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医院会计风险管理的探析
有关医院会计风险管理的探析
医院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系统工作,面临各类财务风险,应当围绕医院管理的总目标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和风险管控体制,以便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地防范会计管理风险。本文以医院会计核算角度为依据,分析会计管理风险的成因,要提出如何加强医院会计管理风险控制。
医院在面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医院所有的经营决策都以医院会计核算为依据,在经营决策实施过程中财务部门合理的控制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针对新的情况加强会计管理风险,促进医院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医院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当前部分医院领导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对医院的会计管理,这样容易造成经费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医院会计工作专业性是非常强的,工作量也很大,因此,需要素质较高的会计人才,注重对医疗人员的培养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不重视对会计管理人员的培养,这就会使部分医院缺乏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以至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强化医院党委的理财意识,有利于会计管理人员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医院领导有较强的会计管理意识,重视会计管理,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二、分析医院会计风险成因,加强医院预算管理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环境的不断改变,医院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有用性、会计核算的谨慎性、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与重要性要求不断加强。但事实上,现行医院会计核算制度还存在问题,当前医院的财务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核算
首先无法对资产的新旧程度进行准确把握,不能真实反映医院的实际净资产。其次没有及时对入账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如部分医疗器械公司为进行促销,往往让医院先使用其设备,再签订合同,约定在设备使用期内分期付款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再付款。因此,从开始使用设备到最终付款期间,由于合同不能及时报财务转作固定资产而计提折旧,因而增加了受益科室的收入,却未增加相应的成本,造成受益科室盈利虚高,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医院会计制度未规定对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也不能按重置价值调整账面价值,这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市场重置价值发生严重背离。特别是医疗电子设备,由于其技术含量高、更新快,客观上存在着因市价大幅度下跌而产生无形损耗或因未来经济效益创造能力降低而发生固定资产减值的可能。如果对已发生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不加确认,必将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背离,这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
2、接受投资核算
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更新固定资产或投资项目工期长、资金回收慢、投资效果差,造成资金浪费。另外,目前医疗机构的筹资渠道已趋向多元化,但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下未设置接受投资的会计核算科目,也未对该类业务的会计处理作出相应规定,以致医院在收到投资时所作的会计处理不一致,在按协议分派投资所得时,不是作收入冲减,就是作支出增加。
三、开展成本控制分析,实行预算控制
医院会计管理的核心是医院成本和费用的管理,运用财务管理手段进行医疗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能够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降低劳动的消耗,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可以为会计决策提供信息,也可以发现新问题,从而促进医院对其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因此,医院领导应从只注重医院的收入、不注重成本耗费的误区中走出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医院成本管理。
四、对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并计提折旧
一方面是很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又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运用状况难以优化。为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会计部门与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制定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报废制度,定期由医院会计部门和物资设备部门共同进行资产清查,提出积压清单,对积压物资进行及时处理,防止物资的浪费和积压。建立盘点清查制度,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建立资产档案管理,使各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对相关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其进行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保证。
五、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立量化的财务风险评估指标
一些医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导致财经秩序较为混乱,经费管理漏洞较多、责任不清,以及重供轻管和重钱轻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出现了严重流失、浪费经费物资的问题。加强医院会计管理,应建立和完善会计管理机制和体系,在不脱离医院会计活动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会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使医院的会计活动有章可循。严格制定会计预算,建立定期分析检查制度,分析发生额与预算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做出及时的控制与调整。医院应根据适度授权原则,建立严格的会计收支审批制度,对会计及相关人员授权批准范围、权限和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使其依法依制履行职责,切实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财务危机由产生到恶化,并非瞬间所致,通常都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转化的过程。因此通过观察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可以对医院的财务危机发挥监测、预警作用。目前主要采用总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金安全边际率、速动比率、应收款周转率等 7 项指标来进行检测。其中前三项指标属于财产效益状况,而后四项属于资金运营指标。其他指标如业务自给率、债务基金比率、存货周转率等,都是建立医院财务预警制度可以选用的指标。不仅要对医院总体的财务状况建立指标分析,各个科室也可以建立相应的指标系数,由此配套而形成财务指标体系。这样,无论哪个指标出了问题而报警,就可以立刻判断财务风险出现的源泉,及时进行财务治理。应逐步将这些财务指标纳入绩效管理计划,作为考核标准,使工作人员意识到此类财务管理并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工作,医院每个工作人员都可能对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负有责任,从而把财务管理变成综合考量、防范风险于未然的手段。
总之,现代医院的会计核算管理应当从过去仅有收入、支出管理转变为资本运用的管理;从被动的风险处理到主动的会计风险防范;定期评估全院的各类风险和总体风险水平,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始终把有效控制风险放在重要位置,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业务运营都要以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有效控制风险为主线,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医院管理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强化对医院资产的管理,树立起会计管理的观念,强化会计管理职能,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主动性,为医院决策提供会计信息支持,推动医院经济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医院会计风险管理的研究
