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阳市第四次党代会
负着团结和带领1000多万南阳人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重大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南阳市第四次代表大会,12月25日上午在南阳影剧院隆重开幕。
在鲜花彩旗的映衬下,会场显得格外庄重、热烈。主席台正中央悬挂着金色的党徽,10面鲜艳的红旗排列在两边。主席台前盛开的鲜花将会场装点得生机盎然。主席台对面悬挂着巨幅标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努力奋斗!”
上午9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
朱广平主持大会。
市第四次党代会共有代表480名,因事、因病请假8名,实到472名,符合规定人数。
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委员黄兴维、朱广平、李天岑、贾崇兰、褚庆甫、解朝来、朱长青、郭庆之、刘子焕、李森林、刘朝瑞、王建民、姚进忠、申延平、陈代云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也在主席台就座。
担任这次大会执行主席的是黄兴维、朱广平、李天岑、郭庆之、刘朝瑞、申延平。
省委对我市召开第四次党代表大会非常重视,专门委派省委副厅级组织员、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处长郝天宇同志,省委组织部地方干部处副处长杨韫同志,省委组织部干部调配处副处长邹汉侠同志来宛参加并指导会议。
在热烈的掌声中,黄兴维代表中共南阳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报告共分六个部分:
一、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
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强新南阳;
四、大力加强文化和生态建设,打造美好新南阳;
五、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构建和谐新南阳;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动员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努力奋斗。
黄兴维首先回顾了市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和我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他指出,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把中央精神、省委部署与南阳实际紧密结合,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奋力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名市、生态大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战略起点。过去三年,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变化明显;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回顾三年来的工作,我们体会最深的有四点:一是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赢得了地位、树立了形象;二是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保证,营造出心齐劲足、风正气顺、合力奋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始终把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四是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树立起南阳发展的形象、稳定的形象。这三年,我们探索和坚持了一条符合市情的发展路子,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色和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1000多万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南阳大地呈现出政通人和、蓬勃向上的可喜局面,为南阳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代表三届市委,向所有为南阳改革发展稳
定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黄兴维指出,从宏观形式、政策环境、区位条件、发展基础上看都为南阳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今后五年,是南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期,是我们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南阳的关键期,也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黄兴维强调,今后五年,我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南阳”的要求,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创新推动三大战略,奋力实现传统农区工业化、中心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大突破,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打造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作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
未来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工业强市建设和传统农区工业化实现新跨越,生态宜居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省新亮点。
关于建设富强新南阳,黄兴维强调,建设富强南阳,关键是提升经济实力,根本途径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强化产业支撑,“抓二强三带一”,主攻工业,提高三产,巩固农业,形成“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全面增强市域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一是坚持工业强市,跨上农区工业化的新台阶。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方略,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重点抓项目,关键抓园区,突出抓招商,强化产业集聚,优化布局,创新体制,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更大规模、更高层次的发展,以建设工业强市支撑经济强市。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县域经济为平台,抓试点、办实事、建产业、增收入,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努力使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形象。坚定不移地走南阳特色的城镇化路子,把中心城市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三头并举”,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加快构建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城镇体系。四是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体制机制新活力。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和以集聚吸纳为重点的开放带动主战略,构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五是加强科技创新,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牢固树立创新推动的理念,积极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推动型转变。
关于大力加强文化和生态建设,打造美好新南阳,黄兴维强调,文化与生态,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要坚持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努力实现经
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改善,让城乡居民的精神更充实、生活更美好。一是发展先进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要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事业发展,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家园。通过不懈努力,让南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成为创业生活两相宜、人与自然共和谐的宜居之地。
关于构建和谐新南阳,黄兴维强调,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推进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培育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努力形成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要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高度关注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黄兴维强调,建设新南阳,根本在党的建设,关键在党员干部。必须牢牢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富民强市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执政意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执政主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执政纪律。
黄兴维最后号召,以这次党代会为起点,我们开启了建设新南阳的新征程。面对全市人民的热切企盼,面对省委的殷切重托,我们必须勇敢地承担起这一光荣而又重大的使命。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万众一心,激情创业,为推动南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努力奋斗!
