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个案
4月份个案分析
不爱午睡的孩子
第一次与可儿接触,你肯定会觉得她是一个特别文静的小女孩,每天学习的时候候都很认真,做事情也特别的棒,可从平时的观察与了解中发现她其实非常的活泼、调皮,精神劲特足,玩起来一双小眼睛转来转去的。兴致特别的高。就拿每天的午睡来说吧,她总是那个唯一睡不着的孩每天都是在那里,眼睛眨啊眨,怎么就是就是睡不着,针对可儿这种情况,我对她做了如下观察:
观察地点:红樱桃班午睡室
观察时间:每周午睡
观察记录:
1、幼儿已经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儿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还是不断地听到有人小手在敲击床沿的声音,这会是谁呢?我轻轻的跟着声音走了过去,原来可儿还没睡着,在那玩。
2、幼儿午睡不久就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梦乡中,这时我又听见谁在哼哼,我问了一句,是谁啊?有小朋友马上告诉我,是可儿,原来可儿还没有睡着。观察分析:
可儿从小就没有午睡习惯,甚至于晚上睡眠也不多,妈妈说从出生就不是很喜欢睡觉,都说小孩子都是比较喜欢睡觉的,可是他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外,在幼儿园里时间长了还好,偶尔还会睡一觉,但如果放假回来,便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和她家长也沟通过,家长反映可儿在家从来不午睡,家长也忙,懒得哄她睡午觉,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她不爱午睡的习惯。
教育策略:
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睡眠习惯。
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在教育多多时我没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坏习惯,而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她开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边,有时拍拍她,帮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会儿了,但不一会儿就会醒,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翻去,我就让她起来做一些安静地游戏,如看书、做手工等。不让她觉得睡觉是一件苦恼的事。等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时间也长了。
2、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午睡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星期天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她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二篇:幼儿园个案分析
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幼儿园大班个案分析
这一周冯心怡连续几天不肯睡,老师觉得很头疼。只见她一会儿仰着睡,一会儿卧着睡,不一会儿又侧着睡。老师叫她快睡,可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时间在悄悄流逝,声音也几乎没有了,老师以为睡着了,凑过去一看,两只眼睛睁得滴溜溜圆,正在被窝里认认真真地玩棉线。棉线不知哪儿来的,可能从棉被上扯的吧,她的棉被拉链坏了,里面露出了几根线头。我看到她这么喜欢玩线,就说:“冯心怡妹妹喜欢线,是吗?老师家里有很多五颜六色的线,明天拿来送给你。不过,你要现在就睡。”时间到了,别的幼儿已经醒了,而她睡得正香。
分析
离园时间到了,冯心怡是她奶奶来接的。我就这件事和她聊了起来。原来冯心怡小时候是个早产儿,不足三斤,以为不能存活。后来在奶奶的精心护养下,居然活下来了,但到两岁时还不会走路。于是,全家人对她更是疼爱有加,生怕她抱在手里冷了,含在嘴里化了。这样,她倍受宠爱,就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式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另外,她的爷爷奶奶生了二个儿子,等到孙辈养了一个女孩,自然欢喜不已,再加上是早产儿,有幸养活,当然百般呵护。由于太宠了,所以养成了不睡午觉的习惯。
措施
1、提高幼儿的认识。我在幼儿园经常与它单独谈话,让她明白中午睡觉有利于自己的生长。并抓住有利时机,积极鼓励她睡觉,并适时地表扬她。就像案例中提到的幼儿不睡觉,居然在聚精会神地玩棉线,而当老师叫她快点睡,明天就会给她很多漂亮的线,她竟不一会儿睡着了,这正是老师所希望的。
