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1:5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第一篇: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29年中,王调芹扎根山区服务家乡人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弥坚。这些年,眼看着一个个医生从她身边调走,她从未向组织申请过调动工作。

扎根山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王调芹1962年出生在岭南,因为从小生活在岭南,常常看到当地群众因为没钱,小病拖,大病熬,等到重病了无法医治的悲痛。她的心里一直有

一个梦想,做一名医生,为群众解决病痛。1982年,王调芹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乡卫生院工作,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的人生梦想从这里启航。

岭南是上虞最偏远的一个贫困乡,57.4平方公里的山区分布着29个自然村,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山区太缺少医生了,妇产科只有王调芹一名医生兼护士,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即使有医生被调来,也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曾经,卫生院分配来一名妇产科医师,工作不到三年也调走了。王调芹也曾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山区条件太艰苦了。但是,山区的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离不开她,如果她走了,她们只能到章镇、百官等地去看病,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车程,十分不便,万一路上遇上急产更是危险。一想到这里,王调芹就不愿再离开。“如果让我离开山区的百姓,放弃我从小的梦想,我心里不愿意。”王调芹说。

在王调芹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天气多么恶劣,她都是随叫随到。工作这些年,为了山区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她几乎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一天晚上,王调芹刚睡下,就听到一阵紧急的敲门声,原来是丰树坪村的芦孝干妻子在家里急产。天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雪,路上的积雪深得可至膝盖。从乡卫生院至丰树坪村有3里多路,王调芹心急如焚,强烈的责任心,使她克服了路途艰难,连走带爬在半小时内赶到芦家。当雪人一样的王调芹出现在芦家时,芦家人像是遇到了救星般欣喜万分。此时,孩子已经出生,胎盘还在母亲宫内。如果处理不及时,大人和孩子都将有生命危险。王调芹来不及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赶紧投入工作,熟练地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脐带及胎盘处理。之后,又在产妇家里待了

两个多小时进行产后观察,等到产妇和新生儿全都平安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医院,已是凌晨4时多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山区条件限制,在家老法接生现象相当普遍,也经常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事情。为彻底杜绝老法接生,王调芹利用休息时间,风里来,雨里去,背着药箱独自行走在大山深处,上门了解掌握孕产妇信息,及时做好新法分娩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回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岭南卫生院妇产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全乡新法接生率达到100,卫生院连续三年被评为上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

一心为民情系病患

王调芹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山区百姓的良好口碑。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王调芹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今年47 岁的芦苏云说起王调芹感激万分:“是王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20年前的一个晚上,芦苏云突然肚痛得厉害,正在休息的王调芹立即叫上内科医生一起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初步判定芦苏云是宫外孕大出血。经过妊娠试验,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王调芹赶紧联系医院,并找最快的车最好的司机,把病人护送到市人民医院,连夜进行手术。芦苏云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半小时,她的命恐怕就没了。因为这件事,芦苏云和王调芹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她总会去王医师处走走看看,20年过去了,她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工作中,王调芹常常要接触很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病人。她处处替山区患者考虑,始终坚持用廉价实用的药物达到医病救人的目的。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普通门诊病人基本控制在三四十元之间。碰到患者一时拿不出钱来治疗,她总是默默地为他们垫上,这么多年,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垫

付了多少医药费。凡是她看过病的人,都记得她的好。只要王医生下村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把她往家里拉,一定要她吃了饭再走,或者坚持要送一些土特产给她,常常让她感动至极,但每每都被她婉言相拒。

王调芹是岭南老少皆知的名人,她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从事妇产科工作这么多年,她也曾多次碰到大出血、难产的病例,受卫生院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转送大医院抢救,她都全程护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后才离开。凡是她看过的病人,总会说:王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她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低廉的费用,使她声名远播,就连余姚、陈溪等地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就诊。

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王调芹一直认为,如果一个医生仅有高尚的医德,没有高超的技术的话,她还不是一个好医生。她不满足于自己只是一个妇产科医生,而是不断拓宽领域学习提升超越自我,成了名符其实的全科医生。