黄兴维在报告过程中,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大会书面印发了《中共南阳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市第四次党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和中共南阳市委组织部《关于全市党费收缴、管理、使用情况的报告》。
列席今天大会的有:不是代表的三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市纪委委员、市直单位党员负责同志、市委管理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党组织属市委领导的中央、省驻宛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特邀参加今天大会的有:部分担任过地市级领导职务的离退休干部和老八路代表、社会知名人事、驻宛八届省委候补委员和基层党员代表。
第二篇: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坚持加快发展 推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史文清同志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和启示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城乡发展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回顾总结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时说,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雨雪冰冻、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119.7亿元,财政总收入128.3亿元,钨、稀土和脐橙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9∶44.4∶3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4倍和1.2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0.2个百分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城镇化率提高9.4个百分点,达42.5%。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人口达74.3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治脏、治乱、治堵”取得实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庄环境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财税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成功申报建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民生支出比重逐年提高,科教文卫体、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现代采茶戏《快乐标兵》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被列为国家试点,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城乡。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民主党派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依法治市稳步推进,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奖。工青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彰显。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干部队伍“治庸、治懒、治散”扎实有效。成功举办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县乡换届工作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实绩公示和“五差额”选用干部等做法创出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先。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任务和最重的责任,在加快发展中推进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加快发展、进位赶超。必须坚持生态为重。把绿色生态这一赣州最大的财富保护好、最大的优势发挥好、最大的潜力挖掘好,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创新为魂。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通过理念、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必须坚持民生为本。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市人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主攻新型工业
●繁荣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农业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在进一步做强二产基础上,推动经济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支撑。
主攻新型工业。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承接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在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主攻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坚持资源整合与高端矿产产业发展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稀土和钨及其应用、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10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食品工业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氟盐化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立稀土、钨交易中心和集散中心,发展产业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再担保公司,促进优势产业加速集群。主攻产业基地建设。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为龙头、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为支点,强化园区产业规划与功能定位,形成特色鲜明的园区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世界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发光材料及绿色光源、硬质合金及刀钻具产业基地,以及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主攻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建设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和利税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推进一批企业上市,创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繁荣现代服务业。构建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规划建设“金融商务核心区”和金融信息平台,优化金融生态,发展基金管理、金融租赁、财务管理、信托管理以及后台服务等新兴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组建赣州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赣州银行、赣州农村商业银行等本地金融资源,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金融资产、稀贵金属等金融交易市场,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形成区域性资本运营、产业金融、金融服务、金融研发、金融信息、金融人才集聚中心,五年内力争金融业增加值翻两番,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与先进制造业紧密联动的现代物流基地和项目,形成以赣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四省八市的“三小时物流服务圈”。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整合红色、客家、宋城、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建设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的休闲养生后花园。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探索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和艺术市场,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和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研发设计、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家政、社区服务、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脐橙、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建设赣南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脐橙精深加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话语权的优质脐橙产业;建设粤港澳优质商品猪供应、南国特色花卉苗木、精品蔬菜、高产油茶等生产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力度,扩大赣南农产品品牌效应,努力把赣州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放心食品”生产示范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和市场营销体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抗风险和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人水和谐。
未来五年我市的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更强 ●发展方式更优 ●城乡环境更美
●人民生活更幸福 ●社会发展更和谐 ●党的建设更富活力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是赣州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是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加速跨越的五年。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是:全国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钨产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实力提升,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基本建成;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迈向新阶段;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实力更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排位前移,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
——发展方式更优。二产、三产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1∶40。
