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法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以下简称地质勘探)作业单位的安全管理,规范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监督,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勘探作业安全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并公布了《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5号,以下简称35号令),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现就贯彻实施35号令,进一步规范地质勘探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35号令出台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原材料需求激增,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升温,地质勘探领域安全生产压力凸显。今年1—11月,全国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作业发生较大事故6起,死亡27人;因非法盗采矿产资源引发较大事故6起,死亡27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清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35号令对加强地质勘探安全管理和监督、打击非法违法勘探和建设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意义,认真学习、全面贯彻35号令,强化对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地质勘探领域的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促进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形势的全面好转。
二、督促地质勘探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一)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地质勘探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不低于2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所属地质勘探单位从业人员总数在3000人以上的地质勘探主管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总数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总数在300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低于1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地质勘探单位要按照35号令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11项安全生产制度,并通过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执行。
地质勘探单位要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确保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强化坑探工程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确保首次上岗作业前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以后每年接受不少于20小时的安全生产再培训。
(三)加大安全投入,强化钻探和坑探施工管理。
地质勘探单位要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目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修订完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拟将地质勘探安全生产费用纳入管理范围。
未依法取得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地质勘探单位,不得从事钻探和坑探工程施工。在坑探工程设计方案中要设有安全专篇,报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作业。
(四)加强野外作业管理,构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地质勘探单位要针对野外作业的特点,强化野外作业的安全管理,按照要求配备野外救生用品和野外特殊生活用品,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要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和作业任务,制定野外作业突发事故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与邻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护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三、切实做好地质勘探安全监管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工作。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0号)的规定,对从事钻探工程、坑探工程施工的地质勘探单位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在许可证审核工作中,要审查申请单位是否具备地质勘查资质;从事爆破作业的,还应当审查其是否持有《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
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坑探工程项目安全专篇的审查工作由省级以下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审查办法,规范安全专篇报送、审查和批复程序,明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
(二)强化日常安全监督检查。
各地要制定并完善地质勘探项目属地备案制度,掌握辖区内地质勘探工程项目和施工队伍,依法实施监督管理。要督促地质勘探单位严格按照坑探工程设计方案施工,对擅自变更施工方案、非法转包探矿工程、安全专篇未经审查批准、未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非法从事坑探作业的,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要加强对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督检查,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和违规违章行为,要责令整改并按照35号令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三)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地质勘探相关信息的通报与共享机制。发现非法勘探、以采代探等非法违法行为的,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行政法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精)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金属与非金属矿产 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加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以下简称地质勘探 作业单位的安 全管理, 规范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监督, 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勘探作业安全事故,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并公布了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35号,以下简称 35号令,于 2011年 1月 1日起施行。现就贯彻实施 35号令,进一步规范地质勘探安全监督管理 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 35号令出台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基础原材料需求激增, 金属非金 属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持续升温,地质勘探领域安全生产压力凸显。今年 1— 11月,全国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作业发生较大事故 6起,死亡 27人;因 非法盗采矿产资源引发较大事故 6起,死亡 27人。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认清当 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充分认识 35号令对加强地质勘探安全管理和监督、打击非 法违法勘探和建设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意义, 认真学习、全面贯彻 35号令,强化对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坚决打击地质勘探领 域的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促进地质勘探安全生产形势的全面好转。
二、督促地质勘探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一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超过 300人的地质勘探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按照不低 于从业人员 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 300人以下的, 应当配备不低于 2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所属地质勘探单位从业人员总数在 3000人以上的地质勘探主管单位必须设 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按照不低于从业人员总数 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 理人
员;从业人员总数在 300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 不低于 1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地质勘探单位要按照 35号令的要求,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 11项安 全生产制度,并通过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各项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执行。
地质勘探单位要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确保主要负责人、安全 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强化坑探工程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确保首 次上岗作业前接受不少于 72小时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以后每年接受不少于 20小时的安全生产再培训。
(三加大安全投入,强化钻探和坑探施工管理。
地质勘探单位要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 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 产费用。目前,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正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修订完善 《高危行 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 2006〕 478号,拟将地质勘 探安全生产费用纳入管理范围。
