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体制改革的调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期末论文
关于农村医疗改革的调研
班级 2012级工商管理本科一班
姓名 常 一 凡
学号
120411102
2005年5月,我县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县。为深入贯彻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正确、科学、客观地评价我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现状和问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更好的推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了专门的调查组,于4月底至5月上旬,开展了对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落实情况的专项调查活动。整个活动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领导重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专门听取了这次调查活动的安排情况汇报,并做出了重要指示,期间还多次调度有关人员,掌握进展情况。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多次召集有关部门和人员,就调查情况研究措施,制订计划,落实方案,确保活动取得成功。二是组织严密。由县人大组织调查组,由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由卫生局、财政局、经管局等部门组成。调查采取听、看、查、问、核、议 相 结合的方式,完全按照调查方案来进行。首先听取了县直有关部门的汇报和核实工作,其次听取了乡镇汇报和核实工作,再采取有重点的抽检方式,与相关人员逐一核对,对参保人员就医参保情况认真核对,听取了基层人大代表、村委会代表及参保人员的意见。并拟定了回访调查人员,随即走访核实了落实情况。三是重点突出。重点核实了资金到位、管理、使用情况及参保比例,重点抽查了大额报销的参保人员情况。四是工作细致。坚持乡乡到,实地抽查村、户,严格按照方案拟定的程序,在调查、走访时,尽可能扩大对象范围,确保调查结果更趋客观、全面。五是效果显著。首先,有关部门、各乡镇、医院的干部职工普遍认为,这次调查很有必要,非常及时,对于他们抓好当前运行管理和改进工作是一大促进。其次,通过调查,及时发现和查实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和运行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并就一些问题与有关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及时发现和总结了有关乡镇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改措施,这为不断改进工作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对推动我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工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一、基本情况
从这次调查情况来看,有关部门和乡镇对贯彻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十分重视,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调查表明,该县新一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4年 9月1日正式运转截止到今年4月底,全县资金到位总额719万元,其中农民交纳359752,覆盖率为94%。用于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的专项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并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全县共为参加合作医疗的764家,住院病人17895名门诊病人报销医药费436萬元,其中报销最高金额60000。
二
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
(一)领导高度重视。县政府把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了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工作实绩考核的内容。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参加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同时还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强化了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了财务、公示、报销等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范、健康运转。
(二)有关部门、乡镇工作到位。相关部门和乡镇都把这次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大事来抓,都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由乡镇长挂帅,直接抓,安排一名副书记靠上抓。都建立健全了相关的制度和组织,四项制度全部上墙,机构齐全,有专门的办公地点,都配备了专门的人员。对医院划定了职责范围,各乡镇都按照便民的原则就近设立了村级中心卫生室,扩大了覆盖面,并对有关医疗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各乡镇农民筹资部分都能及时、足额筹措到位。相关部门和乡镇都加强了监管,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定期到医院和各医疗点检查,听取汇报,查看帐 目,掌握情况,指导工作。
(三)运作管理比较规范。在资金管理上,都落实了收支两条线,实行了两级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没有发现挪用现象。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把关,都实行了宏观控制,绝大多数乡镇每月份的收支大体平衡,没出现超支。对补偿报销都实行了严格的控制,规定了医院和各医疗点的权限,大额报销需请示乡镇主要领导批准,基本杜绝了“人情报销”。每月张榜公布报销名单,接受群众监督。
(四)基层反响不错。根据调查,大多数基层干部支持、拥护这项改革,认为这是近几年来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是“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医院方面由于在运行中受益也表示全力支持。绝大多数农民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项制度好,并表示来年会考虑继续参加合作医疗,对医疗服务也表示满意。特别是一些大额受益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对这项制度表示全力支持拥护。例如某村村民因患心肌梗塞病动手术花费了20多萬元,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由于参加了合作医疗,医院给报销了60000,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他的经济负担。他激动地对调查人员说:“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做了一个大好事、大实事!”围观群众也纷纷表示踊跃参加。
三
典型经验
