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
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
企业文化,大道无形,看不见也摸不着,让不少管理者感到很“虚”,不知道如何下手,文化建设重点在那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很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变成口号式的结果。
从概念上讲,企业文化又称为公司文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最普遍的定义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
由此可见企业精神和企业管理哲学是核心,而管理哲学虽然似乎有章可寻,但必须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来形成,企业精神更不是企业领导者说了算的。它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合作中形成的,领导者有意识的概括,总结和提炼而确定下来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企业宝贵财富。因此从企业文化的概念中已经可以看出,员工在其中的地位重要。没有了员工的参与,所谓的企业文化只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而已。
企业文化离开了员工固然不行,但从员工的角度又是如何看待企业文化的呢?中国人力资源调研网曾经做过一项历时3年的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离职和钱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大,相反,更多的主要原因是感觉企业没有给他一种归属感,例如和中层领导的不和,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员工的工作做好了却没人表扬,没人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每个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比例来看,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占了一天时间的1/3的,如果加班或者其它原因的话,占的比例更大了,可以说每天在工作场所和同事相处以及进行一些与所在企业有关的活动所化的时间往往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还长。因此,在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氛围下工作是每个员工所希望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如果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向心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造成员工“身在操营,心在汉”的状态,员工自己不开心,企业也没有发挥到每个员工的积极能动性,更不能达到人尽其材的作用。正如最近在职场上十分流行的一本畅销书《鱼》所说那样,每个人不管你是老板还是一般的职员,凡是工作的人都希望能够在“一个新颖而且有责任感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在那里可以快乐、专注、忘我地工作,唤起心中潜藏的活力、热情、能力和创造力”。虽然现实中并不是每种企业文化都认同和提供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给员工,但每个员工都希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土。
中消研一项历时3年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中层领导的不和成为了导致他们离职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造成员工离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工作做好了也没人表扬、没人关注。
笔者不由陷入深深思索,结合自己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这项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也绝不是简单的加强经理人员的沟通,尤其是反馈技巧的培训就解决得了的。这实际上一个员工关系管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从企业文化建设角度谈谈笔者对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解,以就教于同仁。1
一、员工关系管理的几个方面和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员工进入企业、成为组织的成员后,就进入员工关系管理的框架。从理论上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就是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工作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目标和业务特点,确定每个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和所应承担的职责,彼此之间的工作联系、管理关系和方式,以及承担这些工作对员工的要求。工作设计明确了员工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才能达到要求。员工异动,是指员工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员工为实现本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和企业为保证业务运转的整个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以及满足企业和员工本人对工作能力要求而进行的绩效评估、能力转化和提升过程。员工激励,指的是如何通过内外部激励手段,不断促进企业目标实现和员工个人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内外部的激励手段,既包含报酬体系、福利体系,也包含其他满足员工心理需求的措施。
从影响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出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员工满意,而应该是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的结论。“权力人”应该包括顾客、员工、出资人、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内。从目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中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权力人”权力的尊重。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时常听到有的管理者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管理者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更谈不上生活的关心;我也时常听到直线经理关于别的部门不配合自己部门工作的抱怨,特别是关于相互间的推诿、办事效率低的议论,不过我们很少逆向思考我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从自身角度改变服务观念,先让别人满意而做先行者和倡导者呢?作为管理者,我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不能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业文化的宣传者,而只是一味抱怨呢?当听到消极的、负面的或者笼统称作所谓员工“不满意”的议论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公司的角度、从积极的角度、从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视、加以引导、加以解决而是任其蔓延呢?这些问题或许尖锐了一点,但这样的反思会帮助我们梳理和更进一步认清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换句话说,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和弄清楚的问题。惟有如此,我们管理者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寻找适当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员工关系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从广义的概念上看,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企业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体系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
从狭义的概念上看,即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员工情况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与支持、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等内容。
不论从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的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三个方面,还是从员工关系管理的广义和狭义内容角度,我们都会发现,沟通渠道建设特别是涉及员工异动的员工成长管理,我们姑且称之为“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一)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内容与目的:
员工成长沟通可以细分为“入司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员工关系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具体内容与类别浅析:
1、入司前沟通:
(1)沟通目的:重点对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目标、企业经营理念、所竞聘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加盟公司后可能遇到的工作困难等情况进行客观如实介绍,达到“以企业理念凝聚人、以事业机会吸引人、以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选拔人”之目的。
(2)沟通时机:招聘选拔面试时进行。招聘主管负责对企业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进行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等初步沟通,对拟引进的一般职位负责完成“入司前沟通”;对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完成“入司前沟通”。
2、岗前培训沟通:
对员工上岗前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进行沟通培训,以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全面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知晓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知晓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考核标准、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帮助员工比较顺利的开展工作,尽快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
3、试用期间沟通:
(1)沟通目的:帮助新员工更加快速的融入企业团队,度过“磨合适应期”,尽量给新员工创造一个合适、愉快的工作环境,即使新员工最终被试用淘汰应该是经过了企业努力属于员工自身的责任。
(2)沟通责任者:人力资源部、新员工所属直接和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对科室管理人员进行试用期间的沟通;科室管理人员以外的新员工沟通、引导原则上由其所属上级负责。
(3)沟通频次要求:
A、人力资源部:
新员工试用第一个月:至少面谈2次(第一周结束时和第一个月结束时);
新员工试用第二、三个月(入司后第二、三个月):每月至少面谈1次,电话沟通1次。
B、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可以参照人力资源部的沟通频次要求进行。
(4)沟通形式:面谈、电话等方式外,人力资源部还应不定期组织新员工座谈会进行沟通,可与新员工岗前集中培训结合进行。
4、转正沟通:
(1)沟通目的:根据新员工试用期的表现,作出是否转正的建议意见。建议同意转正的,应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改进建议和希望;系不同意转正辞退或延长试用期的,应中肯的分析原因和提出今后改进建议。
(2)沟通时机:
A、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进行新员工转正评价时,并形成部室意见。
B、人力资源部:在审核科室员工转正时,并形成职能部门意见。
5、工作异动沟通:
(1)沟通目的:使员工明确工作异动的原因和目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及希望,以使员工比较顺利的融入到新岗位中去,同时以期达到员工到新岗位后更加愉快、敬业的工作之目的。
(2)沟通时机:
A、人力资源部:在决定形成后正式通知员工本人前。
B、异动员工原部门直接上级:在接到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异动决定通知后立即进行。
C、异动员工新到部门直接上级:在异动员工报到上岗之日,相当于新员工的入职引导和岗前培训沟通。
6、定期考核沟通:
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绩效管理进行。
7、离职面谈:
(1)沟通目的:本着善待离职者原则,对于主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以便公司改进管理;对于被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不让其带着怨恨走;诚恳的希望离职员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2)沟通时机:
第一次:得到员工离职信息时或作出辞退员工决定时;
第二次:员工离职手续办清楚准备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一般安排在结帐前。因此时离职员工再无任何顾忌容易讲真话。
(3)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A、第一次离职面谈:对于主动提出辞职员工,员工直接上级或其他人得到信息后应立即向其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人力主管反映(人力资源部落实专人负责员工关系管理),拟辞职员工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对于欲挽留员工应进行挽留面谈,对于把握不准是否挽留的应先及时反馈人力资源部以便共同研究或汇报,再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科长级以上的管理干部主动辞职的,得到信息的人应先将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以便决策。对于企业辞退的员工,科长级以下员工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科长级以上干部(含科长级)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
B、第二次离职面谈:对于最终决定同意离职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第二次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下员工由人力主管进行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上员工(含主管级)由人力资源部经理及以上负责人进行离职面谈,原则上企业谈话人应比离职者的职级略高至少应对等。对于科室员工以外的员工离职,第二次面谈可以采取离职员工填写《离职员工面谈表》的相关内容方式配合完成。第二次面谈应技巧性让离职员工自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4)离职原因分析:离职原因分析每月应定期进行1次,由人力主管负责完成,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分管领导,以便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8、离职后沟通管理:
(1)管理对象:属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员工、生产、营销一线骨干岗位员工,并且不是因人品、工作失职等原因主动离职,同时是属于企业希望其“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
(2)管理目的:通过诚心、真心的关心,建立友善的终生关系,使其能成为企业外部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窗口。
(3)管理方式:
A、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力主管应建立此类员工的离职后续管理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离职去向、离职原因、联系方式、后续追踪管理记录等内容。
B、离职时诚恳的要求留下联系方式。
C、一般应在员工离职后1月内、3个月内、半年内、1年内分别电话沟通关心一次。
D、每年给离职员工寄生日卡和新年卡,由副总级以上分管领导亲笔签名。
E、把离职员工列入公司内部刊物邮寄名单(至少3个月1次)。
F、定期(原则上3个月1次)为离职员工寄发有公司近况和经营业务的电子邮件。
三、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
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4、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第二篇:浅谈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
浅谈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
企业文化,大道无形,看不见也摸不着,让不少管理者感到很“虚”,不知道如何下手,文化建设重点在那里,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使得很多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建设最终变成口号式的结果。
企业文化离开了员工固然不行,但从员工的角度又是如何看待企业文化的呢?中国人力资源调研网曾经做过一项历时3年的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员工离职和钱的关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大,相反,更多的主要原因是感觉企业没有给他一种归属感,例如和中层领导的不和,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员工的工作做好了却没人表扬,没人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从每个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时间比例来看,在工作场所的时间占了一天时间的1/3的,如果加班或者其它原因的话,占的比例更大了,可以说每天在工作场所和同事相处以及进行一些与所在企业有关的活动所化的时间往往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还长。因此,在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好的氛围下工作是每个员工所希望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员工来说,如果既没有吸引力,也没有向心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必然造成员工“身在操营,心在汉”的状态,员工自己不开心,企业也没有发挥到每个员工的积极能动性,更不能达到人尽其材的作用。正如最近在职场上十分流行的一本畅销书《鱼》所说那样,每个人不管你是老板还是一般的职员,凡是工作的人都希望能够在“一个新颖而且有责任感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在那里可以快乐、专注、忘我地工作,唤起心中潜藏的活力、热情、能力和创造力”。虽然现实中并不是每种企业文化都认同和提供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给员工,但每个员工都希望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乐土。
