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
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对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本街道实际,制定本制度。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制度:
一、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排查、登记、报告、整改制度,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街道、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应当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运用预先危险分析、故障危险分析、事故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方法,查找各类事故隐患。
三、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特大事故隐患应当记录建档。能够立即排除的,应当立即排除;无法立即排除的,应当采取应急安全保障措施,落实责任人,保障生产安全,并立即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管理权限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四、重、特大事故隐患的评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行业技术标准、规范、堆积及安全生产保障条件进行综合评估,作出评估报告,对事故隐患的类别、等级、影响范围、影响程度、估计损失等作出评估结论,并对事故隐患的监控保障措施、整改资金来源、治理方式、治理期限和临时防范措施等提出建议。
五、及时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并负责监督生产经营单位完成重、特大事故的隐患整改。
重、特大事故隐患责令改正指令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重、特大事故隐患的基本情况;
2、可能影响的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3、整改要求和整改期限;
4、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5、整改督办单位和责任人。
六、存在重(特)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成立重(特)大事故隐患整改小组,并做出整改。方案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
整改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重(特)大事故隐患简介;
2、整改期限和目标;
3、整改措施;
4、责任机构、责任人员以及经费和物资保障;
5、应急救援预案。
七、重、特大事故隐患的整改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负责监管。监管部门应当制定监管方案,明确责任人员,实行挂牌督办,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整改措施;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街道应当至少每年对本辖区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组织一次安全评估报告。法律、法规、规章对评估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2、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4、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
5、重大危险源等级;
6、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7、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8.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二、在与重大危险源相关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将新的评估报告及时报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三、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应当在每年定期填写《重大危险源报表》,报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核销。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一、二、三级重大危险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五、街道、社区、村企事业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并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单位和人员。
七、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按季度将检查情况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八、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九、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分级监控,并对各类信息实施动态管理。
十、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检查。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
2、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措施落实情况;
3、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情况;
4、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5、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6、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7、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8、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
9、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情况;
10、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11、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情况;
12、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十一、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隐患排除后,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十二、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应当相互配合、互通情况,并帮助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十三、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青海水电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落实青海水电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青海水电实业”或“水电实业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第三条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青海水电实业的各生产经营场所。
第二章 排查和报告
第五条 重大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 损失的程度分为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二)特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三)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第六条 按各种危险源的特性、数量和危险源事故的死亡半径,重大危险源划分为四级: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是指死亡半径等于或大于200米,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危险源。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是指死亡半径100米(含100米一200米),可能造成10一29人死亡的危险源。
(三)三级重大危险源:是指死亡半径50(含50米一100米),可能造成3一9人死亡的危险源。
(四)四级重大危险源:是指死亡半径小于50米,可能造成2人以下死亡的危险源。
第七条 按照“企业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公司定期进行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的排查。
第八条 公司每月组织一次以上的安全检查,排查事故隐患及危险源。新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必须在24小时内向当地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管理机 构(当地安监局,下同。以下简称应急管理机构)报告。
第九条 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确认、辨识、分级和危险性评估:
(一)公司协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有权按照有关标准,对监管责任范围不能立即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初步确认和分级。对重大事故隐患确认、对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有困难的,公司按规定组织中介机构评估确定。
(二)公司对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进行定期安全评估,每两年至少评估一次。安全评估工作由两名以上(含两名)注册安全评价人员或注册安全工程师主持进行,或者委托具备安全评价资格的评价机构进行。
第十条 经初步确认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或重大危险源的情况下,公司制作重大事故隐患或重大危险源报告书,报送集团安监部和有关部门,并同时报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及安监部门。
