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为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华为的企业家以其特有的远见卓识,从华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意精心培育华为企业文化,并自觉地将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注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的关系,正如任总提出的:“文化是为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土壤,文化的使命是使土壤更肥沃、更疏松,管理是种庄稼,其使命是多打粮食”。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与管理的关系,进一步运用文化来构建华为管理机制,以此推动华为管理的改进与提高,使华为文化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生生不息,是华为二次创业迫切需要回答与解决的问题。
一、华为文化是华为凝聚力的源泉,也是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
企业从一次创业进入到二次创业,需要寻找二次企业的内在支撑,华为二次创业的内在支撑在于华为的组织建设与文化建设。华为文化之所以能发挥使员工凝聚在一起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文化的假设系统,也就是隐含在华为核心价值观背后的假设系统。如“知识是资本”的假设,“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的假设。再如学雷锋的文化假设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而华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系统要保证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华为人的行为的牵引和约束。华为文化最终要通过华为的价值评价体系、价值分配体系来发挥其功能。华为的文化功能最终决定华为人的识别系统特征是什么?谁是真正的华为人,确定每个人在组织中的身份和地位的标准是什么?组织成员如何获得机会、职权和待遇,什么是华为的英雄行为和有害行为?而企业家的职责就是创建和驾驭文化,并在二次创业中不断升华,提炼企业的文化假设系统,实现对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思想传递,使企业具有在市场经济大海中航行的导向和牵引。
二、管理思想的进步推动华为文化的“生生不息”
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管理服务的,任何文化不能脱离管理的目的。同时,又是理念和思想层次上的管理。企业文化的发展必然遵从管理者的思想脉络而生生不息。管理者的管理思想通过文化这种形式,与下属员工沟通和交流,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实现企业家的精神和抱负。
从华为文化的特点来看,其来源有三:一是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三是现有华为企业家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管理思想。其中,华为企业家群体的管理思想是华为文化的主流,它不断创新,使得华为文化“生生不息”。然而,并不是管理者所有的管理思想都能融入华为文化之中,我们在进行华为文化建设时,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次创业与二次创业的文化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公司文化与部门文化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两个关系,我们就要反对固步自封,要继续坚持开放式地吸纳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我们要防止社会上不良文化和价值观对我们已有的优良文化的稀释与侵扰;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二次创业公司大了,部门大了,部门工作性质差别太大,业务评价标准、内容、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可在一次创业公司文化中找到经过实践验证为正确的价值评价
“公理”,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已有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鼓励各部门逐步形成适合各自工作特点,有利于推进部门工作的特色文化。具体地说,公司要抓好组织行为和干部行为的价值评价工作;部门要抓好员工个人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价值评价工作。
我们要重视华为人与准华为人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差异,要加强华为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把是否认同华为文化,看成是判别准华为人是否转化为真正华为人的尺度和标准。总之,管理者要抓文化建设,尤其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创建和管理文化,并提高自身驾驶企业文化的能力。
三、运用文化来构建华为管理机制,以此推动华为管理的改良与提高
华为文化就像企业的“魂”,推动着华为管理改进与提高。
管理制度和规范是在华为文化中酝酿而成的,任何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不能脱离华为的文化背景。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可能千篇一律,也不可能照搬其它企业制度。制定华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必须从实际出发,反映自身文化特色和业务特点,才能为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因为华为文化是华为经营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而华为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也应该是华为文化中具有相对稳定的,符合华为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并可再次通过实践检验为正确的东西用条文的形式加以固定化,通过试行反复证明,并在员工中达成共识后,经过正式签发和颁布,为员工共同遵守。实际上只有与华为人的文化背景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才能与华为的实际相符合,才具有执行力。目前,华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已摆脱了生搬硬套的形而上学管理模式,走上了在自身文化氛围中借鉴成功企业先进经验来酝酿和构建具有华为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规范的道路。《华为公司基本法》的起草、讨论以及将要采取的定稿方式,无不反映了华为企业家管理思想认识水平的升华。市场部干部集体辞职,表明华为公司干部任用制度从华为文化中走向成熟。
