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1:4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对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

对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

侯开菊

〔内容摘要〕 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医务人员少、报酬低,设备落后等问题。

〔关 键 词〕农村合作医疗对策

〔作者介绍〕 水城县政协办公室

水城县自2005年12月被列入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据统计,截至2006年2月28日,水城县共计499846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68.89%(未减除外出人口)。通过深入勺米乡和猴场乡实地查看,走访部分合作医疗受益农户,本文对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作了一些思考,现综述如下。

一、基本经验

(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根据省市要求,及时于2005年12月4日召开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县长为主任委员,卫生、民政、财政等10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付50万元作为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启动经费,继而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配套要求,足额拨付150万元存入合作医疗基金专户。确保领导、机构、资金“三落实”,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二)各乡(镇)密切配合。根据县委、政府要求,各乡(镇)及时成立了以乡(镇)长为主任委员的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抽调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组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同时,采取奖惩等措施,确保群众参合率达到要求。

(三)各部门职责明确。县合管中心根据中央、省、市要求,结合水城县实际,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适度、略有节余的原则,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了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报销封顶线等相关内容,下发乡(镇)合管办。县民政局、县计生局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农村特困户、二女结扎户、独生子女户代交参合金共计25.3万元,解决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难点。

(四)宣传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开辟专栏、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逐步深入人心,不少农户已得到实惠。如猴场乡二组参合农户汪继明,年初因高血压脑出血住进市人民医院,共花去医疗费12000余元,按照合作医疗就诊减免程序,县合管中心为其报销了4000余元;现转入乡卫生院,医务人员亲自上门为其治疗,目前病情平稳,近日可出院。他发自肺腑地说:“如果没有农村合作医疗,我恐怕早已不在人世,党委、政府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部分乡(镇)领导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不够重视,乡合管办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不到位,办公地点和办公经费未落实;有些乡(镇)在收取参合金时违背群众自愿原则,搞硬性摊派;部分乡(镇)宣传工作不到位,群众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了解,参合率较低。

(二)医务人员严重缺乏。按照《贵州省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全县73万农村人口至少应有医务人员730名。目前全县乡(镇)仅有医务人员362名,缺口近一半。加上各乡(镇)合管办又从中抽调1名,导致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法正常开展工作,更谈不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务人员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瓶颈。

(三)村卫生员报酬低下。全县现有村卫生员637人,工资一直是二十年前的39元/月(其中还有49人未解决工资),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医疗卫生保健需求,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村卫生员的工作积极性。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仅仅靠乡卫生院几名医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调动各村卫生员的积极性,尤其是边远村寨。村卫生员不仅承担医疗救治责任,还要负责本村的防疫、妇保等工作。不解决村卫生员报酬低下问题,合作医疗将难以实施。

(四)基础设施落后。全县33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均未达到2000—4000平方米的标准,有的卫生院还不到200平方米。如勺米乡,业务用房不足导致许多应分设的科室无法分设,医疗业务无法开展。全县现有的372个村卫生室中,仅有40个为国家投资兴建,其余均为卫生员利用自己的住房开展业务,条件简陋无法达到国家卫生室建设标准,严重影响了村级医疗业务的开展。

(五)医疗设备缺乏。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均为国家实施的各种卫生项目所配置,这些设备多数已超期使用,比较陈旧。乡镇卫生院基本上无大型医疗设备,绝大多数村卫生室仍然依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件”看病,医疗水平难以提高,医疗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时有发生。

三、对策建议

(一)充实医务人员队伍。建议县政府采取公开招考等形式,每年至少补充50名医务人员,争取用3年时间,逐步解决150一200名医务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医疗队伍。优先考虑本县医学院校毕业生,进一步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二)切实提高村卫生员待遇。整合现有卫生员队伍,力争每个村至少有1名业务素质过硬的村卫生员。建议县委、政府按照有关规定每月不少于100元的工资标准,从财政列支,妥善解决村卫生员报酬,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充分用好当地人才资源。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县卫生局积极争取卫生建设项目,加快乡卫生院设施建设。尽快更新医疗设备。加强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水平。

(四)完善管理机制。县合管中心要进一步完善合作医疗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报销减免程序,加强统筹基金监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避免“跑、冒、滴、漏”。

