就是说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体制和管理制度被打破 了,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体制和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支撑诚信原则发挥作用的机制和保障条件也相对滞后,使医方得不到有效监管、患方的不正当要求得不到有效遏止。对挑战诚信的违法违纪行为也不能及时予以制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人(包括医方和患方)利用体制上的空隙和管理上的疏漏以失信的低成本发不义之财的气焰。
2.卫生法制建设滞后,缺乏强有力的践行诚信的法律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和诚信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法律实施的基础是国家强制力,而诚信则靠舆论、制度、法律得以实现。我国卫生立法速度近几年明显加快,但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一些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仍是80年代制定颁布的,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民营医院这一现象,调整的作用非常有限。
3. 社会多元化的变革,缺乏相对统一的价值取向。在价值追求上,医院无疑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医生则应该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政府投入的不足或缺失,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出现了偏重经济利益的趋势。市场经济对医院和医生价值观念冲击的最严重的后果不在于医院和医生对经济利益的重视,而在于一部分医院和医生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选择上发生的严重错位。医方对经济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反过来加剧了患方对医方的不信任。
三、构建诚信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议
1.加大法制建设的步伐。医患之间诚信关系的确立和良性 互动发展不仅要靠伦理道德规范维系,而且还要借助法律手段,通过法律制度强烈的引导和约束维护医患信用。在医疗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面广量大的情况下,要做到每一个人都自觉遵守医疗信用,是不现实的。完善法律建设,以产生诚信的外在约束力,同样必不可少。通过建立有效的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完备的社会监督机制、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等确保医患间诚信关系的确立。
2.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普遍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现行宏观卫生政策存在一定问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卫生筹资的公平性、保险覆盖面、卫生服务的效率、卫生服务的质量监督以及卫生资源的配臵、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补偿机制、医保制度设计、药品流通体制等方面存在缺陷。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医疗保健覆盖面,有效地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以增强老百姓对国家政策的信心,缓和紧张的医患矛盾,促进诚信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也是构建诚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有力保障。
3.加强医疗机构管理。加大医疗机构依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损害群众健康的违法医疗行为,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但对医疗机构来说,需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要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分析自身的问题,并从服务环境、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各方面查找原 因,制定措施,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效率。一是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寻找服务创新点。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患者在就医的时候不仅仅关注医院的医疗水平,而且更加关注医院的人性化服务。医院除了拼技术、拼设备等硬实力外,也不能忽视管理模式和服务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要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通过人性化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二是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回扣”等不正当费用;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切实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三是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促进医患沟通。医疗机构要对医患沟通从形式、渠道、内容、要求、技巧、效果、考核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医务人员要真诚对待病人、家属,要有同情心和耐心;要多听病人的询问,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等;要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医疗费用情况和病人的社会心理;要选用适当的沟通方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注意观察沟通效果;要避免强求病人,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及压抑病人情绪;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四是严格医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学是一个尚未完全被人类认 知的科学,还有一些需要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有一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或者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而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医疗机构在为患者提供高新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