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广西南宁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广西南宁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3年以来,南宁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品种和品质结构,加速推进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2013年南宁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8.2亿元,比上年增长4.9%,增速比去年回落0.36个百分点。
一、农业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粮、油、蔗、菜播种面积稳定,产量增加,种植业总体向好
1、粮食面积稳定,产量增加,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机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气候条件总体适宜,病虫害防治得当,粮食作物的生长情况较好,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较为稳定,产量稳中略增。2013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4.3万公顷,比去年增长0.3%,全年粮食总产量223.4万吨,比去年增长3.9%。
2、甘蔗播种面积持平,单位产量上升,产量增速加快。连续几年扩大甘蔗面积,空余的地已逐步减少,可用于种植甘蔗的地也有限,无大的扩种空间,南宁市甘蔗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去年的水平。2013年全市甘蔗播种面积16.9万公顷,比去年增长0.2%。由于今年阳光充足,雨水充沛,非常有利于甘蔗的生长,据统计2013年全市甘蔗产量1237万吨,比去年增长9.5%,比去年提高3.2个百分点。
3、蔬菜稳步增长,西香瓜增速回落。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继续扩大。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8.1万公顷,同比增长3.8%,蔬菜产量395.9万吨,增长5.3%,西(香)瓜面积4.1万公顷,同比增长1%,西(香)瓜产量104.5万吨,增长3.1%,比去年回落1.2个百分点。
4、水果产业持续发展,各品种波动较大。2013年全市水果产量170.5万吨,增长8%。今年南宁市水果产量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香蕉、葡萄和其他水果的拉动,从各品种看,蕉类增长9.6%,葡萄增长120.4%,柚子增长15.9%,其他水果增长13.4%,龙眼和菠萝出现负增长。2013年南宁市水果各品种产量增减起伏较大。
(二)畜牧回落,渔业上升,养殖业生产形势严峻
今年以来,南宁市禽蛋和牛奶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受生猪价格偏低及禽流感的影响,生猪、家禽行业收益下降,特别是家禽业养殖信心受到打击,生猪增长缓慢,家禽减少。
1、生猪生产平稳,增速显明回落。今年前三季度南宁市生猪销售价格较低,收益下降,亏损户增加,农民养殖积极性不高。2013年全市生猪出栏523.3万头,比去年增长2.6%,比去年回落1.66个百分点。
2、家禽受创,出栏下降。受禽流感的影响,2013年南宁市家禽价格大幅下跌,产品销售严重受阻,家禽养殖业亏损较大。随着市政府系列稳定家禽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市场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理性恢复,家禽生产逐步恢复,但由于损失较大,家禽出栏仍少于去年。2013年全市家禽出栏14300万只,同比下降1.1%。
3、水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今年气温较高,没有出现罗非鱼大量死亡现象,水产品死亡率明显低于去年同期,2013年全市水产品产量23.3万吨,同比增长7.1%,比去年提高1.3个百分点。
4、草食动物、水产庭院特种养殖效益持续上升,特色养殖发展迅速。兔、鳖、龟、蛇等特种养殖增多,水产庭院养殖基地以西乡塘区、兴宁区为中心,发展到全市六县六区,养殖规模及品种等均较去年有很大改变,更加注重科技和效益。肉兔、鸽子、鹅等特种养殖发展较快。肉兔养殖发展形成以兴宁区、横县、上林及宾阳为重点,鸽子养殖形成以江南、良庆为重点。草食动物、水产庭院特种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南宁市的特色养殖成为全区水产畜牧业“万元增收工程”春季大行动经验交流会重点推广产业。2013年南宁市兔子增长13%;蛇、鸽子等其他动物增长8%;龟、鳖增长16%。
二、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警惕生产本成上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减。今年以来南宁市种子、农药、化肥、饲料、服务、人工等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高,而生猪、家禽、蔬菜、甘蔗等主要农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农民收益减少,给种养业带来较大压力,由于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且收益下降,农民种养积极性不高。建议:一是保护农作物收购价格,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二是降低农业科技使用成本,提高科技使用效率。三是推进规模生产,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五是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努力提高单产能力。六是加大农资流通体系建设力度,抑制农资价格上涨。
2、疫情时有发生,环境污染较大制约养殖业快速发展。周边动物疫情不稳定,养殖业基础设施水平低,粪污、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力与养殖规模不配套,污染周边环境,制约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结合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积极推进人畜分离,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提高养殖业门槛和标准化水平,在保障菜篮子供应、保护首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适度养殖,有序控制畜禽养殖量,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篇:2014年1季度广西钦州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广西钦州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钦州市克服低温阴雨天气、禽畜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钦州市农业经济呈平稳运行态势。一季度,钦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01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农业产值11.86亿元,增长5.22%;林业产值1.96亿元,增长20.46%;牧业产值20.43亿元,减少2.56%;渔业产值8.39亿元,增长4.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7亿元,增长12.6%。
一、农林牧渔业生产主要特点
(一)春耕生产进度加快。入春以来,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围绕着“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春耕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切实抓好春耕生产工作,由于春耕生产早计划、早行动、早落实,整项工作有序进行,截至4月8日,钦州市早稻浸播种261.2万公斤,占应播100%;已整秧田11.2万亩,其中集中育秧4660亩;抛插秧苗89.3万亩,占早稻计划74.6%,为全年粮食安全生产打下良好基础。
