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

时间:2019-05-13 01:29: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

第一篇: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

回顾改革开放30年,全国的经济得到了飞快的提升。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收入更是得到了几倍的增长。南通顺应历史潮流,抓住了这个机会,在这段时间内坚持改革,全面贯彻创新思想,逐步强壮,逐渐走向辉煌。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这30年南通发生的变化。

1.南通市成为全国工业经济效益名列前茅的“明星”城市

1981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新华社消息:“南通市工业经济效益跃居全国前列,成为继常州市之后又一个人均年产值超万元的中等城市”。该年度,南通工业总产值达到23.53亿元,人均工业产值1.12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61万元,每百元资金提供的利税达到43.7元,超过全省31.81元的平均水平。南通成为全国220个城市中工业经济效益名列前茅的“明星”城市。

2.南通诞生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通力王有限公司

1982年11月23日,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国南通力王有限公司正式开业。30年来,已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南通建立7711个外商投资企业,其中,日本王子株式会社在南通投资总额将达27亿美元的造纸项目,是迄今为止日本对华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

3.南通地市合并

1983年,南通地市合并,撤销南通地区,设立南通市。将海安、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启东6县划入南通市管辖。地市合并,整合了资源,拓宽了南通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空间。

4.南通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沿海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1984年 4月6日,南通市被国务院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南通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方案》,并批准建立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后,南通又相继设立了13个省级开发园区和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主体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开发开放群体,成为南通对外开放的主战场。1980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南通分关成立。1984年11月22日,南通首条国际班轮航线开通。

5.南通获鲁班奖53个,南通“铁军”驰誉全国

1988年,南通市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承建西藏拉萨饭店获得鲁班奖,这是江苏省获得的第一个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至今,全市已获得鲁班奖53个,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建筑业成为南通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70万“建筑铁军”遍布全国、走向世界。

6.南通市科技进步连续保持全国先进

1995年9月,南通市荣获“科教兴市先进市”称号。1999年至今,南通市连续四届(8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全省第一个所辖8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

7.市场化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1995年,南通国有中小企业全面推进以“先售后股”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在省内外引起重大反响。实施住房制度改革,房改房上市交易全国领先。2002年起,探索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市场化改革的诸多改革创新之举,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先机和强大的动力。

8.南通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1997年1月11日,南通市被国家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至2008年,南通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2006年,海安县“角斜红旗民兵团”新形势下做好民兵工作的经验在全国推广,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集体二等功。

9.举办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开创对外开放新平台

2001年9月,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召开,这是南通首次从地方区位优势出发举办大型经贸活动。此后,每年都举办港洽会,并使之成为南通集聚人气、创造商机、展示形象、构建对外开放载体的重要创举。2008年第七届港洽会,重大项目签约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集中签约项目155个,其中投资项目87个,总投资603亿元。

10.首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

2001年、2005年,南通市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2003年4月,在全国率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平安南通建设持续走在江苏和全国前列,万人发案率一直保持全省最低,公众安全感名列全省第一。

11.举办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

2004年5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外交部正式批复,同意当年9月在南通举办首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2005年、2007年,在南通又相继举办了两届世界大城市带发展高层论坛。论坛的举办,不仅为世界大城市带各城市提供了直接交流、对话、合作的平台,也标志着南通以更为主动的姿态走向国际舞台,在更广的范围内提升了发展的起点和标杆。

12.南通大学成功组建

2004年5月13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南通大学。2004年11月28日,南通大学隆重举行揭牌典礼。南通大学是由3所高校组合建立的综合性大学,在校生规模3万人,是南通高等教育史上的重大突破。

13.南通建成以南通博物苑为代表的环濠河博物馆群

2005年9月24日-25日,国家文化部在南通成功举办南通博物苑一百年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百年庆典,集中展示“文博之乡”南通的博物馆建设成就。近年来,南通市建成了以南通博物苑为代表的环濠河博物馆群,拥有体育、珠算、纺织、蓝印花布、风筝等各类博物馆28个。

14.南通市大力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2月7日,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建设“民富、村美、风气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就业创业全民化带动“民富”,以推进布局优化、河道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打造“村美”,以推进村规民约普及化、社会管理民主化促进“风气好”。全市村村通上水泥路,全面推开“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式的垃圾集中处置。在全市推开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全省全国的创新之举,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委组织部向全省进行推广。

