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考复习资料
《半月谈》2009年第3期国内外大事及小测验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0%
1月22日国家统计局负责人介绍2008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2008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9%。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下午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扎实地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中国南极昆仑站建成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成功建立了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表示热烈祝贺。内陆昆仑站的建成,将实现我国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的历史性跨越。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在南极内陆建站的第7个国家。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出台
新华社1月28日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将试点。
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在达沃斯举行
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1月28日至2月1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并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全面阐述了中国对世界金融经济形势的看法和主张以及采取的政策举措,表示中国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
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30日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胡锦涛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奥巴马表示,美国政府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发展更加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美中关系。
朝鲜宣布废除朝韩间停止政治、军事对抗协议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1月30日报道,朝鲜和平统一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宣布废除朝韩间停止政治、军事对抗的协议。声明谴责韩国政府违背朝韩之间已经达成的协议,不断“升级与朝鲜的对抗活动”。声明说,朝韩关系已经到了无法改善的地步,政治军事对立已经使朝韩关系走到了战争边缘。自韩国总统李明博2008年2月上任后,朝韩关系趋于冷淡。朝鲜从去年12月1日起采取了5项有关中断朝韩经济合作关系的措施,军方于今年1月17日宣布与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1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认为,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会议指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欢迎中外记者前来采访
据新华社2月4日报道,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将分别于2009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全国政协办公厅宣布,欢迎中外记者届时前来采访。
国家防总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旱情和抗旱工作
为切实抓好当前冬麦区抗旱工作,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2月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当前旱情发展和抗旱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打好这场硬仗。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据中国政治网2月5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重庆市加快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
小测验
1.2008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A.8.9B.9.0C.9.1
2.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成功建立了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它的建
成,将实现我国南极大陆边缘地区向南极大陆腹地的历史性跨越。
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
3.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保证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A.国家粮食B.食品C.生产
本期小测验答案
1.B2.C3.A
第二篇:中考复习资料
记叙文中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概述文章内容(或:归纳文章主旨)
答题技巧: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事+情或事+理)
叙事部分尽量六要素齐全,中间过程一定要简述。
例:此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批判了)„„
(二)某句使用了什么修辞?起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准确判断该句所使用的修辞,并运用相应的词语来引出其作用。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通俗易懂。
2.拟人:把„„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性格特点或情感,生动形象地„„ 3.夸张:突出了„„特征,揭示了„„本质。4.反问:无疑而问,加强语气,强烈抒情。5.设问:自问自答,引发思考、引起共鸣。6.反复:突出强调了„„,富有感染力。7.排比:增强语势,条理清晰。
8.对比:把„„与„„加以对比,突出强调了„„
9.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琅琅上口。10.顶针:(顶真)字头咬字尾,回环往复,琅琅上口。11.互文:上下文互相补充文意,使表意更全面更完整。
(三)赏析某句(段)的妙处?(或:某句有什么表达效果?)答题技巧:先看这句特点,再说效果。1.看这一句(段)使用了什么修辞; 2.看这句蕴含了什么哲理;
3.看这句是否具有特殊含义或言外之意; 4.看这句重点词语的词性; 5.看这句时间或空间的变化; 6.看这句有哪些物(意向)
7.看这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8.看这句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和描写)9.看这句是否使用叠词; 10.抓住几个关键词语来回答;
11.看这句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象征、衬托、联想、想象、欲扬先抑、托物言志、以小见大、一语双关、借物喻人、情景交融、借古讽今、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等)12.看这句是否有序数词或重复的数字。
(四)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 答题技巧: 1.渲染„„气氛; 2.烘托„„心情; 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突出文章主题; 5.突出人物品质; 6.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
(五)怎样判断文章的主人公?
