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
文件汇编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
为加强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做如下规定。
一、培养目标
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做到: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标准学制3年。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为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为3—5年;以硕士博士连读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包含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的研究生)自转入博士阶段起学习年限为3—5年;本科推荐免试全日制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4—6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为非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应提前半年由博士生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领导审核,报研究生院批准、备案。
三、培养方式
博士生的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制或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指导小组可以由明确的导师和副导师组成,也可以是导师与3~5成员组成。副导师及指导小组成员应由教授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担任。副导师及指导小组成员由博士生导师提名,由学院审批,报研究生院备案。对于入学后因特殊原因需更换导师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更换导师申请表》,经原导师、拟更换导师、所在学院学位委员会及所在学院审批同意,报研究生院备案。拟更换的导师与原导师的研究生方向应同属一个一级学科。对于入学后需要增加副导师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所在学院学位委员会及所在学院审批同意,报研究生院备案。
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根据研究的需要,继续深入学习一些课程,在拓宽基础、加深专业、掌握学科发展前沿的-1-
基础上学会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应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四、学科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进行博士生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和质量检查的主要依据,博士生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与学分、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要求等。培养方案应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
博士生培养方案应规定博士生在本门学科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研究方向及相关学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应掌握的程度。培养方案应由学院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学院主管领导签署意见,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五、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导师应在博士生入学两个月内,根据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方向和博士生的特点,制定博士生的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中应有明确的学位论文选题范围,明确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等要求和进度安排。培养计划要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切实可行,发挥博士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博士生培养计划经导师及指导小组讨论审核后报学院批准,一式三份,博士生、导师、学院各一份。
博士生的培养计划是培养工作和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培养计划确定后,博士生和导师均应严格遵守。
六、课程学习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公共课、学科专业课,非学位课分必修环节和任选课。学校对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要求为12学分,其中学位课7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各学科可在不低于学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规定本学科的课程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博士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答辩之前应修满专业培养方案与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要求的学分。
直博生以及硕博连读研究生硕士阶段课程必须在博士生资格考试前完成。
1.学位课(7学分)
(1)公共课(3学分)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工类),1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人文社科类),1学分。
第一外国语,2学分。
(2)学科专业课:不少于4学分。
2.非学位课(5学分)
(1)必修环节(5学分)
前沿讲座:要求博士生至少参加8次学术报告,记2学分。
博士论坛:要求博士生至少做学术报告2次以上,记1学分。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记1学分。
论文中期检查:通过者,记1学分。
(2)任选课
第二外国语:2.0学分。第一外语非英语,必须选修英语为第二外语,第一外语为英语,第二外语可以免修。
(3)补修课程
对硕士阶段非本专业的博士生,应由导师指定补修若干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除按上述博士课程要求外,要求完成本专业硕士方案中学位课与任选课的相应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7.0分,学位课24分,非学位课13分。学位课中公共课8分,基础课4分,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12分,非学位课中必修环节5分,任选8分。
博士生选课必须按照所制定的培养计划执行,不得随意变更。因故必须变动已选课程的研究生,应经导师同意,在选课期间进行修改,逾期不再受理。如选课后无故不参加考试者,视为旷考。对于未办理选课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不承认其学分和成绩。对于课程学习缺勤时间超过课内学时的三分之一的研究生,取消其考核资格。不能正常参加考试者应在考前请假(因病需有医院证明),经学院主管院长审查批准后方可缓考,全校性公共课、基础课需报研究生院审批。
课程考核不合格的课程一律进行补考或重修。补考、重修通过后的成绩按实际成绩记载,但须注明“重修”字样,计算学位课程加权成绩时按“60”分计算。课程选课后,未经批准而无故缺考者,按旷考处理,成绩按“0”分计,经研究生院批准可重修一次。
七、资格考试
1.资格考试的对象及目的博士生资格考试的对象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包括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以及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资格考试的目的是考查硕博连读博士生是否掌握了从事博士学位论文工作所必须的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是对硕博连读研究生进行的一次
进入博士阶段前的学科综合考试,重点考察其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科研能力。
2.资格考试的条件
(1)博士生参加资格考试前须修满全部硕士阶段课程,成绩合格;
(2)博士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态度,经审核合格。
3.考试组织与方式
博士生资格考试由学院组织安排,可根据各学科特点组织资格考试委员会,并根据学科专业对博士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及培养方案确定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
4.考试时间
博士生资格考试原则上应在入学后第二学期末进行。
未通过资格考试者,可给予一次补考机会,一般应在半年内完成。若两次资格考试仍未通过者,中止其博士研究生培养,作退学处理。通过资格考试者,继续博士阶段培养。
