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背景与现实意义

时间:2019-05-13 10:1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研背景与现实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研背景与现实意义》。

第一篇:调研背景与现实意义

1.调研背景与现实意义

1.1调研背景

在2011年9月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暑期高级研修班上,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发表了题为《学习贯彻<纲要>精神 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讲话。作为传播文化,向广大师生提供精神食粮的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被推向了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学校图书馆是师生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开设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场所。一个出色的图书馆是保证学校取得教育成就的基本条件。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明确规定:“中小学图书馆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包括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文献信息的选择和读书方法等方面的指导。”随着教育事业的逐年发展,各地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图书馆,作为集查阅资料、阅读书刊、休闲放松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学校设施,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能够在很多的中小学里看到图书馆,也能发现各地图书馆建筑越来越精美。但是,对于其最大的受众——在校学生来说,图书馆是否物尽其用呢?图书馆的真实利用情况怎样?

一方面,我们看到这类的新闻:

1)2009年至2010年初,江苏省苏州市教育局在全市启动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经过了一年的建设,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均藏书从30册上升到33册,图书馆面

积从54万平米增加到近59万平米,学年生均借书由11册提高到14册,无论从阅读环境、图书资源、服务质量,还是活动开展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的图书馆功能已不再局限在图书和期刊的借还上,而是一个学校真正的图书信息中心。一年以来的努力,使得苏州各个中小学的图书馆和实验室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果。在整个图书馆建设年中,共投入图书专项经费近3500万,用于改善环境、添置设备设施、购置图书。其中购书经费达到1400万。而以三元中学为例,通过调整布局,将图书馆打造成大空间、小隔断,实现“借、阅、查、网”四位一体的布局,新建设好的图书馆共建有8个功能区域,包括资料室、共享书库、学生阅览区、教师阅览区、电子阅览室、借书登记处、编目室、卫生设施(含残疾人卫生设施)等。同样,市实小东校区对原幼儿园的改造,按照不同的年龄设置了不同的阅读区域,而目前,全市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配备基本都已达到省装备II类及以上标准。为保证每年都有新书能够到馆,苏州各市、区分别建立了图书专项经费拨付制度,以保证购书经费落实到位。例如张家港教育局每年与各乡镇签订图书采购目标责任书,购书经费由市、镇两级财政在教育附加预算中列支。而为鼓励学校多购书,按照学校采购图书总额的20%作为奖励经费返还给学校;吴中区的购书经费则由教育公用经费和乡镇财政经费组成,如临湖镇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过程中,通过财政拨款,按生均30元的标准设立了图书专项经费。这些举措都从制度上保证了图书的更新。

2)近年来,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让中小学生快乐阅读、高效阅读成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教育局领导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市教育局局长韩保来看来,中小学图书馆建好了只是基础,发挥作用才是目的。“让中小学生不能只读教材,还要广泛涉猎优秀书籍;不仅要实现有书读,还要实现读好书”。如今,石家庄市3000多所中小学均建成了图书馆或图书室。每年,教育局都会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据统计,仅桥东区每年为全区中小学更新图书馆设备、购置新图书、进行环境优化的经费就达到150万元,今年在购书方面投入的资金已超过180万元。“经多年建设,我区有34所学校图书馆达到了省一级水平,所有中小学都实现了图书借阅微机管理。”该区教育局副局长张静东说。另外,石家庄市还组织读书推介活动,教育局、学校领导和全体教研员成为了首席阅读推广人,他们负责对新书进行筛选后再推荐给学校师生。不仅如此,有的学校在选购新书时还让学生参与。根据学生阅读兴趣调查确定购置书目。如此一来,学校图书馆丰富了馆藏、提高了图书品位,有了大量好读耐读的经典图书。另一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容忽视。新华网山东频道5月30日电,山东省部分农村中小学校图书馆建设堪忧,图书总量严重短缺,图书阅览室面积不足,图书质量较差,更新较慢,部分学校甚至以教材教辅充抵图书数量。督导发现,部分中小学办学条件尚未达到标准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普遍薄弱,有近45%的农村学校图书配备不达标,在所督查的132所农村学校中,有73所不达标,占55.3%。除了图书室,农村中小学信息化装备也配备不足。全