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五个乡镇工作开展得比较好,领导重视,工作全面、扎实。有两个镇,它们的做法比较典型、突出,值得其他乡镇学习借鉴。
(一)——认识到位。特别是干部思想认识到位,因此工作积极主动,取得的效果比较明显,该镇农民实际入保率已接近97%。他们主要做法是:坚持一个“核心”,即以人为本。提高“两个认识”,即干部思想认识和群众思想认识。搞好“三个结合”,即宣传发动与面对面工作相结合,引导参与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加大工作力度与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相结合。落实“四个到位”,即宣传政策到位,落实责任到位,监督机制到位,报销公开、公平、公正到位。目前,为做好下一年度工作,他们早动手,争主动,用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提前做宣传发动,今年农民入保率力争达到100%。
(二)——管理到位。严格把关,乡里规定:超过10000补偿报销资金必须由分管领导签字后才能报销。实行“双向管理”:医生处方、报销单据与 帐目必须核对无误;中心卫生室药品由医院总体掌握,杜绝了作弊现象。
(三)——操作规范。实行农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在偏远村设点,统一管理,既方便了群众看病,又扩大了覆盖面,增加了业务量。同时,组织了专门的医疗宣传队,现场看病,现场宣传,当场报销,增强了宣传的效果。
(四)——领导重视。乡长每月检查运行情况,听汇报,查帐目。乡里安排专人负责接待群众来访。
(五——运行平稳。注重发挥医院的主体作用,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做到了医院精心、政府省心、群众放心。
四
存在问题
(一)认识程度不够高。在筹资工作上,由于受农民认知程度和干群关系的影响,有一定难度,个别基层干部在筹资时积极性不高,有畏难情绪。有些农民旧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摸棱 两可,态度消极,也有少部分农民对政府推行的事情抱有成见,不心甘情愿参加合作医疗。
(二)在具体操作上有些地方不够规范。在筹资工作上,个别乡村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工作方法简单化,个别地方采取垫资方式筹集资金,由于被垫资的农民没有得到合作医疗证,因此患病后仍得不到应有的医疗费用补助,长期如此可诱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其中有个别地方个别农民钻空子,现看病现交钱买证,不利于农村合作医疗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资金使用上,有个别乡镇总体把握不到位,前松后紧,极个别的有寅吃卯粮的趋向,形势比较严峻。在报销把关上,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极个别地方把关不严,存在人情报销、超标准报销和弄虚作假报销的可能性。
(三)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认识程度高的乡镇,情况比较好,认识程度不高的乡镇,情况相对较差。同一个乡镇的两个医院之间,情形也有差别,有个别乡镇两个医院,在经营效益方面相差十倍,而报销数额却相差无几,这说明在管理运行、报销把关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乡镇的村都加入了合作医疗,但也有一些乡镇的个别村因村班子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整村未入。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正面宣传工作的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程度。一是对各级干部要加强对有关政策的宣传,学习和领会有关文件精神,从先进性教育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二是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是惠及我国亿万农民的一项新制度,农民是新型合作医疗的主体,对政策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这一制度的推行效果。要帮助农民算清一笔账,引导广大农民树立起互助共济的意识和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三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多个层面,大力、广泛、持续地面向社会宣传,凸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给广大农民的好处,扩大社会各界的认知度,营造浓烈的氛围。在此方面,建议县政府协调宣传、广电等部门予以支持,配合有关方面加大公益性宣传的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对资金使用实行宏观控制,合理调配;对大额报销严格把关,部门和乡镇领导都要掌握情况。在报销上,建议把1xxxx的部分放宽点,就是把中心卫生室管辖的这部分放宽政策,让尽量多的农民受益;把4xxxx的部分管紧点,就是把乡镇医院管辖的这部分严格管理,卡死漏洞,这样,既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又使资金使用得到有效调控、合理运行。
(三)需要探讨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能否把部分资金管理的权限下放到乡镇,由乡镇实行总额控制。现行资金封闭管理模式,对乡镇约束不严,其资金使用压力不大。实行乡镇总额控制后,能进一步增强乡镇的责任感,调动乡镇及医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控制乱报销、多报销现象,使资金得到合理调配,使全县资金使用达到大体平衡。二是能否建立农民入保的长效机制。划一个时间段,半年或一年,在此期间想入保的农民可先交钱,在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列名,到期转账。这样,可以解决“农民想交钱而政府不收,政府收时而农民不交”的问题。
(四)加强经验交流。鉴于当前我县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议县政府召开专题大会,安排先进乡镇做 经验介绍,推广他们的典型经验,让乡镇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同时让大额受益户代表发言,倾听最基层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认识、要求和呼声,进一步营造氛围,对做好下一年的工作大有裨益。
(五)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要选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重点是各级重视程度,关键在操作,核心是管理,突出抓宣传发动。县政府要采取措施,建立一套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宏观指导机制,制定政策,加强监管,落实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逐级明确责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各部门、乡镇要积极配合,加强协作,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篇:医疗体制改革
医疗改革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话题,关于日前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内外对中国改革新启程充满期待。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通篇布局深化改革,渗透民生之情。
