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地税局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
区地税局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
为切实加强区地税部门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曾都区地税局向全区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各界郑重承诺:
一、依法积极组织收入
坚持依法治税原则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思想,认真履行组织收入职能,切实贯彻执行好国家各项税收政策,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为曾都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认真落实优惠政策
广泛宣传并依法用好用足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办理下岗税收优惠,确保税收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
三、纳税服务优质高效
不断优化税收服务,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坚持政务公开、文明办税、阳光操作,坚持利民、便民、惠民,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努力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税收服务。
四、构建和谐征纳关系
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虚心倾听群众呼声,真诚为群众排忧解难,着眼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严肃查处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纠正和解决不利于
群众利益的问题。
五、建设高效廉洁队伍
努力加强地税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预警防控机制,恪守“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地税干部队伍,树立优良的部门形象。
六、积极参与行风政风评议
切实把参与“政风行风评议”作为倾听群众意见、改进部门作风、提升队伍形象、推进地税工作的重大举措,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参与配合到位、解决问题到位、信息反馈到位。
“始于纳税人的需要,终于纳税人的满意”是地税部门的宗旨和信念,纳税人的意见是地税工作强大的动力,人民的希望是地税工作的努力方向,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对地税工作进行监督和帮助。
第二篇:经济区地税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公开承诺
经济区地税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公开承诺
局长:张天宝
为切实加强地税部门政风行风建设,进一步促进经济区转型跨越发展,经济区地税局向全区广大纳税人及社会各界郑重承诺:
一、依法积极组织收入,优化收入结构,壮大地方可用财力,确保完成今年征收任务。
二、认真落实优惠政策,严格执行税收征管规程,做到依法办税,公正执法,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准确执行到位。
三、纳税服务优质高效,牢固树立“你纳税,我服务;我执法,你监督”的理念,实施挂牌上岗,深入贯彻落实“两制”、“两个操作示范”。
四、推行便民利民举措,具体包括:免费为纳税人举办一次税收政策集中培训;开展一次送税法进学校活动;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时间:每周二上午9-12点,地点:综合科306室);短信服务;电话咨询服务。在办税服务厅设立咨询窗口等,进一步方 便纳税人。
违纪举报电话: 7560095
税收咨询电话:756016
3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八日
山西省地税局“吃拿卡要”十五禁令
一、不准在工作时间擅离职守、打扑克、玩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炒股票及从事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二、不准对纳税人态度冷硬,粗暴刁蛮,用语不文明;
三、不准推诿扯皮、拖延塞责、懒政怠政,无正当理由拒绝受理或者超越法定时限办理纳税人申办的事项;
四、不准对纳税人正常咨询或办理涉税事项乱作答复或不予一次性告知,人为有意刁难纳税人;
五、不准接受纳税人宴请和擅自参加纳税人邀请的各种庆典以及外出考察、参观等活动;
六、不准经商办企业及纳税人中入股分红;
七、不准在各类经济实体中兼职(包括名誉职务),个别经批准兼职的,不得收取任何报酬;
八、不准向纳税人乱收费、乱罚款或通过中间人、中间机构变相收费;
九、不准接纳纳税人礼金、礼品和有价证券;
十、不准向纳税人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
十一、不准利用职权向纳税人提出借钱借物、压价购买商品、赊欠货款、接受服务等不正当要求;
十二、不准向纳税人摊派钱物、索要赞助,或要求接受有偿服务、购买指定商品;
十三、不准向纳税人收取回扣、好处费、中介费或享受纳税人的其他福利待遇;
十四、不准利用本人及家族成员婚丧嫁娶及工作变动、过生日、迁新居等机会大操大办,挥霍浪费或借机敛财;
十五、不准拒绝或者回避社会监督,对纳税人和举报人打击报复。
经济区地税局
“创优发展环境,抵制吃拿卡要”公开承诺
根据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整治“吃拿卡要”问题创优税收环境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局实际,制定十条工作纪律。
一、严禁在工作时间擅自离岗、脱岗、迟到和早退。
二、严禁在工作时间打牌、打麻将、下棋、上网玩游戏、炒股、看电影(电视)等娱乐。
三、严禁在工作时间到歌厅、舞厅、酒吧、咖啡厅、茶馆、足疗、桑拿、按摩、健身、棋牌馆等休闲娱乐场所。
四、严禁公车外借、互用(包括亲属、子女)办事。
五、严禁单位宴请,未经批准一律不准公款接待。
六、严禁要特权,慢待、刁难纳税人及其他办事人员。
七、严禁接受纳税人的宴请,杜绝吃拿卡要等现象。
八、严禁传播不符合组织原则的不实之词和影响团结的 不负责任言论。
九、严禁在工作日喝酒,酗酒闹事。
十、严禁参与赌博。
举报电话:7560095
咨询电话:7560163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七日
第三篇:政风行风公开承诺
叶城县环境保护局政风行风公开承诺
为深入开展我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举措、现向社会推出以下服务承诺
1、坚持不接待完最后一位办事群众不下班,不处理完当天的业务不下班,不办完急办的事情不下班服务制度。
