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手册》的团委相关制度名录
《学生手册》的团委相关制度名录
1.《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团支部工作条例》
2.《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学生社团管理规定》
3.《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学生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外出安全管理暂行办法》
4.《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团内评优办法》
5.《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
6.《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学生联合会章程》
7.《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第二篇:团委制度
校团委工作制度
学校为进一步加强团委内部管理,规范团委委员行为,明确责任,高效合理地安排学习和工作,进而提高干部素质,所以拟定团委工作制度。
(1)团委人员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坚持参加党章和政治理论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2)积极要求进步,严格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把加入党组织当作为自己的政治追求,思想成熟,言行一致,坚持以先进、正确言行影响同学。
(3)明确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学习刻苦,态度端正,奋发向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各项考核均在班级前列,无违纪,不及格现象。
(4)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及他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团结同学,乐于奉献,在集体活动、公益活动等各项工作中模范作用突出,在同学中具有较高威信。
(5)团委委员应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努力工作,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6)全体干部应自觉遵守此制度,并约束自己的行为。
(7)团委各部应积极,高效,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不推委,不拖拉,不敷衍塞责,不推却责任。
(8)团委各部长应兢兢业业,努力工作,遵守有关规定,全力支持两委的各项工作。
(9)团委各部应积极服从上级的调配,协调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
(10)团委成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
(11)未能出席会议者,须事先向分团委副书记、主席、副主席、请假,如遇特殊情况未能事先请假,事后一定说明原因。
第三篇:团委制度==
***学院
共青团工作管理制度
共青团工作条例
为了加强我院各级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团的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我院共青团工作充满生机活力,依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章》,特制定本条例。
第一章 基本任务
第一条 根据学院的要求和共青团工作的特点,做好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团员青年进行四项基本原则教育,革命理想教育,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党的路线、方针和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等。经常了解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协助学院各级领导做好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青年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
第二条 积极配合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适合青年特点的独立活动,引导、帮助团员树立振兴中华而学习的目的,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开拓广阔的知识领域,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和创造的能力。
第三条 关心团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倾听团员青年的呼声,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健康成长铺路搭桥。
第四条 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1、坚持民主集中制,建好团的领导班子,加强对团支部的领导,搞好团支部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教育团员青年的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团的各项工作制度,实行委员分工负责制度,制定汇报制度、会议制度及营理条例、奖励条例和处分条例等,有计划地做好团的经常性工作,实行科学化管理。
3、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培训学生团干部,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与生活,不断提高学生团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4、对团员加强团的基础知识教育,教育团员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广泛开展“争当合格共青团员”活动,充分发挥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按照“有计划的发展团员,向一切先进青年敞开团的大门”的发展方针,积极做好团的组织发展工作,努力壮大团员队伍。
第五条 协助学生工作部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指导,使他们能够独立地、生动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六条 表彰团的先进集体和优秀团员、优秀团干,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配合党组织搞好学生的入党工作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
第七条 在青年教师中,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人青年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院改革,参与学院管理、教学和科研,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二章 管理制度
第八条 岗位责任制。各级团组织负责人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严格执行岗位制,各扬其长,勇于负责,敢于开拓,按职责要求负责地开展各项工作。
第九条 分工负责制。在职责范围内实行分线管理,分工负责,扩大各级团组织的自主权,在其规定的权限内,充分发挥积极性和独创性,同时做到分工不分家,搞好团结协作,理顺上下左右关系。
第九条 逐级逐理,团支部对团总支负责,团总支对院团委负责。第十条 实行制度管理,《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工作条例》是团内管理制度化的具体办法,各级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第三章 汇报制度
第十一条 各级团组织要定期向上级团组织和同级党组织汇报工作,院团委每学期向院党委全面汇报工作两次,各团总支每月(或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向院团委汇报工作,各团支部每两周向团总支汇报一次。
第十二条 汇报可采取口头汇报、会议交流、书面汇报、检查会议记录、团支部工作手册等方式进行。
第十三条 每个团员一学期至少向团支部作一次思想汇报,可以在民主生活会上发言,也可以个别谈心或书面汇报。
第十四条 思想汇报内容包括自己对党、团、国家大事的看法和认识,以及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做到的思想认识问题。
第十五条 各级团组织要认真听取下级团组织和团员的汇报,及时进行分析、归纳,以便有效地制定工作计划,调整工作安排。
第四章 会议制度
第十六条 各级团组织必须实行定期例会制度,每1—2周开一次,总结前段工作,解决存在的问题,布臵后段工作任务。每次会议完毕后必须有书面的记录。
第十七条 每两年召开一次全院团员代表大会。各系根据自身情况召开本系团员代表大会。
第十八条 会议制度
1、会议通知必须明确地址、议题、时间和参加人员。如需与会
者发言,应事先告知内容以便发言人有所准备。
2、每次会议,主持人必须准时开会,并安排做好考勤登记和会议记录,与会者要准时到会作好记录,不要早退、缺席。
3、会议发言要求简要,明确,切忌重复。
第十九条 坚持开短会、开好会、尽量少开会的原则,能个别解决的不开会,能用电话、书面、口头通知等形式解决的不开会。
第二十条 任何会议,主持人必须严肃会议纪律,充分发扬民主,明确中心议题,及时作出决定。
第五章 奖励和处分制度
第二十一条 奖励
1、团员表彰分为: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表彰权限分别为团支部、团总支、院团委。团内先进集体的表彰形式为:通报表扬、授予荣誉称号。须由系团总支讨论,报院团委讨论决定。
2、团内表彰一般每学年进行一次。对有突出表现的团员或集体可随时给予表彰或授予荣誉称号。
3、团内荣誉称号,分为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十佳及五四红旗团支部、五四红旗团小组、五四红旗团总支。称号的授予一般先由团支部提名或先征求基层组织意见后,经系团组织考核后由院团委讨论决定。
授予荣誉称号的集体或个人,须由同级团组织填写先进事迹表,签署组织意见。由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报院团委审批。
4、表彰决定归入文书档案。授予荣誉称号的团员,其事迹登记表由团总支负责归入个人档案。
第二十二条 处分
1、团内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团内职务、留团察看、开除团籍。
2、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团内职务,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团总支审批,送院团委备案;留团察看,开除团籍由支部大会、团总支委员会讨论并报院团委审批。
3、团员处分上报材料应有团支部大会通过意见(会议时间、地点,到会情况、讨论结果)、犯错误人简况(姓名、年龄、入团时间、现任职务)和所犯错误的主要事实及犯错误人书面检讨一份,连同处分通报装如档案。
4、处分决定作出以后,如本人不服,可向上级团组织提出申请,并享有要求有关组织答复的权利。若处分人无理取闹,拒绝在处分决定签署意见的,经批评教育仍无效,则应及时把处分决定和本人意见一起报院团委,经审核批准后处分决定可生效。
5、处分时间,从上一级团组织批准之日算起,在没批准之前,不能剥夺团员权利。
6、留团察看处分,在察看期间无选举权,不能做入团介绍人,其他权利与一般团员相同。察看期间可根据本人表现来决定延长察看日期或提前恢复团员权利。
7、改变或撤销对团员的处分,必须经支部大会讨论做出书面决定,报系团总支和院团委批准。
第六章 学生干部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和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开展学生工作的助手,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和骨干,必须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要热心为同学服务、关心和维护广大同学的利益。
1、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
2、勤奋好学,有较强的学术进取精神,学习成绩优良。
3、有献身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
4、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积极组织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
5、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国家法令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6、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善于把不同类型的同学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7、有较强的责任感,勇于承担社会工作。
8、有创新精神,积极为集体建设出谋划策。
9、有正义感,敢于与一切损害集体利益及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第二十四条 学生干部的选拔制度
1、学生干部的选拔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采取民主推荐、自荐等不同形式,产生候选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
2、系学生干部须具备班级管理工作经验。经民主推荐,在系团总支、学生会考察三个月以上方能正式任职;院级学生干部须有半年以上系团总支或学生会工作经验,经民主推荐,在院团委、学生会考察三个月以上方能任职。
3、在特殊情况下,学生干部也可由组织指定、任命或招聘产生。
4、在系、院一级任职的干部原则上不再任班级职务。
团员发展制度
一、入团的青年要向团支部提出申请,填写入团志愿书,有两名团员做介绍人。入团申请内容包括:本人概况和简历,对团组织的认知,入团动机和努力方向。提出入团申请,一般应写书面申请书。经支委会研究,认为入团申请人已经具备入团条件,便可发给《入团中请书》。《入团中请书》是青年积极分子郑重向团组织表达入团意向的书面凭证,要认真、实事求是地填写。
二、介绍人应负责地向被介绍人说明团章,如实向团组织说明被介绍人的思想、表现和经历。入团介绍人必须是本支部的团员或保留团籍的共产党员。受留团查看的团员,在留团查看期间,不能做入团介绍人。入团介绍人可以由申请入团青年自己选择,也可以由团组织指定。
三、经支部委员会审查合格,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其程序一般为本人宣读志愿书;介绍人详细介绍申请人情况;团员讨论发言:团员举手表决;主持人宣布支部大会决议;申请人表态。讨论接受青年入团的支部大会,必须有该支部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团员出席才能举行。表决时,须由到会所有有表决权的团员半数以上同意,才能通过。不能以个别征求意见的方式来代替支部大会的表决。
四、报系团总支审核后再报院团委批准。青年被批准入团后,团支部应及时将院团委的决定通知本人,并在支部团员大会上宣布。被批准入团的青年,从支部大会通过之日起取得团籍并计算团龄,从院团委批准的那个月起开始交纳团费。
五、新团员必须在团旗下进行宣誓,团组织要通过郑重方式向其颁发团员证。
团员团籍管理制度
一、超龄离团团员的团籍管理
共青团是青年的组织,团员年满28周岁时,应由本人向团组织提出离团申请,由团支部召开人会宣布其超龄离团原因,并在团员证“超龄团员离团纪念”栏内注明。超龄团员离团以后,应报团总支再报院团委备案,院团委应该在该团员的入团志愿书及团员登记表上注明该团员何时何地超龄离团,并将其档案送交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保存。
二、团员入党后的闭籍管理
团员入党后,在预备期间仍然保留团籍,在转为正式党员后,团籍自然取消,由团支部在团员大会上宣布其入党离团即可。如果在团内担任工作,则转为正式党员后,仍然保留团籍。团员入党后,如果是因为不具备党员条件而被取消党员资格,其团籍不应取消。如果是因为犯错误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则应根据其所犯错误的情节、性质及本人承认错误的态度和所犯错误造成的影响,考虑是否给予团内处分。
三、出国团员的团籍管理
团员出国或去港澳定居者,一旦出境,即停止团籍。在此期间,本人如要求退团,可按照团章规定,办理退团手续。团支部可将其团员证收回上交院团委保存备案,如期回国经审查无问题者,团支部应及时恢复其组织生活。团员出境超过假期一年以上者,按自动脱团处理,如发现此间本人有严重问题,可以给予开除团籍的处分。团员在国外学习、工作期间,年满28周岁时,由国内原单位团支部对其做出超龄退团处理。
四、自行脱团的团籍处理
团章规定:“团员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缴纳团费、不过
团的组织生活,或连续六个月不做团组织分配的工作,均被认为是自行脱团。”团员只要有上述两种情况下的一种,就可以被认为是白行脱团(没有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没有注册的也应该被认为自行脱团)。经核定确定后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除名后,报团总支批准。批准后应通知本人。团员自行脱团的,团组织应在其入团志愿书团员登记表的备注栏中注明情况,写明自行脱团的日期。
五、主动要求退团的团籍管理
团章规定:“团员有退团的自由”。团组织是一个政治色彩较强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当极个别的团员因政治热情减退,不愿意继续留在团组织中发挥作用,主动提出退团要求,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团支部对于提出退团要求的团员,要深入了解其提出退团的原因、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区别情况,妥善处理。经教育后,提出退团要求的团员如果愿意继续留在团内,应当得到允许和鼓励:如果坚持要求退团,则应由本人向所在支部委员会提交书面报告,由支部人会宣布除名(不需通过),报上级团的委员会备案。团员退团后,团组织应在其入团志愿书和团员登记表备注中注明情况,并写明退团日期。
六、自杀团员的团籍处理
团员自杀的情况比较复杂,团支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以一概按开除团籍处理。有的是因为个人或家庭问题受到严重刺激,或因白己一时失误,又有难言之隐,或是由于长期的病痛,精神压力太大等。团组织要实地求是地查明情况,一般应根据其生前的表现,在其入团申请书和团员登记表中注明自杀原因。刘于那些有严重问题因害怕或对抗组织审查而自杀的,应开除团籍。开除团籍应有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报送院团委审批备案。