(二)蔬菜、水果稳定增长。去冬以来,钦州市继续加大冬种蔬菜和水果生产力度,钦州市完成秋冬播蔬菜面积3.04万公顷,同比增长3.66%,蔬菜产量达44.4万吨,实现产值8.89亿元,同比增长4.53%;水果产量8.67万吨,同比增长7.46%,其中:香蕉产量7.87万吨,同比增长5.92%,其他水果(包括番桃、百香果、杨梅、桑果、枇杷、榴莲等)产量0.21万吨,同比增长9.95%。蔬菜、水果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三)林业生产恢复较快发展。钦州市认真落实各项林业发展促进措施,提高营林管理水平,多方面促进林业生产快速发展。一季度,钦州市林业产值1.96亿元,同比增长20.46%。其中:林木的培育和种植实现产值0.28亿元,同比增
长0.91%;竹木采伐产值1.37亿元,同比增长29.52%;林产品产值0.31亿元,同比增长6.45%。
(四)畜牧业发展进入质量年。钦州市畜牧业生产在去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今年进入质量年。从一季度生产情况看,除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由于与国家反馈数据衔接的原因减产外,其他畜禽产品保持平稳发展态势。钦州市肉类总产量
8.12万吨,同比减少5.1%。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74%、禽肉产量减少11.17%;牛肉产量增长1.89%,羊肉产量增长4.46%,蛇肉产量10.31吨,增长42.45%;禽蛋产量4109吨,同比减少5.58%;牛奶产量3306吨,同比增长3.34%,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
(五)渔业生产持续增长。2014年,钦州市渔业生产继续以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目的,积极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养殖业的发展,一季度,钦州市水产品产量7.43万吨,同比增长4.72%,其中海水养殖产品3.19万吨,同比增长3.86%,淡水养殖产品2.45万吨,同比增长8.17%,其中龟、鳖养殖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1.11%,渔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
二、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及农资价格波动较大
一季度以来,钦州市蔬菜、生猪、家禽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特别是生猪和家禽价格持续走低,农资产品化肥、农药和种子等价格仍在高位运行,影响农业生产积极性。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均衡
一季度,钦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受家禽数据衔接的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家禽在一季度的产值中占比较大,达到30%,其他品种即使实现增长,但对经济增长拉动力极有限。
(三)农业统计基层基础薄弱
当前钦州市农业统计基层基础相对薄弱,主要是设施简陋、设备缺乏、人员少、任务重。乡镇统计设备大多使用了七八年以上,老化严重;统计员身兼数职,工作多,任务重。
三、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和淡季农资产品储备制度
一是根据农业生产规律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合理引导农业生产,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订单种植、供应的农业生产模式;二是建立淡季农资产品储备制度,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稳定农资产品价格,维持农业生产秩序,营造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
(二)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针对粗放田、抛荒田,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鼓励措施,加快土地规范化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推进钦州市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议以县(区)为主体,构建“统一规划、集中投入、统筹推进、连片开发”的工作机制,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三)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一是加强统计设施设备建设配置,夯实统计信息化基础;二是完善基层统计制度,消除乡镇统计员流动频繁的不良影响;三是加强统计业务培训,提高乡镇统计员业务水平。
第三篇: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方案(2009-2012年)的通知
(南府办〔2009〕24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管委会,各有关单位:
《南宁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方案(2009-2012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日
南宁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方案
(2009-2012年)
为加快建设具有南宁特色的技术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优势产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桂政发〔2008〕55号),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奋斗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积极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加强技术标准研究,提升标准化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
1.加快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基本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标准研制体系。构建适应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以政府宏观管理为导向、以企业自主创新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以中介服务机构为桥梁的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实施反馈体系。引导有实力和有积极性的企业提出国家标准研制新项目,承担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力争将我市的优势产业的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突出重点,提升我市产业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在全区的食品、有色金属、石化、冶金、汽车、机械、电力等七大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以及建材、造纸、电子信息、造船、纺织服装、医药、木材加工等超百亿元产业中,选择属于我市重点、优势特色产业的企业标准化技术人员争取入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和自治区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科技创新成果为先导,积极开展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3.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结合技术引进和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老产品改造,大力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重点产业以及名牌产品企业开展国际标准关联度研究,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成企业标准,推进产品标准水平的提升。