未依法取得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地质勘探单位, 不得从事钻探 和坑探工程施工。在坑探工程设计方案中要设有安全专篇, 报经安全监管部门审 查同意后方可施工作业。
(四加强野外作业管理,构建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地质勘探单位要针对野外作业的特点, 强化野外作业的安全管理, 按照要求 配备野外救生用品和野外特殊生活用品, 保障野外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要针 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和作业任务, 制定野外作业突发事故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建 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与邻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护协议,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 器材和设备,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三、切实做好地质勘探安全监管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工作。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 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 20号的规定,对从事钻探工程、坑探工程施工的地质勘 探单位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在许可证审核工作中, 要审查申请单位是否具备地质 勘查资质;从事爆破作业的,还应当审查其是否持有《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
按照属地监管的原则, 坑探工程项目安全专篇的审查工作由省级以下安全监 管部门负责。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审查办法, 规范安全专篇报送、审查 和批复程序,明确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
(二强化日常安全监督检查。
各地要制定并完善地质勘探项目属地备案制度, 掌握辖区内地质勘探工程项 目和施工队伍, 依法实施监督管理。要督促地质勘探单位严格按照坑探工程设计 方案施工,对擅自变更施工方案、非法转包探矿工程、安全专篇未经审查批准、未持有安全生产许可证非法从事坑探作业的, 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要加强对地 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的现场监督检查, 一旦发现事故隐患和违规违章行为, 要责 令整改并按照 35号令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三加强部门间的协作。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国土资源等相关部门的联系, 加强部门间的 沟通与协作, 建立地质勘探相关信息的通报与共享机制。发现非法勘探、以采代 探等非法违法行为的,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国家安监总局令 第35号——《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35号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10年11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局长 骆琳
二○一○年十二月三日
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的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生产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生产矿山企业的探矿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质勘探作业,是指在依法批准的勘查作业区范围内从事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地质勘探单位,是指依法取得地质勘查资质并从事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活动的企事业单位。
第四条地质勘探单位对本单位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负主体责任,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从事矿产地质勘探及管理的企事业法人组织(以下统称地质勘探主管单位),负责对其所属地质勘探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全国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探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安全生产职责 第六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规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第七条从事钻探工程、坑探工程施工的地质勘探单位应当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第八条地质勘探单位从事地质勘探活动,应当持本单位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和地质勘探项目任务批准文件或者合同书,向工作区域所在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第九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
(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岗位作业安全规程和工种操作规程;
(三)现场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五)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制度;
(六)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七)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八)事故信息报告、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九)劳动防护用品、野外救生用品和野外特殊生活用品配备使用制度;
(十)安全生产考核和奖惩制度;
(十一)其他必须建立的安全生产制度。
第十条地质勘探单位及其主管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一)地质勘探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二)所属地质勘探单位从业人员总数在3000人以上的地质勘探主管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按不低于从业人员总数1‰的比例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总数在3000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少于1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应当按照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第十一条地质勘探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地质勘探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地质勘探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二条地质勘探单位从事坑探工程作业的人员,首次上岗作业前应当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以后每年应当接受不少于20小时的安全生产再培训。
第十三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列入生产成本,并实行专户存储、规范使用。
第十四条地质勘探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安全管理应当符合《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的规定。
第十五条坑探工程的设计方案中应当设有安全专篇。安全专篇应当经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的,有关单位不得施工。坑探工程安全专篇的具体审查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地质勘探单位不得将其承担的地质勘探工程项目转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探单位,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探活动。
第十七条地质勘探单位不得以探矿名义从事非法采矿活动。
第十八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野外救生用品和野外特殊生活用品。
第十九条地质勘探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野外作业突发事件等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或者与邻近的应急救援组织签订救护协议,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应急预案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地质勘探主管单位备案。
第二十条地质勘探主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检查所属地质勘探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并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第二十一条地质勘探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地质勘探主管单位报告。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现场处理或者实施行政处罚。
第二十三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地质勘探单位备案制度,及时掌握本行政区域内地质勘探单位的作业情况。
第二十四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的要求开展对坑探工程安全专篇的审查,建立安全专篇审查档案。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地质勘探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
(二)特种作业人员未持证上岗作业的;
(三)从事坑探工程作业的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
第二十六条地质勘探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规定建立有关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的;
(二)未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
(三)坑探工程安全专篇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施工的。