妇产科是岭南卫生院一块响当当的牌子,全年门诊收入占卫生院总收入的1/3以上,在上虞基层卫生院中也独树一帜。经王调芹诊治的妇科疾病和儿童常见病有上万人次,接生的新生儿超过名,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医疗差错。一次,一名赤脚医生给产妇接生时,产妇突然全身抽搐,几近昏迷。王调芹赶到后一看就知道是产时子痫症发作,送上级医院已经来不及。情急之下,她采措紧急措施为产妇解惊解压,四五分钟后小孩呱呱落地,大人小孩都平安。产妇家属感激涕零,特地买来一袋苹果表示谢意,被她婉言谢绝了。王调芹每年都要经历或多或少的急难危情,但每次都凭借精湛的医术成功化解。

王调芹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还是一名全科医生,治疗普通内外科疾病同样十分专业。她先后在市人民医院进修,在温州医学院学习,参加全科医疗岗位培训,相继取得大专文凭和全科医生资格。,卫生院内外科力量随着医生的相继退休和调离明显薄弱。王调芹更加注重提升自己的内外科业务水平,成了岭南卫生院招牌式的全科医生。一天晚上,病人徐金水因小肚疼痛被送到医院。王调芹对他做了验血、b超、尿液等检查后显示均正常。病人家属以为不会有什么大碍,就要回家。王调芹反复劝说留院观察,之后又给他量了血压,显示80/40mmhg,经综合分析认为可能是内脏损伤,急送市中医院,ct显示结果是肠道破裂。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每当病人经医治后重获健康,那是王调芹最幸福最满足的时候。

工作为重家庭为轻

王调芹总是把患者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与患者的需要相比,家庭的需要是微不足道的。一年365天,她总是像一只停不下来的陀螺,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在她的心里,医生“拼命”就是为了救命。

1989年3月22日,王调芹的预产期到了,当时在岭南卫生院待产的孕产妇还有四个,卫生院又只有她一个妇产科医生,王调芹心里放不下她们,没有去住院待产,当她挺着大肚子刚为一名前来流产的妇女做好手术,就感到不适,发现羊水已经破裂,羊水一旦破裂,肚子里的孩子就有可能缺氧,但她仍然坚持为等候门诊的三位病人看好病,才乘上了驶往市妇保院的急送车。还好,女儿顺利出生了。

她为病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心,一生无愧,却对家人甚少关心,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愧疚。女儿从出生到小学毕业,一直和她住在医院里,因为工作太忙无法照顾女儿,王调芹只好雇了个保姆平时照看着。等到女儿到百官读初中了,王调芹更没有时间和机会照看她,亦无法在学习上指导女儿。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了,说起母亲对她的照顾,仍会抱怨少之又少。

王调芹有两个姐姐一个弟弟,1987年,她惟一的弟弟要结婚了,然而,弟弟人生中的大喜事却因她的缺席让全家人十分不悦。当时,她正在配合岭南乡计划生育工作为育龄妇女放环,“因为岭南乡卫生院只有我一个妇产科医师,如果我走了就会影响计划生育工作。”于是,王调芹选择留下来工作,没有去参加弟弟的婚礼,最终,父母不理解,弟弟无法接受,许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成为她的心头之憾。

三年前,王调芹的婆婆去世了,公公一下子失去依靠,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本想多陪陪老人,让他好好安度晚年,可当时正逢卫生院搞基建,身为院长的她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哪里有时间去老家陪公公,只好把公公带到卫生院照看。公公不忍心看她这样劳累,只待了两个月就回家了,哪知这一去就离开了人世,她再也没有机会尽孝,是她一辈子的悔痛……

