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染整概论思考题答案整理
前处理
1、棉织物中含有那些天然杂质?他们在精炼(煮练)过程中是怎样去除的?
答:果胶物质→果胶酸钠盐
蜡状物质→皂化、乳化:烧碱能使蜡状物质中的脂肪酸酯皂化,脂肪酸生成钠盐,转化成乳化剂,能使不易皂化的蜡质乳化去除。
含氮物质→水解(水解成可溶性的物质而去除)
棉子壳 →溶胀、木质素变成木质素磺酸钠(棉籽壳在碱煮过程中发生溶胀,年的松软,再经水洗和搓擦,棉籽壳解体而脱落下来。)
灰分 →部分溶于水,其他用水玻璃吸附
2、简述H2O2漂液的性质,在H2O2漂液中为什么要加入稳定剂?
答:性质:①H2O2为弱二元酸②H2O2溶液不稳定,易分解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的游离基,特别是活性高的HO·,会引起纤维损伤,催化分解出的氧气,物漂白能力,相反如渗透到纤维内部,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将引起棉织物的严重损伤。因此,在用过氧化氢漂白时,为了获得良好的漂白效果,又不值纤维损伤过多,在飘叶中一定要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稳定剂为水玻璃,对溶液的PH值有缓冲作用)
3、丝光之后,棉织物的结构和性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结构的变化:①形态结构:腰子形变成圆形,胞腔缩小,天然扭曲消失
②超分子结构:结晶度降低,取向度提高,晶型由纤维素Ⅰ变为纤维素Ⅱ
性能的变化:光泽提高,吸附能力提高,尺寸稳定性提高—缩水率降低,强度提高,强度提高
4、涤棉织物练漂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烧毛:布身温度<180 oC,落布温度<50 oC;
退浆:浆料一般是PVA及其混合浆;常用退浆工艺碱退浆、氧化剂退浆;
煮练:烧碱浓度 5 ~ 10g/L时间30 ~ 60分
漂白:常用氧漂,多为合一工艺
丝光:为了保证棉的丝光效果,烧碱浓度一般不降低;主要是去碱箱温度不能太高,一般要低于80度 热定型:涤组分,温度适当降低
5、热定型为什么能提高涤纶织物的热稳定性?
答:①当温度高于Tg,大分子链段运动加剧,通过内旋转降低体系能量,实现应力松弛。
②在新的稳定状态下,分子间作用力开始重建,发生结晶化,进一步降低体系能量。
③冷却固定形成稳定的结构
染色
1、简述染料颜色的三特性
2、直接染料有哪些特点?温度和盐在直接染料的染色中起什么作用?
答:特点:能溶于水,能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在弱酸介质中染羊毛和蚕丝,色谱齐全,染色方法简便,价格便宜,染品的水洗色牢度差
温度:提高匀染性,减少染色时间盐:促染作用
3、简述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为什么活性染料有良好的皂洗色牢度?
答: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包括上染(吸附和扩散)、固色和皂洗后处理三个阶段
活性染料是水溶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反应基团,在适当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蛋白质纤维及聚酰胺纤维中的氨基等发生反应而形成共价键结合。
4、在还原染料染色过程中,还原剂和氧化剂和起什么作用?
答:还原:使不溶性的还原染料变为可溶性的隐色体离子,以便上染纤维
氧化:将上染在纤维上的隐色体离子氧化成原来的不溶状态,以便使其沉积在纤维内部,得到良好的牢度。
5、强酸性酸性染料是如何上染羊毛纤维的?
答:
6、分散染料为什么适合涤纶?染色方法有哪些?
答:分散染料有以下结构特点:①非离子性,水溶性低②化学机构简单,分子量小③扩散性好④具有发色团结构
以上特点适合于涤纶结构特点:①疏水性②结构紧密
染色方法:①载体染色法②高温高压染色法③热溶染色法
7、为什么阳离子染料上染腈纶时很容易造成染色不均?
答:玻璃化温度以上,上染速度和上染率突然增大,易造成上染不匀
印花
1、印花按工艺、设备分各有几类,说明并比较之。
答:按工艺分:直接印花,拔染印花,防染印花
按设备分:滚筒印花,筛网印花(平网印花,圆网印花),转移印花
2、分析蒸化时织物上发生的作用。
3、论述印花色浆的基本性能和糊料类别
答:基本性能:稳定性:与其他助剂相溶性和放置稳定性
流动性:应力增大,粘度减小,易流动,渗透性好
应力减小,粘度增大,不易流动,渗透难
柔顺性、粘着力(烘干):柔顺性好,烘干后不龟裂脱落
有粘着力,使色浆膜粘附在织物表面
粘着力太大,印花后难以洗除
给色性(上染率)(蒸化):纤维与染料间亲和力大,给色性高
糊料与染料间有亲和力,太大不利于染料转移上纤维
上染率低
吸湿性(亲水性):吸湿性好
均匀性、印透性:印透性差
糊料类别:天然亲水性高分子物:淀粉,海藻酸钠,树胶等
天然亲水性高分子变性产物:淀粉变性(黄糊精,白糊精,印染胶)
4、何谓颜料印花?其特点是什么?