文章借某人的品质来突出主题,那么这个人就是主人公。不以笔墨多少或出场顺序为依据。有时主人公并不出场。
(六)原句换为改句好不好? 1.表态(行不行?哪句好?)2.分析原句特点;
3.分析改句特点(结合“表达效果”一题的答题技巧)。
(七)文章各种人称所起的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便于与读者直接交流,拉近时空距离,便于直抒胸臆,增加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多方面展开叙述。
(八)给文段拟标题?
1.看开头和结尾,如果有重复的词语,标题中往往包含这个词语; 2.看过渡句,从中找到关键词; 3.看中心句,从中提炼出关键词。
(九)某段所起的作用?
答题技巧:看准该段在文章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回答。1.开头段:结构: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记叙或为下文的„„做铺垫。
内容:(1)奠定感情基调,为„„做铺垫;
(2)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3)设置悬念,引起思考;
(4)直接抒情,增强感染力;
(5)描写环境状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6)讲述故事,吸引读者阅读兴趣;(7)引用名言、诗句等,引起思考;
(8)运用欲扬先抑或对比、类比的手法,更能突出„„。2.中间段:结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内容:承接上文对„„的叙述,引出下文对„„的叙述。
3.结尾段:结构:总结全文,呼应标题或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内容: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画龙点睛,主题升华;
提出问题、发出号召、提出倡议,引发思考。
(十)根据温度本文的感受来谈看法或体会?(或:联系实际谈感受)例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曾„„,读过本文,我越发„„
或:你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尽量回答有过,容易在文中找到理由)或:结合原文内容和自身经历谈感受?
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我曾经„„,读过本文后,我越发„„
(十一)文中的“这”“如此”等指代什么?
多数都指代前一句,偶尔需要增删个别词语。如果前面没有就到后面找,这种情况极少。
(十二)文章使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起到什么作用? 1.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插叙:交代„„的原因(的来历/的背景),补充情节,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突出文章中学;
3.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一波三折,推动情节发展; 4.补叙:结尾补充交代文中的人和事,叙事更完整,更能突出主题。
(十三)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怎样理解一语双关? 分两层:表层(字面含义—具体事物)
深层(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抽象事理)
(十四)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1.一看标题的修辞、句式、结构,是否引用歌词名言、是否化用成语俗语;
二答引起读者思考和共鸣,激发阅读兴趣;
2.一看是否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或揭示(暗示)文章主旨、或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或贯穿全文的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或确定文章写作对象、或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人思考„„
(十五)怎样听出某人的潜台词? 答深层含义
(十六)找出心理感情变化的句子?
注意带有一下词语:怨恨、讨厌、担心、急躁、恐惧、紧张、为难、尴尬 喜欢、愉悦、轻松、迷恋、感激、热爱、怀念„„(十七)用概括性的语言补全故事情节?
结构尽量与其他段落的概括句一致,尽量包含同一个词语。(十八)概括人物品质?
通常是一件事突出一种品质。(或:一段一品质)(十九)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看分值,通常一事一分;看时间变化或地点转移;看段落数目,通常是一段一事。(二十)某句与前(后)文哪一处相照应?起什么作用? 找到重复出现的词句,或找到后文中能解答前文疑问的句子。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浑然一体。(二十一)补写心理活动? 使用第一人称,结合情境。(二十二)怎样划分层次、段落? 1.看结构:总—分—总 总—分 分—总 2.看时间变化(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3.看地点转移(找到表示地点的词语)4.看新人物出场
5.看事情发展(找到各事件)(二十三)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 核心事件 时间 地点
暗线: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二十四)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十五)记叙文中抒情是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二十六)几种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
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避免正面描写的直白,可以婉转表达对所烘托事物的感情。
4.反语手法: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上下文形成对比,波澜起伏,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中心突出。7.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8.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表达更巧妙、更富有感染力。9.一语双关:使句子饱和哲理,隐讳地表达另一层意思,以引起他人思考。(二十七)怎样找到文章的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或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二十八)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答题技巧:联系词语本义,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再回答作用。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二十九)文中“„„”一句,有何用意?(为什么)或:就原文中的某个句子提出问题?
