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卫生人才人事工作要点的通知(写写帮整理)
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卫生人才人事工作要点的通知
赣卫办人字[2012]2号
各设区市卫生局、厅直各单位:
现将《2012年全省卫生人才人事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2012年全省卫生人才人事工作要点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2012年全省卫生人才人事工作要点
2012年全省卫生人才人事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加强卫生
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和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推进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为
契机,规范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探索建立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卫生事业单位管理体
制与运行机制。
一、贯彻落实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按照《江西省中长期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对各设区市、厅直各单位卫生人才工
作进行一次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各地、各单位落实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抓好卫生人才
工作。
二、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招聘90名执业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举行一期岗前培训班,加强项目资金和受聘医师的管理。继续实施定向
培养乡镇卫生院医学生计划,招录定向医学本科生537 名、专科生 345 名。对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
对象进行培训。评选表彰第三批“从事农村卫生工作满三十年荣誉奖”。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科
医生制度的实施意见》(赣府发[2012]5号)要求,积极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等工作。
三、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做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赣鄱英才555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人选推荐
工作;继续抓好卫生部“西部人才培养”、“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项目工作;在第三届江西省卫生厅有突出
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基础上,向卫生部推荐8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加大厅直单位对具有正高职称或
博士学位、在学术技术领域具有较深造诣和突出成果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采取咨询、讲学、短期聘
用、人才租赁等灵活方式引进人才。
四、抓好其他卫生人才工作
继续实施“卫生人才服务团”项目,从省直医疗卫生单位选派12名专家到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挂职服务,从市直
医疗卫生单位选派33名专家到县、乡医疗卫生单位挂职服务;协同省人保厅做好“三支一扶”支医工作,鼓励
吸引医学大学生到基层服务。
五、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公开竞聘工作
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公开竞聘工作的指导意见,督促指导各地
组织实施公开竞聘工作,不断深化基层人事制度改革。到2012年底,以县(市、区)为单
位,公开招聘负责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达到60%以上。
六、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做好厅直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的推荐工作,采用外部评估的方法,完成省直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人选的评选工作。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探索建立卫生事业单位合同
用人、公平竞争、绩效评价、人员退出、权益保障、监督管理等人事管理新机制。
七、做好厅直单位新进人员招聘工作
按照《江西省卫生厅直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新进人员管理办法》等规定,组织厅直卫生单位进行两次公开招聘
人员工作,规范招聘程序,严把招聘信息发布、面试、拟聘人员审批备案关。落实退伍军人安置政策,做好退
伍军人安置工作。
八、做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资格评审工作
按照《关于2012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赣人社字[2011]52号)等文件精神, 做好
江西考区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加强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确保江西考区考试工作顺
利实施。组织实施全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做好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
九、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
按照《关于印发<江西省卫生系统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卫作
风整治字[2012]1号)要求,根据职责分工,扎实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着力改善干部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
十、加强厅直单位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继续贯彻落实《省卫生厅党组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赣卫党字〔2010〕34号)和厅党组的要求,切实加强厅直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抓
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落实“三重一大”工作制度和党政议事规则等的监督检查。对厅直单位干部人事档案进
一次检查,进一步规范管理。
第二篇:2009年全市人才人事工作要点
2009年全市人才人事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年工作总体部署,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各项人事制度改革,统筹做好人事编制工作,为建设效益和谐新慈溪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人事保障。
一、以创
新型中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为重点,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1、继续实施“万名人才引进计划”。按照“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总体要求,大力引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确保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000名以上,其中中高层次人才5000名左右。
2、组织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招聘活动。争取全年达到50场次以上,重点抓好市内外大型人才交流活动,继续举办家电类人才专场招聘,拟在杭州湾大桥正式通车之际,举办面向长三角大型人才招聘活动。
3、扎实推进人才市场建设。以新人才市场启用为契机,不断创新交流方式,努力扩大交流规模,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网上人才市场作用,组织举办第四届网上人才洽谈会,密切全国相关网站联系合作,力争新增会员单位500家。
4、切实做好毕业生实习基地和市外人才考察工作。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来慈实习,争取来慈实习高校毕业生达到300名左右,留慈工作达到100名左右。继续实施市外中高层次紧缺人才来慈考察活动,争取来慈考察人才达到100名左右,留慈工作50名左右。