4.在大中型企业中加速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为支撑的企业标准体系,健全企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名牌产品企业和食品等行业的企业要按照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积极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二)建立健全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标准体系
1.有色金属产业
(1)围绕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加强重要技术标准的研究工作,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依托南南铝业等龙头企业的技术力量,重点加强氧化铝、电解铝、高纯铝、高精度铝板带箔、中高档建筑铝型材、车用铝合金轮毂、铝合金新材料、新产品及加工等产品标准研究。
以广西华锑化工有限公司为主体,开展氧化锑等新产品技术标准研究。
(2)积极参与组建广西铝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有色金属新材料和有色金属深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参与氧化铝、电解铝、高纯铝、高精度铝板带箔、中高档建筑铝型材、车用铝合金轮毂、氧化锑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5项,地方标准5项。
2.汽车产业
(1)以南宁汽车改装厂、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南宁五菱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力量为骨干,加强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重要技术标准研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转化成企业标准,进一步加快我市汽车产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参与组建广西汽车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食品产业
(1)围绕提升食品产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延长产业链,拓展生物工程领域,大力发展综合利用,建立生态循环工业,进一步完善蔗糖、酒精、粮油加工、软饮料制造业、畜禽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乳制品制造业、果菜加工业等食品产业的标准体系。加强制糖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跟踪研究。加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分析,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2)争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南宁组建全国制糖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蔗糖深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参与组建广西蔗糖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木薯淀粉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特色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水产品加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乳制品制造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畜禽加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粮油加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果菜加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参与蔗糖、蔗糖深加工与甘蔗收割机械、甘蔗综合利用新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3项,参与制定广西地方标准6项。
4.石化产业
(1)按照加大我市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力度的要求,以南宁化工集团公司、广西明阳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技术骨干,加强烧碱、聚氯乙烯、化肥、燃料乙醇、变性淀粉等产品标准研究。以技术标准为先导,发展优势特色产品,加速产品质量的提升。加强石化衍生产品、化肥、农药新产品、生物质能源等技术标准研究。
(2)争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南宁组建全国变性淀粉加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参与组建广西肥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化工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参与氯碱化工、有机原料、变性淀粉等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3项,参与制定广西地方标准5项。
5.机械产业
(1)加强电工电器、制糖设备、甘蔗机械、农产品精深加工设备、电线电缆等机械新产品、新技术国外先进标准的跟踪研究,组织开展创新产品的技术标准研究,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制定。
(2)争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在南宁组建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糖装备分技术委员会。参与组建广西电工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农业机械制造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参与输变电设备、制糖设备、甘蔗机械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5项,参与制定广西地方标准5项。
6.建材产业
(1)研究制定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卫生陶瓷、涂料、装饰材料、绿色环保建材等产品标准。密切跟踪浮法玻璃、水泥等国际、国外先进标准,以技术创新带动建材产业的发展。
(2)参与制定绿色环保建材广西地方标准5项。
7.林化、造纸产业
(1)进一步完善林浆纸一体化、林化及其精深加工、造纸、松香、松节油、天然香料等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
(2)参与林化及其精深加工、造纸、松香、松节油、天然香料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2项,参与制定广西地方标准3项。
8.纺织服装与制革产业
(1)以茧丝绸产业以及无卷化、无结纱、无梭布、精梳纱等棉纱产品为重点,以提高纺织服装和制革产品质量,增加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桑蚕生丝、真丝绸面料、蚕丝被、剑麻布、涤粘混纺系列纱线、精梳纱线等产品的技术标准体系。
(2)参与纺织、制革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2项,参与制定广西地方标准3项。
9.电子信息产业
(1)以南宁市平方软件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有特色的骨干企业和有竞争力的产品为重点,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应用软件、网络及信息服务业、电力自动化、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传输材料等产品标准。
(2)参与制定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广西地方标准5项。
(三)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1.建立健全从原料验收、生产加工、包装贮运到销售消费全过程的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对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费品品质分析测试技术与方法等基础标准研究和制定。
