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和反思(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22:3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和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七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课本P91~105页。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91~93页。“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九1、2、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

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准备:题单及课件。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口算:50+70

300+600

800-400

30+40 200+700

600+400

80+90

80-30 说出怎么计算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

1、春天到了,这节数学课老师安排就一次春游特别行动,你想参加吗?

2、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3、可是美丽的鸟岛却在海中央,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设计意图】:由谈话引发去春游的愿望,抓住孩子的兴奋点,搭建生活平台,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三、师生互动活动

1、组织活动1——码头乘船。(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二年级一斑有23人,二年级二班有31人,二年级 三班有32人,二年级四班有39人。一艘船限乘68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船时将碰到哪些问题?

学习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提出数学问题。

同时板书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去寻找有用信息,收集信息,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重点是口算方法。

(4)选择书上例

1、例2的问题,加以解决。

先看第一个问题:四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我们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说原因。23+31=(5)互相交流算法。

3+1=4

20+30=50

50+4=54 23+30=53

53+1=54 31+20=51

51+3=54(6)同学们相到了那么多种方法,真能干!算一算:32+39=?怎么算的?说一说!

尝试计算32+39并说说算法。

(7)对比两个算式,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醒:注意进位!(8)引导完成。

(9)我们知道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需54个位子,现在你能不能独立完成第3个问题还剩下多少人?

(10)二年级一班和二班合坐后,还剩14个座位,你想怎么安排? 32-10=22

22-4=18 强调退位在头脑中算。

四、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评议。

1、练习十九第1题。

2、练习十九第2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的掌握。拓展性学习

1、练习十九第5题

2、把3、6、9、12、15、18、21、24、27填在方格里,每行相加的和都是45。

五、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练习十九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教学目标:

1、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教师准备:

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巡视、辅导。

帮助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及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设计意图】: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

1、组织活动1——买东西。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察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看见的东西和价钱。(2)列式计算。58+25=83(3)提示: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组讨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比赛。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1)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进行汇报。【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三、做中学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1)说说意图。(2)独立计算。(3)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

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引导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正确计算。【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教学内容: 课本96页例3。“做一做“第1、2题中加法,练习二十第1、2题加法。教学目标: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掌握竖式计算的规范书写。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绿化环境的教育。教学重点:

1、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准备:

教材第96页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出示两位数加的算式卡片,让学生抢答。【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的内容。

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现在搜集矿泉水瓶子的小朋友们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3、出示问题: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请一个同学板演,其余同学自己在练习上写出算式。

5、订正算式。

6、看看这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

7、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几百几十的加法。(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再动动脑,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

2、提出要求:

(1)先独立计算。

(2)计算完成后同桌交流。

3、组织学生汇报。

用口算。因为18+34=52

所以180+340=520 用竖式计算。百位、十位和个位分别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同学们能想到两种那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每个数位上的竖对齐,如果满了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5、但是老师还是有个疑问:为什么百位上不是4呢?

让学生回答:因为十位上的8+4=12,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就是应该是1+3+1=5 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180+340,算了18+34后要记得在末尾再写上0。„„

同学们很棒,那么你能提醒一下小伙伴们,我们在计算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小心吗?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第1、2题中有关加法的练习。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1)说说图意。

(2)根据图上问题列式计算。(3)根据变化的数据进行计算。

五、拓展性学习

想一想:最小三位数加上最小四位数和是多少?

第四课时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近平似数

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601人,约是()人,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米,3.一台彩色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本。

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近似数的复习引出加减估算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尝试、交流、讨论中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体验估算策略的多样性。

二、新知研讨 1.引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大家都学会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下面还是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列表,“明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2.出示问题。

展示例5如下的数据表,出示“明明”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第一周240个

第二周380个

第三周192个

第四周219个

3.讨论算法。先让学生明白:要解决明明提出的问题,不需准确计算,只进行估算就

可以了。然后教师出示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4.探究估算方法。先让学生各自独立尝试着估计,在同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

想的。然后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如: 192+219=200+200=400,192+219=190+220=410 5.出示问题二。问: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让学生结合刚才自己估算得出的结果,回答还需多少个。其中可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算出,也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6.延伸拓展。师: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能估算出结果吗?