5、全面启动“千名高校毕业生储备计划”。按照“政府鼓励引导、市场基础配置、毕业生和企业双向选择”的基本思路,制订出台《慈溪市选拔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暂行办法》,力争年内选拔5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
6、扎实推进“百项国内外智力项目引进计划”。加强与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开展“网上链接百校(所)、走访邀请百校(所)”活动。创新引智方法,实行网上申报,力争有更多的企业申报智力项目,引进更多的专家来我市科研开发,帮助解决技改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7、深入实施“115人才工程”。按照新一轮115人才工程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培养措施,健全培养体系,举办一期科技创新高级研修班,做好第二批培养人员选拔工作。
8、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按照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总体部署,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全面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轮训。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管理等更新知识培训。
9、切实加大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继续组织实施优秀中青年人才赴国(境)外培训工作,新办一期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班,继续选送优秀中青年人才攻读硕士以上学位。
10、继续做好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目标。其中对村级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各类先进、示范村可适当增加名额。要进一步加大培养力度,加强管理工作,力争使他们发挥更好作用。
11、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事部门综合管理人才的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大力吸纳海外留学人才来慈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人才队伍整体实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新路子。
12、完善人才政策保障体系。抓紧制订出台系列人才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表彰力度,组织开展慈溪市杰出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奖励活动,提高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标准。
13、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完成首期580套人才公寓交付,着手启动第二期(1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努力帮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其中高层次引进人才子女可优先安排城区就读。继续实施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市情通报和节日慰问等活动。
二、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为重点,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14、继续抓好公务员法入轨运行工作。完善公务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人民团体、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根据上级统一部署,贯彻实施公务员培训、申诉、任职定级、职务升降、日常登记管理等相关配套法规。探索实施公安、工商系统公务员分类管理工作。
15、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按照国家公务员录用、考核和处分工作等规定,认真做好公务员考录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切实加强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工作指导和监督。加强公务员交流轮岗、奖惩和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等工作。
16、继续抓好公务员培训工作。规范完善公务员初任、任职和在职等各类培训,重点提高公务员政治理论、公共服务、
第三篇:人事工作要点
人事工作要点
人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工资分配制度、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各项人事工作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以高素质人才为重点,坚持引进、培养并举,优化人才环境,着力构建区域性人才高地
㈠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引进各类高素质人才。一要全面实施“325人才引进工程”。全年确保引进各类人才2500名以上,其中中级职称或学士学位以上的中高层次人才XX名,重点解决我市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工程等领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二要积极组织各类人才交流招聘活动。重点组织好市内外4次大型人才交流活动,对来我市应聘的中高层次紧缺人才,将继续实施交通费补助。要进一步办好人才市场交流活动,适时增加交流场次。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全国性的各类人才招聘。三要努力办好国内重点高校xx实习基地。重点联系10所左右高校,选拔300名左右外经外贸、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类高校毕业生来我市实习,力争有百名以上毕业生留我市工作。四要大力实施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制度。对携带国家发明专利或高新科技成果来我市创业并用于产业化的各类人才;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市财政给予3-10万元的经费资(补)助。五要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积极实施引进人才《工作居住证》制度。鼓励国内外人才不迁户口、不转关系,以短期聘用、技术攻关、项目咨询、企业顾问等灵活方式,来我市长期工作或短期服务。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且符合年龄规定要求的可办理《工作居住证》,并享受本市同类人事代理人员同等待遇。六要进一步加大国内外智力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专家来我市进行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帮助解决重大技改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全年力争引进国内外智力项目50个以上,其中国外智力项目20个。争取设立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㈡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要继续推进“115人才工程”,着力抓好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培养工作机制,确立培养目标,落实培养措施,加大培训力度。要努力改进完善培养人选选拔、考核和科研经费资助等各项管理工作。二要重视做好在职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根据高层次管理人才赴国(境)外培训规划,将选送30名左右高层次人才赴国(境)外参加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和城建规划等专业培训。继续选送一批在职优秀中青年赴国内重点高校培训深造。三要会同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办班,开设国际商务、财务总监、市场营销和工民建等专业班次。四要创新形式和内容,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根据本市XX-XX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计算机应用能力(三级)》、《WTO基本知识》和《通用英语水平等级》等公共课目的培训,同时要切实抓好专业课的培训。五要继续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对到村工作满二年的,将择优考录到镇属事业单位工作。要切实加大培养管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工资报酬等相关待遇。