内强管理外树形象

在担任岭南乡卫生院院长、党支部书记的近时间里,王调芹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科学理念,加强安全医疗、行风建设、人才培养和基础建设等,使卫生院的业务收入从的30万元提高到了和的100余万元。岭南乡卫生院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她内强制度抓管理,积极推进制度化建设,卫生院领导班子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重抓落实,通过强化管理,提高了全院职工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她外树形像抓行风,深入开展卫生院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通过激励考核机制,切实推进行风建设,近几年来,卫生院从未发生医疗纠纷、投诉、上诉等事件,以满分的优异评议成绩在岭南乡基层单位(窗口)行风评议中获第一名,并被市卫生局评为行风建设优胜单位。围绕“落实医改、提高服务、提升行风、促进健康、构建和谐”实践载体,深入开展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她带领党支部班子成员深入山区农村,和群众交流谈心开展调研,全面掌握山区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和查找岭南卫生事业在实现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深入分析检查,切实提出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整改措施并加以落实,有力推动卫生院各项事业的科学稳步发展。

岭南乡卫生院原来十分简陋,卫生设施十分缺乏。为改善山区群众就医环境,加快岭南乡卫生事业的发展,王调芹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在她的努力下,总投入170多万元,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医疗综合楼于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她还对覆卮和下许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了全面装修,新购了b超、尿分析仪和心电图等一批先进医疗仪器,极大地改善了卫生院的就医环境和就医设备,提高了临床诊疗工作效益。在加快硬件建设的同时,王调芹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素质和人才梯队建设,招考3名医学院校毕业生来院,充实医疗卫生力量。同时,内强素质抓培训,全院中青年医务人员都进行了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进修,为卫生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生在岭南长在岭南,与岭南有着深厚的感情,再说这里的百姓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这是她朴实的心里话,却更显得她的高尚和博大。正因为有高尚的医德,她才能满腔热情地去实践医生的职责与使命;也正因为有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她才能坚定理想扎根山区救死扶伤始终无怨无悔。山区需要王调芹这样的好医生。

第二篇: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个人事迹材料

29年中,王调芹扎根山区服务家乡人民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反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越发弥坚。这些年,眼看着一个个医生从她身边调走,她从未向组织申请过调动工作。

扎根山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王调芹1962年出生在岭南,因为从小生活在岭南,常常看到当地群众因为没钱,小病拖,大病熬,等到重病了无法医治的悲痛。她的心里一直有

一个梦想,做一名医生,为群众解决病痛。1982年,王调芹中专毕业后,分配到岭南乡卫生院工作,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的人生梦想从这里启航。

岭南是上虞最偏远的一个贫困乡,57.4平方公里的山区分布着29个自然村,交通闭塞,信息落后。山区太缺少医生了,妇产科只有王调芹一名医生兼护士,没有人愿意到这个穷乡僻壤里来,即使有医生被调来,也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曾经,卫生院分配来一名妇产科医师,工作不到三年也调走了。王调芹也曾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毕竟山区条件太艰苦了。但是,山区的百姓尤其是妇女儿童离不开她,如果她走了,她们只能到章镇、百官等地去看病,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车程,十分不便,万一路上遇上急产更是危险。一想到这里,王调芹就不愿再离开。“如果让我离开山区的百姓,放弃我从小的梦想,我心里不愿意。”王调芹说。

在王调芹的人生字典里,没有“休息”两个字,只要病人需要,无论深更半夜还是天气多么恶劣,她都是随叫随到。工作这些年,为了山区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她几乎是倾注了全部心血。一天晚上,王调芹刚睡下,就听到一阵紧急的敲门声,原来是丰树坪村的芦孝干妻子在家里急产。天已经下了好几天的雪,路上的积雪深得可至膝盖。从乡卫生院至丰树坪村有3里多路,王调芹心急如焚,强烈的责任心,使她克服了路途艰难,连走带爬在半小时内赶到芦家。当雪人一样的王调芹出现在芦家时,芦家人像是遇到了救星般欣喜万分。此时,孩子已经出生,胎盘还在母亲宫内。如果处理不及时,大人和孩子都将有生命危险。王调芹来不及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赶紧投入工作,熟练地对新生儿和产妇进行脐带及胎盘处理。之后,又在产妇家里待了