我们应该看到,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经营理念、员工的价值观念是与工作中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引起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以及员工价值观念的变化与提升,这种变化首先会在各种文化场合,如会议、问题研讨与磋商中表现出来,要求达成新的共识和认同。属于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规范的不完善或与变化了的管理事务不相适应的东西,一旦达成共识就需要重新制定或加以修订。
管理机制是靠文化来推动的,文化是华为公司管理机制产生效力的润滑剂。各项管理者都必须认同华为企业文化,并科学灵活地运用文化建设来推动、改善华为管理。管理机制是由组织、岗位职责及其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构成,它具有刚性。它脱胎于企业文化,同时又是构建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靠企业文化来推动和润滑使其运转。当一个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只精通业务,而不懂得如何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就无法实施管理,实际上不适合做管理者。
当一个中高层管理者,只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而不搞文化建设时,它的组织职能难以发挥,组织制度难以实施,这样的管理者是不称职的管理者。当一个中高层管理者,脱离华为文化背景去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时,就是搞山头主义,在华为管理机制中形成逆向反馈,妨碍华为事业的发展,这样的管理者就是心术不正,这样的管理者是离心离德的管理者。当一个中高层管理者,以华为公司核心价值观去营造部门文
化,去抓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就能推动华为事业的发展,这样的管理者就是焦裕禄式的合格的管理者。华为的文化建设实际上是要树立起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具体的管理事务中,企业文化是推动管理的润滑剂。日常管理实际上是在职责范围内按制度和规范进行工作沟通、协调与合作。然而沟通、协调与合作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相互之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及奉献精神,取决于管理者抓文化建设的努力和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融合,是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体现。
四、将华为企业文化建设扎根于华为日常管理之中
强化8小时之内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将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华为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将企业“魂”凝聚在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和市场竞争力之中,体现于企业各级管理者的日常管理行为之中。
8小时之内的企业文化就是实施企业管理。那么8小时之内企业文化活动是什么?是对管理制度和规范的酝酿与推行,是对个人组织行为的考核评价活动。员工之间管理思想的交流与沟通,管理制度、规范的酝酿与推行以及员工个人组织行为的考核与评价,都是在构筑一个企业“魂”,这个构筑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管理是这一文化过程的外在表现,是把企业“魂”凝聚在企业产品质量、信誉、品牌和市场竞争之中。
作为管理首先要做到“有法可依”,要有管理制度和规范。“法”从何来,如何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法”来自于管理思想,通过管理制度和规范表现出来,而“法”的制度化过程就是文化的过程。管理者通过文化的形式,学习讨论,相互交流,统一认识,制定出大家认同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作为考核评价员工个人组织行为的标准、尺度和准绳。管理制度和规范一旦为员工接受和认同,对员工组织行为就具有“法”的效力,就具有强制性。任何违背公司管理制度和规范的个人组织行为都是违章行为,都为华为文化所不容。其次,华为管理还必须“有法必依”,必须“依法办事”,任何个人组织行为都必须符合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要求。管理制度和规范是铁面无私的,违背管理制度和规范就将损害公司整体利益,妨碍公司事业的发展,因而是要受到处罚的,可采取辞退、降级降薪等形式。但是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有一个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过程,员工有权利和义务以文化的形式通过正常渠道去完善它,就像管理制度规范的酝酿和建立的文化过程一样。但任何人没有权利在个人组织行为上去违背它,每个员工都要维护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尊严。
事实上,从理念到法和制度有一个缓冲阶段,有一个时间差。对那些管理制度规范尚未涉及或无法涉及的领域,当不干预又将危及和影响公司的事业和管理时,我们更多的要通过文化的形式,加以引导。在这一领域,要依理办事,强调自觉自愿,要善于发挥伦理道德的威力和作用,通过批评教育的形式分清是非,对于工作中涉及到个人人身权利、生活权利的行为只有通过文化(如行为准则)等来约束或评价,如危及他人利益,可采取罚款等形式处罚。
在8小时之外,华为公司努力丰富企业文化与生活,增强员工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和思想境界,从而进一步提高8小时之内员工工作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华为公司认为。
8小时之外,企业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应该是对个人才能、才华自发培养和评价的活动,或者说,是对个人组织行为和情感的培养以及个人组织行为能力以外的其它智能和体能的评价活动,公司提供一个释放和评价个人能量的场所。通过8小时之外的文化活动,使员工生活丰富多彩、身心得以休息、放松,恢复体力和脑力,修整队伍,调节生活。同时,在文化活动中有意识地培育员工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企业家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陶冶公司提倡的高尚情操与情感,鼓舞员工去创造丰富多彩和积极的人性,如我们要提倡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去踢足球,多参加一些集体项目;要提倡缺乏创新精神的人多参加一些探险活动;要提倡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多参加一些义务劳动等等。8小时之外的企业文化生活是为提高8小时之内的工作能力和情感服务的。