第二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点思考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点思考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点思考

【摘要】:不是仅仅这样一个新农合就可以改变农民医疗问题、就能建设和谐社会的,政府需要从新农合实施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更新,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农民放心治病,有能力治病。

【关键词】:新型、农村、医疗

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我家所在地的村委会正在号召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的母亲是家里唯一一个农民户口,我随她到村委会办理参合处进行仔细询问。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形,走到大街上就陆陆续续地看见街坊四邻互相打招呼,原来大家都是为了“新农合”。

在初步了解完具体缴费标准和补偿比例之后,大家各自都心知肚明,就我所了解,只要是能从中获利的,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同时农民手中有富余资金,他们就会参合。我也利用那次机会在现场对部分参合人员做了简单的口头调查。

在我所调查的30名村民中,80%的人不了解新农合制度的具体运行办法,他们参合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额外的补偿,另外20%的人比较了解这个制度的运行机制,基本上为年龄相对较小,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这30人几乎每个人都说了这样一句话“参保就比不参保强,好歹是个保障”。在写此次报告以前,我又到了村委员找到了相关新农合工作的负责人找到了相关数据,据统计,符合新农合参合条件的人数达1500人,自政策颁布后到2009年底,参合人数达1400人左右,参合率高达93%。之后我又利用网络资源做了相关的资料搜索并向以前实习过的社保所老师做了相关询问总结出一下内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新农合”建立运行几年来,全市整体参合率呈现不断上升态势,说明越来越多的郊区农民被覆盖在该制度内。详见表

1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的大规模投入。从2003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04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0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

回顾我们国家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有-1-

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农民在看病问题上带来太多的实惠。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从1998年到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2.48%,但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11.48%,后者的增长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据有关媒体报道,至今中国农村有一半的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在广东那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40.08%的群众有病未就诊,23.35%的群众应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很窄,不足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农村,疾病像一把利剑挂在农民的头上,“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中国农村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农民的医疗卫生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问题本身,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不仅仅是尊重农民起码的生存权的问题,更是建设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然而不是仅仅这样一个新农合就可以改变农民医疗问题、就能建设和谐社会的,政府需要从新农合实施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更新,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农民放心治病,有能力治病。

在实践中,新农合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新农合”缺乏足够吸引力。根据北京市卫生局提供的数据,2006年全市“新农合”的门诊补偿比例即受益程度仅为7%,农民自负比例高达93%。同时,市政协新农合调研组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06年门诊的受益面不足10%,即 90%以上的参合农民未能享受门诊报销;在大病(住院)报销方面,2006年全市“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仅为27%左右,个人仍需负担住院费用的70%以上。2006年全年,大病和小病补偿受益人次总计97.86万人,仅占当年参合人数的37.49%。

受国务院委托,民政部部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指出,我国将逐步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报告显示,下一步,我国将规范新农合基金管理,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确保当年统筹基金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15%,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总额的25%;建立方便快捷的农民个人缴费方式,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协调一致的动态筹资机制,确保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完善和规范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逐步提高封顶线和医疗费用补偿比例,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健全管理经办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经办能力,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机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

4、保险市场存在逆向选择,农民参合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一般存在于社会成员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中,是指愿意购买保险的人常常是最容易遭受风险的人,而不易遭受风险的人往往不愿意购买保险,从而使购买保险者减少,筹集的保险基金减少,基金支撑能力降低。由于目前“新农合”也实行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逆向选择问题同样存在,即较少患病,尤其是较少患大病的年轻人参合的意愿相对弱于较多患病,尤其是较多患大病的老年人参合的意愿,年轻人参合的热情和比例低于老年人参合的热情和比例。从北京郊区情况看,老年人对“新农合”的关注程度普遍高一些,少数年轻人更是抱着自己年轻力壮、不会生病的侥幸心理拒绝参合,甚至有个别家庭的年轻人在“新农合”以户为单位参加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只给老人交费参合的目的,不惜与老人分家另过,自立门户。这一情况的存在也反映出部分农民,尤其是年青农民对新农合互助互济的性质认识不足,保险观念和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如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要务。

1、确立合理的补偿模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系统

选择合理的补偿模式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金支出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这就需要深入农民群体中,在经过实地调研之后,依托合理的统计方法,确定合适的补偿线和补偿比,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看病就 的根本利益。