两个多小时进行产后观察,等到产妇和新生儿全都平安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医院,已是凌晨4时多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由于山区条件限制,在家老法接生现象相当普遍,也经常发生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事情。为彻底杜绝老法接生,王调芹利用休息时间,风里来,雨里去,背着药箱独自行走在大山深处,上门了解掌握孕产妇信息,及时做好新法分娩宣传和解释工作,同时,做好产前检查和产后回访工作。经过几年努力,岭南卫生院妇产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全乡新法接生率达到100,卫生院连续三年被评为上虞市妇幼保健先进集体。

一心为民情系病患

王调芹从没忘记自己的誓言和责任,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挂在心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心为患者排忧解难,以精湛的医术解除了病人的伤痛,以真诚的情感扫除了患者的忧郁,获得山区百姓的良好口碑。

作为一名医生,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王调芹时常告诫自己:医生面对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今年47岁的芦苏云说起王调芹感激万分:“是王医生把我从鬼门关救了回来。”20年前的一个晚上,芦苏云突然肚痛得厉害,正在休息的王调芹立即叫上内科医生一起出诊,凭着职业的敏感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她初步判定芦苏云是宫外孕大出血。经过妊娠试验,更加肯定了这一判断。当时,病人已处于休克状态,如果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王调芹赶紧联系医院,并找最快的车最好的司机,把病人护送到市人民医院,连夜进行手术。芦苏云后来被告之,如果再迟半小时,她的命恐怕就没了。因为这件事,芦苏云和王调芹成了很好的朋友,有事没事,她总会去王医师处走走看看,20年过去了,她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工作中,王调芹常常要接触很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病人。她处处替山区患者考虑,始终坚持用廉价实用的药物达到医病救人的目的。她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普通门诊病人基本控制在三四十元之间。碰到患者一时拿不出钱来治疗,她总是默默地为他们垫上,这么多年,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垫

付了多少医药费。凡是她看过病的人,都记得她的好。只要王医生下村去,村民们总会热情地把她往家里拉,一定要她吃了饭再走,或者坚持要送一些土特产给她,常常让她感动至极,但每每都被她婉言相拒。

王调芹是岭南老少皆知的名人,她的平易近人、宽以待人、热心助人是家喻户晓的。从事妇产科工作这么多年,她也曾多次碰到大出血、难产的病例,受卫生院条件的限制,不得不转送大医院抢救,她都全程护送,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后才离开。凡是她看过的病人,总会说:王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她不但耐心、细心,还十分可亲,就像是我们的亲人。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低廉的

第三篇:党支部书记事迹

心系“玉龙”促腾飞——记四川省劳动模范、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人大代表、玉龙村党支部书记陈孝恩

陈孝恩,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老百姓选他当人大代表,他知道感恩老百姓。他一直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履职信念,始终把为带领全村老百姓奔小康,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利用他身为人大代表和村支部书记的工作平台,一门心思搞发展,尽心尽力办实事,带领玉龙村腾飞。

发展农村经济的领头雁

陈孝恩常说,“作为一名代表,一定要有代表性,不然就不配作代表。既然老百姓信任我,我就要带领他们一起致富奔小康”。陈孝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让老百姓致富,首先得自己先富起来。由于家在农村,他有一定种植蔬菜的经验,看到国家对农业生产的不断重视,他开始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先采用简易竹架大棚种植蔬菜,后来发展到采用钢架大棚种植黄瓜、辣椒等反季节蔬菜。

2006年12月,在前期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陈孝恩组织当地蔬菜种植户成立了城厢镇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

为了解决技术短缺的问题,陈孝恩聘请到省农科院的两位博士和市农科所的陈琳教授长年担任合作社的技术顾问,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社员现代农业生产意识和相关技能。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陈孝恩觉得光有知识渊博的博士、教

授还不够,还要提高自身素质才行。于是,他从本来就很紧张的经费中挤出一笔钱,购买了大量实用技术书籍,提供给合作社社员借阅。通过自学加实践的方式,他培养出了合作社自己的技术人员。