——城乡环境更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财政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58%以上,五年累计超1000亿元。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社会发展更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赣州地域特色文化繁荣发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党的建设更富活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打造赣南城市群 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推动城市集群发展 ●加快建设品质城市 ●强化城市基础支撑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增长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协同,促进城市发展由速度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密集的城市群体和完善的城市体系。
推动城市集群发展。加强城市与区域的经济联系,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和分工体系。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为核心,优化“一核两廊三圈” 空间布局,着力推动特大型中心城市和瑞金、龙南都市区建设,支持信丰、兴国、于都、宁都等卫星城市建设,提升赣南城市群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有序推进特大型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促进赣县、南康、上犹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实行快速交通联接、生态屏障隔离、功能合理分工、组团联动发展,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0万。全市形成6个城区人口20至50万、5个城区人口10至20万的中小城市。
加快建设品质城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提升规划水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形态和功能设计,精心规划建设标志性建筑、主次干道、重点片区、特色街区和配套设施。注重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综合交通体系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注重城市的差异性定位、功能性区分和个性化特色,打造高品质、可识别城市。保护开发历史街区、客家围屋、七里窑、宋城等文化古迹,延续城市记忆,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质。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人性化。
强化城市基础支撑。建设昌吉赣客专并争取延伸至深圳,加快鹰瑞梅、赣韶铁路建设,推进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建设城际快速通道和城市连接线,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改造升级国省道和县乡公路;抓好黄金机场扩建和航线加密,建设支线航空枢纽,打造四省边际区域乃至我国东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华能瑞金电厂二期、500千伏赣州东输变电工程、城乡电网改造、数字赣州等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推动城乡结构转型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实现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城乡对接、公共服务城乡共享、就业保障城乡均衡、社会文明城乡共建。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户籍制度、产权制度等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强化中心镇建设,实施城市带动式和农村突变式相结合的双向开发模式。先行先试,抓好储潭、三江等一批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产业功能聚集、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良好,集城市现代气息和乡村秀美风光于一体的示范区。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科学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差异竞争、错位发展。鼓励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开展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推动“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扩权强县,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和差异化考核体系,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县域经济主要指标三年翻番。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全省10强县(市)行列,扶持贫困县和基础较薄弱的县加快发展。到2016年,力争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突破10亿元。
壮大绿色生态经济 推动发展模式转型 ●推进生态资本化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速生态优势转化,促进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集约发展转变,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着力打造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进生态资本化。把生态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培育发展林权交易市场,鼓励林权依法有序流转,提升林业资源综合效益;推动生态效益评估、碳减排指标有偿使用,积极开展碳交易试点,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水资源市场化改革。落实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建立章江、贡江、东江源头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生态化进程。培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建筑业、生态旅游业、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利用太阳能、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速生态产业集群化。合理规划设计园区生态产业链条,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创建国家、省级生态园区。建立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资源县(市)转型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达到国家、省要求。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审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构建节能型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环境保障机制,切实控制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存量污染,杜绝新增污染。
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 ●推动全民创业,建设创业赣州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赣州 ●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赣州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赣州 ●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幸福赣州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富民与强市有机统一、财富增长与民生需求均衡协调,让全市人民共享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成果。推动全民创业,建设创业赣州。创新提升创业,创业促进创新。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投资兴业乐土、创新创业之城,使人民家业更加殷实,企业更加兴旺,干部群众事业更加有成。培育创业主体。弘扬创业精神,分类引导大学毕业生、科技专业人员、外出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群体投身创业。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大力培养创业带头人和高素质劳动者。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放宽登记条件、出资限额、经营场地等限制,激活民间投资需求,实现民间投资和公共投资互动协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强化创业扶持。落实政策性补贴、小额贷款等政策,设立创业奖励基金,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建立健全市、县创业项目库,建立创业指导服务网络。构建创业平台。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赣州。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增进文明程度,提高市民居住舒适度、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服务满意度,着力建设安居、康居、乐居之城。促进住有所居。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红军烈士遗属和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孀的土坯房,切实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公共环境。有效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力争300-500米服务圈内有城市绿地、小游园、小广场。建设好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完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高校体育场所。加快城乡商业服务设施、水电气网配套设施建设,抓好“菜篮子”和“放心早餐”工程。实行公交优先。加大公共交通投入,优化公交网络,发展廉价公交,提高通达性、便捷性。科学规划建设停车场、停车位。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建设宜居社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赣州。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平安需求,着力建设政治安定、社会安稳、经济安全、人民安康的法治、平安城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对流动人口、重点特殊人群、复杂场所和虚拟社会的管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分类接访、部门联合接访、干部下访、信访听证等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基层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