㈢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一要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目标考核和督促检查。要大力宣传重才爱才单位以及做出突出贡献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适时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表彰奖励人才工作先进。二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要积极推进人事代理工作,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定期发布人才供求信息。三要创造条件,争取建造一批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人才公寓,重点解决企业高层次人才居住问题,市财政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网络,积极发挥镇(街道)人才服务站作用,建立重点企业人才工作联系制度。着手启动现代化人才大厦建造。
二、以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管理
㈠强化公务员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公务员培训工作。要按照上级有关公务员培训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公务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要加强公务员公共管理基础课程培训,重点学习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和《行政许可法》等。要继续抓好公务员计算机三级、电子政务、英语等级培训和初任培训、学历培训等。
㈡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公务员管理办法。要严格执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按照“凡进必考”要求,组织实施市镇机关公务员考录工作。加强公务员轮岗交流工作,积极探索机关中层骨干跨部门交流办法,大力推进年轻优秀公务员多岗锻炼,对关键岗位上的公务员实行定期轮岗。根据市镇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考核制度,加强考核工作,更好地发挥考核的评价激励作用。要继续实施公务员奖励和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养制度,严格惩戒制度。
㈢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切实增强执政为民意识。要继续开展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强化公务员公仆意识,规范公务员服务行为,促进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要全面推行新录用公务员宣誓制度,增强公务员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首问责任制度,克服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现象。要引导公务员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三、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综合配套改革,切实增强事业单位生机和活力
㈠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围绕人事管理“进、管、出”各个环节,继续推进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用人制度改革,规范完善聘用制度,切实加强聘后管理。严格实施新进人员考录制度和人事代理制度。继续实施紧缺专业人才聘用制度,加强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严格考核和解聘辞聘等管理工作,切实维护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
㈡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工资分配管理办法,扎实推进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事业单位自主选择岗位工资、结构工资、项目工资、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合理拉开收入档次,使分配向绩效和关键岗位倾斜。
㈢积极探索职称制度改革。要按照科学分类、社会评价、单位聘用、政府宏观管理的要求,逐步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社会和业内认可的社会评价机制,实行资格考试、考核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法。要改进完善聘任制度,严格实行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宏观控制,推行以考核为依据的竞争聘任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
㈣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和职能,做好分类管理工作。要从严控制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加强法人登记管理和检验。
同时,继续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军转干部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目标管理考核、退休干部管理和工资福利等日常工作。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争创“四型”机关
一要深入开展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加强理论武装,加快知识更新,强化能力培养。要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努力争创学习型机关。二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推进人才人事工作。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为公众提供廉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努力争创服务型机关。三要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规范机关行为,严格考核奖惩,强化政务督办制度,加快办事节奏,提高行政效能,努力争创高效型机关。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和各项规定,规范从政行为,加固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局内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抓好廉洁从政教育,努力争创清廉型机关。
第四篇:关于印发2007年全市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威卫办〔2007〕2号
关于印发2007年全市卫生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区卫生局,高技区、经技区社会事业局,解放军四〇四医院,市职工医院,局直各单位:
现将《2007年全市卫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三月十三日
第五篇:关于印发《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推荐]
关于印发《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的通知
科协组函人字〔2015〕124号
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领导同意,现将《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各责任部门和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把握时间进度,注重工作实效,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附件: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2015年4月24日
附件
中国科协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
2015年,中国科协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机遇,围绕科技创新需求和人才成长需求,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拓宽人才服务渠道,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认真做好人才的培养举荐、评价激励、引进使用、联系服务等工作,进一步密切与科技人才的工作和思想联系,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
