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体会收获
学习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政策的体会与收获
通过为期三天学习培训,使我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医改的方向、重点任务和要求,对本次学习有以下体会: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卫生改革发展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要使卫生改革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改变目前的滞后状况,特别要加快发展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改变其服务能力和质量较低的状况,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健康需求。
其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民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卫生工作是社会事业中的薄弱环节,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要实现人人享有基 1
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必须通过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发展。
再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人民群众的迫切希望。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省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居民的消费模式也跨上了新台阶。“无病早预防、有病早治疗、防止伤病残”,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之一。人民群众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这既是卫生工作的压力,也是卫生改革发展的动力。
最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当前保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有助于改善民生,增强群众消费信心,推动医药及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有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稳定。
总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减轻群众的医疗负
担,切实缓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病有所医”,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解决医药卫生领域长期以来形成和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有效应对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环境变化给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
展;有利于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改善消费预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二、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一)难点重点逐步聚焦,医改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触及的利益主体多,特别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继进入实质阶段,利益格局开始进行调整,改革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步凸显。一方面要在创新体制机制、综合推进改革上拿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认真研究、提前预判、积极应对改革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更加积极主动地争取各方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确保改革按照既定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二)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医改见成效的要求越发迫切。医药卫生始终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各界的关注点已经从医改的方向、原则转移到改革的效果和具体政策上来。社会各界对医改的理念普遍认同,对改革效果的期望也逐步升温。现在,三年近期改革的时间已走过近一半,我们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兑现党和政府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三、医药卫生体制面临着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现有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市,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和区域之间差距不断加大。同时,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不足,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
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第二,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目前,仍有少数城乡居民没有参加到医疗保障制度中来,现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受益水平还比较低,不能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第三,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淡化。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多数公共卫生机构仍通过“有偿服务”和“以医养防”维持运行。医疗机构则存在“以药补医”问题,导致部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行为扭曲,也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患者负担加重。第四,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价格虚高。目前,医药产业集中度低,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费用高,低价药品生产难以为继,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药品安全存在风险和隐患。商业贿赂、药价虚高、不合理用药等现象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主要表现在:我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生态形势严峻,健康风险增加,使我国面临新的公共卫生问题;人口正在快速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不断提高,防治难度加大;结核病、性病等传染病死灰复燃,加大了疾病防治任务,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疾病负担。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措施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启动和实施的新阶段,卫生系统承担着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作为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
