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影《与狼共舞》观后感---与自然共舞
电影《与狼共舞》观后感---与自然共舞
这是一部获得多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包含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音响等。
凯文·科斯特纳,印象深刻的,是他主演的三部电影:《未来水世界》、《邮差》、《与狼共舞》。
《未来水世界》,渺小的人类在强大的自然面前,将求生的本能发挥到极致——大灾难之后,人类与自然依存关系的重建虽然艰难,却也可行。他成为了引领人类方向的那一星勇敢的灯火。
《邮差》,一个小人物,以好奇、游玩的心情,将自己无意得来的一些信件,投往各地。这是一个无心之举,却使得久已瘫痪的、四分五裂的国家在废墟上重建,成为国家统一、人民融合进程当中不可小视的力量。小人物因使命的神圣,变得崇高而伟大。
《与狼共舞》,印第安苏克斯部族人在融入美国前,最后一段属于自己的生活。电影表现了太多的冲突与抗争,而融合,既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这一切就不可避免。令人乐观的是,融合以后的和谐可以期待,因为,有太多凯文?科斯特纳扮演的角色,成为美国与印第安部族之间深入沟通的桥梁。
大约4个小时的电影,将这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一个民族独特的风情、语言、文化、生存方式展现得既细微又鲜活,观众因为这独特的领略而醉心于电影,更因为这史诗般的巨制而引发深深的思索。
一、求变是必然。人如此,国家同理。任何一成不变或墨守成规,都将被发达与先进所取代,这个过程不论多么痛苦——流血、冲突、依依不舍,都无法阻挡“必然”的步伐。
二、在历史进程中,侵略与被侵略,统治与被统治,占领与被占领,不论以何种方式——野蛮也罢,怀柔也罢,最后胜出的,永远是强大的一方,个人情感只能退居其次。
三、关于争战与死亡。电影有几处的表现,处理都偏重于理性与审慎。这其中,男主角是一个和解者——他从战争中走过,深知个体生命生存的权利,不以种族等外在因素所左右,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有法则,那就是顺其自然。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态度,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更多没有露面的持这种态度的人,他成为他们的代表,从而使得一个弱小民族在强大民族的征服面前,不至于完全被消灭。
一)看到路边的骸骨,他只是默默捡起一根箭头察看,但他心里明白,那是印第安人的箭,射杀的只能是白人。
二)剥野牛皮的手法太残忍,他明白是白人所为,但当印第安人杀死那些白人的时候,他的内心虽也有着短暂的震撼,但很快就释然了。他躺在印第安人狂欢的圈子外面,在心里说,我不气愤,也不难过。他明白,这,也是一种弱肉强食。
三)印第安人救下他时,几乎杀光了那些押解他的白人军人。他说,你们杀得好,他们该杀。他其实是一个有着相当高道德准则的人,而那些军人,在他面前,表现实在低劣而残忍,为他所不齿。他是宁可与狼共舞,也不愿意向他们解释什么的。
四、神性的光环。他得到了印第安人为他起的名字——与狼共舞。当狼也与他和谐共处、一起起舞的时候,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的眼睛,就如同相信印第安人的眼睛一样——看不见的一种东西,将他与狼相连。这很神秘吗?也许。但它是一种真实存在,一种神性的光辉环绕在他身上。世间万物原该有一种神秘气息相通,总有一天,当人类更深地融入自然当中时,一定能更深地嗅到那种气息,它是比语言、音乐还要博大精深而又沟通无限的。
它,便是至高无上的自然法则。
第二篇:与狼共舞观后感
《与狼共舞》观后感
在《与狼共舞》这部片子中,以一个白人约翰邓巴中尉的经历为线索来真实的反映出边疆印第安人的生活,体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平原马背文化。本片通过感情上的失去而造成的痛苦和创伤来表达那段历史对人的伤害.进而唤醒人们对那段历史的反思。那是一段西进的历史,一段印第安人被屠杀的历史,也是一段先进文明替代落后文明的历史.影片没有否认先进替代落后的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却从人性良知的角度向我们提出质疑,为印第安人受到的伤害而报不平。结尾,尽现苍凉之美,风中散发在山谷的迎风呐喊,“与狼共舞,我是风中散发,你能把我当做你的朋友吗?你能把我当做你永远的朋友吗”...在皑皑白雪的山林,崎岖蜿蜒的小路,与狼共舞和他的妻子-握拳而立骑在马上,蹒跚艰难的行走,远处山峰那灵性的狼-我相信那就是两只白袜仰头长啸,最后字幕冷静的描述了苏族最后的结局,十三年后他们的家园被毁,野牛群也消失了,最后的苏族部落和当局签订了拘留地协议,马背文明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印第安人特有的文化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他们在近千年与大自然的磨合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与自然相处的方式方法和思想理念,他们没有先进的机械和高科技,他们更多的是体会自然的法则,顺应自然规律,其实以这种方式的生活才是对自然的尊重,才是对人类未来的尊重和爱护.然而白种人的入侵打破了千年的平静,他们不仅灭绝了印第安人,同时也灭绝了印第安文化,使最后一块人类和自然祥和共处的净土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本片的意义就在于他以一个侵略者的身份,反思了所谓现代文明破坏这种和谐的罪行,又以主人公义无反顾的背叛,来唤起人类的反思------究竟我们在做什么,在我们破坏自然和谐和平衡的时候,真正受害的还是人类自我,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肉体上........计算机2班