第二篇:华为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华为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关系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战略管理 关系
究竟应如何理解企业文化?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因此,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理解企业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将来的文化可称为目标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第二,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第三,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我们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业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等;第四,文化必定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则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二、企业文化引导着企业的战略选择
企业文化代表组织成员所共享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企业使命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企业使命为企业战略的选择提供基础性依据。
世界管理大师德鲁克曾经指出,有效的企业管理必须回答“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业务是什么?业务应该是什么?”这三个基本问题。这些听上去似乎很简单的问题,正是企业必须时时作出明确答复的最大难题。有时在企业刚成立时这些问题还比较清晰,但经营一段时间后,企业逐渐扩大,增加了新的产品和新的市场时,这些问题就会变得模糊起来。特别是随着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面对各种新的变化,如转产、多元化经营、并购、合营等。在新时代、新产品、新技术、新市场等全新的环境中,企业如何选择自身存在的基础,如何树立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何确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信念,是当今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于企业使命的思想是以彼得•德鲁克(Peter Ducker)
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创立的一整套思想为基础提出的。德鲁克认为,问“企业的业务是什么”就等于问:“企业的使命是什么?”。定义企业使命就是阐明企业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的目的或理由,说明企业的经营领域、经营思想,为企业目标的确立与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使命成为使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类似企业的长期适用的对经营目标的叙述,揭示出企业要想成为什么样的组织和要服务于哪些用户这样的远景内容。
每一组织客观上都应该有一个特别的不同于其他组织的存在理由,而不论其战略管理者是否意识到以及是否能用文字表达出这种特别的理由。清楚表达企业使命,对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来说至关重要,它能为企业资源分配提供基础与准则,从而对企业组织内部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起到一定的缓解与协调作用;能为企业员工了解组织目标与方向提供机会,从而有助于在组织内部树立起团结奋发精神,将组织的业务宗旨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目标,将战略任务落实到每一位员工身上。
从另一层面讲,每个行业都存在行业文化,而且行业之间的文化往往有着较显着的差异,比如制造业的文化就有它行业自身的特点,从管理方面来说,它可能比较严格,注重质量的管理、生产的效率、纪律性等,而一些新兴产业,如IT行业的特征则更多地注重宽松的环境、注重员工的创新性、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特别是考虑行业选择时,必须以目前本企业的文化现状为基础。每一个行业都有其文化个性,在这个行业没有革命化的变化之前,行业的基本特性是不会改变的,是必需的,因此,企业的文化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总体战略中有效的行业选择。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
企业制定战略以后,就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企业文化正是激发人们热情,统一群体成员意志的重要手段。
1、企业文化为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
这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在企业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同一时间对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做到完全领悟,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如何齐心协力往前走,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它对企业行为方向所起的显示、诱导和坚定作用。首先,企业文化能显示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以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已经铭刻在广大员工心中,成为其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其次,企业文化能诱导企业行为方向。企业文化建立的价值目标是企业员工的共同目标,它对员工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因此优秀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弥补人的有限理性的不足,将广大员工的行为引导到共同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上来。
2、企业文化具有独特的激励功能