2、完善新农合给付结构,加快推行门诊统筹

现有新农合制度实行的是家庭门诊账户形式和大病统筹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的吸引力不是很大,门诊费用报销比例低,对于一些需要长期门诊治疗的慢性病种也相对较少涉及。如果门诊实行门诊统筹,补偿比例提高,对老百姓的吸引力会更大。

3、逐渐探索和完善参合方式

新农合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补贴下的公立自愿性医疗保险制度。但是自愿原则在实施中存在着不少弊端,可逐步由自愿原则向适度强制方向发展或者探索适合外出务工人员的参合方式。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⑴顾昕,全民医疗保险走上正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⑵贾丽娥,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问题及对策,人口与经济(增刊),2008年。

第三篇: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问题是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政府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初步成效

广大农民从新型合作医疗中得到了实惠。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当地农民小病不出区,大病转院治疗。过去看不起病、不敢看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民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切实得到了实惠,参保农民看病时不用付现金,持卡就能去定点医院看病。出院时只需交纳按补偿比例应当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减少了农民看病时的直接付费金额,解决了农民为看病筹措现金的问题,既方便了患者,又节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医疗机构的经营收入得到了提高,医疗条件得到改善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农民有了医疗保障,来县、乡医疗机构看病的人多了起来,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院的经营收入明显提高,添置了新的医疗设备,改善了医疗人员的待遇,防止了高水平医疗人员的流失,从总体上推动了当地农民医疗条件的改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知半解。我们从调查中了解到,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细则,1特别是参加后,需要遵守哪些规定,什么情况下才能够享受补偿以及如何结算等细节问题的宣传上,做得不到位。有调查显示,只有33.86%的农户知道报销医药费是有条件限制的,有66.14%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20.68%的农户知道医药费报销手续,有13.18%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有9.12%的农户知道可报医药费范围,有11.46%的农户明确表示不知道。农民对报销住院医疗费用的限制条件,如何计算报销的医疗费用,医药费报销的手续等知之不详,导致农民普遍觉得报销手续十分繁琐,有的农民原本自认为能够报销的医疗费用得不到补偿,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政府在动员农户参加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向农户讲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政策,以便农户在就医过程中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

2、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让农民真正拥护和认可,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发展的基础。依靠行政手段,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人的权力与义务以及报销和管理办法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和体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好处,树立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推行的基础和保证。互助共济是传统美德,但现阶段对于并不富裕的群众都要求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是不现实的。树立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大部分农民比较现实,今天用了20元参加了合作医疗,就想着能不能得到实际的利益,许多农民认为交了钱没有生病就吃亏了,也有的觉得这个制度交了钱连资助谁都不知道等于白交。生病后能拖则拖、能扛则扛,也反映出一部分农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和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3、地方政府的管理方式让农民心存疑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和推行过程中,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农民普遍存在的对

政府的信任问题。担心合作医疗能不能长久,担心各项政策能否真正兑现,担心合作医疗经费会不会被截流、挪用、贪污和私分,担心在实施过程中有没有凭关系、走后门,在报销范围和额度上因人而异,等等。

4、报销比例明显偏低,农民得到的实惠较小。目前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一般介于70%~80%之间,而新农合的医疗费报销比例仅为30%~40%,与城市相比明显偏低,大部分的医疗风险仍然由农民自己承担。新农合规定的报销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农民小病挺、大病拖的现象时常发生。

5、外出打工期间发生的住院费用报销审核程序多、周期长、手续繁琐。根据文件规定,在外出打工期间在当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住院治疗者,除必须携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和身份证或户口簿之外,还需提交村委会和打工单位有效证明和住院病历复印件。由于村里经济的欠发达,本村外出务工人数连年增加,打工人员占了村总人数相对较大的比例。这部分人群在打工期间一旦因病住院,他们在接受治疗出院后不得不往返于打工单位、村委会与当地定点医院之间办理证明以完成医疗费用的报销,额外付出的交通费用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因病治疗的费用,产生了无谓的医疗负担。