中消研一项历时3年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员工离职的原因跟钱的关系并不大,反而是跟中层领导的不和成为了导致他们离职的第一位原因,其中包括管理者说话技巧不好等因素。造成员工离职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他们工作做好了也没人表扬、没人关注。
笔者不由陷入深深思索,结合自己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这项关于员工离职情况的调查结果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也绝不是简单的加强经理人员的沟通,尤其是反馈技巧的培训就解决得了的。这实际上一个员工关系管理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从企业文化建设角度谈谈笔者对员工关系管理的理解,以就教于同仁。
一、员工关系管理的几个方面和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
员工进入企业、成为组织的成员后,就进入员工关系管理的框架。从理论上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三个方面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这三个方面就是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工作设计是指根据企业目标和业务特点,确定每个工作职位工作内容和所应承担的职责,彼此之间的工作联系、管理关系和方式,以及承担这些工作对员工的要求。工作设计明确了员工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才能达到要求。员工异动,是指员工从进入企业到离开企业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员工为实现本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和企业为保证业务运转的整个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以及满足企业和员工本人对工作能力要求而进行的绩效评估、能力转化和提升过程。员工激励,指的是如何通过内外部激励手段,不断促进企业目标实现和员工个人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内外部的激励手段,既包含报酬体系、福利体系,也包含其他满足员工心理需求的措施。
从影响员工关系管理的三个方面,我们不难得出员工关系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员工满意,而应该是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的结论。“权力人”应该包括顾客、员工、出资人、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内。从目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中看,他们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权力人”权力的尊重。惠普的企业文化明确提出:“以真诚、公正的态度服务于公司的每一个权力人”的思想,这与IBM公司的“让公司的每一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力都得到尊重,为公司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最上乘的服务”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时常听到有的管理者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管理者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包括工作的引导、资源的支持、服务的提供,更谈不上生活的关心;我也时常听到直线经理关于别的部门不配合自己部门工作的抱怨,特别是关于相互间的推诿、办事效率低的议论,不过我们很少逆向思考我自己是如何配合别人的。试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不从自身角度改变服务观念,先让别人满意而做先行者和倡导者呢?作为管理者,我们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不能成为公司利益的代言人、企业文化的宣传者,而只是一味抱怨呢?当听到消极的、负面的或者笼统称作所谓员工“不满意”的议论时,我们为什么不能从公司的角度、从积极的角度、从正面的角度加以重视、加以引导、加以解决而是任其蔓延呢?这些问题或许尖锐了一点,但这样的反思会帮助我们梳理和更进一步认清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换句话说,员工关系管理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明确和弄清楚的问题。惟有如此,我们管理者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和寻找适当的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员工关系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从广义的概念上看,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涉及了企业整个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从企业愿景和价值观体系确立,内部沟通渠道的建设和应用,组织的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政策的制订和实施等等。所有涉及到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的方面,都是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内容。
从狭义的概念上看,即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职能看,员工关系管理主要有劳动关系管理、员工人际关系管理、沟通管理、员工情况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与支持、员工关系管理培训等内容。
不论从影响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的之间的联系的工作设计、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员工激励三个方面,还是从员工关系管理的广义和狭义内容角度,我们都会发现,沟通渠道建设特别是涉及员工异动的员工成长管理,我们姑且称之为“员工成长沟通管理”是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的重点。
(一)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内容与目的:
员工成长沟通可以细分为“入司前沟通、岗前培训沟通、试用期间沟通、转正沟通、工作异动沟通、定期考核沟通、离职面谈、离职后沟通管理”等八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员工成长沟通管理体系,以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源员工关系管理水平、为公司领导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二)员工成长沟通管理的具体内容与类别浅析:
1、入司前沟通:
(1)沟通目的:重点对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目标、企业经营理念、所竞聘岗位工作性质、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加盟公司后可能遇到的工作困难等情况进行客观如实介绍,达到“以企业理念凝聚人、以事业机会吸引人、以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选拔人”之目的。
(2)沟通时机:招聘选拔面试时进行。招聘主管负责对企业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进行企业基本情况介绍等初步沟通,对拟引进的一般职位负责完成“入司前沟通”;对拟引进的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公司主管领导完成“入司前沟通”。
2、岗前培训沟通:
对员工上岗前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进行沟通培训,以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全面了解企业管理制度、知晓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知晓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考核标准、掌握本职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帮助员工比较顺利的开展工作,尽快融入企业,度过“磨合适应期”。
3、试用期间沟通:
(1)沟通目的:帮助新员工更加快速的融入企业团队,度过“磨合适应期”,尽量给新员工创造一个合适、愉快的工作环境,即使新员工最终被试用淘汰应该是经过了企业努力属于员工自身的责任。