第十一条 重大以上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报告必须制作报告书。
(一)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隐患基本情况;
2.事故隐患类别;
3.事故隐患等级;
4.影响范围;
5.影响程度;
6.整改措施(含监管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
7.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
8.整改目标;
9.其它应该报告的情况。
(二)重大危险源报告书包括以下内容:
1.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2.重大危险源的类别、等级、数量;
3.重大危险源周边环境基本情况;
4.重大危险源建(构)筑物及设备、设施安全状况;
5.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
6.监管方案及其措施;
7.应急救援预案;
8.其他应该报告的情况。
第三章 监管和整改
第十二条 按照“企业全面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造成,谁管理,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负责”和分级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原则,落实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责任。
第十三条 青海水电实业成立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总任副组长,其他副总经理和各部室“一 把手”为小组成员。公司领导小组负责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管控领导工作。
第十四条 各部室负责人对监管责任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承担具体监管责任。
第十五条 青海水电实业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履行下列职责:
(一)全面掌握监管责任范围内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并建立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监管台帐;
(二)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整改、监管责任制;
(三)确保监管责任范围内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管理措施和监管责任的落实;
(四)审查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监管方案并监督实施;
(五)审查重大事故隐患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行性,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六)对监管责任范围的重大安全隐患管理和整改情况和重大危险源监控情况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臵;
(七)向青海水电集团监管部门按时上报监管责任范围内重大安全隐患监管整改和重大危险源监管情况;
(八)协助青海水电集团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监管 责任范围内重大安全隐患整改验收工作。
第十六条 青海水电实业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必须履行下列职责:
(一)掌握公司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管理;
(二)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管理)及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管理责任制,并加强安全教育;
(三)对重大事故隐患现场实行警戒管理,做好标识标志,落实专人24小时监管,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及救护装备;
(四)及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的动态变化;
(五)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报青海水电集团和当地人民政府、应急处理机构和主管部门备案;
(六)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臵措施,必要的救援设施、设备的调配和人员疏散演习;
(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管理)方案,落实整改资金,按期完成隐患整改工作任务;
(八)做好隐患整改验收申报工作。
(九)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现场挂牌管理,划定危险范围,落实专人24小时监控;
(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 监管方案并组织实施;
(十一)确保危险源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及周边安全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
(十二)按规定组织对公司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安全评估;
(十三)经常性地组织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臵;
(十四)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安全教育,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第十七条 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
(二)事故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评估;
(三)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四)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设备、设施的配备保障;
(五)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六)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七)保护措施程序;
(八)事故恢复程序;
(九)预案的演练及修订;
青海水电实业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由主要领导审签并加盖公章,报集团安监部备案。
第十八条 青海水电实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室依法监督检查重大事故隐患管理、整改工作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
第十九条 青海水电实业工会组织督促并协助公司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管和整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工作。
第二十条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资金由公司安排,财务部负责筹集,必要时可报请青海水电集团给予一定支持。
第二十一条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结束后,公司以书面形式报请青海水电集团安监部审查验收。
第四章 紧急抢险
第二十二条 紧急抢险是指公司或工程施工、生产经营所在地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出现险情时需要采取的紧急抢救伤员、紧急疏散人员、紧急征用人员、物资和设备,实行治安警戒和交通管制以及紧急排除险情等行为。
第二十三条 青海水电实业各部室必须认真履行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扎实做好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抢险工作。
(一)重大事故隐患紧急情况由青海水电实业监督管理领导小组进行现场指挥,根据现场的危险状态及有关技术标 准确认,现场由公司最高负责人发布紧急抢险命令。
(二)任何部室和个人都要为紧急抢险提供支持和便利,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阻碍和干扰紧急抢险工作。
(三)必要时可请求当地公安、消防、交通、医疗、民政救灾等部门为现场提供相应的救治和保障。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四条 对及时发现和报告重大事故隐患,并有效防止事故发生的部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部门和个人,隐瞒不报、未如实申报或不按规定时间申报、登记建档、评估和制定应急预案的,由青海水电实业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并报青海水电集团相关部门或机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监控措施或整改措施的部门和个人,由青海水电实业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并报青海水电集团相关部门或机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对接到《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而未立即停产、停业进行整改的部门和个人,由青海水电实业根据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并 报青海水电集团相关部门或机构依法从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重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不采取有效的监管(整改)措施,导致发生重大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法律有关规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由青海水电实业综合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查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保障企业危险源范围内的物料生产、使用、贮运等作业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根据重大危险源《GB18218-2000》标准规定,我厂现确定煤气柜、液氨储槽、甲醇、甲醛储槽存放区域为重大危险源。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划分
1、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主体属危险源所在车间,即气柜的责任主体为造气车间,液氨槽、甲醇槽、甲醛槽的责任主体为合成车间。