经过几年的发展,2009年,合作社生产的黄瓜、茄子、大白菜、花菜等产品获得了“无公害认证”。2010年,黄瓜、茄子、土豆、南瓜等9个产品获得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同时,合作社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章程、健全的管理制度、统一的苗、农资供应机制、统一的防疫防治体系和统一的销售服务生产模式,经营状况良好,覆盖带动农田面积约1万余亩。

回首创业之初,陈孝恩感慨地说:“那个时候面临很多困难,技术短缺、人才匮乏、资金不足等等,我想到了退缩,但我想到要带领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誓言,想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还是硬挺过来了。”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陈孝恩的带动下,玉龙村已经发展了7户蔬菜大户,经营的土地从三四十亩到七八十亩不等,都走上了致富之路。

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言者

随着城厢镇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一天天地发展壮大,村民们的钱包也一天一天地鼓起来了。按理说,陈孝恩应该知足而乐了,但他没有,他对自己的工作还不满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由于工作忙,他发现自己和老百姓交心谈心的时候太少了,他意

识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倾听老百姓的声音,了解老百姓的心意,为老百姓的利益呐喊,帮助老百姓实现他们的心愿。

于是,陈孝恩积极利用空余时间深入走访村民、企业家了解情况。通过交流,陈孝恩了解到:老百姓迫切希望改善村里的道路。

建设田园城市的实施者

2009年底,成都市委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长远目标和历史定位。这犹如一阵春风,一夜间吹遍了整个成都平原,玉龙村也沐浴在这春风里。

成都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陈孝恩既感到高兴,又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陈孝恩觉得要把玉龙村建设成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一部分,必须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改变村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既要引入城市建设中的先进之处,又要保持原有的田园风貌,既让老百姓享受到现代文明,又让他们能体验到乡村风情。

他在村党支部会议上发言:“我们玉龙村人要做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积极实施者,要争当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排头兵,要把村上的每一件事情都融入到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之中”。就在这个时候,城厢镇拉开了申报生态家园工作的序幕,将对申报农户进行环境整体打造,建设卫生厕所、卫生厨房、三格化类

池或沼气池,对庭院进行硬化、绿化和立面改造。

陈孝恩以此为契机,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到生态家园创建工作中来,并在玉龙村全面推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各项工作。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建设,示范家庭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家的小平房变成了小别墅,阴暗的厨房变得光亮洁净了,臭气熏天的厕所变得清洁卫生了,凌乱的小院落变得漂亮了。

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如此变化,陈孝恩是打心眼儿里高兴。目前,玉龙村的38户示范户已经通过市、区两级验收,正式成为“生态家园”。

新的一年里,陈孝恩更加忙碌了,他不断地访难问忧听民声。他表示,他将继续结合玉龙村的实际情况,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恪尽职守,不负重托,让玉龙村乘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春风腾飞。

第四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

××*先后在××*乡卫生院工作过,于1999年7月调到××××中心卫生院工作,10月,他被调往××乡卫生院担任院长兼党支部书记职务。

5月,突如其来的“非典”肆虐神州大地,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5月12日下午4点,××*接到电话,一名从广东深圳(当时“非典”疫区)打工回来的人出现低热(体温38℃),在无法明

确病人是否得“非典”的情况下,××*冒着被传染的危险,把妻儿丢在了家里,投入到了隔离观察前线。经过1周的医学观察,此人体温恢复正常,没有出现其它症状,解除隔离观察。

××*对××*乡卫生院的第一印象,如同朋友所说一样,病房里摆着几张歪歪斜斜的病床,墙上多了几张扑蚊之网,卫生院全年毛收入8.5万元,欠外债19.5万元。但××*并没网有放弃,他融入到职工中,与职工共同探讨卫生院落后的原因。同时走村串寨、了解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社会之所急。××*一方面将卫生院困难反映给上级领导,另一方面与干部职工一起探索农村卫生工作思路与卫生院发展。首先,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以岗设酬的分配制,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与干部职工的思想沟通,增进理解。其次,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送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加强了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和业务培训。同时注重经营理念,改善了住院病房、病床的环境卫生条件,简化了就诊程序,在门诊提供了纯净水,在显眼位置公示了收费标准和就诊流程图。对于偏僻落后的农村,××*组织干部职工下乡开展巡回医疗,把服务直接送到群众家门口。,××*乡卫生院收入增加到18.5万元,增加到25.4万元,全乡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逐渐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机关单位达到98%,在校学生达到95%,农民达到93%。