吴剑斌
43号
第三篇:与狼共舞观后感
与狼共舞观后感
英语视听说课上观看了《与狼共舞》。这部经久不衰的电影多元化的展现了文化、历史、种族和和平的复杂主题,它是写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情调融为一体的伟大史诗,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这部电影讲的是美国西部开发的大环境下白人骑士邓巴和印第安部落来往的故事。开篇邓巴主动请求到最边界的地方驻守边关,在行进的路上可以看到广阔荒凉而野性大气的美国西部景色,给整个影片带来一种气势磅礴同时又荒凉寂寥的感觉。等到邓巴到达驻守基地时他虽然孤独,但是又遵守军队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完成每天的任务。这让我们看到了身为军人的邓巴的执着与严谨。同时也为影片接下来他为了苏族人与白人军队对峙买下了伏笔,影片的高潮是最后他与白族人的对峙,让观众忘记他其实也是一个白人军人。这种人性的抵抗,是对白人对于殖民地人民的一种讽刺。
电影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邓巴和苏族人从一开始的相互试探直至最后的相互扶持。当两种不同文化相冲突的时候,主人公邓巴不是像一般的白人一样对印第安人有敌意和蔑视,而是试图去了解并被他们了解。对邓巴来说,他直面的是传说中的“野蛮人”,当他发现苏族人并不是像传说中的那样毫无原则地烧杀抢掠时,他试着去接近他们。在众多苏族长老中,也不乏乐于学习陌生事物的人,但是即便是双方都愿意放下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试着理解对方,也会产生摩擦。但是最终他们都克服了这些阻碍,融入了对方的生活中。由此看来,文化碰撞并不可怕,地域差别也一直存在,但是只要我们用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去看待别人并善待别人,最终我们还是可以平和的生活在一起的。
影片名字叫做Dance With The Wolves。一方面描述了邓巴在戍边的日子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这是他的苏维名字。从邓巴与狼在一起的那段时间,和最后狼在远处看着邓巴送往另一个基地,到白人没有人性的开枪射击他,不管白人怎么射击它都不跑。狼的这种行为又一次的讽刺了这些自以为是的白人的残忍行为。而邓巴的苏族名字也是由邓巴和狼的嬉戏而产生的。因此,狼贯穿了整个电影,为我们展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与依赖,从侧面也反应了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不如与动物之间的信任强烈。
影片中主人公邓巴与女主人公握拳而立的爱情也是令人感动的地方。握拳而立是邓巴与苏族人的“翻译”,但其实她自己也差不多忘记了英语。在他们自然的交往中,邓巴被握拳而立的坚强勇敢吸引,他们很自然的相爱了。他们的爱情是最原始自然的相互吸引,因此也最能够打动观众的心,引起共鸣。
与狼共舞这部影片之所以成为一部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讲述了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文化之间的碰撞,更从画面上给我们直观的感受。影片中展示了苏族人语言服饰部落组织形式以及生活方式,让已经几乎消失的这种古老神秘的文化又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仿佛让我们亲身经历了一次这样的文化洗礼。同时,这部耗资巨大的西部电影中,不乏有广阔而野性大气的美国西部景色,成千上百只疯狂奔跑的犀牛(以及最后横尸遍野的犀牛),部落之间的战争等等因素。在感悟影片人文魅力的同时也被这壮阔的场景所震撼。好的电影即是如此。
第四篇:与狼共舞观后感
与狼共舞观后感
邓巴回到他的“堡”取日记本时,与他生死与共的马儿(西斯科)被白人打死了。
邓巴在被以叛徒的罪名押往海斯要塞时,与他共舞的伴“郎”“两只白袜”被白人打死了。
或许是这两位重要伴友的离去已经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悲痛,作者,仁慈的给了邓巴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
当然,三个多小时的影片绝不会仅仅讲这些,更多的精彩还在片中。影片描述美国白人军官邓巴到西部前线驻守,空无一人时,跟印第安苏族战士交上了朋友。后来西进的白人军队将他视为叛徒,对他暴力相向。也使邓巴永远成了“与狼共舞”。