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句子,上下文连起来读一读。(三十)某人“„„”动作或“„„”神态,为什么?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可以看出人物的心理、心情、性格、品质。(三十一)谈谈阅读本文的启示? 要多角度回答,至少使用两句话。
1.正面、反面谈——例:我们应该„„不应该„„;
2.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例:父亲是爱孩子的,只不过不愿表达;作为子女,我们要相信并理解父亲。
(三十二)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平实质朴、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2.使用„„修辞,文质兼美;
3.语言富有个性化(地方特色、民族风格、口语化、方言化„„)4.对话较多,或心理刻画细腻; 5.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6.议论较多,富有哲理,引人思索。
(一)《繁星春水》
1.一句话主题: 2.作者,原名,现代女作家。
3.三大主题、、。
4.三大内容、、。5.冰心的小诗受到印度诗人(人名)《 》的影响,旨在弘扬“ ”。
6.在艺术上,《繁星春水》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具有、、的特点。
7.郭沫若称冰心的小诗为“ ”格、“ ”体。8.冰心的代表作:通讯集《 》、《 》、《 》
小诗集《 》、《 》散文《 》 小说《 》、《 》
(二)《伊索寓言》
1.一句话主题: 2.作者是(国)的(人名)
3.写法上,大部分是 寓言,少部分以 或 为主人公。广泛使用 的修辞手法,以绝妙的 笔法来映射社会现实。4.小故事名称及寓意:
(1)《狼和小羊》:揭露当时统治者的 和。(2)《农夫和蛇》: 告诫人们对 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3)《狐狸和山羊》 :警示人们做好事要看清,以免。(4)《乌龟和老鹰》 :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 性,不可违背。(5)《蚂蚁和蝉》 :讽刺 的人。
(6)《骆驼和宙斯》 : 批评 的人。(7)《两只口袋》 :不要总是看到,而要看到。(8)《马和驴》 :助人者。(9)《狐狸和狗》 :对于狡猾的人,我们要。(10)《衔肉的狗》 :做人不要。(11)《狐狸与葡萄》 :对于 的东西,不要去。
第三篇:中考复习资料
揭阳爱维艾夫http://
中考复习资料
3、“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过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一社会问题。
(1)试就某村(社居)老年人生活状况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请你以调查活动小组组长的身份,拟一份调查计划(提纲)。
调查计划(提纲)一、二、三、(2)就当前孤寡老人的社会救助问题,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4、在“雨的诉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按照提示完成下面各题.(1)雨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描写“雨”诗句,如“渭诚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请再写出一句带有“雨”字的上下句完整的古诗词:。
(2)在对自然界的风雨的观察中,人们获得了许多哲理性的启迪。并将之固定成了成语。请指出下列各句中含有“雨”字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A.对各种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我——一个人民教师不变的追求。
D.面对低迷的市场,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传言四起,满城风雨,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打击,追究起来,其实也是市场竞争激烈的结果。
(3)右图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完成问题。
①请简单说明此标志的构成部分。
②探究标志的寓意。
(4)《水浒传》被称为“及时雨”的人物是谁?请写出他的姓名,并概括介绍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http://
姓名:
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5、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以“好店名”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下面是你和班上同学搜集来的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好店名”及其简要说明:
“载人舟”[鞋店名。把鞋子比喻为载人之舟。]
“玉壶缘”[茶叶店名。“玉壶”出自名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光合作用书房”[书店名。把读书、吸收知识的活动比喻为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家和”[家具店名。令人联想到家和万事兴,联想到“家”最重要的是亲情。]
“稻香村”[饭店名。借用辛弃疾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
“百草”[中药店名。让人联想到神农尝百草,联想到该店的中草药种类繁多。]
(1)你认为好店名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什么?请以上述“好店名”为例说明。
(2)班上王虹同学的舅舅待人热情,理发技术不错,他在小巷深处开了一家个体小理发店,店名叫“环球高等发院”。大家都觉得这个店名不好,想帮他换个好店名。请你也帮忙拟出一个合适的店名来。
6、网上读写与交流
①你熟悉的网站名称有哪些?(写两个以上)
如:新浪、搜狐、雅虎
②你怎样在网上查阅万里长城的资料?