(2)沟通责任者:人力资源部、新员工所属直接和间接上级。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对科室管理人员进行试用期间的沟通;科室管理人员以外的新员工沟通、引导原则上由其所属上级负责。
(3)沟通频次要求:
A、人力资源部:
新员工试用第一个月:至少面谈2次(第一周结束时和第一个月结束时);
新员工试用第二、三个月(入司后第二、三个月):每月至少面谈1次,电话沟通1次。
B、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可以参照人力资源部的沟通频次要求进行。
(4)沟通形式:面谈、电话等方式外,人力资源部还应不定期组织新员工座谈会进行沟通,可与新员工岗前集中培训结合进行。
4、转正沟通:
(1)沟通目的:根据新员工试用期的表现,作出是否转正的建议意见。建议同意转正的,应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改进建议和希望;系不同意转正辞退或延长试用期的,应中肯的分析原因和提出今后改进建议。
(2)沟通时机:
A、新员工所属直接上级:进行新员工转正评价时,并形成部室意见。
B、人力资源部:在审核科室员工转正时,并形成职能部门意见。
5、工作异动沟通:
(1)沟通目的:使员工明确工作异动的原因和目的、新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及希望,以使员工比较顺利的融入到新岗位中去,同时以期达到员工到新岗位后更加愉快、敬业的工作之目的。
(2)沟通时机:
A、人力资源部:在决定形成后正式通知员工本人前。
B、异动员工原部门直接上级:在接到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异动决定通知后立即进行。
C、异动员工新到部门直接上级:在异动员工报到上岗之日,相当于新员工的入职引导和岗前培训沟通。
6、定期考核沟通:
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绩效管理进行。
7、离职面谈:
(1)沟通目的:本着善待离职者原则,对于主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以便公司改进管理;对于被动离职员工,通过离职面谈提供职业发展建议,不让其带着怨恨走;诚恳的希望离职员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2)沟通时机:
第一次:得到员工离职信息时或作出辞退员工决定时;
第二次:员工离职手续办清楚准备离开公司的最后一天,一般安排在结帐前。因此时离职员工再无任何顾忌容易讲真话。
(3)离职面谈责任人:原则上由人力资源部和员工所属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
A、第一次离职面谈:对于主动提出辞职员工,员工直接上级或其他人得到信息后应立即向其部门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人力主管反映(人力资源部落实专人负责员工关系管理),拟辞职员工部门负责人应立即进行离职面谈,了解离职原因,对于欲挽留员工应进行挽留面谈,对于把握不准是否挽留的应先及时反馈人力资源部以便共同研究或汇报,再采取相应措施。对于科长级以上的管理干部主动辞职的,得到信息的人应先将信息第一时间反馈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以便决策。对于企业辞退的员工,科长级以下员工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科长级以上干部(含科长级)由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第一次离职面谈。
B、第二次离职面谈:对于最终决定同意离职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第二次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下员工由人力主管进行离职面谈;主管级以上员工(含主管级)由人力资源部经理及以上负责人进行离职面谈,原则上企业谈话人应比离职者的职级略高至少应对等。对于科室员工以外的员工离职,第二次面谈可以采取离职员工填写《离职员工面谈表》的相关内容方式配合完成。第二次面谈应技巧性让离职员工自愿留下联系方式,以便跟踪管理。
(4)离职原因分析:离职原因分析每月应定期进行1次,由人力主管负责完成,报人力资源部经理和分管领导,以便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8、离职后沟通管理:
(1)管理对象:属于中高级管理人员、关键技术人员或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室员工、生产、营销一线骨干岗位员工,并且不是因人品、工作失职等原因主动离职,同时是属于企业希望其“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
(2)管理目的:通过诚心、真心的关心,建立友善的终生关系,使其能成为企业外部可供开发的人力资源,更是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正面宣传窗口。
(3)管理方式:
A、人力资源部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人力主管应建立此类员工的离职后续管理档案,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离职去向、离职原因、联系方式、后续追踪管理记录等内容。
B、离职时诚恳的要求留下联系方式。
C、一般应在员工离职后1月内、3个月内、半年内、1年内分别电话沟通关心一次。
D、每年给离职员工寄生日卡和新年卡,由副总级以上分管领导亲笔签名。
E、把离职员工列入公司内部刊物邮寄名单(至少3个月1次)。
F、定期(原则上3个月1次)为离职员工寄发有公司近况和经营业务的电子邮件。
三、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
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4、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在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系统中,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处于联结企业和员工的中心环节。他们相互支持和配合,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关键,是实施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和效果,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的直接体现。
综上所述,员工关系管理的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的问题。所以,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管理者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管理者应是企业利益的代表者,应是群体最终的责任者,应是下属发展的培养者,应是新观念的开拓者,应是规则执行的督导者。在员工关系管理中,每一位管理者能否把握好自身的管理角色,实现自我定位、自我约束、自我实现、乃至自我超越,关系到员工关系管理的成败和水平,更关系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一个管理者进行员工关系管理时应该深深思索的问题。
第三篇: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关系
浅谈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摘要】本文对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获取、控制和激励、培训与开发、整合等各项基本功能的实现都受到企业文化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同时这些功能的实现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的形成、维持及发展。在企业文化变革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促进新的企业文化的形成。两者必须有效结合,才能实现企业成功。
【关键词】企业 人力资源 文化建设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二战德国投降后,设于柏林的英特来公司的厂房被炸得只剩下残垣颓壁,一片荒凉,战后余生的公司总经理走到一片瓦砾前,精神绝望,眼噙泪水,工厂毁了,人没有了,一切都完了。可是奇迹出现了,连续几天,公司职员陆续来到工厂废址前,凡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几乎全部来了。他们围着总经理说:“我们人回来了,一切东西也会回来的,我们开始干吧!”不到五年,英特来公司便恢复到战前水平,十年后便成了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从这个例子说明,企业文化从某个角度而言是最重要的,高于一切的,人有所思才有所动,企业同样是先有文化理念后有行为,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冲击下,一个好的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文化有明确的定位,正如美国《幸福》杂志所评价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作为的准则,成功的核心。”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因此,人力资源怎样活用企业文化,开发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内在的精神实质变成显化的大家认可的意识,提升员工绩效,特别是提升团队绩效,从而创造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作为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综合体,企业文化产生于企业自身,同时会对企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尤其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人力资源学者E·麦克纳和N·比奇指出:“人力资源的真正关注点就是组织文化,以及它的变革和管理。文化与组织战略、结构紧密相连,并对员工招聘、选拔、评估、培训及奖励等均有影响。”这个观点接触到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关系的实质内容。因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但是为人性发展寻求一条科学途径,也要使群体组织的力量得到最大化发挥,取得优异的组织效益。那么,就必须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目标,在个人与组织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能够担负这一任务的就是企业文化。同时人力资源政策本身也决定企业文化的性质和强度。