三、形成应用

1.完成教材第98页“做一做”。独立估算,指名说一说各自的估算过程,结果是多少。

2.完成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白题意后独立完成。用连线的方式把鱼分装在两个筐里。3.集体研讨完成练习二十第6、7题。

四、课题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几百几十的加、减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4、8、9、10、11、12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以及相应的估算。

2、使学生更加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只要合理就行,要与实际情况相符。

3、渗透培养学生将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

1、能熟练计算几百几十的加、减。

2、能运用正确的估算策略进行加、减法的估算。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练习题的情景图,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式卡。教学过程:

一、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3题。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650,200,160,280,450,以开火车的方式要求学生连续计算

60+200-160+280-450,集体评价订正。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直接填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笔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完成教材第99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大屏幕出示第4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看图、读题。说一说题中说的是什么?怎样列式?(2)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00—150=150(度),教育学生要保护自己的视力。

2.独立完成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第10题。

(1)大屏幕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并指名学生

上台板演。

(2)集体交流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算式?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评价订正。

三、技能训练。

1.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的估算。

先让学生独自估算,将结果写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估算的过程,引导其它学生评价该生估算是否合理,使学生理解估算策略的多样性。2.利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

大屏幕出示第8题情景图。引导学生分析出本题中的隐蔽条件:“小朋友已看的

页码是142—143页”,进而一起估算出结果。

(2)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

大屏幕出示第12题情景图,先让学生独立估算。学生估算结果后,引导学生对估算的结果进行分析,预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如,矿泉水比冰棍卖得多,第二天矿泉水要多进些。【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深化知识的掌握。

四、练习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第102页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教学重点:

通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整理和复习以及练习,使学生能较好地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估算策略可以不同,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调整,才能使估算结果与实际相等。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及大屏幕出示相关的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准备学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教材102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52+35 86—34 47+33 23+69 62—18 70—26 以开火车的方式口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口算步骤)。2.总结归纳口算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口算练习。完成第103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要求他

们互相评价。【设计意图】:通过独立尝试、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估算策略的多样性,明白应该怎样选择恰当的估算策略。

二、基本训练。

1.练习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让学生采用不同方法独自完成第2题。(可以口算也可以笔算).(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归纳总结“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如果是口算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果采用笔算,要特别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或是退位减又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笔算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仿照第2题的形式先由教师出数,学生算;然后2个同学一组,相互出数,相互计算。

三、技能训练。

1.集体研讨教材第102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1)大屏幕出示第3题情景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2)讨论交流题目中的条件有哪些?聪聪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3)交流各自的估算过程及结果,集体评价订正。

2、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先独自估算出结果,然后集体交流估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可结合这一学习内容使

学生了解到上海的“东方明珠”是亚洲最高的广播电视塔,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复习总结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请你口述一遍1 2.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问题吗?

教学反思: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有多重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体会到计量单位的教学,不能教师的“说”和示范,而是注重以学生的“做”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活动、体验、感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后通过自己总结提炼作为知识外显的手段。“体验”是计量单位教学的关键。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教学关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千克,是为了获得关于“千克重”的触觉表象,而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表象有两个特点:它的形象性和概括性。对于如此抽象的千克重,怎样才

能具有形象性?可以让学生掂了1千克重的物体后说说感觉如何,还要用比1千克重的物体和比1千克轻的物体让学生用手去掂掂,在比较中巩固表象。至于概括性,可以让学生在掂量物体的重量时,提供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料的物体,使学生排除物体的质料、形状、大小、颜色等属性,而把有关重量的感觉概括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这样虽不一定有明显的外显结果,但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这不正是最好的“结果”吗?使我惊喜的是,给学生的一缕阳光,让我收获到了无数灿烂的太阳!

