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赤脚医生救死扶伤为乡亲先进事迹
整理新变化点亮30年行医路
【画面】经过一段乡间小路,车子停在肥西县花岗镇过岗村卫生站门前。夏日明亮的阳光中,56岁的站长陈尚学正在门口等候。一方小小的院落、一片郁郁的绿色,卫生站的干净整洁和家一般的亲切让人惊喜。
【记忆】我1971年初中毕业后,做过民办教师,当过会计,1975年,经推荐参加“乡村医生
培训班”后,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但那时,生产队的一间简陋小屋就是医疗室,村医收入也较低,工资主要靠村里补贴。“合作医疗制度”虽为农民看病提供了一定保障,村民每次看病,每人只需付5分钱的处方费,但因资金总量有限,“生大病”仍是大家最怕的事儿。
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我自己开了个诊所。托改革开放的福,老百姓经济生活条件普遍提高,我的诊所也不断“升级”,房子、冰箱等很快都置办齐全了。好的诊疗条件给大家看病提供了方便,附近三四个村子的乡亲看病几乎全找我,每天都是早晨5点开诊,晚上披星戴月回家。
1999年,肥西推行农村卫生改革,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大家一致推举我做过岗村卫生站站长。尽管这一改革让之前“单干”的乡村医生收入锐减,但大家在了解了党的农村卫生政策后,最终愉快地走到一起,共同为家乡人民服务。近10年来,卫生站从未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始终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如今,农民看病又有了“新农合”,不但大病、小病都能报,“家门口”的即时报销方式更是大大方便了老百姓。
同甘共苦撑起心中大爱
【画面】病人的询问使采访不时被打断,药怎么个吃法、日常注意哪些事项、饮食如何调整……陈尚学总是微笑着一一耐心嘱咐。一言、一行都能透出他与病人间令人感动的彼此信任。
【记忆】早些年,农民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因为心里始终装着乡亲、装着病人,经营自己的诊所时,我就常上门免费为“五保户”、孤寡老人看病,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户,除减免医疗费用,还对他们赊账,也从不催债。但每次我到村里出诊,善良的乡亲们也会用一杯水、一顿便饭来表达他们的感情。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知识水平提高了,乡亲们的健康意识也明显提高。2003年“非典”、2008年手足口病以及今年的流感疫情期间,我们基层村医的宣传和排查任务虽然艰巨,但乡亲们普遍都能积极配合、自觉防控,我们卫生站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知识黑板报,他们没事总喜欢来“研究”一番。如今,各种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可谓是家喻户晓,切身体会到提高健康保健水平带来的好处后,我们和乡亲们间的“信任”也更牢固了。
受之于恩需用一生报答
【画面】县优秀卫生站长、县卫生系统“健康卫士”、“全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提及曾获得的荣誉,健谈的陈尚学突然变得腼腆,“国家培养了我,全身心为患者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忆】上世纪80年代自己办诊所时,月收入已达2000多元,参加村卫生站后,个人收入减少很多。有人问值不值得,在我看来,这都是我必须对党、对人民的报答。当年,是政府送我去培训,不但学费全包,连生活费都会发到手上,由此成就了我的“医生梦”。实行乡村一体化后,我们每个村医还有每年至少一次的培训机会,从临床诊疗到中医药知识,培训内容丰富又实用。
从医这30多年,从当年骑自行车、戴草帽,沿崎岖乡间土路走村串户出诊,到今天村村通公路又宽又平、电动车“一溜烟”赶到家门口;从最初的诊室简陋、药物品种简单,到现在的“花园式”卫生站、药物统一配送,我有幸亲眼看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旧貌”换“新颜”。也是这巨大变化,鼓起了我们干到老学到老、全力维护基层百姓身体健康的坚定信心。
第二篇:赤脚医生救死扶伤为乡亲先进事迹
整理新变化点亮30年行医路【画面】经过一段乡间小路,车子停在肥西县花岗镇过岗村卫生站门前。夏日明亮的阳光中,56岁的站长陈尚学正在门口等候。一方小小的院落、一片郁郁的绿色,卫生站的干净整洁和家一般的亲切让人惊喜。【记忆】我1971年初中毕业后,做过民办教师,当过会计,1975年,经推荐参加乡村医生培训班后,成为一名赤脚医生。但那时,生产队的一间简陋小屋就是医疗室,村医收入也较低,工资主要靠村里补贴。合作医疗制度虽为农民看病提供了一定保障,村民每次看病,每人只需付5分钱的处方费,但因资金总量有限,生大病仍是大家最怕的事儿。上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后,我自己开了个诊所。托改革开放的福,老百姓经济生活条件普遍提高,我的诊所也不断升级,房子、冰箱等很快都置办齐全了。好的诊疗条件给大家看病提供了方便,附近三四个村子的乡亲看病几乎全找我,每天都是早晨5点开诊,晚上披星戴月回家。1999年,肥西推行农村卫生改革,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大家一致推举我做过岗村卫生站站长。