这也是根据人的本性所决定。从传统经济学看,人是经济人,人人都惟利是图,希望财富最大化。但这与现实并不完全吻合,例如现实生活中,私营企业包括个体户也有不少支持社会公益方面的活动。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追求物质利益,另一方面又追求非财富的最大化,那么文化管理就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两个方面的需求。企业文化搞得好的企业很注重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高级管理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等,这很好地满足了人们对财富最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文化管理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注重一种
精神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共同使命的认定,通过团队的建设,情感的管理等来满足人们在非财富最大化方面的追求,使大家能认识到在企业工作的价值所在。因此,企业文化可以很好地全方位地达到一种激励的作用。
3、企业文化具有良好的约束功能
为什么企业员工需要约束?这也是因为人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但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来讲,人不可避免地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人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总是倾向于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有时就可能妨碍企业和社会的利益,因此需要约束。如何约束,我认为一方面通过制度的管理,用制度来约束。但是制度也存在不足,一方面它很难做到完善,因为制度是人制定,人是有限理性的,它很难完备。退一步讲,即使制度很完备的话,制定制度的成本也会很高,而且落实制度的监督成本也往往很大。如何弥补制度的不足,这就需要一种软的约束。相对来说,制度约束是硬的约束,而文化管理就可以起到软的约束作用。就如一个国家,除了以法治国外,还要以德治国。对于企业来讲,除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外,同时它需要一种文化的管理,通过共同的舆论导向,共同的行为模式,形成员工自觉的行动。
企业精神文化构成企业的主要非正式约束。其约束功能主要是从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上对员工进行软的约束。它通过将企业共同价值观、道德观向员工个人价值观、道德观的内化,使员工在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一旦员工的某项行为违背了企业的信念,其本人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并受到共同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促使其自动纠正错误行为。因此优秀的企业精神文化可以降低企业运行的费用,达到最佳的约束功能。
四、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
由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相对稳定的,不易变革,有一定持续性。因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适应已有的企业文化,不能过分脱离企业文化现状。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既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却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作出反应,这时企业原有文化就可能成为实施企业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注重行业文化的培育
公司领导层往往知道什么人最适合从事某一类工作,并在聘用时使某人在某一岗位上取得成功。可是,令人遗憾的是,领导者很少考虑相同的问题:哪一种公司文化最适合于公司的行业特性并能自觉地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然后用心去寻找这种文化或是建立这种文化,使公司文化的特性与产业的特质一致,以使公司获得自觉的发展。
有雄心在某一行业中树立竞争优势,就必须将这一伟大的目标,具体演化为与行业相适应的使命、精神、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并使其员工对此有普遍的认同和自觉,使之成为文
化,这样才能使公司的战略目标成为一种可操作的实现过程。
2、企业并购要注重文化融合企业并购是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和低成本扩张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近年来企业并购在全球范围内呈现风起云涌的势头。但纵观历史上的企业并购重组,往往以失败者居多。美国默瑟管理咨询公司对300多次企业并购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大约2/3的公司并购以失败而告终。麦肯锡咨询公司也曾对公司间并购做过一次大规模调查,得出了同样发人深省的结论,并购10年后只有近1/4的公司获得成功。究其原因,双方企业文化不能很好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如果在企业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并购以后,被并购企业的员工不喜欢并购企业的管理作风,并购后的企业便很难管理,这将严重影响并购后企业的有效运作和最终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完成并购后,原有各企业长期奉行的决策偏好和参照系统往往会发生冲突,将被并购企业在并购前形成的企业文化有效地融合进并购方的企业文化,以降低一体化经营过程中的内部摩擦成本,对于并购完成后企业最终运行效果的好坏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企业文化建设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首先,企业理念文化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离开了战略发展的理念,是盲目的、是短视的。企业理念中的基本理念,如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等,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所规定的产业结构、未来目标、经营方向直接相关。例如企业若采用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强调成本意识和成本管理。若企业实施一种人力资源的职能战略,则企业理念应突出人才理念和人本精神。
其次,企业制度和行为文化也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制度建设要服务于发展战略的实施。