省1.3万多所农村中小学中还有2252所没有计算机教室,占16.8%,5394所学校未达到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占40.2%;在所查的132所农村学校中,学生用计算机配备不达标学校有66所,有6所学校没有实现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在2011年北京两会上,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等人提出了《关于政府加大对中小学图书馆投资的议案》。议案中,代表提出,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一些学校图书馆虽然实现了图书、期刊、音像等馆藏资源的数据加工、借阅自动化的管理,但要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如开发、整合各种馆藏资源),仍存在着很多困难。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大多不是图书馆专业或计算机专业出身,他们只能做一些外借、阅览等基础工作。通过以上两类新闻报道,我们不禁会有所疑惑:中小学图书馆利用情况究竟怎样。为此,我们成立了这支直属于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专题调研、科普宣传、社会调查、文化传播为主题的项目化团队——畅游书海,并且以“中小学图书馆利用情况”为课题进行此次专题调研。

1.2现实意义

此次“畅游书海’团队进行的“中小学图书馆利用情况”专题调研时间为2012年1月15日至2月12日,实地考察范围涉及到山东临沂、湖北荆州、四川成都、山东邹城、吉林白山、新疆乌鲁木齐、江苏宿迁、安徽安庆九地。为期28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有很大的现实意

义。

对于参与过程中的实践队员里说,其次活动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它不同于以往大家在高中所面临的学习困难,这种社会实践考验及考察了队员们的个人处理问题能力、队员协同配合能力、团队组织安排能力等等。是对队员的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提升。此次的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有机会真真正正地走进社会,得到书本之外的收获。而且也让队员们对自己某些能力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增强了自信心。

对于被调查个人与学校而言,这次的调研一方面唤醒了部分学校图书馆建设的意识,对中小学图书馆的建立健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学校资源的一部分,图书馆的现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会有更多的学生意识到图书馆对于学习与生活的帮促作用。一些存在的困难会被更多人了解,相应地解决方案才会被提上议程。对于某些图书馆设施过于落后或尚未设立图书馆的学校,在通过调查了解及报道后,会得到社会上的帮助。比如**村办小学,由于该地经济较为落后,学校资金紧张,没有余力建立图书馆。此次调研之后,“畅游书海”团队迅速地组织起了一场名为“捐出您的书 献出您的爱”募捐活动。此次募捐一共得到**人响应,收到书籍**本。通过多方途径转送至**小学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校孩子们“读书之急”。

第二篇:调研背景

周延林 闫博促销方式差异分析报告小组成员:陈飞张雨琨 李红军 杨举莫平强周航

一.调研背景

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消费支出越来越多,各大商家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各大商场纷纷亮出各类活动来吸引顾客,提高销售量。许多消费者趁着节假日商场搞活动的时机,疯狂抢购。我们小组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几个大型商场观察了解各种促销方式,完成调研。

二.调研目的通过对各大商圈商场的促销方式的观察,了解不同业太的促销方式和促销时机,了解不同产品促销方式的差异以及在节假日和非节假日商场各类商品促销方式的差异。

三.调研时间

2011.10.29-2011.10.30

四.调研地点

重庆市观音桥商圈新世纪百货,大融城,茂业百货,远东百货,苏宁电器,永辉超市,家乐福超市。

五.调研方法

观察法,询问法,网上搜集二手资料

六.调研结果

1.不同业态的促销方式、促销时机比较

(一)百货的促销方式

一、现金促销

现金促销是指在销售过程中给予某类商品或某些顾客价格上的优惠来吸引顾客,以达到增加客流量、提高销售额等促销目标的促销方式。由于这种促销方式能够使顾客得到最大的显而易见的优惠,因此现金促销是最受顾客欢迎的促销方式之一。现金促销一般分为现金折扣和现金满减两种。