尽管这一改革让之前单干的乡村医生收入锐减,但大家在了解了党的农村卫生政策后,最终愉快地走到一起,共同为家乡人民服务。近10年来,卫生站从未出现过一例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始终保持24小时有人值班。如今,农民看病又有了新农合,不但大病、小病都能报,家门口的即时报销方式更是大大方便了老百姓。同甘共苦撑起心中大爱【画面】病人的询问使采访不时被打断,药怎么个吃法、日常注意哪些事项、饮食如何调整陈尚学总是微笑着一一耐心嘱咐。一言、一行都能透出他与病人间令人感动的彼此信任。【记忆】早些年,农民普遍家庭经济困难。因为心里始终装着乡亲、装着病人,经营自己的诊所时,我就常上门免费为五保户、孤寡老人看病,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户,除减免医疗费用,还对他们赊账,也从不催债。但每次我到村里出诊,善良的乡亲们也会用一杯水、一顿便饭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知识水平提高了,乡亲们的健康意识也明显提高。2003年非典、2008年手足口病以及今年的流感疫情期间,我们基层村医的宣传和排查任务虽然艰巨,但乡亲们普遍都能积极配合、自觉防控,我们卫生站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知识黑板报,他们没事总喜欢来研究一番。如今,各种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可谓是家喻户晓,切身体会到提高健康保健水平带来的好处后,我们和乡亲们间的信任也更牢固了。受之于恩需用一生报答【画面】县优秀卫生站长、县卫生系统健康卫士、全省优秀乡村医生、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提及曾获得的荣誉,健谈的陈尚学突然变得腼腆,国家培养了我,全身心为患者服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篇:农村赤脚医生先进事迹
在村提起这个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他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从医已有四十多年。
生于一九四六年,由于家庭条件艰苦,他并没有上过几年学。虽然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却有着一颗为民的心。那时医疗条件相当差,尤其是在农村。他看到村民生病往往只能听天由命,不禁萌发了从医的理想。二十岁还不到的他就跟从老医生背起了药箱,走遍村的每一个角落,走进家家户户。一年后,二十岁的他便开始了独立行医的人生。后来,村在一九六九年成立了医疗站,他就开始坐诊,一直到现在。
不断学习,积极进取
医生虽然已经在乡村医生的位置上坐正,但是他从来没有忘记学习,不断进步。只有几年上学经历的他深知知识力量的重要性,有许多医疗知识和药名都因为自己读书少而不能认识和理解,所以他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分别取得了小学和初中的文凭。在医疗知识学习上,他在七十年代就不断去盛泽医院学院学习实用技巧,不久就取得了从医资格,后来取得了乡村全科医生证书。好学的他后来还学习了针灸和拔牙等技术,真正成为一名多面的全科医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上,医生也没有落后,他积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在一九九三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直到现在,六十多岁的他还是会翻翻报纸,学习党的十七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四十年如一日,平凡中见证不平凡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医生四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一个破旧的簸箕安静的躺在角落里,我不禁有些疑惑,该有个十几年了吧,旁边一位大妈露出笑容,“小伙子,你再猜猜!”,原来这个簸箕也已经有四十年的历史,它就在角落里伴随医生度过行医的点点滴滴。大妈说:“小伙子,张医生为我们一家三代都看过病。”这个发自肺腑的感言深深的打动着每一个人,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精神是多么不易,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多么值得学习。
救死扶伤,淡薄名利
要是半夜三更发病了,那该怎么办。还好,有医生在。医生往往会在半夜被人喊起,但是他从无怨言,救人就是我的职责,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是我的光荣。有时,风大雨急,却不能阻止他的脚步;有时,刚才躺下,急促的敲门声也不能阻止他的脚步。他为村的人民贡献了许多,却将前来答谢的村民拒之门外。他别无所求,只为他救死扶伤的高尚理念。多少年来,药贩子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对他的高额利诱,但是我们的医生从来没有动摇过,“我是一名医生,不是一名商人。”
多少年来,医生已经深深的印入了村人民的心里。“医生真是我们村的好医生!”