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理解深化医改的目标、原则、任务和措施,切实落实深化医改的各项举措。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离不开广大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辛勤工作,调动他们参与医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其次,要鼓励各地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国家出台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是全局性的、指导性的。卫生部门要把深化医改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结合我省情、市情、县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细化、实化上狠下功夫。加强部门沟通,研究本地医改的实施措施,实现中央确定的原则、目标和任务,让群众真正受益。
第三,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真抓实干,重在落实。卫生部门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要主动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主动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和全社会的积极参与。要把推进改革工作与提高组织领导卫生事业科
学发展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统筹协调的能力,努力提高解决复杂尖锐矛盾的能力,努力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既要正确认识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又要对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必须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分步骤有重点推进,确保改革取得实效,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要求。
黔西南州顶效开发区卫生局黄忠福
第二篇:医疗体制改革
医疗改革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话题,关于日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内外对中国改革新启程充满期待。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通篇布局深化改革,渗透民生之情。
《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决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意味着,深化医改要纳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改革中去。总体上看,三中决议提升了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的统筹层次,强调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对政府明确提出了建机制的要求,对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提速,对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整合进行了谋篇布局。
《决定》对比十八大报告、医改十二五规划和2013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等重要文件,有几点重要不同:一是关于五个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突出“统筹”二字,五个领域不再是“单兵突进”,提升了综合改革的地位。
二是“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也是新提法,相对于过去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说法,体现了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这隶属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部分。三是关于公立医院改革,强调了“加快”二字,并且在取消“以药补医”方面,没有区分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二者要求相同。四是在落实政府责任中,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的要求,这在落实政府办医、强化政府监管职责的基础上,还强调了政府建立公益性运行机制的职责要求;其中,“适应行业特点”区别了医疗卫生同一般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同。五是关于分级诊疗,首次将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的主体由“全科医生”拓展到“社区医生”,这将扩大“健康首诊制度”的实行范围;而且首次明确了“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美国住院医师匹系统等机制创新或将成为参考经验。
《决定》第十二部分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行文虽短,却内涵丰富,意味深远,照亮指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进之路,对中医人来说,更添了一重欣喜和振奋。
在《决定》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部分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医药的发展再次被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部署安排,其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从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发,到国家“十二五”规划单列一节中医药内容,再到不久前《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单列为第四项主要任务,中医药的发展日渐进入党和国家的大局谋划,越来越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民众利益紧密相连。如今,眼下,中医药系统要做好“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这篇大文章,先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找准方位,谋划布局,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比如,在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中,发挥作用,彰显优势;在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中,深度参与,勇担重任;在健康服务业发展大潮中,瞄准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善用社会力量拓展各类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等。
医患关系也是一个普通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2012年3月哈医大杀医事件、2012年11月天津杀医事件„„近些年我国各地频频爆发医患矛盾,重则杀医,最终酿成世间悲剧。有人指出,医患矛盾急剧恶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低下,各种职业医闹、蛮横无理的病患家属把就医治疗当作只赚不赔的买卖。这样的批评绝非无道理,毕竟医学再发达,也还没到拯救众生的地步。对医学常识、医疗水准的信息匮乏,兴许能够通过更卖力的宣传来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接受医学的有限性。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医患纠纷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跟医疗管理体制、社会价值观、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不科学以及道德意识都有关系。医疗管理体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医疗体制的病态首先体现在公立医院制度上。我们的公立医院制度实行着一种僵化的规则,其表现就是拥挤、排队、疏离和冲突。由于医疗资源大量集中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病患群体形成了聚拢效应。大量病患拥挤于这类医院,而资源又极其短缺。为了应付庞大的病患人数,院方不得不执行僵硬的制度规则,整个公立医院的就医诊治的流程就像流水线。医生看诊也只能分配给每个患者平均5-10分钟左右,有的医生抱怨甚至连上厕所时间也没有。