1.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即包括企业内部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观念,也包括企业外在的,看得见的行为表现。一切有形的物品、设施、办公环境、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等等都是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内涵。
企业文化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包括观念层、制度层、物质层。
观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主体,也叫企业的价值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主要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组织文化中有无观念层是衡量该组织是否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的标志和标准。制度是指企业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看得见的部分,分为企业内员工的行为表现,包括言谈举止、待人处事、接待客户等等;还有就是企业内有形的东西,包括物品、设施,如办公室设计就是很典型能反映企业文化的,走进一家公司,先看大堂是什么摆设,给人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和感觉;还有办公室内部,办公室位置怎样设计,员工的座位怎样安排,员工走路的空间,座位的大小,办公室用品等等都能反映一个企业内在的价值观,员工本身也是反映企业精神风貌的窗口。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强弱也不一样。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一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
1.2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企业自身的需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尤其对现阶段处于由人治向法治转换过程中的国有企业,健康的企业文化将能削弱甚至取代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条件。从企业制度建设的角度讲,没有完美的管理制度,制度中存在的各种漏洞导致的后果大小完全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稳定因素。
2.人才竞争的需要
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3.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一是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二是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四是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五是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1.3企业文化的体系构成
企业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一)企业文化的内容与形式 从外延看,企业文化包含有四个层次。
1.由企业各类物质设施和企业产品等等构成的物质文化。如厂区环境、生产生活建筑,生产技术装备,产品规格、质量、标识等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既表现着企业现实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生产经营状态,展示着企业的形象,也表现了企业员工对工作、对生活的情怀态度,表现了企业人的精神层次和追求。2.由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生活学习等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文化,包括了企业在组织协调、工作状态、接人待物、文娱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形象、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反映。一个注重诚信、关爱员工、纪律严明、雷厉风行、人际关系融洽自然的企业和一个唯利是图、队伍涣散、纪律松驰的企业,给人的文化冲击力是截然不同的。
3.由企业各方面规章制度构成的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是企业所制定的,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企业制度是人与物、人与人、理念与行为、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中介与结合,是企业经营管理意志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具有强制的约束力。制度在企业文化特别是员工行为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处于良性的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4.企业的精神文化,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逐渐形成和趋于定型的精神成果,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等等内容。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图 1 1.4企业文化的功能及其价值
如影随形,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从企业管理历史来看,实行不同管理模式的企业都有其相应的企业文化体系。奉行“泰罗制”的企业,有它“胡萝卜加大棒”的文化体系;实行行为科学管理模式的企业,有它“人性激励”的文化体系。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从企业产生的第一天起,企业文化就存在于、作用于其中。
从动机上看,资本的原始冲动就是追逐利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是为了增殖,谁会进行投资?但主观动机是一回事,客观效果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仅仅以资金、成本、营销等等技术性操作来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事倍而功半,甚至南辕北辙。大家都承认在企业的资源系统中最宝贵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人,资金、技术、信息、时间等等都要靠人操作支配。但是,并非什么人都宝贵。企业发展需要的是忠心耿耿、勇于负责、积极主动、奋发进取、富于创薪精神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才是最宝贵的。如何才能培养出这样的员工呢?实践证明,金钱可以换来一时一事的积极,但换不来永久的忠诚;金钱可以换来服从和逢迎,但换不来积极主动。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优秀员工,需要理念灌输,需要制度塑造,需要环境熏陶、习惯养成,这就是需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滋养。企业发展尤其是长远的稳定的持续发展,需要资金、设备、技术,需要机遇机巧,需要监督控制,组织协调,但这一切需要有一个环境平台;企业要成长为顶风抗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百年长青大树,必须植根于丰厚肥沃的土壤。这个环境平台,这个土壤,就凸显出企业文化的价值。
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管人来管事务,通过提升人来提升技术,通过改变人的观念来改变人的行为,通过创建优秀的员工队伍来创建优秀的企业,实现企业效能的放大。企业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全面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全过程。
(图—2)
近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着成功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2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提拔管理者的原则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辐射企业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主观能动性
2.1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的职能,一个是基础层次的职能,一个是深层次的职能。基础层次的职能也叫员工优化,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的信息系统等,它的中心目的就是围绕整个职能的目标让企业拥有最优秀的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层次职能叫组织优化,包括组织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层领导风格与技能等等。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在基础层面展开的,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价值观已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向深层次职能展开。