八、学位论文
博士生学位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知识创新,通过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撰写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的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博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过程。
1.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能够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反映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2.论文选题:博士生入学后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了解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发展动态,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论文题目,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
3.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直博及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通过资格考试后根据工作学习进度情况确定进行。
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
(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
(4)研究内容的预期创新性;
(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
(6)与本课题有关的知识和工作积累;
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由博士生导师组织
相关学科3-5位专家(3位以上教授),对开题报告进行审查。
开题后,由于特殊原因需更换选题的,须重新进行开题,或由博士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写明换题原因,及新选题的具体内容,内容与开题报告的内容相同,报所在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并报研究生院备案,批准后按新选题进行研究工作。
4.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在开题半年后进行,具体时间由博士生导师根据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情况确定,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查小组(3-5名教授组成),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查。博士生须提交学位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包括已完成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以及所获得的初步结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需要继续完成的研究内容,同时介绍论文发表情况;考查小组针对博士生论文工作的汇报情况提出进一步的工作意见。
5.学位论文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博士生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博士生的硕士学位论文的成果可以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应用,但不能作为博士生阶段的科研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而完整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成果必须有创新性。学位论文的内容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数据可靠、计算正确,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学位论文应包括:
(1)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说明采用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5)凡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注明,与他人合作的部分须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与贡献。
6.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的目的在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学位论文。博士生在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要求进行学位论文预答辩(按正式答辩的要求进行),通过者,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7.学位论文送审、答辩:博士生完成各培养环节,通过预答辩,并达到学校规定的研究成果要求,方可申请学位论文送审、答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匿名送审的若干规定》、《北京交通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执行。
九、其他
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正式取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后,不得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若无法完成博士学业,按学籍管理规定作退学或肄业处理。
十、附则
本规定自通过校长办公会议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第二篇: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一、培养目标
博士生的培养应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培养年限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和延期)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培养需要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或跨学科的专家组成。指导小组是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具体指导的学术群体,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督促并检查各培养环节完成情况,对博士生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和检查博士生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导师和指导小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四、课程学习与培养环节
(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应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生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
1.课程学习计划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规划制定,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完成。
2.论文工作计划一般在第二学期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包括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安排、进行方式、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完成期限等。
培养计划一式二份,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一份交所在学院存入研究生培养档案,一份由导师留存。
(二)课程学习与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方可获得学分,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12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博士生一般应在中期考核前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位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
博士生课程按学位课和选修课设置。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公共学位课包括外国语和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外国语:第一外语为英语者,可选修第二外国语;第一外语非不是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做第二外语,第二外国语不记入总学分。
