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疗纠纷相关因素的初探

时间:2019-05-13 00:0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生儿医疗纠纷相关因素的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生儿医疗纠纷相关因素的初探》。

第一篇:新生儿医疗纠纷相关因素的初探

【摘要】 目的从法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初步探讨新生儿科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

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994-2002年8年间27例新生儿尸体解剖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7例新生儿

尸体解剖案例中,男性患儿12名,女性患儿15名,平均年龄18.22天。其中围产期10例。其家属要求均为查明死

因。

经过鉴定,其中医疗事故为0例(37.03%),不是医疗事故17例(62.97%)。结论新生儿医疗纠纷的防范应从医方、患方以及国家与社会3方面努力进行防范;在处理方面,及时的尸体解剖和病理检查是解决医疗纠纷一种行之有效的方

法。

【关键词】新生儿;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医疗纠纷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9.1;r72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297(2004)02—0089—0

3the rudimental discussion on neonate—related medical tangle.y u=4 jiang-fan.qin qi—sheng. e forensic department

of 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wuhan,430030

【abstract】0bjective to discuss rudimentally the precaution and disposal the medical tangle occurring in neonate divi

sion from the point of forensic medical and medical management. m ethods the 27 autopsy cases in neonate collec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the forensic medicine in ton~i medical colleg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sed. results there are twelve male

and fifteen female in all autopsy cases,the average age is 18.22 days old.ten cases is perinatal stage.the autopsy objectives is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death raised by victim’s parents.by forensic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only ten cases(37.03%)be

1ongs to malpractice,other cases assisted with disea ses. conclusion the forensic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is one of effective

method in resolve medical tangle,especially in neo nate— related cases .

【key words】 neonate;medical tangle;malpractice;malpractice disposal;evaluation

近年来,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以后,我国各

级医疗单位的医疗纠纷大幅上升,处理难度大,赔偿数目大,引

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ll2 j。不少医疗、法律、新闻工作者对医

疗纠纷的成因、防范措施、处理和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进行了较

广泛的探讨l3.4j。但是专门针对新生儿医疗纠纷的研究不多见。

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医疗纠纷发生的相关因素和特点,本研

究对新生儿尸体解剖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材料与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1994-2002年8年

间27例新生儿尸体解剖全部案例,设计统一表格,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结 果

一、医院级别

27例案例中,市级医院7例(25.93%),县级医院8例(29.

63%),乡镇卫生院7例(25.93%),个人诊所5例(18.51%)。

二、诊断吻合率

27例案例中入、出院诊断相符合有17例(62.96%),出院诊

断与解剖病理诊断相符有22例(81.48%)。其中入、出院诊断

合率和出院诊断与解剖病理诊断相符率排次均为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私人诊所。

三、纠纷产生原因

85.19%患方认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或责任心不强,如

交代病情不周,病历书写不详,侵犯了患方的诊治自主权,误导

治疗等。77.78%的患方认为医生技术不精,如误诊,用药不当,操作失误等

。例如,一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案例中,医生未查明疾

病就使用了镇静剂,掩盖了症状、体征而延误了治疗;再如医师

在给一位脑膜炎患儿做腰椎穿刺时,未先脱水以降低颅内压,引

起脑疝而当场死亡。医疗纠纷发生的环节中,作者把它分为诊

断、治疗(包括手术、用药等)、护理、辅助检查、管理等5个环节。

在10例医疗事故案例中有6例漏诊、误诊,或并发症估计不足;

2例存在治疗方案或操作有误,其他2例是护理不当。

四、死因病理诊断

(一)主要死因病理诊断率

本组案例中难产儿、早产儿、窒息儿、产伤儿、低体重儿、母

亲患有糖尿病或感染所占比例较大(85.19%)。其主要死因病

理诊断率依次为:新生儿感染10例(37.03%),颅内出血9例

(33.33%),先天发育不良导致新生儿窒息4例(14.81%),遗传

性疾病2例(7.4%),中毒1例(3.71%),新生儿溶血症1例(3.

71%)(见表1)。

(二)主要死因分析

新生儿感染疾病中,病理诊断为间质性肺炎最多,占整个感

染疾病的60%。所调查案例中吸人性肺炎较为常见,如一新生

儿由于喂养方式不当,吸入乳汁继发感染。产前感染较为少见,只有一例是由于在母体中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其他感染性疾病

如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硬肿症发生率大致相等。其中破伤风

感染主要原因是接生人员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

· 90 ·

带,或双手消毒不彻底致使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从本

组案例可以看出,新生儿脑膜炎发病恶化较为急速,往往发现较

迟而延误了诊断、治疗的时机。

表1 27例新生儿医疗纠纷死因分布

tablel distributi0n in death cause 0f 27 neonates

在颅内出血为主要死因的案例中,围产儿构成比较大,蛛网

膜下腔出血最多见。作者还发现近年来损伤性颅内出血发生比

例较少,缺氧性脑出血尤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比例较多。从本

组案例看,围产儿颅内出血临床诊断较难,生前确诊率低,主要

原因是与肺部疾病及窒息等临床症状相混淆。窒息是发生颅内

出血的重要因素,而羊水吸入又是产前、产程窒息的延续或并发

症,两者可能由同一致病因素引起,所以相互交错,致使单靠病

史与体检诊断有困难。

在主要死因为先天发育不良而导致新生儿窒息中,其死因

主要为:(1)各种母体疾病如严重的贫血、心脏病;(2)胎盘原因,如胎盘过小;(3)脐带过长、过短、缠颈等。

在主要死因为遗传病的案例中,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单脐动脉、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等;这些患病新生儿往往从表面