答:靠粘合剂将颜料机械地粘着在纤维上的印花方法
特点:工艺简单;色谱较广、拼色方便;花纹轮廓清晰手感硬,摩擦牢度差;适合任何纤维
5、简述活性、还原染料直接印花中的主要助剂、原糊种类及工艺加工过程。
答:活性:一相法印花:原糊种类:海藻酸钠糊
主要助剂:尿素,防染盐S,小苏打(碱剂)
过程:印花→烘干→ 汽蒸(或焙烘)→后处理
二相法:色浆中不加入碱剂
印花→ 烘干→轧碱→汽蒸→后处理
还原:全料法印花:印花→烘干→还原蒸化→氧化→皂洗→水洗→烘干
轧碱短蒸法印花:印花→烘干→浸轧(碱、还原剂)→蒸化→氧化→皂洗→水洗→烘干
6、烂花印花原理是什么?何为防染印花、拔染印花?其特点是什么?何为防染剂、拔染剂?
答:烂花印花原理:利用不同纤维对同一化学品的不同反应。
防染印花:在色浆中加入不受防染剂的阻碍而能上染纤维的染料或颜料,从而得到彩色花纹的工艺特点:
防染剂:防止染料上染或显色的物质
拔染印花:用化学方法局部破坏地色染料或媒染剂,从而在地色上获得花纹的印花工艺。拔染剂:破坏地色染料的化学物质
特点:
整理
1、简述机械整理中的拉幅整理的目的、原理
答:目的:整齐划一的门幅—定幅;纠正前加工造成的问题(纬斜、纬歪—整纬
手感粗糙、极光)
原理:棉纤维在潮湿状态下,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按要求调整经纬纱在织物中的状态,达到要求
2、比较轧光、电光和轧纹的作用效果。
答:轧光效果:光泽: 强、弱、柔和柔软性:柔软、滑爽耐久性:暂时性、永久性
电光效果:在织物表面轧出许多平行的斜线,对光线产生规则的反射,获得明亮夺目的光泽轧纹效果:在织物表面轧出许多凹凸的花纹
3、简述棉织物缩水原因及毛织物的毡缩原因。
答:棉织物缩水原因:加工过程,拉力使织物伸长,织缩减小。水中,棉纤维异向溶胀,纱线直径增大,迫使织缩增大。干燥时,因无拉伸外力,使织物保持了收缩状态。
毛织物毡缩原因:羊毛纤维具有缩绒性,毛织物在湿热状态下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毡缩,时使织物面积收缩变形,形状改变,绒毛突出,织纹模糊不清,弹性降低,手感粗糙,织物外观和服用性能受到影响
4、防皱整理原理是什么?
答:防皱整理剂进入纤维内部,与纤维发生反应,在大分子间建立共价交联。从而:
a 封闭了部分羟基,减少应变硬化。
b 分子间的交联提高了抗形变能力
c 分子间的交联提高了纤维从形变中恢复的能力
5、试阐述防皱整理的主要加工过程及各过程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答:浸轧树脂工作液→预烘→焙烘→后处理
浸轧:轧液率:70-80%(越低越好)
预烘: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
防泳移
焙烘: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
后处理:热水洗→皂洗→水洗→ 烘干60℃
皂洗可以洗除织物上的树脂反应副产物,同时还可洗除织物上的催化剂及其他产物
6、防皱整理后棉织物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整理效果(棉):弹性提高,强力下降,断裂延伸度下降,撕破强力下降,耐磨性(高应力:下降;低应力:提高)
第二篇:《秘书学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秘书学概论》绪论
1.秘书学发展阶段的成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秘书学发展阶段的成果可以概括为:(1)秘书职能的发展转变(2)建立了秘书学科(3)秘书职业化的初步形成(4)秘书工作手段与方法的大变革
2.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秘书学就是研究秘书工作和秘书活动的特性与规律的科学。3.从广义看,秘书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包括哪些? 从广义层面我们认为,秘书学是一个包括理论秘书学、应用秘书学、历史秘书学和秘书教育学四个主要部分构成的理论体系。
4.秘书学与文书学、档案学有什么区别? 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都是独立的、密切相关的学科。
从学科产生的时间来看,档案学的产生已有70多年历史,文书学与档案学产生的时间大致相当,领属于档案学的档案管理学产生的时间也相对较早,而秘书学产生的时间距今只有30年。
从研究对象来看,秘书学研究秘书工作与秘书活动及其规律,文书学研究文书现象及其规律,档案管理学研究档案形成、发展和档案工作实践。这是它们各自成为独立学科并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秘书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比如秘书学研究文书与档案,不能混同于文书学和档案管理学。“秘书学不能一般性地去研究这些内容,应当从秘书工作的特点出发,根据秘书工作的需要和要求,研究与秘书工作有密切关系的那部分文书工作与档案工作的内容。”所以说,秘书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既是密切相关的学科,也是有明确分野、各自独立的学科。
《秘书学概论》第一章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秘书?《辞海》对秘书的定义是什么?