15“濠滨夏夜”、《海安花鼓》等群众文化品牌享誉全国

2007年6月15日,南通群众文化品牌“濠滨夏夜”在全国工会制造十大品牌评选中名列榜首。南通市坚持开展27年的“濠滨夏夜”群众广场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成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海安花鼓》特色鲜明,叫响全国,先后荣获全国民间广场舞蹈最高奖-山花奖和全国群众文艺群星金奖,参加了国庆50周年文艺演出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

16.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在通签署“南通宣言”,南通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2007年9月20-24日,第九届亚洲艺术节在南通举办期间,中日韩三国文化部长共同签署“南通宣言”,开启了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30年来,南通已与英国斯旺西市、日本丰桥市、美国泽西市等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友城遍布亚、欧、非、美等各大洲。

17.全面、协调、持续跨越发展的“南通现象”备受关注

2005-2007年,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连续在全省名列前茅。2007年,全市GDP总量达2111.88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中前移至第28位,30年翻了六番;财政总收入达300.71亿元,30年翻了七番。一、二、三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南通进入经济质态加速提升的发展新阶段,所辖6县(市)全部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各级领导、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权威媒体对南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十分关注,将这一区域独特发展现象称之为“南通现象”。2008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将经过深入系统调研、考察、研究后的“南通现象”概括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跨越之路”。

18.外资、民资双双跃居全省第二

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30年累计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30亿美元,其中2007年突破30亿美元,跃居全省第二、跻身全国十强;进出口总额达到123亿美元,出口贸易扩大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经合作连续13年保持全省第一。民营经济突飞猛进,2003年提出“争创全省民营经济第一大市”,2007年成为省内第二个、全国第六个私营企业超10万家的城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突破2000亿元,在全省排名第二。

19.南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九年负增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3:100,连续30多年保持正常,计划生育率、累计独生子女率居江苏第一。在全国首创的生育关怀“亲情牵手”服务行动被国家人口委和中国计生协推广

20.以苏通大桥通车为标志,南通正式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形成公路、航空、铁路、水上立体交通网络

2008年6月30日,创四项世界纪录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结束了南通“有江无桥”的历史,南通的区位优势由此实现质的提升。1993年8月24日,南通兴东机场正式开航。2004年7月1日,宁启铁路宁通段建成通车;2007年4月18日,铁路南通站改扩建工程全面建成并始发列车,结束了南通没有长途客运始发列车的历史。南通“一横一纵”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和“五横六纵一环”的干线公路网全面建成,初步形成了由大桥、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汽渡等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21.设立南通体育日

2008年8月12日,南通籍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一日夺三金”的奇迹。为了纪念这一辉煌成绩,市人大常委会把每年的8月12日定为“南通体育日”。南通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先后涌现了包括7位奥运冠军在内的15位世界冠军,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2006年10月15日-22日,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在南通成功举行,被誉为省运会历史上“最成功、最精彩、最经典、最和谐”的体育盛会。

22.南通家纺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创意金奖”称号

2008年10月,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南通家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创意金奖”。南通家纺业注重品牌建设,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有力促进了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市有家纺生产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拥有江苏叠石桥国际家纺城、江苏志浩绣品市场等国内一流规模的家纺产品专业市场。

23.以洋口港初步通航为标志,南通沿江开发、江海联动取得突破

2008年10月28日,如东洋口深水大港实现初步通航。近年来,南通充分发挥沿江沿海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沿江开发、江海联动战略,基本形成沿江船舶工业走廊,沿海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2007年全市造船完工量274万载重吨,约占全省的70%%、全国的17%%;6个风电项目装机总容量达135万千瓦,建成并网31.3万千瓦,累计发电6亿多度

24.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南通市积极加强以“精品濠河”为重点的生态城市建设,不断加大城市水环境治理力度,注重挖掘丰厚的人文底蕴和旅游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较大规模的精品工程,使濠河周边景观和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南通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

25.“五城同创”结硕果

2004年3月,南通市全面启动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的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五城同创”。2002年10月29日,南通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5年12月,南通市区及所辖六县(市)全部进入江苏省文明城市行列,南通市成为江苏省江北第一个文明城市群。继先后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江苏省

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南通又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大考”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考核。

第二篇:改革开放变化

改革开放 30 年家乡的变迁调研 【摘要】 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抓住时机,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后,中