关于医院会计风险管理的研究
随着新医改的推行,医院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经营管理活动所占的地位越发的重要。在医院的经营活动中,以会计核算为其重要的经营决策依据。但医院在经营活动中,其风险必然存在,所以加强医院会计风险管理具有必然性和现实性,对于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及整体效益的提升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改进之处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医院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步伐得到不断的加快,医院的经济活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投资渠道也日益增多,这就使医院在经济活动中风险增大,使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安全性,所以需要加强医院的风险管理,提高医院的偿债能力,使医院能够健康、安全的运行。
一、当前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改进之处
1.强化了资产方面的核算
(1)提高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标准,这与当前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对于加快医院固定资产电子信息化管理及对流动性指标进行合理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注重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计提,通过对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的设置,使固定资产能够如实的进行反映,确保了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的统一。
(3)对对外投资科目进行了细分,分别进行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科目的设置,而且在长期投资下还具体细划为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在医院投筹资活动中,其现金流量主要受到对外投资的影响,所以通过对其进行详细的划分科目,可利于医院会计核算时对动态和流动性风险指标进行更好的分析管理。
(4)完善坏账准备,计提范畴扩大。通过对计提范畴的扩大,甚至对至=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也进行计提,这样使计提范畴更全面,而且计提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灵活进行应用。而且在计提上采取累计计提上限控制,可以使坏账准备计提实现合理的控制,同时对坏账损失核销的明细事项还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了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使医院会计资产核算更具有真实性。
(5)增加了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用于核算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分摊期一年以上的费用,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充分体现。而且医院开办费科目取消,其不再进行推销,一次性计入到管理费用中,这样使核算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
2.财务报表体系更完整
现行的医院新会计制度中其财务报表与企业会计报表存在着较多相似之处,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而这其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可以从更多的动态信息及多角度来对医院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
3.医院财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目前医院的财务报告需要经过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后才能对外提供,这样由社会审计医院的财务报告,可以更好的规范审计行为,从而及时从财务报表中发现问题,形成对医院财务活动的内外监督体系,有效的降低医院运营中的风险。
4.完全实行权责发生制
现在医院经济活动增多,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对医院的核算管理,使其更具有有效性和真实性,则规定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这样更符合收支配比原则,有利于医院核算管理的实施。
二、加强医院风险管理能力的具体建议
目前对医院风险管理能力的分析,主要是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所以需要加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增加速动比率、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分析
在目前偿债能力分析指标中,其速动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是最为常见的分析指标,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而速动比率即是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反映,而长期偿债能力则通过已获利息倍数来反映。利用这两个指标可以对现代医院中占资产比例较大的药品、卫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库存物资及筹融资金较多的基建项目及大型设备购置等进行反映。速动比率比流动比率更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更好的医院资产的流动性及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确保了评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进行流动负债的构成分析
流动负债的构成是对医院偿还债务的紧迫程序的分析,通常情况下,医院近期需要偿还的债务通常有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应付社会保障费、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这些债务具有较强的紧迫性,而且在对医院支付能力和偿还能力分析中,还需要从需求的角度进行说明,如利用流动负债与货币资金比较、货币资金与需要立即支付项目进行比较。
3.业务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析
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由于存货和待摊费用在变现上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能够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只有现金流量净额,所以在日常风险管理中,需要对医院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从而对医院的现金流量进行有效的掌握,及时了解到期债务比和现金流动负债比的情况,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对到期需要如数偿还的债务及医院自身的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使医院在经济活动中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使其偿债能力提高,保证运营的正常。
4.财务报表以外的分析
在实际分析时,对于医院的偿债能力,不仅仅需要对财务报表的因素进行考虑,还需要对增加短期偿债能力、减少短期偿债能力、长期资产的价值、长期租赁、或有项目等因素进行具体的考虑,分析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
三、结束语
目前医院处于市场经济下,其会计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法规性和业务性,所以面临的会计风险也在不断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则需要从被动的风险处理向主动的风险防范转变,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从而推动医院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芳.医院会计风险管理的研究与探索.企业经济与管理,2013年9月(中旬刊)
[2]梁新佳.余敏.医院会计风险防范策略初探.财经界(学术版),2013-05-20
[3]韩娟.关于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控制的探讨.现代商业,2013-04-18
第三篇:医院会计管理存在的风险及控制策略论文
摘要:为了适应医院新型经营机制的改革需求,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与医疗水准,提高经营管理模式转型速度,应当从调整医院内部组织部门的结构划分开始,加强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提升医院的会计管理能力,监控与降低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专业能力,构建起医院的会计管理系统。
关键词:医院机构;会计管理;风险控制
一、医院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情况概论