定义秘书概念,首先应将其界定为一种职业,在此基础上,再对秘书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定义。应从三个方面考虑问题:一是秘书的主要活动范围是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二是秘书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三是秘书工作的根本性质是辅助管理。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
秘书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 《辞海》对于秘书的定义:秘书是指身处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以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的方式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工作人员。
2.中国古代秘书的称谓有哪些?
中国古代多无“秘书”之名,而行“秘书”之实,历朝历代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有着不同的称谓。《史记》载,黄帝时期的“仓颉”、“沮诵”作为收集、记录史事的史官担任秘书工作;夏商周时期的史官承担日常秘书工作;这些史官分为四类:一是贞卜史官,二是祭祀史官,三是作册史官,四是记事史官,有史、卿史等,负责记录帝王言行、保管图书、记录立法等文书档案工作。
从秦汉开始,秘书职责逐渐确立,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秘书机构以及秘书。其称谓各不相同。如秦汉时丞相、御史大夫,尚书属于中央秘书,皇宫里还出现了逐日记录皇帝言行的女史。魏晋时的中书监、中书令、通事郎、侍中;唐宋时的通事舍人、起居舍人、给事中、符宝郎以及翰林学士等;明代的内阁大学士、中书舍人、通政使;清代的军机大臣、六科给事中等。这些秘书多是有文才的名儒学士,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属于秘书官员,侍奉帝王左右,出谋划策,辅助施政,受到高度重视。
除了在中央设有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在军队和地方也都设有专门的秘书人员,负责草拟文书、办理公务、掌管典籍,辅助地方官员决策。如魏晋时军队中军幕府设有文字秘书称记室令史;唐宋时期军队秘书官有判官、孔目、记室参军、掌书记等。地方也设置了不少秘书机构辅助地方政府办理公务,如知事、书吏、典吏、抄事、贴书等。
直至近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在大总统府设置“秘书处”,在其中设有秘书长、秘书,至此“秘书”具有了现代意义。
3.简述中国秘书职业的分类。
在我国现代秘书的分类问题上,历来说法不一,各执一词,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秘书进行了分类:
常崇宜在其主编的《秘书学概论》中指出:秘书的分类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难在过去定义尚未解决,何从分类;二是难在我国社会正处在急剧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比如在“文革”前,秘书即使是经济单位的秘书,也基本上都是“政治型”的。而今天则财经型秘书、涉外型秘书、商务秘书、科技秘书等等大量出现。然而没有分类,秘书学研究又无法深入。因此,从我国秘书的工作实际出发,粗线条地把我国秘书分为公务秘书与非公务秘书两大类。
张同欣、杨锋在其主编的《秘书学概论》中指出:我国秘书的分类,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分。在横向分类中,按服务对象和经济支取分为公务秘书和私人秘书;按业务范围宽窄分为通用秘书和专业秘书;按精力投放的多少分为专职秘书和兼职秘书;按智能特长分为参谋型秘书、办事型秘书、公关型秘书、技术型秘书、秀才型秘书和综合型秘书;按组织内部分工分为行政秘书、文字秘书、机要秘书、通讯秘书、信访秘书、事务秘书、生活秘书、外事秘书、会务秘书;按秘书所从事的行业特征分为企业秘书、法律秘书、科技秘书、教学秘书、涉外秘书。在纵向分类中,按组织级别分为中央国家机关秘书、地方领导机关秘书和基层单位秘书;按职务高低的角度分为高级秘书、中级秘书和初级秘书;从辅助功能的角度分为辅助决策层秘书、行政执行层秘书和技术操作层秘书。
丁晓昌、冒志祥在其主编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中指出:秘书的分类问题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的问题,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机构改革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秘书工作内容日益丰富、范围日趋广泛,秘书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对我国当代秘书所作的粗略划分是:按秘书的工资支付来源分为公职秘书和私人秘书;按秘书任职的单位性质分为公务秘书和企业秘书;按辅助对象分为集体秘书和个人秘书;按职业角度分为通用秘书与专用秘书;按秘书工作内容的角度分为机要秘书、业务秘书和行政秘书;按秘书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政务秘书、事务秘书和专业秘书。
4.秘书职业的特点有哪些?
(一)广泛性
(二)近身性
(三)服务性
(四)从属性 5.联系实际,谈谈实现中国秘书职业化的途径。
(1)加大对秘书职业的宣传,树立现代秘书职业观念(2)制定法律法规,完善职业监督(3)在推行秘书职业资格认证的同时,规范秘书上岗制度,严格职业准入(4)深化秘书学理论研究和秘书职业研究
《秘书学概论》第三章
1.秘书的精神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提高秘书的精神素养?
答:秘书的精神素养包括秘书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秘书的职业道德与作风修养两大部分。
秘书要想提高精神素养,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树立法制观念;了解政府的各种方针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实际工作中默默奉献,甘当配角;严守机密,守口如瓶;在日常工作中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与人交往一视同仁,不卑不亢;待人接物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再次,要加强自身的工作作风修养,养成办事雷厉风行、严谨细致、谦虚谨慎、勤奋耐劳、思路清晰的良好工作习惯。2.秘书的知识结构由哪几部分内容组成?