6、缺乏技术指导,未能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应有作用。虽然医疗定点机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村办公室也配备了微机等信息设备,理论上对于医疗信息的控制起到了较好的协助作用,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技术培训,报销、审批、汇总等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而且合作医疗补偿审批和保障兑付的工作量非常大,各种原始票证、单据和手册很多,落后的管理手段极易造成误差多、漏洞隐患多、信息交流不畅和监管困难等问题。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对策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农村干部和医务人员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其更加准确细致地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加强对农村群众进行科学常识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破除陈旧保守观念,解放思想,在农村大兴“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文明新风,引导农村群众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疾病。

(2)严把审查关,做到应保尽保。在符合参保条件的范围之内,尽快将愿意参保的农村群众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村、社一级的负责人在出具有关证明时要认真负责,杜绝冒名顶替现象发生。建议在医保证上贴示本人照片,以便确认使用人。

(3)合理整合卫生资源,充实和调整持有专业执业资格证的医护人员服务农村卫生工作。一是按所缺岗位招录医务人员,新招录人员全部实行聘任制,规定在三个工作内必须取得上岗证(执业证),否则予以解聘,以督促医务人员钻研业务,依法行医;二是针对岗位开展定期培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技术水平;三是制定相关措施,稳定医疗卫生队伍,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避免优秀医务技术人才流失。继续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完善乡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齐相应的医疗硬件设备。

(4)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协调小组或管理委员会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定期向同级人大汇报,主动接受监督;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非有效医疗费用比,减少不合理的医疗支出。

(5)切实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力度。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医疗救助实施办法,适当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并轨,并统一实施,建议加大财政资助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建立医疗救助专项基金;三是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结合机制,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享受医疗救助的前置义务,对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等弱势群体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出资部分由医疗救助基金给予补助;四是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弱势群体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对患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恶性特殊疾病的弱势群体,实施门诊补偿,着力提高医疗救助力度。

总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的要求之一,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治之中。在十七大过后新增财政卫生投入将继续优先用于农村卫生事业和支持困难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的控制了农民“因病反贫、因病致贫”,更好的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未来发展是美好的,农民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第四篇:游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及思考

游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现状及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具有重要作用。

一、游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现状

(一)参合情况。游仙区共有农业人口33.4万人,自2007年开展新农合工作以来,游仙区新农合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参合率逐年上升。由2007年的90.28%上升到2012年的99.98%,历年居全市前列。

(二)医疗机构定点情况。游仙区现有各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205所,其中:区内乡镇定点医疗机构29家,区外定点医疗机构16家(含江油大堰)、定点村卫生站140所、定点诊所20家。游仙区已全部开通市直定点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并陆续开通了40余家定点村卫生站的网络直报,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

(三)基金使用情况。自2007年起至2013年,游仙区参合农民受益水平逐年提高,住院补偿比例从2007年的40%到2013年的85%。补偿总金额从2007年的950万元到2012年的9770.75万元。

(四)创新做法。自2011年起,游仙区在全省率先采取由区信用联社代理收取农民参合资金的筹资方式,这样既简化了缴费手续,又降低了筹资成本,在此基础上,2012年游仙区相继启动协议代扣和代付工作。

为不断扩大新农合受益面,游仙区不断完善补偿方案,切实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程度,率先于2008年实行了重大慢性非住院疾病门诊补偿政策,将糖尿病、冠心病等16个病种纳入慢性病补偿范围,目前,全区共确诊慢性病患者14000余人。

2011年初,游仙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基层医疗机构及村卫生站门诊一般诊疗费减免工作。采取由辖区内基层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减免的补偿方式,同时,将原来“参合农民先全额垫付医药费用、出院再补偿”的住院结算模式,调整为“入院时只预交部分费用、出院时再结算”的模式,为参合群众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有效减轻了参合农民的经济压力。

游仙区为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从2012年10月起对在区内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实行限价收费、全额报销的补偿模式。孕产妇在区内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享受国家农村孕产妇项目补助后,余下部份由新农合全额报销,基本实现“住院生小孩不花一分钱”。

二、游仙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新农合筹资额度 2

及补偿水平逐年提高,新农合补偿政策每年都有所调整,虽然已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但因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新农合政策的学习、宣传不及时、不深入,导致部分参合农民对补偿政策的不了解。