上未见任何异常,有的还非常健康,但是,出生后在短时间内突

然死去,往往让家属难以接受。尸体解剖时往往可见全身多器

官多脏器严重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食道闭锁、肾上腺

缺如等。本组案例中有5例患方怀疑有青霉素等药物过敏性休

克,而在解剖和病理检查中却没有发现。原因由于4周内的新

生儿免疫器官发育不成熟,不会产生ige抗体,因此即使注射青

霉素这些具有抗原性的药物,也不会产生相应抗体而出现过敏

反应。

讨论

一、新生儿医疗纠纷的发生

医疗纠纷是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由于某种原因,病人和家

属或其工作单位对医院的诊断、治疗、护理、管理等工作不满意

或与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发生争执,甚至向法院起诉,要求对责

任人或有关部门追究责任,在事实真相尚未调查清楚之前,统称

为医疗纠纷。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

及其原因在认识上的不同。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11卷(第2期)

从本组案例可以出,近年来我国新生儿医疗纠纷案件呈逐

年上升趋势,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1)从本组案例中可以看出,新生儿发病病程

为1 h-2 d,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快,难以预测。这是由于新

生儿科服务对象年龄小,无自我表达能力,加之全身器官发育未

成熟,正处在不断发育、迅速改变的阶段中,抵抗力弱;(2)本组

案例中有一例为护士喂奶方式错误致新生儿呛奶,转归为吸人

性肺炎,终因认识不够,抢救不及时而致死亡。这说明新生儿科

护理较难,常常容易发生意外,如跌伤、烫伤、异物吸入、呛奶、蒙

被等。这些情况不注意,往往可以酿成事故,是医疗纠纷的导火

索;(3)本组案例中其中22例(81.48%)患儿家属都表现出过激

言行。这是由于城市绝大多数家庭均为独生子女,一旦生病,全

家紧张。特别是当病情恶化或死亡时,家长事前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很容易产生埋怨情绪,甚至迁怒于医护人员。

2.主观原因:几乎100% 的患儿家属反映医生医疗技术不

精、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以及医患之间交流不够。

责任心不强包括:(1)3例(11.1%)的患儿家属反应医生在诊断中不认真听取患儿家属的主诉,查体不全面,马马虎虎,在诊断思维方式上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和盲目性;(2)1例(3.7%)

患儿家属认为医生对疑难重症患儿病情观察不仔细,有问题不

向上级医师汇报,主观臆断,自作主张处理;(3)1例(3.7%)患儿

家属反映医生值班不坚守岗位,去向不明,擅自脱岗,以致患儿

发生意外或病情突变时不能立即进行抢救;(4)根据尸检结果所

示:有2例(7.4%)案例说明医生做检查和治疗时自以为是,不

严格按照操作常规;(5)1例(3.7%)患儿家属反映,医院因不愿

收治而互相推诿,不负责任地转科、转院,以致错过救治最佳时

机,使病情恶化,甚至造成死亡;(6)根据尸检结果发现1例(3.

7%)案例在用药、输液、输血及特殊诊疗中,选择适应证不当。

医患之间交流不够包括:(1)20例(74.07%)患儿家属反映

一些医务人员服务态度生硬,这虽不是纠纷的直接原因,但却能

使纠纷激化;(2)4例(14.81%)患儿家属反映,医方对诊疗过程

中出现问题没有交代清楚;(3)20例(74.07%)中医方表示患方

对医疗技术期望较高;(4)4例(14.81%)患儿家属反映医方承诺的疗效没有实现等l6 j。如在一新生颅内出血案例中,患方多次

要求转院而医方认为有能力医治,但最后抢救无效而死亡。这

些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决定了新生儿科医疗纠纷多且调处的难

度大的特点。

二、新生儿医疗纠纷的防范

从医方来讲主要应该做到:(1)医护人员应增强责任心,严

格执行规章制度。在本组案例中,l4例(41.48%)患方反应医院

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没有事先说明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危险性,或没有及时书写病历。所以医方应该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凡是特殊的检查和治疗,均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取得患

儿家属的理解,并在相应文件上签字。医疗文书是衡量医院管

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纠纷发生后家属极力要求

查阅的首要文件,应该认真书写,妥善保存。(2)改善服务态度,应与患儿及其家属融洽相处,医师遇到困难需及时和上级或有

关人员沟通,以便得到及时处理或解释;强调医疗护理服务的及

时性、谨慎性。(3)加强心理咨询和指导,密切医患、护患关系。

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学一点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能很好地预

防医疗纠纷的发生。(4)加强防范,进行自我保护。对入院的患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4年第11卷(第2期)