《决定》提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些给广大的医生指出了新的出路和希望。
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卫生行政部门既监督医疗机构日常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又要承担公立医疗机构的举办职能。同一部门既负责监管又负责举办,容易造成顾此失彼,难以充分发挥管理和举办两项职能。
据报道,深圳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已经迈入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改革的“深水区”,挂牌成立了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原来由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承担的公立医院举办职责被划归市医管中心,深圳公立医院人、财、物的监管将由医管中心全面接管,而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的职能也将进行转型。
医管中心的成立,实施“管办分开”可以让卫生部门专门进行行业管理监督,切断监管部门与卫生机构之间的利益联系,推动监管的统一、公平、公正。解决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深圳公立医院走向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期待今后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第三篇:医疗体制改革
导语: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全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缓解和克服“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
国务院2013年7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对2013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进行了安排。《安排》提出,2013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关键一年。要明确任务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持续深入推进改革。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健全城乡居民低保、医疗、教育、法律等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孤儿保障、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
卫生部在《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推进基层综合改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国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左右。优化统筹补偿方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力争实际报销比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元,提高门诊报销水平,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
此外,还卫生部还指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做好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等;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强化卫生监督。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到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
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在10年基础上提高1岁。
二、当前现状
从2009年中国政府颁布医改方案到2013年已经4年,这4年来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公共卫生不断强化、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展非常迅速,目前城乡居民三种医疗保障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对所有城乡居民的全部覆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也在稳步发展,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目标得到落实,国家确定了基本药物目录,要求基层机构都使用这个目录,这个目标也是很顺利的实现了。
然而,虽然进展很大,但是我们认为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在医药卫生领域进一步改革的空间还很大,挑战还很多。我们的很多政策还不完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在涉及到医药卫生管理的部门很多,当然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存在着管理部门过多、职责不清等一系列的问题。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 打破医疗资源行政化垄断
新华网网友:打破目前的医疗资源行政化垄断,实现医疗资源的社会化是解决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体制中的所有严重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医改的必由之路
观点二 医改要由政府来主导 机构和职能的创新尤为关键
人民网网友“凡人如歌”:没有政府主导的医改注定难以成功。像提高医生待遇、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公立医院管办分离这些机制的实现都离不开政府主导。而实现这些功能,机构和职能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关键。
观点三 公平性是医改的关键
人民网网友“二人世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一个公平的社会保障是我们应得的权利,确实是医改的关键。
【专家怎么说】
医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仅通过一个文件来督促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中央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这才能让相关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姚岚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来看,各试点医院通过制度创新,效果初步显现。建议深化医改
要继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同时注重政策的叠加效应。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要下决心进行改革:取消药品加价,取消以药养医,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完善医院内部管理结构,同时要加强县级以上医院的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
——十八大代表、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院长谭海涛
【政府怎么办】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而补偿机制是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切入点,随着医改的深入,补偿机制被时代的洪流推向了风口浪尖。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级医院的补偿由过去的服务收费、药品加称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改革后的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将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这就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补偿机制。