打开“百度搜索”,输入“长城”两字,点击确定。(答案不求统一)
③雅典奥运会上,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请以学生小雨的名义给他发一封“e-mail”表示祝贺。
“刘翔:喜闻你获得110米栏冠军,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亚洲人民的骄傲,我向你致敬.小雨。”(换行时不用再空两格,署名也不用换行,最后也不必再写时间)
④“西祠网站”发表话题:“学校把你的成绩用短信发给家长你是否愿意”,结果
有很多人跟贴。
请你代表三个回应人发表不同意见:
回应人一:我认为可以.学校很好地利用了现在的通信手段――短信息,家长可以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回应人二:我觉得可以.毕竟现在老师忙,家长也忙,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事情,需要双方的交流,这未尝不是个方法。
回应人三:一万个不愿意!我们是小孩,但是我们也有隐私!
回应人四:哎!怎么说呢,不是我说不同意就不发了,关键是看老师怎么想的,老师要发谁都拦不住。
7、市场新商品调查
①假如你是“联想”电脑推销公司的职员,公司主管安排你去作市场行情的调查。现在请你完成下列工作:
(1)调查该商品主要适用于哪些群体?
主要适用于机关、银行、商家和知识分子家庭等
(2)为了获得“联想电脑”市场销售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你打算设计一张调查表到某商场开展调查。表中可以列出这样一些调查项目:(不少于三项)
如:①每天售货数字② 维修情况③ 顾客反馈意见摘要等
②周末,商家就“南雁”计算器使用情况要作一次有规模的访谈活动,假如活动由你组织,请完成下列工作:
(1)你准备邀请哪些人参加?
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经营者,消费者协会代表等
(2)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活动的开场白。
大家好,为了进一步了解“南雁”计算器的市场销售情况,我们请了各位代表参加座谈,希望大家谈出真实感受,以便我们调整经营思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意思对即可)
(3)假如你邀请了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参加座谈,你希望他回答一些什么问题?
如:使用时应注意什么?产品的技术特点有哪些?技术革新的前景怎样?
(4)请你用一句话新闻的形式对这次活动作报道。(不超过30个字)
如:商家召开“南雁”计算器使用情况座谈会,交流其使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8、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在“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你们班围绕校园热点话题举行了一次研讨会。
①请问研讨会之前你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如:确定话题,收集资料,拟好发言稿或发言提纲等
②请你回顾研讨会上涉及了哪些校园热点话题?