《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决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意味着,深化医改要纳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的改革中去。总体上看,三中决议提升了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的统筹层次,强调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对政府明确提出了建机制的要求,对公立医院改革要求提速,对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整合进行了谋篇布局。
《决定》对比十八大报告、医改十二五规划和2013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等重要文件,有几点重要不同:一是关于五个重点领域综合改革,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突出“统筹”二字,五个领域不再是“单兵突进”,提升了综合改革的地位。
二是“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也是新提法,相对于过去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说法,体现了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这隶属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部分。三是关于公立医院改革,强调了“加快”二字,并且在取消“以药补医”方面,没有区分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二者要求相同。四是在落实政府责任中,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的要求,这在落实政府办医、强化政府监管职责的基础上,还强调了政府建立公益性运行机制的职责要求;其中,“适应行业特点”区别了医疗卫生同一般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不同。五是关于分级诊疗,首次将与居民建立契约服务关系的主体由“全科医生”拓展到“社区医生”,这将扩大“健康首诊制度”的实行范围;而且首次明确了“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美国住院医师匹系统等机制创新或将成为参考经验。
《决定》第十二部分明确提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行文虽短,却内涵丰富,意味深远,照亮指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进之路,对中医人来说,更添了一重欣喜和振奋。
在《决定》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部分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中医药的发展再次被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部署安排,其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从2009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发,到国家“十二五”规划单列一节中医药内容,再到不久前《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中医药单列为第四项主要任务,中医药的发展日渐进入党和国家的大局谋划,越来越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民众利益紧密相连。如今,眼下,中医药系统要做好“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这篇大文章,先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找准方位,谋划布局,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比如,在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中,发挥作用,彰显优势;在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中,深度参与,勇担重任;在健康服务业发展大潮中,瞄准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善用社会力量拓展各类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等。
医患关系也是一个普通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2012年3月哈医大杀医事件、2012年11月天津杀医事件„„近些年我国各地频频爆发医患矛盾,重则杀医,最终酿成世间悲剧。有人指出,医患矛盾急剧恶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低下,各种职业医闹、蛮横无理的病患家属把就医治疗当作只赚不赔的买卖。这样的批评绝非无道理,毕竟医学再发达,也还没到拯救众生的地步。对医学常识、医疗水准的信息匮乏,兴许能够通过更卖力的宣传来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接受医学的有限性。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是广大医务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医患纠纷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跟医疗管理体制、社会价值观、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不科学以及道德意识都有关系。医疗管理体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医疗体制的病态首先体现在公立医院制度上。我们的公立医院制度实行着一种僵化的规则,其表现就是拥挤、排队、疏离和冲突。由于医疗资源大量集中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病患群体形成了聚拢效应。大量病患拥挤于这类医院,而资源又极其短缺。为了应付庞大的病患人数,院方不得不执行僵硬的制度规则,整个公立医院的就医诊治的流程就像流水线。医生看诊也只能分配给每个患者平均5-10分钟左右,有的医生抱怨甚至连上厕所时间也没有。
《决定》提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这些给广大的医生指出了新的出路和希望。
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卫生行政部门既监督医疗机构日常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又要承担公立医疗机构的举办职能。同一部门既负责监管又负责举办,容易造成顾此失彼,难以充分发挥管理和举办两项职能。
据报道,深圳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已经迈入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改革的“深水区”,挂牌成立了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原来由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承担的公立医院举办职责被划归市医管中心,深圳公立医院人、财、物的监管将由医管中心全面接管,而市卫生和人口计生委的职能也将进行转型。