团员证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是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暂行管理条例》(下简称《条例》)而制定的具体实施规则。
二、团员证分级管理职责:团员证分级管理的职责划分是: ①院团委作为本校团员证的颁发单位,主要负责团员证的颁发(补发)收回和注销的审核批准。
②团总支主要负责颁证具体工作及团的组织关系接转、团员荣誉记载、团员入党和超龄离团注明、团员登记册建立、团员档案管理、团籍注册等工作。团支部主要负责收缴团费记载、团员鉴定卡记载、团员花名册的建立等工作。
三、团员证的功能:团员证的功能除《条例》第二条规定的七种外,将“团费收缴卡”改为“团员鉴定卡”,记录团费收缴情况和参加团的组织生活等情况。
四、颁证手续与编号:向团员颁发团员证一般履行下列手续: ①新入校团员必须向总支转交团组织关系介绍信;
②团员进行自我总结评估,对团员的权利义务作出严肃的承诺; ③团员交纳团员证工本费和照片; ④填写团员证有关内容;
⑤填写团员证花名册,进行团员证编号; ⑥加盖专用钢印; ⑦进行庄重颁证仪式。
五、对颁证对象的有关规定:团员证的颁发对象为具有团籍的共青团员和共产党员。具体按《条例》第八条。
对下类对象予以缓办颁证: ①组织关系接转不清楚的; ②留团察看处分期间;
③其他经团委会确认应予缓办者。
下类对象不予颁证:
①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交纳团费,不过团的组织生活或不做团组织分配的工作,尚未作自动退团处理的:
②已提出自愿退团,尚未予以团内除名的。
六、团籍注册有关规定:团籍注册以团组织为单位进行。其一般程序为:
①团员每年春季开学后两周内持证向所在团支部申请注册。申请时上交“团员鉴定卡”,并附个人遵守团纪、文明素养、完成团内任务的小结。
②以组织生活形式,由团员互相交流参加团活动情况;支委会向全体团员报告一年米的工作,接受团员监督。
③支部检查团员鉴定卡,对团费交纳和参加组织生活的登记情况,进行逐个考核,并将卡片和考核情况上报团总支。
④对符合注册条件的团员,由团总支在其团员证上“团籍注册”栏内填写注册时间,加盖注册印章,同时发给下个“团员鉴定卡”。
⑤支部根据注册情况,修订《团员花名册》搞好团员统计。⑥在注册期间,办理超龄团员离团手续。
注册条件:为正常参加团的活动,按时交纳团费。对不符合注册条件的团员,将由组织做出公开处理,再视情况是否补办注册手续,六个月内不注册的,作自动退团处理。对于因休学等原因外出的团员在三个月内能返回,返回后予以注册。三个月内不能返回的,按有关规定做出安排。团员受留团察看处分期间,其团员证由院团委收回。察看期满恢复团员权力后,将团员证发还本人并及时注册。
七、团员证遗失补办程序:
在团员证丢失,并确认无法找回时,要及时报告所在支部,支部要向团总支和院团委报告情况,院团委在了解遗失原因并在对团员进
行必要教育后,可以办理补发手续,并在新证“备注”栏内注明“补发”字样和初发时间,加盖院团委印章。新证的编号,可按已编到的序号递增。
“三会一课”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团的建设,增强广大共青团员的意识,严格实行团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团的“三会一课”制度是指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以及团课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是团的组织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团的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三会一课”制度主要应落实到团支部。
一、团员人会
(一)团员大会是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重要问题的会议,是团的基层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
(二)团员大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每学年召开一次选举大会。(三)根据团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团员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团的建没、团的工作的政策、条例、规则等;
2、讨论团员在工作、学习和各项社会活动中如何发挥模范作用;
3、贯彻执行党和上级团委的决议,决定团支部的重要工作和活动计划,制定工作制度和计划;
4、研究团员、青年的要求和意见,向有关方面反映团员、青年利益的问题;
5、开展组织生活,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6、讨论接收新团员,讨论对团员的奖励和处分;
7、听取和通过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8、选举支部委员会,选举出席上—级团代表大会的代表。(四)团员大会召开要有明确的议题,会议前做好准备,会中发扬民主。
(五)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支部大会诀议,诀议为书面形式,并记录会议内容情况、团员意见发表和表决结果。
二、支部委员会
(一)支部委员会是团支部在团员大会期间的领导机构。它按照团员大会的决议、同级党的组织和团的上级组织的决定精神,负责团支部的日常工作,是团支部的核心。
(二)支部委员会由支部团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并报上级团委批准。每届任期1年。
(三)支部委员会议是为完成支部委员会工作任务而召开,正常召开支部委员会议有利于团支部实行集体领导,正确地解决问题。
(四)支部委员会议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建立会议纪录薄,会议有议程、有工作记录。
(五)支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是:
l、带头学好党团组织的各项方针、政策、条例、规则等;
2、经常向基层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反映团员、青年的情况,汇报、请示工作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3、主持支部各项日常工作;
4、组织实施支部各项活动;
5、召集开好团员大会和团小组长会,协调好团支部各方面关系;
6、主动关心支部每一个团员的成长和生活情况。
三、团小组会
(一)《团章》24条规定:“在一个支部内可分为若干个小组。”团小组不是团的一级基层组织,它应在团的支部委员会领导和部署下开展工作。召开团小组会主要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检查完成团小组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团小组会议,由小组长召集,每周开一次。
(三)团支部委员应编入一个团小组,参加团的组织生活会,并自觉接受团小组长的领导,在团小组的组织生活中接受教育。
(四)团小组的任务一般包括:
1、组织团员过好团的组织生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执行上级团委指示和团支部决议,完成团支部书记交给的各项任务;
3、组织团员开展各种适合同学们特点的活动;
4、按时收缴团费;
5、做好团员发展对象的培养工作和团结教育青年的工作;
6、协助支部讨论酝酿支部选举、奖励或处分团员、接收新团员等,并提出初步意见;
7、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四、团课制度(一)团课时间
1、各班团支部每月进行一次。
2、原则上每月第一个周六进行,具体的学习时间由各团支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团课内容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及其路线、方针、政策、时事与政治教育。
2、共青团的有关历史及基本知识。
3、其他有利于广大团员青年身心健康,思想进步的学习活动也可以为团课内容。
(三)团课形式:
1、由系团总支统一筹划,各团支部具体组织、各团小组作记录。
2、团课要结合青年特点采取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进行,诸如理论学习、党团知识学习、报告、座谈、讲座、演讲等都是团课中可采取的形式。
(四)团课要求:
1、目的明确。每次团课,都要有确定的主题,并要注意联系团
员、青年以及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提供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或例子。
2、时间保证。一般情况下,每月上一次团课。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调整。
3、形式多样。要注意采用适合青年特点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不能每次都千篇一律,枯燥无味。
4、准备充分。每学期初要做好一学期的团课计划。每次团课前,要先准备好讲课人的预约邀请、讲课时间、场地安排等。不能临时瞎抓,马虎敷衍,草率从事。
5、团总支书记、团支部书记要讲团课,并作为评比优秀团总支、优秀团支部的标准之一。
团员教育评议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提高团员政治思想素质,充分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增强团的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结合我院共青团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团员教育评议是团组织借鉴民主评议党员的经验,结合共青团的特点和团员成长进步的内在规律要求,在实践中摸索形成的团员教育形式。
第二条 开展团员教育评议活动,要贯彻“热情爱护、严格要求”的方针,要坚持正面教育和鼓励为主,明确目标,指出方向。一方面对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大力宣传,使广大团员青年在崇高精神的感召下,继承发扬先进模范精神;另一方面对犯有错误的团员,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教育和挽救他们。必要的组织处理是为了严肃团纪,教育广大团员。
第三条 开展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的团的基础知识及教育评议,强化团员的先进意识和模范意识,提高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团组织战斗力,同时通过教育评议活动不仅要在团员青年中树立先进形象,而且还要对极少数不合格团员作出必要的团内处分,严肃团纪,纯洁组织,创优良团风,使团组织真正成为带领青年努力学习、勇于开拓、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青年先锋组织。
第四条 在认真学习本条例及团章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照检查:
(1)是否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能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否自觉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2)是否认真学习、遵守团的章程,是否自觉履行团员义务,执
行团的决议,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完成团组织交给的任务,按时缴纳团费,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在各方面是否起模范带头作用;
(3)是否有牢固的组织纪律观念,有无违反团的章程和团组织要求的各种纪律,能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令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敢于同各种不良行为作斗争;
(4)在学习上是否做到学习态度认真、目的明确、刻苦努力、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在工作上是否做到踏踏实实、奉献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5)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做到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观念,能模范地遵守社会主义道德;
(6)是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调查报告。第五条 团支部评议内容
1、检查团支部的组织内容是否制度化、经常化,是否有长期不过组织生活的现象。
2、检查团支部成员工作是否团结协作,是否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是否做好本职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上是否真正起模范带头作用。检查是否有不认真工作现象,检查是否有不称职的团干部。
3、检查团支部是否每个学期都有工作计划及总结,是否按要求做好有关团支部工作材料文件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
4、检查缴纳团费情况是否每月按时进行,有无过期未交或提前收缴的现象。
第六条 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的方法、步骤。
团员教育评议工作要在学院团委的领导下,以支部为单位,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和学习提高
1、要求各团支部作好评议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掀起“做合格团员,创优良团风”的热潮。
2、组织团员学习上级团组织的有关文件,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教育和国情教育以及团的基本知识教育,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第二阶段:团员自评和民主评议
1、团员自评(主要根据团员日记)。团员自评要求每个团员认真学习《团章》,根据评议内容和要求,认真总结自己一年来在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以及参加团内活动和履行团员义务等方面的表现和情况。肯定成绩和进步,找出缺点和不足,形成书面总结材料。
2、民主评议。在团员进行个人总结的基础上,召开支部大会或团小组会,由每个团员宣读个人总结后,其他团员进行互评。互评要求实事求是,是非分明,勇于触及矛盾,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严肃认真地逐一对团员作出综合评价。
第三阶段:组织考核
1、支部召开支委会,对团小组评议结果分析归纳,并根据团员的一贯表现,检查核实评议结果,按优秀团员、合格团员、经帮助能够合格团员和不合格团员将团员划分成四种类型,形成支部对团员综合评价的初步意见。
2、召开支部大会,将支部意见向全体团员通报,并允许团员申辩,最后进行表决,作出决议。
3、团支部将“本支部团员教育评议意见”呈报院团委审核、备案。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
1、支部召开小结会,向团员公布上级团组织对每位团员的评议意见,宣布团委审批结果,将《团员证》发回综合评议为优秀团员、合格团员和经帮助能够合格团员的团员,进行团籍注册。对极少数不合格团员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
2、团委通报全校团员评议活动的总结情况,并以此活动作为参
考条件之一,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
3、整个评议注册工作及评优结果及时向学院党委汇报。第七条 团员教育评议活动要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由团委统一领导进行团员的评议、考核。团员教育评议的有关材料应存入团员个人档案。
第八条 团员教育评议活动的考核和验收由团委监督进行,对接受评议的团支部合格一个验收一个。验收不合格的要限期进行整改。如团支部工作不得力,不能如期进行团员教育评议,由上级团组织予以改组或调整,以保证教育评议活动顺利进行。
第九条 暂缓注册对象为:年内受团内、校内行政处分的团员;经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团员,无故不参加评议注册活动的团员。根据有关规定,暂缓注册的时间为三个月至半年,凡暂缓注册的团员,要在此期间纠正错误。对极少数经教育不改正的不合格团员,团组织要视情况予以处理;在暂缓注册期间犯有严重错误的,要根据团内有规定给予团纪处分,对于极少数不合格团员,团组织要具体分析和严格区分各类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直至开除团籍。不愿意接受团的纪律约束而明确要求退团者,同意其退团。
第十条 对在团员教育评议活动中能坚持组织原则、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将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在院团委。
团费的收缴与管理制度
团费收缴是团支部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它不仅是组织管理教育团员的一项制度,也是团员和团组织经常联系,在经济上支持团的工作,履行团员义务,增强组织观念的一种必要形式。因此,《团章》明确规定,团员必须主动按期交纳团费。
为了加强我院团费收缴工作的管理,提高团员交纳团费的自觉性,加强团员的组织性与纪律性,现作如下规定:
一、团费的收缴(一)缴纳团费的时间
1、每个团支部组织委员应每月5日前收一次团费。
2、每个团总支必须每个季度第一个月,将所收缴的团费全部上缴各二级学院团组织。
3、各系部团总支必须在每年4月、10月分两次向学院团委上缴所有收缴的团费。
4、学院团委会必须每年年底向团市委上缴当年的团费。
5、青年入团后,应在上级团委批准的月份开始向团支部交纳团费。
(二)缴纳团费的数额
1、凡有工资收入的团员,每月以比较固定的经常性工资收入为基数按以下比例交纳费。
(1)有工资收入的团员,按每人每月3元的标准交纳。(2)临时工、协议工团员,在有工资收入期间,按工资0.5%交纳团费。
(3)团员除按规定交纳团费外,本人自愿多交不限。
2、无固定工资收入的学生团员每月缴纳团费一次,每次0.5元。
3、团员入党后,在预备期间,只缴纳党费,不缴纳团费。
4、受留团察看处分的团员,在留团察看期间应按团章规定缴纳团
费。
5、如被开除团籍的团员,在恢复团籍后,在开除团籍处分期间的团费可以不再补交,如本人自愿补交,团支部也可以接收。
6、外出流动团员,参加所到地区团组织活动的,可向该团组织交纳团费。所到地区团组织应将团员交纳团费情况在其团员证“团费收缴—卡”内注明。团员因外出流动不能按时交纳团费的,可将其交纳团费的时间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6个月。(三)缴纳团费的办法
1、团费是团组织活动经费的来源之一,是团组织开展活动,活跃团的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因此,团支部要认真做好团费收缴工作,并经常教育团员认识交纳团费的意义,督促他们自觉履行团员义务,按规定交纳团费。对于个别连续6个月以上不交纳团费,不参加团组织生活,或不做团组织分配工作的团员,应按团章规定进行教育处理。
2、团支部组织委员在收缴团费时,填写好团员证附的团费收缴卡,必须核对团员数,应缴纳数和实际缴纳数,将详细情况一同交报到团总支组织委员。各团总支收齐本单位的团费后,要做好统计和立帐工作,且每季度向院团委上缴一次。各级团组织不得以任何理由不 缴或少缴团费。