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领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的伟

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

历史性的变化。尤其是农村,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农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趋于多样化。而农民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道路上的首要问题,因此了解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农村;现代化 【正文】 20 世纪 70 年代末,当时的新中国正处在一个水深火热的时期。国 内: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整个政

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情况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的状态,国民经济到

了崩溃的边缘。国际:全球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

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在这样的

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

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 征程。1978 年 12 月,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正式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我

国的全面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开始。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迁的调查,多层面多角度地分析

改革开放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巨大影响。

一、衣、食、住、行方面的显著性变化

(一)、衣:从粗布装到时尚服装

从我父母老一辈人的叙述当中了解到,当时家乡人穿的都是自己做的粗布 3 衣服。从新到旧,这个穿过那个接着穿,穿到破了也舍不得扔掉,补补接着穿。

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了,家乡的百姓在穿

着上与三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了。不是时尚款式服装不穿,不是牌子服装不穿。

以前是出门没有衣服穿,现在是出门不知道穿哪套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样式不断更新。服饰已不仅仅是御寒工具,更成为了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的方式。

(二)、食:从吃饱到吃好

父辈们谈起三十年来在吃的变化上,大都感慨万分。过去一大家子人,吃 的最多的就是大锅煮的红薯和菜坛腌的腊菜,甚至连吃一顿白面做的饭都是很

奢侈的事情。那时过年是大家最向往的,因为过年能吃上一顿比平常好一点的

饭。改革开放后经济有了飞速发展。现在好了,平常就能吃上白面膜,大家想

吃啥吃啥,大鱼大肉早已是平常菜,甚至都嫌油腻了。吃饭不仅讲究个色,香,味俱全,还要营养均衡,合理膳食。

(三)、住:从黄泥茅草房到二层楼房

听老人们说,三十年前,村里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清一色的土坯房,茅草 的房顶,泥砖的墙。我爷爷奶奶住的泥巴房现在还在我们那个庄伫立着,现在

厨屋的墙已经倒了,堂屋的房顶也有个大洞。曾经,父亲叔叔他们就是在那里 长大的。现在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住房条件是越来越好,家里 的人们要么自己家盖上了楼房,要么到镇上买了房。前两年,爸爸也在镇上买

了一套两层的楼房。从整体来看,农村里几乎是家家户户都住上了钢筋混凝土 的房子,土房时代结束了。

(四)、行(1)、从土路到村村通

以前的农村,所谓的路都是被人们踩出来的,没长草的泥巴路,一到下雨

出个门,回来满腿拐的都是泥巴,即使是晴天,也弄得一身灰,一拍一冒烟。

现在呢,村村通政策的实施,庄里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变得越来越快 捷,上哪都方便。家乡农民终于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 时代。(2)、从步行到开车 4 据我的父亲回忆说,以前出门上哪办个事,都是靠两条腿走路,家里缺啥

少啥,基本上都是拉着板车步行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买,来回就得大半天。

母亲说那时候她和父亲结婚的时候,最想要的就是缝纫机和自行车。现在人们

出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电瓶车,有人骑摩托车,也有一部分人已经拥有了 自己的私家轿车。

家乡人民的衣食住行,也就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小事,但就是这些小事最 能体现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三十年来,家乡人民的物质条件上不仅发生

了很大变化,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的改变也不容忽视。

二、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一)、对子女教育从轻视到重视

家乡像父母年纪那么大的人有很多都不识字,很多家庭的孩子仅限于念几

天书认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就行。家长观念上也认为念书没有用,不如

回家帮家里干点活。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实

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家乡人民对教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再认为读

书没用,都非常重视教育,积极支持子女上学念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他们 的知识水平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下面是关于农村人们受教育程度的调查结果: 受教育程度 5% 35% 48% 8% 4% 0% 10% 20% 30% 40% 50% 60%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其他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后,受教育程度变化较大并能够

接受高等教育的家庭占 8% ;受教育程度有所变化的家庭占 48% ;义务教育能够 完成的家庭仅占 3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

一切归功于党的惠农政策,归功于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后,义务教育基本普 5 及,并且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这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 利的。

(二)、休闲方式从没有到多样化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三 十年前百姓的业余生活很单调,买个小电视机都是一种奢侈品,家境最好的率 先买了台 14 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引得全庄百姓都来看。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来,电视机已从少数家庭的奢侈品逐渐变为所有家庭的日常家用电器。即使是互联