以前,总为学生设计的太多,总想当然地把学生想象成种子,自己是土壤。但在这次的整个活动中,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比喻:孩子是种子倒好,如果孩子原本就是一块金子,那么我超重的“爱”是不是影响了孩子铸造奋飞的翅膀!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 1课时 认识角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独立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

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判断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6、角的大小比较时,我让孩子用自己的手去比划,这样更能体会其中角的变化与角的张口有关了。

第 2课时 认识直角教学反思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 述的几种角。

2、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直观认识直角,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直角的比较,直观认识锐角和钝角。直角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角,根据与直角的大小关系来判断锐角和钝角,也是基本的判断方法。

3、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直角的表象。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角的初步认识上帮助学生认识直角。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再告诉学生在长方形、正方形实物上找出来的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出示了不同位置摆放的直角的图形,指出这些角都是直角。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周围的物体中找出直角。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直角的初步认识,而且也启发了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以及直角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再认识,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比较角的大小、认识锐角和钝角时,选择了“钟面”作为学习材料.通过钟面上时钟和分钟的转动,不仅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变化,而且也深化了对有关钟面知识的认识.这些安排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内容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很有意义的.4、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把“想”和“做”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折一折、拼一拼、比一比等活动中加深对直角的认识.例如,在初步认识直角时,安排了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一个直角、用已知直角比的方法找出教学书封面上直角的活动.用两块三角板上的拼出这些活动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5、重视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建立直观认识,并在比较中使认识逐步清晰。在前两个例题中,学生对直角的辨认主要建立在观察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是模糊的。练习中用已知直角比的方法找出教学书封面上直角,学生对直角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同样,认识锐角和钝角也抓住了“比较”这个环节。只有在不同情境中的反复比较,学生才能真正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表象。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信息窗1 采集动植物标本

主备人:李秀梅 备课日期:11.10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一、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2—5的口诀求商

四、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五、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出示挂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 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

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活动二 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教师板书:三

(五)十五 商是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 15÷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的印象。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法。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

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 ?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商 除数„„2╯8 „„被除数 8 „„2 和4 的积 0

学生回答:8÷2=4(种)

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活动四

自主练习第2 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二()得六()五二十五()四十二 四()十六 四()二十()五十五()四十二 二()得六

学生非常熟悉地说出2~5的乘法口诀。活动五

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

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师: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15÷5=3(个)

学生回答:

(三)五十五,商是3.学生列出算式并回答: 15÷3=5(个)三

(五)十五

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活动六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 12÷4 2÷2 15÷3 4÷4 4÷2 12÷3 8÷4 6÷2 9÷3 16÷4 8÷2 6÷3

20÷4 10÷2 3÷3

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活动七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学反思:

信息窗2 观赏蝴蝶标本

主备人:崔维红 备课日期:11.10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一、教学内容:教材76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难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五、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师:上次一年级2班的小朋友到郊外游玩,采集回来很多的植物的叶子,今天他们要把这些叶子做成植物标本。(课件出示78页情境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

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3个学生在做树叶的标本,有3个同学在做小花的标本,总共有72片长叶子,每个盒子里能装进9个叶子标本。有42多红花,每盒能放6多小红花的标本„„(允许学生说书情境图中的其他信息)

学生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长叶子标本能装多少盒?红花能装多少盒?„„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情境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活动二

师:长叶子标本能装几盒?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72÷9 师:72÷9等于几?你想怎样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许多的好办法算出了72÷8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9是72,也就是用八九七十二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师板书

(八)九七十二 商是8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学生说出算式72÷9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1、用小棒来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来计算。

3、„„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与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来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他方法。活动三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红花的标本能装多少盒吗?列算式表示出来。师:说说你是怎么样来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小朋友,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谁能用竖式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42÷6=7(盒)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减7个

6、想想口诀六七四十二。

学生上来板书竖式。

学生正确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同学。

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活动四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口诀来计算?

师: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

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样?敢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是否清晰。活动五

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第79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一道题的计算过程。

关注能否掌握除法的计算过程。活动六

师: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学反思:

信息窗3------制作植物标本

主备人:崔丽芳 备课日期:11.10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一、教材分析:这幅图呈现的是学生自己制作植物标本的情景。图中注明了采集的各种植物标本的数量:72片柳叶、56片杨树叶、42朵野花。图中隐含的信息是:做一件柳叶标本需要9片柳叶,做一件杨树叶标本需要8片杨树叶,做一件野花标本需要6多野花。借助小女孩提出的“能做几件标本?”,引发对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重点、难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见过动植物标本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制作标本的简单知识吗?