3、学院团委收缴的团费除规定各系部团总支需上交的团费外,其他的团费根据学生活动开展情况,经学院团委审批后下拨给各系部团总支。
3、团费主要用于团的活动和团员教育方面的必要开支,不准挪做它用。下拨的团费的支出应当由当级团的支部委员会讨论决定。
4、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团委号召全体团员缴纳“特殊团费”。“特殊团费”的收缴须经团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此项团费要专款专用,各级团组织不准截留。
二、团费的管理和使用
(一)团费的管理
1、团费应由各级团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单独立户存入银行,不得同团的其他经费混在一起。要建立和健全团费管理制度,各团支部、团总支要建立团费收支帐薄的制度,在每个团员的团员证团费收缴卡上加以登记并定期向团员公布团费收支情况。各 级团委在收到下级团组织上缴的团费时,应出具团费收据,并加盖公章。基层团组织对返回的团费应合理使用,不能以某种原因不向上级团组织缴纳团费或少缴纳团费。
2、支部组织委员注意保存好团费收缴凭证,院团总支组织委员注意保存好团费收缴存根,以备查考。
3、各系部团总支每年12月30日前,向学院团委报送当年团费收支明细表。
(二)团费的使用范围
根据《团章》和《团中央关于团费交纳、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团费主要用于团的活动,团员、团干部教育、培训、奖励,订阅团的机关报刊等方面的必要开支。团费的开支应加强管理,严格手续,注意节约,合理使用。不能把团费用于团员、团干部的生活福利,严禁用团费请客送礼。要严格团费使用的审批手续。
共青团工作评优办法
为大力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和基层团组织建设,努力形成团组织竞争机制和团员管理机制,促进和带动基层工作全面持久地开展,全面提高共青团组织整体水平和团干、团员的综合素质,激励广大团员关心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提高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 斗力,保持共青团的先进性,培养合格的后备军,更好地发挥团员队伍在学院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院团委特制定本办法。
一、评定范围和对象:本院所属各级基层团组织和在籍共青团员。
二、评优名称及比例:
1、五〃四红旗团总支(不超过团总支数的50%)
2、五〃四红旗团支部(不超过支部总数的20%)
3、五〃四红旗团小组(不超过团小组总数的5%)
4、优秀团干(不超过团员总数的2%)
5、优秀团员(不超过团员总数的10%)
6、十佳文体标兵
7、十佳青年志愿者
8、十佳大学生
9、大学生品学奖
三、评比标准(一)五〃四红旗团总支 A、考核内容
1、组织制度建设(35分)(1)领导重视(5分)①系党政领导关心支持共青团工作,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参与学生活动,并积极指导学生工作(2分):
②团总支班子健全,成员政治思想素质过硬,能顾全大局,工作
热情高(3分)。
(2)基础工作(30分)①工作有计划,措施得力,期末有总结(3分); ②活动有方案,有实施过程,有效果,有结果(2分); ③日常工作制度健全,能自主地开展活动,工作档案完整(2分); ④团组织生活有保障,能按要求正常开展,三会一课定期举行有记录,能按时缴纳团费(6分);
⑤严格按标准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和发展学生入团,工作落实,不走过场(3分);
⑥能按时、按质完成上级团组织布臵的任务(3分);
⑦总支成员善于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团员关系密切,指导学生会工作得力,效果显著(7分);
⑧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成效显著,并能积极向上一级团学机构推荐德才兼备的团学干部(4分)。
2、校园文化建设和阵地建设(55分)(1)社团建设(10分)①团总支关心、重视社团建设,能积极给予所属社团以大力扶持和正确引导(4分);
②所属社团规章制度健全,社团管理规范,财务状况清楚,能经常开展有益的活动,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期末考核全部为合格以上(包括合格)(6分);
(2)宣传教育(20分)①坚持认真办好宣传刊、黑板报和学院规定的各类手抄报(3分);
②有效地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章、团章的系列活动,成绩显著(3分);
③积极组织学生向院内外各宣传媒体和院广播室投稿,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支部的好事新风,投稿率居于系部平均水平
以上(5分);
④能结合本系团总支情况,适时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文明教育、法制教育、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及就业指导等各项专题教育活动(5分);
⑤能坚持深入持久地开展学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做到活动有记录、有小结,工作落到实处(4分)(3)社会实践(25分)①社会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鉴定,措施得力,全员参与,成效显著(4分);
②结合系部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技能、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参与面广,影响力大(5分);
③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作和技能竞赛活动(3分);
④每学年举办各类科技、学术、素质教育讲座不少于6场(4分);
⑤经常开展调研活动,信息反馈及时(2分);
⑥所选送的节目在全院性大型活动中获三等奖以上奖励(3分);
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4分)。
3、学风建设(10分)①学生学习秩序好,听课、做作业认真,正常学习时间90%以上的学生能坚持学习,学风端正(5分);
②全系学生补考率较低,CET、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通过率较高(5分)。B、考核办法
1、五〃四红旗团总支评比由量化考核与系部互评两部分组成,其中量化考核分占80%,系部互评分占20%。
2、量化考核中,每一项考核内容分A、B、C三档加分,完全达到要求的为A档或基本没有做到的为C档,其余为B档,A、B、C三档分别按20%递减加分。
3、系部互评实行百分制,按实际参评系部取平均分产生。
4、系部承办全院性大型活动每次奖励附加分3分,该项分不封顶。
(二)五〃四红旗团支部
1、团支委班子健全,能真正起到核心模范作用,支部基础工作扎实,能很好地完成上级团组织布臵的各项工作,与班委会关系融洽,作上能密切配合,班级整体工作开展得好。
2、支委会成员思想活跃,政治素质好,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团组织生活和工作制度健全,组织生活正常,支部工作能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并注意对非团员青年的帮助和培养。能按时足额收缴团费,且支部能按期按程序换届。
4、有良好的学风、班风,支部成员遵守院规院纪,无各种纪律处分和学籍处理现象。
5、支部成员集体荣誉感强,积极参与学院及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且成绩突出。
6、能结合支部情况,配合院系开展特色工作且效果显著。
7、有效地、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使自愿服务于他人的思想,深入支部的每一个成员心中。
8、支部在院、系的发展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将予优先考虑。(三)五〃四红旗团小组
1、团小组成员整体素质好,积极向党组织靠扰,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团小组组长认真负责,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能创新性的开展集知识、娱乐、思想于一体的特色小组活动。
3、团小组成员积极参加院、系、社团及所在地团支部组织的各
项活动且团小组成员在各项活动中起到中坚作用。
4、团小组有活动计划、总结及活动安排表。(四)优秀团干
1、政治思想觉悟高。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积极参加院、系、社团组织的各项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
2、工作热情高。热爱团的工作,对所担任的各项团的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其它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开拓精神。在共青团及其它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3、学识水平高。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团员教育评议达良好以上;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过级考试成绩合格,无补考现象。
4、工作效果好。在共青团及其它各项工作中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主动投入工作当中,充分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开创性地完成各项工作,积极做好青年团员的思想工作,得到广大青年团员的好评。
5、协作精神强。能很好地配合班委会开展各项工作,有较强的团结合作精神。
6、符合优秀团员的各项条件。(五)优秀团员
1、政治思想好。能自觉加强政治思想学习,自觉宣传、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2、学习成绩好。学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团员教育评议良好,学习成绩在班上中等以上,英语、计算机、普通话过级考试合格,无补考现象。
3、遵章守纪好。自觉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稳定,遵守校纪校规,无任何纪律处分。
4、组织观念强。模范履行团员权利和义务,积极参加院、系组织、开展的各项团的活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
5、其它。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劳俭朴,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维护共青团形象,在学院或系部建设和发展等方面作出特殊贡献。
(六)十佳文体标兵
1、政治思想好,道德修养高,遵守院规院纪;
2、学习努力,态度端正;
3、集体荣誉感强,有奉献精神,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团委、系部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模范地遵守各项纪律,在文体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得到院、系的表扬或奖励。
(七)十佳青年志愿者
1、政治热情高,思想素质好,遵守院规院纪;
2、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在同学中反映良好;
3、学习刻苦,态度端正;
4、积极参加院团委、系部、社团、班级组织的活动和各项青年志愿者活动,且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八)十佳大学生
1、政治热情高,思想素质好;
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3、学习刻苦,态度端正,成绩优秀,全年无补考科目;
4、积极参加院、系、班组织的各项活动,且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九)大学生品学奖
1、政治热情高,思想素质好,遵守院规院纪;
2、注意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志
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自觉倡树社会新风,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导向作用;
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学习成绩优异;
4、身心健康;
5、适当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倾斜,尤其要奖励家境贫困、自强不息、好学上进、成绩优异的大学生。
四、奖励形式:共青团奖励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
实施细则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在我院共青团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及中共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组织人力资源部、共青团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的意见》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简称“推优”)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任务。
第三条 做好“推优”工作,是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充实党的新生力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需要。
第四条 开展“推优”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出发,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那些决心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献身的优秀团员吸收到党内来,在我院形成以党员为核心的青年骨干队伍,改善党员分布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第五条 在校的28周岁以下的青年入党必须是团员,且经过团组织推荐,使“推优”逐步成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渠道,使优秀团员成为党组织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
二、推荐对象和基本条件
第六条 推荐对象为:
1、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
2、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
3、各类奖学金获得者;
4、获院级以上奖励的先进青年;
5、其他符合推荐条件的团员青年。
第七条 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要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条件,准确理解和掌握党员标准的时代特征,真正把团员中的优秀分子推荐给党组织,既要防止求全责备,也要避免放松要求,“推优”的具体条件如下:
1、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遵纪守法、顾全大局、立场坚定、有创新精神等。
2、积极参加团的活动,自觉履行团员义务;
3、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习并结业,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十个月以上;
4、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求知若渴,积极进取,按要求完成学业计划,成绩优良;
5、青年教职工有高度的责任感、开拓创新能力和敬业奉献精神,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取得突出成绩。
三、推荐程序
在“推荐”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自下而上”、“集体决定”、“党团衔接”的工作原则。
第八条 公示“推优”标准。以团支部为单位,向全体团员公示“推优”标准、方法、步骤,以增加“推优”工作的透明度。
第九条 民主推荐。团支部召开团员大会,对拟推荐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全体团员举手表决后,做出决定。团员民主推荐一般每学期进行一次。
第十条 严格审核。团支部将表决情况报系团总支、系部审查后上报院团委,院团委审核后公示3天,公示后达到标准的,履行正式的“推优”填表手续,被推荐的团员必须填写《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九嶷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团员入党推荐表》。一般团员、团支部委员的推荐意见由团支部书记填写;团支部书记、系团总支委员的推荐意见由系团总支书记填写;院团委委员、系团总支书记的推荐意见由院团委副书记或书记填写。推荐表由院团委审批盖章后,送所在党支部,并作为党支部研究及上报党委审批的必备材料之一。
第十一条 确定发展对象。党支部根据院团委的“推优”意见,按照党员发展程序,对符合党员条件的,可确定为发展对象。讨论结果应及时反馈给院团委。
第十二条 推荐表一式三份,由团总支、院团委、学生党支部各留存一份。推荐表的有效期为一年,一年之内没有发展的,应重新进行推荐。
第十三条 从外单位转入我院的团员青年发展入党,原单位团组织已作为“推优”对象向党组织推荐的,推荐意见在一年内有效;超过一年的仍应与其他团员一样参加“推优”。推荐对象,在校期间发展入党的,推荐表随入党积极分子考察材料一并归入本人档案;在校期间没有发展入党的,推荐表应连同考察材料寄往其所去单位党组织。
四、积极分子培养教育
第十四条 党团组织要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团员的培养教育,努力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不断扩大团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第十五条 党团组织要通过团校、业余党校、党章学习小组和马列学习小组等载体,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党的历史、党的基本知识与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
第十六条 党团组织要进一步落实对推荐对象的培养教育措施,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及时进行帮助教育,对其中已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的,党团组织要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并指派专人联系。