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作业量控制、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
③研讨会上,老师阅读了一则材料,要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语文班长、语文课代表、英语班长、体育班长„„广州东山区某学校一个班中竟有九成学生都有大大小小的“官衔”。该班班主任表示,希望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同时也利于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听了这则材料之后,你的看法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
持赞同意见的主要理由:学生当“官”重在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为集体、他人服务的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群体协调能力。
持不赞同意见的主要理由:通过“当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往往带有功利色彩,甚至会弱化、腐蚀责任感的反作用;易在校园形成推崇“官本位”的不良风气,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④请谈谈你参加这次研讨会的收获。
研讨会提高了我占有、整理材料,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表达观点的胆识,增强了我与同学交流的信心。(此类意思即可)
9、请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9分)
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3)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4)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示例:a.收集关于“笑对人生”的资料。(准备演讲稿)b.结合名人事例谈体会。c.讲述自己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并回顾自己是如何面对的。d.每个人的桌面上贴一条“勇于面对挫折,笑对人生”的座右铭。
(2)提示:注意有称呼,有主题且语言富有激情。
(3)示例: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在失败中站起来。
2.(1)(2)略注意被提问人的身份和题目话题即可。
3.(1)调查某村(社区)总人口数,老年人人口数,老年人所占比例;调查某村(社区)孤寡老人数,孤寡老人占老年人比例;调查某村(社区)孤寡老人的吃住、娱乐、医疗卫生等受助程度。
(2)开放题:能从如何解决孤寡老人吃住、娱乐、医疗卫生等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且语言通顺即可。
4、(1)略(2)B(3)“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若写成掌心托着水滴或地球、河流和水滴组成也可)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寓意节水;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每个分号为一点,答对两点即得满分)
(4)宋江、故事情节略
5、⑴(4分)答题要点: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所归纳的特点须有代表性,举例恰当,要有自己的一点分析。特点2分,举例说明2分。
例一:内涵深刻,引人联想。如“光合作用书房”巧借比喻,突出了读书、吸收知识的活动对人的重要性,耐人寻味„„
例二:突出商品的特点。如“百草”突出了中草药的特点,行业特色鲜明,店名与其经营的商品相吻合,且“百”字点出种类很多„„
例三:用语精巧、富有创意(或巧借古诗词、或巧用比喻、或联想想像)„„
⑵(2分)答题要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好店名的特点,能克服原有店名的毛病,符合该店客观条件。酌情给分。
9、(1)[答案示例]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桥梁。
(2)[答案示例]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对口词等。
(3)[答案示例] 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施以正面影响。②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
(4)[答案示例]①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②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③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使用普通话,那样不现实。④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
第四篇:中考复习资料
九年级下中考复习
一、第一、二单元字词复习(板书填空)01、阻遏è、锐不可当dāng 02、寒噤jìn、仄zè歪、转弯抹mò角、(抹mǒ杀、抹mā布)03、瓦砾lì、箱箧qiè 05、肃穆mù、荒谬miù、孤孀shuāng 06、骇hài人听闻、掳lǔ、震悚sǒng、疮疤chuāng bā、诘jié问 07、奔丧sāng、狼藉jí、簌簌sù、颓tuí唐 08、尴尬gān gà 09、伛yǔ、攥zuàn、取缔dì、骷髅kū lóu、滞zhì笨、愧怍zuò
10、唏嘘xī xū、伎俩jì liǎng、颠沛pèi、吊唁yàn、文绉绉zhōu
二、学生朗读全部背诵部分,今日重点在于:
1、《桃花源记》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百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陋室铭》 刘禹锡
3、《望岳》杜甫
4、《春望》杜甫
三、复习《桃花源记》
一、通假字:便要还家:通“()”,()
二、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2、芳草鲜美(古义:)(今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古义:)(今义:)
4、无论魏晋(古义:不要说,)(今义:)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2、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3、遂:后遂无问津者()遂迷()
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5、乃:乃不知有汉()见渔人乃大惊()
四、加点字解释:
1、落英缤纷()
2、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
5、皆叹惋()
6、便扶向路()()
7、诣太守()
8、欣然规往()
9、未果()
10、后遂无问津者()
五、成语:
世外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安闲快乐 无人问津: 鸡犬相闻:
六、句子翻译:
1、复行数十步,豁朗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七、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忘路之远近
2、问所从来
3、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不足为外人道也
7、后遂无问津者
八、在括号里填入文中省略的成分。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九、内容探究:
1、概括各段大意,归纳本文主旨:
发现桃林(1段)——进入桃源(2段)——访问桃源(3段)——离开桃源(4段)——寻找桃源(5段)
主旨:
1、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
2、桃源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生活和平、宁静;
3、在当时赋税极为繁重的阶级社会,这是农民求之不得的好地方,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的理想世界。
4、世外桃源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寄托作者对美好、自由、和平的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2、第一段描写桃林景色有何作用?
3、作者笔下桃源有何特点?