儿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程度和预后,即使诊断明确的,讲话也应

留有余地,不宜讲大话、打包票,以免病情发生变化时难以处理。

对诊断不明或可能有危险者,要将可能发生的情况及时和患儿

家属沟通,以使家属理解,并积极配合检查、治疗。根据病情变

化及时将病危通知以书面形式交给患儿家属,同时请具有医疗

权威的医务人员解释病情,交待预后。(5)加强业务学习,提高

诊疗水平。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决定医疗效果的直接因素。

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才能在医疗工作中得

心应手[。

从社会方面讲,一方面,虽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比《医疗

事故处理办法》优越,但是还是很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建

设的要求,因此加强立法已是当前局势的要求【-9j。

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险体制,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据悉,国家已经在部分地区进行了医疗风险保险试点,患者就诊

时由医院患者共同负担保费,在出现医疗事故时给予保障_9’ j。

最后,坚持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广播、电视、报纸都应采取公

正、理智而不是偏激的态度报道事实。以上3条对分散医疗风

险、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十分有

益【11,12]。

三、尸体解剖是处理新生儿医疗纠纷的关键

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医疗事故的法医病理鉴定是其中重

要的一环。它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和重要依据。也为医

疗纠纷的定性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如一新生儿因感冒在诊所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其家属认为是青霉素过敏,大闹诊

所,经过尸体解剖发现死因是化脓性脑膜炎。尽管如此,现在涉

及新生儿死亡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尸体解剖的比例并不高。主

要原因有3:一是患方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想更不忍做鳃剖;二是

医院特别是小医院和诊所对尸体解剖的认识性不高;三是各种

原因、条件所限导致解剖时机贻误。其实,通过尸体解剖查明真

正的死亡原因,不仅能为医疗纠纷的调处提供客观、公正和可靠

· 91 ·的依据,而且对总结经验教训、反思l临床诊治、提高医疗水平具

有重大意义。因此,对因患者死亡而发生的医疗纠纷的案例一

定要进行全面的尸体解剖,在此基础上,才能依据《医疗事故处

理条例》、《民事诉讼法》等进行公平、公正的协商处理、行政调解

或进入民事诉讼程序[¨]。

参考文献

[1]王勇105例医疗纠纷浅析.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60

[2]袁吕平.上海4年综合医院152例医疗纠纷剖析.解放军医院管理杂

志,1999,6(2):144

[3]陈新山,饶广勋,黄光照,等.73例手术科室医疗纠纷的分析.法医学

杂,1999,15(2):95

[4]陈新山.74例妇产科医疗纠纷尸检分析.法律与医学杂志.2000,7

(3):127

[5]秦启生.医疗纠纷.见:王宝捷,主编法医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2:209

[6]胡容,王红,徐莉.儿科常见医疗纠纷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探讨.医学研

究生学报(医院管理卷),2000,0(13):256

[7]孙东东.关于我国建立医事纠纷仲裁制度的研讨.法律与医学杂志,2000,7(4):170

[8]刘光维.浅析成立医疗纠纷仲裁机构的必要性.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1):31

[9]鲁朝清,梁景秋.建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探讨.中国卫生经济,1995.

14:45

[10]郭雳.关于医疗纠纷概念与处理的两点法律思考.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3):121

[11]谢梅.关于建立新的医疗行为规范的几点构想.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3):129

[123孙东东.论当前医患关系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4):185

[133董兴建.医患关系的法律调整原则研究.法律与医学杂志,2001,8

(4):185

(收稿:2003—05—29修回:2003—12—25)

第二篇: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

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

一、高危专科疾病、重点/难点病人

1、早产儿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风险: ⑴ 呼吸窘迫综合征 ⑵ 肺出血 ⑶ 颅内出血 ⑷ 呼吸暂停

2、胎粪吸入综合征

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5、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二、高危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 ⑴.去乙酰毛花苷

⑵.地高辛(狄戈辛)

2、抗心律失常药物

盐酸普罗帕西酮(心律平)

3、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儿茶酚乙胺)

4、平喘药物

氨茶碱(茶碱乙烯双胺)

5、利尿、脱水药

⑴.呋塞米(呋喃苯胺酸)⑴. 甘露醇

6、镇静、催眠、抗惊厥药

⑴.地西泮(苯甲二氮卓、安定)⑵. 苯巴比妥(鲁米那

7、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⑴.10%氯化钾

⑵.10%葡萄糖酸钙

二、高危技术

1、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识别与紧急处理

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 ⑴.气道阻塞的识别与紧急处理

⑵.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集束 ⑶.氧中毒

3、PICC置管术及其维护

4、胃食管返流患儿判断与处理

5、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判断与处理

三、高危环节

1、疾病高危时段

⑴.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72小时内)

⑵.新生儿窒息(出生时重度窒息复苏后8小时内)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肠穿孔 ⑷.窒息复苏抢救配合 ⑸.腹胀症状持续或加重 ⑹.抽搐处理