专业学位课:以一级学科、学科群或博士点为单位设置。每个博士点设置的专业学位课主要包括:专业进展及Seminar课和一级学科或相关学科群知识拓宽课等。
选修课:博士点和非博士点均可为博土生开设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博士生可以在导师和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下,根据培养需要选修。
鼓励培养交叉学科人才。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确定需要补修的硕士课程,如果指定的课程已经修过,可以申请免修,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需填写《中国农业大学跨专业硕、博士研究生补修课程计划表》存入研究生个人培养档案。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不计入总学分。
(三)开题报告
要求博士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最迟在中期考核前进行开题,举行开题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或导师指导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通过开题报告者获得2学分,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未通过者不能取得本环节规定学分。
(四)学术交流
博士生在学期间积极参加课程学习以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且不少于10次(包括学生本人所作的学术报告),可获得学术交流环节学分2学分。
(五)学科综合考试
学院根据学科特点自行确定博士生综合水平考试形式,并在中期考核前完成对博士生的学科综合考试,博士生通过学科综合考试且成绩合格可获得2学分。学科综合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知识。考试内容除应覆盖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需涉及2~3个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及分析能力。
(六)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或科研实践。博士生参照《中国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规定》完成实践教育可获得2学分。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最迟在博士入学后的第3学期进行,具体规定和要求按《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是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成果,反映作者在本学科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达到国内或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并发表的水平,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较大的实用价值。博士生学位论工作量应不少于2年。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并实事求是地反映作者所完成的工作。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导师要加强从开题到论文写作、答辩的全过程指导。论文的写作与装订,应按规定的统一格式进行。
五、毕业与学位
完成学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培养环节要求,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毕业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答辩未通过者,经学校批准后,可获得博士结业证书。
若同时完成本学科关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基本要求(如: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可以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将学位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答辩合并进行。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做出授予学位的决定并通过公示期后,可获得博士学位。如研究生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未通过,但已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学校批准后,可获得博士毕业证书。
获得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的博士生,自毕业或结业之日起,两年之内如论文符合要求,且同时能够达到本学科关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基本要求者,可向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超过两年者,不再受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未完成课程学习或培养环节要求的研究生,或因其它原因未能完成论文的研究生按《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各专业可根据本学科专业实际情况,依据此规定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三篇: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分专业招生计划详见《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人数以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准。
一、报考基本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考生的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3)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不含报考经济管理学院的同等学力考生),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即2012年8月31日前获得);
②提供进修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盖研究生培养部门的公章);
③在全国性公开出版的刊物上(ISSN刊号)以第一作者发表的相当于硕士论文水平的论文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个人证书。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经济管理学院相关专业的考生,须满足下列四个条件:
①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研究生入学之日,即2012年8月31日前获得);
②提供进修相同或相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盖研究生培养部门的公章); ③需在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三篇高水平的论文,其中一篇为外文撰写; ④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个人证书。
(三)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信。
(五)现役军人报考要求及办法,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其他说明:
(1)在读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人员不得以应届生身份报名,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名。
(2)国(境)外所获得学位证书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获得书面认证报告。
二、招生方式
攻读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可通过申请考核、公开招考、硕博连读、直接攻博四种招生方式,取得博士研究生录取资格。
(一)申请考核
符合报考基本条件“一”中
(一)、(二)(1)或
(二)(2)、(三)、(四)、(五)各项要求且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可通过“申请考核”的招生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具体要求见《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报考说明》。
(二)公开招考
对符合报考基本条件“一”中的各项要求的考生进行考试选拔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报考程序参照《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公开招考报考指南》执行。
(三)硕博连读