(二)乡镇新农合机构设置不健全。目前,游仙区24个乡镇(含松垭、沉抗)新农合服务站均设在当地卫生院,大多数由卫生院院长任站长。新农合服务站的职能之一,是对合作医疗的定点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的外部审核和监督,而现在的机构设置则将两者混而为一,对新农合服务站来说,从属于卫生院的领导和管理,无法真正有效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能,而对卫生院来说,集运动员与裁判员于一身,也无法令人信服,从而影响了新农合管理的公平性。

(三)医疗服务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一是住院率的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农民认为门诊治疗费用报销比例低,没有住院报销划得来;有的是随着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刺激了对住院治疗的需求;有的是个别医疗机构的分配制度使得医务人员追求经济利益,诱导参合农民住院治疗等。二是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较快。特别是区外医疗机构使用药品无梯度,在住院初期就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有的是药品的价格未严格执行网上招标采购平台的最高零售价;有的是住院清单显示的治疗情况与实际有出入。据对近两年天诚医院住院情况的调查显示:2012年上半年住院17人次,住院天数287天,次均住院费用5973.00元;2013年上半年住院74人次,住院天数1300天,次均住院费用6897.62元。3

现游仙区已要求天诚医院进行整改。

(四)外伤监管取证难。新农合政策规定因交通意外、自杀、打架等导致的外伤均不予补偿,在对外伤调查时,一方面参合农民故意瞒报受伤经过,而知情者多为其亲朋好友,对新农合经办人员的调查不予配合;另一方面村社干部出于人情出具了与事实不符的证明,导致外伤监管难度加大。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典型事例说话。加大向参合对象的宣传力度,深入农户,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把现实生活中农民参合获好处的生动例子进行广泛的宣传,善于引导农民算好经济帐,让其清楚明白参合所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对于符合重大慢性非住院疾病补偿的农民,除医护人员在其就诊时可以提醒其进行申请,同时可在村社、新农合服务站张贴宣传画,告知慢性疾病补偿的种类和程序,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

(二)落实机构编制问题,为新农合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及部门,加大财政投入,落实乡镇新农合服务站人员编制,实现新农合服务站经办人员与医疗机构的分离。服务站经办人员由区农合中心统一管理,实行量化考核、定期培训的管理模式,从而形成新农合管理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约束和制衡机制。

(三)加大监管力度,为新农合的良性运作保驾护航。一是加大对大额医疗费用及异地住院患者的审查力度,积极 4

防范各种形式骗(套)取新农合基金的违法行为;二是对服务协议中约定的各项指标加以控制,实行梯度用药,合理药物配伍,不滥用药物,确保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日趋规范化,不断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三是对出具虚假证明,隐瞒真实受伤情况导致基金流失的单位和个人,由相关部门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基金安全。

(四)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发挥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与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各级补助资金到位、使用情况、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定期通报情况,研究制订改进措施,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2013年8月