⑺.顽固性低血糖 ⑻.高危患儿转运

⑼.坠床、烫伤、皮肤擦伤及压疮高危患儿的识别、报告、处理

2、病房工作高危时刻 ⑴.交接班时

⑵.患儿晨间护理、进食、治疗、注射时 ⑶.病情复杂、病重患儿多时 ⑷.同时新收几个患儿时

⑸.患儿家属对治疗失信心有纠纷苗头时

3、高危人群 ⑴.轮科护士 ⑵.低年资护士

⑶.业务技术或责任心欠佳的护士

新生儿高危病人管理

早产儿

早产儿: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 2.胎龄小于34周 3.母亲糖尿病 4.围产期窒息 5.剖宫产儿

6.出生后72小时内 早产儿的高危风险: ⑴.呼吸窘迫综合征 ⑵.肺出血

⑶.颅内出血(ICH)⑷.呼吸暂停

一、早产儿的高危风险管理

(一)、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时准确识别及抢救护理

1.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反应差,不哭、没哭声或哭声细,肌张力低下,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大于60次/分钟,不规则,三凹征,叹息,双吸气,抽泣样呼吸,SpO2<85%,血气分析PaCO2>50mmHg、PaO2<60mmHg,皮肤苍白,发绀 2.紧急处理:

(1).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维持体温36.5~37℃。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予鼻吸位打开气道,持续监护仪监测

(2).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呼吸困难无缓解,立即予人工气囊加压呼吸30秒到1分钟,持续气道正压吸氧(CPAP),若症状仍未缓解,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3).抽血气分析,建立静脉通道 3.风险管理:

(1).准确评估患儿胎龄、体重、生命体征,识别高危患儿(2).识别呼吸窘迫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处理

(3).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保暖,予鸟巢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管道通畅,正确设置监护仪警报值

(4).保持安静,集中护理,减少氧耗

(5).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呼吸机无故障,稳妥固定气管插管,落实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脱落的集束护理,实时记录。注意用氧安全,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6).及时与家属沟通患儿病情,消除家属紧张恐惧心理,保证救治的顺利进行(二)、肺出血的风险管理

1.肺出血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全身症状: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发绀,SpO2<85%,活动力低下,呈休克症状;呼吸障碍: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吸气性凹陷,呻吟,发绀;出血:从鼻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分泌物、棕色液体或气管插管时流出、吸出泡沫样血性液;肺部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有湿啰音

2.紧急处理:

(1).打开气道,迅速使用小儿洗耳球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予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或立即止血,注入药物后用呼吸气囊加压供氧30秒。予机械通气,调节吸气峰压为25~30cmH2O Ⅲ.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注射止血药,注射泵注射多巴胺5~7ug/(kg.min)和酚妥拉明510 ug/(kg.min)改善微循环,伴DIC者予小剂量肝素纠正凝血功能 3.风险管理:

(1).肺出血的高危因素:缺氧、感染、早产等,如窒息、重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青紫型心脏病等,多发生在出生后1~3天内;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多发生在出生1周左右

(2).掌握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口腔、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的辨别,出现呼吸不规则、频死、窒息样时及时处理。对缺氧或感染非常严重的病例,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同时一般情况较差,应在肺出血发生之前早期进行机械通气(3).机械通气治疗,采用正压通气,有”压迫性”止血的作用,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分数(FiO2)0.6~0.8,PEEP4~6cmH2O,呼吸频率35~45次/分,吸气峰压(PIP)25~30cmH2O,吸呼比(I/E)为1∶1~1.5,流速(FR)8~12L/min,12小时内未见泡沫样血性液,临床症状好转,根据病情调校呼吸机参数或其他吸氧方式

Ⅳ.鼻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分泌物、棕色液体时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避免开放气道使压力骤减而增加出血机会

(三)、颅内出血(ICH)的风险管理

1.颅内出血(ICH)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反应兴奋性增高,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易激惹,惊厥,脑性尖叫,前囟紧张隆起,肌震颤,惊厥,呕吐,继而出现皮质抑制状态,四肢肌张力低下,运动减少,呼吸异常,反复呼吸暂停,眼球固定,凝视,头颅B超显示颅内出血表现,甚至死亡 2.紧急处理:

(1)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保持头正中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低流量吸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难纠正时,准备呼吸机辅助通气

(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集中处理,减少干预和搬动患儿,保持病房环境安静(3).遵医嘱用止血药,多用维生素K1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或用力止血。有惊厥时可给予苯巴比妥钠镇静,必要时予地西泮

(4).颅内压增高时予使用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注意防药物外渗(5).危及生命的较大血肿请神经科紧急处理 3.风险管理:

(1).护士准确识别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脑出血患儿避免搬到和盆浴。

(2).保持安静,集中护理,避免患儿哭闹,必要时予镇静,减少大脑耗氧。(3).予头部保持15°~30°(后颅凹出血者紧抬高头部,以免压迫小脑),避免头偏向一侧,需偏侧时,整个躯体也取同向侧位,避免压迫颈动脉而造成意外。(4).保持呼吸道通常,按医嘱氧疗。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等变化,注意有无惊厥的发生。(5)保留胃管,根据病情予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6).急性出血期避免使用甘露醇脱水,以免加重出血。

(7)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病情,消除家属紧张恐惧心里。.(四)呼吸骤停的风险管理

1.呼吸骤停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无呼吸运动,呼吸停止时间持续>20秒,皮肤苍白,发绀,伴有心率缓慢<100次/分,反复发作。2.紧急处理:

(1)予抚摸胸腹,托背,无改善,予弹、拍打足底刺激恢复呼吸,呼吸不能恢复者,予清理呼吸道,同时进行气囊-面罩加压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2)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时,予使用兴奋呼吸中枢药物(氨茶碱,负荷量为4mg/kg,20分钟内静脉滴注,12小时后给维持量2.5mg/kg,纳洛酮0.1mg/kg静脉注射。

3.风险管理:

(1)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确保监护仪报警有效和参数设置合理,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发作。

(2)避免促发呼吸暂停的诱因,如减少咽部吸引及插管,减少经口喂养,避免颈部的过度屈曲或伸展。

胎粪吸入综合征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风险管理

(一)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气促,呼吸>60次/分,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桶状胸,胎粪完全阻塞气道出现肺不张,婴儿脐带、皮肤被胎粪污染呈墨绿色,皮肤苍白、发绀,经皮测SpO2 <85%.(二)紧急处理

1.立即将患儿放置预热的辐射抢救台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内吸引胎粪,在气道处理前不作正压呼吸。

3.抽血送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血气分析供氧,一型呼衰可用CPAP治疗,二型呼衰常用辅助呼吸,血气分析PaCO2>50mmHg或PaCO2<60mmHg。高频通气供氧,减少肺不张,降低肺损伤及慢性肺部疾病。4.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三)风险管理

1.识别胎粪吸入症状、体征,观察病人有无发绀、呕吐,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胸廓有无隆起、三凹征。2.保持呼吸道通畅,取斜坡侧卧位,洗胃。

3.发绀,呼吸困难突然加重,提示发生气胸和纵膈气肿,及时处理。

4.保证营养和液体供给,输液量急性期60~80ml/(kg.d),合并肺水肿应适当限制入量,改善通气后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恢复期输液量80~100ml/(kg.d),不能喂养可鼻饲。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风险: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风险管理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

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的识别、危机值和专科观察:患儿胃排空延迟,胃潴留,腹胀,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排水便,一日5~6次左右,1~2日后排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是黑便。反应差,精神萎靡,体重不升,全身出现大理石斑纹或青紫。并发穿孔时,腹胀和触痛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并发腹膜炎,腹壁发红发硬,发亮,压痛,严重者有DIC.2.紧急处理:

(1)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取斜坡位,抬高床头≥15°休克时取中凹位。(2)持续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3)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用8~10号硅胶胃管,观察记录胃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监测腹围变化。

(4)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送检,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必要时做好输血或血浆的准备。

(5)外科处理肠穿孔、气腹等。3.风险管理:

(1)NEC高危患儿:早产儿,尤其是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2~3周内,新生儿缺氧、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患儿。

(2)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时每1~2小时以离心方向挤捏引流管,采用注射器间隙胃肠减压时,每2小时用10~20ml注射器抽空胃内容物和气体,密切观察腹胀、腹痛及排便情况,每班测量并记录腹围,听诊肠鸣音。

(3)腹胀突然加重或从胃管抽出大量气体时注意有无胃肠穿孔,若出现肠穿孔即请外科处理。

(4)患儿出现反应差、脸色苍白、体温不升、肢端发冷时,注意有无休克或DIC情况,并及时处理。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风险: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多器官损害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多器官损害风险管理:

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多器官损害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易激怒,脑性尖叫,肌震颤,惊厥,或过度抑增高,伴有惊厥,重度脑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2.紧急处理:

(1)立即放置在预热的辐射抢救台保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2)根据病情予合适的氧疗方式,如头罩、CPAP通气,必要时配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监测瞳孔、生命体征,抽血送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4)控制惊厥,保持安静。

(5)降颅压,及时应用脱水剂。3.效果评价:(1)治疗有效:症状控制,生命体征稳定;(2)治疗无效:病情恶化,死亡。4.风险管理:

(1)评估患儿有无缺氧病史,如宫内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重度溶血、休克等;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心肺疾病。

(2)观察患儿意识、反应、瞳孔、生命体征、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识别脑缺氧缺血性脑性损害表现。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4)及时监测血糖,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高值5.0mmol/L,调整静脉输糖浓度,一般6~8mg/(kg.min),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

(5)应用抗惊厥药(如地西泮)时应密切观察呼吸状况。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ABO、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高危风险: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为AB型的患儿或Rh阴性母亲所生Rh 阳性患儿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风险管理

1.新生儿溶血病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母亲血型Rh阴性,新生儿血型Rh阳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发展快,程度高,伴有贫血、水肿。若为Rh血型不合溶血,常伴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2.紧急处理:

(1)抽血送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予保暖,纠正酸中毒、低血糖。(2)黄疸指数高,溶血症重予蓝光照射治疗。(3)输血浆、清蛋白或丙种球蛋白。(4)配合医生换血治疗。3.风险管理:

(1)已知患儿父母亲血型,尤其是母亲Rh 血型阴性患儿,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持续加重,患儿出现水肿、重度贫血、反应激惹,肌张力增高,伴有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的患儿。

(2)予光疗,降低血清胆红素,注意黄染有无加重,每小时进行生命体征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维持体温36.5~37.5℃。