从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秀,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我校一、二年级注册在校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方式。
(四)直接攻博
选拔具有推免生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
三、报考程序
(一)本科直博生报考程序与时间安排参照《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招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办法》有关要求执行。
(二)硕博连读生报考程序与时间安排,请关注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及招生学院通知。
(三)申请考核制考生参照《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报考说明》执行。
(四)公开招考考生参照《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公开招考报考指南》执行。
四、复试及体检
复试安排请关注报考学院网站上相关通知,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地点参加考核。体检在复试阶段进行,地点为北京交通大学校医院。我校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
五、学习方式及报考类别
(一)学习方式
我校仅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018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相关栏目须注明同意报考全日制。
(二)报考类别
我校博士研究生报考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定向就业两种。报名结束后,考生报考类别不能更改。学校统筹定向就业考生录取工作,拟招收人数为总录取人数的10%左右。
(1)非定向就业:人事档案须调至我校,毕业后自主择业,学校派遣;报考非定向时,须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在《2018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相关栏目注明同意报考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在职考生报考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如被录取,须辞去原单位工作,并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2)定向就业:人事档案、户口、工资关系等留在定向培养单位,录取后须与我校、定向培养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按照签订的协议书就业;我校不解决住宿;现为定向、委托培养的应届毕业(或在读)硕士生、拟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及尚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内的在职人员考生,须征得定向、委托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的同意方能报考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并且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需要在《2018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相关栏目中填写意见,说明是否继续定向培养,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考生与定向、委托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六、基本修业年限及入学时间
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超过6年。被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入学时间均为2018年秋季,详见录取通知书。办理入学报到手续,经审核通过后,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开始享受博士研究生的待遇。
七、学费与相关奖助政策
(一)学费及基本奖助学金
按照国家政策,从2014年入学的研究生开始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学校将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收取博士研究生学费10000元/生·学年。我校设有博士研究生基本奖助学金,由助学金和奖学金两部分组成,报考类别为定向就业的考生不享受基本奖助学金(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除外),标准见表1和表2。
表1 博士研究生助学金标准
学科类别
助学金
基本助学金
(元/每生每月)
助研津贴
表2 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奖励标准 年级 一年级 等级 学业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
二年级及以一等学业奖学金
后
二等学业奖学金
(二)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
博士研究生可申请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分为两类,经费分别为10000元、30000元。
(三)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
下达的指标确定)60%
12000
比例 100% 40%
(其中国家奖学金按照国家当年
16000
奖励标准(元/生年)14000 30000
国家助学金拨款范围外的每生每月1500元。不低于800
不低于500
不低于300
工学
理学、经管
人文
国家助学金拨款范围内的每生每月1750元; 学校设立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用于资助我校全日制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出国访学及参加在国(境)外举办的本领域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
(四)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
作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院校,我校每年按协议名额派出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五)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
为支持和鼓励研究生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学校对发表高水平论文进行奖励,最高奖励金额120000元,具体奖励办法见《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奖励办法》。
(六)“2011”圆梦高铁专项奖学金
录取为我校推荐免试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和硕博一体化项目)且其导师为“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人员,本科阶段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可享受专项奖学金10000元,研究生一年级可享受专项计划奖学金10000元。
八、其他相关事项
(一)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教民厅(2017)8号]的要求,我校计划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博士研究生2名。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将由定向就业单位、省级教育厅签署同意意见并加盖公章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寄送至学校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否则不予准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毕业时按照协议进行派遣,不得改派。
(二)考生须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学位网)、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或相关权威认证机构对相应的学位、学历、学籍信息进行认证,并获取书面认证报告。国(境)外学位须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网站查询认证,并获得书面认证报告。认证报告复印件须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寄送,否则不予准考。
(三)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务必仔细阅读《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选择招收同等学力的专业。如因考生不按要求选择报考专业,而导致不能参加考试,由考生本人承担相应责任。
(四)报名结束后,考生的招生方式、报考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导师、报考类别等报考信息不能调整与修改,请考生报名阶段慎重填写。