(作者: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

第五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2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农村卫生事业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医疗和健康问题,更是影响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务院决定,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均筹集水平翻一番。逐步把新农合制度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建设的发展轨道上来,把这项惠民利民的制度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理念。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情况看,在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正确的,农民享受到了政策的优惠性,但新农合制度提升到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建设的发展轨道上来,真正把这项惠国利民的制度落到实处,达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基层医疗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在实施新农合之前,乡镇卫生院普遍业务量小,收入低,长期处于“找饭吃”的状态,疏于管理,制度松散,服务质量较差。建立新农合以后,一些乡镇并没有好好珍惜建立新型农村合 1 作医疗制度的机遇,反而将保障农民看病住院的“救命钱”当成了“唐僧肉”,以此作为一次搞垄断的机会。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不合理检查治疗、不合理用药,“小病大医”,药品采购不公开透明,药品价格偏高,形成农村医疗费用普遍上涨趋势,农民患者可报销的部分被上涨的医疗费用所抵消,农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通过合作医疗来减轻农民医疗负担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二)乡镇医生缺乏培训,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高。乡镇医院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医疗设施陈旧,加之缺乏学习培养长效机制,高层次人才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造成乡镇医生业务素质普遍不高,不能满足农民就医的需求,农民意见较大。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自愿的,有群众反映,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方法生硬粗放,收费人强求按户口册收费,不管人在那里,甚至出现死人也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现象。有的医药费用报销程序繁琐,效率不高,要跑上好几趟才能得以报销。如果是乡下的患者在县级省级医院住院,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不便。医患关系不和谐,看病难看病贵、药价虚高的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医德缺失,请吃患者、收取红包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制度设计偏向小病和乡镇卫生院住院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设计中,现行做法一是设定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员只有住院才给予补偿,而门诊花费再多也无法享受;二是可报销数额实行上线封顶,对重病大病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三是乡镇卫生院住院的门槛费为30元,而城市医院的门槛费为500元,越高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越小。不少群众反映说,小病在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较高,患大病要到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很小,真是小病多报,大病少报,不合理。四是增加合作医疗推广难度和中途退保的风险。由于人们患大病的机率较低,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一段时间后,会有一部分身体相对健康者认为没有得到实惠而不再参保,导致参保者多数为疾病缠身的人。加之目前尚未建立起合理、简便、有效的农民缴费机制,部分农民对新农合存有疑虑,影响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农村地域、交通、时间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根据农村合作医保的政策规定,乡镇医院作为农民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报销额度在45%,报销幅度最大。县级医疗机构报销额度在35%,省级医疗机构报销额度更小,所以很多农民得大病在乡镇医院委屈就诊,结果难以得到有效的医治,必须到大医院去进行治疗,享受不到医保政策带来的最大优惠。

(四)群众对一些管理规定有意见

一是群众认为有些管理规定不切实际。如规定在城市医院住院需医院打票和住院小结,否则不予报销,这样有的群众因种种原因没能及时办理有关证明而来回跑,产生抱怨情绪。二是报销用药限制太多,未能及时报销,没有得到补助。群众不很清楚哪些是自费药还是可报药,而且医生开药时也没有告知。三是需住院一天以上才可报销,门诊不能报销。四是既参加人寿保险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因保险公司和医疗保险都需要正式发票才给报销,农民意见很大。

(五)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成本较高,没有解决医疗卫生事业中深层次矛盾,仅仅是让农民得到了一点小的实惠,看门诊报销点小钱,住院报销按一定比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核心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疗卫生系统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农民看病贵和看病难及医疗卫生系统管理体制问题依然存在,农民看病贵和看病难及医疗卫生系统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目前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管理体制是造成农民看病贵的根源。

二、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途径

合作医疗要取得成功,真正在2010年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必须从医疗卫生系统 4 管理体制上入手,突破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探索统筹管理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控制医疗服务费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

(一)完善农村医疗管理制度

1、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管理卫生院,卫生院管理村卫生室的两级管理模式。把所有农村个体医生并入乡村医生,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工资、福利、社保等由全区统筹,乡村医生的考核、交流、任用等由乡镇卫生院负责。全区乡镇卫生院职工的考核,交流,任用等由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在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与乡镇卫生院之间、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之间推行合同管理,签订协议,明确其责、权、利的关系。明确医疗服务范围、内容、质量、价格、费用控制指标、违约责任和责任处理等标准。明确乡镇卫生院院长、医务工作者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

2、实行医药分离制度。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定价,实行医药分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成本,让利于民,施惠于民。成立药品配送中心,对全区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每年所需常用药品进行集中招标采购,防止 5 以前采购药品中的种种不正之风,集中招投标绝对不能搞我区财政实行的公开招投标模式,那种模式只会富了少数人,而苦了农民群众。

3、实行合理规划制度。设置乡镇卫生院,建设乡村卫生室。所有乡村卫生室全部实行规划布局、图纸设计、外观标识、医疗装备 “四统一”。根据地理、交通优势,交通方便的乡镇卫生院作为重点发展的综合性医院,集中人力、财力打造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辐射和带动周边乡镇卫生院,减轻农民进城看病成本,方便农村合作医疗在费用报销上的管理。

(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

1、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投入。首先,探索乡镇卫生院“吃皇粮”、“用皇粮”的公益性,开展乡镇卫生院实行全额拨款、收支两条线管理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业务合作试点工作,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体制上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待遇,解除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引导和鼓励高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优化卫生院的人才结构,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真正体现卫生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其次,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对卫生事业投 6 入的长效保障机制,逐年增加卫生事业经费投入,确保政府财政投入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基本建设的投入,有计划地分批解决医疗机构的业务用房、医疗设备添置等,充分保证基本医疗服务和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条件。拓宽投入渠道,争取社会力量、民间资金支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先进医疗设备,改善医疗基础设施。