2.2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企业文化的变革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1)招聘工作。从招聘阶段开始,人力资源管理者就要以企业文化为指导,向应聘者介绍企业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企业的文化、风格、工作作风、基本价值观念,让应聘者充分认识企业的文化,从而感受到未来的工作环境。
(2)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部门的另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培训。它包括新员工在进入企业的技能培训和环境培训,帮助新员工了解和理解企业文化,增强核心价值观认同,使新员工的思想能够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去。它也包括对于新老员工定期组织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或研讨会,以不断深化对新的企业价值观的理解。积极加入到企业文化的变革中。人员的培训是保证企业文化变革的关键。在企业培训阶段,首先应对新员工加强企业文化知识的培训,使新员工对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新员工对企业存在的问题会有强烈的感受和印象,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认真听取新员工的意见,找出合理因素加以吸收,这样不仅会使新员工加快对已有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而且更主要的是给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保持企业具有不断变革的动力。
(3)业绩考评。在员工业绩考评上,应将企业价值观念、风格等企业文化的内容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其中对企业文化的解释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通过鼓励或反对某种行为,达到诠释企业文化的目的。
(4)薪酬系统。公司应真正建立起符合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原则的薪酬系统。薪酬系统表达并加强了构成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对薪酬系统设计的仔细斟酌能够成功地修正企业文化,薪酬系统实际上可以成为被管理者用来向组织成员传达态度和行为的有力机制。如果企业文化能够通过绩效标准的清楚传递和薪酬系统的运用来进行变革,这样可以形成理想的企业文化。而且在企业中,良好的文化做铺垫让工作表现好、对公司贡献大的员工受到明确的奖励和赏识,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都可以有效地强化企业文化。通过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的有效性可以保证企业文化的成功变革,而企业文化的成功变革又会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保持长期持久的优势,为企业招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2.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导向作用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念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3.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企业的竞争焦点将不限于资本数量与技术水平,其更高层次的竞争是人才竞争和企业文化竞争,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者,企业文化则是影响人力资源作用的一个环境。现代企业积极创建一种良好的公平的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会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而人才价值的发挥会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更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
2.3人力资源倡导企业文化
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人力资源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组织优化管理,直接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发,导致企业文化的优化变革。
1.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要围绕企业文化,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始工作,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共同探讨企业文化,然后再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洞察把握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提炼简化成文,使隐含的企业文化形成质的飞跃。
2.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捍卫者。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领导层应做一个有效沟通,确认企业文化是不是把握到位,把握准确。在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高层领导者应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楷模,同人力资源部门一起用企业文化激励和约束员工,将企业文化导入工作中,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
3.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辅导设计者。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有意识地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来更新优化现有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价值观实践管理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及企业对于环境认知的变化,又会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随时深入企业内部,提炼新的理念,对原有价值观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就原有价值观具体内涵进行更好的阐释,从而对整个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确保企业始终能在市场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2.4、企业文化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最佳的组织架构有利于组织价值观的应用。一是总体的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各个组成部分(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胜任素质要与价值观紧密结合。只有在价值观的作用下,企业才能把管理降到最少,把效果提高到最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用人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的最大效能,绩效评估可作为衡量用人结果的标准。企业文化对业绩也有很大的贡献。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使全体员工团结一致的凝聚作用,使员工产生“认同感”,积极参加企业的事务,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还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结构,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企业业绩。
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调整员工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使他们在特定条件下采取正确行动,促进组织绩效的改进。设计资源分配方案时,以定义人力资源为基础。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为定义人力资源分配确定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企业文化对人员分配反馈的方式、重视程度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员工的评估体系内,将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注入,营造一个坦诚和信任的企业文化氛围,并建立健全奖励制度,作到遵守企业文化的人受到奖励,不遵守企业文化的人受到惩罚,通过奖惩的办法,使企业文化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秦海金.浅谈我国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J].市场研究,2004,(11).
