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卢沟桥七七事变事件起因(转载)
卢沟桥七七事变事件起因(转载)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第二篇: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导火索)。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遂悍然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战争,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此后,日本军国主义侵占我华北大片领土,把侵略的魔爪伸向了中国内陆腹地。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灾难之中,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卢沟桥: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永定河上,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桥长266.5米,宽
7.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由于各拱相连,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桥面用石板铺砌,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总共501只,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卢沟桥还是“七七事变”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七七事变:1937年6月起,日本侵略军多次在北京西南的宛平县附近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7月7日晚上,他们借口一个士兵失踪(其实该士兵是因为上厕所暂时离开队伍,不久就归队了),要求进宛平城搜查,要求中国军队驻军撤出宛平。这些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军队拒绝后,日军就炮轰宛平和卢沟桥。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奋起抗战,全国抗战从这里正式开始。因为“七七事变”发生在卢沟桥,所
以又称“卢沟桥事变”。卢沟桥成为中国人民永远难忘、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2、
第三篇:七七卢沟桥事变作文:《七七事变》观后感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从此,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以死亡数千万军民、耗资千万亿美元的代价,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其中,有一个师长叫赵登禹。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战士们越战越勇,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和小鬼子同归于尽。日本人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插在桥上,中国战士把他们的国旗砍下来,全都扔到河里。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显现出了中国人的那种不低头折节,不向敌人所屈服的优秀品质。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中国进行侵略,但中国对帝国主义地反抗从七七事变后才开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中国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敌人交锋,只是想通过谈判、忍让的方式得到一点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国主义不但没有让步,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便有了后来的七七事变。在日本对卢沟桥一代进行挑衅的时候,中国战士毅然选择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开火。第二天晚上,战士们怀着同仇敌忾的心情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中国人从此知道了一味退让是丝毫没有作用的,这只能让敌人更加的嚣张,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只要落后,就会被帝国主义所欺凌,只有被宰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会,这时候,中国享受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誉,而是莫大的耻辱。国联向作为胜利者的中国提出了21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要落后,他的权益就无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
在弱小的国家收到欺凌时,选择逃避,是没有一点作用的,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他们永远都不会满足。哪怕国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进行斗争,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才能维护自己以及国家的尊严。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明朝那场保卫北京城的故事。当时,明英宗亲征,却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阵亡,瓦剌乘虚而入,一举包围了北京城。这时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投降,逃跑和反抗。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决定要和瓦剌决战与北京城下。在他的带领下,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把瓦剌赶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那个国家再来侵略我们。虽然是这样,但我们这一代仍然应该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和平之光,永照这块大地!
第四篇:“七七事变”读后感
资料: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发生在中国北平的卢沟桥的中日军事冲突,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七七事变”读后感。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读后感《“七七事变”读后感》。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无奈还击。这便掀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点评: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做了那么多坏事,杀了那么多人,我恨透日本鬼子了!日本那么小的国家都敢随便找个借口,就来侵略我们中国,都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看来只有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才不会被别的国家欺负,我们才会有尊严。
第五篇:《七七事变》观后感
烽火卢沟桥
——《七七事变》观后感
11电信 韩静文 10112110124
遗忘历史就是背叛!古往今来,中国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中日关系也一直分分合合,战争不断,中日本已相对平静的关系也因近日来的钓鱼岛事件在此到达风口浪尖。近代以来,中国遭受的最大的、响彻中外的战争就是历时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国作为日本侵略的太平洋战场,遭受了难以计量的巨大损失。
昨天看了电影七七事变,感慨良深,我进一步了解了抗日战争的事发原因,那是多么的无耻和可笑!当时的大日本帝国就像一个无赖,无理取闹;就像一个强盗,强抢中国;就像一个窃贼,深夜行事„„可恶至极!
影片内容大致如此1937年的北平阴云笼罩。日本侵略者在华北扩张有恃无恐,平津危在旦夕.为了打通卢沟桥这一军事要道,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挑衅。7月7日深夜,日军以寻找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入宛平城,被我守城部队拒绝,日军不断制造事端。引起双方交战。日军遂大举进攻卢沟桥,并进一步扩大战事,直逼北平城,华北十分危急。平津各界爱国人士,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纷纷奋起声援29军。蒋介石也发表讲话“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表明了抗日的态度。29军军长宋哲元,虽然上下逢源,但他有反抗日本的民族自尊,决定全面抗战。
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亲临战场,指挥战斗,给日军以重大打击。日军动用飞机、大炮,控制了中国军人的战斗能力,二位将军率军以死相拼,先后战死疆场,以身殉国,表现了一代中国军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英雄气概和不朽的民族精神。29军在日军的强攻下伤亡惨重,宋哲元为了保存实力,决定撤出宛平城。在29军处境最艰难之时、张自忠挺身而出,只身留在北平,与日军周旋。北平的各界人士纷纷奋起抗战。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中华民族焕发出空前的觉醒,此等民族气节是中国人民坚持8年抗战,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力量。
我们以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辉煌战绩,一扫中国近百年尽遭侮辱、积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赢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伟大胜利。
“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在分崩离析的思想中艰难跋涉。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社会心理都在从专制向民主,从帝制向共和转型。形式上的内战和思想上的内耗,其实远远没有解决中国人民族性的弱点和心理观的封闭。“七七事变”的发生,用最简单也最残酷的丛林法则告诉中国人,这个世界总有许多残暴和血腥,不反抗就会灭亡。在21世纪,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别珍视和发扬。日本军国主义在和平年代仍然阴魂不散,日本极右势力极力通过各种方式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中国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尊重和正视历史,才能赢得未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日战争的序幕。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标准的民族,开始在一种痛苦中学会以血还血、捍卫生命和民族的尊严。70年过去了,之所以还在纪念“七七事变”,并不是仅仅纪念那个打响抗日战争第一枪的日子,而是纪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八个年头,所要怀念的英烈也不仅仅是“七七事变”中抗敌的勇士,而是整整八年抗日战争中死难的所有勇士和平民。因此,每一次的“七七事变”纪念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九一八事变”纪念日,都有充分的理由用最隆重的心态去怀念和反思。
现在,“七七事变”纪念日虽然只是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寄托了中国人在近代和现代国际政治上太多的尊严和荣誉,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奋不顾身的守护这分尊严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