答:秘书的知识结构包括(1)基础知识(2)专业知识(3)相关知识三大部分,其中
(1)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语言文字知识、历史地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办公自动化方面的知识。
(2)专业知识主要包括:秘书学、文书学、应用写作学、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3)相关知识主要包括:领导科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伦理学、决策学、咨询学、统计学、新闻学、传播学以及文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
3.秘书的能力素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秘书的能力素养包括:
(一)基础能力
(二)专业能力
(三)基本技能三部分,其中
(一)基础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等。
(二)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含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办事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等。
(三)基本技能主要包括: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和网络办公技能等。
4.秘书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
答:秘书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有:正确而高尚的工作动机,对本职工作浓厚的兴趣,坚强、果断的意志,积极、乐观的情绪,要克服自卑、自负、嫉妒、焦虑、厌烦的工作情绪。
秘书应该具备的性格特征是:开朗豁达、坚韧顽强、宽容友爱、幽默风趣、稳重自制。5.联系以下企业秘书的职责,谈谈秘书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答:秘书应具有全局意识,凡事能从单位整体利益出发,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辅助决策能力、以及一定的领导能力和优秀的写作能力,要成为领导得力的助手。
《秘书学概论》第四章
1.秘书职能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怎样认识和理解秘书职能?
答:秘书职能的基本内容包括办理事务、沟通协调、辅助决策、督促检查
所谓职能,是指“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如此,秘书职能,是指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秘书所担负的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与总体功能。秘书职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它从宏观上规定秘书的工作方向、活动范围和办事标准。秘书职能的主体是秘书,而不是其他。秘书以独特的秘书工作,促进管理职能的实现,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秘书职能区别于秘书业务与秘书实务。秘书业务主要强调秘书工作的专业性。秘书实务是与秘书学理论相对的概念,包括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与工作的方式方法。秘书业务与秘书实务二者均属于“操作层面的具体事务,且因主管或组织需要的不同而各有不同。” 秘书职能与秘书工作也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秘书工作是秘书职能的具体体现,秘书职能是对秘书工作的概括与抽象。因此,把秘书职能划分为一般职能、基本职能和某项具体职能是不可取的。
20世纪突出强调秘书机构的参谋助手作用、督促检查作用和协调综合作用。而秘书职能不仅要概括地体现秘书活动的基本内容,也要体现秘书职业的功能和作用。
2.怎样理解秘书职能与秘书工作的关系?
答: 秘书职能与秘书工作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秘书工作是秘书职能的具体体现,秘书职能是对秘书工作的概括与抽象。因此,把秘书职能划分为一般职能、基本职能和某项具体职能是不可取的。
秘书职能,是指在组织管理中,秘书所担负的职责和应发挥的总体功能。秘书以独特的秘书工作,促进组织管理职能的实现,提高组织管理效率。
根据秘书职能特征,可以把秘书工作分为四类:一是日常事务工作;二是专项工作;三是领导授意工作;四是参谋辅助工作。
秘书四大职能,即办理事务、沟通协调、辅助决策、检查督办。秘书四大职能以办理事务为基础,以辅助决策为核心,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3.秘书工作的内容有哪些,怎样认识秘书授权工作的内容、特点与要求。
答:根据秘书职能特征,可以把秘书工作分为四类:一是日常事务工作;二是专项工作;三是领导授意工作;四是参谋辅助工作。
秘书授权工作的内容:文书拟写、督查工作、协调工作 秘书授权工作的特点:
一是被动工作。是在组织领导授意之下以被动的方式进行的,是代表组织领导说话,具有较强的遵命性;二是针对性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对象非常明确。三是群体智慧。秘工作往往需要发挥群体优势,集思广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四是政策性强。要以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依据,又要能够提出政策性强、便于基层执行的指令。
秘书授权工作的要求:
秘书根据领导授意代组织立言,体现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保障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实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重点在于围绕重要管理指令和中心工作,抓大事、要事和久拖不决之事。开展协调工作有利于实施领导管理,保证政令畅通;有助于和谐组织内外人际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秘书学概论》第六章
1.如何理解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
服务领导公务活动,辅助领导管理,适应领导的观念与行为,是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
(1)从服务领导公务活动看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
秘书工作的实质是为领导服务;秘书活动随领导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哪里有领导活动,哪里就有秘书的工作;秘书服务要领导公务需要;秘书工作的质量影响领导效果。
(2)从辅助领导管理看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
辅助领导管理是秘书工作的中心任务;辅助领导管理的基本内容;秘书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辅助水平;秘书对领导的辅助是综合辅助;秘书工作有一定的权威性;辅助性决定了领导工作与秘书工作之间的关系。
(3)从适应领导的观念与行为看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