(3)患儿黄疸进行性加重,光疗4~6小时后总胆红素下降未能达到~2mg/dl 时,做好换血准备,预防胆红素脑病。

(4)观察患儿脸色、甲床是否苍白,有无皮肤瘀斑、全身水肿等表现,予低流量吸氧,预防低氧血症。

(5)水肿患儿防止皮肤受压,保持皮肤完整性(6)输注血制品时注意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

(7)换血时注意保暖,根据新生儿体重确定每次抽出和输注的全血量,全过程控制在90~120分钟内,换血过程要预防空气栓塞。

(8)换血注意有无出血、低钙抽筋及腹胀、呕吐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穿孔等并发症。

第三篇: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护理情况,统计监护室内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护措施展开分析。结果 140例新生儿监护室患儿中5例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内感染、3例针刺伤、1例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3.57%。造成新生儿监护室内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结论 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容易因外界多种因素、人员因素及技术因素等影响护理质量,导致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影响患儿疾病治疗。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护理知识的普及、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

关键词: 新生儿监护室;不安全因素;防护措施;院内感染

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主要是生产后存在危重疾病的患儿,新生儿不同于其他患儿及成人,对其的照看应该万分小心。对于临床医护人员来说,护理安全是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尤其是针对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缺乏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抵抗力也较弱,如果没有合理的护理措施,可能导致多种不安全事件[1]。本次研究以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患儿为例,探讨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40例新生儿护理情况,140例患儿中男76例、女64例,年龄1~20 d,平均年龄(10.4±3.4)d。排除肺炎感染、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衰竭、黄疸患儿,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由患儿家属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统计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事件发生情况,总结不安全因素,并就其防护措施展开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对数据进行描述和非参数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140例新生儿监护室患儿中5例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包括1例院内感染、3例针刺伤、1例烫伤,不良事件发生率3.5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造成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组织管理因素等。

3讨论

3.1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不安全因素 由研究可知,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受到外界因素、人员因素及技术因素等影响容易造。成护理不安全事件。首先,因新生儿的皮肤极其细嫩、神经系统、脏器等发育不成熟,对于外界细菌的侵害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肺炎、皮疹等情况[2]。本次研究中1例院内感染患儿主要是因为环境因素影响,新生儿监护室环境管理存在问题,温度不稳定,冷热交替,再加上监护室中患儿病情各异,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情况。其次,因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常长时间处于医护最前线,工作繁重、任务量大,再加上护理对象比较特殊,从而使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加大,容易造成在护理工作中出现错误[3]。同时,正是因为护理人员任务繁重的原因,致使监护室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刚刚熟悉或刚上手的护理人员因不堪重负选择离开,这也给监护室护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尽管医疗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为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成果,但仪器的更新速度过快,有些医护人员比较年轻工作繁忙缺乏慎独精神,临床经验不丰富,容易造成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不安全事件。或自身意识不强,对于仪器设备的熟悉程度不足,在实际操作仪器设备时,往往不能正确的进行操作,致使新生儿护理工作出现差错[4]。

3.2护理措施 造成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中不安全事件的原因包括外界因素、人员因素、技术因素及医院其他因素等。针对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注重加强新生儿监护室的环境管理。由专业清洁人员定时对病房进行打扫清洁,定时进行消毒,保持室内的通风干燥,注重外部和内部的空气流通和温差情况,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院内感染及交叉感染的情况。室内温度一定要按照新生儿建设指南的标准设置,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手卫生,感染患儿和非感染患儿要分区放置,护理患?河Ω冒匆皆焊腥镜囊?求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患儿使用的奶嘴奶瓶严格消毒,奶液现配现用,避免污染。非新生儿室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新生儿室。所有具有损伤性的物品严禁带入新生儿室内,给新生儿进行各项护理治疗时必须专人看护。

要加强医患之间的交流,这包括两方面的工作。护理人员应加强与产妇及其家属的沟通,获取家属的认可和产妇的支持,更好的协助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进行各项护理工作。针对存在的疑问或注意事项一定要反复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取得谅解。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与新生儿之间的沟通交流,尽管新生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远远不及成人,但新生儿对于触觉、听觉及视觉比较,敏感。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要多刺激新生儿的触觉、听觉及视觉等感官,让新生儿感受到关心和关爱,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多项操作。除此之外,为避免因技术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提升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定期开展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医疗及护理技术总结交流会议,也可定时安排人员到其他医院交流实习,依次来提高我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最后,要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护理工作质量,医院应规范医护管理制度,保证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6]。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如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新生儿护理会诊制度等,做好护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从而降低护理风险,避免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工作容易因外界多种因素、人员因素及技术因素等影响护理质量,导致出现新生儿监护室护理不安全事件,影响患儿病情。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普及、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裴小瑜.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6):155-156.[2]魏芳.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3(22):42.[3]赵美萍.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2(9):308-309.[4]田常青,张艳梅,于夕丽,等.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4,19(24):213-214.[5]夏海侠.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J].医药前沿,2015,5(35):218-219.[6]曾瑶,刘小连.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8):248-248.编辑/雷华