(五)所有考生网上提交的个人信息必须准确、真实。报考材料不全或不合格的考生,不能网上下载打印本人准考证。如因考生个人原因取消报名、不能参加考核或未被录取,已交付的报名费、报名材料一律不予退还。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教育部不允许考生同时被两个以上(含两个)招生单位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七)报考非定向博士研究生的考生因任何原因不能调档造成不能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八)报考定向博士研究生的考生不能签订定向培养协议造成不能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九、其它事宜请关注我校或报考学院网站,或与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学院研究生科、导师联系。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电话(传真):010-51688153,办公地址:北京交通大学逸夫楼东801室,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44。
第四篇: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8年博士研究生
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
(二〇一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根据《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校研发[2013]41号)的精神,在学校统一组织领导下,我院制定《2018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细则》,通过对学生专业素质、科研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培养潜质的考查,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择优录取,并扩大导师、研究团队和学科在招生中的自主权,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报名基本条件
(一)考生的学历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二)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就业。
(三)英语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TOEFL,雅思,国家英语专业考试,WSK(PETS 5)(成绩有效年限均为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或在英语国家、地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学习年限1年以上(含1年)。英语考试成绩要求如下:
(1)国家英语四级:成绩≥475分;(2)国家英语六级:成绩≥425分;(3)TOEFL:成绩≥72分;(4)雅思:成绩≥5.5分;(5)国家英语专业考试:四级成绩≥60分,八级成绩≥60分;(6)WSK(PETS 5):笔试成绩≥45分。
(四)其他报名基本条件要求参见《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二、报考流程
(一)网上报名时间:
2017年11月8日至2018年1月5日。考生请登录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专题网页:http://gs.njtu.edu.cn/cms/zszt/中的“博士招生”系统进行报名并缴费,报名考试费200元,交费方式为网上支付。
(二)网上依次上传的电子版材料:
(1)本人近期正面免冠彩色头像照;(2)有效居民身份证(正反面);(3)最后学历、学位证书;(4)硕士课程成绩单(5)英语成绩证明;(6)学生证(应届硕士毕业生)。
(三)下载报名材料:
网报成功后,在报名系统中下载并打印生成的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思想政治情况表、专家推荐书、体检表、报考承诺书,A4纸打印后将相关信息填写完整。
(四)提交报考材料:
考生务必按要求真实、全面、及时提供如下材料:
1.网上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的《2018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至少两位与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相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专家推荐信(由专家填写,如果打印,专家须在每一页签名);
3.思想政治情况表(加盖人事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政工部门公章); 4.有效居民身份证件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在一张A4纸上;
5.往届生提供硕士学位、学历及其认证报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本科学历、学位证书及其认证报告复印件;
6.应届硕士毕业生递交学生证复印件或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开具的在校证明原件及硕士研究生学籍认证报告复印件;
7.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或是硕士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部门公章); 8.往届生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供论文目录、详细摘要和主要结果;
9.一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科综述与研究设想(报告要求:语言文字表达准确,言简意赅,条例分明;能够全面准确阐述学科的发展脉络,反映学科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较全面的剖析学科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本人对学科研究的设想,基于正确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可行性。报告总体能够反映出考生的文献阅读量、科研文献分析能力、归纳综合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撰写科研论文的文字水平。报告将作为初审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10.报考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诚信承诺书;
11.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12.至少有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TOEFL,雅思,国家英语专业考试,WSK(PETS 5)中一项英语考试的成绩证明(成绩有效年限不超过5年);或在英语国家、地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学习年限1年以上(含1年)。英语考试成绩具体要求如下:
(1)国家英语四级:成绩≥475分;(2)国家英语六级:成绩≥425分;(3)TOEFL:成绩≥72分;(4)雅思:成绩≥5.5分;(5)国家英语专业考试:四级成绩≥60分,八级成绩≥60分;(6)WSK(PETS 5):笔试成绩≥45分。
提交报考材料截止时间:2018年1月8日,以邮寄(送)标记时间为准。接收报考材料地址: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研究生科724室王老师,邮编100044。学院将按照教育部及学校、学院的相关报考要求对报名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审查不符合规定者或因个人原因未能将报考材料及时送达者,将取消报考资格。
三、资格审核
学院对考生递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资格审核,并对其科研创新能力和培养潜质进行初步筛选,提出资格审核意见,确定进入基础水平测试和学科专业能力考核阶段的考生名单,考生可在报名系统里查阅是否通过审核,通过者名单及后续考核通知将在学院网/招生工作/博士招生通知/栏目里发布:http://civil.bjtu.edu.cn/cms。
进入学科专业能力考核阶段的考生可在公示期提出调整报考导师的意愿,在尊重报考导师、调剂导师及学院意见的基础上,学院报研究生院审批。
四、现场确认
考生务必携带有效居民身份证原件、最后学历证书原件、最后学位证书原件、学生证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至我院研究生科进行现场复核。
现场确认时间地点:2018年3月17日上午9:00现场报到及材料复核,土木楼7层724房间。
基础水平测试时间地点:2018年3月17日10:00-12:00,土木楼八层824房间(暂定),面试时间地点:请现场确认时查阅读。体检安排请查看现场通知。
五、综合考核
(一)学术水平考核
分为英语水平、基础水平测试、学科专业能力考核三部分。
1、英语水平
考生提交的英语考试成绩证明或在英语国家、地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证明(参见报名条件
(三)),对应外国语成绩,成绩满分100分。