二、满送促销

百货商场常见的满送促销主要有两种:满送券促销和满送礼品促销。满送券促销送出的赠券可以用于顾客二次消费,满送礼品促销送出的礼品则是一次性消费。

三、广告促销

广告促销是百货店利用广告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百货店经营信息、促进商品销售、树立百货店形象的一种活动。主要有各种媒体广告、店面广告等。其中店面广告是百货店吸引顾客的重要一环,好的店面广告,可以使商品能引起消费者的注目,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并将商品带回家去。

四、会员卡促销

百货商场的会员卡即经过商场会员认证的顾客身份识别卡。可以用于会员积分和享受会员折扣。

五、有奖促销

有奖促销是以某种奖励或奖品为诱因,利用消费者乐于接受馈赠和期待中奖的心理,吸引其积极参与购买活动的策略。包括抽奖促销、竞赛促销等。本质都是在于增加商场的客流量。

(二)超市的促销方式 一.折价券(或代金券)。

由制造商或零售商提供,对第二次消费给予优惠让利。

二.样品派送。

成功的派送可使10%~15%的试用者变成固定客户,而且其促销成本只有折价券的1/4。

三.产品内附奖券或即开型的有奖活动。

四.酬谢包装。

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原包装的容量。

五.包装赠品。

一是在原包装内或包装上附加赠品,二是在终端零售店进行买一送一捆绑赠品促销。

六.赋予产品外包装新的附加值。

如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将外包装改成精美的容器等等。

七.印花累计促销。

通常要求消费者收集2个以上印花标记,以换取免费赠品或折扣。

2.不同产品促销方式的比较

(一)食品

免费品尝

常见的长期免品一般是在超市面包区,在各种面包旁边会有一个用于免品的盒子,这种长期有免品的一般是其免品成本不是很大,而更为常见的做免品的时候是其与促销活动结合在一起的。

捆绑销售

有很多厂家为了促销自己的商品,会在出售自己的商品的同时附赠其它的东西,比如常见的买一赠一,或还有的用胶带将附属物品绑在自己的商品的上面一起销售,这种促销方式起到的效果也很明显。

特价/打折

许多厂家在自己的商品打折期间会也超市协商,在超市的显著位置标明商品的折扣信息,如在自己的商品附近的天花板上挂折扣信息。

(二)服装

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即我们常见的“打折”,是指直接在商品原价基础上做折扣,按折后价销售。

比如:1)原价基础上打7折;

2)单笔消费满1000后打9折,满2000后打8折。

现金满减

现金满减是指百货商场根据顾客提供的购物凭证按照一定的规则给予部分金额的退款。其本质上相当于现金折扣,是相对繁琐的现金折扣,但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

比如:1)有规律的:满1000减500,满2000减1000,满3000减1500。

2)无规律可循的:满1000减399,满2000减799,满3000减1299。

满送券促销

满送券促销也称作返券促销,是指顾客付款达到一定的金额后可以额外获得可以抵扣一定金额的赠券。

比如:1)满1000及以上,赠送实付金额×70%的赠券。

2)满1000送399,满2000送799,满3000送1299。

3)满1000送500,满2000送1000,满3000送1500。

3.不同商场促销的差异

(一)新世纪百货

主题一:满199元送200元折扣券

主题二:假日满额四级礼遇购物满400元、800元、1600元、2500元可获赠四级精美礼品

主题三:刷中信银行卡可以进行抽奖。

(二)茂业百货

主题一:购物满500送200

主题二:金秋十月,购物季。

主题三:一次性购物满2000元,可办理会员卡。

4.不同时间的比较(节假日与非节假日)

(一)节假日

1.永辉超市国庆节

“欢庆国庆 购物抽大奖” 送好礼

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日——10月7日

活动内容:为回报广大顾客朋友,凡于活动期间在我商场一次性购物满68 元,均可凭电脑小票到商场顾客服务中心参与“购物抽奖”活动,您仅需填写好您的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投入到抽奖箱内,即可有机会免费获得我商场送出的价值3000元的电视机一台。