第四篇:医院救死扶伤先进事迹演讲稿
文章标题:医院救死扶伤先进事迹演讲稿
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
--声明: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塔
西南公司职工医院(844804)作者:张自修
我叫***,中共党员,现任公司***部门**科主治医师,****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塔西南职工医院工作。*年来在**科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勤奋学习,不断进步,使自己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主治医师。我在本职岗位上,尽心尽力抢救每一位患者,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完成医院及科室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没有发生一起医疗差错及事故。在科内积极倡导急救科研工作,先后完成科研论文*篇,获公司科技成果**项。
上篇:是医院文化养育了我****年*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塔西南公司职工医院,来到医院的第一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医院比较破旧,我跟着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一边走一边看,发现病房内的确太破了,掉墙皮,到处黑黑的,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可是随后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的确,当时医院的基础设施是差一点,可是我对医院的感情却与日俱增。我刚分来,人生地不熟,医院工会、院领导、科室领导、同事们看望我来了,问我有什么困难,帮助我安排吃住,帮我购买日常用品,就连过年的时候都不会忘记我这个单身;随后对我们这些新来的进行入场教育,给我们讲医院发展的历史,讲医院的光荣传统,讲医院的真实例子……这个建院三十年历史的职工医院,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所医院里,随时都发生着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被深深地感染了。当我被安排在急诊科实习,实习期满后在急诊科工作,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可我到急诊科后立刻就明白了,这里的工作远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能胜任的,需要具备全科医师知识和极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要具备紧急危险状态下的沉着与冷静。面对困难我没有被吓倒,放下大学生的虚架子,虚心向老师学习,在医院内轮转,参加自治区急救知识培训,掌握临床心电、内科、外科急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分析每一位病例,掌握患者病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积极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在实践中印证,不断积累急救知识,丰富急救经验。在很短时间内成长为急诊科的技术中坚,在科主任进修、出差期间,多次由我来负责急诊抢救工作,在人员紧缺的时候,常24小时在急诊科值班……今天,我们医院彻底改变了,病房内电视、空调、24小时热水,设施、设备齐全,室外风景如画,在医院文化理念的导引下,我和我的同事们努力践行着“一切为了病人”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医院管理年”、“基层管理年”、“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中篇:一切为了患者