2、与家长取得共识。对幼儿的教育要靠家庭、社会的支持,为了让幼儿能健康地成长,我特意与她的父母、祖父母交换了意
见,让他们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并请他们配合老师,在家中也让幼儿中午时睡觉,养成爱睡午觉的好习惯。
通过与幼儿交谈、鼓励、讲道理等方法,在家园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冯心怡不愿睡觉的习惯有所改变。现在,她能做到小朋友睡,自己也跟着睡,被卧里不做小动作。
李xx长着一对漂亮的大眼睛,高高的个子,是个聪明的小朋友,是我们班的“大哥大”,可是这个“大哥大”却生性好动,非常调皮,不管是上课还是游戏都喜欢做出各种古怪的动作,无法安静下来,常常惹得我很生气却又拿他没办法。
晚上吃晚饭了,别的小朋友都已经安静地坐下来准备吃饭了,可是李xx还在大声地讲话并不停地摆弄着凳子,一会儿把凳子举过头顶,险些砸到别的小朋友,一会儿又不考虑自己的安全站在凳子上面跳下来。等饭菜都发好了,李xx拿起筷子就往鼻孔里面塞,多次提醒仍然没有效果,于是,我决定先把他的筷子收起来,期望他能认识到错误并改正过来,但是他非但没有,反而把错误进一步扩大,用手去抓饭来吃,并故意做出各种怪动作,眼睛还挑衅地望着我,一副“其耐我何”的表情,惹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见别人大笑,李xx闹得更欢了,干脆在活动室里面来回跑动,或去玩一边的玩具,又或去碰倒别人的饭碗,最后搞得整个进餐过程就像是他自己的“个人表演秀”,不仅他自己不能好好吃饭,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
户外活动时,李xx就更象是一头脱了缰的“野马”,根本就不听指挥了。我正在组织小朋友们进行“切西瓜”的游戏,李xx则自己一个人跑到操场里面的草地上打滚,却不知草地刚刚洒了水,湿漉漉的,于是,打了滚起来后浑身就脏兮兮的,这还不算,等到他滚腻了,就又跑到滑梯边窜上跳下地,甚至头朝下从滑梯上滑下来,不管我怎么叫就是不归队。转载自百分网http://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三篇:幼儿园个案分析
4月份教养笔记
爱是信任
每当我面对眼前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蛋,我的内心知道孩子们其实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虽然有时他们表达的方式过于幼稚和天真,但他们却拥有一颗感受“爱”的鲜活之心。
这天放学的时候,教室里只剩下一位彭琳小朋友,彭琳平日里是个性格比较倔强的小男生。当他看到小朋友都被带走了,就跑到我面前说:“摇老师,我爸爸什么时候来?”我无意中觉察到孩子眼里起了变化,那是信赖和依靠的光晕,这与平日里是大不相同的,平时他很少与老师目光交流。出于感动,我情不自禁地将他抱起,一边走一边说:“爸爸快来了,有老师陪彭琳.彭琳也开心对不对?”“嗯。”我抱着他慢慢走到走廊窗户前,我们一起看窗外的风景,说了一些无关回家的事。
孩子那天说的话可真多,让我瞠目.原来孩子感受到你爱他时,他会自然而然地将爱通过某种形式流露给你。当听到孩子在我耳旁的呢喃:“我要把我的枪带给你玩,我还要让你到我家吃好东西……”时,我知道伏在我肩上的小家伙已是十分地信任我、依赖我了。我是无言的感动,心灵也为之震撼。
终于,彭琳的爸爸来接孩子了。孩子飞快地跑向爸爸。只见彭琳一手拉着爸爸,一手指着我,小声嘟哝着:“我最喜欢这个老师。”孩子的话我是听得一清二楚,心里也是暗自欣慰。而他的爸爸并没在意孩子的话语,因接孩子太迟过于自责,他匆忙离开了教室。
我坐在椅子上回味很久,想孩子的话语,想孩子的神情,真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收获感,原来播撒了爱心,你会收获更多的喜悦。这些天虽然十分辛苦,但是看着小朋友点点滴滴的适应真的还开心。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得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的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因爱而耿生动有趣。
第四篇:幼儿园个案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
一、个案现象:
每个教师都希望班上的孩子聪明、听话,而对调皮甚至要恶作剧的孩子难免会产生“讨厌”之嫌。我们班刘慎豪可以算上是学校有名人物了。老师、孩子都认识他。对于我这个年轻教师,他更是不放在眼里,所以,有时非常的“头疼”。
今年春天天气变化反常,忽冷忽热,早上手工课时我发现刘慎豪把外套脱了,只穿件毛衣,于是,我连忙对他说:“快把外套穿上,要感冒的。”他却对我说“我穿上你给我一个五角星”,我没回答。他慢慢穿好衣服,走我跟前说:“老师,我衣服穿好了,你给我五角星吧。”我想:如果给了五角星,会不会他明天后天还这么做呢?于是我对他说:“穿衣服上小朋友自己的事,五角星是奖励表现好的小朋友的。你等会上可表现好,我再奖励你。”他听完生气的说:“那我把衣服脱了。”我见他站着没动,也就没理会他,谁知他走到门外说,“你不给我五角星,我就不进去了。”看来,是在威胁我了,到底给不给呢?