击黑恶势力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生产、交通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赣州。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着力建设绿色家园、生态之城。实施生态工程。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加强“三江”源头、中小流域、饮用水源地等治理与保护,抓好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推进城市生态绿肺、生态隔离带、绿色廊道建设,加强道路、街巷、庭院等区域绿化美化,努力实现绿化无盲区、全覆盖。强化民生环保。完善城镇和工业园区排污管网、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等设施,建立城乡统一的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专项治理废气、烟尘、噪声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培育生态文化。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步行/自行车+公交”出行模式。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省级以上生态县(乡)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幸福赣州。编制赣州民生幸福指数,各项工作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意愿和心理感受,着力建设物质富足、精神愉悦的幸福之城。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机制,不断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逐年增长,帮助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稳步增收,实现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教育公平惠民。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深化医学院校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对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保对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低保与物价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帮扶工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建设和谐精神家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崇尚科学、崇尚人文、崇尚实践、崇尚创新的高素质公民,营造文明为荣、操守为重、行为规范、和谐共融的人文氛围。总结丰富“赣州精神”,增强赣州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在酣畅的文化熏陶中,精神更充实、情操更高尚、生活更幸福。
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发展健康和谐的党内民主 ●弘扬亲民务实的干部作风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事业成败,关键在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执政能力这条主线,积极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危险,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自觉。唱响主旋律,加强舆论引导,凝聚发展合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和领导干部带学、帮学、促学活动,弘扬崇学美德,建设学习型班子、争做学习型干部。抓好教育培训。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实行党员干部普遍轮训。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增进各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道德修养和从政品格,提高科学决策、长于谋划、精于操作、善做群众工作、驾驭复杂局面以及运用和应对现代媒体等能力。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发展之要,首在得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开阔视野,选贤任能,把经过重要考验、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埋头苦干、善于创新、大胆负责、敢于碰硬、破解难题、廉洁自律、品德高尚的干部有为有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实绩公示、“五差额”、民意调查、家访考察等做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和干部交流力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优化班子结构。健全科学的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办法。采取机关与基层双向挂职、岗位交流锻炼等方式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为老干部发挥余热创造良好条件。创建“人才特区”,探索“院士工作室”、“星期天科学家”、“博士后流动站”等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的实施办法。大力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领军型人才。
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党员服务能力。推进党支部和党小组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党员特别是农村年轻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加大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干部、考录公务员、选拔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力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锻炼。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发展健康和谐的党内民主。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常委分工负责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深化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弘扬亲民务实的干部作风。深怀爱民之情,常思为民之举,把开展创先争优与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争创一等工作有机结合,使“苏区精神”发扬光大。深化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干部队伍“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形成真抓实干、为民造福的作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形成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提高执行力中干事成事;形成艰苦奋斗、负重拼搏的作风,做到条件差干劲不差,基础弱斗志不弱,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形成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作风,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强化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确保廉政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及述德述职述廉、报告个人事项、问责等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制权管事。强化监督制约惩处。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确保权力公开透明、阳光运行。开展廉能风险防控,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各级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做好党管武装、统战、对台、党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推进“六五”普法,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加强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三篇:第四次党代会开幕词
第四次党代会开幕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中国共产党某局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工程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今天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和全体代表,向亲临大会指导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出席大会的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次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有58人,特邀人员有2人
。出席这次党代会的代表,是在各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协商、差额选举产生的。选出的代表都是分局生产经营管理中一线职工、管理技术骨干和在各项目部、各部门、各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党的优秀分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这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也是在我分局改革发展进入继往开来、开创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召开的。过去的几年,是在工程局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分局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员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分局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的几年;是分局党委着眼于时代发展、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几年;是不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上规模、上质量、上台阶的发展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分局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的几年。