学生介绍。

二、合作探究:

出示大屏幕:

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幅图,图上两个小组的同学在干什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一: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

师:要求“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必须知道哪些信息? 生答(一件标本需要多少朵花?)

师:有42朵花,每件标本需要6朵花,问能做几件标本? 学生回答。

板书:42÷6=7(件)师: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交流寻找正确口诀的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形成用口诀求商的能力。

活动二: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教师要关注学生间学习的差异,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其掌握方法。对他们的进步,老师要及时鼓励,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2、自主练习第2题。

四、课堂小结:

1、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想说点什么?

2、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教后记: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备人:李秀梅 备课日期:11.10 上课日期: 教案数 教学目标:

1、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2、练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为了使同学们计算得又对又快,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二、自主练习

第1题是用口诀求商的准备练习。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第2题提供了一种活动的形式。教师先线示范,然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小组练习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一个学生说口诀,其他学生写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轮换进行。

第6题是现实情景中用除法解决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了解图意,并说一说篮球比赛的相关知识,比如比赛中投中一球得2分等,再引导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注意引导学生找到隐含的“一周七天”的隐含信息。

第7题是综合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通过厨师包包子的情景,让学生提出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交流想法与算式。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有关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解决。

三、课堂总结。

你觉得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后小记:

信息窗4------采集贝壳标本

主备人:崔维红 备课日期:11.10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材分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采集贝壳类标本的活动情景。图中以简单的统计表的形式出示了同学们采集的贝壳数,为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通过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李小飞拾得贝壳数是王一丁的几倍?”引发有关“倍”的知识的学习。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能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教学重点

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今天我们就去大海边游玩一番。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画面。师:图中的几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师生共同填写统计表。

二、合作探究: 学生观察表格,了解图中学生拾贝壳的数量,提出有关“倍”的数学问题,理解“倍”的意义。

活动一: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

问题:李小飞拾得贝壳数是王一丁的几倍?

“倍”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比一比,看看6只里面有几个3只,再互相说一说,积累充分的感性经验,并和学过的“几个几”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6只里面有2个3只,6就是3的2倍。”然后,利用反复摆学具加以巩固。

活动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问题: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或圈一圈,或分一分,通过操作建立表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让学生对自己的做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形成正确的认识:要知道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就是看8里面有几个4只,8就是4的几倍。当遇到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表达不很清楚时,教师要注意多引导。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刚才的操作过程,结合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知道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活动三: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列出算式解决问题。通过汇报交流具体算法,巩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倍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中的其他信息,提出有关倍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教后小记:

认识“倍”

主备人:崔丽芳 备课日期:11.10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能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教学重点

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倍的知识,为了使同学们掌握得更好,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

二、自主练习

第1题呈现的是借助直观操作体会“倍”的意义的练习形式。练习时,可让学生先数一数,圈一圈,找出几个几,通过几个几找出倍数关系,然后列出算式;也可引导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填一填。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学具适当补充此类型的题目,作进一步的练习。

第3题是运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进一步明确求妈妈的岁数是我的几倍,就用妈妈的岁数除以我的岁数。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算出今年“妈妈”和“我”的年龄,然后再填算式进行计算。

第5题是“倍”的知识的综合应用题目。题中的成绩单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很多的数据。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先独立解决题中的问题,并交流思路。再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计算时不能整除,可让学生列出算式放入“问题口袋”,待以后解决。

三、课堂总结:

教师简单对学生的表现和掌握情况进行总结。教后小记:

信息窗5------制作贝壳标本

主备人:李秀梅 备课日期:11.10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教材分析:该信息窗提供了小朋友正在忙碌地制作贝壳类标本的情景,通过三个小朋友对创作情况的对话,提供了两组信息,引发学生提出并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能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三.教学重点

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四.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活动一: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 师:图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

指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对话,了解对话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从而引起对新知识的探索。

二、合作探究,掌握方法。问题: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

提问:要知道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从对话中找到“刘林用了2个贝壳,林杰用的贝壳是刘林的3倍”,求林杰用了多少个贝壳,就是求2的3倍是多少。

小组活动。

提问:“求2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什么?”