行医之难,如履薄冰,而急救工作更是如此,远不是单凭热情、技术就能完成好的,这其间的甘苦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刚独立上班,就碰到一个酒鬼来闹事,胡吼乱叫,我以及在场的护士、其他病人、陪护都被指着鼻子臭骂,急诊科本来就担负着治安防范工作,我担心其他患者受伤害,立即出面制止,不料被一拳打飞眼镜,其他病人及陪护看不下去,一起将他制服。后来他本人到医院承认了错误,赔了眼镜,但那一拳也让我知道了急诊工作的艰难,如果当时只有我和护士,会是怎样一个结果?我的确没敢多想。即使面临这种情况,我们的急救工作仍然不能停下,我必须立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因我的情绪给下一位患者带来伤害,我必须微笑面对下一个患者。
为了患者,委屈算不了什么,而真正的压力是来自患者,来自下一场由你主导的急救!来自那种一只脚站在法院当被告的感觉!2004年夏天的一个夜晚1:00左右,一个高大壮实的中年男子走进急诊科,说自己开三轮车在电杆上撞了一下,方向盘碰到了腹部,有点不舒服。患者血压脉搏正常,头也不晕,走路没问题,腹部也没外伤痕迹,压痛反跳痛都没有,初步判断没有多大危险,再说已经子夜,把忙了一天的B超大夫叫来于心不忍,开点药行了。接下来患者的一句话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就是肚子上面难受”,我立即决定B超检查,结果惊人:肝脏破裂!我看到结果出了一身冷汗,耳旁冷风飕飕直响,立即让患者平卧,补液,止血,需紧急手术治疗,而患者却说我们小题大做……结果手术十分成功。如果不是认真一点,我的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患者,压力也算不了什么,真正的压力是面对疾病对急救大夫意志的考量。那是2003年的一天,我的夜班,上班交下来一个急性心梗患者,60多岁,是我院护士**的妈妈,偏巧这一天是她当班。患者血压正常偏低,烦躁不安,全身汗
湿,已经扩冠治疗,没有溶栓。当时患者由于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已经出现休克前兆,扩溶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加重心衰,只有紧急溶栓!立即执行,同时适当扩溶,镇静。患者并没有立即好转,相反心律更加紊乱,更加烦躁不安,突然,患者心电节律消失了,代之以快速畸形的心电波,病人脸色紫绀,抽泣样呼吸,我立即进行人工胸外辅助按压,紧急
静推药物抗心律失常,兴奋呼吸中枢。然而此时的护士**已经哭泣得无法进行操作,她要打电话通知家人,她无法一个人承担眼前的现实。可是我知道,错过了这个时机,再来多少人都不能救活患者,“快推药!如果你不推,你妈妈就会死亡的!”我大吼起来,**哭泣着快速推完药物,奇迹出现了,患者心电恢复了,呼吸恢复了,2个小时后心电节律彻底稳定下来,心肌梗死波型明显改善,患者清醒了,烦躁、疼痛也消失了。终于可以放心了,我疲惫的坐下来,手还在不停的颤抖,如果不是这个结局,我将怎么面对和我一起上班的护士?
*年来,这些委屈,压力、考验伴随着我工作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有人说急诊科不能呆,但我和我的同事没有退缩,没有离开急诊科!我也在一次次摸爬滚打中更加成熟,更加让患者信任。为了患者,这点苦算什么?
下篇:我们团队有力量
都说人心齐,泰山移。这句名言对我们医院来说恰如其分。急诊抢救工作远远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需要一个团队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医院各个科室协同工作,最终完成使命。
下面讲的是我工作经历中的几个片断,通过它们说说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团队,虽不惊心动魄,但都是在和死神赛跑。
片断1血浓于水
1997年11月19日晚11:00点钟左右,急诊科送来一名腹部刀伤患者,是我院麻醉科护士长的弟弟,肝脏破裂,大量出血,血压为零,已经出现濒临死亡的点头呼吸,生命危在旦夕,急诊科立即组织抢救。当时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张永久医生正在我院会诊,立即投入抢救,主刀手术。那一天我并不值班,得到消息后我们跑步来到了急诊科。