第二十七条地质勘探单位未按照规定向工作区域所在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给予警告,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八条地质勘探单位将其承担的地质勘探工程项目转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地质勘探单位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承包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二十九条本规定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项目安全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0〕1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建设、生产行为,切实提高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水平,遏制建设项目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势头,促进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建设项目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8号),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违法违规建设、生产行为,督促和指导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有关规定,有效遏制了建设项目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但是,部分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部分地区建设项目安全监管责任不明确,对建设项目缺乏有效安全监管;二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部分建设单位以包代管,未对建设项目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
1理;三是安全设施设计未经审批擅自开工建设,安全设施未经验收擅自投入生产或者边建设边生产;四是部分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者挂靠资质施工;五是擅自变更设计或者不按经审查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六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严格,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为此,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和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和安全管理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认真落实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二、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责任
建设单位要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职责,其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对项目安全全面负责。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制定并督促落实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要认真审核施工单位资质,不得将建设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要与施工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和管理。
设计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中对安全设施进行设计并编制安全专篇,对其设计负责。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变更设计的,设计单位要对设计变更方案的安全可靠性进行认真分析,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出具设计变更通知书。
施工单位对建设项目施工安全负主体责任。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
岗位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做好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特别是新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必须取得矿山工程施工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并严格按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建相应的建设项目,严禁超资质能力施工,严禁转包工程和挂靠施工资质。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落实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切实查明建设项目地质条件
建设项目地质勘查要详细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达到规定的勘查程度,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水文地质勘查要重点查明对矿床开采有影响的地表水的汇水面积、分布范围、水位、流量、流速及其动态变化、历史上出现的最高洪水位、洪峰流量及淹没范围;矿区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区域地下水对矿区的补给关系,主要进水通道及其渗透性;矿区含(隔)水层的岩性、产状、分布范围、埋藏条件,含水层的富水性,矿床顶底板隔水层的稳定性;对矿坑充水有较大影响的构造破碎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产状、充填与胶结程度、风化及溶蚀特征、富水性和导水性及其变化、沟通各含水层以及地表水的程度,分析构造破碎带可能引起突水的地段,提出防治水的建议;调查核实矿区范围内的废弃矿井、老采空区,估算
积水量,提出防治老空水的建议。工程地质勘查要重点查明矿区所处构造部位,主要构造线方向,各级结构面的分布、产状、规模及充填、充水情况,指出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详细查明矿体及围岩的岩体结构、岩体质量,对岩体质量及其稳定性作出评价;可溶岩类矿床,应详细查明岩溶发育主要层位、深度、发育程度和主要特征、充水、充填情况及表部覆盖层的厚度、岩性、结构特征。地质勘查报告未经有关部门评审、备案的建设项目,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不清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建设,设计单位不得承担其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任务。
四、认真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程序
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进行安全预评价,并报相应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未备案的,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受理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后,方可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编制完成后,要向相应安全监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安全监管部门要在法定时限内完成审查工作。对于未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安全监管部门不得受理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申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经安全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发生较大变化,原设计的开拓方式、开采工艺以及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主要生产系统需要变更的,应
立即停止施工,对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修改,报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查批准,并对施工组织设计修改完善后,方可恢复施工,不得先施工后报批、边施工边修改。要按照初步设计确定的建设期组织施工,需要延长建设期的,要向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继续施工。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和大型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确定的工程内容施工完成后,可以进行试生产,但要编制试生产工作方案,并报安全监管部门备案。试生产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6个月,需要延长试生产期限的,要向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申请,说明情况,但延长期限不能超过3个月。建设单位要在试生产结束后,及时向安全监管部门提出安全设施竣工验收申请,经验收合格并申请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五、强化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排查治理隐患。要确保每天至少有1名安全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跟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施工单位进入现场施工前,要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否则不得开工;要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组织设计,使其了解并掌握工程特点、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相关技术要求及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要明确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每班至少要有1名安全管理人员现场跟班检查;要严
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发现施工条件变化较大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向建设单位报告。
六、切实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监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对辖区内建设项目进行专项检查,摸清情况,逐一建档。要定期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手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及时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将建设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者挂靠资质的施工单位,要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对于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未经审批擅自开工或者不按经审查批准的设计组织施工,安全设施未经竣工验收擅自投入生产或者故意拖延工期、边建设边生产的,要责令其停止建设、生产,限期整改;对于施工现场无安全管理人员跟班,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整改;对于上述违法违规行为,还要依法按规定上限予以处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二○一○年七月十四日
