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信息化建设情况说明
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XX中心支公司(筹)统计与信息化建设情况
依据分公司业务发展规划和统计与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全面开展公司统计与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公司的业务拓展、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建设一支技术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熟悉寿险公司管理的、团结进取的、高素质信息技术队伍,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与保障。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发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业统计与信息化建设验收指引》的精神,华夏人寿安徽分公司XX中心支公司(筹)筹备期间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落实。现将具体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信息化工作组织结构设立
1、负责信息工作的分公司负责人:XXX2、负责信息工作的部门和联系人:XXX部 XXX
XX中心支公司(筹)电脑岗岗位职责包括:
A、硬件设备的申请、采购、安装、调试、维护及管理
B、对营业区的电脑系统的配备及网络建设
C、公司电脑系统的安全管理
D、对网络系统以及硬件设备的维护
E、全机构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配置与维护,电脑管理制度的制定、宣导和监督实施
F、搞好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收集业务部门对应用系统的改进意见和新需求。
3、筹建期业务管理部电脑岗人员情况:
XXX部电脑岗XXX
二、保险统计与信息化规章制度、计算机系统故障应急机制 分公司已分别制定《华夏人寿安徽分公司保险统计管理暂行规定》、《华夏人寿安徽分公司保险信息化安全管理暂行规定》、《华夏人寿安徽分公司信息系统事故应急预案汇编》,XX中心支公司(筹)遵照分公司制度执行。
第二篇:统计及信息化建设情况说明(样本)
统计和信息化建设情况说明
(一)、负责统计工作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负责人、主管统计工作的部门组织结构和人员情况;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分支机构负责人、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部门组织结构和人员情况;省分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岗位的设立情况及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情况。
(二)、业务及财务系统建设的具体方案,包括业务及财务系统使用的数据库名称(如SQL Server),业务及财务系统的处理模式、数据集中情况、基本处理流程框架,系统间数据交换关系,各类数据的管理权限等。
(三)、总公司出具的关于在分支机构核准开业后的第三个月起,按照有关规定向保险监管机构报送该分支机构数据的承诺书。
(四)、向保险监管部门报送各类监管数据的详细流程。若数据由总公司统一生成并报送,应说明数据传递、核对的具体流程。新设立的省分公司需向保险监管部门报送统计数据及分析工作的三级责任人情况;报送月度业务经营分析报告的承诺书;报送公司日常信息的信息员情况。
(五)、保险公司在统计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公司统计内控制度其他统计方面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险公司在信息化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公司的网络架构和软硬件情况,公司对通信线路的冗余备份情况,公司在网络、软硬件、数据等方面的安全保障策略及计算机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机制。
(六)、计算机机房建设情况说明。
(申请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第三篇: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说明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介绍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将信息化的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为此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对信息化工作实施的指导。主管教育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规划的推进。微机室三位教师为组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培训。经过几年的探索。为了实现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学校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着重建立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保障制度》、《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信息技术使用创新的激励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信息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持续不断的推动力。
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近5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实现了多媒体化。教学方面学校已经建成多功能教室1间,多媒体网络教室1间,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一间,电子图书馆。配备电脑**台,其中学生用机**台,教师机**台可以独立上网。购置了教学用多媒体设备,数码照相机*台,DVD *台,录像机*台,投影仪,大屏幕。电子备课室可以实现音像的剪辑、课件制作和电子备课。这些设备的配置,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基
本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
(二)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学校经建立了专门的网站。并在20**年建成班级网页,作为学校与家长沟通,班级之间交流的平台。目前校内网络共享信息已经达到音频、视频、文字、图象、课件5大类。