[4].约翰•P•科特(John P.Kotter),詹姆斯•L•赫斯科特(James L.Heskett).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
[5].特雷•E•迪尔,阿伦•A•肯尼迪.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第四篇:基于企业文化的员工关系管理
基于企业文化的员工关系管理
摘 要:员工关系管理作为管理、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的重要因素。现如今对员工的管理手段多样,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采用柔性手段不断提高绩效及员工满意度。基于此,本文分析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的联系,并结合华为公司的案列来分析员工关系管理。
关键词:员工关系管理;企业文化;华为
一、引言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管理信息化的社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拥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员工关系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硬环节,而企业文化作为全体员工的综合价值、信念和应为规范。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创新员工关系管理措施,从而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文献综述
Roger Tugene Karnes(2009)认为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关系管理,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企业才能获得充足的利益回报并得到发展。李建美(2009)认为,企业要想达到利益最大化需要不断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并调整其管理机制,以提升职工满意度,即为优化员工关系管理。冯常生(2012)认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包括在员工关系管理的范围内,虽然它更多的体现为相互的制约与管理,但是除了强制的企业规范制度外,两者还应当以柔性的企业文化为指导达成合作共赢。从作用上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可以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及忠诚度,增加团队凝聚力,让员工不断为了企业的目标发挥自己的价值。基于此,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两者是彼此依赖,相互依托。
三、企业文化对员工关系的作用
1.导向作用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及员工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价值理念和规范制度等内容,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员工不断奋进向上、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并且让在员工之间形成互帮互助互学的氛围,引导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除了在工作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会指导员工在生活中以同样的高标准来要求的行为,促进家庭甚至社会的和谐。
2.凝聚作用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应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企业打造成一个团结互助的学习型团队,为实现企业的目标不断奋进。同时企业文化注重以人为本,有利于企业产生一种积极团结的氛围,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调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及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调节作用
由于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在利益分配及沟通等方面存在问题即产生矛盾冲突。而企业常采用利益的重新再分配来缓解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现在,优秀的企业文化即可发挥其协调作用,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需要,增进员工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及理解,让企业上下形成以集体利益为先,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的环境。
4.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包括规范制度等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行为有明显的规范及约束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管理,利用一种柔性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员工的反感及排斥心理。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把这些硬性的制度规范变成员工对自身的要求并把这种行为变成一种自我规范,并在企业中找到归属感。
四、华为的员工关系管理研究
1.华为员工关系管理的现状分析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已经从一家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公司。根据华为2016年4月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华为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3950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达到了369亿人民币。到目前,华为也建成了一支适合公司业务的多元化的员工队伍,公司员工来自于全球的162个国家和地区,仅在中国,就有来自36个民族的员工。在这由不同国籍、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17万名员工共同组成的华为多元化的大家族中。对于如此多元化的团队,华为要怎样让员工有归属感并充满活力,最终成为华为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力量呢?