2.永辉超市中秋节

浓情中秋 好礼相送

活动时间:2011年9月25日——28日(两天)

活动内容:

A、凡于9月25日、26日两天在我商场一次性购物满28元即送迷你月饼一个,每人每单限送1份(自制月饼、60克)。

B、凡于9月27日、28日两天在我商场一次性购物满28元即送柚子一个,每人每单限送1份。

以上赠品每天限送200个,送完即止。

(二)非节假日

1.主题一:对某些商品进行买一送一的活动

2.主题二:对某些商品进行打折优惠。

七.结论和建议

结论:从我们调查中不难看出,在节假日和非节假日中,促销活动是不一样的,节假日期间,商场对于促销活动更加重视,利用各种方式的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而非节假日则不是商家搞促销活动的重点。从结果中我们也能看到,同为促销,超市和商场的促销方式是有所差别的,超市主要是靠对商品进行打折促销,而商场主要是利用满一定现金送优惠券的活动。

建议:1.不同的商品要选择不同的促销方式,才能更好的对产品进行销售。

2.对产品促销一行要选择节假日进行促销,可以迎合节日喜庆的气

氛,增加销售量。

3.商家要根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促销方式。

4.在大型商场里,要选择整体促销和但单品促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三篇: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于全球化肇端的时间,迄今并无十分一致的看法,但却没有人能够否定近二十年来、尤其是冷战终结以来全球化浪潮对人类社会所造就的巨大影响。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伴之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骤临,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也因此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本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必须做到既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又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分层和利益调整,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政治观念、政治觉悟发生深刻变化、政治需求与政治参与扩大的情况下,执政党必须做到对社会民众分化的利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强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进行社会整合的能力。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这些新的变化,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验。能否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关系到党能否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因此,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系列新变化,导致一些人对诞生于革命年代的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产生困惑甚至怀疑。对此,我们固然可以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意义或独创性的内容来回应前述的困惑。譬如说,从关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方面,来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这种回应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由于这个问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带来的,因此,还必须把握变动中的现实,理解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找准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在观照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衡量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尺度,并在理论上厘清毛泽东思想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一脉相承之联系,从而明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旗帜上永不褪色的内容。

一、现实与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开放的理论与变动的实践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显著特征的当代中国现实,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面对这些深刻变动中的现实,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恒久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而当代中国所处时代的主题和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显然,这两个时代是不能也是无法割裂的,后者是前者历史演绎的必然结果。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毛泽东思想连接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深刻分析近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包括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道路、步骤、前途等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又通过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处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领导人民所取得的胜利,不仅为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促进了时代主题本身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从而迎来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并不仅仅是为了革命与战争而生的,而恰恰是为了消除战争、进而实现和平与促进发展而生的。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民富国强,正是这一理论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除了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国的理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国家的现代化有关,至今仍然发挥着指导作用。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将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可见,时代主题的变化,不仅不会导致毛泽东思想的不合时宜,反而会更加充分地层现其持久的生命力。

(二)毛泽东思想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凸显,网络的普及导致强势国家、民族与政治团体之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辐射效用剧增。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国家与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之大潮,从而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来赶超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沦为大国的附庸,并导致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难看出,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在现时代仍然没有终结。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毛泽东思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拒斥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与“衰败化”的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

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而成功地阻断了近代以后“中国被边缘化”进程,推动它由被动卷入现代化向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转变;同时,毛泽东思想中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关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体现出积极的开放姿态与包容精神。因此,曾经成功指引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同样可以正确指引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境况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毛泽东思想与改革

1978年以来的改革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有目共睹。从模式选择来看,改革显然是对延续二十多年的苏联式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否定。但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决不意味着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苏联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但是,几乎在实施苏联模式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已经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中所取得的正确的理论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内在逻辑来看,毛泽东思想与当前的改革的关系,并不是相悖的,而是相一致的。