当时已经来不及送患者到手术室进行手术,时间就是生命。手术室的护士将手术包及手术用品快速拿到急诊室,麻醉机从二楼手术室迅速地搬到了急诊室,随即在急诊科清创室的检查床上展开了一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斗,张永久医生来不及刷手、消毒直接戴上手套,刀片也来不及上到刀柄上,迅速右手持刀片,一刀划开肚皮,左手立刻伸进腹腔捏住出血的肝脏,当时最紧急的是输血,杜院长立刻组织医务科的周庆华、边萍、内科的护士长王爱珍等人找血源,但患者的血型是AB型,血源较少,当时莎车还没有血站,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
我知道自己是AB血型,便对抽血的护士长说:“我是AB血型,抽我的,多抽点。”大约500ml鲜血从我的血管里流出,又流进患者的血管,还有姚川、王伟等等,我们的血液汇在一起,在患者体内流动。
手术在简陋的急诊科紧张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麻醉医生崔书记、李建新一边监测着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一边一刻不停地手捏呼吸皮囊6-7个小时,待病人苏醒时手已经不能拿东西了,急诊科易光明医生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忙碌着台下输血、输液、术中用药……杜院长还在继续组织车辆、人员忙着找血源,经过一夜的抢救,患者在凌晨6点钟渐渐苏醒了……
片断2医者父母心
2004年2月24日晚,几个老乡将一名口鼻流血的昏迷患者送进急诊科,患者体温39度以上,口唇裂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乡简述了病情:患者李光武,24岁,本地无亲人,独居,发热4天,今天去诊所诊病,在诊所门口摔倒,抽搐,昏迷不醒,无人救助,急送我院。我立即进行检查,患者颈项强直昏迷,胡言乱语,四肢乱动,考虑是急性脑膜炎。此时患者的老乡全部消失了,只剩下患者躺在病床上。当班护士小陶一边去拿药,一边打针输液,照顾昏迷的患者,还要对其他患者进行治疗。随后的四天里,治疗持续进行,患者持续昏迷,时而抽搐,时而高热不退,大、小便失禁,弄得床单、被套到处都是,房间臭气熏天,但是急诊科的每一个护士、护理员都没有怨言,每天为他搽洗,清理污秽,换洗被褥。五天后患者清醒了,可以进食了,门诊部杨主任每天为患者带来可口的饭菜,患者逐渐可以下床活动了,那些消失的老乡又出现了,第九天患者痊愈出院,至今还没结帐。
片断3一个长夜的救护
2006年8月初的一个傍晚,天气闷热难当,急诊科当时正在维修,我们暂时搬到了条件简陋的传染楼里,一阵阵热风催人汗下。我接班后和护士周海燕查看完留观病人,刚走进接诊室,突然“120”电话铃声响起,我立即拿起听筒,不容我说出“您好”,一个焦急的中年男子声音打断了我的话“快来救人,中毒了,喝毒药了!”“大叔别急,病人怎么样了”“昏迷了”“病人在哪里?”“二区……”。凭直觉我预感到病人情况极其危重,需立即前去急救,我带好急救设施冲上救护车飞速到达事发地点。
患者是一名维吾尔族青年,已被家人抬到楼下的空地上,口吐白沫,面色青紫,呼吸已经停止,但还有微弱心跳。我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呼吸道,用呼吸器辅助呼吸,快速搬上救护车。车呼啸着向医院开去,我一边做人工呼吸,一边询问家人情况:患者25岁,毒物是“敌敌畏”,量50ml,服毒后大约一刻钟,酒后!患者诊断已经明确: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呼吸骤停,缺氧性脑病。病情极其危重,年轻的生命在分秒之间都会逝去,他的家人: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已经开始哭泣,我迅速交待了病情,车一到急诊科,患者尚未搬上抢救床,我的医嘱已经下达:“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阿托品20mg静推,尼克刹米0.375g静推,解磷定1.5g静滴”,护士飞跑着去执行,我继续进行人工呼吸、给氧、心电监护、微弱的心电波似乎随时都会消失,家人的哭泣声也愈发震耳。护士穿刺一次成功,救命的药物快速注入,一次、两次……,自主呼吸开始出现,人工呼吸逐渐减少,心电波有力的跳跃起来,青紫的面容泛出一点血色,十分钟后呼吸恢复,立即进行洗胃,清亮的苏打水在患者胃内和洗胃机内流转,带出大量毒物和食物残渣,随着患者胃肠功能的复苏,洗胃液及食物残渣、胃内毒物多次从患者口中喷吐而出,浓烈的毒药味似乎在闷热的空气中凝固,洞开的门窗起不到一点作用,我和护士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湿透,大褂的下摆、裤脚、鞋上溅满污秽,谁也没机会顾及这些。