第十七条 党团组织应围绕“推优”和党建工作,在入党积极分子中积极主动地开民主题教育,让他们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五、对党团组织的工作要求
第十八条 各党总支、党支部要将“推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主动关心和指导团组织开展“推优”工作。
1、指导和帮助共青团建立健全基层团组织,注意选拔优秀青年党员担任团干部,不断提高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素质,选好配齐团组织的领导班子。
2、在部署发展党员工作中,要对团组织开展“推优”工作提出要求,应结合团组织“推优”情况制定发展党员计划。
3、每年至少两次听取团组织关于“推优”工作的汇报,积极帮助团组织解决在“推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每年对“推优”工作进行一次检查,注意总结经验,抓好落实,促进“推优”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十九条 院团委要加强对团支部开展“推优”工作的指导,并
将其纳入团的日常工作考核范围。
1、各团总支、团支部应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推优”工作的自觉性。
2、经常分析和研究“推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动争取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3、团支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推优”工作的经验,使“推优”工作逐步程序化、制度化、经常化、民主化、科学化。
六、附则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二O一一年五月四日起执行。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院党委组织人力资源部和院团委负责解释。
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团学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团学组织的工作效率,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学院学生团学组织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学院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条 学院学生团学组织特指院团委、系团总支、班团支部和院学生会、系学生分会、宿管会、班委会,学院团学干部特指在学生团学组织和学生党支部及学生社团联合会任职的学生。
第二章 职能
第四条 院团委
1、院团委是院党委领导下的学院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院团委负责全院团的组织、宣传工作和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指导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和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学院学生会工作;直接领导各系团总支;参与学生管理;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完成院党委和上级团委布臵的其他各项工作。
2、院团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2名,办公室主任1名,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文体部、社团部、社会实践部等部门。
第五条 系团总支(团总支平面设臵)
1、系团总支在系部和院团委领导下,负责系学生团学组织、宣传工作和团员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组织团的各项活动;指导系学生会工作;完成上级团委和系部布臵的各项工作。
2、系团总支组织全系团学活动,一般一月一次。
第六条 班团支部
1、班团支部设支部书记1人、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1人,班团支部是在系部团部支领导下的团的组织,负责落实团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阵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完成上级团组织布臵的各项工作。
2、班团支部组织全班团员活动,一般两周一次。第七条 院学生会
1、院学生会是院党委领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在院团委组织下,配合学院中心工作,组织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健康向上的各项文化、体育、科技活动。在各项工作中接受学院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
2、院学生会设1名,办公室、劳卫部、学宣部、文体部、男生部、女生部等部门。配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名,各部(办)配部长(主任)1名。各部(办)根据工作需要可聘干事1-2名。
第八条 系学生分会
1、系学生分会在系部领导下,在院学生会和系团总支指导下,开展与学生会相应的各项工作。
2、系学生分会一般设立与院学生会相应的部(办)机构,配备与学生会相应的工作人员,学生数较少的系可以将有关部门(办)合并,减少部(办)机构和人员配臵。
第九条 班委会
1、班委会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在系学生分会指导下开展与系学生分会相应的各项工作。
2、班委会一般配班长1名。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保卫委员、心理委员等职务各1名(有的可以兼任)。
第三章 团学干部的基本条件
第十条 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敢于用不良现象做斗争。
第十一条 有奉献精神和工作热情,群众基础好。
第十二条 秉公办事,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特长。
第十三条 勤奋学习,成绩优良。任职前一期内无不及格现象。第十四条 模范遵守校纪校规。任职前未受到通报批评以上处分。
第四章 团学干部的管理
第十五条 院团委、院学生会干部
1、院团委、院学生会中的学生委员分别通过团代会和学代会实行差额选举产生,院团委一般设委员15—17人,院学生会一般设委员19—21人。
2、院团代会每三至五年召开一次,一般安排在五月份召开。院学代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一般安排和团代会同时召开。
3、院团委学生候选人由院团委与各系及有关部门协商推荐,并向院党委汇报后提出后候选人建议名单,经本次团代会主席团审议通过,提交大会选举。
4、院学生会委员候选人由院团委与各系及有关部门协商推荐,并向院党委汇报后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经本次学代会主席团审议通过,提交大会选举。
5、院团委和院学生会委员选举结果应报院党委批准。
6、院团委书记或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各部部长一般从委员选举产生,但特殊情况下党委可任命书记、主席。各部部长可以在委员中分工。院学生会秘书长由院团委派专职团干担任,负责指导院学生会日常工作。
7、院团委和院学生会中的学生干部由院团委和学生所在系双重管理,以院团委管理为主。
第十六条 系团总支、系学生分会干部
1、系团总支和系学生分会委员分别通过系团代会和系学代会选举产生。系团总支一般设委员7-9名,系学生分会一般设委员3-18名。
2、系团代会和系学代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一般安排在10月份召开。
3、系团总支和系学生分会委员候选人预备名单由系部学生工作负责人和团总支书记提出,征求院团委意见(系学生分会主要负责人预备人选应征求院学生会意见),报系部审核同意后,分别提交系团代会和学代会预备会议通过。正式候选人和选举结果均应经系部批准,并报院团委(院学生会)备案。
4、系团总支书记一般由委员中的青年教职工担任,副书记和各部部长在委员中选举产生。系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各部部长在委员中选举产生,秘书长由系团总支书记兼任,指导系学生分会日常工作。
5、系团总支和系学生分会中的学生干部由系部学生工作负责人管理,院团委和院学生会协助管理。
第十七条 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干部按各自的章程选举产生。选举结果分别报院团委和院学生会备案。
第十八条 班团支部和班委会干部
1、团支部和班委会委员分别由班级团员大会和学生大会选举产生。
2、团支部、班委会每年选举一次,一般安排在九月份进行。
3、团支部和班委会委员候选人由班主任协商提出,并在班级团员大会和学生大会选举通过,报系部学生工作负责人批准、备案。
4、团支部和班委会干部由班主任管理。
第十九条 院系两级学生干部均应参加团支部、班委会的各项活动。
第二十条 对成绩突出的团学干部实行奖励,奖励条件、标准和办法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学生干部应自觉接受学生的监督,徇私舞弊和打击报复者应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十二条 学生干部履行职责时,学生和教职工都应予以支持。对不服从学生干部管理,侮辱学生干部的学生,应按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第二十三条 担任团学干部时间达1学年者,正常离任时应填写学生干部评议表,并存档。内容包括自我小结、院系评议意见等。班团(学)干部还应有系团(学)组织评议意见,系团(学)干部应有院团(学)组织和学生工作部评议意见。
第二十四条 团学干部因实际困难和各种原因不能履行职责或不称职,任职期间不及格科目累计2门/期,以及受到警告以上处分者,应免去其职务或撤销其职务。
第二十五条 团学干部因各种原因缺额应及时补选。
第二十六条 团学干部辞职、罢免、初选应按管理权限报告。团支部书记及以上团干撤销职务应由院团委发文公布。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如与上级有关规定精神相冲突时,执行上级决定。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至2011年5月4日起生效,由院团委负责解释。
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学生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管理,推动社团的健康发展,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团应当在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学院管理制度范围活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确保社团的健康发展。
第三条 社团必须接受学院的领导和管理,在学院团委的领导下,由社团部负责学生社团及其活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第四条 学生社团是我院正式注册的学生群众组织,社团成员必须是在我院正式注册的学生。
第二章 社团的发起、申请、成立
第五条 成立学生社团,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6名以上的学生联合发起,发起人必须具有开展社团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质,且未受过校纪校规处分;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有规范的章程;
(四)学生社团的名称必须体现社团宗旨,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校园文明风尚。学生社团名称应当与其性质相符,准确反映其特征。
第六条 申请筹备成立高校学生社团,发起人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筹备申请书;
(二)章程草案;
(三)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介绍。第七条 社团章程应包括:
(一)社团的名称、类别
(二)社团的宗旨组织机构
(三)经费来源
(四)社团成员的资格及权利义务。
(五)社团负责人的条件、权限和产生、罢免的程序
(六)社团的终止程序
(七)章程的修改程序
(八)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第八条 申请的程序
(一)由发起人持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向学院团委提出申请。
(二)学院团委应当自收到本办法第六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准成立或者不批准成立的决定。批准成立的学生社团,应当自批准之日起30天内召开会员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审批期间不得以学生社团的名义收取会费和组织社团筹备以外的活动。
(三)经社团部初步审定,由学院社团部到学院团委领取《潇湘技师学院 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登记表》和《潇湘技师学院 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团负责人情况登记表》一式三份,分别存于学院团委、学生社团部和社团;由学院团委全面审查批准后,社团方可正式成立;
(四)社团得到批准成立后,应尽快以公告或公开会议的形式宣布成立;
第九条 社团组织方式和机构设臵由各社团自行决定,社团组成人员情况(包括系部、年级、政治面貌、住址、联系电话等)须报学院团委和社团部备案。
第十条 从本社团中选举社团负责人,经过学生社团选举通过,报学院团委备案。原则上每年选举一次。
(五)社团负责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在我院正式注册的学生,由学生社团大会审核同意。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改革开放,遵纪守法,热心于学生社团工作,乐于为同学服务。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成绩优良,德智体全面发展。第十一条 社团可聘请若干思想水平较高、学术造诣较深或在某些方面有专长,关心学生社团活动的专家、学者或教师担任指导老师、顾问或名誉社长(或会长),经填写《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登记表》,报社团部审议,由学院团委审批后方可生效。
第十二条 社团在学院团委审批后,方可自制各种形状的艺术图章或其他标志,以便开展工作,但不能擅自刻制任何公章。
第十三条 以下情况不得批准社团成立:
(一)社团宗旨、活动内容、范围不符合本条例第三条规定的;
(二)校内已经有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社团,没有必要成立的;
(三)发起人受过校纪校规处分的;
(四)在申请筹备成立时弄虚作假的;
(五)超过批准筹备期限,社团的人数未超过20人的。
第三章 社团活动
第十四条 社团活动必须奉行公开原则,所出广告、公告等必须署名,任何社团不得盗用指导和管理部门或其他组织的名义开展活动。
第十五条 社团在举办各种活动之前,须经社团部会向学院团委提交申请报告,须填写《学生社团活动审批登记表》并附活动经费预算报告,全部活动方案报团委审议,经学院团委审批后方可活动。未
经批准,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社团活动。活动结束后,社团负责人必须向社团部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总结报告。
第十六条 两个以上(含两个)社团联合举办活动,必须事先经社团部向学院团委提交社团联合活动的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着手进行准备工作。在准备工作完成后,由主办活动的负责人把联合活动方案提交社团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活动。
第十七条 社团举办与校内其他单位或校外团体、单位的联合活动需事先经社团部征得学院团委同意并上报合作单位的证明材料及活动方案,由学院团委申请上级机关或有关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活动。
第十八条 社团不得开展有损社团和社团部名誉的活动,不得开展任何超出其宗旨的活动,也不得开展任何宗教活动。
第十九条 社团举办报告、讲座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社团邀请校外人员在校内举办讲座、报告室内活动,须在三天前经社团部向学院团委提出申请。申请时要说明被邀请人员的姓名、所在单位、讲座或报告的内容、时间、地点、主要负责人等,必要时应出示被邀请人的身份证明或单价介绍信,经学院团委审核同意后,社团负责人持证明(学院团委盖章、审批人签字)到学院有关部门借用活动场所;
(二)讲座、报告会的秩序由该社团负责维持,讲座报告会的内容与申请不符者,一切后果由该社团及组织者负责;
(三)讲座、报告会结束后,由负责人向社团部作书面汇报;
(四)任何个人或未经批准的组织均不得以社团名义自行邀请校外人员举办讲座、报告等。
第二十条 社团举办各类培训班、学习班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经学院团委批准后,可以在其活动范围内,面向校内师生员工举办培训班、学习班,办班要以为师生员工服务为宗旨,必须对
师生员工负责,收费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以收回成本为收费标准;
(二)办班的社团及组织者应负责办班秩序的维持及其他相关事宜。
第二十一条 社团举办群众性集会和活动(含各类沙龙、小型研讨会等),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社团在学校内举行室外群众性集会和活动,须在一周前经社团部向学院团委提出申请,有教工参加的集会须经学院团委向院长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举行;
(二)申请时须说明集会和活动的目的、内容简介、人数、时间、地点、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等;
(三)社团和活动的组织者要对集会的秩序及其合法性质负责。第二十二条 社团张贴物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社团公开张贴各种布告、通知、海报、启事、广告和宣传物等,应向社团部申报,经批准后,张贴在校内指定的布告栏上,不得在建筑物的门、墙或树木及电线杆上张贴;
(二)张贴物质内容真实、字迹端正、纸张整洁且须署社团正式名称以示负责且便于联系;
(三)严禁张贴未经批准的各种活动的通知、海报、广告等,严禁使用不文明文字和不文明图画、标志。
第二十三条 社团出版物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学院团委对社团刊物实行注册登记制度。社团刊物仅供社团内部借阅,未经学院团委同意不得对校外发行、出版;
(二)社团出版物,应先向社团部提出申请并提交经费预算,报告申请时应早报刊物的名称、宗旨、主办单位、主要负责人、经费来源、发行范围及方式;
(三)经社团部批准后,社团方可开始征稿、筹集经费等有关出