2、抓好农村卫技人员队伍建设。探索和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多渠道推进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积极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层次较高的医务人员,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卫生工作人员工资福利政策,建立乡(镇)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工资财政补贴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合理拉开分配档次,通过各种集训、轮训、进修等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一些永久型、实用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继续实施“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努力改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加大城市医疗支援农村力度,不定期组织专家开展老少边穷地区巡回医疗、远程医疗试点,利用上 7 级的优秀医生、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把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送到农村。

3、推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村卫生所(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最直接、最方便地为农民服务的卫生机构,也是预防保健工作开展的最基础的载体,在健康宣传、计划免疫、疫情报告、传染病防治、医疗保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卫生所建设与管理水平差异性,直接关系着最广大农民防病治病的问题,所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也是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今后必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乡村医生到空白村服务。严格对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强化对乡村医生的正规化、系统化培训,全面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

(三)建立健全组织机制

1、提高群众参合率。群众接受一项新制度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加大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参合积极性。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和有效办法,围绕如何解决农民的心事、难事,做好利民便民服务工作,增强农民群众的信任感。通过一系列的利民便民措施,方便农民群众参合。

2、提高基金使用率。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人均40元提高到80元,在充分考虑农民潜在医疗需 8 求增长和医药费用上涨等因素基础上,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尽力保障、略有结余的原则,适时调整和完善补偿方案,解决乡镇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社保经费,让医务人员不再为自己的工资而开“大处方”,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推动农村合作医疗的持续开展;还要解决农民看病报销经费及农村合作医疗正常运转和控制重大疫情所需要的经费。保证资金在管理、使用、分配上规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要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充实经办机构人员,合理配备懂财会、医疗业务、行政管理、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人员,并将其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医疗补偿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根据各方承受能力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重点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在农民看病补助方法上,要抓好新农合信息化管理建设,充分考虑到政府、医院、患者的利益,实现一举多得的共赢局面,采取“既补大,又补小,以支出定补偿”的方式。全面推行即时补偿制度,改进报销结算方式,规范资金支付制度,方便群众得到补偿。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等困难人群,给予优惠政策。合理确定补偿比例,补偿比例要根 9 据筹集资金总量,本着“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

(四)强化医疗机构监管体系

1、确保制度落到实处。新型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要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严格对医疗费用的审核、加强转诊管理、推行单病种定额付费办法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降低医疗费用;建立定点医疗机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医疗费用分析、评估和通报制度,把医疗费用上涨幅度、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新农合制度执行情况等,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定点资格和费用拨付挂钩;定点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疾病检查、治疗、用药的规范、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作风建设,积极引导患者合理施治,合理用药。不断强化医技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升,规范医疗行为。定期分析医疗质量和医药费用情况,限制非报销费用比例,为参合农民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

2、确保基金合理使用。严格执行新农合基本药品的诊疗目录,控制住院费、门诊费的涨幅,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严格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目录范围外自费医疗费用比例。各定点医疗机构 10 当月新农合住院病人目录范围外自费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应控制在15%以下,超过部分由定点医疗机构自行支出。

参考文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下载对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水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位普通乡镇干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思考

    一位普通乡镇干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思考 徐立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开始建立以来,由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管理,运行一直比较平稳,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思想认识基本得到......

    对平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对平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周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对农民的医疗保健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重大举......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模版]

    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思考 前言 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现状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始于2003年,截至2006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20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庞大,医疗医疗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数以亿计的民众的福祉,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而相对于城镇的医疗保障......

    对盘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与思考

    对盘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与思考刘 剑〔内容摘要〕 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盘县自2004年12月成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通过努力工......

    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分析及思考

    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分析及思考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的深切关怀。自2006年9月,省政府批准我县纳入国家和全省......

    关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的 调查与思 考为了充分掌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的落实情况,促使今后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与健康发展,确保明年的参合率上升......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自检自查报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有关要求,乡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人员对乡卫生院和各村卫生室的新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