全面领会领导意图;取得领导的信赖;研究领导工作特点;秘书必须适应领导的观念和行为。2.如何正确运用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
服务领导活动,辅助领导管理,适应领导的观念与行为,是秘书工作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适用于古今中外的秘书工作,都是秘书工作中的固有的、本质的联系。秘书工作和秘书人员本身,就是领导需要的产物,服务领导公务活动是领导对秘书工作的基本要求。辅助领导管理的有效程度,是衡量秘书工作的重要标准。适应领导的观念与行为,有利于秘书职能作用的有效开展为领导服务是秘书这一职业的宗旨,这是不能由秘书个人的意愿所改变的。这就是这一总规律的理论基础。认识这条规律,有助于推动秘书工作健康发展;遵循这一规律,既有利于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又有利于对领导工作的辅助和优化。违背了它,就决不可能做好秘书工作,秘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3.简述ABC重点管理法的应用。
ABC重点管理 法,又称巴雷托分析法、主次因素分析法、ABC分析法、分类管理法。
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借鉴这种管理方法的内涵是在被动接受任务后,主动安排办理顺序。即按照重要和急缓程度分类排列办理顺序,将要事急事列为A类,要高度注意,优先处理慎重处理。舍得时间,优先解决重要的紧急的少数问题。将重要但不急办的事项列为B类,较慎重处理,确保各项工作按质按量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将一般性事务和可暂缓办理的事项列为C类,采取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一般处理,也可留到时间比较充裕时办理。比如,在处理文件时可暂缓处理一般性传阅文件,待紧急文件来时一并送给领导,这样既节省了来回送文的时间,又可避免因琐事而频繁地出现。
4.简述秘书协调方法的类型。
(1)会议协调是一种正式协调方法,是秘书协调工作中最常见、最基本方法。协调会议围绕特定的主题,面对面地反复进行沟通,开拓思维视野,具有集思广益的功能。协调会议吸收与工作有关的组织和人员共同参加,顾及方方面面的权益,防止独断专行。
(2)走访调研协调法对不宜召集会议形式的协调事项, 可直接与被了解的人接触, 就反映的问题或某些工作,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看法。通过讨论获得统一或部分统一的结论。涉及几个部门的事项还应广泛走访分别协商达到统一。
(3)征询协调方法也叫转单协调法。是指对于某些工作,如制定计划、修改文件、协调进度等,都可以通过由有关人员在签呈文件上共同签字以示了解的方式完成协调任务。一般均由秘书传递转单文件、计划讨论稿、某些商议材料等,秘书还要整理经数个部门领导或有关部门人员阅签后的意见, 集中起来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向领导汇报。
(4)政策法规协调方法,是以系统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为依据的协调方法。政策法规既是各级各类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的依据和标准,也是管理事务调整工作活动过程的精神成果。
(5)会稿协调法
指的是若干相关部门和个人,为处理相关问题,就所认同的内容与合作的事项等,共同撰写文稿的过程。
5.简述秘书信息沟通的具体方法。
信息沟通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可按各类标准划分为各种类型。根据秘书信息沟通对象的不同,秘书沟通可分为纵向信息沟通和横向信息沟通;根据信息沟通所使用工具的不同,秘书沟通的方法可分为语言信息沟通、非语言信息沟通、网络信息沟通等。
秘书信息沟通的具体方法有(1)纵向信息沟通包括
①上行沟通也称向上沟通,即秘书与领导的沟通。这种沟通是秘书对领导的要求做出反馈、表达态度、汇报情况、使领导了解工作的进度过程;是秘书向上级提供新的信息资料,呈送材料、反馈交流信息、下情上达、服务领导工作的过程。
②下行沟通领导向秘书传达命令,下达任务,或秘书向下级部门传达领导意图的上情下达过程。是传统的完成工作的方法。
(2)横向信息沟通也称平行沟通或秘书与职能部门的沟通,是指在同级之间,或不相隶属的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
(3)语言信息沟通包括
①口头信息沟通无论是横向沟通还是纵向信息沟通,都离不开口语表达。口头沟通是信息沟通的主要形式,即以说话的方式,把信息变成言语进行传递和反馈,如交谈、会议、解释、接待、发言、演讲、打电话等。
②书面信息沟通即用文字、符号、图表、数字等书面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交流,也是秘书经常采用的信息沟通方式。这种信息沟通包括如文件、简报、报表、报告、会议记录、新闻稿件、工作计划总结,书籍和文献资料,以及各种信件、电报等。
(4)非语言信息沟通就是由个体的躯体各部位所发出的身体语言,它涉及表情、动作、手势、姿势、声音、服饰、距离等非言语手段进行的信息交流,是口头沟通的重要辅助形式,具有修饰性、替代性、散发性和暗示性等特点,能表达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情感,起到强化口头沟通的作用。它是秘书人员在与领导者、公务人员和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补充信息沟通形式。
(5)网络信息沟通
利用网络,秘书可以在第一时间向领导提供最有效,最新的信息;快捷便利发布和收集相关信息;自由的选择接受信息的内容、时间和方式,比如文字方式、图片方式、视频方式等。
6.简述提高时间利用率方法。
(1)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处理工作要专心致志,集中注意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在精力旺盛之时,迅速处理各种事务。
(2)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培养节约时间的技能,简化处理事务的程序。例如可用电话解决的问题不开会,不写信;开会目标明确,减少开会人数,缩短时间;复函处理困难工作;通话简洁,集中回复电话,储存好常用电话号码。
(3)善于挤时间。用头脑清醒的时间撰稿,随时备好纸和笔,做好记录备忘提示;在最紧急的时候,也要把握最后一分钟,防止返工。
(4)合理使用零碎时间。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时段的某项工作与另一项工作衔接之间的空余时间。这种空余时间,一种是不可预计的零碎时间;另一种是事前可以预计的零碎时间,如公务出差的候机候车时间,等待会谈代表来到的时间等。
(5)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有效利用节约时间的工具。秘书可以改善设备与工作环境。经常整理办公桌,备品摆放方便取用,使用适当的文具档案设备妥善保管资料,随时更正,加入最新资料。准备大垃圾桶,把没用的东西丢掉,免去重复翻找,减少找东西的时间。充分利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如个人备忘录、台历、通信薄、手机提示功能、计算器、电传、电话、录音笔、录像机、录音机、复印机等。工具齐全适用,才有助于秘书提高工作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秘书应综合运用使用各类节约时间的工具,改进运用时间的方法,更加有效地使用时间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秘书学概论》第七章
1.高效的秘书团队应具备哪些条件?