再次,企业物质文化同样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物质文化是企业理念文化的载体,也是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条件。如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减缓,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新的环境里维护和加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对各个企业来说都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于是,许多企业纷纷调整竞争战略,收缩或者扩展业务,企业的经营理念也相应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重新定位企业形象,展示企业新的文化理念,获取新的竞争力,许多企业纷纷进行企业品牌标识的创新和切换。
2003年4月28日,联想集团正式放弃旧的品牌标识“ ”,全面切换新的品牌标识,在国内正式采用“
”作为联想集团品牌标识,在海外采用“
”作为联想集团品牌标识。2003年2月18日,可口可乐(中国)饮料公司在上海对外
公开宣布,正式更换包装,启用新标识,这是可口可乐公司自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改用中文新标识。从联想和可口可乐品牌标识切换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在特定发展阶段有时需要进行品牌标识切换。联想舍弃使用长达19年之久的原品牌标识,是为了下一步的国际化战略目标;而可口可乐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竞争的需要,首次改用中文新标识。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建设是离不开企业发展战略的,对于尚未进行发展战略规划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勾勒出企业发展战略的轮廓,或者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以此作为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
第四篇:华为企业文化与激励
华为
华为-----中国企业的楷模;华为文化------企业文化的标杆。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中国许多企业来说都是备受考验的一年。然而对于华为而言,却在这一年中逆势增长,美国业务增长60%,华为全年营业额超300亿美元。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华为的营业额已经步入世界500强的门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企业。
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中国企业,90%都是“石油、电力、钢铁、铁路、煤炭、银行、保险”等国有垄断企业,他们利润好,只能说明百姓很累!靠自己实力的大陆只有华为、联想!华为是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的一面标志性的旗帜,它所走过的路正在成为众多中国企业学习的经典教材。
一、公司介绍
华为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为已经成为一家业务遍及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人口的全球化公司。目前,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也是中国营业收入总额排名第一的民营企业,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华为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二、企业文化
在华为,文化口号非常多,如“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狭路相逢勇者胜”,“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是扎根于每个华为人内心深处的核心信念,是华为走到今天的内在动力,更是华为面向未来的共同承诺。在华为自己看来,华为的企业文化真正集中体现在它的“核心价值观”,而床垫文化、狼文化等词语都是外界强加的概念。
(1)成就客户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工作的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成就客户就是成就华为自己。
与其他企业不同,华为很早就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过去几年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廿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落后破灭的,而是因为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鉴于世界IT泡沫破灭的浪潮,为了吸取教训,华为很早就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既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华为坚持的不是单纯的技术创新,而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新的技术手段。这种新的技术手段旨在全力去实现客户的需求,技术只是一个工具。华为具体化地落实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流程、制度及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在公司的组织结构中,建立了富有特色的“战略与Marketing(市场营销)”体系,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在各产品线、各地区部建立市场组织,贴近客户,倾听客户需求,确保客户需求能快速地反馈到公司并放入产品的开发路标中。同时明确,贴近客户的组织是公司的“领导阶层”,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与组织改进的原动力。为了贴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华为的设备用到哪里,就把服务机构建到哪里。现在30多个省区市和300多个地级市、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建有华为的服务机构。这样做的好处是,华为可以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快速做出反应,同时也可以听到客户对设备运用和改进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意见,并且及时反馈。华为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是华为实现目标的保障。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的整个过程,以此来强化对服务贡献的关注,并固化到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
(2)艰苦奋斗