××*针对社会老龄化问(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题日趋严重,风湿病、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病严重侵袭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骨关节病特色专科,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风湿病等。特色专科开展至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25例,骨质增生15例,风湿性关节炎1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一位70岁的老人因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了卫生院,××*将病人轻轻扶上手术床进行治疗,出院时老人紧紧握着××*的手说了半天的“谢谢”,笑着离开了卫生院。

第五篇:党支部书记典型事迹

“大干部、小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才是好干部,大支部、小支部,促进农民增收的才是好支部”。*村党支部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位典型的农家妇女,用她辛勤的劳动和汗水,铸就了一道道人生的光环。

打牢群众致富的基础

*常说:“穷根子在于缺乏教育,要让孩子安心读书”。她不识字,但她却十分关心村里孩子们的教育。1996年,*小学有学生796名,但只有12间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教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于一个没有任何集体收入的村子来说要改变这一切谈何容易。为了建盖新学校,她不知多少次长夜难眠。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没有资金,她多次到省、州、县找有关领导,争取支持。但争取到的资金差距甚远,*想到了出售本村大树坡山上的树筹集资金,为了这事,她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讨论,并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同意,也得到了林业部门的支持。经过努力,投资50万元的新教学楼当年建成,全校师生告别危房,搬进了新教室。1998年,*又率班子成员多方争取,投资80余万元建盖了*小学的第二幢教学楼。如今,全校教学楼面积达1926平方米,共有教室18间,一批又一批的农村子女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又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当年被砍掉树的山坡早已披上了绿装。

*村有一片600余亩的农田,1996年之前没有一条田间道路,农民收种困难,各农户之间还常因你踩着我家的田,我踩着你家的地而出现矛盾,一部分田长年被水淹,一部分田又因没有水而长年干旱,亩产粮食不到300公斤,面对这样的情况,*和班子成员一起想办法,总投资118万元实施了“园田化工程”,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率班子成员带头投工投劳,通过3个月的紧张施工,建成了长3公里,宽5米的田间道路和8条长共4000余米的沟渠。600余亩农田已实现了旱涝保丰收。*村党总支书记谢家富深有感触地说:“*敢想敢干,一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在群众中很有威信”。

20*年,全县掀起了乡村水泥路硬化的高潮,*抓住机遇,积极配合村委班子,争取到了补助资金5万元,*多次召开支部会、村干部会和村民会议研究讨论,按“一事一议”制度组织全村60名党员和村干部,分头做群众工作,争取到了群众的支持,全村4000余人人均筹资60元,又投工投劳数千个,顺利地完成了水泥路工程的建设任务。如今的*村村容村貌已大有改观,进村道路和村间道路干净卫生,平坦光滑,全村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困境,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大道。

拓展群众致富的门路

*提出:“致富还要靠当家产业”。这对于人多地少的*村来说是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村群众有养牛的传统习惯,但人畜混居,既影响人的健康,又制约经济的发展,为把全村的养牛产业做大做强,增加农民收入,*同班子成员商量后决定在村北面的一座集体荒山上建设养牛小区。这是一种观念上的突破,开始村民不愿意,25户党员户率先报名,并积极争取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拨出资金完成小区的“三通一平”,群众看到党员行动起来后,纷纷报名参加,报名人数达到了76户。但小区只能容纳53户,报名户数超过了23户,*等23名党员又主动退出,把名额让给了群众。20*年投资120万元、占地100余亩的养牛小区已竣工投入使用,53户农户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养牛小区,少的养了10头,多的20余头。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肉牛养殖户已发展到900余户,养殖肉牛1500余头,肉牛出栏达1000余头,仅20*年农户就增收300余万元。村民谢永俊说:“我原来在广州一家家具厂打工,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听说村里党员帮助大家养牛,我就回来了,我现在养了17头肉牛,年收入达1.6万元”。