医管中心的成立,实施“管办分开”可以让卫生部门专门进行行业管理监督,切断监管部门与卫生机构之间的利益联系,推动监管的统一、公平、公正。解决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深圳公立医院走向政事分开和管办分开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方法,期待今后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第三篇:医疗体制改革
导语: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全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水平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缓解和克服“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背景链接】
一、政策背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
国务院2013年7月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对2013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工作进行了安排。《安排》提出,2013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攻坚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关键一年。要明确任务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持续深入推进改革。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并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健全城乡居民低保、医疗、教育、法律等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孤儿保障、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农村五保供养制度。
《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
卫生部在《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中指出,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推进基层综合改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国新农合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人均筹资水平达到340元左右。优化统筹补偿方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力争实际报销比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8万元,提高门诊报销水平,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
此外,还卫生部还指出,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做好卫生应急、疾病防控和妇幼卫生工作等;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强化卫生监督。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到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
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在10年基础上提高1岁。
二、当前现状
从2009年中国政府颁布医改方案到2013年已经4年,这4年来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公共卫生不断强化、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展非常迅速,目前城乡居民三种医疗保障制度基本上实现了对所有城乡居民的全部覆盖,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也在稳步发展,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目标得到落实,国家确定了基本药物目录,要求基层机构都使用这个目录,这个目标也是很顺利的实现了。
然而,虽然进展很大,但是我们认为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中国在医药卫生领域进一步改革的空间还很大,挑战还很多。我们的很多政策还不完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在涉及到医药卫生管理的部门很多,当然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总体来看还是存在着管理部门过多、职责不清等一系列的问题。
【百姓怎么看】
观点一 打破医疗资源行政化垄断
新华网网友:打破目前的医疗资源行政化垄断,实现医疗资源的社会化是解决我国目前医疗卫生体制中的所有严重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医改的必由之路
观点二 医改要由政府来主导 机构和职能的创新尤为关键
人民网网友“凡人如歌”:没有政府主导的医改注定难以成功。像提高医生待遇、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公立医院管办分离这些机制的实现都离不开政府主导。而实现这些功能,机构和职能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关键。
观点三 公平性是医改的关键
人民网网友“二人世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公平性,一个公平的社会保障是我们应得的权利,确实是医改的关键。
【专家怎么说】
医改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仅通过一个文件来督促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中央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这才能让相关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姚岚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情况来看,各试点医院通过制度创新,效果初步显现。建议深化医改
要继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同时注重政策的叠加效应。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要下决心进行改革:取消药品加价,取消以药养医,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完善医院内部管理结构,同时要加强县级以上医院的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
——十八大代表、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院长谭海涛
【政府怎么办】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而补偿机制是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切入点,随着医改的深入,补偿机制被时代的洪流推向了风口浪尖。
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试点县级医院的补偿由过去的服务收费、药品加称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改革后的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将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这就是公立医院改革的补偿机制。