第四篇: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探析

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策略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50例新生儿护理资料,作为对照组,针对其中护理不良事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并在2012年8月—2014年8月50例新生儿护理工作中落实改进,以此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以皮肤损伤、药物误用居多,其原因涉及环境、管理、新生儿、护理人员几方面。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多方面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有效护理干预;不良护理事件

新生儿护理工作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新生儿成长情况,然而由于新生儿自身抵抗力较

[1]弱,以及周围环境、护理水平等因素影响,极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我院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予以有效护理干预对策,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50例新生儿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男27例,女23例,年龄1d—2个月。以此作为对照组,共有22例出现皮肤损伤等护理不良事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应用于2012年8月—2014年8月50例新生儿护理工作中,以此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1d-3个月。1.2 护理方法

①提高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新生儿抵抗力差,身体各方面都很脆弱,需要医护人员高度配合确保新生儿安全。首先开展专业培训,明白各自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医学知识,熟悉新生儿护理流程以及行业安全标准,并掌握常见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同时制定应急方案,以防出现突发事件;护理人员要发挥自身主动性,主动学习并积极配合医师。对于常用设备和仪器,要熟悉其原理并能够熟悉操作,以降低使用中的失误率。其次护理小组负责人应加大监督力度,勤巡视,认真查对,对护理人员予以正确指导,确保护士全心全意为新生儿服务,如无菌操作、每日工作记录等都应严格按照医院规定标准进行;此外,医护人员要增强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尤其是护理细节,容不得半点忽视。②加强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由于每天都要照顾许多新生儿,而医护人员数量有限,如何保证每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显得颇为重要,这就要求加强管理。如护士排班、仪器配置、交接流程等。首先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护理会诊制度、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护士长查房制度、急救制度等,从多方面控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将各项制度彻底落实,为新生儿护理提供安全保障;其次要有科学合理的操作规程。用药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医嘱操作,并考虑新生儿是否适合使用此药,如有疑问或发生不良反应,需及时汇报医师。护理文书要书写规范,以免产生歧义;随着新生儿增多,病房变得十分拥挤,此时应加强病区管理,采取分流患儿做法,为避免出现感染或其他不良情况,需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1.3 评价标准

①不良护理事件,主要有皮肤损伤、药物误用、感染、呼吸困难等;②护理满意度,根据护理质量、专业水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健康教育等对护理人员做出综合评价。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个级别,满意度=满意/总例数。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x±s)形式表示计量

2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50例新生儿中共有22例新生儿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其中皮肤损伤9例,药物误用6例,感染4例,呼吸困难3例。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原因,主要包括环境较差、管理不合理、新生儿自身抵抗力差、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够。其中,护理人员因素最高,其次是管理因素、新生儿因素、环境因素。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22例新生儿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3/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2/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50例新生儿中有22例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新生儿生理机能特殊,毛细血管丰富,抵抗力低、皮肤细嫩,很容易损伤或感染。同时,新生儿年龄太小,都未超过3个月,不能正常进行交流,只能被动接受护理,出现意外或传递信息时,医护人员往往要好久才能理解;②环境因素,[2-3]如病房温湿度不适宜,没有认真消毒,通风不良,休息环境较差等;③医护人员因素。一方面是专业技能不足,对药物作用认识不清,对常用仪器不能熟练操作,对工作流程不熟悉,医护人员配合不默契等;二是缺乏责任心,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巡视、交接、查对等工作有所忽视,甚至在护理工作中因新生儿持续啼哭而产生厌烦情绪;④管理因素。新生儿数量大,护理工作较重,医院不能科学地进行安排调节;护理人

[4]员虽然在增多,但大都缺乏经验,以至于遇到突发情况往往不知所措。管理制度不健全,很多有效的措施不能落实。因此,必须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重点在于提高管理水平和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两方面。观察组50例中仅有3例出现不良护理事件,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所采取措施可行。

参考文献:

[1] 郭冬.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策[J].当代医学,2012,18(34):124-125 [2] 侯雪梅.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01(07):386 [3] 曾娜娜.新生儿监护室护理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16(09)4897-4898 [4] 邱锦芳,郑灵,邓小嫡,田荣,赵静.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0,(13):136-137

第五篇:丁丁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传统的护理工作程序是造成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护士操作的规范性、医务工作者自身的健康、各种侵入性操作、消毒隔离等问题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护理行为

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病室收治的新生儿危重疾病 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监护和治疗。由于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能力不足和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其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弱,容易受病原体侵袭,易发生院内感染。

常见所致新生儿感染的部位是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霉菌等。会危害新生儿康复,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1]。因此加强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的管理和护理,有效的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更好的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一、新生儿病室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空气污染

新生儿病室是近年来逐渐被医院重视和分支出来的科室,存在许多建筑布局及功能不合理的问题。尤其是基层医院,新生儿室房间过小、过于密集。新生儿床单元占地面积不足3㎡,陪护探视人员多,病室人流量大,使病毒及细菌在空气中悬浮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监测,空气菌落在733cfu/m3,并有霉菌生长。