从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历史关联来看:毛泽东思想直接指引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革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使中国社会实现了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新民主主义社会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巨变;而1978年以后的改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当然是关联于而不是脱离于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的。改革以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形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也是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鲜活体现。

从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哲学关联来看: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首次提出并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毛泽东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其性质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其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不仅为当时的探索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为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

从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模式关联来看: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能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径和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扬弃既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成功地找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过渡时期,党又顺利地走过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6年前后,毛泽东又提出了要“以苏联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毫无疑问,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作的历次探索,无不体现了毛泽东所倡导的创新精神、所强调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种创新精神,无论对于当时的革命与建设,还是对于今天的改革,都是有指导意义的,并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直接的价值与意义

按照历史的纵向划分,毛泽东思想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四大方面的内容;而按照理论的横向归类,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不管是纵向的划分,还是横向的归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犹如“活的灵魂”,将毛泽东思想中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联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如果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的标尺来量度毛泽东思想的价值与意义,可将其分成四类:第一类,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领导权、动力、对象、性质与前途、道路等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一种存留于历史的珍贵遗产;第二类,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活的灵魂”,具有长久的指导价值;第三类,如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由于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联,需要进一步梳理与解读,以发掘其中曾被忽视的价值,澄清被误解的问题;第四类,是针对中国社会而提出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党建等方面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则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构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来源。

第一,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例如:关于以农轻重为序、协调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统筹兼顾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关于正确处理公有制内部及其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关系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关于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与价值规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改革等一系列涉及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考等。这些与发展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近年来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也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第二,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只能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各项不可移易的基本制度之上,而关于这些基本制度的阐述,正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同时,毛泽东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关于造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思想,关于扩大民主、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中国法制的思想,关于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标准的思想等等,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显著与直接的现实价值。

第三,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化观点主要包括:关于“向科学进军”,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工作,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外交。毛泽东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三个世界的划分等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改善集中体现了上述外交思想的灵活应用,而这又为1978年以后的中国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经过了长期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结合当前党的执政条件的变化,毛泽东党建思想中一些理论观点值得关注。例如,对党的自身建设所处客观环境的分析;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的观点;拓展党的群众基础的观点;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等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还适时提出了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其中包括“两个务必”、反对官僚主义,防止特权阶层,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人等等。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施,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能否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找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展开与广泛认同。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其必然选择;相应地,也应以其作为权衡毛泽东思想价值的切入点。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存在~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之维,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转型之维,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及其实践运动发展之维,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这~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而毛泽东思想则处于这一宏大的历史定位中。

第一,关于现代化的维度。~战争后,中国被强制纳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中,实际上开始了被动现代化进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这一现代化进程完全是被动的,是受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从属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从属于西方那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本质的批判,包含着对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化模式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为中国的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所提出的“东方社会理论”,又为中国的现代化找到契合国情的合理路径提供了指导:“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吸取的一切肯定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51页)。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回答了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中国的现代化由被动转向主动,并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此即中国现代化维度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毛泽东思想正是这一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第二,关于社会形态转型的维度。近代以来的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xxx本关键字已替换xxx:《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97年9月22日)这两大历史任务表现在社会形态问题上,即要求积贫积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同时,实现向以工业化、民主化为特征的社会形态的转型。后者具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道路选择。20世纪上半叶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独具的社会性质、阶级构成、革命性质,决定中国既不可能最终导向资本主义社会,亦不可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设计的过渡性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模式,指明了一条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路径,成为弥合这一“两难”境况,完成现代中国社会形态由前资本主义的半封建社会向非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转型的科学选择。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转变理论的中国化。

第三,关于政治思想及其实践运动的维度。近代以来,“西学东渐”,越来越多的先进人士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形成西学“中国化”之流变:先后有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太平天国的“拜上帝会”与《资政新篇》,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尝试等。五四以后,各种政治思潮及其运动更是相互激荡,蔚为大观。但是,在一系列因素作用下,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演绎与实践运动最终成为中国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流。毛泽东思想正是这一进程中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成功的首创之作。