医改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执行的是按批发价格购进药品后,西药按15%,中药按25%~30%加价出售,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43.7%,构成公立医院的主要经济来源。卫生部医改办公立医院改革组组长孙阳说,破除“以药养医”是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
目前,我国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条件日渐成熟。一是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广覆盖,筹资标准逐步提高,医保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三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更加明确,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为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提供了重要财力保障。
[探索异地就医即时报销]
异地就医,一般是指参与医疗保险人员在参保统筹地区以外发生的就医行为。参保人办理异地就医确认手续后,才能在经认定的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
从中国政府网站获悉,2013年,有关部门将“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逐步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在基金统筹层次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级统筹。提高医保机构管理服务能力。总结实践经验,大力推进异地就医结算,逐步推开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选择在部分省份试点,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机制。
在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将统一规划,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标准化和信息系统建设,继续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医疗
保障管理服务。
而在大病保险方面,将鼓励企业、个人购买商业大病补充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基本医保之外的健康保险产品。
[强化医疗保险保障制度]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文件指出要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合三大医疗保险的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8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要求继续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
我们认为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民医保后的政府工作重点开始逐步向提升保障质量转变,政策改革方向总体符合预期,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新农合基金收入已达到2400亿(人均筹资300元),根据文件要求我们测算2013年我国新农合医保基金的收入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其在医保体系中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城镇职工医保基金收入约7000亿),新农合基金收入规模的扩充总体也有利于基层药品消费需求的进一步释放;在保障范围方面,文件要求继续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的保障工作,考虑新农合基金以优先保障大病为主,我们认为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类等重症疾病仍会受到政策支持,从而带动相关药品在基层市场的逐步放量。
[医师协会拟建立黑名单]
中国医师协会已正式启动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在公示考核结果的同时,医生“不过关”的原因也有望对社会公示。这意味着,因医德医风问题未通过考核的医生将被列入“黑名单”。
目前中国执业医师人数超过200万,一旦“黑名单”制度建立,200余万执业医师的信息将全部“留底备案”,有医德医风问题的医师即使前往其他地区执业,流入地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只要登录相关信息网站,就能一目了然看到该医生的“历史问题”。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邓利强说,若被评估医生医德医风确有问题,则将其列入“黑名单”,协会将建议所有医疗机构不再聘用该医生。“推广有利于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建设,同时这个制度也不是一辈子不可以执业了,而是说这次考核中进入黑名单,如果下次考核通过还是可以执业的,但我相信没有一个医生愿意进这个黑名单。不是为了惩戒,而是为了督促人更加为患者提供符合医疗道德和水准的服务。”
[权威论述]
医改事关民生福祉,也是民心所向。要把推进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向深化改革要红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
提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
——李克强
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职能。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李克强
中国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医改直面这两大差距,从保基本开始,从强基层起步,向农村和中西部倾斜,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拥护。
——李克强
在深化医改中,要通过创新运行、管理、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制度,破除“以药补医”,合理调整利益格局,形成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疗机构添活力的机制。
——李克强
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习近平
医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必须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巩固成果,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把医改推向前进。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和改革发展的新挑战,要如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我们愈发感到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只有进一步总结经验、坚定信心、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才能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卫生部部长 陈竺