一次一次注射解毒剂,一瓶一瓶输入药物,一桶一桶换掉洗胃液,一遍一遍察看患者体征……,逐渐地,患者呼吸平稳了,面色潮红,四肢开始有活动,家人的哭泣停止了,焦虑消失了,对我和护士投来信任和赞许的目光。经过一夜紧张的抢救,患者于凌晨八时完全清醒,脱离生命危险。可他对过去的一夜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去喝了酒,为什么服毒也说不出来原因。后来从家人口中得知,患者还有20天就要结婚了,为什么服毒也莫名其妙。其实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患者已经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在住院5天后痊愈出院,20天后如期举行了婚礼。
片断4车祸发生后
去年十月,一个星期六中午,医院只有急诊科接诊患者,大约三点一刻,我去上厕所,突然听到过道传来一阵急促而嘈杂的声音,我急忙转身过来,寻着血迹来到清创室,一群民族同志围着一名青年,该青年平卧在床上,不停地呻吟,满头满脸的血,还有活动出血不停的往外流,完全辨不清模样。就听他们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医生,快救救他!”我快速进行了查体,昏迷状,瞳孔一侧大一侧小,多发头皮挫裂伤,头骨外露,左肩、胸部撞击伤,呼吸急促,脉搏可触及。护士娜依大声告诉我:“血压115/70mmHg,脉搏102次/分。”我立即下达口头医嘱:“立即静点甘露醇125ml,静推地塞米松10mg,静脉补液,输注止血三联针!”护士立即执行,我抓起一双手套戴好,一边清剪头发,清创缝合,一边询问:“请问谁是病人家属?”“不知道”“他叫什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摩托,我的,金杯面包,撞了”“多长时间?”“不到20分钟”。护士很快建立了静脉通道,液体快速输注。护士已没有时间帮我缝合,来回在清创室、接诊室之间奔忙,“通知外科值班医生到急诊科会诊,通知CT室、放射科、B超室值班人员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抽血化验血型”,一个个医嘱在执行,针线在头皮间连续贯穿,张着大口开裂的头皮又重新连在一起。这时外科冯主任火速赶到,立即查看病人,协助缝合,加压包扎头部创口。我快速向冯主任汇报了病情,得出共同的结论:重度复合外伤,必须尽快明确颅内、胸、腹、骨盆损伤情况。“快送CT室!”
CT结果出来了,患者重度广泛性脑组织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紧接着X-ray结果提示:肋骨多发骨折,胸腔积液;每一个结果都让人心惊肉跳:受伤不到一小时,脑组织已呈现严重的挫伤痕迹,随时间推移,脑组织将会大面积水肿,胸部的创伤无疑更是雪上加霜,肋骨骨折、胸腔出血在严重限制呼吸运动的同时,又随时会将患者推向失血休克的危急状态。庆幸的是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患者立即被转送至外科抢救室,由内、外两系的专家指导,制定周详的抢救治疗措施。
就在此时,交警告诉我们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患者正是我院的郭大夫!消息立即四散传开,领导、同事、朋友立即汇集在医院,出谋划策、现场取证、集资捐款……等等。
两个月后,郭大夫又坚强的站了起来,回到了我们身边,听着他略带家乡口音,诙谐、幽默的话语,看着他面对不幸与困难的坦然与从容,打心底里为他高兴。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还很多很多….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留下遗憾,不只是现在,以后也不会,我们尽最大的努力,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抢救治疗,挽救患者的生命,这是我们的天职。我们抢救的每一个患者,从来没有因为经费不足或是什么身份而耽误抢救治疗,我们团队里的每一位同事也和我一样会这样做,甚至更好,默默的为塔西南全体员工及家属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正因为有这样的团队,才有我今天的荣誉!
谢谢大家!