网,最初作为高科技的象征,也一样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下面是关于农民休闲方式的统计结果: 休闲方式 14% 37% 7% 25% 17%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逛街 看电视 KTV 上网 旅游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农民休闲方式的结构呈多样化发展。其中,上 网、旅游、逛街、KTV 等活动以新型姿态快速发展,比例持续上升,看电视仍然 是人们闲暇时的主要消遣活动。该现象的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使农民有更多可供支配的资金从事更加丰富的休闲活动。除

此之外,消费品种的多样化、交通便捷以及与外界联系的加强都导致了此类现 象的出现。

综上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

巨大成就。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

观,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都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30 年来,我国经济持

续快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

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30 多年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6 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 “世界上对

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

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说法比较有眼光。” [1] 改革开

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

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

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应客观分析、沉着应对,认清方向、坚定

信念。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是

可以在前进中解决的,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这次调研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家乡人的淳朴和勤劳。在家乡人亲切的

言辞中,了解到了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变化的巨大。家乡的变化,让我明

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家乡的今天。家乡的进步和祖国的腾飞来之不易。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足美好。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C].人民出版社,1993,(134)

第三篇:改革开放30年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第四篇: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赶超·跨越·巨变

――莒县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路如琴弦,弹奏一曲曲奋进乐章;

桥似彩虹,放射一束束和谐光芒。

从城市到乡村,从铁路到公路,从县道到乡村道,从客车到出租车,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近年来,在莒州大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一种自豪感洋溢在莒县人的心头: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便利。莒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也让莒县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跨越”与“巨变”。

建设篇:打破瓶颈舒筋通络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莒县抢抓机遇,把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重要工作来抓,凝心聚力,克难而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统计,自2003年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莒县累计投资6.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980公里,建设大中桥梁158座。先后对县道莒安路县城至洛河段、天洛路洛河至棋山段、莒大路县城至店子集段、孟双线招贤至东莞段等共107公里进行了大修改造。同时,改建完成18处集农村公路、农村货运、农村客运和 局领导班子实行任务分解法,以实现外来资金到位为目的,瞄准招大引强,敢于自我加压、敢于调高目标、敢于突破极限,形成了落实一批、促成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生成发展良性循环,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增强后劲。据统计,仅今年以来该局累计争取公路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管理篇:规范市场繁荣发展

通衢大道望眼开,百舸千帆竞驶来。

随着一条条通衢大道的节节延伸,莒县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也出现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科学决策,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结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秩序,是保障运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莒县交通运输部门按照“严格、精细、科学”的管理理念,依法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严把道路运输查验、车辆检测及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超限超载以及无证经营、违章经营等非法营运经营行为,所有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启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率先在全市实现了车辆运行视频监控,确保了广大群众出行安全,全县基本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环境。

既要货畅其流,又要人便其行。在规范货运市场管理的同时,莒县还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采取新开线路、现有线路调整、热线挂冷线、长线挂短线等措施,对老线路分流,让车辆上山下乡、串村过门,使客运布局更加合理、科学。截止目前,全县共开通农村客运班线82条,客运班车265辆,日发班次达520个,全县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100%。同时,莒县还积极引导出租车变定点待租为运行待租经营模式,推行电台式网络化管理,方便了市民乘车。全县形成了以班车客运为主导,出租车和旅游客运为补充,服务城区、乡村和旅游景点的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的多层次、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

文明篇:树立品牌塑造形象 如果说路通车通是物质文明的一次历史性飞跃,那么全力优化软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阳光交通、和谐畅通”品牌,则是莒县交通运输行业更高境界的文明追求。

2010年,莒县交通运输局以惩防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实施了惩防体系3D模式,即依科技为支撑点、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条主线,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治三个层面的立体惩防体系,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这一做法被中纪委、省纪委、省惩防体系建设办公室、省交通运输厅、市委政策研究室分别予以刊发。县纪委印发文件在全县推广。2011年3月1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予以深度报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莒县交通运输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以局长纪同坤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在谋求莒县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莒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纪同坤感言: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铺平发展道路是交通运输局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跨越发展的雄心壮志,始终保持后发赶超的进取精神,锲而不舍、真抓实干,一方面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程,打造高效、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另一方面,加大交通运输“软实力”建设,增强莒县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能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文明服务水平,为胜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文明开放、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莒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要想富,先修路。”2003年,为了让农民兄弟甩开大步奔小康,一场声势浩大的“村村通油路”工程在日照拉开了序幕。如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全市已新建农村公路1996公里,涉及1268个行政村,通村率从2003年的36%提高到75%,受益群众达到100多万人。