医改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执行的是按批发价格购进药品后,西药按15%,中药按25%~30%加价出售,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43.7%,构成公立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卫生部医改办公立医院改革组组长孙阳说,破除“以药养医”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条件日渐成熟。一是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广覆盖,筹资标准逐步提高,医保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三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更加明确,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为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提供了重要财力保障。
[探索异地就医即时报销]
异地就医,一般是指参与医疗保险人员在参保统筹地区以外发生的就医行为。参保人办理异地就医确认手续后,才能在经认定的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从中国政府网站获悉,2013年,有关部门将“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逐步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在基金统筹层次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级统筹。提高医保机构管理服务能力。总结实践经验,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逐步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在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将统一规划,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和信息系统建设,继续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
保障管理服务。
而在大病保险方面,将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
[强化医疗保险保障制度]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文件指出要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合三大医疗保险的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要求继续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
我们认为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民医保后的政府工作重点开始逐步向提升保障质量转变,政策改革方向总体符合预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新农合基金收入已达到2400亿(人均筹资300元),根据文件要求我们测算2013年我国新农合医保基金的收入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其在医保体系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入约7000亿),新农合基金收入规模的扩充总体也有利于基层药品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在保障范围方面,文件要求继续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的保障工作,考虑新农合基金以优先保障大病为主,我们认为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类等重症疾病仍会受到政策支持,从而带动相关药品在基层市场的逐步放量。
[医师协会拟建立黑名单]
中国医师协会已正式启动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在公示考核结果的同时,医生“不过关”的原因也有望对社会公示。这意味着,因医德医风问题未通过考核的医生将被列入“黑名单”。
目前中国执业医师人数超过200万,一旦“黑名单”制度建立,200余万执业医师的信息将全部“留底备案”,有医德医风问题的医师即使前往其他地区执业,流入地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只要登录相关信息网站,就能一目了然看到该医生的“历史问题”。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说,若被评估医生医德医风确有问题,则将其列入“黑名单”,协会将建议所有医疗机构不再聘用该医生。“推广有利于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同时这个制度也不是一辈子不可以执业了,而是说这次考核中进入黑名单,如果下次考核通过还是可以执业的,但我相信没有一个医生愿意进这个黑名单。不是为了惩戒,而是为了督促人更加为患者提供符合医疗道德和水准的服务。”
[权威论述]
医改事关民生福祉,也是民心所向。要把推进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向深化改革要红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
提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李克强
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职能。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李克强
中国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医改直面这两大差距,从保基本开始,从强基层起步,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
——李克强
在深化医改中,要通过创新运行、管理、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制度,破除“以药补医”,合理调整利益格局,形成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添活力的机制。
——李克强
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习近平
医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必须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巩固成果,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把医改推向前进。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和改革发展的新挑战,要如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我们愈发感到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只有进一步总结经验、坚定信心、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才能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卫生部部长 陈竺