华为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奋斗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中,以及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华为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
自创立那一天起,华为就历经千辛万苦,一点一点地争取到订单和农村市场;另一方面华为又把收入都拿出来投入到研发上。当时,华为与世界电信巨头爱立信、朗讯、阿尔卡特、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的规模相差200倍之多。通过10多年的努力,2005年,华为销售收入首次突破了50亿美元,但与通信巨头的差距仍有好几倍。最近不到一年时间里,业界几次大兼并:爱立信兼并马克尼,阿尔卡特与朗讯合并,诺基亚与西门子合作,一下子使已经缩小的差距又拉大了。华为刚指望获得一些喘息,直一直腰板,拍打拍打身上的泥土,却不得不开始更加漫长的艰苦跋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因此,世界巨头都云集中国。华为创立之初,就在自己家门口碰到了全球最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在市场的狭缝中求生存;当华为走出国门拓展国际市场时,放眼一望,所能看得到的良田沃土,早已被西方公司抢占一空,只有在那些偏远、**、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他们动作稍慢,投入稍小,华为还有一线机会。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机会,无数华为人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无论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还是在硝烟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啸灾后的印尼,以及地震后的阿尔及利亚……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华为员工在高原缺氧地带开局,爬雪山,越丛林,徒步行走了8天,为服务客户无怨无悔;有的员工在国外遭歹徒袭击头上缝了30多针,康复后又投入工作;有的员工在飞机失事中幸存,惊魂未定又救助他人,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尊敬……
华为的高层领导虽然都经历过公司最初的岁月,意志上受到一定的锻炼,但都没有领导和管理大企业的经历,直至今天仍然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因为十余年来他们每时每刻都切身感悟到做这样的大企业有多么难。多年来,唯有更多身心的付出,以勤补拙,牺牲与家人团聚、自己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牺牲了平常人都拥有的亲情和友情,销蚀了自己的健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沮丧和受挫的痛苦,承受着常年身心的煎熬,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毅力,才带领华为走到今天。20多年来,华为的高级干部几乎都没有什么节假日,24小时不能关手机,随时随地都在处理问题。现在,因为全球化后的时差问题,华为总是夜里开会。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付出和艰苦奋斗,铸就了今天的华为。
(3)自我批判
自我批判的目的是不断进步,不断改进,而不是自我否定。只有坚持自我批判,才能倾听、扬弃和持续超越,才能更容易尊重他人和与他人合作,实现客户、公司、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自我批判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华为能够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企业,就在于华为有一种自我批判的企业文化。
华为的发展并非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以用屡战屡败而又屡败屡战来形容。从国内业务的发展到海外市场的开拓,每一段历史都充满着艰辛和汗水。我们知道2000年“华为的冬天”,我们知道研发部“呆死料”的颁奖大会,我们知道……每一次的跌倒,华为都坚强地站了起来,并且越走越稳。那是因为拥有自我批判,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泥坑里爬起来的就是圣人。”“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样的豪言壮语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华为人一直秉承着并实践着的自我批判精神。
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相反,却更应该居安思危,时刻保持着忧患意识。华为就是这样做的,绝不因一时的成绩而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挫败而一蹶不振。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追求卓越,是华为人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的根本基础。自我批判,给华为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之源。
(4)开放进取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华为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坚持开放与创新。任何先进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和业务管理,只有转化为商业成功才能产生价值。华为坚持客户需求导向,并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
华为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系列。华为在印度、美国、瑞典、俄罗斯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南京、成都、西安等地都设立了研究所。并且还有众多的高科技人才源源不断地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涌进华为。他们集中了最优秀的技术团队开发最尖端的技术。为了保证技术持续领先,华为强化科研开发的持续投入,硬性规定从每年的销售收入中提取10%用做技术开发经费。1997年,科研投入达3.9亿元。
华为在GSM上投入了十几亿元研发经费,不计其数的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为之付出了心血、努力、汗水和泪水。在1998年就获得了全套设备的入网许可证,但打拼了8年,在国内无线市场上仍没有多少份额,连成本都收不回来。2G的市场时机已经错过了,华为在3G上又展开了更大规模的研发和市场开拓,每年近10亿元的研发投入,已经坚持了七八年,因为收不回成本,华为不得不到海外寻找生存的空间……