生答:“求2的3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2是多少?”

从而把新问题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最后让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并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求2的3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活动二: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找到响应的数学信息,尝试自主解决。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是一个画图题。目的是借助直观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练习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第5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这道题有多种答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要让学生说说先涂什么颜色的球。

第6题借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一个小朋友练习电脑打字的情景,进行倍的知识的综合练习。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地编出数学故事,提出问题,然后讨论解决。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后小记:

回顾整理

主备人:崔维红 备课日期:11.10 上课日期: 教案序号:

(“回顾整理”以太空旅行为线索,通过宇航员乘做飞船到太空,在太空中饮食、收发信息、撒播种子等活动,提供丰富的数学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回顾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一.教学目标

1、多角度理解除法的意义,沟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2、理解倍的意义,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提出、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理解除法的意义。

2、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提出、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出示情景图,教师可先与学生交流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

介绍小小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而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展开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

二、合作交流:

回顾整理除法意义时,可通过解决根据情景图提出的“24人去太空,每次承载6人,需要几次?”“计划3天访问12个星球,平均每天访问多少个星球?”两个问题引入,说说是怎样解决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意义,利用课前准备的学具进行分物品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操作,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列出除法算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回顾整理用口诀求商和倍的有关知识时,先进行口诀求商知识的回顾整理。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由解决情景图中的问题引入,选择图中信息列出算式,让学生说说怎样利用口诀求商,进一步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综合练习第2题是一道通过解密码这一形式来练习表内除法的题目。第4题是一道填表题。在练习之前,先让学生看明白表的意思,知道表应当怎样填。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7题创设了小猴和小猪运西瓜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西瓜总数以及小堠和小猪每次运的个数。练习时,让学生根据题中给出的问题自己解决。

“聪明小屋”是以小朋友们分巧克力为素材,解决有关倍数的问题。课堂总结:

“我学会了吗?”呈现的是一幅综合情景图。意图是通过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了解对本单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丰收园”栏目的全面评价提供依据。教后小记: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课本P91~105页。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鱼计算起就铺垫作用。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重点:

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单元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设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单元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014新人教)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根据发 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

三、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可以从许多角度找规律,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及其他性质等。发现规律的“核心”有助于儿童开始意识到规律。有的核心是重复的,有的是发展的。

教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清层次,降低难度。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

1、教学规律的含义;例

2、教学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例

3、教学等差数列(递增、递减);例

4、教学数组的规律;例

5、教学解决问题。

四、教学措施

1、突出教学的趣味性。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有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创造规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规律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除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外,还要涉及图形的方向、声音、节奏等其他属性;

3、准确把握重难点。重在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规律即可。

五、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 找规律(P.85-86.例1、2 练习二十第1、2题)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和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联欢会的情境图(动画)

师:这是新年联欢会的现场,看到这个场面的布置,你最想说什么?(很漂亮、很美丽)师:美丽在哪?为什么这么美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发现的任务。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规律

(1)师:这个场面美丽在哪?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灯笼、花、彩旗)

(2)引导发现“灯笼、花、彩旗”的排列规律,并用笔圈一圈其中的一组规律,体会规律。(3)小结:像“灯笼、花、彩旗”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不断地继续下去,这就“规律”(4)师:谁能把“灯笼、花、彩旗”的规律再说一说。

师:仔细地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规律的现象吗?如果有发现的话,与大家说一说。

(5)练习: ①书第85页 做一做 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②书第89页 练习二十 第1题

2、教学例2 找规律(1)师:观察碗的排列,有什么发现?(有规律地排列)师:你能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我发现,也可以直接观察数字的规律,是以2和3为一组重复排列的,所以3的后面分别填2和3。)

(2)观察鸡的排列,与同桌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1只母鸡后面跟着3只小鸡,用数字表示就是1、3重复出现)(3)练习:

①书第86页 做一做 第1题 摆一摆,填一填

②书第86页 做一做 第2题

3、课堂小结:像这样按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可以是图形有规律排列、也可以是数字有规律排列。

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③④

三、巩固练习

1、书第86页 做动作,猜规律

2、猜一猜,后面是什么?