4、桃源人为何叹惋?为何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6、“处处志之”与“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为何这样写?
十、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5、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6、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
(
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8、“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2
二、复习《陋室铭》
(一)、句子翻译: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内容理解: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3 《爱莲说》 一、一词多义:
之:
1、水陆草木之花()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无丝竹之乱耳()
4、何陋之有()
5、渔人甚异之()
二、加点字解释: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宜乎众矣(4、陶后鲜有闻()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花之君子者也()
7、亭亭净植()()
8、濯清涟而不妖()()
三、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五、内容探究:
1、理解性填空:
(1)文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
(2)同《岳阳楼记》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义相同的句子是:(3)隐喻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品质高尚,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5)赞颂莲花正直又通达事理的名句是:
2、菊、莲、牡丹各象征哪种人? 莲:; 菊:; 牡丹:
3、作者心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品质?
4、本文采用了 的写法。
5、中心思想: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4
11、跋涉bá shè、惟妙惟肖xiào、巧妙绝伦lún)
13、轩榭xuān xiè、丘壑hè嶙峋lín xún、镂lòu空、重峦luán叠嶂zhàng
14、磬qìng、蟠pán龙、金銮luán殿
15、帷wéi幕、伧cāng俗
16、孕yùn育、销xiāo声匿nì迹(候hòu鸟、诸侯hóu、闽侯hòu)
衰shuāi草连天、(鬓毛衰cuī、)风雪载zài途、(记载zǎi、)
17、蟾蜍chán chú两栖qī
18、褶zhě皱、追溯sù、天衣无缝fèng、(缝féng补)
19、藩fān篱、归咎jiù、20、面颊jiá、喷嚏tì、唠唠叨叨láo láo dao dao、(唠lào嗑、)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5
二、复习句子翻译:《核舟记》 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嘻,技亦灵怪矣哉。(《大道之行也》 句子翻译: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6
二、引导学生复习《三峡》
一、通假字:略无阙处:通“()”,()二、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绝:绝山献多生怪柏()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三、加点字解释:
1、重岩叠嶂()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
4、沿溯阻绝()()
5、属引凄异(连接)(延长)
6、不以疾也()
7、素湍绿潭()
8、飞漱其间()
9、清荣峻茂)
10、虽乘奔御风()
11、绝山献多生怪柏()
四、句子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五、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3、或王命急宣
4、虽乘奔御风
5、故渔者歌曰
6、其间千二百里
六、内容探究:
1、概括各段大意:
(1)(2)(3)(4)。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
山——高、大、多 水——夏:猛急;春冬:清绿奇;秋:凄凉
3、用原文回答: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4、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5、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教案7
二、复习课文:《答谢中书书》
一、加点字解释
1、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夕日欲颓()
5、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
二、句子翻译: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内容探究: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 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之美。)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之美()
《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遂:。至: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盖:。
5、月色入户户: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记事,第二层写景,第三层抒情,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六、中心思想:
七、句子翻译: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观潮》 句子翻译: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3、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4、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6、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湖心亭看雪》 句子翻译:
1、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二、名著指导: 《西游记》 【阅读概括】
一、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主要描写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全书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的故事,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及取经的缘由;第13回--100回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修成正果。
二、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相关故事情节:
1、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正直勇敢、机智顽强,疾妖如仇。善于和各式各样的妖魔作斗争。
①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取经途中,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神、四海龙王前来效劳;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人间之王更加蔑视。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