二、观察心得:
1.“调皮孩子”同样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关注。前一阶段发现刘慎豪小朋友,他的行为常反复不定。一段时间表现得出奇的调皮,常与同伴发生争吵,又有一段时间表现得出奇的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这说明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也能改正错误。
2.他想向老师要五角星,说明他还是很想进步的,老师没发现他的进步,他便做些反常的事来引起老师的关注,关注以后,他便会乖乖的,变的很懂事。有时当老师没关注他时,经常会听到他走来对老师说:老师,你说我乖吗?老师,你说我做的好吗?这说明他是很要求上进的孩子,他想更多的得到老师的关注。
第五篇:幼儿园个案记录
村大地幼儿园教师个案记录
幼儿姓名:朱庆浩 班级:XX班班 年龄:5 教师:XXX 幼儿情况:
我们班有一个叫朱庆浩的男孩,他是一个令老师头疼的孩子。朱庆浩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很难集中,是个“坐不住的孩子”,有时他会“骚扰”周围的小朋友而打断教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他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他想参与同伴的活动,却因为不适宜的方式而被同伴拒绝。周围的小朋友实在驱逐不了他的情况下还会去告状。
成因分析:
家长反映幼儿在家时家里都很宠,不管什么事情都不会阻止他去做。小班时候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也与家里老人沟通过,但是完全没有得到回应。
培养目标:
1、平时多关注幼儿,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及时进行纠正。
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案例
(一):
在每次进餐活动前洗手的环节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排好队伍一个接一个有秩序的等待着洗手,然而朱庆浩小朋友每次都很迟排队却总喜欢插队排第一个,我见状,叫他接到后面队伍中去,他无动于衷,于是我把他拉到最后一个位置去,然后紧接着他又插到前面位置上了,这让其他已经站好的幼儿都十分讨厌他这样的行为。
分析与反思:
针对朱庆浩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1)家庭教育的原因,由于家长宠爱倍至,尽其所能满足其需要。
(2)缺少玩伴,大家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使他难以体会到与他人合作游戏的快乐。案例
(二):
今天早上晨间活动,孩子们在开心游戏着,朱庆浩在我的注视下明显乖巧了许多,没有做出捣乱的行为。于是,我便有意地走到另外一边,指导其他孩子游戏。可刚过了一会,有几个小朋友叫了起来:“老师,朱庆浩抢我的玩具,还打我的脸!”只见朱庆浩嘟着嘴巴站在一边,叫着:“他先抢的我玩具的!”我问小朋友“你们看见是谁先抢的玩具吗?”小朋友都回答说是朱庆浩抢的玩具!我问他:“为什么老是要抢人家的玩具?如果你想玩的话,可以问小朋友借来玩的,抢别人的东西还打人,是非常不对的,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不喜欢这种行为的,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他听了点点头,可是过了几分钟又去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了
分析与反思:
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发现其的自控能力非常差!他想要什么东西一定要得到,如果别人不给就会抢,抢不过就动手打人。这就是很典型的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从平时和家长的交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人对他是非常的千依百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给就会大哭,一哭家长就会妥协,所以养成了他这种自私的性格。在日后,我们将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帮助 他改掉娇惯、蛮横的性格。
案例
(三)中午散步时,幼儿自由坐在地上。朱庆浩坐在最后一排。老师让幼儿自由结伴和小朋友一起聊聊天时,朱庆浩就在地上爬来爬去,一会儿拉拉前面小朋友的头发,一会儿抓旁边小朋友的衣领,还故意把别的小朋友绊倒。
分析与反思:
1、疏导多余的精力。多给朱庆浩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使他多余的精力有“用武之地”。
2、加强注意力的训练。把朱庆浩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到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注意培养他的注意力并多表扬肯定。
3、在游戏中培养自制力。朱庆浩喜欢游戏,每次游戏他都非常兴奋,但他常常伴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有意让他在游戏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
案例
(四)建构游戏中,孩子们都在忙着搭建长江大桥。朱庆浩手上拿着一块积木,没能与另一块拼起来,便这里敲敲,那里打打。这时,其他几个小朋友合作搭出的长江大桥完工了,他们合作的大桥不仅足够长,而且有坡度,受到周围小伙伴的啧啧称赞。谁知朱庆浩跑过来,“哗”地一声推倒了大桥。小朋友一下急了,冲着朱庆浩大叫:“你干什么?你干嘛把我们的大桥推翻了?”老师介入,问朱庆浩:“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嘴巴一撇:“不知道!”说完就跑掉了。
分析与反思:
后来在老师的批评教育下,朱庆浩虽然承认了错误,并道了歉,但态度极其敷衍和不耐烦。看来,简单的说教没有对朱庆浩达到触动的效果。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朱庆浩自己没有能够完成搭建,便对其他小朋友的成果产生了嫉妒心理,做出破坏的行为。
案例
(五)自由活动时,朱庆浩和陈西文都选择了垒积木的游戏。堆到后来剩的积木不多了,他们两个抢了起来。朱庆浩说:“是我先拿到的。”陈西文说:“可是你的太多了。”朱庆浩急
了,转身到陈西文的积木面前,从下面抽了几根积木出来,“哗啦”一下,其它积木也都“光荣下岗”了。陈西文立刻告状,面对坍塌的积木,朱庆浩这次没有辩解。
反思与分析:
朱庆浩对于自己先拿到却没有抢到积木非常不甘心,急切之间便报复性地抽取了陈西文的积木。对于这次状况,朱庆浩没有辩解,说明他知道这种行为不可取。但他的行为也说明他在与同伴相处时缺乏必要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引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