2、实行首问负责制。环境监察岗位人员和职工接受办事群众咨询时,不论咨询的业务是否属于本岗位职责,均要热情回答或准确指明到哪个岗位或部门办理。
3、实行岗位责任制。环境监察岗位人员受理群众业务后,对本岗位职责内的业务,要尽职尽责,一次性优质高效地办结;对疑难业务,要逐级请示,坚决杜绝推诿和让群众自己到处咨询。
4、端正服务态度。职工要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接待群众,热心为群众办理业务或接受群众咨询,任何人、任何时间对办事群众不得“冷、硬、横、推”。
5、坚持退办单制度。对确因手续、证件不齐等原因,不能办结业务的,要使用退办凭证详细、准确告知群众应补办的手续,不得让群众跑第三趟。
6、实行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做到“五公开”,即公开各部门职责、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公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7、创造良好的办事环境。为群众提供座椅、饮水、纸、笔、墨水、胶水等方便条件。
8、实行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廉政举报箱、群众意见薄、公布举报电话,并在社会各界聘请考试监督员,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职工违反规定办事,搞权钱交易,索要、收取办事群众钱物,举报查实的,按收受钱物的数额加倍奖励举报人。
为了落实服务承诺,我局向社会公布了行风政风评议联络员;行风政风评议监督员并公布举报或咨询电话0998-7215666,确保群众能得到最满意的咨询或举报。
叶城县环境保护局行风政风评议领导办公室
2011年5月22日
第四篇:财政所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范文
**财政所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
为了切实转变政风行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镇财政所郑重向全镇人民作出如下承诺:
1、切实实行“首问负责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杂事合办、难事巧办”的原则,热情待人,周到服务,做到咨询业务有人答,反映问题有人管,提出意见有人办。对群众投诉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和反馈。
2、健全财政政务公开制度,公开财政工作职责、办事程序、业务流程,公开管理和监督制度,公开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办法,丰富财政公开形式和内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财政管理,规范财政行为,严格财政监督,努力实现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积极推进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和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4、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完善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的工作任务。
5、加强监管,改善服务,确保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6、按照规定认真审核、及时兑付家电下乡产品补贴和汽车摩托车补贴。
7、严格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加强财政职业道德建设,健全完善财政系统腐败预警防控体系,严禁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吃拿卡要。
诚挚欢迎社会各界监督、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对没有履行以上承诺的,我们将认真查处和整改。
第五篇:学校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
学校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
教育是民生之本,办人民满意教育是党和政府的要求和广大市民的期待。为加强教育政风行风建设,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我校干部教师决心积极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真诚地向社会承诺:
一、严格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执教,努力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二、推进政务及校务公开。多渠道、多形式公开学校校务,公开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工作流程和监督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落实政府承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依法享有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努力做到学生不因贫困失学。
四、规范教育收费。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实行收费公示,严禁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加强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建设好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关爱学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严禁在职教师参与有偿家教和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的有偿培训活动,禁止学校舍等资源用于中小学生学科有偿培训活动。禁止教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倡导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正常沟通和友好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
六、加强廉政建设。开展廉洁教育,遵守廉政准则,健全完善教育系统腐败预警防控体系,严禁以权谋私。
七、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受理政风行风投诉,公开投诉电话,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严肃查处违规收费、教师师德失范等违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