*村党员带头发展壮大养牛产业,在全县引起了轰动,在*村的带动下,20*年,全县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畜牧业经济总收入达21675万元,比上年增加3255万元,增长17.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638元,比上年增加107元,增长20.1%。

帮助贫困群众致富

*一家共7口人,除大儿子在家务农外,其余子女都在外工作,老伴已退休在家,生活算过得好了,为了做好科学养牛的示范,她从小区退出来后,在自家院子里盖了规范标准的牛厩,饲养了8头优质肉牛。生活在当地算比较富裕的了,但她想的是全村群众都增收致富。去年“五•一”节,在外工作的二女儿要带她去海南旅游,这种机会对于她来说很难得,她也非常想去,但当时正值烤烟移栽的大忙时节,为了组织群众在最佳节令把烤烟移栽下田,她放弃了这样的机会。非常熟悉她的*村党员段俊刚说:“*虽然识字不多,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凭着一颗真心、热心和公心,为群众做了很多事,深得群众敬重,哪里有困难和问题,她总是走在前头,主动帮助群众调解纠纷和处理其他应急事情,从来不求回报”。

在*村,接受过*帮助的群众已经数不清了。段绕先家经济十分困难,20*年,他想发展养牛,但没有资金,*知道后,主动以自己的名字到信用社帮段绕先贷款1000元,买了一头母牛,20*年又帮助他贷款1000元买一头母牛,现在段绕先家已产出一头小牛,增收致富有了希望。段老强和张小朋家子女考上大学,但凑不够学费,她主动分别借给他们700元和600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在*村,不管谁家遇到了什么困难,只要有能力帮助的,她一定尽力帮助。村民王琼梅说:“我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爱找她”。

几多辛勤,几多汗水,在*的带领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人均有粮400公斤,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00元。她的努力得到了上级和群众的认可,1985年当选为州政协委员,1992年当选为州党代会代表,1979年至今,她参加了省、州、县、乡(镇)党代会、人代会、妇代会达数十次,她和她所在的支部也多次受到县、乡(镇)党委的表彰。

面对众多的荣誉,*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既然组织相信我,*村的党员和群众信任我,我就要带好头,尽心尽力为群众多做点事”。

去年11月,州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志华到*村调研时紧紧握住*的手深情地说:“您是党的好干部,您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您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之中,为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作出了很大的奉献”。

下载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事迹材料(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党支部书记主要事迹

    xx,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自上任以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勇挑重担,带头致富。xx书记上......

    农场党支部书记事迹

    平凡的业绩写人生sO100——记xx农场第八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孟庆和在这片土地上,有他耕耘的足迹,撒满滴滴汗水。他用工作的热情赢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他没有豪言壮语,......

    企业党支部书记事迹

    企业党支部书记事迹 “共产党员要敢为人先。”这句话最早是从我们xx厂xx厂长嘴里听到的,也是他工作的口头阐。他是我们xx厂党支部书记兼设备副厂长。他中等个头,白皙的脸庞,鼻......

    企业党支部书记事迹

    “共产党员要敢为人先。”这句话最早是从我们xx厂xx厂长嘴里听到的,也是他工作的口头阐。他是我们xx厂党支部书记兼设备副厂长。他中等个头,白皙的脸庞,鼻梁上一副眼睛把他装扮......

    卫生院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乌审召镇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经组织安排,我担任卫生院党支部书记谦副院长工作,任职期间,在旗卫生局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正......

    2014卫生院党支部书记述职报告

    述职述廉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按照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党委关于对基层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述职述廉的通知精神,结合自己分管工作,下面我就本人在任职期间思想......

    卫生院党员事迹

    爱岗敬业 开拓奋进 ----记亢村镇卫生院优秀共产党员张克正先进事迹 张克正,亢村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他常说:一个人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不会......

    优胜卫生院主要事迹

    优胜单位主要事迹2011年度,我院在区卫生局的关心指导下,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奋发图强,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强化管理,狠抓医疗质量,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完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