版刊物的准备工作。征稿结束后社团须提交刊物的合部原稿报社团部审议,由学院团委审批。经审查批准后,由学院团委发给准印证,社团方可在规定的范围内打印、制作;
(四)社团刊物所登文章由作者或编者直接负责;
(五)社团刊物只限于在校内宣传和交流,须与校外单位或个人交流时须经学生社团部同意;
(六)凡登记批准出版的刊物,每期都必须送五份交社团部存档;
(七)社团刊物需要公开发行的,须经社团部审议并由学院团委审批后上报学院和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第四章 社团财务
第二十四条 社团的活动经费,原则上自行筹集。学院团委对社团举办的具有一定水准和良好影响的科技、文化、体育、艺术等活动,酌情给予支持。
第二十五条 社团举办活动可以寻求学院有关部门的经费支持。经社团部审议并报学院团委审批后,也可以接受社会先锋赞助。
第二十六条 社团自成立之日起即应建立经费收支账目,账目由专人负责,以备社团部及学院团委核查。
第二十七条 社团财产为社团集体所有,社团负责人或其他成员不得随意占有、处理。社团解散时,其财产归属学院团委负责处理。
第五章 社团的管理
第二十八条 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由社团部对社团进行组织管理,社团部可以不定期召开社团负责人会议。各社团负责人须按时参加,对无故缺席者,社团部将进行批评,甚至暂停其活动,情节严重者社团部有权免除其职务。
第二十九条 社团须在每学期开学后三周内到社团部履行学期
注册手续,并同时提交本学期工作计划和上学期工作总结。
第三十条 社团须更换负责人或变更其他社团登记事项(名称、宗旨等)时,必须到社团部履行变更登记手续。社团成员每学期变动状况须上报社团部备案。
第三十一条 社团活动的责任由社团自己承担。社团负责人及其主要成员在活动中有错误或重大失误的,其个人也应承担相应责任。社团负责人或其主要成员以社团名义进行的正常活动视为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由社团部和学院团委负责老师认可后,方可填入永州职院社团部证,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的依据。
第三十二条 每年年底学院团委根据各社团活动情况,评选出优秀社团,给予奖励。奖励方式有:口头表扬、通报表扬、颁发奖状、证书、奖章、奖品或奖金等。
第三十三条 在社团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社团负责人或社团主要成员,学院团委视情况给予奖励,并向所在系(部)、年级推荐参加每年“社团积极分子”或“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
第三十四条 学院团委对违反规定的社团,有权予以批评教育。社团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院团委可责令其停止活动,进行整顿:
(一)无正式负责人和组织机构;
(二)活动范围和内容与社团宗旨、章程相违背;
(三)不接受学院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定和指导;
(四)财务出现较大差错或混乱;
(五)骨干成员有违法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
(六)成员盗用社团名义从事私人活动;
(七)出现其他应该停止活动,进行整顿的情形。
第三十五条 社团严重违反规定,对该社团负责人及其他负有责任的成员,由学院团委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对有严重错误者,由学院团委报请学院学生工作部予以校纪处分。
第三十六条 因在社团活动中违反规定受到校纪处分的学生,未经学院团委同意,不得再参与任何社团活动。
第六章 社团解散
第三十七条 社团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解散时,可以自行解散,并报送学院团委备案。
第三十八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学院团委可以将其解散:
(一)违反国家法律政策,严重触犯校规校纪,利用社团名义从事非法活动;
(二)违背社团宗旨,影响恶劣;
(三)成员人数不足十人;
(四)连续两学期未进行正常活动,机构瘫痪;
(五)盗用归口单位、指导单位或其他组织名义,引起严重后果;
(六)社团出现其他应予解散的情形。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适用于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九嶷职业技术学院一切学生社团。
第四十条 本条例最终解释权归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团委,本条例的有关细则由社团部另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问题由社团部负责。
中国年志愿者潇湘技师学院大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组织定名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湖南潇湘技师学院 九嶷职业技术学院大队”。
第二条 本组织是由团委宣传部和实践部联合发起成立的,独立开展工作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实体,本组织接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领导。
第三条 本组织的宗旨是“参与、服务、奉献”。
第四条 本组织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服从全国、全省、全区的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整体安排,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本组织的口号是:“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
第二章 任务
第六条 本组织招募青年志愿者为学校及社会提供服务。学院大院以“立足校园,服务社会”为宗旨,开展一系列义务服务活动。校内服务内容包括:组织开展义务维修电器、义务理发、义务搬运煤气罐、绿化美化校园、清扫校园卫生死角等,校外服务内容包括:实施“温暖工程”、“希望工程”,开展社团服务,结对孤寡老人、扶持失学儿童。利用专业优势,开展“服务万村”、“三下乡”及“以团带队”活动等。
第七条 本组织面向全校学生招收青年志愿者,对青年志愿者提供知识和服务技能方面的培训,并为开展志愿者活动提供必需的条件和场所、设备、资源等。
第八条 指导和协调基层志愿者中队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落实上级志愿者组织的工作要求。
第九条 开展与其他志愿者组织的交流。
第十条 开展志愿者社会宣传活动,树立本组织的社会形象。
第三章 组织
第十一条 本组织的领导机构为“大队委员会”。“大队委员会”由部分团委委员与先进青年志愿者组成,设大队长一名,副大队长三名,人选由团委决定,同时产生大队委员若干名,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大队委员会议,协商、讨论、决定本组织的重大问题。以团总支为单位设中队,以团支部为单位设支队。
一、大队委员会职权
1、确定本组织发展方向和重要工作,并审批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
2、审议通过本组织的工作制度,聘请本组织顾问。
3、批准大队长、副大队长及大队委员的任务。
4、监督、指导下属各中队的工作。
5、修改章程。
6、审议并通过工作报告。
7、审议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大事项。
8、决定有关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重大事项。
9、公布大队长职权。
二、大队委员会大队长职权
1、负责召集大队委员会会议。
2、审议工作报告,注意各支队的工作动向。
3、协调各大队委员的联系以及各中队的关系。
三、中队长职权
1、中队长是大队和支队之间的钮带、桥梁。
2、有上传、下达的作用,负责落实大队的具体工作制度,聘请
第四篇:学生手册
一.填空
1.邵阳学院创建于1958年。
2.邵阳学院校训:明德、求真、共生、超越。
3.邵阳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设:特等、甲等、乙等、丙等。
4.学生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根据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以及认错态度、悔改表现,给予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
5.邵阳学院学生奖励评定、违纪处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保障学生申诉权的原则。6.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学校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其它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7.学生应在取得卫生许可证的食堂、饮食店、商店进餐或购买食品,注意饮食卫生。
8.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的核定条件之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平均每月学习、生活费用(包括衣、食、日常必需品等)在300元以下,家庭学生特别困难学生则在200元以下。
9.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内助学金的评定程序:本人申请-班级初评、公布-系(院)评定、公示-填写审批表-主管学生校领导审批。
10.学生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应责令其改正,经批评教育不改者,应给予纪律处分,性质恶劣或造成重大安全隐患者,应从重处分。学生发生安全事故,有过错责任者,除按规定赔偿损失外,使其情节和后果,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纪律处分按《邵阳学院学生违纪处理条例》执行。
1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12.根据《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在校内组织讲座、报告等室内活动,组织者应当在72小时前向学校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中应当说明活动的内容、报告人和负责人的姓名,学校有关机构应当最迟在举行时间的4小时前将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通知组织者,逾期未通知的,视为许可。
13.未按法律程序和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学生不得组织和参加大型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14.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不得侵害国家、学习和个人的正当权益。
15.违章用电管理规定在教室、宿舍、图书馆等公共场所私接电源、使用高功率用电器者,除按规定没收电器和收取管理费、赔偿损失外,视情节严重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凡因违章用电或违反消防管理规定引起火灾或其他事故,未酿成严重后果者,除赔偿损失外,给予留校察看以上处分;后果特别严重者,除赔偿损失外,给予开除学籍处分。16.一学期考试有3门以内(含3门)课程考核不合格的于下学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补考,不参加正常补考的视为补考不合格。毕业考试课程和补考不合格的课程,在毕业前再补考一次。补考成绩合格的在成绩表中一律登记为60分。
17.禁止学生进入异性宿舍,确需找人,一般由值班员传呼。特殊情况下,经值班员同意并登记方可入内。
18.学生勤工助学岗位的类型包括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19.综合测评分为基础性素质测评和发展性素质测评。
20.未经批准从事维修、加工、推销等经营活动,影响他人学习和休息,经劝阻不改者,给予警告及以上处分。
21.未经批准组织同乡会、同学会,对组织者给予警告以上处分。22.未经批准,擅自拆卸寝室床具和用品或将公物搬出学生宿舍者,除赔偿损失外,给予纪律处分。
23.在校园内未经批准擅自摆摊经商或以各种形式推销商品者,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并没收商品。24.无特殊情况晚归者,给予通报批评。
25.故意打人或纠集他人共同打人者,不论何种原因,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二.简答
1.本科毕业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授予学士学士学位。
①凡违反《邵阳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三条第一项的具体行为者。
②在校期间收到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或
2次以上(含2次)严重警告处分者。
③全学程所有课程平均成绩(含选修课和考查课)在70分(不含70分)以下者。
④全学程(含降级试读)必修考试课程补考(或重修考试)门数在5门以上者。
⑤因其他问题,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不能授予学士学位者。
2.简述《邵阳学院学生违纪考试作弊处理条例》中关于给予考试违纪和作弊者处分的相关规定。
①违反考试纪律的,该门课程成绩记为无效,不能参加课程正常补考,并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②考试作弊或协同作弊的,该门课程成绩记为无效,不能参加课程正常补考,并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③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人参加考试的,均给予严重警告处分。④凡组织作弊或作弊行为特别严重的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⑤凡顶撞、辱骂、殴打、威胁、报复监考人员等态度特别恶劣的作弊考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⑥在校期间考试作弊累计两次的,均给予开除学籍处分。3.凡违反邵阳学院学生违纪相关条例受处分者,同时还要给予下列处罚。
①取消受处分者学年奖学金评定资格。②取消受处分者学年评先评优资格。
③在留校察看期间的学生不能参与评先评优和评奖学金。
④享受奖学金的学生,如留校察看以上处分,从处分决定下达之日起,停发奖学金。
⑤在校期间受过记过以上处分者,取消国家助学贷款和缓交学费资格。
4.邵阳学院学生奖励办法中设立的奖项。
I.奖学金 ①国家奖学金 ②国家励志奖学金 ③校内奖学金 II.其他奖励 ①三好学生 ②优秀学生干部 ③优秀毕业生 ④单项奖
5.学生宿舍卫生管理。
①每件寝室必须有寝室文明公约和轮流值日表,明确目标及责任。每个学生应搞好个人卫生,并积极搞好寝室卫生。②每件寝室的清洁卫生由值日生负责打扫,并按时将垃圾倒入楼道里的垃圾桶内,不准扫在走廊上。
③公共卫生和每栋楼的环境卫生由清洁工打扫,寝室卫生按“文明寝室标准”要求做好。
④公共卫生要求保持地面干净、无尘垢、无垃圾、无痰迹、无死角;大小便池内外干净、无水垢、无堆积便纸、无堵塞;洗脸间无积水、无饭菜残渣等。
⑤严禁向门外、窗外等公共场所乱丢瓜果皮、纸屑和乱倒剩饭剩菜等。⑥严禁随地吐痰、擤鼻涕,严禁在楼道内和洗漱间大小便。
⑦严禁在楼内外乱写乱画、乱踏乱刻、乱张贴、乱牵挂,不得在楼内、寝室内打球。
⑧清洁工具由宿管部门统一配备,定期使用,以旧换新。
6.被评为优秀学生奖学金特等的学生,除了要符合一般学生奖学金的评定条件外,必须同时符合哪些条件?
①学习成绩在同专业年级排名第一,且每门功课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单科成绩不低于80分。
②德智体综合测评成绩在本班级排名第一。③考查课程成绩我为良好以上。
④本科大三以上(含大三)学生英语和计算机考试应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应水平。
7.学生提出申诉时,应当向受理申诉的机关递交申诉申请书,并附上学校作出的决定(复印件)。申诉书的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①申诉人的姓名、专业、班级、学号及其他基本情况。②申诉的事项、理由及要求。③提出申诉的日期。
注:受理申诉的机关是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办公室设院团委。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5号文件关于《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共有几条,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志存高远,坚定信念 ②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③勤奋学习,自强不息 ④遵纪守法,弘扬正气 ⑤诚实守信,严于律己 ⑥名利修身,团结友爱 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⑧强健体魄,热爱生活
9.高等学校学生在校期间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①遵守宪法、法律、法规。②遵守学校管理制度。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④按规定交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助学金及贷学金的相应义务。
⑤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10.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①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②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③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④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⑤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⑥违反学校规定,严重违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⑦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11.试述在校期间学生请假期限和手续。
①请假②请假③请假1天以内,由班主任批准。
3天以内,由班主任签署意见,辅导员批准。
4-7天以内,由班主任、辅导员签署意见,由系(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批准。
④请假8-14天以内,由班主任、辅导员、系(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签署意见,由校学生工作处批准。
⑤请假14天以上者,按程序审批后,报主管校领导批准。
⑥学生请假应以严掌握,原则上不超过两周。
12.邵阳学院学生文明寝室评比办法中对寝室纪律有哪些要求?