1.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牵头抓总作用,认真履行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职责,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人才工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相关文件,推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举荐、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积极向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推荐人选,会同科技部等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适时召开中国科协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传达中央部署,沟通协调工作,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有关部门与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抓好人才工作落实的工作机制。按照中组部工作部署,对中国科协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2.加强科协人才工作调查研究。开展“十三五”规划人才工作专项课题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科协人才工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结合科协实际,对科协人才工作的方式、方法和特点、规律进行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制度,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以及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构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中国科协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其他成员单位
3.加大人才宣传力度。深入宣传中央关于人才工作重大部署、重大举措、重大成就,总结宣传科协系统人才工作经验做法。继续通过资料采集、专题展示等形式做好科技人物宣传,完成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全国巡展任务,举办“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汇演活动,加大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的宣传力度,推出一批事迹突出、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研宣传部、组织人事部、发展研究中心
二、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4.改革调整科协奖励项目。研究提出改革调整科协奖励项目方案,确定中国科协拟保留改进的奖项、拟取消的奖项以及新设立的奖项。通过顶层设计,优化结构,强化导向,完善程序,着力打造具有学术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的科协奖励品牌,争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颁奖。结合国家科技奖励改革,组织研究、推动设立“国家杰出科学家奖”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奖”,重点奖励重大科技贡献和杰出科技人才。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计划财务部、学会学术部、科学普及部
5.做好科协奖项组织评选工作。与中组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评选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与全国妇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公司共同开展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表彰工作,与总政干部部、求是科技基金会等联合开展第十八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完善科协奖项工作机制,扩大人选推荐渠道,优化评审程序,提高评选质量,提升奖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办公厅、学会服务中心
6.做好国家科技奖等奖项推荐工作。按照国家奖励办通知要求,组织评审、推荐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精选学会组织推荐优秀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参与国家奖励评审,强化对科技人物的奖励,优化国家科技奖励结构。按照科技部部署,组织推荐“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候选对象。做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等国际科技组织奖项的推荐工作。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学会服务中心、有关全国学会
7.发挥全国学会人才评价作用。指导、协调全国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评价职能,继续推动全国学会做好科技奖励工作。发挥科协组织在人才评价中的基础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全国学会分类开展人才评价标准、方法及成效的研究。进一步做好全国学会参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相关工作。
责任部门和单位:学会学术部、科普研究所、有关全国学会
8.做好推荐(提名)两院院士候选人工作。根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通知要求,按照《中国科协推荐院士候选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充分发挥同行评价在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学术导向,坚持客观公正,坚持专家主导,强化纪律意识,注重廉洁高效,严格工作程序,制定问责制度,确保推荐(提名)的权威性、公正性,高质量完成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评审工作,为国家推选举荐高层次人才。结合推荐工作,健全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学会学术部、学会服务中心,有关全国学会、省级科协
三、统筹促进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9.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举办第十三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着力办好大会特邀报告、专题学术交流、高端人才推介等活动,帮助博士生成长成才、创新创业。依托全国学会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鼓励学会自主设计,探索对科技人才职业生涯早期资助的有效路径和创新模式,支持“小人物”脱颖成才,帮助他们在科研资源配置、评价奖励、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得到持续稳定支持。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学会学术部
10.加强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组织开展“青少年创新创意大赛”、“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和“中学生英才计划”、“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和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工作,培育创新创业后备人才。
责任部门和单位:科学技术普及部、青少年科技中心
11.加强科普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推进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培养试点工作和科普人员的继续教育,指导全国学会做好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推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和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在本学科、行业和领域的科学传播工作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建立中国科普志愿者协会,完善科普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开展科普惠农工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责任部门和单位:科学技术普及部、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中心)、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中国科技馆