(三)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教育观念得到转变。信息化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的是人,人的观念和能力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信息化的时代需要老师具有信息的理解力,信息的选择力,信息的批判力,信息的收集力,信息的处理力,信息的生成力和信息的传递力。为此,学校认真落实《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10课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INTERNET与校园网的使用;(3)电教基本设备的操作(4)数码设备的操作技术;(5)网页制作技术;(6)电子政务管理平台应用。目前为止,100%老师通过省二级计算机考试,80%的老师通过了国家初级考试,5%的老师通过了国家中级考试。信息技术学习的热潮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启聪部课堂多媒体的运用率已经70%,100%的老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80%的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近三年教师多次参加信息技术比赛,并多人获得区级以上荣誉。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突破。我校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全校开课达到324节/学年,达到了课程方案规定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足量开设,为孩子获取知识,了解社会,打开了一条通道,为他们融入社会提供了帮助。另外,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历年的高度整合。
市***中学月日**年
第四篇:信息化建设项目情况说明
关于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建设项目
情况说明
按照交通运输厅年初制定的33项信息化目标任务的要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甘肃省交通系统内各个信息化承建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现将检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甘肃省运管局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1.信息资源整合项目建设情况
信息资源整合项目进展情况,系统框架和平台已经搭建完成,已经开始试运行。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信息数据录入不完整问题,前期厅科技处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单位配合做好系统工程数据采集工作,由于其它相关提供数据单位也都在进行信息化项目的新建和改建工作,有些数据不完整,不能及时提供所需数据,造成系统内容单一,信息量薄弱;系统存在漏洞问题,对系统的防护措施还很不到位,没有设置相关访问权限,对系统内部资料的保护没有应对办法,缺少应对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数据系统热备份、设备零件损坏、断电等相关应急处置预案;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机房缺少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电源线路走线不规范,电源插板随意摆放,安全隐患严重;视频图像连接速度慢,图像不流畅。
2.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
客运联网售票系统推广应用项目进展情况,票务中心的工可9月份已上报省厅规划处带审批;联网售票工作正在平凉、兰州等部分已
完成信息化建设的车站进行试点。网上政务大厅的系统协同应用项目进展情况,系统框架初步完成。道路运输指挥系统扩建项目进展情况,行业指挥系统平台已接入了19家一、二级客运站。站场资产监管系统应用项目进展情况,项目的开发准备工作已全面展开,已完成需求调研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已上报省厅待批。
存在的问题:中心的票务中心没有建成;联网售票牵扯各方利益,互相结算,代售手续费和结算标准不统一等。
3.信息化项目应用情况
应急指挥中心的系统协同应用项目已经制定了系统的运行管理办法,需要会议审议通过并下发,其他各应用系统已部署到位,各项应用功能也正在逐步启用。电子政务管理系统协同应用项目进展情况,行业综合查询分析系统已完成部署,OA和行业综合查询分析系统的协同应用已经开展了试运行。扩建部分正在上报工可,方案已经形成,正在等待审批、立项。GPS系统推广应用项目进展情况,系统已经建成,正在运行。庆阳、嘉峪关已先行试点。96779语音服务系统推广应用项目进展情况,系统已经建成,正在运行。视频会议系统推广应用项目进展情况,线路升级、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实现了省局—市州—县区三级级视频会议的全面覆盖。IC卡电子证件推广应用项目进展情况,IC卡发放系统已经开发完成,正在发放IC电子卡。OA系统及RTX软件推广应用项目进展情况,省运管局、市州、县区运管机构和省厅统一部署了OA和RTX系统,部分市州已正式启用。全省物流信息平台推广应用项目进展情况,目前项目正在组织招标。
存在的问题:GPS系统推广应用运管局已打报告到交通厅,希望GPS推广能实行法制化;终端的安装费能得到政策的支持。视频会议系统三级同时开会受宽带影响,传输不流畅。物流信息平台主要是各货运站和物流园区涉及到各方利益,信息上传不及时,信息量少等问题。
二.甘肃省公路局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1.全省公路养护管理系统软件与全省公路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软件进展情况,系统都已经建成并开始试运行;公路出行服务系统进展情况,系统已基本建成,做最后的基础数据完善中;完成局域网改造项目进展情况,正在进行机房装修和综合布线的收尾工作,机房机柜和设备安装阶段。国省干线公路数据局及电子地图进展情况,国省干线数据库框架已经基本完成,正在向数据库中添加数据;电子地图基本建成,有部分新数据在修改中。开发桥梁管理系统软件、农村公路数据库、二级公路收费日报系统进展情况,桥梁管理系统软件购买成品软件,已到位;农村公路数据库系统框架基本建成,正在完善和数据的整理中;二级公路收费日报系统已经开始试运行,一切正常。
2.存在的问题
国省干线新采集的数据东方永德公司提供,正在协调提供新采集的数据。农村公路数据库部分数据还不完善。项目资金尚未拨付,正常运作还存在困难。
三.甘肃省水运局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1.甘肃省水运海事信息专网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专网核心网络
设备采购均已完毕。省局专网网络中心平台环境搭建基本完成。水运海事信息系统已初步完成,进入测试阶段,部分数据不完善,准备填充数据。
存在的问题: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白银分平台机房还没有建设,严重影响该项目的进度。另外,白银地方海事局还涉及到今年10月份单位搬迁的问题,且搬迁的具体时间还没有确定,因此对“一中心,三平台”专网建设的进度属于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也会对省中心和各分中心平台的专网网络链接调试工作造成影响。