①学校卫生、纪律检查过程中无妨碍公务行为。②寝室内无酗酒、赌博、打架斗殴、起哄等行为。③在寝室内无生火、做饭、违章用电等现象。④不准往楼下泼水、扔杂物,不准往走廊上倒水。⑤不能损坏、私占或将校内校具搬出校外。
⑥自习时间不准在寝室内打牌、玩游戏,影响他人学习。⑦不可以留宿异性。
13.学生有下列情况可以申请缓考:
①直系亲属病故,需请假回家者。②因病不能坚持参加考试者。
③一个学期内因病住院误课较多,又不符合休学条件,病愈后离考试时间较近(一个月内),无法安排补课者。
④参加省、市竞赛,无法避开正常考试者。
⑤参加全国性自学考试或研究生招生考试而与学校考试时间发生冲突者。
14.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
①一学期有5门(含5门)以上必修课程考核不合格或入学以来经补考后累计还有8门以上(含8门)必修课程不合格的。
②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③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④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⑤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15.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向学校申请补授学士学位。①因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未达到《邵阳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三条规定的要求而未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毕业当年6月份参加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达到第三条规定要求者。
②学生毕业后三年内考取国内硕士研究生者(不包括在职研究生和专业硕士)。
③学生毕业后五年内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获得县(市)以上优秀教师称号者,或者两次获得中学校级优秀教师称号,或者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排第一),或者省级行业组织的奖励(排第一),或者取得发明专利权的(排第一)。
④结业学生在一年内返校重修或参加补考,成绩合格并达到《邵阳学院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三条规定的要求者。
16.每学期注册后,旷课者,视其旷课数量,给予下列处分。
①一学期累计旷课②一学期累计旷课
11至20学时或擅自外出2天者,给予警告处分。21至30学时或擅自外出3-4天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③一学期累计旷课④一学期累计旷课
31至40学时或擅自外出5-7天者,给予记过处分。41至50学时或擅自外出8-10天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⑤一学期累计旷课
50学时以上或擅自外出10天以上者,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17.对违反学生宿舍管理的有关规定,扰乱学生宿舍管理秩序者,给予下列处分。①擅自留宿非本寝室成员者,给予警告处分分;造成不良后果者,视情节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留宿异性或留宿于异性寝室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②扰乱学生宿舍管理秩序,对他人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影响,经批评教育不改者,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③学生宿舍楼内焚烧物品者,视情节给予严重警告以上处分。④学生私自租房或外宿者,视情节给予纪律处分。一学期私自外宿
2晚以下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3-7晚者,给予记过处分;8晚以上或在校内外私自租房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⑤其他违反学生宿舍管理有关规定,经批评教育不改者,视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因违规行为造成经济损失,应当赔偿。
18.利用麻将、扑克、桌球、电子游戏、网络等工具组织赌博、参与赌博或为他人赌博提供场所、赌具等条件者,给予下列处分。
①初次参与赌博或为他人赌博提供场所、赌具等条件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
②再次参与赌博或为他人赌博提供场所、赌具等条件者,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③组织赌博者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④情节严重涉嫌犯罪者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9.学生宿舍电脑使用管理。①电脑需合理放置,不得占用他人桌椅,不得违反学校作息时间,不得影响其他同学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不得在学习时间玩电子游戏及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②电脑原则上只能用于学习和工作,严禁安装、观看、传播反动、淫秽、违反国家法律的游戏、图片、文件、VCD等,违者按学生违纪处理条例处理。
③严禁在网络上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程序或进行其他破坏性活动,有上述行为并造成破坏者,按国家有法律规定和学生违纪处理条例处理
④使用电脑的寝室必须注意安全用电,不准乱拉电线和网线,乱按插座,违者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造成不良后者,视情节追究其法律责任。
⑤电脑作为贵重物品学生自行妥善保管,注意防尘防潮,注意防盗及电压变化。电脑在寝室里发生被盗、意外损坏,责任自负,能确定肇事者的由肇事者负责。
三.论述
1.甲学生周末带女生进入男生宿舍,宿舍管理员出门阻止,甲男生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辱骂宿舍管理员,请问该行为要如何定性,如何处理?
答:①该生行为已违反了《邵阳学院宿舍管理规定》中的相关条例。
②根据《邵阳学院违纪处理条例》,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以上处分;对其辱骂宿舍管理员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记过以上处分。
第五篇:学生手册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创建于1960年,先后隶属于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全国首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10所学校之一。1999年学校由国防科工委划转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是省教育厅直属高职院校。2003年通过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4年被财政部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院校”,2005年学校被国务院七部委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学校被国防科工委遴选为全国15个重点建设的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之一,被财政部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院校”,2010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2010年6月,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成为我省唯一一所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5月,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2年,被教育部确为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和3个教育部,现在全日在校生15000人,学校共有58个专业,其中5个国家示范专业,8个国防军工特有专业,7个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8个江西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3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 2个全国机械行业创新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船舶工业、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为主要特色,兼有经济、管理,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在服务船舶工业行业的能力上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
学校建有1个工业工程中心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实训是156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1.58亿元。学校是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西省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基地、江西省职业培训综合基地、江西省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5个国家示范专业实训基地、三个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一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五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实验基地。此外,与中国船舶两大集团公司等200余家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
学校拥有专论教师542名,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24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四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江西省高校名师等34人,生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首席技师、省技术能手、市拔尖人才等21名,外聘兼职教师357名,初步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学校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精品课程31门、胜奇,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多所职业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选派骨干教师100余人次赴境外学习培养,不断提高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勤工俭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助学项目,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学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学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学年2000-4000元;勤工助学岗位平均每生每学年2000元;国家助学金贷款,每生每学年8000元等。
当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扎实开展工作、开拓创新,力争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国防军工高职教育办学典范,成为行业领先、江西领先、全国一流的国家示范型高等职业院校。
“德行大道,技承天工”
——校训释义
校训是一校之魂,既是一种文化,又是一个标尺。作为文化,是学校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应该境界高远,寓意深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标尺,因为办学理念之标志,培养目标之诠释,为办学行为规范,办学定位之依据。作为有别于普通大学的教育机构,高职院校的校训既要体现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和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又要别具一格,卓尔不群,经世而独立,历久而弥新。“德行大道,技承天工”所彰显的正是这种“魂”。
德,即道德。行,即行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道,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成为规律、原理或道德,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大道,只具有普适性的公里和正理,是对不同哲学体系中“道”的超越,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德行大道,之于个人指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胸襟宽广;之于群体指主张公道,倡导公平,致于昌明。
技,即技艺、技术、本领,指由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多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承,指继承和发展。天工,引自明代科技文献《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宋应星著),寓指合乎天理智能功,也只高超的技术和技艺。由于该书记载的是劳动人民的生产科技成就,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因此“天工”可引申为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工艺方法,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技能。技承天工,指的是继承和发展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方法。
“德行大道,技承天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讲究规则、遵循规律、崇尚实践、追求卓越的基本精神。对高职院校而言,“德兴大道”有两层涵义。一是学校的办学行为应遵循教育规律,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出一种大德,彰显出一种大气;二是全体师生员工要有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感,行得端,立得正,恪守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技承天工”也有两层涵义。一是对培养目标本质属性的规定: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不是普通大学培养的学科型人才,也不是中专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而是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二是对培养目标规格要求的诠释: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掌握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方法,成为技术精英。
承华夏文明之源远流长,传人类智慧之千秋万代,为社会培养仁人志士,为建设铸造技术精英,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使命;大道天工,德能并举,行人间之大道,承精湛之天工,乃高技能人才之品格特征。“德行大道,技承天工”,既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根本使命,又诠释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方法和规格要求。
校徽涵义说明
1、整个图案主体由三部分组成,中间部分学校汉语拼音字母缩写“JZ”组合造型;下部分线条有机变化为波浪,1960是学校的建校时间,一条巨轮乘风破浪航行在历史的长河中;天空中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象征着学校的教育事业如朝阳蓬勃发展。
2、“JZ”组合造型似独具智能的巧手,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鲜明办学特色;造型又似一只矫健的海鸥,在广阔的大海上自由飞翔,体现了学校在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过程中,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
3、破浪前行的整体造型,体现了学校船舶军工的办学历史和专业特色,蕴含着前进的动力和气势,也体现了学校面向地方、服务船舶军工行业的办学宗旨。目录
第一部分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本专科学生)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
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
第二部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文件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实施细则
就想家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试行学分制的暂行规定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关于规范结业学历管理和返校补考工作的有关规定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进修课教学试点管理暂行规定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细则(试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生党员评选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团员入党推优工作制度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实施细则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请假、销假及报告的规定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申诉处理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实施方案(试行)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指南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登记流程图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开展创先争优工作评比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先进班级体评比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三好学生评比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评比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素拓之星评比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单项奖评定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共青团评优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申贷流程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特困生补助实施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费减免暂行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免学费工作实施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中职助学金工作实施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宿舍管理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晚归、夜不归宿暂行管理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办法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申请流程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读者须知第三部分 九江职业术学院学生办事服务指南
学生办理课程免修流程图 学生成绩修改流程图 学生办理休学流程图 学生办理复学流程图 学生办理退学手续流程图 学生证办理流程图 校园一卡通使用须知
学生就诊和办理城镇医保医疗费报销须知 庐山区驻区大学生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办公电话号码表
第一部分
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1998年八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法,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高等教育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第三条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
第四条 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条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六条 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举办高等学校,并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参与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第七条 国家按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不同的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第八条 国家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第九条 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国家采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和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第十条 国家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再高的学校中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学成才当遵守法律。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面对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
第十二条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之间、高等学校与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事业组织之间开展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十三条 国务院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高等教育事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国务院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
第十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管理由国务院确定的主要为全国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高等教育工作。
第二章 高等教育基本制度
第十五条 高等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
国家支持采用广播、电视、函授及其他远程教育方式实施高等教育。
第十六条 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
(一)专科教育引导,使学生找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主要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去了和初步能力;
(二)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只要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三)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人的能力。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第十七条专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四至五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二至三年,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三至四年。非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的修业年限应当适当延长。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报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对半学校的专业年限作出调整。第十八条 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
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主要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高等专科学校实施专科教育。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科学研究机构可以承担研究生教育的任务。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非学历高等教育。
第十九条 高级中等教育毕业或者具有同等学历的,经考试合格,要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录取,取得专科生或者本科生入学资格。
本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金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硕士研究生,或者具有同等学力的,经考试合格,由实施相应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录取,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
允许特定学科和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生入学资格,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条 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由所在高等学校或者经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
接受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都所在高等学校或者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发给相应的结业证书。结业证书应当载明修业年限和学业内容。
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第二十二条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
公民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或者自学,其实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向学位授予单位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
第二十三条 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条件,承担实施继续教育的工作。
第三章 高等学校的设立
第二十四条 设立高等学校,应当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二十五条 设立高等学校,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大学或者独立设置的学院还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研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教育。大学还必须设有三个以上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设立高等学校的具体标准由国务院制定。
设立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具体标准,由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规定的原则制定。
第二十六条 设立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其层次、类型、所设学科类别、规模、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使用相应的名称。
第二十七条 申请设立高等学校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办报告;
(二)可行性论证材料;
(三)章程;
(四)审批机关依照本法规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八条 高等学校的章程应当规定以下事项:
(一)学校名称、校址;
(二)办学宗旨;(三)办学规模;
(四)学科门类的设置;
(五)教育形式;
(六)内部管理体制;
(七)经费来源、财产和财务制度;
(八)举办者和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
(九)章程修改程序;
(十)其他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第二十九条 建立高等学校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其中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经国务院授权,也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对不符合规定条件审批设立的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有权予以撤销。
高等学校的设立,应当聘请由专家组成的评议机构评议。
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分立、合并、终止、变更名称、类别和其他重要事项,由原审批机关审批;章程的修改,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核准。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组织和活动
第三十条 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高等学校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三十二条 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
第三十三条 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调节和调整学科、专业。
第三十四条 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求,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第三十五条 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国家支持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成为国家科学研究基地。
第三十六条 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开展与境外高等学校之间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
第三十七条 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组织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聘教师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调整津贴及工资分配。
第三十八条 高等学校对举办者提供的资产、国家财政性之助、受捐赠财物依法自主管理和使用。高等学校不得将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活动的财产挪作他用。
第三十九条 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其领导职责主要是: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讨论决定学校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的人选,讨论决定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基本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保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按照国家有关社会力量办学的规定确定。
第四十条 高等学校的校长,由符合教育法规定的任值条件的公民担任。高等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任免。
第四十一条 高等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本学校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行使下列职权:
(一)拟定发展计划,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思想品德教育;
(三)拟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方案,推荐副校长人选,任免内部组织机构的负责人;
(四)聘任与解聘教师以及内部其他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五)拟定和执行经费预算方案,保护和管理校产,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六)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
高等学校和校长办公会议或者校务会议,处理前款规定的有关事项。
第四十二条 高等学校设立学习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厂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
第四十二条 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依法保障教师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四十四条 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和由其他组织的评估。
第五章 高等学校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第四十五条 高等学校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四十六条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可以取得高等学校教师的资格。不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生本科毕业学历的公民,学有所长,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经认定合格,也可以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第四十七条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高等学校教师职务根据学校所承担的教学、科学研究等任务的需要设置,教师职务设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高等学校的教师取得前款规定的职务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二)系统的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三)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研究能力;