3、书第89页 练习二十 第2题。

4、书第90页 练习二十 第10题

哪两行的规律相同?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作业本第63页

板书设计:

找规律 重复出现的一组 图形、数字 教学反思:(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课题 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对应)(P.87.例3、4)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19.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找规律的方法。

比较熟练地看出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和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题3第一道题。

师:谁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往下画一组吗?

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用几个正方形摆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我们就可以用什么表示?那么这一排的图形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对了,我们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规律。谁会接下来填一组数呢?(2)(出示第二行的方块图)这行可以怎样表示呢?接下来应该这样填呢? 用数字标示图形的个数,这些数字是怎么变化的呢?

(3)出示例3的第(2)题

师:这一题与刚才的2题有什么不同?(只有数字没有图形)

仔细观察,哪位小朋友会动脑能把它们的规律找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找到的规律,与大家分享。(4)完成“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4。

(1)师:没有图形的帮忙,你能找到规律。看来小朋友们的能力挺好的。那么下面这题稍有难度,谁能找出规律呢? 学生找规律,与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2)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的第2、3、5、6题

四、总结

规律不仅在图形里面存在,在数字里也同样存在着规律。我们可以运用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来找规律。

五、作业

作业本第64、65页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对应)

2课题 找规律(P.88.解决问题例5)课时 第3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2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规律,掌握寻找规律方法,并用于生活中,将数学生活化。

2、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有效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找规律的基础上加大难度,提高生活实用性。教学准备和手段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例题5: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

1、观察图片,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3、教师引导 总结:首先发现手链是用2颗黄珠,1颗蓝珠,2颗黄珠,1颗蓝珠„„ 穿起来的,但掉了2颗,所以我们知道她穿珠子的规律是2颗黄珠,1颗蓝珠。所以掉的是:1颗黄珠,1颗蓝珠。

二、课堂练习

1、P.88.做一做 小英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掉的是哪3颗? 独立思考,你发现什么规律,给你的同坐说说,指名汇报。

教师检查,指导完成练习。

2、P.89.练习二十 第4题

根据规律画出被挡住部分的珠子

3、P.90.练习二十 第9题

小明穿的手链还缺2颗珠子,他需要2颗什么形状的珠子? 观察珠子的形状,你发现什么规律? 独立思考,把要的形状画在旁边。

三、课堂扩展

出示ppt,完成课外练习。

四、总结:

今天我们把找规律用在生活中,你有什么收获?想一想你在生活 中还能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发现些什么吗?

五、作业 作业本第66页 板书设计:

课题 练习课(P.89-91.练习二十)课时 第4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25.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

2、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迅速。教学准备和手段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本第90页第6题。

二、新授。

1、(完成第10题)让学生圈出合适的图形,并说出理由。第二行的图形,由学生说完理由和答案后,再由学生来判断对错。

2、完成第7题。

让学生找出规律后自己填在书上。

3、完成第8题。

4、完成第11题。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5、完成第12题

6、完成第13题

三、提高练习思考题

四、作业 作业本第67、68页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和反思(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和反思(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和反思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思维和表达......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丑小鸭》一课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根据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同名作品改编的。故事中的丑小鸭非常可怜,谁也瞧不起他,嘲笑他,欺负他,后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和教案

    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本P91~105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课题:套圈游戏(教材76~77页)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 争当“小裁判”铺垫练习、 口算算得快的同学争当小裁判。2、 考试题......

    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导学案 21 莫泊桑拜师 主备人:李世新 教学要求: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大全)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其中包括“玲玲的画”“蜜蜂引路”“寓言两则”“丑小鸭”语文园地七这个专题选择了......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