《医院救死扶伤先进事迹演讲稿》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医院救死扶伤先进事迹演讲稿。
第五篇:医院救死扶伤先进事迹演讲稿
文章标题:医院救死扶伤先进事迹演讲稿
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
--声明:xiexiebang.com网(http://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对于其他网站的抄袭行为我们将联合作者追究其法律责任!--塔西南公司职工医院(844804)作者:张自修
我叫***,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公司***部门**科主治医师,****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塔西南职工医院工作。*年来在**科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勤奋学习,不断进步,使自己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主治医师。我在本职岗位上,尽心尽力抢救每一位患者,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完成医院及科室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没有发生一起医疗差错及事故。在科内积极倡导急救科研工作,先后完成科研论文*篇,获公司科技成果**项。
上篇:是医院文化养育了我****年*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塔西南公司职工医院,来到医院的第一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医院比较破旧,我跟着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一边走一边看,发现病房内的确太破了,掉墙皮,到处黑黑的,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可是随后我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的确,当时医院的基础设施是差一点,可是我对医院的感情却与日俱增。我刚分来,人生地不熟,医院工会、院领导、科室领导、同事们看望我来了,问我有什么困难,帮助我安排吃住,帮我购买日常用品,就连过年的时候都不会忘记我这个单身;随后对我们这些新来的进行入场教育,给我们讲医院发展的历史,讲医院的光荣传统,讲医院的真实例子……这个建院三十年历史的职工医院,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所医院里,随时都发生着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我被深深地感染了。当我被安排在急诊科实习,实习期满后在急诊科工作,我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可我到急诊科后立刻就明白了,这里的工作远不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能胜任的,需要具备全科医师知识和极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要具备紧急危险状态下的沉着与冷静。面对困难我没有被吓倒,放下大学生的虚架子,虚心向老师学习,在医院内轮转,参加自治区急救知识培训,掌握临床心电、内科、外科急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具体分析每一位病例,掌握患者病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积极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在实践中印证,不断积累急救知识,丰富急救经验。在很短时间内成长为急诊科的技术中坚,在科主任进修、出差期间,多次由我来负责急诊抢救工作,在人员紧缺的时候,常24小时在急诊科值班……今天,我们医院彻底改变了,病房内电视、空调、24小时热水,设施、设备齐全,室外风景如画,在医院文化理念的导引下,我和我的同事们努力践行着“一切为了病人”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医院管理年”、“基层管理年”、“安全环保基础年”活动,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医院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中篇:一切为了患者
行医之难,如履薄冰,而急救工作更是如此,远不是单凭热情、技术就能完成好的,这其间的甘苦只有经历过才知道。
刚独立上班,就碰到一个酒鬼来闹事,胡吼乱叫,我以及在场的护士、其他病人、陪护都被指着鼻子臭骂,急诊科本来就担负着治安防范工作,我担心其他患者受伤害,立即出面制止,不料被一拳打飞眼镜,其他病人及陪护看不下去,一起将他制服。后来他本人到医院承认了错误,赔了眼镜,但那一拳也让我知道了急诊工作的艰难,如果当时只有我和护士,会是怎样一个结果?我的确没敢多想。即使面临这种情况,我们的急救工作仍然不能停下,我必须立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因我的情绪给下一位患者带来伤害,我必须微笑面对下一个患者。
为了患者,委屈算不了什么,而真正的压力是来自患者,来自下一场由你主导的急救!来自那种一只脚站在法院当被告的感觉!2004年夏天的一个夜晚1:00左右,一个高大壮实的中年男子走进急诊科,说自己开三轮车在电杆上撞了一下,方向盘碰到了腹部,有点不舒服。患者血压脉搏正常,头也不晕,走路没问题,腹部也没外伤痕迹,压痛反跳痛都没有,初步判断没有多大危险,再说已经子夜,把忙了一天的B超大夫叫来于心不忍,开点药行了。接下来患者的一句话让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就是肚子上面难受”,我立即决定B超检查,结果惊人:肝脏破裂!我看到结果出了一身冷汗,耳旁冷风飕飕直响,立即让患者平卧,补液,止血,需紧急手术治疗,而患者却说我们小题大做……结果手术十分成功。如果不是认真一点,我的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患者,压力也算不了什么,真正的压力是面对疾病对急救大夫意志的考量。那是2003年的一天,我的夜班,上班交下来一个急性心梗患者,60多岁,是我院护士**的妈妈,偏巧这一天是她当班。患者血压正常偏低,烦躁不安,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