看了开头部分,我们不禁会笑,邓巴的弄巧成拙出现的也太巧了。敌人那么多子弹怎么会没把他打死呢?哈哈,这里我不由的想到造物弄人。邓巴宁愿战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意做一个没有腿的残废。这里反映以他的英雄本色,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当然,由受伤—想死—英雄—驻边—与狼为伴—以苏为友—融入苏族—握拳而立—叛徒—受虐—流浪等等可以看出,邓巴显然是全片的线索。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然而,我感觉《与狼共舞》这部电影之所以那么有名,主要是他喊出了印第安人的心声,带着人们从一个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印第安土著居民,正确了解美国的西进运动。
首先,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印第安帕尼族残忍杀害被邓巴称为“很好的人”的农民兼车夫。与此同时,另一个部族苏族也发现发现邓巴的存在。苏族首领“踢鸟”在偷马儿的时候被赤身的邓巴吓得慌忙而逃。或许从那时开始,踢鸟已经在心里和邓巴交上了朋友。两个部族的同时出现,无非是起到一个对比的效果,向我们展现两个普通而又极端的部族生活习性。异曲同工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在保卫他们的土地。但是,主人公邓巴最后融入了苏族,这或许是作者有心之作,人的视线跟着主人公走,自然会走进苏族人的日常生活,从而了解认识他们。这是作者高明之处,我理解为,这是作者在为了印第安人而推翻历史所做的努力。不管怎么说,公道自在人心。
踢鸟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到底还有多少白人要来?”邓巴在心里回答“还有很多很多,像星星一样多”。白人对印第安人的迫害我们不言而喻,多少的纪录片已经将事实解释得一清二楚。所以影片对白人荼毒土著人的现象不多提及。然而苏族对白人的忌惮将一切展现无遗。
话说,每部片里都有爱情,邓巴(后改为与狼共舞)与握拳而立的巧合式爱情也是吸引人眼球的一个亮点。
美国西进运动成功,必定伴随印第安人的严重损失,一个文明的逝去。
宁静致远,看与狼共舞不是看热闹,看出的是,你的心境。
庄佳佳
2013年5月18日
第五篇:与快乐的蓝精灵共舞——电影《蓝精灵》观后感
与快乐的蓝精灵共舞
——电影《蓝精灵》观后
张乐成25年前的动画片《蓝精灵》风靡一时,已经成为许多70后和80后的共同回忆,所以25年后电影《蓝精灵》一上映就非常火爆,据说内地票房直逼过亿。爸妈也非常热情地给我推荐这部影片,本来三人一块看,但票价有点贵,只好由我替他们重温旧梦了。
影片一开始蘑菇村就遭遇破坏,蓝爸爸一行人机缘巧合来到人类社会,在纽约坐上了出租车、感受了地铁惊魂、见到时代广场林立的广告牌,了解了强大的搜索引擎,与人类朋友一起玩转电脑游戏,甚至还启发“房东”做出了优秀的广告创意,解救无辜人类于水深火热之中„„
蓝精灵很萌很可爱、格格巫很囧很无奈、阿兹猫很神很搞怪、夫妻俩很勇很相爱„„除了童真有趣的故事之外,《蓝精灵》也在借着单纯的剧情向观众们表达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亲人之间的关怀友爱,朋友之间的宽容,当然也包括少年儿童的自我修炼和自我成长。影片中,笨笨从一个得不到重视而惹是生非的“破坏王”学会了成熟坚强,最终成为了蓝精灵中的大英雄;一对平凡的夫妻也在与蓝精灵充满“火药味”的交往中,懂得了关爱和珍惜。好莱坞电影一直都是以小喻大的行家里手,影片中“蓝精灵”与人类主角不断成长的心路历程,就如同是蓝爸爸与格格巫都擅长的创造发明一样,充满不可思议的魔法魅力。这恐怕也是电影跨越年龄限制,超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毫无理解障碍风靡全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能不提的是随着这部电影的热映,过去动画片主题曲《蓝精灵之歌》的歌词也被网友改编成各种“蓝精灵体”(或称“吐槽体”),以发泄工作学习上的压力并且从中找寻乐子。
原来的《蓝精灵之歌》开头是这样的:
在那山的那边 海的那边 有一群蓝精灵
他们活泼又聪明
他们调皮又灵敏
他们自由自在生活在那绿色的大森林
他们善良勇敢相互都欢喜
由老师自我调侃而写的教师版“蓝精灵体”是这样的:在那城的这边墙的里边有一群傻园丁,他们苦闷又勤奋,他们每天都早起,他们每天认真讲课在那敞亮的教室里,他们无私奉献工资一点点。欧,可爱的傻园丁;欧,无私的傻园丁;他们教育学生应付家长斗败了教育局,他们批改作业备课到天明。
再比如博士版的: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老博士,他们博学又呆子,他们死宅又费纸,他们呕心沥血不分昼夜都在research,他们年复一年盼着出头日。噢悲催的老博士,噢悲催的老博士,他们齐心合力开动脑筋斗败了各导师,他们毕业以后只拿低工资。
此外还有护士版、浦发版、研究院版、投行版、会计版、IT人版等N个版本。从这些“蓝精灵体”来看,干哪个行业都不容易,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是痛苦并且快乐着啊。
不要抱怨学生寒窗学习苦,与快乐的蓝精灵共舞,我们在奋斗中找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