(一)共同的目标
1.明确的团队目标能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活力和创造力,使得团队的存在有了价值。2.共同的团队目标有助于团队成员设定个人目标,从而使团队成员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能尽量使实际进度略微领先于目标进度,进而帮助团队获得最佳工作绩效。
(二)互信的协作
1.应把具有各种不同素质、知识、能力的成员组合成一个彼此互补、优化的秘书团队,才能产生整体搭配的协同效应。2.团队成员情感上相互认同也是团队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明确的职责
1.一个高效的团队应根据每个成员的个体特质安排其在团队担 任不同的角色并进行明确的分工。2.秘书工作应讲究工作程序并明确团队每位成员的职责。
(四)较强的执行力——所谓执行力,指将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目标。2.简述秘书团队的内部结构
(一)团队规模 —— 秘书团队人数以2—7人为宜
(二)角色
1.根据每位成员的气质如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和专业背景 2.必须对团队成员进行岗位分工,定职定责。
3.可从秘书事务能力、文字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考虑。
(三)领导——领导是高效能秘书团队的核心人物,他承担着管理、建设团队的重任。
(四)规范——规范是用以约束团队成员并被团队成员共同接受和认可的一些行为准则。
3.秘书团队的成长要经历哪些阶段?每一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秘书团队组建期。这个阶段,秘书团队应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形成团队的内部结构框架;二是建立团队与外界的初步联系;三是培养团队成员对团队初步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秘书团队磨合期。为顺利度过磨合期,团队在这一阶段可通过下述方法和手段帮助构建和谐的团队文化,如通过举办一些生活化的集体活动帮助成员彼此沟通、理解、互相包容、相互欣赏;用团队的“愿景和目标”来凝聚人心,激发成员“因公忘私”的崇高感;团队领导者应自觉提醒成员将主要的力量集中于外部的竞争对手,通过注入“一致对外”的意识增强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可适当采用“对团队绩效的奖赏”作为手段来强化团队内的承诺意识。
秘书团队规范期。规范期是团队经过艰苦的磨合阶段,开始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团队内部成员逐渐适应彼此之间的工作个性、互相尊重各自的工作价值,另一方面在此阶段,团队可能矫枉过正,出现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同质性,规范期有可能变成创造力蜕化的平庸期。因此这一阶段在异中求同的同时还应特别强调同中求异,既有多元的工作理念、工作个性、工作思路,又能和谐共处、彼此尊重。
秘书团队成熟期。在这个阶段,团队开始成为独特的“这一个”,一种具有独特理念、丰富的内涵的自有文化将使本团队区别于其他团队。团队成员具备高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并能担负更多责任;团队成员能坦诚地提出不同意见,并通过与其他成员沟通、辩论、驳难,产生新的创见。创新在这一阶段达到顶峰。
4.秘书团队经常采用哪些绩效测评方法?