变化之一:“村村通”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统计显示,我市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的这三年,也是自建市以来,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的三年。特别是2004年全市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均纯收入达到3695元,增长11.8%,创近年来的新高。记者采访时,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进村 赶个集的都没法去。现在好了,公路通了,俺们和城里人一样出门能坐上公共汽车,上哪去都方便了。”

变化之二:“村村通”完善了路网结构和功能,道路通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农村公路是路网的神经末梢,是体现公路“从门到门”运输特点的最后一环。随着日东高速公路和同三高速公路日照段的建成通车,我市对外的公路大通道已经打通,加快建设通村公路,是完善和优化我市路网结构的关键所在。从2003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启动至今,全市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2002年增长了122%,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较2002年底增长了39%。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农村客运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按照“路通到哪里,车就通到哪里”的要求,交通部门大力发展农村客运,较好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在2003年全市实现村村通客车的基础上,去年又设置安装了“村村通”客车站棚和站牌,进一步方便了农民出行。目前,全市农村客运线路达到126条,客运班车达到607辆,日发车近400个班次,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初步变为现实。

变化之三:“村村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镇域经济。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成为当地农产品流通的有力助推器,更是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没有“村村通”,莒县的“万亩瓜菜”、“万亩大姜”,岚山的“万亩茶园”,东港的“万亩银杏”,五莲的樱桃园等高效特色农业,都还只能“养在深闺无人识”。而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这些支柱产业的优势更加突出,规模效益更加显著,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便捷的交通条件,变化之四:“村村通”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各区县在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注重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极大促进了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布局调整、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施高标准规划,高标

变化之五:“村村通”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干部的凝聚力。“‘村村通’工程不但通了公路,而且通了民心,顺了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岚山区碑廓镇的王圣波深有感触地说。

在修路期间群众自发给施工人员和驻工地的乡镇干部送水、送饭、送鸡蛋的情景屡见不鲜,场面非常感人。东港区西湖镇一位80多岁的老人看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时,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把公路修到了我们家门口。”“没想到修路有这么大的凝聚力,通过修路使我们村班子团结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一位村支书如是说。原来村干部还担心公路通过村庄需要房屋拆迁,阻力会很大,但出乎意料的是,规划图纸一出来,村民不等村干部做工作,自己就主动动手拆迁。用他们的话说:“政府给我们修路,是为我们子孙后代造福,谁挡谁就昧良心。”通路通了民心,顺了民意,干部和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

第五篇:南宁改革开放变化

南宁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

说起自己的家乡,每个人都应该是很自豪的,因为我们对家乡都有特殊的感情,我也一样。家乡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也令我们自豪。我的家乡就是南宁。

改革开放30年来,南宁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西部小城成长为一个面向东盟各国的区域性国际都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高了、路宽了、桥多了、灯亮了、景美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连土生土长的“老南宁”都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不由自主地感叹南宁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1949年,南宁建成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余人。目前南宁市总人口达到683万多人,其中,市区人口达到260万人,建成区人口约180万人。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0多平方公里,比1949年扩大了40倍。曾几何时,南宁的第一高楼仅仅是位于朝阳花园附近的望火楼,高29.4米,是五六十年代南宁第一高楼,作为当时的地标式建筑,老南宁们无人不知。现如今,地王大厦高276米,59层,已经成为南宁的新地标、新形象、新高度。君不见高楼林立的埌东新区,如一位朝气蓬勃的少女,娉婷伫立在南宁的东大门,让各方来宾领略到她的迷人气息。

曾几何时,南宁市区大小街道114条,总长仅90.4公里,且街道狭窄坎坷。现如今,这个数目仅仅是当前南宁市城市道路总长的一个零头数而已,按照规划,不久的将来,南宁市的城市道路主、次干道系统总长将突破1800公里,如果加上快速环道和环城高速,那么总长将接近2000公里。君不见平直宽阔的民族大道,拥有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带,因为路宽、气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形象独特,被誉为“森林大道”,成为“广西第一景观大道”,它是南宁城市现代化和迅速发展腾飞的象征。其实,不只是民族大道,还有大学路、星光大道、壮锦大道、白沙大道、竹溪大道„„