②不畏惧艰难险阻退缩,失败不气馁,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如:三打白骨精、在火焰山三调芭焦扇、在盘丝洞斗蜘蛛精。
③明辨是非、除强扶弱、疾恶如仇,机智灵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如:三调芭蕉扇,熄灭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天竺国识破了月宫玉兔变成的假公主,救回了真公主;在朱紫国斗败了观音走失的金毛狮,治好国王的病。
2、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
①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如:高老庄招亲;四圣试禅心(黎山老母、观音、普贤、文殊四位菩萨变成美女试探师徒四人取经诚心,结果猪八戒上当,愿为女婿,其余三人都经受住考验);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甚至还藏了私房钱,塞在耳朵里。
②忠勇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如: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憎,都被悟空识破,将怪打死。八戒趁机进馋言,使唐僧终于赶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作老虎。八戒欲回高老庄,经白龙马苦劝。到花果山请回孙悟空,降伏妖魔。
3、唐僧:是个善良虔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有时昏庸顽固,是非不分,一遇妖魔就涕泪交流,见佛就拜,不论真假。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不谢反赶;让孙悟空背红孩儿;盘丝洞七妖作法,唐僧自作主张去化斋,徒弟们好言相劝,无奈唐僧十分固执,结果成了七个女妖的“上门午餐”。
4、沙僧:忠厚诚恳,任劳任怨,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三、精彩故事情节:
1、大闹天空(第四回——第七回)
2、四圣试禅心(第二十三回)
3、大闹五庄观(第二十四回——第二十六回
4、三打白骨精、智降黄袍怪(第二十七回——第三十一回)
5、真假美猴王(第五十七回——第五十八回)
6、三调芭蕉扇(第五十九回——第六十一回)
7、小雷音遇黄眉大王(第六十五回——第六十六回)
8、朱紫国斗败金毛狮(第六十八回——第七十一回)
9、盘丝洞灭蜘蛛精(第七十二回——第七十三回)
四、阅读感受(推荐语):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三、作业:抄句子翻译一遍。完成复习,要求学生综合复习,准备考试。《桃花源记》
一、通假字: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4、无论魏晋(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5、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三、一词多义:
1、寻: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
2、志:处处志之(________________)寻向所志(________________)
3、遂: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__)遂迷(________________)
4、为:武陵人捕鱼为业(________________)不足为外人道也(________________)
5、乃: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___)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_____)
四、加点字解释:
1、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
2、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
4、阡陌交通(________________)
5、皆叹惋(________________)
6、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____)
7、诣太守(_______)
8、欣然规往(_______)
9、未果(________)
10、后遂无问津者(________________)
五、成语:
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 怡然自乐:________________ 无人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句子翻译:
1、复行数十步,豁朗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七、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忘路之远近
2、问所从来
3、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不足为外人道也
7、后遂无问津者
八、在括号里填入文中省略的成分。
1、(___________)见渔人,乃大惊,问(__________)所从来,(____________)具答之。(________________)便要(________________)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此人一一为(________________)具言所闻,(____________)皆叹惋。余人各复延(________________)至其家,皆出酒食。(______________)停数日,辞去。
九、内容探究:
1、概括各段大意,归纳本文主旨:
________________(1段)——________________(2段)——________________(3段)——________________(4段)——________________(5段)
(寄托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黑暗现实的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描写桃林景色有何作用?
3、作者笔下桃源有何特点?
4、桃源人为何叹惋?为何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6、“处处志之”与“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为何这样写?
十、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 7“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8、“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爱莲说》 一、一词多义: 之:
1、水陆草木之花(______)
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
5、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
二、加点字解释:
1、可爱者甚蕃(_______)
2、出淤泥而不染(______)
3、宜乎众矣(______)
4、陶后鲜有闻(______)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______)
6、花之君子者也(________________)
7、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____)
8、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晋陶渊明独爱菊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五、内容探究:
1、理解性填空:
(1)文中高度概括莲的可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同《岳阳楼记》中“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意义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3)隐喻趋炎附势之风极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喻君子品质高尚,不与世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5)赞颂莲花正直又通达事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莲、牡丹各象征哪种人?