(四)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
教授、副教授除应当具备以上基本任职条件外,还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教学成绩显著,论文或者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高等学校教师职务的具体任职条件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八条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以评定具备任职条件的,由高等学校按照教师职务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任。
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第四十九条 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高等学校的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五十条 国家保护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改善高等学校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第五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当为教师参加培训、开展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提供便利条件。
高等学校应当对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或者解聘、晋升、奖励或者处分的依据。
第五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当为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五十三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掌握较高的解剖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
高等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十四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费。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
第五十五条 国家设立奖学金,并鼓励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国家规定的专业的学生以及到国家规定的地区工作的学生给予奖励。
国家设立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基金和贷款学金,并鼓励高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设立各种形式的助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第五十六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
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
第五十七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学生团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第五十八条 高等学校的学生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者修满相应的学分,准予毕业。
第五十九条 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
第七章 高等教育投入和条件保障
第六十条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教育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保证国家兴办的高等教育的经费逐步增长。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
第六十一条 高等学校的举办者应当保证稳定的办学经费来源,不得抽回其投入的办学资金。
第六十二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在校学生年人均教育成本,规定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的基本原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和筹措办法,作为举办者和高等学校筹办学经费的基本依据。
第六十三条 国家对高等学校进口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以及校办产业实行优惠政策。高等学校所办产业或者转让知识产权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成果获得的收益,用于高等学校办学。
第六十四条 高等学校收入的学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
第六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当依法建立、我是建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使用、严格管理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高等学校的财务活动应当依法接受监督。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对高等教育活动中违反教育法规的,依照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七条 中国境外个人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并办理有关手续后,可进入中国境内高等学校学习、研究、进行学术交流或者任教,其合法权益受国家保护。
第六十八条
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本法所称其高等教育机构是只猪,高等学校和新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外的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组织。
本法有关高等学校的规定适用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合金批准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但是对高等学位专门适用的规定除外。
第六十九条 本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2005年九月一日正式施行)
一、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向世界,了解国情,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团结。不参与违法四项基本原则、影响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活动。培养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甘愿为祖国为人民奉献。
三、勤奋学习,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珍惜时间,学业有成。
四、遵纪守法,弘扬正气。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校纪校规;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敬廉崇洁,公道正派;但与并善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五、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履约践诺,知行统一; 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嫖窃,;自尊自爱,自省自律;文明使用互联网;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六、明理修身,团结友爱。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男女交往文明;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热心公益;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团结合作;仪表整洁,待人礼貌;豁达宽容,积极向上。
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珍惜他人和社会劳动成果;生活简朴,杜绝浪费;不追求超越自身和家庭实际的物质享受。
八、强健体魄,热爱生活。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提高身体素质,保持心理健康;磨练意志,不怕挫折,提高适应能力;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2005年9月1日正式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普通高等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称高等学校或学校)对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和本科、专科(高职)学生的管理。
第三条高等学校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按照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要依法治校,从严处理,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要将管理与加强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条高等学校学生应当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应当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应当刻苦学习,用于探索,积极实践,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应当积极锻炼身体,机油健康体魄。
第二章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使用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参加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及文娱体育等活动;
(三)申请奖学金、助学金及助学贷款;
(四)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五)对学校给予的处分或者处理有异议,向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出诉讼;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六条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
(四)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
(五)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学籍管理
第一节 入学与注册
第七条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持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的期限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当向学校请假。未请假或者请假逾期者,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八条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者,一经查实,学校应当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应当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九条对患有疾病的新生,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下同)诊断不宜在校学习的,可以保留入学一年资格一年。保留入学资格者不具有学籍。在保留入学资格期内经治疗康复,可以向学校申请入学,由学校指定医院诊断,符合体检要求,经学校复查合格后,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或者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十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应当按学校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
第二节 考核与成绩记载
第十一条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计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十二条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者补考,由学校规定。
第十三条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要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U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进行。学生体育课的成绩应当根据考勤、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的情况综合评定。
第十四条 学生学期或者学年所修课程或者应修学分数以及升级、跳级、留级、降级、重修等要求,由学校规定。
第十五条学生可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申请辅修其他专业或者选修其他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校际间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
第十六条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交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的,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给予留校察看及以下处分的,经教育表现较好,在毕业前对该课程可以给予补考或者重修机会。
第十七条学生不能按时参加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活动,应当事先请假并获得批准。未经批准而缺席者,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第三节 转专业与转学 第十八条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由所在学校批准。学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发展变化,经学生同意,必要时可以适当调整学生所学专业。
第十九条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
第二十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的;
(二)由招生时所在地的下一批录取学校转入上一批学校、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三)招生时确定为定向、委托培养的;
(四)应子退学的;
(五)其他无正当理由的。
第二十一条学生转学,经两校同意,由转出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转学理由正当,可以办理转学手续;跨省转学者由转出地省级行政部门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校所在地公安部门。
第四节 休学与复学
第二十二条学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学生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由学校规定。
第二十三条学生申请休学或者学校认为应当修学者,由学校批准,可以休学。休学次数和期限由学校规定。
第二十四条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至退役后一年。
第二十五条休学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离校,学校保留其学籍。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生学习学生待遇。休学学生患病,其医疗费按学校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学生休学期满,应当于学期开学前向学校提出复学申请,经学校复查合格,方可复学。
第五节 退学
第二十七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予退学:
(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
(二)休学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三)经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无法继续在校学习的;
(四)未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为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
(六)本人申请退学的。
第二十八条对学生的退学处理,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对退学的学生,由学校出具退学决定书并送交本人,同时报学校所在地省级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九条退学的本专科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办理退学手续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退学的研究生,按已有毕业学历和就业政策可以就业的,由学校报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没有聘用单位的,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三十条学生对退学处理有异议的,参照本规定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办理。
第六节 毕业、结业与肄业
第三十一条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德、智、体达到毕业要求,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毕业证书。
第三十二条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教育教学计划规定内容,达到毕业要求的,由学校发给结业证书。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对合格后颁发的毕业证书,毕业时间按发证日前填写。
第三十三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学位授予单位应当颁发学位证书。第三十四条学满一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第三十五条学校应当严格按照招生时确定的办理类型和学习形式,填写、颁发学历证书、学位证书。
第三十六条学校应当执行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制度,每年将颁发的毕(结)业证书信息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并交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兼案。
第三十七条对完成本专业学业同时辅修其他专业并达到专业辅修要求者,由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国家招生规定入学者,学校不得发给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已发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学校应当予以追回并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证书无效。
第三十九条毕业、结业、肄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遗失或者损坏,经本人申请,学校核实后应当出具相应的证明书。证明书与原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章 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
第四十条学校应当维护校园正常秩序,保障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第四十二条学生应当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自觉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创造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第四十三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第四十四条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第四十五条学校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第四十六条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帮助。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应当遵守纪律、法规以及学校、用工单位的管理制度,履行勤工助学活动的有关协议。第四十七条学生举行大型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应当按法律程序和有关规定获得批准。对未获批准的,学校应当依法劝阻或者制止。
第四十八条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应当遵循国家和学校关于网络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登录非法网站、传播有害信息。
第四十九条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生住宿管理制度。学生应当遵守学校关于学生住宿管理的规定。
第五章 奖励与处分
第五十条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或者在思想道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锻炼身体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十一条 对学生的表彰的奖励可以采取授予“三好学生”称号或者其他荣誉称号、颁发奖学金等多种形式,给予相应的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五十二条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
第五十三条纪律处分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严重警告;
(三)记过;
(四)留校察看;
(五)开除学籍。
第五十四条学生有以下情形之一,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一)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收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六)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第五十五条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成语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
第五十六条 学校在对学生作出处分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第五十七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第五十八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本人。对学生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书报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十九条 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书应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诉及申诉的期限。
第六十条 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规、违纪的申诉。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由学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
第六十一条 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六十二条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对学生提出的申诉进行复查,并在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复查结论并告知申诉人。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由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交学校重新研究决定。
第六十三条 学生对复查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复查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学生书面申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人的问题给予处理并答复。
第六十四条 从处分决定或者复查决定送交之日起,学生在
申诉期内未申诉的,学校或者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其提出的申诉。
第六十五条 被开除学籍的学生,由学校发给学习证明。学生按学校规定期限离校,档案、户口退回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第六十六条 对学生的奖励、处分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本人档案。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对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学生、港澳台侨学生、留学生的管理参照本规定实施。
第六十八条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或修改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并及时向学生公布。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规定,指导、检查和督促本地区高等学校实施学生管理。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7号)、《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教学C1995)4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请以本规定为准。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管理,维护教学、研究、生活秩序和安定团结的局面,建立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校
园秩序,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本规定所称的师生员工是指学校的教师(包括外籍教师)、学生(包括外国在华留学生)、教育教学辅助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
第三条 学校的师生员工以及其他到学校活动的人员都应当遵守本规定,维护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和国家利益,维护学校的教学、科研秩序和生活秩序。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管理,采取措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制止校内的违反法律、法规、校规的活动。
第四条
学校应当尊重和维护师生员工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教育和受教育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不得限制、剥夺师生员工的权利。
第五条
进入学校的人员,必须持有本校的学生证、工作证、听课证或者学校颁发的其他进入学校的证章、证件。
未持有前款规定的证章、证件的国内人员进入学校,应当向门卫登记后进入学校。
第六条 国内新闻记者进入学校采访,必须持有记者证和采访介绍信,在通知学校有关机构后,方可进入学校采访。
外国新闻记者和港澳台新闻记者进入学校采访、必须有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外事机关或港澳台办的介绍信和记者证,并在进校采访前与学校与外事机构联系,经许可后方可进入学校采访。
第七条 外国人、港澳台人员进入学校进行公务、业务活动,应当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并告知学校后,或按学数交流计划经学校主管领导研究同意后,方可进入学校。自行要求进入学校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应当在学校外事机构或港澳台办批准后,方可进入学校。接受师生员工个人邀请进入学校探亲访友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应当履行门卫登记手续后进入学校。
第八条 依照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进入学校的人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的制度,不得从事与其身份不符的活动,不得危害校园治安。
对违反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和本条前款规定的人员,师生员工有权向学校保卫机构报告,学校保卫机构可以要求其说明情况或者责令其离开学校。
第九条 学生一般不得在学生宿舍留宿校外人员,遇有特殊情况留宿校外人员,应当报请学校有关机构许可,并且进行留宿登记,留宿人离校应注销登记。不得在学生宿舍内留宿异性。
违反前款规定的,学校保卫机构可以责令留宿人离开学生宿舍。
第十条 告示、通知、启示、广告等,应当张贴在学校指定或者许可的地点。散发宣传品、印刷品应当经过学校有关机构同意。对于张贴、散发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损害国家利益或者侮辱诽谤他人的公开张贴物、宣传品和印刷品的当事者,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在校园设置临时或者永久建筑以及安装音响、广播、电视设施,设置者、安装者应当报请学校有关机构审批,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设置、安装。师生员工或者有关团体、组织使用学校的广播、电视设施,必须报请学校有关机构批准,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擅自使用学校广播、电视设施。违反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劝其停止设置、安装或者停止活动,已经设置、安装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拆除,或者责令设置者、安装者拆除。
第十二条 在校内举行集会、讲演等公共活动,组织者必须在七十二小时前向学校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中应当说明活动的目的、人数、时间、地点和负责人的姓名。学校有关机构应当最迟在举行时间的四小时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通知组织者。逾期未通知的,视为许可。集会、讲演等应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相应的法规、规章,不得反对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制度,不得干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不得损害国家财产和其他公民的权利。
第十三条
在校内组织讲座、报告等室内活动,组织者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前向学校有关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中应当说明活动的内容、报告人和负责人的姓名。
学校有关机构应当最迟在举行时间的四小时前将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通知组织者。逾期未通知的,视为许可。讲座、报告等不得反对我国宪法确定的根本制度,不得违反我国的教育方针,不得宣传封建迷信,不得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干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
第十四条
师生员工应当严格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教学、科研、生活和其他活动,任何人都不得破坏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不得阻止他人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教学、科研、生活和其他活动。禁止师生员工赌博、酗酒、打架斗殴以及其它干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活动秩序的行为。
第十五条 师生员工组织社会团体,应当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成立校内非社会团体的组织,应当在成立前由其组织者报请学校有关机构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成立和开展活动。校内非社会团体的组织和校内报刊必须遵守学校的制度,接受学校的管理,不得进行超出其宗旨的活动。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的规定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责令其组织者以及其他当事人立即停止活动。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损害国家财产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责令其赔偿损失。
第十七条 禁止无照人员在校园内经商。设在校园内的商业网点必须在指定地点经营。违反前款规定的,学校有关机构可以责令其停止经商活动或者离开校园。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经过劝告、制止仍不改正的师生员工,学校可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处理。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处分不服的,可以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对违反本规定,经劝告、制止仍不改正的校外人员,由公安、司法机关根据情节依法处理。
第十九条 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管理制度。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
(2004年5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8号发布,根据2012年1月5日《教育部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国家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保障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人员(以下简称考生)、从事和参与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考试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国家教育考试是指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面向社会公开、统一举行,其结果作为招收学历教育学生或者取得国家承认学历,学位证书依据的测试活动。
第三条