2.建立健全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全过程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开展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卫生限量、分析测试技术与方法等基础标准研究和制定;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标准备案管理工作;对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出口食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加大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我市食品质量安全。
3.参与制(修)订广西食品质量安全标准10项。
(四)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1.建立健全以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制定农产品市场准入技术要求、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技术要求、环境和动植物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要求等;推动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的实施;推广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认证);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2.围绕甘蔗、水果、蔬菜、木薯、畜禽等传统优势产业和优质稻、桑蚕、中草药、香料、茶叶、水牛奶、优质水产品、速丰林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信息技术的标准研究与标准实施的示范工作,促进常规农业技术的改造升级,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3.研究制定动植物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标准,大力推广动植物优良新品种。加强生物技术应用的技术标准研究,促进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研究制定主要农作物轻简栽培、精确农业等高产、高效栽培和畜禽水产规模化高效、健康养殖的技术规程,发展和推广高产、高效农业技术。
4.加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快农产品产地认证和质量认证进程,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企业达到5家以上。建立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或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基地)各20个。研究制定主要农产品采后处理技术标准,开发高附加值深加工新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科技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5.参与组建广西农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制(修)订广西农业地方标准40项以上。
(五)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1.加强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标准的实施,建立健全我市的资源节约标准体系。加速我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标准、资源管理与综合利用标准研究制订。加强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危险废弃物处理、生态及生物安全等环保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加强高效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水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节水、节材、废弃物利用与循环经济技术标准研制工作。
2.参与制定节约资源广西地方标准5项以上。
(六)建立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
1.围绕把我市构建成为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商贸基地,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交流中心、交通枢纽中心、金融中心为目标,大力推进旅游、会展、餐饮、旅馆、物流等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组织制定旅游、会展、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地方标准,建立起适用、有效的服务标准体系。以安全和服务质量为主体,抓好运输机具操作规程及作业标准和交通运输服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促进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推行统一的数据和接口标准,促进综合物流信息平台、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和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参与组建广西物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广西旅游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服务业广西地方标准8项以上。
(七)建立健全标准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信息服务体系
1.建立健全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订有关地方性法规,制定和修订有关市政府规章,完善标准化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体系。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标准信息、检测以及预警系统的建设,强化标准化信息服务。协助相关单位加快全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面向社会的标准信息和咨询服务平台,实现标准信息服务平台与政务信息网、商务信息网和国家标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协助建立重点行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系统、调查系统和信息系统,加强对发达国家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的跟踪、分析研究,对主要进出口产品可能遭遇到的贸易技术壁垒进行及时的预警通报。建立标准信息服务企业的有效机制,及时为企业提供相关的标准信息和贸易技术壁垒的预警通报。
三、职责分工
(一)市质监局:负责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做好争取国家、广西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我市设点的组织申报工作,组织申报我市参与广西地方标准的立项计划,对重要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组织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荐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
(二)市科技局:负责重大产业研发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标准研制工作,将我市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以及重要标准体系的建设纳入南宁的科技计划。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科研技术机构的优势,及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标准。在科技经费安排上择优支持技术标准研究,对企业申报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予以优先扶持。