2、基础水平测试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核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掌握能力和理解能力。满分100分。测试科目按以下学科专业划分如下: 1)“道铁工程专业”基础水平测试考核范围:线网规划、线路勘测及工程管理、路基路面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报建筑与艺术学院导师的学生另行通知。
2)“土木工程”基础水平测试考核范围:涉及土木工程主干课程覆盖的知识面主要包括结构、岩土工程等内容。
3)“力学”基础水平测试考核范围: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
4)“土木工程专业市政工程方向”基础水平测试考核范围:环境学概论或环境工程学。
3、学科专业能力考核
分为学科专业水平考核和学科综合能力面试两部分。(1)学科专业水平考核:考生须将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科综述与研究设想(参见报考流程二
(四)9)进行详细的阐述,各学科考核小组对其阐述内容进行考评,成绩满分100分。
(2)学科综合能力面试:学院将对通过基础水平、学科专业水平考核的学生进行综合能力面试。成绩满分100分。
各学科考核小组对申请者进行专业能力考核。主要对申请者的学科背景、专业知识、专业外语水平、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科研兴趣与潜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思维反应能力、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进行考核。
面试具体时间、地点会在学院主页公布。
(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查
主要考查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特别要注重考查考生的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专业伦理等情况。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查是博士生招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考查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确定拟录取名单
结合博士生导师招生名额,招生录取工作组对考生的考核成绩、考核记录、体检结果进行审查,经招生导师签字确认后,确定拟录取名单,在学院网站上公示一周。
七、研究生院审批
依照学校及招生学院的相关规定,研究生院对招生学院拟录取考生的申请材料及其选拔程序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考生批准录取。
八、时间安排
1、网上报名时间:2017年11月8日至2018年1月5日。
2、提交报考材料截止时间:2018年1月8日,以邮寄(送)标记时间为准。地址: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研究生科724室王老师,邮编100044。
4、现场确认时间:2018年3月17日上午 9:00开始。
5、基础水平测试时间:2018年3月17日下午14:30-16:30。
6、综合能力面试时间地点:请在现场确认时查看现场通知。
以上安排如有变动会及时通过学院网页博士招生栏目告知大家。请考生们报名时间段内关注学院网页通知。
九、监督机制
(一)学院招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复试监督指导和巡视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对复试小组织进行复试工作培训,保证招生工作的公正、公平、透明。
(二)配合研究生院制定的监督机制,认真负责完成考核工作:
研究生院与学校纪委、监察处联合成立巡视组,对申请考核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研究生院设立举报电子信箱、电话。经查属实的违规行为,属于考生的问题(如提供虚假材料),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属于博士生导师的问题,将视情节轻重,取消该导师当年乃至以后的招生资格。
本细则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科责解释。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7年10月24日
第五篇:北京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共)
北京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规定
(2007年7月修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规定。各学科专业根据本规定,结合本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努力做好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
一、培养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硕士起点的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简称直博生)、硕士—博士连续培养的研究生(简称硕博连读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8年。硕博连读生从其硕士研究生入学年月起计算在校学习最长年限。基本年限由各学位分委会确定,列入培养方案,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
博士研究生可以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应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三、培养方式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应着重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优良学风、探索精神、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位博士研究生都必须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应由该生的导师为组长,另有3—5名本专业、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
博士研究生导师应全面关心和指导研究生的成长。指导小组成员协助导师,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并督促检查其实施;②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学风、品德等方面的教育;③指导和检查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导师和指导小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课程学习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应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博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必要的相关学科知识,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位论文水平,增强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为此,就课程学习提出如下要求:
1.实行学分制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实行学分制。凡博士研究生课程均规定相应的学分,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相应的学分并在成绩单上记载。学分计算的办法,一般以课内学习满18学时计一学分。
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考核成绩达70分为合格,选修课考核成绩达60分为合格。2.学分要求
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应修总学分数不少于40学分。硕士起点的博士研究生应修学分数不少于18学分。具体学分数由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自行决定,并列入培养方案。
3.课程设置
〈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为必修课,通过听课、课堂讨论、阅读原著、写读书报告等方式学习,要求博士研究生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能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考核成绩合格,计3学分。〈2〉外国语
博士研究生必须取得第一外国语学分。第一外国语要求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
第一外国语一般采取选修课程与水平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水平考试,即可获得学分。未能通过水平考试、又不符合免修条件的博士研究生,须选修一外课程。一般每一学期课程完成时,即举行水平考试。考试成绩达到70分以上者,予以通过,计4学分。