第五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做好2008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2007年,各地区在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专项整治、排查治理隐患、实施安全行政许可、完善规章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实现了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连续四年逐年下降,呈现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07年全国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共发生伤亡事故1861起、死亡2188人,同比分别减少11起、89人,下降0.6%和3.9%,未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但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投资规模增长较快,原材料市场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仍面临严峻挑战;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小型矿山数量多的状况没有改变,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事故总量偏大,较大事故上升,重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008年工作要点的要求,2008年继续扎实有效地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突出重点地区,深化专项整治;强化两个主体,落实治理责任;加强源头治本,严格市场准入;夯实监管基础,提升保障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推动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努力实现生产安全事故死亡总数下降2%的总体目标。
二、重点工作安排
(一)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以减少事故总量、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加大重点矿区的矿业秩序整顿,将湖南郴州市、陕西汉中市、云南文山州、贵州黔东南州、河北承德市、辽宁葫芦岛市等地区作为2008年专项整治重点监控地区。同时,将2007年金属非金属矿山事故死亡人数较多的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辽宁等省(区)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地区,加大督导力度。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有重点的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确定省(区、市)、市(地)、县(市)的重点地区,认真研究制定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整治的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工作和主要内容、措施及要求,落实监管责任和挂牌督办制度。
(二)配合做好矿业秩序整顿及资源整合工作。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参与资源整合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108号)有关安全生产监管的要求,加强对列入矿产资源整合范围的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管,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做好矿业秩序整顿工作,对因矿业秩序混乱危及安全生产的矿山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对整合后的矿山必须按照新建矿山的要求,履行安全生产“三同时”等相关手续,严格审核,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三)扎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地区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委员、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在2008年1月11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上重要讲话中关于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排查要认真”、“整治要坚决”、“成果要巩固”、“杜绝新隐患”的各项要求,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要深入宣传、广泛发动,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排查工作要做深、做细,不留盲区和死角,要加大对高陡边坡、大型采空区、炸药库、排土场等重大危险源点的排查力度。对于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区分性质和程度,制订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资金,强化整改责任,加强监督检查。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以安全生产许可证换发工作为契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间不得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隐患不治理不得换证。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提请地方政府依法关闭。要积极探索和建立隐患排查的长效机制,巩固成果,杜绝新隐患。
(四)继续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通风工作。2008年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认真开展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机械通风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7〕23号)要求,按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规定,继续开展地下矿山机械通风专项治理工作。各地区要加强对重点地区企业的督导工作。江西、云南、四川、陕西、重庆等省(市)机械通风比例较低的地区,要加大辖区内矿山企业的督导力度。要督促地下矿山企业建立和完善机械通风专业管理制度,配备专职人员,按规定进行矿井通风效能测定,配备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下半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对重点省(市)的机械通风治理情况和通风系统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继续遏制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
(五)继续深入开展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各地区要继续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关于印发开展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安监总管一〔2007〕112号)要求,深化开展尾矿库专项整治行动工作。2008年要重点治理隐患,针对自查中发现和确定的重大隐患,以及“回头看”督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落实整改方案、整改资金、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有效消除重大隐患。要认真研究分析本地区尾矿库安全现状,将二、三等库、危库、险库以及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和尾矿坝下游有居民区或重要设施的尾矿库作为监控重点,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加强对尾矿库的动态监管,防范尾矿库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认真做好《关于加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
管一〔2007〕214号)的贯彻落实工作。各地要对矿山企业贯彻落实情况加强督促和检查,使矿山企业生产经营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切实掌握该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落实责任制,加强现场管理、技术管理、劳动组织和安全培训管理,推进科学管理,全面提升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七)继续在露天矿山推行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加强小采石场边坡管理的监管力度。各地区要按照《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9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在中小型露天矿山推广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一〔2007〕85号)的要求,推进小采石场的规模化、机械化开采,督促有条件的矿山企业积极应用中深孔爆破技术,组织技术培训,提高中深孔爆破的安全技术水平,鼓励由专业化爆破公司实施中深孔爆破设计、现场技术指导等技术服务;要进一步加强采场边坡管理,有效遏制采场滑坡、坍塌等较大事故多发的势头。
三、有关措施及要求
(一)提高认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监管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认真分析本地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研究部署2008年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监管工作;要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
(二)落实责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从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指导和帮助矿山企业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其对所有生产、管理岗位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
(三)加强检查。各地区要加强对企业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全面排查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以及规章制度、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存在的问题,认真治理可能引发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的各种隐患,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四)强化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对新颁布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宣传贯彻。要切实加强对监管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特殊工种岗位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推进矿山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注重培训质量,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
(五)加大事故查处力度。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责任追究;加大事故技术和管理分析的力度,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防范同类事故发生。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有关重特大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跟踪的规定,及时报送事故信息,做好事故跟踪和督导,按时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和结案工作。
请各省(区、市)和重点监控地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于3月底前将整治工作方案径直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