四、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尺度:历史与现实的观照

经过1981年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概括与翌年的中共十二大的补充,毛泽东思想有了确定的科学涵义,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表述,界定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回答了其中是否包含科学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疑问。但是,这一回答远远不足以导致分歧的终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化,出现了对于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两种截然相反的错误态度:一种是僵化地固守其中的若干理论,另一种是全然否定其现实价值。显然,在毛泽东思想科学涵义的视野中,准确掌握评价的尺度,客观衡量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当代价值,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直面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这一时期的探索及其成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找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从总体上看,并没有能够超越苏联模式的束缚。

其次,这一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但这些成果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在当时的实践中始终一贯地坚持下去,有的甚至还一度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再次,这一探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形成邓小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这一时期尚未形成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观点,这些初步探索的最重要的意义存乎其肇端性。

此外,还要对这一时期探索的失误之原因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准确的分析。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表现在多方面,其中包括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缺乏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遭到破坏;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上存在某些缺陷;一些国际因素的影响,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在于当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认识不清。正如邓小平所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

在上述历史与现实的观照下,我们应当对于毛泽东思想中一些观点的现实价值与意义给予科学的评价与估量:既不是拔高,并以此来低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贬低,避免从历史源流的角度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联系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一脉相承的本质关系,将有助于明证前者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从思想发展的线索来看,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xxx本关键字已替换xxx:《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其中,毛泽东思想是这个一脉相承的思想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既令马克思主义真正植入中国大地,并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又为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飞跃提供了前导。概括来说,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所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原理、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实现此二者相互结合的思维方法,这表现为下列六个方面的同一。

第一,同一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确立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确立对资本主义的正确把握和对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原则设想,这些基本原理构成中国共产党思想的主流来源,并同构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

第二,同一的思想精髓。毛泽东针对“教条化”与“神圣化”的误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赋予作为中国古代学风的“实事求是”以合乎时代的新义;邓小平针对“两个凡是”的迷离,振聋发聩地强调要“解放思想”;xxx本关键字已替换xxx针对巨变中的执政条件,张扬“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为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过程的完整的思想精髓,也是理论上一脉相承的基本线索。

第三,同一的方向与路径。一方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必然”的基本原则,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另一方面,又都基于中国的实际,设计出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有机结合的特色路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两个决不会”论断的基本精神,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的社会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而言,所未及充分“发挥”的是民主主义的生产力要求,毛泽东思想据此论证了在新民主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确立以后,尤其是1978年以后,民主主义的制度要求当然已不复存在,但生产力的要求仍无法漠视;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既体现了“两个必然”,又体现了“两个决不会”。

第四,同一的历史任务。近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状况,使中国缺乏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状况表明,这一物质基础仍然很不充分,若干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未及完成的历史任务还必须在至少需要一百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完成。不发达的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却难以跨越“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一“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不论是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还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都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显然,在历史任务问题上,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拥有不可置疑的同一性,虽然历史的螺旋发展令后者相对于前者处于更高的环节上。

第五,同一的根本手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视为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手段,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其目的即是为了推翻阻滞社会进步的上层建筑,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扫除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毛泽东关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述,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他晚年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的失误,实质上背离了毛泽东思想

第四篇: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学院:内蒙古大学大鄂尔多斯学院

专业:08级旅游管理

学号:00860018

姓名:韩曦

科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指导老师:程宝华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08级旅游管理专业 韩曦 00860018)

【内容摘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存在多维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之维,近

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转型之维,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及其实践运动发展之维,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这多维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而毛泽东思想则处于这一宏大的历史定位中。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正 文】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这些新的变化,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验。能否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关系到党能否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因此,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系列新变化,导致一些人对诞生于革命年代的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产生困惑甚至怀疑。因此,还必须把握变动中的现实,理解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找准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在观照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衡量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尺度,并在理论上厘清毛泽东思想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一脉相承之联系,从而明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旗帜上永不褪色的内容。