(三)市经委:负责提出我市支柱、优势产业的标准研究和制(修)订项目,组织建立健全支柱特色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在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中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技改贴息安排方面予以优先扶持。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标准研制机制,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优势产业企业加快制定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的工艺和技术。
(四)市发展改革委:参照国家、自治区资源节约、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标准执行,组织建立健全我市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把全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纳入工作计划,对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点领域给予政策支持。
(五)市财政局:负责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有关本级财政支持项目的经费预算、财务管理和监督。探索建立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资金投入机制。根据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推动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
(六)市商务局:负责推进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综合物流信息平台、专业物流信息平台、仓储设施等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项目,组织建立健全我市的商贸、物流服务标准体系。
(七)市交通局:负责推进运输服务标准化工作,提出运输机具操作规程及作业标准和交通运输服务标准的制定计划,组织建立健全我市的运输服务标准体系。
(八)市建委: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推进工程建设(城镇建设、房屋建筑)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城镇建设、房屋建筑)标准体系,提出建筑节能减排、施工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计划。推动和引导我市建筑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广西地方标准的实施,确保竣工验收的民用建筑工程,90%以上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九)市卫生局:负责推进我市食品行业的标准化工作,提出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计划,组织建立完善我市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十)市农业局:负责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农产品、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等标准的制定计划,组织建立健全我市农业标准体系,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科技示范园、基地)建设工作。
(十一)市水产畜牧兽医局:负责推进我市水产畜牧标准化工作,提出水产品、水产养殖技术规程等标准的制定计划,组织建立健全我市水产畜牧标准体系,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工作。
(十二)市林业局:负责推进我市木材加工业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木材加工业标准的制定计划,组织建立健全我市木材加工业的标准体系。
(十三)市旅游局:按照国家、自治区标准,推进我市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加大旅游行业种类标准的宣传力度,规范指导全市旅游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十四)市环保局:负责推动我市支柱、优势产业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提出我市环境保护、环境管理、污染物排放等有关环保工作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项目,组织建立健全我市的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十五)市信息办:推进我市电子信息业的标准化工作,提出电子信息业标准的制定计划,组织建立健全我市电子信息业标准体系。
(十六)市法制办:负责相关标准化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审查。
(十七)市粮食局:负责推进我市粮食产业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我市粮食油料的加工、贮藏、物流等标准的制定计划,组织建立健全我市粮油标准体系。
(十八)高新区管委会、经开区管委会、南宁-东盟开发区管委会: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标准体系的建设相结合,鼓励辖区企业开展重大产业研发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标准研制工作,及时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标准。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制定符合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标准。
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领导。建立我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由市质监局会同市科技局、经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商务局、交通局、建委、卫生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林业局、旅游局、环保局、信息办、法制办、粮食局,以及高新区、经开区、南宁-东盟开发区管委会等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议和协调落实全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各项工作,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汇报。建立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的通报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充分调动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中介组织、企业等社会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我市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各部门的配合,明确任务分工负责,确保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建立投入机制,加大以相关部门以及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措力度。探索建立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资金投入机制,对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予以扶持。鼓励企业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必要的标准化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保证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标准的宣贯以及标准实施的反馈机制。建立标准宣贯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制定相关制度,促进宣贯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标准化技术水平。注重标准宣贯培训的质量,做好师资培训和师资队伍组建工作。组织标准化技术机构和中介组织,及时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相关的标准信息及有关资料,开展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咨询服务。加强产品执行标准的统计工作,建立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的数据库,坚决查处和消灭无标生产行为,适时组织对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的检查和清理工作,确保生产企业产品标准的有效性。