2、设备科负责对氨贮槽、气柜、甲醇槽、甲醛槽的建档、定期检测检验和评价工作。
3、生产科负责对重大危险源实际运行中的各项工艺指标进行制定并监督执行。
4、安检科负责重大危险源的防护设施、防护器材的配置和监督检查,并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
5、有重大危险源的车间要成立监控领导组,由车间主任任组长,相关管理人员为领导组成员。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1、重大危险源的责任主体单位必须实行24小时监控、监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管理档案,做好监控记录。操作人员每小时至少巡检一次,车间领导每天至少巡检一次,各相关科室每周至少巡检一次,并做好巡检记录备案。
2、重大危险源岗位人员,必须熟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掌握岗位的应急抢救相关知识,同时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防护器具。
3、重大危险源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执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确认的规定,杜绝操作监护不分现象。未取得作业证人员不得担任主操。
4、重大危险源场所严禁明火,若必须动火时要严格执行防火防爆规定的动火要求。
5、重大危险源场所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当班人员对进入场所的闲杂人员有责任进行盘问、检查,对可疑人员应及时报告车间领导和保卫部门。
6、重大危险源设备上的安全附件要定期检验,有毒有害介质不得随意排放。
7、重大危险源储槽的实际充装容量控制在总容量的80%以下,严禁超量充装现象的发生。
8、重大危险源的标志标识要清晰明了,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要有明显的公示标志。
第四篇: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识别
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识别、整改、控制制度 1.公司将以下情况定为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①深基坑(大于5米)无支护措施;②施工超过2层不搭设外脚手架;③外架卸料平台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④落地式脚手架没有搭设方案,采用单排外脚手架;⑤塔吊、施工电梯、门字架、整体提升架不经过相关部门检测发准用证,投入使用;⑥施工用电不按TN-S接零保护系统架设;⑦在建工程与外电距离达不到安全距离,又不采取防护措施;⑧安全网不按规定要求搭设;⑨大型模板工程没有计算、防护措施;⑩起重吊装作业没有施工方案、防护措施。
2.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制度:项目部每月定期向公司工程质安部报告在建工程是否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工程质安部每月向市安监站上报《重大事故隐患报告表》。
3.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责任追究制度:项目经理是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责任人、定经费,组织落实整改;其他项目管理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直接领导责任;各项目部对重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的,对重大事故隐患不按要求整改治理的,公司将按照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理。
4.事故隐患整改实行销案制度:负责事故隐患整改的单位、人员完成整改工作后,要及时向公司工程质安部汇报,公司工程质安部进行复查,在确认事故隐患已经消除,符合安全要求后,报市安监站报告报销案。
工伤事故处理、报告、统计结案制度
一、凡发生在施工生产中,由于生产区域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操作方法的错误,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操作,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能,以至使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一天及以上(或死亡)的一切事故(含急性中毒事故)应由事故发生所在的项目负责人迅速层层如实上报到主管部门(不准隐瞒或拖延上报)。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第75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和建设部第3号令(《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及劳动部关于对《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处理规定》的条文解释。工伤事故的认定依据《工伤保险条理》的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执行。
二、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事故单位要在1小时之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公司工程质安部,公司在一个工作日内通知上级有关部门。事故所在工地负责人应当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不准破坏与伪造事故现场,直至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允许后方准移动现场,对受伤人员应积极抢救。
三、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轻伤事故由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处理,并填写《工伤事故审批表》根据公司工程质安部审批;重伤事故及未遂重大事故由公司主管经理组织工程质安部、综合办公室等部门及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并由工程质安部收集、整理资料报市建委、劳动局审批。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报市建委等有关政府部门调查处理。公司工程质安部负责建立、保管公司工伤事故档案。
四、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及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被调查单位及有关人员应如实反映与提供,不得拒绝与隐瞒情节,伪造假情况和资料。
五、轻伤、重伤事故受伤人员复工后,应由项目部填写工伤事故复工报告上报公司工程质安部。
六、项目部每月应向公司工程质安部上报。《河南隆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职工伤亡事故综合统计月(年)报表》,自留一份建档。发生工伤事故,项目部还应建立事故档案资料。
七、工伤事故的统计:
1.事故的严重程度:得分为轻伤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①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1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②重伤事故: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执行; ③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
④重大死亡事故:批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2.按事故加害物统计可分为:特体打击、触电、高处坠落、坍塌、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灼烫、火灾、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3.事故频率统计: ①轻伤事故频率:
年(或月工伤事故频率(%)= ②重伤频率: 重伤频率= ③死亡频率: 因工死亡频率(‰)= 项目安全生产纪律
1.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服从工地管理人员的指挥,严禁酒后上岗,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罅他人的违章作业。
3.进入施工区,必须戴安全帽,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施工现场严禁穿皮鞋、带钉易滑鞋、拖鞋、高跟鞋,不准赤脚,不准从高处向下抛掷任何物料、工具等物件。不准带小孩进入施工现场。
4.在施工现场行走要注意安全,不得攀登脚手架、门字架和乘坐吊盘上下。
5.特种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无证人员禁止从事特种作业。6.正确使用防护装置和防护设施,对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告、安全标志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准任意拆除。
7.非有关操作人员不准进入危险区内,不准在施工现场内打闹或私自乱动机电设备。
8.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第五篇:园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园区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重大危险源
监控管理制度
一、为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结合本园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三、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四、任何企业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举报。接到事故隐患举报后,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 实并予以查处;所举报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送,并履行交接程序。
五、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一)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贯穿到生产活动全过程,建立实时检查、班组检查、日常排查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排查地点、项目、标准、责任,将隐患排查治理经常化。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档案台账制度、监控和应急管理制度、挂牌制度、限期整改销号制度、专项资金使用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公告公示制度、定期报告和举报奖励等制度,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排除从业人员存在的各类违章行为和带病运行的设备、设施及生产场所的各类事故隐患。