一、现实与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开放的理论与变动的实践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显著特征的当代中国现实,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面对这些深刻变动中的现实,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恒久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而当代中国所处时代的主题和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显然,这两个时代是不能也是无法割裂的,后者是前者历史演绎的必然结果。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毛泽东思想连接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理论,系统回答了包括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道路、步骤、前途等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至今仍然发挥着指导作用。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将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可见,时代主题的变化,不仅不会导致毛泽东思想的不合时宜,反而会更加充分地层现其持久的生命力。

(二)毛泽东思想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凸显,网络的普及导致强势国家、民族与政治团体之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辐射效用剧增。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国家与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之大潮,从而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来赶超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沦为大国的附庸,并导致与

发达国家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曾经成功指引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同样可以正确指引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境况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毛泽东思想与改革

1978年以来的改革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有目共睹。从模式选择来看,改革显然是对延续二十多年的苏联式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否定。但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决不意味着对毛泽东思想的否定。苏联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但是,几乎在实施苏联模式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已经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中所取得的正确的理论成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内在逻辑来看,毛泽东思想与当前的改革的关系,并不是相悖的,而是相一致的。

从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历史关联来看:毛泽东思想直接指引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革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使中国社会实现了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新民主主义社会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巨变;而1978年以后的改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当然是关联于而不是脱离于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的。改革以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形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也是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鲜活体现。

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直接的价值与意义

如果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的标尺来量度毛泽东思想的价值与意义,可将其分成四类:第一类,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领导权、动力、对象、性质与前途、道路等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一种存留于历史的珍贵遗产;第二类,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活的灵魂”,具有长久的指导价值;第三类,如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由于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联,需要进一步梳理与解读,以发掘其中曾被忽视的价值,澄清被误解的问题;第四类,是针对中国社会而提出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党建等方面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则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构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来源。

第一,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此外,近年来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也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第二,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只能建立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各项不可移易的基本制度之上,而关于这些基本制度的阐述,正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三,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化观点主要包括:关于“向科学进军”,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工作,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外交。毛泽东外交思想主要表现在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三个世界的划分等方面,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美

关系的改善集中体现了上述外交思想的灵活应用,而这又为1978年以后的中国外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经过了长期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结合当前党的执政条件的变化,毛泽东党建思想中一些理论观点值得关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毛泽东还适时提出了在执政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其中包括“两个务必”、反对官僚主义,防止特权阶层,培养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等等。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施,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能否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找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展开与广泛认同。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其必然选择;相应地,也应以其作为权衡毛泽东思想价值的切入点。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存在多维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之维,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转型之维,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及其实践运动发展之维,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这多维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而毛泽东思想则处于这一宏大的历史定位中。

从思想发展的线索来看,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其中,毛泽东思想是这个一脉相承的思想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既令马克思主义真正植入中国大地,并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又为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再次飞跃提供了前导。概括来说,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所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基本原理、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实现此二者相互结合的思维方法,这表现为下列六个方面的同一。

证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关系,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8日)毛泽东思想所具有的恒久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正如其所前承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亦如其所后启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源于其科学体系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参考文献:《毛泽东文选》,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中国现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第五篇:同济大学公共设施调研背景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调研报告

一、调查报告内容

1.区位图:四平路校区位于杨浦区四平路,位于地铁十号线。现状平面示意图: 2.通过非参与者观察对使用者的活动进行描述:

3.通过参与观察对空间、设施进行评价:我们通过对使用者使用公共座椅、垃圾桶及路灯的使用状况进行观察,作出评价。

4.对场地是否符合人性化场所的要求进行综合评价:基本符合人性化需求。5.改进意向图:

二、调查和评价项目

1.校园周边环境:

·周边有商业街、广场、绿化及水景。交通较为繁华。

·周边多为校园建筑,色彩朴素典雅米色白色为主。以图书馆为中心分布各个交通路线。·周边环境能为校园提供良好的视觉景观。2.气候特诊:

·校园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校园内是否有遮风避雨、遮阳的设施:有,零星分布在校园各个角落 ·校园内阳光是否充足:是