2000年,华为真正大范围走出国门。但是,在国内推行成功的华为文化,能否和华为的业务一起走向世界,就又成为一个问题。“华为在欧美国家是要适应,比如到德国,中国人守时的概念很弱,会议一开就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到非洲国家是要改造,非洲员工比较散漫。”华为在国际化上碰到的一些文化冲撞,是个人的冲突,而不是组织的冲突,是可以通过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来解决的。在跨国经营和治理中,文化产生的阻力和价值短期来看并不大,因为“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是有差别的,但商业文化是趋同的”。
华为新闻负责人也坦承,华为对于跨文化治理并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在华为内部,只是任正非提出过一句名言:“你到别人家做客,就不能抠脚丫子。”
华为也有意识地将文化灌注到在海外的公司。在设立海外代表处的时候,华为特意挑选华为性格明显的员工派驻过去担任负责人,让这些负责人起到“播种机和宣传队”的作用。比如华为压强原则,讲究集中优势兵力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擅长的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在战略上是以十当一,杀鸡用牛刀,一旦认准就大力去做。华为文化强大的执行能力,从其曾在短短1年就在国外建立了32个代表处的速度可见一斑。2005年,华为的海外市场业务收入占全年销售收入的58%,首次超过国内市场。
(5)至诚守信
我们只有内心坦荡诚恳,才能言出必行,信守承诺。诚信是我们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华为坚持以诚信赢得客户。
(6)团队合作
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不仅是跨文化的群体协作精神,也是打破部门墙、提升流程效率的有力保障。
成功是集体努力的结果,失败是集体的责任,不将成绩归于个人,也不把失败视为个人的责任,一切都由集体来共担,“官兵”一律同甘苦,除了工作上的差异外,华为人的高层领导不设专车,吃饭、看病一样排队,付同样的费用。在工作和生活中,上下平等,不平等的部分已用工资形式体现了。华为无人享受特权,大家同甘共苦,人人平等,集体奋斗,任何个人的利益都必须服从集体的利益,将个人努力融入集体奋斗之中。自强不息,荣辱与共,胜则举杯同庆,败则拼死相救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华为得到了充分体现。
为了确保在短时间内研制出“拳头产品”,华为在产品开发时坚持“拳头原则”,集中人力物力,取得重点突破。通过团队攻关,集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在一起,一个专题一个专题的攻克,非常有效。为了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的需求,华为要求各技术团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技术攻关任务。为此,华为的员工们夜以继日地工作,直到攻克难题。
三、薪酬管理
企业的薪酬管理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息息相关。薪酬进而能够影响到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对于企业凝聚力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华为之所以能够高速成长,其薪酬体系,激励机制起到了正相关作用。
多年来,华为秉承“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建立了一套基本合理的评价机制,并基于评价给予激励回报。公司视员工为宝贵的财富,尽力为员工提供好的工作、生活、保险、医疗保健条件,为员工提供业界有竞争力的薪酬,员工的回报基于岗位责任的绩效贡献。
为了适应发展,华为推行“以岗定级、以级定薪、人岗匹配、易岗易薪”的工资制度改革,实行基于岗位责任和贡献的报酬体系,为更多新人的成长创造空间。
华为员工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股权激励三部分,其中基本工资是按12个月每月进行发放。员工奖金支付根据员工个人所负的工作责任、工作绩效及主要完成项目的情况而定,同时也会考虑总薪酬包的情况。在股权激励方面,华为目前有6万5千多人持股。
(1)基本工资
华为员工薪水级别从13级起到22级,共10级。华为员工的薪水与自身在什么体系和什么级别直接挂钩,等级非常分明。
华为员工对应的标准岗位工资
13——C:5500,B:6500,A: 7500
14——C:7500,B:9000,A:10500
15——C:10500,B:12500,A:14500
16——C:14500,B:17000,A:19500
17——C:19500,B:22500,A:25500
18——C:25500,B:29000,A:32500
19——C:32500,B:36500,A:40500
20——C:40500,B:44500,A:49500
21——C:49500,B:54500,A:59500
22——C:59500,B: ?A:?
完全胜任的系数是1,基本胜任的系数是0.9,暂不胜任的系数是0.8。
地区差异系数:一级城市1,二级城市0.9,三级城市0.8,其它的0.7。
在华为,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等级为13C-15B,普通工程师B的等级为15A–16A,普通工程师A的等级为17C-17A,高级工程师B的等级18B-19B,高工A或技术专家19B–20A
(华为技术专家的技术等级和待遇等同于三级部门主管,若高级专家最高可达到一级部门正职的技术等级21A-22B),三级部门主管19B/A,二级部门主管20A,一级部门主管21B/A–22B,最高等级22A。
华为员工按生产、研发、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划分四个体系,其中,研发和市场销售体系的薪金水平明显高过生产和客户服务体系。刚毕业的本科生进入华为的起薪标准为6000元/月左右,研究生为8000元/月左右,这种区别随着工作年限加长而越来越小,主要比拼的是工作业绩和能力。华为每年都会根据公司业绩普调员工薪水,调整幅度一般也在10%,这次调薪也与国内CPI指数持续攀升有关。另外,每个员工调薪的幅度与过去一年的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如果员工去年绩效考核在倒数5%以内,此次就失去获得上调薪水的机会。
(2)股权激励
从2001年开始,华为实行名为“虚拟受限股”的期权改革。虚拟股票是指公司授予激励对象一种虚拟的股票,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和股价升值权,但是没有所有权,没有表决权,不能转让和出售,在离开企业时自动失效。这就是说,假如华为向一名员工配“虚拟受限股”一万股,这或许并不表明华为需要增发一万股新股供认购。股权激励的方式,可以减少奖金激励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压力。
华为对于人才的激励是以业绩为先,所配股票数量在几千股至几万股之间,与去年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公司业绩的增长与员工薪水增长其实并不直接挂钩,只是代表了员工薪水会增长的趋势,而华为员工持股的方式,也将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直接挂钩,自然提高华为薪水竞争力。华为有六成员工持有公司股票,可以享受公司业绩增长所带来的盈利。财报显示,华为现有11万员工,其中6.5万人持股。
华为员工的收益差距主要体现在股票和奖金上,如一个社招的18级的员工,他进入华为以后的前四年每年的收入最多35万。而一个土著18级,他的年收入最少百万。这个差距是股票和奖金造成的。2011年1月,华为宣布2010年虚拟受限股每股分红预计人民币2.98元,全部为现金分红,相较2010年每股现金分红1.6元,增值接近一倍。当时有消息称,“很多华为员工可以用分红买辆奔驰或者宝马”。