同志们,三分局能有今天快速发展、生机勃勃的局面,归功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归功工程局党政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广大共产党员的敬业奉献,归功于全体职工多年的艰辛努力。在此,我代表上届党委,向关心、支持分局发展的各级领导,向为分局发展做出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向辛勤工作的广大共产党员、各级党的干部和分局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后四年,是分局深化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更重、更艰巨、市场竞争更激烈的关键时期,是决定分局未来发展走向极为重要时期,更是分局实施精细管理、提升经营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实现高效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出席大会的全体代表,带着全分局共产党员的重托和广大职工的期盼,大家汇聚一堂,共商分局发展大计,共绘分局宏伟蓝图。大会的胜利召开,是分局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将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分局改革和今后四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实现分局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将使分局在新的起点上再铸辉煌。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和审议周建文书记代表上届委员会所作的《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分局可持续发展而努力》的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刘凤龙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代表上届纪委所作的《预防为主惩防结合构建分局的反腐倡廉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促进分局生产经营健康发展》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某局第四届委员会和中共某局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各位代表!我们代表着分局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体职工的根本利益,来参加分局第四次代表大会,履行党代表光荣而神圣的权利,责任重大,使命如山。全体代表要深刻认识开好这次大会的重要性,以对分局和广大员工高度负责的态度,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大局,履行好职责。要集中思想、集中精力,认真讨论、审定“两委”工作报告。要坚持党性,严守纪律,认真负责地选好新一届“两委”领导班子,圆满完成这次大会的各项议程。我们相信,通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把这次大会开成转变观念、凝心聚力的大会,团结拼搏、求真务实的大会,开拓创新、共谋发展的大会。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第四篇:第四次党代会 两会
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对赣州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清书记在大会上作的题为《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所得取的成绩和主要经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今后五年发展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有力,是一个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报告。
一、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势推进我县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
以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三地一城”、做活“六篇文章”、实现“五个翻番”的目标,充分发挥金龙镇在项目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一是快速冲刺,突破性地完成松山片征地扫尾工作;二是在10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工业大道拆迁任务,让工业大道早日建成通车;三是积极做好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所涉及的征地、拆迁以及服务协调工作。四是加快处理好大广高速、220KV输变电站、县垃圾填埋场等县重点工程遗留问题的处理。特别要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确保镇域范围内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真正为全县政治稳定和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创新管理,做好维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自己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根本上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和谐平安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管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全镇的公众安全感,组织干部定期或不定期排查矛盾纠纷隐患,自己要身体力行对排查出来的纠纷隐患实行领导包案,及时去化解处理,特别是加强与各部门的配合协调,花大力气化解一批信访积案,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抓实计划生育工作
当前,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生育政策落实为主,统筹兼顾其它工作,确保年终省、市检查达标,并使我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再进一步。当前要做好的工作:一是加强对育龄妇女的管理,掌握信息,摸清底数,着力提高环孕检率,做到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控制计划外生育,提高出生政策符合率;二是狠抓“四术”的落实;三是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四是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五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六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七是加强“村为主”管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制定好考核方案,落实镇、村干部工作责任。
四、抓好抓实党建和“三送”工作
今后工作:一是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班子的执政能力,提高干部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好“治庸、治懒、治散”活动;二是抓好东风、松山、黄金村的村级场所建设;三是抓紧时间,高标准、高品味做好天龙牌坊下“三送”精品示范点建设工作;四是依托我镇区位和交通优势,通过产业招商引进企业、能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年内力争完成来龙村江尾头200亩葡萄基地建设工作。五是把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六是通过“创先争优”和“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检验干部的能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大批查出来的问题,改善干群关系,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五、全力推进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整合全镇的资源,深入推进10个100%救助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实施好“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困有所济”、“民有所乐”、“老有所养”工程,逐步改善我镇的各项社会事业条件。当前要做好的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力争参保率达到100%,实行全覆盖;二是继续抓好先天性儿童心脏病和白血病的整治工作;三是积极推进老年人基础设施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成70%的目标,力争达到85%参保率;五是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六是全力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农村特困群众住房问题;七是进一步完善镇文化站建设,多添置一些活动设施器材,完成3-5个村级农家书屋建设。
七、认真谋划好明年的工作
本的工作时间已接近年终,我镇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把本的各项工作强势跟进,做到统筹兼顾,争取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提前谋划好明年的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动手,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已经把目标任务明确,为我们明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总之,我认为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就是要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关键看落实、看行动,不讲大话、套话,作为领导干部,我要带头创新创特、带头落实工作、带头转变作风、带头重视成效,努力工作,形成人人都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全力打造“三地一城”,纵深推进“四个全南”建设贡献力量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学习
学习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市委第四次党代会是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盛会,大会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分析形势,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重庆发展的宏伟蓝图,是一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和谐、凝聚人心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团结鼓劲的大会,必将对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本人通过对党代会精神的学习,有以下体会:
市第四次党代会是在我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团结鼓劲的大会,是一个坚持求真务实、科学总结过去、精心谋划未来的大会,是一个团结和谐、继往开来、坚定信心的大会。张德江同志在会上作的主题报告,符合中央精神,切合重庆实际,顺应人民期盼,是引领重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改革发展、人民幸福的纲领性文件。这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重庆发展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张德江同志代表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实事求是,高瞻远瞩,科学谋划,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明确,安排部署重点突出,措施有力,科学把握和正确运用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理论,充分贯彻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直辖以来,重庆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在历届市委的不懈努力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下,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要准确理解、深入挖掘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要义,就要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主法治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通过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我更加坚定了信念,鼓舞了斗志,清醒的审视了自己,进一步理清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我将进一步珍惜今天的大好时机,脚踏实地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