(四)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做到标准研制与科研工作同步实施,标准发布实施与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同步开展,标准更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进行。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向技术标准转化,引导产、学、研开展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标准研究和制定。
(五)建立宣传机制,增强全社会标准化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对标准化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宣传我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新情况新成果、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典型,以点带面,促进企业定标准、创品牌,大力推进以质取胜战略,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组织好“科技活动周”、“质量月”、“世界标准日”等活动,并通过参与标准化论坛、学术交流及公众标准化知识普及等不同层面的活动,提升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扩大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力。
第四篇:区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区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下达后,我区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决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转变和促进工作作风,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今年旱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农业生产,使春播生产取得良好开端,为全年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区春播总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亩。
一、理清工作思路,抓好三个环节,建设四大基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号文件出台后,我们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抓好三个环节,建设四大基地,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实处出招下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理清一个思路。去年中央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面对榆次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区确立了打造现代晋商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并把建设绿色农业作为三大特色经济之一。我区由分管农业的区级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等地进行广泛的座谈、研讨,组织乡镇干部、农村两委干部学习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经过充分研讨交流,逐步形成了统一明晰的思路,即把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宏观战略与榆次区农业和农村发展这个微观战略紧密结合,落到全面推进我区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据此提出了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思路:即以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准确把握“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认真贯彻城乡统筹发展方略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增加农民收入),突出两个转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扭住三个重点(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城镇化、促进农民非农化),建设“四大基地”,着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繁荣的农村小康社会。今年的奋斗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元,增长以上。这个思路已以文件形式下发,成为指导我区农村工作的总方针。
抓好三个环节。要推进农业现代化,搞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第一前提,夯实投入基础是关键环节,实施工程牵动是主要措施,我们就是从这三方面着手的。
第一是做大特色产业,抓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环节。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必须打破传统的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通过优势产业的规模扩张实现特色产品的集聚和优势产品的整合。原创:www.xiexiebang.com××××年我们继续贯彻“平川水地抓蔬菜,丘陵山区上红枣,畜牧养殖抓奶牛”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无公害蔬菜面积突破万亩,总产量亿公斤,完成万亩丘陵延秋茄果类蔬菜布局区、万亩平川结球叶类蔬菜布局区、万亩根茎类蔬菜布局区、万亩设施蔬菜布局区建设,重点推广大田四种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和温室大棚六种栽培模式。红枣面积巩固万亩规模,按照百村百公里红枣林带规划,推广“四个一”模式(一套实用技术、一座烤房、一座保鲜库、一座沼气池),补植补种万亩,酸枣接大枣万株,总产量达到万公斤,比上年增。养殖业突出以修文奶牛、郭家堡瘦肉型猪、张庆禽蛋、长凝肉羊优势区等为主的“四区”建设,使全区肉蛋奶总产量达到万吨,比上年增长;奶牛存栏突破头,争取达万头。粮食面积稳定在万亩,总产量亿公斤。水果面积稳定万亩,淘劣换优亩,推广果实套袋万个,总产亿公斤,比上年增长。
截至月底,全区蔬菜春播面积万亩,完成全年计划的;地膜覆盖、早春拱棚、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蔬菜面积达到万亩,占到春播面积的;蔬菜总产量亿公斤。红枣面积已达万亩,今年补栽面积万亩。全区肉蛋奶总产量吨;奶牛饲养量达到头,奶产量吨;生猪饲养量万头,出栏量万头,肉产量吨;羊饲养量万只,出栏量万只,肉产量吨;蛋鸡饲养量万只,蛋产量吨;开工新建养殖小区个,挤奶站座,人工授精站座。粮食种植面积万亩,受市场价格、粮食直补等因素影响种植结构有局部调整,主要体现在玉米、小麦和谷子三方面:玉米从去年的万亩,下降到今年的万亩;谷子由去年的万亩,增长到今年的万亩;小麦从去年的万亩,增长到今年的万亩。全区蔬菜优势区域实施面积万亩,优势蔬菜品种面积万亩,其中茄果类蔬菜万亩,结球类蔬菜万亩,根茎类蔬菜万亩,设施类蔬菜万亩。红枣优势区域面积达到万亩,占红枣总面积的,今年新栽面积万亩。全区优势互区肉蛋奶总产量吨,占全区肉蛋奶总产量的;优势区奶牛饲养量头,奶产量吨;生猪优势区饲养量万头,出栏量万头,肉产量吨;羊优势区饲养量万只,出栏量万只,肉产量吨;蛋鸡优势区饲养量万只,蛋产量吨;奶牛养殖小区开工新建个,配套挤奶站座,新建人工授精站座;羊规模养殖小区开工新建个,胚胎移植只,新建人工授精站座;猪规模养殖小区开工新建个,引种头;蛋鸡规模养殖小区开工新建个。玉米优势区面积万亩,专用面积万亩,地膜覆盖面积万亩;谷子优势区面积万亩,优