3、作者心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品质?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5、中心思想: 《三峡》
一、通假字: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 二、一词多义:
1、自: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
2、绝:绝山献多生怪柏(_______)哀转久绝(______)沿溯阻绝(_______)
三、加点字解释:
1、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__)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_______________)
3、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引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以疾也(___________)
7、素湍绿潭(________)
8、飞漱其间(___________)
9、清荣峻茂(________)
10、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
11、绝山献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翻译: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五、用 / 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自非亭午夜分
3、或王命急宣
4、虽乘奔御风
5、故渔者歌曰
6、其间千二百里
六、内容探究:
1、概括各段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
山——________________ 水——夏:______;春冬:_______;秋:________
3、用原文回答:
(1)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5、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第五篇: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
中考现代文复习资料大全
亲爱的同学,当你打开这册复习资料时,你已经处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中考,需要你果断地抉择。相信,这时的你已经练就了过硬的本领。你是不是觉得有浑身的力气,却使不上呢?不要紧,现在就送你一把锋利的宝剑——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及其应试方法。
——编者题记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
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
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
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各种文体知识点及应试方法】
一、记叙文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探究“如何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文,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这里所说的“整体感知”就是通过初步阅读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整体感知”的几个要点。
1、整体感知的内容。
A、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
B、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通过对重点词语和关键句、段内涵的仔细揣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主要内容,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而体会作者对生活、人性、世事的感悟、态度,了解作者所持的观点和感情。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或观点,这个也就是我们的答题的思想,在解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答题时,能往中心上靠的,尽量往中心上靠,围绕作者的写作意图回答问题。如《藤野先生》。
2、整体感知的方法
A、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方法
(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芦花荡》
(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社戏》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
B、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和中心意思,从而能有效地梳理文章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要分析。快速整体感知课文,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寻找中心句或中心段把握文章的主旨。如每一段的中心句、课文开始和最后结尾的总结段落,或者还有写课文中间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通过归纳来进行提炼。有的文章的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段的断意来提炼。在记叙文中,中心有时比较含蓄,往往蕴藏在人物或事件的背后,需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而有些文学作品更是往往意在其外,非深入进去不能挖掘其中丰富的内涵。例如《社戏》一
课,全文并未直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中说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如果理解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了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非如此。
(3)学会筛选文章信息,抓住关键性词语来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所谓“关键性词语”,就是文中对表达内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词语。关键性词语通常是在通读全文,对作品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找关键性词语的目的在与挖掘深刻、含蓄的思想内容或者文章写作的中心等。如《背影》关键性的词语表现“ 我”对父亲感情的变化。
3、具体答题方法
审清题意。就是要分析题干要求,包含几层意思,其中透露了哪些信息。只有搞清题意,我们才能更好地按要求做题,少走弯路,切中要害。回扣原文。找出题干考查点的出处。从命题的考查层次上看,阅读理解的出题思路一般都很清晰,从分段考查到牵涉到上下几段概括总结,逐步过渡到对于全文内容的把握。从段落上来看,考查一般情况下是从前往后,逐层深入,先分后合。这样一来,为更好地回扣原文找到了一定的思路。
上下联系。由回扣原文依照的切入点作为参照点进行文意上的上下联系,范围可能在本段之内,也可能涉及到上下几段内容。在联系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划定答题所需的大体氛围。在联系上一定要注意考虑全面,同时要抓关键,缩小范围。
分析综合。就是在上下联系锁定的范围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其加工组合,找出有效信息,概括总结,提炼要点。在分析综合中要强调“要点”意识,因为评卷工作中是根据要点分配分值的。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思维能力,也是答题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
组织表达。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将头脑中分析出的有效信息付诸卷面。首先考虑用原文中的语句,如果原文中的语句量过大,就需要进行压缩,有效组织,用自己加工过的语句回答。在答卷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书写要工整,避免错别字。
二、散文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考点及应试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①对描写对象;②对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a、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c、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三、说明文
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说明文结构:
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说明方法: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2.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多用于介绍科学知识,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横比和纵比)
4.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明力。
5.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6.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7.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引用神话故事等,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前说明的情趣性,权威性。
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四、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