结语: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体现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承担着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光荣使命。虽然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医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供给短缺、特别是优质资源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的状况没有改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和区域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深化医改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开展深化医改各项工作,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第四篇:浅谈医疗体制改革
一个行业,只有在市场竞争的环境里才能发展和壮大。在市场环境下,消费者支付了资金就能得到相应的服务,服务者得到越高的资金就能付出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医院行业也是如此,医院治疗水平越高,需要技术及设备资金就越大,患者支付费用也越高。然而,当患者支付能力下降时,这种稳定的循环将会裂解,第一步表现的是有病看不起,再一步是通过政府打破医疗市场现状,进行体制改革。现阶段,医疗行业完全脱离市场经济就会走向衰亡!许多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医疗是福利,应当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认为,政府愿意承担,但没有能力。此起彼伏,百姓呼喊要医疗体制改革,政府也应和要医疗体制改革,现在到了必改的时期,关键是怎么改。现行体制下的医疗行业的确有许多弊端,它已严重制约医疗工作的发展,虽然有些是整个社会体制问题,但还是能从医疗工作自身的缺陷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可以使医疗工作步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的轨道中来。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
要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统一思想,必须逐渐出台一些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些条例,适当提供医疗体制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些人必设阻力,甚至搞一些违法行为,对这样的人该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对于违法者要依法制裁。医疗体制改革有可能打破传统习惯和观念,有许多改动的地方不能立即适应广大医患的要求,因此,大家要有耐心,逐渐完善体制改革、逐渐学会在新的制度下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和就医。媒体宣传要引导全民充分理解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真正使政府、医院及市民意识到医疗体制改革是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全民的医疗体制改革。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群策群力,协调进行
医疗体制改革必须要先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必须由主管副市长和卫生局局长亲自担任,由主管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由卫生局长担任。同时由各县、区政府选拔人员加入医疗体制改革小组,形成全市统一步调,市属、区属、乡属及私人医院均一起参加医疗体制改革,也可从医疗系统外选拔人才加入进来,与相关行业和部门同步进行,否则,医疗体制改革不彻底、互相扯皮、互相牵制。医疗体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城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方案,要先试行,后普及。医疗体制改革首先要制定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细则
医疗体制改革小组设有各医院专有账号,各医院的收入进入各自的专有账户,并附有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详细审核收费是否合理,医疗保险公司更应该严格审核;医院在支出费用时,也要先报费用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要严格审核所支出费用的情况,发现违法、违规及不合理的支出,要坚决查处,杜绝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收费挂钩现象。通过对医院资金的监管,就能清晰地知道医院资金的所有流动情况,对医疗改革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资源共享
全市医疗行业的医疗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凡现存的医疗行业,必须安装网络电脑,各院需有电脑输入员,将患者的信息先输入电脑,信息条码以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为准,记有患者症状、化验检测项目、诊断结果、用药数量及处理方式等。智能网络化,在医治过程中如有偏差,均可得到电脑提示。对于多余的检测项目、多余的用药及过高的医药费,患者有权提出退赔,对违规者,医疗监察部门视情节有权处罚。全市医疗资源可以共享,便于动态观察,提高服务质量。对大型医疗设备和非常见昂贵的检验项目,全市集中成立检验中心,需要这些项目检查的患者到中心来,一方面可降低单价,另一方面便于收回设备投资成本,同时也降低各院的费用支出。网络经费全部先由政府出,后核销在医疗设备账目里。统一采购,按需领取
全市医疗设备及耗材要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各院根据需求领取。以省或市为范围成立一个医疗采购中心,今后所有生产厂家必须先到采购中心登记备案,将自己产品目录及价格上报,采购中心专门有价格分析师,他们必须搞清每个产品的价格组成,清除不合理的组成部分,制定出所购产品的起拍价,从高向低起拍,从中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来,国外有许多产品均采用这种方式拍卖,这种采购方式的引进,将会对医疗采购市场产生重大的震动,厂家会根据市场的这一需求进行改变经营理念,过高投入到流通领域的费用将会明显降低。医院成本降低了,患者也会受益。加强宣传,推行技术人才流动
技术人才要全市流动,患者到任何一家医院治病均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患者想花钱少,又想到大医院看病,大医院的人才费用和设备费用相对高,这是一对矛盾,这个矛盾是市场体制下的必然产物,要完全解决这个矛盾是不可能的。要改还得从人事体制上改,全市医疗行业就是一个大医院,所有技术人员均可在这个大医院流动,有的是一年一流动,有的是半年一流动,有的是一月一流动,也有的是按需流动。医生已不是哪一个医院的医生,而是全市这个大医院的医生,患者也用不着到哪个大医院看病才是最好的,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的,需要医、患及社会的理念逐渐转变。社区医疗是方便患者看病的重中之重