(二)园区内企业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并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的范围和责任,确保不留空档,不留死角。
(三)园区内企业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制订具体方案,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劳动纪律、现场管理、防控手段、事故查处以及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等方面组织自查。
(四)园区内企业应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及时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订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立即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并及时园区安全生产管员会报告。
(五)园区内企业接到有关部门下达的责令停产整改指令,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制订整改方案,由主要负责人及时组织实施,并报送有关部门。
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管
(一)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当督促指导园区内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监督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发现存在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安监部门。
(二)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对企业上报和检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登记,分类编号,建立档案或隐患管理台账,对企业制订的重大隐患整改 计划、整改责任人等有关情况资料备案。
(三)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通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隐患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隐患排查治理阶段性工作。
对于涉及公共安全或需要协调多个部门才能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上报当地安监部门。
七、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报告
(一)园区内企业应及时向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二)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在下一季度15日内,对园区内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并向园区管委会和当地安监部门报告。
(三)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及时向园内企业通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出下阶段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点。
八、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所规定的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九、危险源申报
4(一)凡在园区内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运输及废弃物处置从业单位必须填写“**园区危险化学品单位基本情况普查表”报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备案。
(三)单位危险源情况变更的,在变更后报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备案。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
(一)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及国家安监总局《指导意见》所规定的临界量,对申报单位危险源信息进行初步辨识,判断该单位危险化学品生产或储存单元是否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经初步判断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由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该单位进行现场风险评估。经评估确定已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家安监总局《指导意见》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
(三)单位对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上报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及时报告核销。
四、重大危险源评估
(一)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当定期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报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备案。
(二)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方法科学,建议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安全评估和安全评估报 告所依据的检测检验数据必须由有国家认可资质条件的机构实施。
(三)评估报告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等有关规定的隐患应逐项列出,单位应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隐患特别严重的,必须停产整顿,并立即上报当地安监部门。
(四)单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五、企业职责
(一)重大危险源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全面负责。
(二)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逐一登记建档;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三)重大危险源单位的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四)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应在重大危险源作业场所设置标牌和图示,对作业场所的平面布局以及安全责任、操作规范、作业危险性、应急措施等事项进行告知;应按照国家 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防静电、监测、报警等安全设施、设备和装置,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
(五)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对相关场所、设施及其温度、压力等主要技术参数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
(六)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隐患建档、资金专项使用、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七)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向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八)重大危险源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 7 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六、监督检查
(一)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对重大危险源单位实施监控管理,与园区内企业签约,明确相关职责和监控要求,形成对重大危险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监控格局。
(二)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制定重大危险源监控及隐患治理实施办法及方案,加强重大危险源隐患排查治理,通过检查督促重大危险源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二)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事故隐患信息管理台帐;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监控单位特别是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单位隐患治理跟踪督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大投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三)园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开具监察文书,责令单位立即整改;难以立即整改的,在监察文书上明确整改期限限期整改,并责令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监控措施。整改完毕后单位应将整改完成情况书书面报当地安监部门进行复查确认,经复查仍未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将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无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的,经批准实行挂牌督办。(四)对挂牌督办并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区(市)县安监局收到单位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在10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吊销相关证照;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区(市)县政府批准予以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