2.对重点船舶实施GPS船舶监控项目进展情况, 兰州分平台建成后,选择了5艘船舶安装了GPS船舶监控终端对船舶监控进行了试点。存在的问题: 该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白银分平台还没有建设导致专网的网络环境还没有搭建完成,因此对白银市重点船舶实施GPS监控还有待建设。另外,对电子地图的定位位置有些偏差,还需要进一步调试完善。
3.在兰州、临夏两地进行电子售票试点项目进展情况, 兰州、临夏两地电子售票正在积极的筹备建设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 该项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项目还未立项,资金还没有到位;二是在兰州港进行土建工作需要与黄河风情办协商。
四.甘肃省征稽局和路政总队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1.征稽信息系统转型改建为路政执法信息系统进展情况, 目前已经完成试点工作。一是完成路了路政巡查电子化软件的开发工作,实现了路政巡查数据的集中处理;二是开发完成行政许可软件的开发
工作,初步完成行政许可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三是对征稽系统现有OA办公系统、门户网站进行转型升级,适应了路政管理工作需要;四是对基层部分路政单位巡查车辆安装GPS设备,实现了巡查车辆进行动态跟踪。以上系统都进入试运行阶段。
存在的问题: 部分功能需要完善;项目资金尚未拨付,正常运作还存在困难。
2.建立全省路产、路权电子档案项目进展情况, 已经完成路产档案的摸底工作,基本了解了各单位对路产路权的管理程度和范围。存在的问题:公路路产、路权涉及内容众多,信息量大、权属关系复杂。建立全省路产、路权电子档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仅涉及到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还涉及路产普查、图像(视频)及文字数据采集、测量设备的购置等等诸多因素,同时还涉及到公路局、运营中心等多个部门间的相互配合,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鉴于以上的原因,特建议省厅对路产、路权电子档案建设进行专门立项。
3.建立全省治超、治限四级网络项目进展情况, 一是完成了超限检测站检测设备、计算机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的摸底;二是正在建设部分治超检测站的SDH网络;三是正在按照交通部要求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五.甘肃省高等级公路运营中心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
1.推广应用高速公路应急指挥调度系统与全省高速公路电子地理信息系统正在试运行阶段,系统基本运行正常。
2.推广应用高速公路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高速公路路网智能
监控系统、建设高速公路电子缴费系统、建设高速公路自动气象预报和预警系统和实现全省特殊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交通量和特殊事件统计项目都已通过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的“六大系统”专题评审会。五大项目建设已进入立项阶段。正办理立项的各类资料手续,手续已交厅规划处待批。
六.今后的工作计划和建议
1.对甘肃省交通系统内各个单位的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循环式的不定期督察,对各个信息化项目的进展情况做及时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并协调处理。
2.对甘肃省交通系统内各个单位已完成的信息化项目进行功能初步的测试和检测工作。
3.完成甘肃省交通行业十二五科研项目的工可编制工作。
4.了解并掌握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和最新的技术,熟悉交通系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最新的技术。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及开课情况说明
青铜峡市一 中 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及开课 情况 说明
青铜峡市一中创建于 1955 年,原校址地处小坝中心广场北面。2011 年初迁入位于东区的新校区,濒临风景秀丽的罗家湖绿化带,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目前青铜峡市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的高级中学。现有教职工 192 人,有 55 个教学班,2653 名学生,现学校占地 312 亩,建筑面积 60839平方米,8.6 余万册图书。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学生公寓、学生餐厅、400 米标准跑道等,设施设备齐全。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各种活动的创建,曾多次获国家级、自治区及吴忠地、市、教育局奖励,现在正积极创造条件创建自治区示范高中。全校师生秉承优良传统,在争创全区示范重点高中的过程中,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发挥整体优势,乘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时代列车,遵循“积极创新,打造一流办学环境,稳步发展,创办现代优质教育 ”的办学思路,探索了一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
一、
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为学校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为了顺应信息化社会潮流,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汲取全国先进学校的经验,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进程,改变单纯“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为适应 21 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信息化建设应摆在学校教育投入工作的首要位置。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加大对信息技术设施的投入,通过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学校经过近3 年的不懈努力,先后投入一百多万元资金,构建起学校现代教育和信息技术软硬件环境,形成了一中靓丽的风景线。
1、硬件方面:
学校每年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都要投入大量经费。2005 年,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校园网以 2M ADSL 与互联网相联。配备了校园电视台及广播电台设备,闭路电视系统进入教室。各办公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各职能办公室配备了 17’纯平显示器的办公计算机,各功能室配备了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和DVD 播放机。2010 学校东迁,新的校长有了更高更新的配备,除建有两个标准化,大容量的,网络多媒体阶梯教室外,所有的 60 个教学班和理化生实验室及信息技术教室全部实现了多媒体化和网络化,配备了方正品牌液晶电脑、视频展示台、短焦投影仪和电子白板及多媒体音箱,完全满足多媒体教学需求。学校共装配了计算机网络教室 5 个,共 305 台计算机;从 2008 年起到今,学校多方努力分三批为所有的学科教师配备了方正笔记本电脑。为老师移动办公提供了方便。2011年迁入新校区后学校网络中心采用神州数码硬件防火墙和核心路由交换机及高性能服务器,50M 光纤专线接入互联网。网管中心控制室(含校园网控
制室、电教管理中心)2 间,有多媒体计算机 3 套,配有录放设备、扫描仪、视频采集卡、数码相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及配套软件等。学校配置了信息技术教学办公室 1 间;校园电视台 1 间(演播室)。2010 年,学校装配了先进的红外线监控报警系统,保证了学校的财产安全。目前我校的教育信息化硬件配置为全区一流,为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软件方面: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购置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软件,推广使用国家中小学音像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及省电教馆、省教育音像出版社推荐的音像教材,购置有课件制作系统、教育软件资源库、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开发的素材库等,自制 CAI 软件、计算机工具软件共 30 套,VCD 教学光盘 100 张,录像教材 200小时,录音教材 200 小时,有关学科教师(英语)每人 1 套,学生用录音带人手 1 套,各学科投影片 100 余张,并积极购置上级部门推荐的投影片,极大丰富了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的装备。
为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校先后订有《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网管员世界》、《中国电脑教育报》、《电脑报》、《软件报》等各种信息技术教育刊物,供教师学习、参考。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有了很大的改观,这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我校的工作蓬勃开展起来。
二、
只有良好的物质条件是不够的,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是使其发挥最大作用的必要条件。学校每期都将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规划和总结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总结,各个部门都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下,各司其职,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我校在几年前就正式成立了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的信息技术组,电教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2003 年,为充实电化教育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电教组和有关老师为成员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管学校的电教、信息技术教研、网管中心、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等工作。信息技术教育中心整合全校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负责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信息管理中心为全校教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技术培训,积极参与现代教育媒体设备购置的决策。建立完善了一批管理制度,有计划、分层次地培训教师,培养了一批教研组、年级组的骨干力量,并聘请为信息管理中心的信息员。使学校信息水平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大提高。除此以外,信息技术中心还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教室、语言室、多媒体电教室等各功能室的管理。要求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使用情况进行完整
的记载,对软件资料实行标准化管理,注意设备的维修保养,做好病毒防治,严格执行赔偿制度,对网络实行专人管理,确保可靠、安全运行,信息交流畅通。正是因为管理到位,所以能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的作用。
三、促进信息技术全面为学校 服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于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我校全体教师的共识。我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各年级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信息课,使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得以提高。同时,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学校积极推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了新的变革。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全校教师学习热情极高,连一些到了退休年龄的老教师也积极主动参加。为了不影响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的培训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然而教师参加培训率还是达到百分九十五以上。