结语: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体现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承担着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光荣使命。虽然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医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供给短缺、特别是优质资源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状况没有改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和区域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深化医改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开展深化医改各项工作,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四篇: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一个行业,只有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才能发展和壮大。在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支付了资金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服务者得到越高的资金就能付出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行业也是如此,医院治疗水平越高,需要技术及设备资金就越大,患者支付费用也越高。然而,当患者支付能力下降时,这种稳定的循环将会裂解,第一步表现的是有病看不起,再一步是通过政府打破医疗市场现状,进行体制改革。现阶段,医疗行业完全脱离市场经济就会走向衰亡!许多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医疗是福利,应当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认为,政府愿意承担,但没有能力。此起彼伏,百姓呼喊要医疗体制改革,政府也应和要医疗体制改革,现在到了必改的时期,关键是怎么改。现行体制下的医疗行业的确有许多弊端,它已严重制约医疗工作的发展,虽然有些是整个社会体制问题,但还是能从医疗工作自身的缺陷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可以使医疗工作步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的轨道中来。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
要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统一思想,必须逐渐出台一些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些条例,适当提供医疗体制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些人必设阻力,甚至搞一些违法行为,对这样的人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对于违法者要依法制裁。医疗体制改革有可能打破传统习惯和观念,有许多改动的地方不能立即适应广大医患的要求,因此,大家要有耐心,逐渐完善体制改革、逐渐学会在新的制度下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和就医。媒体宣传要引导全民充分理解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真正使政府、医院及市民意识到医疗体制改革是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全民的医疗体制改革。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群策群力,协调进行
医疗体制改革必须要先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必须由主管副市长和卫生局局长亲自担任,由主管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由卫生局长担任。同时由各县、区政府选拔人员加入医疗体制改革小组,形成全市统一步调,市属、区属、乡属及私人医院均一起参加医疗体制改革,也可从医疗系统外选拔人才加入进来,与相关行业和部门同步进行,否则,医疗体制改革不彻底、互相扯皮、互相牵制。医疗体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城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方案,要先试行,后普及。医疗体制改革首先要制定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细则
医疗体制改革小组设有各医院专有账号,各医院的收入进入各自的专有账户,并附有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详细审核收费是否合理,医疗保险公司更应该严格审核;医院在支出费用时,也要先报费用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要严格审核所支出费用的情况,发现违法、违规及不合理的支出,要坚决查处,杜绝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收费挂钩现象。通过对医院资金的监管,就能清晰地知道医院资金的所有流动情况,对医疗改革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资源共享
全市医疗行业的医疗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凡现存的医疗行业,必须安装网络电脑,各院需有电脑输入员,将患者的信息先输入电脑,信息条码以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为准,记有患者症状、化验检测项目、诊断结果、用药数量及处理方式等。智能网络化,在医治过程中如有偏差,均可得到电脑提示。对于多余的检测项目、多余的用药及过高的医药费,患者有权提出退赔,对违规者,医疗监察部门视情节有权处罚。全市医疗资源可以共享,便于动态观察,提高服务质量。对大型医疗设备和非常见昂贵的检验项目,全市集中成立检验中心,需要这些项目检查的患者到中心来,一方面可降低单价,另一方面便于收回设备投资成本,同时也降低各院的费用支出。网络经费全部先由政府出,后核销在医疗设备账目里。统一采购,按需领取
全市医疗设备及耗材要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各院根据需求领取。以省或市为范围成立一个医疗采购中心,今后所有生产厂家必须先到采购中心登记备案,将自己产品目录及价格上报,采购中心专门有价格分析师,他们必须搞清每个产品的价格组成,清除不合理的组成部分,制定出所购产品的起拍价,从高向低起拍,从中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来,国外有许多产品均采用这种方式拍卖,这种采购方式的引进,将会对医疗采购市场产生重大的震动,厂家会根据市场的这一需求进行改变经营理念,过高投入到流通领域的费用将会明显降低。医院成本降低了,患者也会受益。加强宣传,推行技术人才流动
技术人才要全市流动,患者到任何一家医院治病均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患者想花钱少,又想到大医院看病,大医院的人才费用和设备费用相对高,这是一对矛盾,这个矛盾是市场体制下的必然产物,要完全解决这个矛盾是不可能的。要改还得从人事体制上改,全市医疗行业就是一个大医院,所有技术人员均可在这个大医院流动,有的是一年一流动,有的是半年一流动,有的是一月一流动,也有的是按需流动。医生已不是哪一个医院的医生,而是全市这个大医院的医生,患者也用不着到哪个大医院看病才是最好的,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的,需要医、患及社会的理念逐渐转变。社区医疗是方便患者看病的重中之重
社区医疗应该是最方便广大患者就医的场所,但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舍廉求贵呢。在患者眼里,社区医疗水平低下,怕耽误了自己的治病时机。摒弃这一观念,除前边已讲到技术资源网络化、人才资源统一流动外,还要加大社会宣传。有条件的家庭可与社区医院联网,实行非急诊患者首先到社区医院电脑录记病情信息,初步诊疗,降低小病大医率;社区患者也可根据著名教授流动会诊的日程,预约就医。总之,发展社区医疗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它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药品采购要品种归类、优胜劣汰、分批拍卖
药厂营销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药价高不能单纯责怪药厂,它是一个市场经济链。比如医院100元进药,医院加价15%,患者115元买,这对医院没有违规。医药公司卖给医院100元药的价格组成是这样的:医药招标费用18元(主管药的副院长、申报药的病房主任、药房主任),医生开药得回扣27元(含药单统计每单1元),医药代表得劳务费13元,医药公司加价13元,药厂纳税14元(营业税加支付现金所交的所得税),药厂占15元(含技术成本、原料成本、包装成本、销售成本,厂家利润应该是7元)。通过价格组成可看出许多项目明显不合理,甚至违法。一般说来,医院进该药的合理价格组成是:药厂占12元(成本加税为8元,纯利为4元),流通环节的医药公司应加价7元,共计19元;医院按国家规定加价15%后,患者买药的价格是21.85元,比原来的115元降低81%。虽然,药费降下来了,但医院收入也极大地降低了,因医院收入70%来自于药源,从市场角度讲,这个降低是合理的,是价格回归,政府也无需为此而提供资金补助,但有时药价合理了,医院经费就紧张了,医院的发展又成了问题。这时市场需要医院加价增高,这样就打破国家制订的医院加价不超过15%的加价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假如医院加价的绝对值不变,加价15元,患者买药的价格为34元,比原来的115元低81元,也就是比原来的药价降低70%,而降这70%的药价,完全在不影响医院利润和药厂利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而降低,这样医院保证了利润,市民看病医药费用也降低70%,两全其美。通过以上分析,药品降价,是医疗费降低的关键,这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药品采购必须实行拍卖,首先将药品归类,同类药竞拍,从高向低竞价,选择物美价廉、简易包装的药。让药厂知道,今后必须适应这种采购药的市场形式,重新制定营销方案,将精力投入到药效和廉价上。医院加价应按照改革前的比例计算出绝对加价值,作为改革后医药加价参考依据。限价与定价医疗要逐渐推广