领导者判断测评法、等级评定法、序列法、关键事件法
5.测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制度化原则、定量与定性结合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精确原则。
《秘书学概论》第八章
1.怎样理解我国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答:含义: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是按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学识、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力素质认证规范。
性质:考核的内涵来源于职业的要求,有很强的职业性;认证的内容体系按照职业活动规律和要求确定;考核的内容结构要求稳定,具有等值性。
与学历教育区别:学历教育是以知识为主,学术为本,基础是基本学科教育规律;而职业认证培训是以能力为主,应用为本,其基础是职业活动规律。
作用:国家证书制度是通过法律法规推行、由政府认定的授权机构实施、全社会通行的证书制度。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意义:职业资格证书是国际上唯一通用的从业资格证明,绝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国开展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 “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这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建设以及深化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秘书职业资格认证的主要种类有哪些? 答:许职业秘书资格(简称CPS)证书。作为全球闻名的秘书协会组织,其考试影响力,在业内被称为“博士级”的资格证书。秘书职业资格认证,主要有国内认证和国际认证两类。
(1)国内认证,影响最广的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秘书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秘书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全国“五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证书,统一管理,保证了秘书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规范性。
(2)国际上,秘书职业资格认证有三大类:
一是英国剑桥大学举办的剑桥办公管理国际证书考试,该认证是具有国际水准的社会化职业证书考试,属于办公室管理及秘书从业人员的培训、考试系统。
二是由伦敦工商会考试局举办的伦敦工商会秘书证书考试,该考试全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中国考生采用英文试卷。
三是国际职业秘书协会的秘书资格证书考试,在国际各考场同时进行,考试持续12小时,合格者获特许。
3.秘书国家职业标准的核心是什么,国家有哪些规定? 答:其中工作要求是国家职业标准的核心部分。
国家规定:
(1)会务工作 1)会前筹备
五级秘书能够传递信息,完成简单事务工作。四级秘书能够拟写会议的简单文书,完成一般事务工作。三级秘书能够拟写审核会议较重要的文书,组织会议。二级秘书能够拟写并审核会议重要文书,管理会议。
2)会中服务
五级秘书能够接待引导参会人员。四级秘书能够独立做好会中信息工作和事务工作。三级秘书能够促进会议按计划进行。二级秘书能够主持会议。
3)会后落实
五级秘书能够做会后事务工作。四级秘书能够整理传递会议信息,结算经费。三级秘书能够对会议做总结和评估。二级秘书能够督查会议精神的落实情况。
(2)事务工作 1)接待
五级秘书能够做好前台接待工作。四级秘书能够完成接待主体工作。三级秘书能够安排涉外接待,会选购馈赠礼品。
2)办公环境管理
五级秘书能够维护办公环境。四级秘书能够布置办公环境,做到安全办公三级秘书能够选择办公模式。二级秘书能够监管评估办公管理状况。3)办公室日常事务管理
五级秘书能够操办日常办公室简单事务。四级秘书能够办理秘书常规事务工作。三级秘书能够统帅办公事务工作。二级秘书能够管理办公团队,改进办公方案。
4)办公用品与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五级秘书能够发放办公用品,使用常用设备完成常规工作。四级秘书能够采购管理办公用品,使用重要设备完成较重要工作。三级秘书能够制定用品设备采购程序,统筹办公用品和设配。
5)信息管理
四级秘书能够做好信息的前期工作。三级秘书能够编写、利用和反馈信息。二级秘书能够开发和利用信息,组织信息工作。
(3)文书拟写与处理 1)文书拟写
五级秘书能够拟写简单的文书,能拟写最常用公文、事务文书和礼仪文书。四级秘书能够拟写一般的公务文书,能拟写事务文书和常用商务文书。三级秘书能够拟写重要公务文书、事务文书与商务文书。二级秘书能够拟写特定公务文书与商务文书。
2)收发文处理
五级秘书能够做收发文的简单工作。四级秘书能够按程序做好收文、发文工作。三级秘书能够对文书进行审核、拟办、承办、催办和注办等。
3)文档管理
五级秘书能够做立卷与归档的基础工作。四级秘书能够办理文档。三级秘书能够管理利用档案。二级秘书能够管理文档工作。
第三篇:《秘书学概论》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秘书学概论》第一章
思考题参考答案
本文为《秘书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高等学校秘书学专业系列教材)第一章的思考题参考答案。
本文档以CQ资料模板,规范了文档结构图,能提高效率。打开“视图〔v〕→文档结构图〔D〕”,可快速查找、学习、利用。
(CQ资料)
秘书学,秘书学概论,第章,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秘书?《辞海》对秘书的定义是什么? 定义秘书概念,首先应将其界定为一种职业,在此基础上,再对秘书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定义。应从三个方面考虑问题:一是秘书的主要活动范围是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二是秘书的主要工作方式是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三是秘书工作的根本性质是辅助管理。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2006):
秘书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人员。”
《辞海》对于秘书的定义:秘书是指身处领导机构或领导者身边,以处理信息和综合服务的方式辅助领导者实施管理的工作人员。
2.中国古代秘书的称谓有哪些?