第五篇:莱芜农业经济运行分析
莱芜农业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按照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积极性抗旱保丰收,使我市上半年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下降明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前期干旱严重等不利因素。
一、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
1、种植业生产情况。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为40.1万亩,较上年增加0.85万亩,增长
2.2%。但由于去年秋种以来,我市气温明显偏高,降雨稀少,致使全市2.1万亩小麦绝产,据调查全市小麦单产为375.2公斤,较上年减产18.8公斤,减少4.77%,小麦总产达15.03万吨,减产0.42万吨,减少2.7%。大蒜、大棚蔬菜、蔬菜在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由于光照充足、气温偏高等有利条件,生产形势明显好于上年,单产提高10%以上。同时,&127;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夏收蔬菜面积增长10.3%,大蒜面积增长6.3%,特别是杨庄等乡镇由于采取扩大行距与株距的方法,降低种植密度,使部分地块6公分以上大蒜蒜头比重达60%以上,提高了种植效益;大棚种植逐步向香瓜、油桃等高值作物发展,生姜等春播蔬菜面积同比增长11%。花生、地瓜等作物由于前期干旱严重,部分山区特别是花生未得到及时播种,虽然在5月17号降雨后已全部播种完毕,但播种时间推迟二十天。
2、林、牧、渔业生产情况。今年以来,由于我市持续干旱,部分花椒树死亡,部分果树落花落果,6月20号晚暴风致使我市部分果树落果严重,;给全市林果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但自去年以来,我市加大了山区综合开发力度,整理开发了大量耕地,种植了名、优、特、新林果品种,并广泛引进了冬枣、雪枣等名优品种进行品种改良,使我市林业种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生猪、仔猪生产由于市场价格的严重下跌而下滑,农户与以出售生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户存栏下降较大,而占我市比重较大的以出售仔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户,由于前几年市场形势较好,现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由于这一部分规模户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基本无老、病母猪,因此无宰杀现象。养殖户主要采取提前出栏,采取粗饲料喂养降低成本、延长存栏时间等措施等待市场的回升。据农村住户调查,上半年农民出售肉猪及猪肉数量增长11.5%,提前出栏是主要原因。同时,根据辛庄镇畜牧兽医站反映,农民及规模养殖户购买配合饲料数量下降60%以上。牛、羊、家禽等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渔业生产也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3、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情况。自去年以来,我市广泛采取出售、破产、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对乡镇企业进行改制,调动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重点产品产量明显增加,企业效益有所回升。今年是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年,各级积极扶持,认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我市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1─5月份,全市个体工商户达19961户,&127;较年初增长23.9%,注册资金达14682.6万元,增长27.3%,从业人员达47310人,增长27%;私营企业为1148个,增长17%,注册资金26857万元,增长11.8%,从业人员达13253人,增长18.6%。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税金&127;922.4万元,同比增长8.89%。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年我市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4、农民收入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308.76元,较上年增加73.7元,增长5.9%;农民人均现金支出为1120.2元,较上年减少97.91元,下降8%。从分项来看,农民蔬菜收入由于光照充足等有利条件产量明显增加,但由于价格下降较大,以及农民惜售心理较重,农民人均蔬菜现金收入同比减少34.33元,下降14%;畜牧业收入由于98年下半年,农民饲养量增加,以及今年上半年生猪、仔猪提前出栏,出售量明显增大,但由于价格下降较大,上半年农民畜牧业收入减少107.68元,下降32.55%;由于我市乡镇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去年以来我市投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春节
前是劳动者报酬集中发放时期,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劳动者报酬以及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增加200.54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以及前期干旱较重,致使部分农民收入下降,收入差距进一步显现,农民收入增加难度加大。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生产从总体上来看,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致使部分农民收入下降明显,如:生猪价格自2月以来,一度下跌到每公斤4元以下,近期虽有回升,达到4.5元左右,但比去年同期下降1.1元;仔猪价格为每公斤3.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元,养猪仍处于亏本状态;蒜苔平均价格为每公斤0.4元,同比下降0.2元;鲜蒜价格为0.6元,同比下降0.1元;干蒜出售是农民出售的主要形式,现在已逐步进入销售旺季,但销售价格明显下降,六公分以上大蒜收购价格仅为每公斤1元,较上年2.2元下降超过50%,并呈下降趋势。&127;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下降,使部分农民收入呈下降趋势,据辛庄镇畜牧兽医站测算,1─5月份全镇畜牧业收入减少近7000万元,人均1500元以上,全镇农民收入下降明显。蒜农收入也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前期干旱较重,部分山区乡镇农民小麦减产幅度较大,个别乡镇单产减产80公斤以上,影响了农民收入。随着粮食、大蒜价格的下降,下半年生猪、仔猪价格虽将有所回升,但看不出大幅度回升的迹象,特别是去年从4月份以后,我市投资规模明显加大,而今年下半年投资规模将比去年减小,对农民收入拉动作用也将明显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全年农民收入增长8%的目标难度较大。