目前全国已有几个城市实行限价与定价医疗,他们已取得相当丰富的经验,应当尽快推广,各市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而试行。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范,积累更多的经验。医疗体制的改革方向
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只是为了降低医疗价格,更重要的是研究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医疗行业运营,有市场经济的属性,又有社会福利的属性,对于固定资产、大型设备、网络设备经费和特困患者的医疗费由政府承担,其他全部由市场决定,政府制定严格的行业管理条例,长期监督管理,不但要合理降低一些收费,同时也应调高过低的医生诊疗费和技术操作费。改革方案要集群众的智慧
医疗体制改革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多争取医务人员和市民的意见,让他们写出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妙计,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集大家的智慧,制定出最佳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结论
对于地级市,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有政府支持,建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医院财务收支两条线;实行药品归类制度;医药、医疗设备及医疗耗材要由市级采购中心统一采购,由高向低拍卖;医药加价应以改革前加价的绝对值为参考标准,逐渐过渡到国家规定加价率的15%;市级要建立昂贵医疗检验项目中心,全市各医疗行业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逐渐实行限价及定价医疗;要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实行非急诊患者社区医院首诊制度;全市医疗技术人员实行全行业流动;通过医疗改革实践,要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卫生法学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卫生法学学习的收获与体会
随着我们国家卫生改革的深入的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卫生立法的进程也不断加快,卫生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并进一步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卫生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卫生法律规范既包括了在调整卫生关系中产生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跳跃规范。其基本原则是维护公民健康,国家卫生监督,预防为主,医药卫生科学与法律科学相结合。作为日后的医务人员,对于卫生法,应该十分的了解,要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
谈起对卫生法内容的学习,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医师执业的法律规定。在入学以前,我真是天真的以为学完五年本科,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我们就可以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了。可是学过医师执业的法律规定,我才明白医生真是不那么容易当的。首先,学完五年的本科,获得临床医学的国家认可的本科学历,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然后才有资格参加一年一次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不仅要考医学综合,还要考实践技能。两个考试之间还相差好几个月。千辛万苦之后,我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医师资格证书》,然而获得这本证书,还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够行医了,你还需要向当地的市或者县卫生财政部门申请注册,整个注册的程序又分为好几步:申请,重新申请(仅部分人需要),审核。而且这其中,如果你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超过两年未注册者,那么你还要进过3-6月的培训,方可再次注册。算了一下,如果没有意外,整个注册过程大概又要等一个月的时间。得到注册后,那么恭喜你,你就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医生了。不过,你依旧不能开心的太早。因为,在注册时,已经限定了你的执业地点、职业类别以及执业范围,你也就只有在当地行医的权利,而且只能服务于某一范围,如果跨过行政区,或者超范围执业,那么你就是非法行医了。所以,一旦你需要更换工作城市,或是变更执业类别,例如有临床转为预防,那么你必须申请变更注册地点,或是职业类别,那么你又要再等一个月。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如果在此期间,你有医疗行为的话,还有可能被扣上非法行
医的帽子,同时还有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呐。
所以说,医生是个高危职业啊,不仅是因为她面对的是人,更多是因为,法律对医生有相当多的限制,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触犯法律。学了卫生法,我才明白,其中缘由,也才深入理解做医生的不易啊。虽说法律对医生有很多限制,但是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保护。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对我们以后有很大的帮助。
日后,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免不了要和护士打交道。护士是医疗卫生专业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在医生和护士的配合中,如果双方对自己的职责都不是十分明了,再缺乏有效的沟通,那么就很有可能发生医疗事故,对患者,对自己,对同事,以及医院,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影响。因此,了解护士的执业义务也显得很有必要。
护士和医生的考核过程还是有一些差异的,护士经过3年左右的专业学习与培训之后,就可直接申请注册了,同样也只能在注册地执业!曾几何时,我一直以为,护士的职责就是帮医生传递一些患者的信息,帮助输液,送药等等。但是,在我护士执业的法律规定时,我才明白,护士不仅是我们医生的助手,还是我们的监督者。护士在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应当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必要时,应该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如果护士没有做到上述义务,护士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说,护士是我们医生强有力的监督者。
以上便是我对《卫生法》学习的感悟与收获。通过学习卫生法学教学可以增强医护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了解与医学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明确自己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进行监督执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学习卫生法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法律知识和卫生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不少社会、道德各方面的知识。卫生法学还可以指导和帮助医护人员依法行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合法处理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