在全员参加基本培训的基础上,学校要求大家参加市人事局举办的信息技术技能考试,达标率在 70%以上。学校鼓励教师们参加课件制作培训,如今全校部分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自己开发的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课,利用因特网搜索适合的图片、音频、影像以及动画等资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经成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学校多功能教室和教室展示系统得到了充分使用。借助多媒体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整合,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了课堂容量,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具趣味。新的课堂授课方式比传统单一的文本课堂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增强。信息技术为学校全面工作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校设备设施使用的指导思想是:宁可用烂,不能放烂。从 98 年起,各年级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每周 2 节。目前信息技术教研组有专职管理人员 1 人,教师 4 人,为本科学历和计算机专业,中学高级教师 1 人,中学一级教师 2 人,中学二级教师 2 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育硕士一人。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注重教学常规,狠抓课堂效益,加强教学研究。信息技术课不仅重视课堂效益,而且在课外活动中,也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信息技术的各类竞赛,已有 33 人次获奖。学生信息素养不断提高,多数学生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基本具备收集信息、利用信息充实自己的能力,许多同学参加电脑制作比赛荣获市一等奖。
2、坚持把传统的集体备课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针对传统集体备课形式多、实效少的弊端,学校一直在做改进探索,希望
能实实在在的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们集中精力抓好教学质量。2007 年 9 月,教科室在语文组进行教案改革试点,提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准备电子教案,教师可从网络或学校购买的中央电教馆资源库中下载,或自行录入教案等。语文组教师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分单元落实备课任务,准备相关资料(包括教案,上课资料,图片,课件,训练资料等)。在备课组集体备课时间,讨论教学重难点,教学的优化处理,统一制定一份年级备课资料(电子文档)。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班情实际进行班本化处理和修订。通过试点改革,教师们确实感受到集体备课的好处,集中精力精心准备一个单元的教学资料,得到了集体智慧,克服了片面性,加强了备课组的团结和协调。同时,教师从应付备查的抄写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学生,研究教与学的实效。同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老师们可以将教案发布到网站上,大家利用自己的时间自由的交流和探讨,到达了 “共享和合作”。集体备课这种“低负担、高效益”的合作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活动的整合,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学校广播站成立 2007 年、电视台成立于 2008 年。我们始终明确校园广播电视系统要为学校德育整体效应服务的思路。实践证明,校园电视系统是学校教育信息传播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1)、校园舆论的喉舌 向全校师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报道学校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及新人新事新风尚,是我们办台的重点工作。自开播以来,我们坚持每天中午 12:20—1:00 与师生见面。坚持制作校园新闻,反映学校重大活动,突出学校工作重点。其内容包括:优秀班级介绍、先进同学采访、好人好事报道、友好行来通讯、重大活动择录、环境卫生曝光等节目。为了宣传学校政策,明确学校工作重点和任务。今年开学初,我们组织专题,请学校主管副校长分别就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各年级、学习目标、德育目标、管理目标进行电视讲话,增加学校工作的透明度,让学生了解学校、理解学校、自觉接受学校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2)、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校园广播电视台及时、快捷地报道各年级、各班级、各党群社团的活动。如:感恩主题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文学社会活动,学生自治管理活动,文明班级,优秀文艺晚会活动,体育活动,扶贫助学活动,这些大事、好事、新事都是发生在校园和学生身边,引发了学生们的关心和关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校园道德思想、行为意识、日常规范的教育。
(3)、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
为了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向上发展。广播电视台积极配合学校,弘扬正气、抵制邪气,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操和精神风貌。我们对学校重大活动精心摄制,及时播放。如国庆文艺演出、中小学生合唱比赛、秋季运动会、艺体节、各种演讲会、各类专题报告会、各类研讨会、作业展览,优秀教案展等都力争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报道。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我校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生的和谐发展,实现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为打造学校品牌、凸现学校特色做出了贡献。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建设还将不断地更新设备配置,继续打造一支拥有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师队伍,不断地发挥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的新世纪学生。相信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将永远向前,不断超越,必将成为一所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品牌学校。
青铜峡市一中 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