2、在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过程中,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采取具体措施,积极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在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随着农民市场意识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户有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愿望,但由于国家自97年4月以来一直冻结耕地,&127;影响了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而许多乡镇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以及引导农民解决这个矛盾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的乡镇力度不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虽然我市各级加大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服务力度,但在一些乡镇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特别是部分私营企业业户反映,办理过程中涉及部门多、手续复杂、工作烦锁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并且在提供优质服务的质量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今年以来我市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但集中在餐饮、商业等对农民收入拉动不大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占80%左右,&127;并且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虽然这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如果不及时引导,必然会带来重复建设,降低投资效益,影响农民投资积极性。
3、农业结构调整中主导产业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并进行推广,是各级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随着近几 年农副产品进入买方市场,以及我市山区土地整理开发力度的加大,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各乡镇积极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广泛引进各种名、优、特、新品种,使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得到加快,许多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引进名、优、特、新品种的积极性较高,有的乡镇引进新品种达十几个,但在下一步能否形成主导产业的问题上研究不够,特别是在其它地区也在加快调整的同时,如何结合各自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突出重点,选择适宜人们消费、符合自己资源实际、又能易于形成规模的优良品种并加以推广,避免前几年出现的山楂、苹果等卖难现象,最终以优良品质、一定的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问题研究不够。如果不加快研究及确立,必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新的一轮卖难现象,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4、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自去年秋种至今年5月中旬,我市 气温高,降雨量少,干旱持续时间长,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全市 小麦单产减产18.8公斤,部分山区单产减少80公斤以上,2.1万亩小麦绝产,许多山岭薄地减产幅度较大。地瓜、花生等作
物播种时间推迟,特别 是花生推迟播种面积大,对秋季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前期持 续干旱以及6月20&127;日暴风也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建议与措施
1、加强秋季作物管理,立足抗灾夺丰收。秋季生产是农业的大头,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同时秋季又是多灾季节,特别是针对今年降雨 北移,汛期提前,有可能形成洪涝的情况,各级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 思想,因地制宜,加大措施,将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作为重点,加强管理,确保秋季作物的丰收。生姜生产以加大水肥管理、防止姜瘟和推广延时收获等方面为重点,提高单产;水果生产要以推广套袋等实用技术为主,提高优质果量比重;山区地瓜、花生要结合今年秋季雨水较大的有利机会,加强管理,把前期干旱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
2、加大服务措施,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今年我市要完成农民收入增长8%的目标,个体私营经济的增长是关键。各级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各类市场建设以及路边经济建设等,采取退居进商、土地租赁、土地开发整理以及村庄改造等多种形式,以及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小城镇集中等方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土地占用矛盾;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主动帮助个体私营企业解决在办证等过程中存在的不知怎样办、如何办等困难,提供优质服务,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同时,扶持和引导个体私营拓宽第三产业范围,向农副产品购销、贮藏、交通运输、加工、规模养殖种植、建筑建材等一、二产业方面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个体私营经济真正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增长点。
3、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市场建设力度。各级要将加大市场开拓、市场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莱芜三辣”、“莱芜生猪”等产品优势,充分发挥“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的称号,加大宣传,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在充分发挥购销户开拓市场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大政府开拓市场能力,以上网、组织购销户在各大市场建立销售点等措施,拓宽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运用市场机制,重点抓好三辣、兔毛、仔猪、林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农贸市场,形成以专业市场为中心,以众多农产品集散地为补充的市场体系,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4、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表明,发展优质小麦是今后小麦生产的发展方向,各级要积极做好优质品种小麦的引进、示范、推广等工作,确保近几年我市小麦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大蒜生产要减少苔蒜面积,扩大优良蒜种面积,如杨庄镇引进的杂交白皮蒜,同时,继续推广扩大株距、行距的作法,降低种植密度,提高6&127;公分大蒜比重,提高经济效益。生姜生产要在推广遮阳网、延时收获等实用技术的同时,研究贮存这个制约沙石山区种植生姜的主要因素,加快山区种植生姜步伐。同时,各级要在继续加快名、优、特、新品种引进、全面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注重结合北部、东部、南部山区的各自实际,加快主导产业的研究及形成,避免新的卖难现象的出现,为今后山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快研究、推广抗旱措施。我市十年九旱,春旱基本上年年发生,而我市山区、丘陵面积占近80%,每次干旱都对农民收入特别是山区农民收 入带来严重影响。各级要在继续以建设池塘、拦河坝等为主的水利工程的同时,要广泛引进抗旱作物新品种以及抗旱种植方式,继续推广地膜覆盖、旱地龙等抗旱增产技术措施,对于无水利条件、靠天吃饭的山区,要以建立生态经济林,推广抗旱新品种、新作物以及推广种植饲草等方式,提高丘陵、山区的经济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