12.推动企业创新人才培养。调整中国科协相关部门职能,在学会学术部加挂“企业工作办公室”牌子,加强工作指导,推动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更好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完善专家工作站制度,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项目合作和创新方法培训,推动科技专家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创新创业;改进“讲理想、比创新、比贡献”活动形式,丰富时代内涵,畅通扶持和举荐企业科技人才的渠道,引导企业用好用活人才;组织实施创新方法培训、知识产权巡讲,提升企业科技人才创新能力。
责任部门和单位:学会学术部、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13.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和海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化高水平智库建设,服务联合国咨商和国际组织工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进更多世界一流学者来华开展学术交流。推动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加大中国科学家获得国际大奖的推荐力度,支持更多优秀科学家走向国际舞台。提升“海智计划”水平,探索启动“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工程”试点工作。配合中组部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的意见,研究编制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推送工作规划。
责任部门和单位:国际联络部、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14.做好中国科协“九大”代表的选举和委员候选人的推选工作。优化、完善相关程序和制度,扩大选人视野,将成果突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热心科协工作的科学家和基层一线的优秀科技人才团结凝聚到科协组织中来。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
四、扎实做好科技人才的团结引领和联系服务工作
15.引导科技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出台科学文化建设纲要和科技工作者行为规范,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弘扬科学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目标要求,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坚守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依法依规开展科技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在科技界深入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研宣传部、组织人事部、发展研究中心
16.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部署,做好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工作。启动“创新50人论坛”,发挥高层次专家在决策咨询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围绕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举办论坛或研讨会。继续做好《科技工作者建议》、《科技界情况》、《调研动态》等编印工作。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研宣传部、发展研究中心、学会服务中心
17.为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通过全国学会引导科技人才参与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为科技人才拓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科技交流活动,支持学会积极申办国际一流学术会议,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合作办好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联合有关部门深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继续打造“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积极搭建高层次的综合国际交流平台,继续推进《华盛顿协议》各项工作,争取在2015年转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
责任部门和单位:学会学术部、国际联络部、国际科技会议中心、学会服务中心
18.认真办好2015年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组织部署全国科协系统在12月15日前后,集中举办表彰、慰问和服务科技工作者系列活动。办好中国科协会员日主场活动。协调配合党组书记处领导走访看望科学家和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现有资源,加大中国科协会员日活动宣传力度。研究、论证将“中国科协会员日”更名为“中国科技工作者日”。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办公厅、学会学术部、调研宣传部、中国科技馆、机关服务局、信息中心、学会服务中心
19.组织科技专家暑期考察休假。以中国科协重点联系专家或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为主,组织开展科学家暑期考察休假。结合考察休假活动,召开院士专家服务地方发展咨询座谈会、院士报告会,基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听取专家和基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有关地方科协
20.举办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根据中组部部署,从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获奖者中选拔学员,6月份在浦东干部学院举办一期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班,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进行国情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国情知识、增强国情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
21.面向科技人员开展继续教育。深入开展企业一线创新工程师培育及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调研工作;支持学会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加强与人社部协调沟通,推荐更多全国学会申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项目,加大推荐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项目和岗位培训项目的力度;举办全国学会继续教育工作人员培训班和研讨班。
责任部门和单位:学会学术部、学会服务中心
22.优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建好、用好全国和省级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做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工作,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科技人才队伍状况,反映科技工作者呼声与诉求。在维护广大科技工作者正当权益方面积极发声,为科技人才放手创新营造有利环境。推动厘清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边界,按照法律框架下的容错纠错机制,切实保护科技工作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责任部门和单位:调研宣传部、发展研究中心
23.拓宽方式和渠道,加强与科技工作者的日常联系。建立、落实中国科协重点联系专家制度,体现党和国家对广大人才的关心关怀。召开在京中青年科学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反映愿望诉求。组织青年科学家创新沙龙,为增进青年科学家之间的工作联系、思想沟通与学术交流提供平台。继续做好中国科协八大代表联系服务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中国科协联系专家的方式和手段。重视人才工作基础建设,完善和更新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专家信息。
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办公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