2.华为的员工关系管理实践
华为在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的前提下,重视员工福利建设,在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进行物质及精神的双重激励政策。在企业持续成长的同时,华为也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为多样化的员工提供多种价值实现通道,帮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
(1)有竞争力的员工薪酬制度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长期与知名顾问公司合作并定期开展薪酬调查数据,根据调查结果、公司业绩、员工个人绩效对员工的薪酬进行及时调整,员工的薪酬标准不因性别而有任何的差异。华为正是通过长期激励机制将公司的长远发展和个人的贡献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长期的共同奋斗、分享机制,与全球员工共同分享公司的收益和成长。
(2)关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
员工是企业的基石,员工的提升能力不仅是员工个人的成长,更是推动企业发展华为为员工提供充分、平等的学习、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员工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华为公司为员工提供通用的学习发展项目及跨部门的专业能力发展项目,提高员工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优秀的员工会依据公司的规定和需要得到及时晋升,助力员工实现个人职业梦想。
(3)创建高效、轻松工作氛围
华为提倡“高效工作、快乐生活”,为员工创造高效、轻松和关爱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的幸福感,促进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每年都会定期组织一系列的关爱员工活动如“家庭日”、“3+1”等,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其中,旨在唤醒各级员工对身心健康的关注,拥有阳光心态,营造高效工作、快乐生活的工作氛围。
(4)健康及保障
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和人性化的办公环境,关爱员工身体健康,一直是华为的关注重点。华为一直注重改善室内空气和饮用水质量及就餐环境,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推行园区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对设施系统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并对发现问题彻底整治。同时,华为也与客户紧密交流与合作,向客户展示华为在文化建设、能力建设和资源投入等方面开展EHS管理实践。
3.从华为案例中获得的启示
(1)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凝聚员工
华为的企业文化建立在优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兼具开放性及包容性,同时还粘合了员工团体合作的精神。在华为的企业文化中,员工要有责任心,自我批判的精神,善于合作,有群体奋斗精神。因此在员工与员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相互提携与援助,以奋斗为本,激励员工发挥特长并实现个人价值。
(2)尊重员工,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
华为在尊重员工个人信仰自由的权利,保护员工的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尊重所有员工沟通与参与的权利,并致力于消除歧视,促进机会平等。同对于华为这个走出国门的民营企业而言,取得如今世界500强称号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在于对于多元化员工的充分尊重。特别是面对全球化的员工群体,尊重所有员工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鼓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按照自己的特点进行灵活的交流和沟通。这些都是想要走出国门的企业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3)注重员工整体素质,实现共同发展
注重人才的培养,包括员工的培训等方面,帮助员工尽快熟悉工作与生活环境,从德与能双方面来引导员工做人及做事,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逐步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员工在企业中的工作的累积,以及对公司规章制度等规范的认同,将企业文化的内在精髓逐步深入所有员工的心中,把公司的理念与愿景当成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最终让企业与员工成为一个拥有独特魅力的团队,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Roger Eugene Karnes.A Change in Business Ethics: The Impact on employer Employee Rel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9,87:189-197
[2]Beenjamin Scheider.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culture[M].John Wiley & Sons Inc,2009.32-35
[3]谭艳香.成功的员工关系管理构建[J].中外企业家,2013(30):176.[4]程雨竹.面向企业文化的员工关系管理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04):101-102.[5]张伟.企业文化视角下电力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04):262.[6]刘洪萍.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J].企业文明,2015(04):97-98.[7]肖雨.浅析企业员工关系管理[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04):128-130.
第五篇:论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
论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中,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通过拟订和实施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行为,以及其他的管理沟通手段调节企业和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并确保为员工、社会增值。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引导建立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了《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披露消息值得人们关注,即“去年年 末累计未结案的劳动争议持续增加啊”。该消息劳动争议未结案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未结案的增加,说明随着劳动法规的健全与实施,更多的劳动者学会了依法维权,争议在增加。
目前,在我国企业的员工关系管理中,主要存在五大问题:
第一,缺乏共同的愿景,导致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不清楚。很多企业提出了远大的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缺乏员工的参与,目标的宣贯远远不够,导致了员工对于愿景的不认同。
第二,对短期利益的过度追逐,冲淡了企业内部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中国很多企业经常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摇摆不定,例如,不诚信但却能带来业绩的行为往往得到褒奖,导致评判员工关系管理的是非标准模糊不清。
第三,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员工关系管理根本的缺失。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是内部公平,调查显示,员工离职的第一原因不是薪酬水平低,而是员工的内部不公平感。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晋升机制成为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第四,员工关系管理的主体不清晰,直线经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的理念没有得到广泛确认。这一观点在很多企业得不到确认,导致企业员工关系管理水平和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第五,员工需求的实现程度不高,作为员工关系管理核心的心理契约总体失效。企业没有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也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导致员工需求期望的实现程度不高,老板和员工心理定位差距较大,双方的满意度都较低。
要在《劳动法》的背景下做好员工关系管理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要注意薪酬制度与劳动合同的签订有不可忽视的关连性。
第二是充分运用绩效指标与标准,以界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不胜任时可下调或平调,但须与原岗位相关联或劳动者能胜任的,可约定薪随岗定;或约定不胜任可下调薪酬。须结合该岗位的胜任能力要求进行培训,注意保留证据。
第三是要求企业HR考取劳动关系协调师新职业资格。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企业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建设的加强,企业对劳动关系协调师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第四是转变HR已经人力部门的思想与职能人力资源治理模式下,高绩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定位将不仅是业务伙伴,还必须是业务参与者(而不只是旁观者)。他们需要传递价值,并且每项工作都变得关键。知识经济时代要求HR成为员工利益的代言人。他是把“人才”作为唯一可变动的资源对待,他们应该以用关心的、炽热的态度,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愿望,疏通员工和他的主管的思想通道,持续的激励员工们的创作热情,这才是新时代HR管理者自身形象。
员工关系的管理不仅仅是应对法律,员工关系管理是以员工为基本内容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健康、和谐成长,实现企业和员工双方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