医院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可以理解为,医院会计工作者由于缺乏实践管理经验或者专业知识不足,在工作过程中造成了会计管理的效果不明确、财务信息统计、收集与计算疏忽或者错误,会计计算方法不当,会计计算项目有遗漏、偏差等漏洞,会计工作的各项报表信息不准确、数据失真,增加了公司会计管理风险控制的难度,从而阻碍公司经济增长。医院应当看到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工作对医院的发展规划、经营策略制定的指导作用,避免因为会计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或者失误,导致会计数据来源不准确、核算方法不当、信息失实;通过加强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降低医院财务会计管理风险,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准和综合竞争力,确保医院实现稳定、健康发展。
二、医院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1.医院会计管理的信息系统有待完善。受到全球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信息管理作为一项新型管理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能够实现医院会计各项收入与支出的自动汇总、数据收集、整理核算,从而提高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也给会计人员留出充分时间机会提高自身素质,从基础性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将精力集中在预算核算、成本控制、风险防范等事项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医院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功能欠缺,查找不到会计信息、无法实现信息数据授权范围内共享等缺陷,降低了医院会计管理的有效性。
2.医院会计管理的监督控制效力较低。从笔者对国内医院会计管理情况的统计来看,部分医院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监督控制较差,没有形成健全的会计管理监督系统,会计工作的核算、审计管理不到位,甚至让会计监督仅仅以空壳的形式存在,而没有做出具体实施,提高了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性。由于很多医院的会计管理缺乏监督控制机制,放松了对医院会计职员的管理,不利于会计人员规范自身行为,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3.医院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部分医院的会计管理人员聘用、选任、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导致医院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或高或低,会计管理水平不稳定,会计信息数据准确性降低。目前,国内的医院会计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与之前相比有所提高,医院的聘用机制也在不断改进当中,避免选任非会计专业、非正式的工作人员,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和程序规范。医院中会计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较低情况,包括个别会计人员利用职务条件从事违法活动,侵占医院的公有财产,或者私自挪用医院的资产供个人使用;也指会计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会计管理职权划分不清。
4.医院会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部分医院的领导管理者和决策人并不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导致医院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资金、人员等物资分配不平衡,各项费用支出监管不严而产生资金浪费的问题,提升了医院会计管理的成本;聘用并不具备会计管理能力的人员,不足注重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没有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定期学习,减少了会计人员相互交流、彼此提高的机会。只有帮助医院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会计管理理念,才能提高医院会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有效降低医院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为医院的组织运营、竞争力增长提供保障。
三、医院会计管理与风险控制的优化措施
1.构建医院的会计管理机制。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应将其应用到会计管理工作中,构建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若系统出现故障或出现误删的情况,会导致会计信息大量丢失,信息残缺,为会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面对此类问题,及时对财务信息化系统予以升级,增强财务系统的安全性与抵抗风险的能力,强化对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与安全管理,增强系统稳定性,是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另外,为了保证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应及时做好备份处理,以应对误删或错删等风险的发生。
2.建立医院的会计管理监督系统。对医院会计管理风险的总体控制仅仅依靠医院内部的管理者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医院的运营过程当中,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会计管理检测系统,让医院的各项资金都在一个透明的情况下出入,使得医院的每一笔资金的流动都能够有一个准确的记载,从而通过严格控制医院资金的流动情况来更好地控制会计管理风险,使得医院的财务能够有一个合理的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医院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3.提升医院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了提高对医院会计管理风险的控制,首先就是医院要认识到会计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能够引起医院的足够重视。其次归根结底对医院会计管理风险能够进行合理控制的是医院会计管理的工作人员,那么就应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树立合理理财的意识,从而避免医院经费的浪费现象。除此之外,对于会计管理工作人员的甄选要尤为严格与谨慎,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素养,对于上岗后的会计管理工作者,应该定期地让他们参与会计管理方面的培训,使其不断地充实自身的一些会计管理知识,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以更好地对会计管理风险进行控制,将会计管理风险降低到最小,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错误的发生。
4.帮助医院工作人员领悟到会计管理的现实作用。医院中领导队伍、经营决策者的思想意识会影响到会计工作人员的想法。只有领导、决策者清楚理解会计管理工作的现实意义,才能保证医院中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人员树立正确的想法观念,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当制定会计人员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会计人员提供定期培训、交流经验、分享沟通的机会,以举办知识讲座、参加学习考试、组织培训活动等形式,不断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水准。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医疗制度的优化改革,切实提升各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应当重视并做好医院会计管理工作,避免因为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疏忽,造成医院会计管理工作存在风险。因此,医院会计人员应当提升个人认识觉悟,参加会计理论学习,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为医院经营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齐冬冬.医院会计管理风险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120.[2]范军.医院会计管理风险以及控制措施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6,14:71-72.[3]安琪.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控制方略谈[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250.[4]张新鲁.信息化条件下医院会计管理的风险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296.[5]成霞.医院信息化会计管理的风险防范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7:247.