1.2医疗用品污染

用于患儿的器械 :听诊器、体温表、小儿喉镜、新生儿气管插管、氧气湿化瓶等,会因操作不严密受污染,以致发生医院感染,经监测听诊器、小儿喉镜、氧气湿化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清洁消毒和更换,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为菌落超标。使用时间24小时。

1.3婴儿暖箱污染

早产儿、低体重儿、低体温新生儿、置于暖箱内。由于培养箱内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加大了置暖箱中的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对连续使用的暖箱操作窗及圆窗塑料套物体表面细菌培养,菌落超标,有霉菌生长并于水槽、水杯的入口处监测出绿脓杆菌。

1.4非医疗用品的污染

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婴儿床垫、毛巾被、澡具等用品的污染也是造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于婴儿床垫物体表面监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致婴儿脓疮症皮肤感染的发生。奶瓶、毛巾置消毒柜内做消毒和保存。经监测有细菌超标生长现象。

1.5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医护人员手也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接触传播的一个重的环节 于婴儿沐浴室护理员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故医护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好手卫生是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2]。

二、致危险因素的原因

2.1病室内空气质量不合格的新生儿室过于密集

陪护及探视人员流动次数多 会带来更多的细菌污染。加上紧闭门窗、室内空气不流通是造成空气污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2医院感染意识淡薄

医务人员如对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不足、忽略一些看似细小的环节,往往形成通过医疗用品及手的传播途径。比如:听诊器、手的污染、致病菌可通过这些外源传播。

2.3婴儿暖箱使用后未及时清洁消毒

婴儿暖箱培养完婴儿后,不及时清洁和消毒、经监测水槽排水管、水杯细菌培养出绿脓杆菌。也是导致新生儿道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2.4新生儿用品置消毒柜内消毒和保存的误区

消毒柜其温度并不能达到灭菌的要求,监测其内毛巾及消毒柜内壁有大量细菌生长与存在医院感染危害。

三、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目前新生儿医院感染已引起医院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有效管理。其有关新生儿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用品及非医疗用品、消毒、灭菌隔离 婴儿暖箱及时有效的清洁和消毒、监测和护理措施,对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其管理及护理措施。

3.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针对呼吸道的感染因素,加强对新生儿呼吸道的护理管理,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利于痰液流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粘膜损伤。吸氧时每4小时更换氧气湿化液,鼻腔内有粘液用消毒棉,花轻轻擦去,喂养过程中动作应缓慢避免误吸。

3.9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柔嫩,易擦伤感染应保持新生儿床垫、毛巾衣物洁净、干燥、无渣屑,每天清洗,防止肛门周围的粪便污染阴道及尿道皮肤,褶皱处扑上适量婴儿用品,婴儿用品一婴一用一更换,避免交叉感染。

4.0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前应保持局部干燥。每日检查脐带有无渗血和脓液,涂以75%酒精消毒用无菌辅料覆盖。[3]

四、严格执行

无菌技术操作,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产科技术,预防产科并发症,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外源性感染。

五、加强监测、监督管理机制

监测和监督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每月定期监测手术室、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空气及物体表面,尤其是加强对婴儿暖箱的细菌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

六、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增强感染控制的意识,严格感使感染率控制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胡小云,邓泉珍,肖伟秋.新生儿病房285例医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3(5):31232.[2] 郑明新,高绪文.医院感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218.[3] 黄雁虹.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8,5(4):1362137.-

下载新生儿医疗纠纷相关因素的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生儿医疗纠纷相关因素的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纠纷案例

    案例二十一 合力调处化纠纷 创先争优促和谐 悲秋落叶,深秋已至。当人们都在为即将入冬忙碌的时候,界首市某医院门前却哭闹声一片,人头攒动,灵棚、花圈挡道,场面十分混乱,氛围尤为......

    精神病医疗纠纷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精神病医疗纠纷 医疗意外是指医务人员在对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不是因为医疗过失,而是由于患者病情的发展变化及其它现实的客观因......

    医疗纠纷案例

    [案情] 病员男,63岁,患高血压病脑血栓已十二年,曾入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一直口服中药维持病情的稳定,入院前半年自觉时有头晕、全身乏力等症状,但未介意。病员1995年5月14......

    医疗纠纷协议书

    医疗纠纷协议书 甲方:xxx个体医诊所 乙方:xxx,身份证号码:乙方于2012年7月14日因“孕5+周”在甲方行人流术,后发生纠纷。现经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一次性补偿乙方人民币......

    医疗纠纷协议书格式

    医疗纠纷协议书甲方:××××××××医院乙方(患方): 患者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住院号: 患者于年月日在甲方住院,诊断为:⑴ ⑵。住院天,患者治疗结果:死亡、伤残、好转、......

    医疗纠纷申请

    关于请求给予解决医患纠纷的申请书 楚雄州卫生局: 申请人:戴云丽,女,汉族,生于 1987年2月11日,现年24岁,农民,家庭住址:楚雄市鹿城镇环城办事处龙泉村26号,联系电话:***。 申......

    医疗纠纷诉讼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医疗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 医疗纠纷诉讼 第一部分:一审诉讼案件 绝大部分医疗纠纷案件是在一审了结的,可以说一......

    医疗纠纷演讲稿

    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的理解(共十条) ------- 岗前培训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