对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考生以及老师工作人员、其他相关人员,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认定与处理,适用本办法。
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应当公开公平、合法适当。
第四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全国或者本地区国家教育考试组织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各级教育考试机构负责有关考试的具体实施,依据本办法,负责对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二章 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五条
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在规定的位置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在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六条 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
(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材料或者储存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三)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胁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四)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
(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九)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第七条 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老师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
(一)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加分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二)评卷过程中被认定为答案雷同的;
(三)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四)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五)其他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第八条 考生及其他人员应当自觉维护考试秩序,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管
理,不得有下列扰乱考试秩序的行为: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
(二)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
(三)威胁、侮辱、诽谤、诬陷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考试工作人员、其他考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四)故意损害考场设施设备;
(五)其他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九条
考生有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之一的,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考生有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之一的,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当次考试各科成绩无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同时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
(一)组织团伙作弊的;
(二)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
(三)使用相关设备接收信息实施作弊的;
(四)伪造、变造身份证、准考证及其他证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者代替考生参加考试的。
参加高考教育自学考试的考生有前款严重作弊行为的,也可以给予延迟毕业时间1至3年的处理,延迟期间考试成绩无效。
第十条
考生有第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他人员的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条
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入学资格的,由证书颁发机关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证书或者予以没收;已经被录取或者入学的,由录取学校取消资格或者其学籍。
第十二条
在校学生、在职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教育考试机构应当通
报其所在学校,由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或者予以解聘:
(一)代替考生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考试的;
(二)组织团伙作弊的;
(三)为作弊组织者提供试题信息、答案及相关设备等参与团伙作弊行为的。
第十三条 考试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考试管理、组织及评卷等工作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当年及下一的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并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建议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一)应回避考试工作却隐瞒不报的;
(二)擅自变更考试时间、地点或者考试安排的;
(三)提示或者暗示考生答题的;
(四)擅自将试题、答卷或者有关内容带出考场传递给他人的;
(五)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秩序混乱、作弊严重或者视频录像资料损毁、视频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
(六)在评卷、统分中严重失职,造成明显的错评、漏评或者积分差错的;
(七)在评卷中擅自更改评分细则或者不按评分细则进行评卷的;
(八)因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雷同试卷的;
(九)擅自泄露评卷、统分等应予保密的情况的;
(十)其他违反监考、评卷等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 考试工作人员有下列作弊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由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其所在单位视情节严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调离考试工作岗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不具备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条件的人员提供假证明、证件、档案,使其取得考试资格或者老师工作人员资格的;
(二)因玩忽职守,致使考生未能如期参加考试的或者使考试工作遭受重大损失的;
(三)利用监考或者从事老师工作之便,为考生作弊提供条件的;
(四)伪造、变造考生档案(含电子档案)的;
(五)在场外组织答卷、为考生提供答案的;
(六)指使、纵容或者伙同他人作弊的;
(七)偷换、涂改考生答卷、考试成绩或者考场原始记录材料的;
(八)擅自更改或者编造、虚报考试数据、信息的;
(九)利用考试工作便利,索贿、受贿、以权徇私的;
(十)诬陷、打击报复考生的。
第十五条 因教育考试机构管理混乱、考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考点或者考场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或者同一考点同一时间的考试有1/5以上考场存在雷同卷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取消该考点当年及下一承办国家教育考试的资格;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区内一个或者一个以上专业考试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管理机构给予该考区警告或者停考该考区相关专业1至3年的处理。
对出现大规模作弊情况的考场、考点的相关责任人、负责人及所属考区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应当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违反保密规定,造成国家教育考试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包括副题及其答案及评分参考,下同)丢失、损毁、泄露,或者使考生答卷在保密期限内发生重大事故的,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盗取、损毁、传播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教育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考生答案考试成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教育老师机构建议行为人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纵容、授意考试工作人员放松考试纪律,致使考场秩序混乱、作弊严重的;
(二)代替考生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的;
(三)组织或者参与团伙作弊的;
(四)利用职权,包庇、掩盖作弊行为或者胁迫他人作弊的;
(五)以打击、报复、诬陷、威胁等手段侵犯考试工作人员、考生人身权利的;
(六)向考试工作人员行贿的;
(七)故意损坏考试设施的;
(八)扰乱、妨害考场、评卷点及有关考试工作场所秩序后果严重的。
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的,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建议有关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从重处理。
第三章 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程序
第十八条 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考生实施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所列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如实记录;对考生用于作弊的材料、工具等,应予暂扣。
考生违规记录作为认定考生违规事实的依据,应当由2名以上监考员或考场巡查员、督考员签字确认。
考试工作人员应当向违纪考生告知违规记录的内容,对暂扣的考生物品应填写收据。
第十九条 考试教育机构发现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所列行为的,应当由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事实调查,收集、保存相应的证据材料,并在调查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对所涉及考生的违规行为进行认定。
考试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发现考生有违纪、作弊行为的,应当立即通知在现场的考试工作人员,并应当将视频录像作为证据保存。教育考试机构可以通过视频录像回放,对所涉及考生的违规行为进行认定。
第二十条 考点汇总考生违纪记录,汇总情况经考点主考签字认定后,报送上级教育考试机构依据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 考生在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出现第五条所列考试违纪行为的,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市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由世纪教育考试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应报省级教育机构备案;出现第六条、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的,由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签署意见,报省级教育机构处理,省级教育考试机构也可以要求市级考试教育机构报送材料及证
据,直接进行处理;出现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扰乱考场秩序行为的,由市级教育考试机构签署意见,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对考生及其他人员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由当地公安部门处理;评卷过程中发现考生有本办法第七条所列考试作弊行为的,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并通知市级教育考试机构。
考生在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行为,由组织考试的机构认定,由相关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受其委托的组织考试的机构做出处理决定。
在国家教育考试考场视频录像回放审查中认定的违规行为,由省级教育机构认定并做出处理决定。
参加其他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违规行为的处理由承办有关国家教育考试的考试机构参照前款规定具体确定。
第二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考点、考场出现大面积作弊情况或者需要对教育考试机构实施监督的情况下,应当直接介入调查和处理。
发生第十四、十五、十六条所列案件情节严重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处理,并及时报告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必要时,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或者直接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考试工作人员在考场、考点及评卷过程中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的,考点主考、评卷点负责人应当暂停其工作,并报相应的教育考试机构处理。
第二十四条 在其他与考试相关的场所违反有关规定的考生,由市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市级教育考试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应报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备案。
在其他与考试相关的场所违反有关规定的考试工作人员,由所在单位根据市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处理结果应当向提出处理的教育考试机构通报。
第二十五条 教育考试机构在对考试违规的个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复核违规事实和相关证据,告知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和依据;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对所认定的违规事实认定存在异议的,应当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给予考生停考处理的,经考生申请,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应当举行听证,对作
弊的事实情节等进行审查、核实。
第二十六条
教育考试机构做出处理决定应当制作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载明被处理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处理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处理决定的内容、救济途径以及做出决定的机构名称和做出处理决定的时间。
考试违规处理决定书应当及时送达被处理人。
第二十七条 考生或者考试工作人员对教育考试机构做出的违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其上一级教育考试机构提出复核申请;对省级教育考试机构或者承包国家教育考试的机构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也可以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授权承担国家教育考试的主管部门提出复核申请。
第二十八条
受理复核申请的教育考试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处理决定所认定的违规事实和适用的依据等进行审查,并在受理后3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做出复核决定:
(一)处理决定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处理决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决定撤销或者变更:
1、违规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处理程序的。
做出决定的教育考试机构对因错误的处理决定给考生造成的损失,应当给予补救。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对复核决定或者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条 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建立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人员的相关信息。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中记录的信息未经法定程序,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删除、变更。
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可以依申请接受社会有关方面的查询,并应当及时向招生学校或单位提供相关信息,作为招生参考条件。
第三十一条 省级教育考试机构应当及时汇总本地区违反规定的考生及考
试工作人员的处理情况,并向国家教育考试机构报告。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考场是指实施考试的封闭空间;所称考点是指设置若干考场独立进行考务活动的特定场所;所称考区是指由省级教育考试机构设置,由若干考点组成,进行国家教育考试实施工作的特定地区。
第三十三条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考试、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其他各级各类教育考试的违规处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教育部颁布的各有关国家教育考试的违规处理规定同时废止。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
(1992年4月1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高等学校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务的安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及管理,妥善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第三条
高等学校等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要以预防为主,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妥善处理的原则,做好教育、管理和处理工作。
第四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学生指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取得学籍的全日制学生,即按国家任务、用人单位委托培养、自费三种计划形式录取学生。
第二章 安全教育
第五条 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
第六条
学生安全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及青年学生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在各种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节假日前适时举行,并善于利用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育学生,防患于未然。
学校应根据环境、季节及有关规律进行防盗、放火、防特、防病、防事故等方面的教育,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第七条 高等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须注重心理疏导,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学生注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三章 安全管理
第八条
高等学校要做好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全,加强安全防范,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学校要把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纳入领导任期的责任目
标,落实到年级、班主任。学校应由一名校领导主要负责。
第九条
高等学校应确定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及,明确其职责,具体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及其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分工协作,积极配合。
第十条 全体教职工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出发,树立安全 思想,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改善环境与条件与,保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十一条 发生意外事故以及学生要求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等情况时及,学校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第十二条
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自身的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
第十三条
学生在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纪律和有关规定应。听从指导,服从管理;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真长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四条 学生组织集体课外活动外,须经学校同意须,按学校规定进行按。学校须认真进行安全审查,条件不具备时不得批准得。
第十五条
学生应严格遵守宿舍管理的规定,自觉维护宿舍的安全与卫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第十六条 发现刑事、治安案件或交通、灾害等事故,在场学生应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学校或公安部门并协助处理并。在学校范围内的,学校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轻伤害和损失。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七条 学生人身和财产发生一般伤害后,学校要及时调查处理,根据当事人或他人的过错,责令其赔偿损失,并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
在校园内,发生学生非正常事故死亡、重伤或被窃、失火等造成财产重大损失事故后,学校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抢救、保护现场,同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情绪,恢复秩序,并协同地方有关部门妥善管理。
第十八条 学校对事故调查后认为涉及追究刑事责任的,要及时与公安部门联系,协助调查处理。
第十九条 在安全管理或事故处理过程中,学校认为有必要搜查学生住处,43 须报请公安部门依法进行。调查处理案件中要以事实为依据,不得逼供或诱供
第二十条 重大事故后,学校应在一天内向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事故处理结束后一周内书面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学生在教学、实习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因学校或有关单位责任发生死亡、重伤或残疾,由学校或有关单位承担责任,做好处理及善后工作。在教学、实习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学生因不遵守纪律或不按要求活动而发生意外事故,学校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因忽视安全生产、管理不善;工作不负责任,违章指挥,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对学生造成严重的人身、财务损害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对有关责任人员分别给予责令检查、赔偿损失、行政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学生未经批准擅自离校不归发生意外事故的,学校不承担责任。
对擅自离校不归,学校不知去向的学生,学校应及时寻找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半月不归且未说明原因者,学校可张榜公布,按自动退学除名。
第二十四条 学生假期或办理离校手续后发生意外事故的,学校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 在校内正常生活及由学校在校外组织的活动中,由于不能避免的原因或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事故,由学校视具体情况处理。
第二十六条 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为学生办理人身保险。
第二十七条 凡经学校指定的专业医院确诊为精神病、癫痫病患者的学生,应予退学,由其监护人负责领回。学生及其监护人不得无理纠缠,扰乱学校教学、生活秩序。
第二十八条 因事故伤残的学生,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学校认为生活能自理,能坚持在校学习,可留校学习;不能坚持在校学习者,应予退学,由学校按其实际学习年限发给毕业证书,并根据事故性质和伤残程度一次性给予适当经济补助,接收落户等工作,由当地劳动部门按国家关于残疾人劳动就业有关规定安置。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第一条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部长
陈志立
二〇〇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积极预防、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保护学生、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
第四条 学校的举办者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指导学校落实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措施,指导、协助学校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五条 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助受伤害学生。
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应当针对学生年龄、认知能力
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容和预防措施。
第六条 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第七条 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称为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但法律有规定的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 事故与责任
第八条 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
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九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三)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育教学工作
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六)学校违反有关规定,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劳动、体育运动或者其他活动的;
(七)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种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九)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十)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十一)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十二)学校有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条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一)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二)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三)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四)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
(五)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
第十一条 学校安排学生参加活动,因提供场地、设备、交通工具、47 食品及其他消费与服务的经营者,或者学校以外的活动组织者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二条 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无法律责任:
(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
(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于知道的;
(四)学生自杀、自伤的;
(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事故责任应当按有关法律法规或者其他有关规定认定:
(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
(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第十四条 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由致害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章 事故处理程序
第十五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
式救助。
第十六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学校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学校要求或者认为必要,可以指导、协助学校进行事故的处理工作,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第十八条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
第十九条 教育行政部门收到调解申请,认为必要的,可以指定专门人员进行调解,并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完成调解。
第二十条 经教育行政部门调解,双方就事故处理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在调解人员的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结束调解;在调解期限内,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或者调解过程中一方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调解。调解结束或者终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一条 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者反悔的,双方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第二十二条 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学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四章
事故损害的赔偿
第二十三条 对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学生伤害事故赔偿的范围与标准,按照有关行政法规、49 地方性法规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确定。
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时,认为学校有责任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规定,提出相应的调解方案。
第二十五条 对受伤害学生的伤残程度存在争议的,可以委托当地具有相应鉴定资格的医院或者有关机构,依据国家规定的人体伤残标准进行鉴定。
第二十六条 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但不承担解决户口、住房、就业等与救助受伤害学生、赔偿相应经济损失无直接关系的其他事项。
学校无责任的,如果有条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本着自愿和可能的原则,对受伤害学生给予适当的帮助。
第二十七条 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第二十八条 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学生的行为侵害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组织、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应当依法予以赔偿。
第二十九条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经调解形成的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应当由学校负担的赔偿金,学校应当负责筹措;学校无力完全筹措的,由学校的主管部门或者举办者协助筹措。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举办者有条件的,可以通过设立学生伤害赔偿准备金等多种形式,依法筹措伤害赔偿金。
第三十一条 学校有条件的,应当依据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参加学校责任保险。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鼓励中小学参加学校责任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