社区医疗应该是最方便广大患者就医的场所,但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舍廉求贵呢。在患者眼里,社区医疗水平低下,怕耽误了自己的治病时机。摒弃这一观念,除前边已讲到技术资源网络化、人才资源统一流动外,还要加大社会宣传。有条件的家庭可与社区医院联网,实行非急诊患者首先到社区医院电脑录记病情信息,初步诊疗,降低小病大医率;社区患者也可根据著名教授流动会诊的日程,预约就医。总之,发展社区医疗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它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药品采购要品种归类、优胜劣汰、分批拍卖
药厂营销是纯粹的市场经济,药价高不能单纯责怪药厂,它是一个市场经济链。比如医院100元进药,医院加价15%,患者115元买,这对医院没有违规。医药公司卖给医院100元药的价格组成是这样的:医药招标费用18元(主管药的副院长、申报药的病房主任、药房主任),医生开药得回扣27元(含药单统计每单1元),医药代表得劳务费13元,医药公司加价13元,药厂纳税14元(营业税加支付现金所交的所得税),药厂占15元(含技术成本、原料成本、包装成本、销售成本,厂家利润应该是7元)。通过价格组成可看出许多项目明显不合理,甚至违法。一般说来,医院进该药的合理价格组成是:药厂占12元(成本加税为8元,纯利为4元),流通环节的医药公司应加价7元,共计19元;医院按国家规定加价15%后,患者买药的价格是21.85元,比原来的115元降低81%。虽然,药费降下来了,但医院收入也极大地降低了,因医院收入70%来自于药源,从市场角度讲,这个降低是合理的,是价格回归,政府也无需为此而提供资金补助,但有时药价合理了,医院经费就紧张了,医院的发展又成了问题。这时市场需要医院加价增高,这样就打破国家制订的医院加价不超过15%的加价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假如医院加价的绝对值不变,加价15元,患者买药的价格为34元,比原来的115元低81元,也就是比原来的药价降低70%,而降这70%的药价,完全在不影响医院利润和药厂利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而降低,这样医院保证了利润,市民看病医药费用也降低70%,两全其美。通过以上分析,药品降价,是医疗费降低的关键,这也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药品采购必须实行拍卖,首先将药品归类,同类药竞拍,从高向低竞价,选择物美价廉、简易包装的药。让药厂知道,今后必须适应这种采购药的市场形式,重新制定营销方案,将精力投入到药效和廉价上。医院加价应按照改革前的比例计算出绝对加价值,作为改革后医药加价参考依据。限价与定价医疗要逐渐推广
目前全国已有几个城市实行限价与定价医疗,他们已取得相当丰富的经验,应当尽快推广,各市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而试行。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范,积累更多的经验。医疗体制的改革方向
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仅只是为了降低医疗价格,更重要的是研究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医疗行业运营,有市场经济的属性,又有社会福利的属性,对于固定资产、大型设备、网络设备经费和特困患者的医疗费由政府承担,其他全部由市场决定,政府制定严格的行业管理条例,长期监督管理,不但要合理降低一些收费,同时也应调高过低的医生诊疗费和技术操作费。改革方案要集群众的智慧
医疗体制改革关系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多争取医务人员和市民的意见,让他们写出医疗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妙计,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集大家的智慧,制定出最佳的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结论
对于地级市,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有政府支持,建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医院财务收支两条线;实行药品归类制度;医药、医疗设备及医疗耗材要由市级采购中心统一采购,由高向低拍卖;医药加价应以改革前加价的绝对值为参考标准,逐渐过渡到国家规定加价率的15%;市级要建立昂贵医疗检验项目中心,全市各医疗行业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逐渐实行限价及定价医疗;要大力发展社区医院,实行非急诊患者社区医院首诊制度;全市医疗技术人员实行全行业流动;通过医疗改革实践,要找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工作健康发展的道路。
第五篇:医疗体制改革-民生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与民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包括: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得不到更多的实惠;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等等。
上述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引起强烈反响,所以,要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益问题。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合理配置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卫生事业均衡发展。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性、一般性、多发性病的初级疹疗、康复服务。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推进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医院、发达地区对口技援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
动。
二、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建立和完善以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鼓励和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即时结算的办法。
三、建立健全药品保障体系及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和统一采购价格,提高透明度,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医院要大力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
机制。
四、完善医疗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投入,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完善内部管理,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公平长效保障机制。扶持重点学科发展,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五、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大众媒体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群众信心,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