曾几何时,南宁的跨江大桥仅有一座,1964年7月28日,由苏联援建的邕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使南宁人第一次感受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意。现如今,如果你站在邕江大桥头凭栏观望,上游有北大桥、中兴大桥,下游有桃源大桥、葫芦鼎大桥等10座大桥,从1座到11座大桥的建成,实现了邕江两岸无缝连接,把江南江北连成缜密的有机体,也承载着南宁从边陲城市变国际区域性中心的梦想与渴望。

曾几何时,南宁的夜景只是从千家万户透出的居家照明点点灯光。现如今,在市委、市政府实施亮化工程打造南宁不夜城的决定下,先后建立了以民族大道景观亮化工程为轴线,以会展中心,五象广场,滨湖广场、民族广场等为代表节点的组团亮化工程。这些量化工程与精品线路亮化和主要楼宇亮化、城市路灯照明工程等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以南湖片区为中心,民族大道为轴线,各活动场所、广场为节点的景观照明格局。君不见绚丽多彩的邕城夜色处处流光溢彩,光影交融,犹如璀璨银河倒映人间的盛景,使客人们更是沉醉其中。“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白天看街景,晚上看灯景”,南宁打造出自己的夜景品牌。

曾几何时,南宁的园林的绿化面积很小,只有两个小公园,面积只有8.46公顷,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有0.9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只有 6%。现如今,全市共有园林绿地面积1548.65公顷,公园10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3平方米。呈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成林、花成片”的美丽景象。2007年9月8日,联合国人居署为南宁颁发了“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奖项,标志着南宁的人居环境改善已成为国际典范。君不见似树影绰绰、芳草茵茵的南湖名树博览园,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与碧波粼粼的南湖交相辉映„„其实,南湖名树博览园仅仅是美丽绿城南宁巨幅画卷中的轻轻一笔。

南宁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今天我们看到,她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我们将更加热爱我们的家园!南宁是祖国南疆的一颗绿色明珠,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金融信息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全市辖管六个县和六个城区。改革开放30年来,南宁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中国西部小城成长为一个面向东盟各国的区域性国际都市,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楼高了、路宽了、桥多了、灯亮了、景美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连土生土长的“老南宁”都很难找到旧城的痕迹,不由自主地感叹南宁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1949年,南宁建成区面积为4.5平方公里,总人口9万余人。2008年,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0多平方公里,比1949年扩大了40倍。目前南宁市总人口达到683万多人,其中,市区人口达到260万人,建成区人口约180万人。南宁是一个多民族的城市,全市聚居20多个民族,其中壮族是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55.81%。

曾几何时,南宁的第一高楼仅仅是位于朝阳花园附近的望火楼,高29.4米,是五六十年代南宁第一高楼,作为当时的地标式建筑,老南宁们无人不知。现如今,地王大厦高276米,59层,已经成为南宁的新地标、新形象、新高度。君不见高楼林立的埌东新区,如一位朝气蓬勃的少女,娉婷伫立在南宁的东大门,让各方来宾领略到她的迷人气息。

曾几何时,南宁市区大小街道114条,总长仅90.4公里,且街道狭窄坎坷。现如今,这个数目仅仅是当前南宁市城市道路总长的一个零头数而已,按照规划,不久的将来,南宁市的城市道路主、次干道系统总长将突破1800公里,如果加上快速环道和环城高速,那么总长将接近2000公里。君不见平直宽阔的民族大道,拥有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带,因为路宽、气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形象独特,被誉为“森林大道”,成为“广西第一景观大道”,它是南宁城市现代化和迅速发展腾飞的象征。其实,不只是民族大道,还有大学路、星光大道、壮锦大道、白沙大道、竹溪大道„„

曾几何时,南宁的跨江大桥仅有一座,1964年7月28日,由苏联援建的邕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使南宁人第一次感受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意。现如今,如果你站在邕江大桥头凭栏观望,上游有北大桥、中兴大桥,下游有桃源大桥、葫芦鼎大桥等10座大桥,从1座到11座大桥的建成,实现了邕江两岸无缝连接,把江南江北连成缜密的有机体,也承载着南宁从边陲城市变成国际区域性中心的梦想。