第四篇: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第六师奇台医院医疗风险管理方案(2015年)
在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医务人员、患者、医院管理人员、患者家属、涉及医疗行为的各类人员都可能成为医疗风险的责任人或受害者。为了避免医疗风险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医院管理,特制订我院医疗风险管理规定。
一、指导原则
医务人员是医疗风险防范的重要责任人,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具有预见性,注意发现医疗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关注高风险环节,力求控制。对于不可控风险,要权衡利弊,降低风险。难以避免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征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二、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1、院长是全院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院长承担主管业务的风险管理责任,各科室主任承担所属科室的医疗风险管理责任。
2、医院各科室员工均有权,也有义务提出全院、科室和岗位工作中的各种医疗风险隐患,规避、控制、上报风险,提出改进措施,保证医疗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疗风险管理工作,通过院科两级管理,定期对医疗风险现状调查、选题、设立目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检查和持续改进措施八大步骤开展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4、院科两级各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认真开展医疗风险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每月结合实际工作,对风险因素从发生概率及导致后果的严重性方面进行讨论、分析,并记录在案。
5、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对现有的操作规章、流程、指南等进行培训学习,避免可预测的医疗风险。
6、科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一次或一旦发现新的医疗风险因素,即时召开专题会,查找、研讨、分析并寻找有效解决方法。各科可自行解决者自行解决,若需医院协调,则上报至医教处。在每月活动中,查找出的风险、隐患,科内首先提出处理意见,并在科内或病区内尽可能广泛地征求员工的意见,选择最优方案落实,并将所采取的措施通报科内。
7、院长每半年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级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并以询问方式了解科室员工对所记录的已施行的改进措施的知晓情况。检查各种管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有效性、实际性及便捷性进行评估。对于不完善的措施进一步进行分析、整改,直至完善。协助科内进行医疗风险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医院,对科内提出问题或意见24小时内给予答复。
8、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析,上报主管院长,年终将全年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提出下一的医疗风险管理重点。
三、医疗风险预警标准(以下情况应当预警)
1、危重病人抢救及高风险病人。
2、急、重、危病人应做特殊检查和处理的,转诊病人具有一定风险的。
3、输液、药物使用异常反应的。
4、界于多学科之间、又一时难以确诊的重症患者,在执行首诊负责制后,存在一定风险的。
5、对于自知或他人的提示下,有违反规章或操作规程,可能发生医疗风险的。
6、对诊疗效果不满意,可能引起医疗争议的院内感染以及对操作较复杂,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以及治疗效果难以准确判断的。
7、对相关检查不健全,各项指征与相关检查不一致、报告单不准确、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
8、对新技术、新开展的诊疗项目以及临床实验性治疗,在做好技术保障的前提下,仍可能存在医疗风险的。
9、对一次性用品、药品材料、仪器设备使用前和使用中发现存在隐患的。
10、因玩忽职守、无故拖延急诊、会诊及抢救或因操作失当(粗暴),不负责任,擅自做主,可能造成风险的。
11、对患方认为服务态度不好,使用刺激性语言或不恰当解释病情等引发激烈争议的。
四、医疗风险识别方法
(一)医疗风险分类
1、管理风险
①诊疗衔接管理制度不完善。如病人并发症无应对措施或相应专家会诊,职能不清;专家停诊未通知门诊挂号室对外公示等。
②执行新政策法规不熟悉,门诊医生不够熟悉地方相关法规政策,如医保、公费医疗报销范围,开药天数。
③开展新技术(项目)风险。
2、诊疗风险
诊疗风险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错误诊断②延误诊断③遗漏诊断④颠倒主次诊断⑤以症状体征代替诊断或不写诊断。
3、检查治疗风险
①选择的治疗方案或药物种类、剂量、用法失误。(致治疗失败或肝、肾、造血功能损害、心律失常、胃肠道反应等)
②并发症。
③输液反应。(热原反应、配伍禁忌、液体污染、滴速过快、药物反应)
④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
⑤滥施辅助检查。(不必要、昂贵、重复的仪器检查不能报销或引发不满,孕妇行X线检查等)
4、医护人员自身风险 ①超常门诊量。
② 住院医师业务工作缺乏上级医师把关。③助理医师或未经授权医师承担诊疗活动。
④知识更新。科室人员编制不到位,不能及时参加院内业务学习、知识老化。
⑤人身安全保障。有的病人、家属、陪护及患者掏刀子、摔椅子、砸砖头,严重威胁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规避风险的措施
1、增强风险意识,立足防范为主