第二外国语的学习,要求能达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博士研究生是否必修第二外国语,由其所在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决定,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凡将第二外国语作为必修课的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如其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已修过第二外国语,授课学时不少于120学时,成绩达70分,可申请免修。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非英语者,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国语。
〈3〉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相关学科课程
此类课程一般包括下列几方面内容:①拓宽加深专业基础的基础理论课、实验课;②重要文献研读;③本二级学科以外的相关学科课程(至少一门);④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的文献阅读讨论和讲座。
课程学习的方式因学科特点和课程性质而异,可以是自学、听课、讨论等方式。课程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笔试或写读书报告等。凡列为博士研究生课程的,无论采取何种考试 方式,均应确实考察博士研究生学习和运用本门课程知识的水平,并给出成绩。
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单位,要努力开出高质量的反映当代科学前沿或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综合性的博士研究生课程。
基于科研主攻方向需要,经导师和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同意,博士研究生也可选修其他系、专业或外单位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或本科生高年级的课程,所选课程符合培养方案要求,考试成绩合格,承认其学分。
4.学科综合考试
博士研究生应该完成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科综合考试。逾期未考者按不合格处理。
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的组成须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会主席或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审核批准后,考试方可进行。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或笔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对博士研究生学科知识、研究能力和外语水平等进行综合考察,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试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赞成合格者,方为通过综合考试。
考试成绩不合格的,经考试委员会同意,三个月后可以补考一次。对补考仍不合格者,一般予以退学;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也可由考试委员会提出转读硕士学位的建议,由学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审查,报研究生院批准。
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的具体执行,参照《北京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科综合考试的暂行规定》。
五、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在理论或应用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表明作者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应是一篇(或由一组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的、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在申请学位前,博士研究生应以北大为第一作者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未达到要求者,一般不接受其学位申请。各专业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数以及本专业的“重要刊物”、“核心刊物”名称,由各院(系、所、中心)结合本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作出规定,并列入培养方案。
为了发挥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保证和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在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导师、指导小组除日常的指导、检查外,应着重抓好下面各环节:
1.抓好学位论文选题
要求研究生在广泛调查研究、阅读文献资料、搞清楚主攻方向上的前沿成果和发展动态 的基础上,自己提出学位论文选题。选题应尽可能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重要意义。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就选题意义、前人相关成果、材料基础与实验条件、理论与方法等方面作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尽可能广泛地听取专家意见。导师和指导小组应严格把关。
2.定期检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每隔3—5个月,研究生应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应帮助分析论文工作中的难点,找出不足,明确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促进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
3.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全面审查(即预答辩)
一般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3个月以前进行论文的全面审查,即预答辩。向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组成员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听取意见,确定如期还是延期答辩,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完稿后,导师、指导小组及院(系、所、中心)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负责人,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认真组织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六、培养方案
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院(系、所、中心),均应按照上述要求,制定出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经学位分会审定,报研究生院批准备案后执行。培养方案应包括该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位论文要求和申请学位前应发表的论文要求等内容。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尽可能按一级学科或学科群为单位来制定,也可以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点)为单位来制定。
博士研究生课程一般只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学分应占总学分的二分之一左右。
七、培养计划
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博士研究生个人情况,认真制定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详细填写培养计划表。导师必须在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经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执行,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
培养计划应对博士研究生所学课程的名称、学分、时间安排、学习和考核方式,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主要内容、要求和进度安排,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主要必读书目等作出规定。
培养计划表一式四份,一份送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院(系、所、中心)、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各保存一份。在执行过程中如因客观条件变化,可以修订培养计划,但需经院(系、所、中心)主管负责人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审查培养计划执行情况。
本规定自2007年9月1日起开始执行,由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负责解释。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