曾几何时,南宁的夜景只是从千家万户透出的居家照明点点灯光。现如今,在市委、市政府实施亮化工程打造南宁不夜城的决定下,先后建立了以民族大道景观亮化工程为轴线,以会展中心,五象广场,滨湖广场、民族广场等为代表节点的组团亮化工程。这些量化工程与精品线路亮化和主要楼宇亮化、城市路灯照明工程等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以南湖片区为中心,民族大道为轴线,各活动场所、广场为节点的景观照明格局。君不见绚丽多彩的邕城夜色处处流光溢彩,光影交融,犹如璀璨银河倒映人间的盛景,使客人们更是沉醉其中。“白天看绿化,晚上看亮化”、“白天看街景,晚上看灯景”,南宁打造出自己的夜景品牌。

曾几何时,南宁的园林的绿化面积很小,只有两个小公园,面积只有8.46公顷,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有0.9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只有 6%。现如今,全市共有园林绿地面积1548.65公顷,公园10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3平方米。呈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树成林、花成片”的美丽景象。2007年9月8日,联合国人居署为南宁颁发了“联合国人居奖”。这是全球人居领域的最高奖项,标志着南宁的人居环境改善已成为国际典范。君不见似树影绰绰、芳草茵茵的南湖名树博览园,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与碧波粼粼的南湖交相辉映„„其实,南湖名树博览园仅仅是美丽绿城南宁巨幅画卷中的轻轻一笔。

在南宁生活了二十几年,亲眼见证了南宁市从一个发展落后于全国的民族区域首府成为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元的繁华都市的过程,亲眼目睹了南宁市从默默无闻的西南边陲小城到如今的区域经济核心城市的演变,改革开放30年来,南宁市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南宁虽然是广西首府,但在工业发展上经济规模不大,地位不如柳州,农业就更不用说了。1978年整个南宁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也不过区区的3亿多元。基础设施也非常差,没有高速公路,南宁到北海要走8个小时,到广州要花2天时间。现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到北海只要3个小时了。

数字表明,1978年南宁市财政收入只有2亿多元,到1988年增长到6.42亿元。而1988年南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9.15亿元。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南宁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1978年,南宁市生产总值仅为13.07亿元,到1988年增加到53.78亿元;2005年,南宁市经济总量超过700亿元;2007年,全市经济总量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幅度为17.1百分号。这一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全区、全国增速,也是自1994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的最高速度,南宁市也因此成为了广西首个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的城市。目前,南宁市不仅已经形成了以制糖、机械、化工、铝产品加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几大主导产业,并已形成了集群优势和上下游产业链条,而且,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而兴盛起来的会展、现代物流、信息等产业,也成为南宁市经济发展中越来越活跃的因素。

30年来,南宁市还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优良的城市人居环境已成为南宁的新“名片”;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连续五届取得圆满成功,使南宁市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区域合作也进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南宁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已越来越凸显,为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南宁人有理由相信,按照打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目标努力,南宁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新的跨越。

回顾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族人民、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定地走下去,坚持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更加美丽、更加繁荣的南宁必将很快展现在世人面前,南宁,也必将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

南宁!你是我的家,让我们爱护着你,为你争光!为你喝彩!为你自豪!希望你的明天更美好!更辉煌!

下载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30年南通的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正是国际体系发生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大发展的30年。中国外交根据国内发展的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借势......

    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曾理 易径益 王超贾飞 李国华 铎善荣 王玥一、改革开放的历史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三、改革开放的生活四、改革开放的问题一、改革开放的历史1、三十年前的小岗村30安徽省凤......

    改革开放的变化

    改革开放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 经历了30个年头后,我国改革开放没有停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又迈出了新步伐。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

    改革开放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家里的衣食住行的变化 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

    改革开放农村生活变化

    改革开放农村生活变化 30年的改革,30年的开放。这期间相伴的是30年的拼搏,30年的奋进。收获的是30年的惊喜,30年的巨变。享受的是文明、和谐、幸福的新生活。这一切是一种进......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物流101班 廖耀南 学号10615118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这3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用说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消费的变迁,改革开放的辉煌成......

    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学院:学号:姓名:摘要: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

    我的故乡是在……,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