(3)奖金
除了工资外,华为员工薪酬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奖金计划。据悉,华为员工的奖金主要根据员工个人工作所负的责任、工作业绩及主要完成项目的情况而定,同时也会考虑总薪酬包的情况。总体而言,根据薪酬政策,华为每年都会对薪酬计划进行审查和修改,以保证该项计划能在市场竞争和成本方面保持平衡。
总之,在华为,任何员工,无论新老,都需奋斗。从高层管理团队到每个基层员工,只有保持不懈怠的状态,华为才能活着走向明天,员工也才能获得满意的收益。
第五篇:华为企业文化
华为企业文化
品牌承诺与品牌特质
我们持久的品牌承诺
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提升工作效率。
我们的品牌特质
以客户为中心
我们坚持以客户为先,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并积极匹配客户战略,主动承担责任,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和满意度,成就客户,实现与客户的长期合作与共赢。
奋斗进取
我们积极进取、集体奋斗、高效执行,以批判思维持续改进和完善,富于激情地实践对客户的承诺,全力以赴致力于客户的成功。
创新
我们洞察和把握行业趋势,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构筑起强大的技术实力,以领先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全球化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本地化的运作和经营,积极融入当地社区和文化,发展当地人才和商业合作伙伴,为当地客户提供最佳的产品与服务。
开放合作
我们用心聆听内外部建议,主动分享知识和观点,通过广泛合作,构建和谐的产业环境,与整个产业和利益相关人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
值得信赖
我们信守对客户、合作伙伴和社会的承诺,尊重公平公正的商业行为准则,保障网络稳定安全运行,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赢得客户和公众的信赖。
我们的价值主张
为适应信息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华为围绕客户需求和技术领先持续创新,与业界伙伴开放合作,聚焦构筑面向未来的“智能的信息管道”,持续为客户和全社会创造价值。基于这些价值主张,华为致力于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提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力争成为电信运营商和企业客户的第一选择和最佳合作伙伴,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
无处不在的宽带
从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智能Pad,到未来不断涌现的各种创新设备,终端将逐步多样化。人们将越来越渴望能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使用任何设备连接到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已成为人们的基本诉求。面对即将到来的数字洪水,网络需要变得更宽、更智能,以保障流畅的多媒体交互,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应用。
华为致力于提升网络容量、增强网络使能、优化网络管理;在新架构(SoftCOM)、Single平台和新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向客户提供技术领先、平滑演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建设精简高效的基础网络,使人们享受到无处不在的宽带。
敏捷创新
展望未来,ICT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移动性、云计算、大数据和社区化等新趋势,正在引领行业开创新的格局;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数字化变革,物联网、电子商务和数字媒体等正在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重构。
各行各业需要强大的信息分析能力,快速洞察商机,并不断提高组织协同,更快更好地将新产品、新业务推向市场。
华为提供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存储、计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统一通信、移动办公等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实现卓越运营,持续进行商业创新和业务创新。
极致体验
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人们期望简单易用、零等待、贴近真实的业务体验。华为将加大在视频、音频、触控、图像处理和情感体验算法等领域的研究,推广UCD(User Centric Design),向用户提供协同、一致的跨屏体验;提供高质量、易于维护的产品和人性化的BSS/OSS系统;打造客户可视的供应链,实现友好、便捷的交易交付流程。
华为把创新的科技带给世界各地的人们,促进人们自由地沟通分享与情感交流,感受技术进步的喜悦,畅享极致体验。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架构
公司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增资、利润分配、选举董事/监事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董事会是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公司在战略和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董事会下设人力资源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战略与发展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协助和支持董事会运作。
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检查公司财务和公司经营状况,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和董事会运作规范性进行监督。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轮值CEO在轮值期间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危机管理的最高责任人,对公司生存发展负责。
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KPMG作为独立审计师,负责审计财务报告,根据会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评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