中国古代多无“秘书”之名,而行“秘书”之实,历朝历代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有着不同的称谓。《史记》载,黄帝时期的“仓颉”、“沮诵”作为收集、记录史事的史官担任秘书工作;夏商周时期的史官承担日常秘书工作;这些史官分为四类:一是贞卜史官,二是祭祀史官,三是作册史官,四是记事史官,有史、卿史等,负责记录帝王言行、保管图书、记录立法等文书档案工作。
从秦汉开始,秘书职责逐渐确立,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秘书机构以及秘书。其称谓各不相同。如秦汉时丞相、御史大夫,尚书属于中央秘书,皇宫里还出现了逐日记录皇帝言行的女史。魏晋时的中书监、中书令、通事郎、侍中;唐宋时的通事舍人、起居舍人、给事中、符宝郎以及翰林学士等;明代的内阁大学士、中书舍人、通政使;清代的军机大臣、六科给事中等。这些秘书多是有文才的名儒学士,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属于秘书官员,侍奉帝王左右,出谋划策,辅助施政,受到高度重视。
除了在中央设有秘书机构和秘书人员,在军队和地方也都设有专门的秘书人员,负责草拟文书、办理公务、掌管典籍,辅助地方官员决策。如魏晋时军队中军幕府设有文字秘书称记室令史;唐宋时期军队秘书官有判官、孔目、记室参军、掌书记等。地方也设置了不少秘书机构辅助地方政府办理公务,如知事、书吏、典吏、抄事、贴书等。
直至近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在大总统府设置“秘书处”,在其中设有秘书长、秘书,至此“秘书”具有了现代意义。
3.简述中国秘书职业的分类。
在我国现代秘书的分类问题上,历来说法不一,各执一词,研究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秘书进行了分类:
常崇宜在其主编的《秘书学概论》中指出:秘书的分类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难在过去定义尚未解决,何从分类;二是难在我国社会正处在急剧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比如在“文革”前,秘书即使是经济单位的秘书,也基本上都是“政治型”的。而今天则财经型秘书、涉外型秘书、商务秘书、科技秘书等等大量出现。然而没有分类,秘书学研究又无法深入。因此,从我国秘书的工作实际出发,粗线条地把我国秘书分为公务秘书与非公务秘书两大类。
张同欣、杨锋在其主编的《秘书学概论》中指出:我国秘书的分类,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分。在横向分类中,按服务对象和经济支取分为公务秘书和私人秘书;按业务范围宽窄分为通用秘书和专业秘书;按精力投放的多少分为专职秘书和兼职秘书;按智能特长分为参谋型秘书、办事型秘书、公关型秘书、技术型秘书、秀才型秘书和综合型秘书;按组织内部分工分为行政秘书、文字秘书、机要秘书、通讯秘书、信访秘书、事务秘书、生活秘书、外事秘书、会务秘书;按秘书所从事的行业特征分为企业秘书、法律秘书、科技秘书、教学秘书、涉外秘书。在纵向分类中,按组织级别分为中央国家机关秘书、地方领导机关秘书和基层单位秘书;按职务高低的角度分为高级秘书、中级秘书和初级秘书;从辅助功能的角度分为辅助决策层秘书、行政执行层秘书和技术操作层秘书。
丁晓昌、冒志祥在其主编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中指出:秘书的分类问题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的问题,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机构改革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秘书工作内容日益丰富、范围日趋广泛,秘书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对我国当代秘书所作的粗略划分是:按秘书的工资支付来源分为公职秘书和私人秘书;按秘书任职的单位性质分为公务秘书和企业秘书;按辅助对象分为集体秘书和个人秘书;按职业角度分为通用秘书与专用秘书;按秘书工作内容的角度分为机要秘书、业务秘书和行政秘书;按秘书工作性质的不同分为政务秘书、事务秘书和专业秘书。
4.秘书职业的特点有哪些?
(一)广泛性
(二)近身性
(三)服务性
(四)从属性
5.联系实际,谈谈实现中国秘书职业化的途径。(1)加大对秘书职业的宣传,树立现代秘书职业观念(2)制定法律法规,完善职业监督
(3)在推行秘书职业资格认证的同时,规范秘书上岗制度,严格职业准入
(4)深化秘书学理论研究和秘书职业研究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内涵:1.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社会主义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兴盛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引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
五、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六、如何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基本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 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3)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其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符合中国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2)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5)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6)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关于科学和教育(8)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二、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①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③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三、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常识1:毛泽东提出的四大化: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 常识2:两类社会矛盾: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从九个方面全面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 :(1)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产业结构状况上: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经济运行方式上: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人民富裕程度上: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地区发展状况上: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精神文明建设上: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国际比较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二、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三、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四、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 第一,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就是党在现阶段的最低纲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第三,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补问:列宁回答了俄国怎样过度到社会主义的问题,但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以后发展阶段的问题,因而未能进一步阐发。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 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本 质的科学内涵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调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地位。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中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实践的迫切要求。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 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经历一个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发展社 会生产力的任务尤为艰巨;
②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只有不断变革同生产能力发展 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
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 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 发展生产力。
三、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2)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 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①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 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在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 完善;③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 社会主义国家。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
可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成为全国人民 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行动纲领。
四、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那些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根据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实际,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
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内涵+路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常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的内涵: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常识2.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3.……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常识3.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愁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形成,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内外形势和人名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的。
现实意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它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与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也在实践方面是我国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
三、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去。
四、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与各方面工作有机融合、协调发展。要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积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任何社会要使其主流价值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并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必须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司法行政行为等很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念的要求。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合力。
五、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六、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 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特大城市要注重调整供地结构,提高住宅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容积率。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把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七、如何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和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补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哪些?
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常识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 常识2.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常识3.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十二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一、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党的领导
2、维护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党的领导
3、正确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凝聚亿万人的力量,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党的领导
4、应对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党的领导
二、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二者辩证统一。如果说坚持党的领导解决的是社会主义事业需不需要党,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那么改善党的领导解决的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问题
三.怎样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及其重大意义(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3)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4)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治党要覆盖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等各个领域;所谓“从严”,就是用严格的标准管党治党,对党员的要求比对群众的要求更严格,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从强调“从严治党”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标志着党对自身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四.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2在思想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
3在政治上,坚决执行党的纲领章程和路线方针政策
4在组织上,坚持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党的组织记录要求,自觉维护党的团结 5在作风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决反对“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