①岗位培训及安全教育。所有医务人员无论职务高低、年龄大小均需进行带教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②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强调“四种情况四说清”,即特殊病人、特殊病情、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情况下特别要交代清楚病情、病程、药物治疗影响及预后。
③会诊及转科诊治制度。凡住院患者有疑问需转科、转院治疗的患者,主治医师可向医教处申请院级或院外会诊,由于治疗条件有限,不能实施有效救治且转运途中风险相对较小的患者,可转上级医院治疗。
④医疗文件书写规定。要求内容详实,字迹清楚、书写及时、保存证据。凡特殊治疗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2、监控环节质量,侧重风险点
①风险监控组织完整。由各科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②对诊疗重点在疾病的诊断、治疗、输液、过敏试验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跟班管理。
③及时处理纠纷。对病人不满及投诉,迅速作出反应,及时协调处理,常可免除诉讼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急救药品齐备,人员设备在位,状态良好
五、医疗风险预警程序
对于可能发生的一般医疗风险,由科内医疗风险管理人员、科主任预先收集信息,对可能发生的较高医疗风险,科内医疗风险管理人员、科主任通过书面或电话报医教处协调备案,必要时上报院长。
六、医疗风险预警响应
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科内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必须给予足够重视,适时做出适当的评估。必要时,由医教处组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分析,确定可能发生风险的程度,并适时发生预警信号。
七、医疗风险处理
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依照分析原因,确定控制、预防的措施,予以控制。对于可能涉及医疗争议的,向患方履行好告知义务,办理书面告知及知情同意手续。对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医疗风险,由医教处组织相关科室积极做出妥善处理,并有详细的记录。
八、原《医疗风险管理方案》同时废止。
第六师奇台医院 2015年5月5日
第五篇:会计档案的管理风险及措施[定稿]
1、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会带来哪些风险?
2、如何加强档案的内部管理
一、1、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有些单位由于不够重视档案管理,就不认真将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比如:不填写“账簿启用表”和“科目表”;会计凭证粘贴和装订不整齐,不牢固;凭证填写要素不完整;个别单位和人员,甚至为了私利,造假帐,建立帐外帐、造假报表
2、会计档案保管不善,有些单位的会计档案未按要求归入单位档案部门保管,有些单位没有成立综合档案室,有些单位虽设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但未接收会计档案;有些单位由于领导不了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自行保管会计档案;还有个别单位由于档案柜不足,将会计档案装入纸箱中,任意堆放。
3、会计档案管理及销毁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科学,存放没有顺序、查找不方便,借阅登记制度不健全。会计档案销毁也不及时,到期该销毁的不销毁,销毁过程有的也不规范。有些企业甚至为了偷税漏税隐匿会计档案、毁损灭失档案,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等的规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给会计档案的管理造成一定的混乱,应该归档的会计档案不归档,或者存假档案,造成会计档案失实。
二、1.规范会计档案立卷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将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2.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
3.规范会计档案保管。财会部门应按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未建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但要由专人负责。4.规范会计档案保管的期限管理和销毁管理。各单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销毁时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为止。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和财会部门共同派人监销。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认真清点核对,销毁后,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单位领导。
5.加强会计人员岗位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的案卷质量,会计档案管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纳入会计人员上岗前的培训中,从会计档案整理的基础业务学起,使其熟练掌握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而从源头上做好会计档案的整理规范工作。
6.加大会计档案的监管力度。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会计档案的分类、组卷、排列、编页、案卷目录、装订、移交等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