·周边建筑物是否对场地有所遮挡、建筑物的反光是否造成不良影响:无、无 3.使用和活动(重点):

·人们如何进入场地:不行、自行车、汽车 ·场地内有哪些活动:休闲、教学

·空间的设计是否是适于该项活动的进行:较为适用

·不同特征使用者在使用空间是具有哪些不同:师生多使用图书馆教学楼、外来人员多使用场外休闲空间。4.边界:

·校园边界是如何界定的:围墙

·校园与周边道路之间是如何分化的、有无高差材质变化:植物和色彩、有 ·校园边界处理是否有助于吸引人们进入场地:是 ·校园边界处理是否有许多凹凸空间进入停留:是 5.子空间:

·校园是否被划分成若干子空间以利于使用、尺度是否得当:是、是 ·采用那些划分空间的手段:植物划分、道路划分、建筑类型划分 ·子空间之间的联系如何:较为合理 6.交通与园路:

·周边有哪些类型的交通、对校园有什么影响:人行、轨交、公交。影响校园人流 ·场地内部的园路是如何进行规划的:以图书馆为中心分布各个交通路线。·有无无障碍设计:有 7.地形变化:

·地形变化的目的、形式:分隔空间类型、增加景观。抬高地面,下沉河流。·如何吸引人进入下沉或者抬高的空间:道路、材质 8.建筑物(校园典型标志性建筑): 9.·校园内是否有景观建筑:有

·建筑的功能体量:教学、标志。较大

·校园建筑的造型、色彩,材料是否与外部环境协调:是 10.植物:

·植物品种是否多元化:是

·植物对空间的限定起到哪些作用:分隔、围合、引导 ·采用了哪些植物造型形式:并列式、环绕式、自由式

·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是如何结合设计的:从材质、色彩、高度 11.座位:

·座椅的位置是否合适能否满足人看人观景的需要:是 ·座椅的数量是否满足需要是否有辅助座位:是 ·座椅的设计是否满足不同人数和观景的需要:是 ·座椅的材料:石头、木质、塑料、铁艺 11. 水景设计:

·水景的位置、形式、尺度:位于学校的中心位置,河流,约为七米左

·是否满足人们亲水的需要:是 12.铺装:

·地面采用那些铺装方式、材料:有规律的图案铺装。大理石、水泥、青石板 ·地面铺装图案材料变化是否有引导人流或鼓励停留的作用:是 13.环境设施:

·校园内有哪些环境设施:亲水平台、休闲亭台、观景座椅 ·设施的分布情况:休闲区最为密集、其他区域零星分布 ·设施的设计是否与整体环境协调:是 14.整体景观设计是否符合人性化需求:是

·是否体现了地域文化特征:是 ·是否考虑了生态环保因素:是

下载调研背景与现实意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研背景与现实意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研背景、意义及方式

    调研背景、意义及方式 背景: (1)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使得很多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专业上。有的学生如果所学专业在就业方面不是很热门还会选择辅修或修双学位,这样上......

    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调研大全

    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调研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调研幼儿教师年轻化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趋势。调查和访谈表明: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支持常常导致新教师入职适应困难,而其专业能力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

    五四运动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一、 五四运动的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却仍然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

    科幻小说发展简史与现实意义

    科 幻 小 说 发 展 简 史 与 现 实 意 义 我们对科幻小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误解解——不是贬损过低,就是吹捧太高,甚至认为科幻是一种完全超现实的存在。在此通过对科幻小说......

    五四运动精神与现实意义演讲稿

    五四运动精神与现实意义 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力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大地爆发,掀起了一场中国革命和思想文化上的巨浪。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里程......

    主体与背景

    《主体与背景》教案 一、主体相同,背景不同 同学们,你们喜欢喜羊羊吗?老师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喜羊羊最爱旅游了。他利用假期去了很多地方旅行,他很想把他的所见所闻带给大家,你们想......

    辛亥革命现实意义

    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 1911年10月10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天。为了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