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课本P91~105页。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找次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 … 轻的一端就会…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 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 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3 .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4 .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 …),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新授 .出示例1 :这里有5 瓶钙片,其中1 瓶少了3 片,设法把它找出来。.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 瓶钙片,其中有1 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5)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 … 还可以… …。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三 练习:完成P136、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第1 题,因总数为9 筐,故可平均分成3 份,只称2 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 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 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 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第2 题,把15 盒平均分成3 份,至多3 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课后反思: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能比较清晰的用图示的方法加上自己语言描述的方法比较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进步。第二课时:最优方法找次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次)(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二、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6、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⑴第5 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⑵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 …… 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人)
2.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3.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课后反思: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课本P91~105页。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 200+700 600+400 80+90 80-30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二年级一斑有23人,二年级二班有31人,二年级 三班有32人,二年级四班有39人。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重点是口算方法。
(4)选择书上例
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23+31=(5)互相交流算法。
3+1=4 20+30=50 50+4=54 23+30=53 53+1=54
31+20=51 51+3=54(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8)引导完成。
(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
(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 22-4=18 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练习十九第1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掌握。拓展性学习
1、练习十九第5题
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练习十九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师准备:
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
1、组织活动1——买东西。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2)列式计算。58+25=83(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三、做中学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2)独立计算。(3)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
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引导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教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教学内容:
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 教材第96页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2、提出要求:(1)先独立计算。
(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18+34=52 所以180+340=52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 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
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1)说说图意。
(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
五、拓展性学习
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
第四教时 加、减法估算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 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 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 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题总结。
第五课时 几百几十的加、减
(综合练习)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
生连续计算 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 上台板演。
(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
四、练习总结。
第六课时 整理和复习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
(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第四篇: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共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各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家时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另外,“回顾.拓展”安排了丰富的内容,知识性与趣味性兼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方法并会在习作中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按要求掌握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体会,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语文技能。
三、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体会,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积累写作技巧。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难点: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2.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
《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
《刷子李》1课时
《金钱的魔力》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七4课时
回顾拓展七2课时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 1课时 认识角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独立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
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判断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6、角的大小比较时,我让孩子用自己的手去比划,这样更能体会其中角的变化与角的张口有关了。
第 2课时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 述的几种角。
2、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角,根据与直角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锐角和钝角,也是基本的判断方法。
3、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直角的表象。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的初步认识上帮助学生认识直角。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告诉学生在长方形、正方形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出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物体中找出直角。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直角的初步认识,而且也启发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再认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比较角的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时,选择了“钟面”作为学习材料.通过钟面上时钟和分钟的转动,不仅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而且也深化了对有关钟面知识的认识.这些安排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内容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很有意义的.4、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比一比等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例如,在初步认识直角时,安排了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用已知直角比的方法找出教学书封面上直角的活动.用两块三角板上的拼出这些活动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5、重视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并在比较中使认识逐步清晰。在前两个例题中,学生对直角的辨认主要建立在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是模糊的。练习中用已知直角比的方法找出教学书封面上直角,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同样,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抓住了“比较”这个环节。只有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复比较,学生才能真正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