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地产--互联网企业引领的新类型
互联网企业引领的新类型
近年来,阿里巴巴、京东、乐视等互联网、物联网企业纷纷涉足农业产业地产,主要是依托农业产业,为企业主流业务及物流、存储等关联衍生产业提供基地,同时配套酒店、商业休闲、居住等设施,有创业村的性质。另外,农村土地市场化运作与电子商务进行了新的联合,通过互联网私人订制农场落地。
1.阿里巴巴的“聚土地”
由浙江省供销社直属企业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农产品团聚划算平台、绩溪县庙山果蔬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在安徽省绩溪县实施了一个名为“聚土地”的项目,将土地流转与电子商务结合起来。农民将土地流转至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子商务公司将土地交予当地合作社生产管理,淘宝用户通过网上预约,对土地使用权进行认购,并获得实际农作物产出。值得注意的是,除获得土地租金外,参与项目生产环节的农民还能获得工资。据介绍,目前绩溪已有超过400亩土地被认购。
2.乐视生态农业产业园-临汾基地
乐视生态农业产业园•临汾基地位于尧王台现代农业示范区。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由“乐视生态农业产业园”与“网酒网葡萄酒产业基地”共同构成。乐视生态农业产业园定位:在贯通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基础上,依托农业产业基地,将种植采摘、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酿造加工、交易展览、庄园地产等多项产业集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群落。
3.京东直销基地
随着网购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理念重视程度的加强,消费者网购原生态、有机食品的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京东开放平台持续开拓地方农产品直供基地,加上自建的物流体系,努力打造国内首选的原生态、有机食品网上销售平台,目前其先后在在新疆阿克苏建立瓜果基地,在河北高碑店建立“有机农产品直供基地”。其CEO更是早在2011年就开始承包土地种植大米,并在京东上销售。
第二篇: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
前言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把互联网和农业,金融,医疗,交通,房产,教育,生活服务,政务民生等包括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传统行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
“互联网+”是对创新2.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
二、什么是“互联网+农业”
我国农业市场空间大、产业落后、信息不对称较严重,具有大规模分散的用户,作为中国最大实体产业,农业具有巨大的互联网改造空间。互联网+农业生产、互联网+农技服务、互联网+农业监管、互联网+农村电商,将是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1.互联网+农业生产
“互联网+农业生产”重点体现在智慧农业在生产领域上的应用。基于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技术,搭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通过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最终准确的指导农民的生产。由此,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互联网+农业生产”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设施农业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内部的环境参数和视频图像;可远程或自动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二氧化碳气肥机等设备;保证温室大棚内环境最适宜作物生长,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造条件。
温室大棚智能控制单元由测控模块、电磁阀、配电控制柜及安装附件组成,通过通信模块与管理监控中心连接。据温室大棚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水分、光照强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对环境调节设备进行控制,包括内遮阳、外遮阳、风机、湿帘水泵、顶部通风、灌溉电磁阀、CO2气肥机等设备。
(2)集约养殖
动物个性化生理、健康、喂养监测管理信息化。通过运用物联网,养殖场内通过物联网智能系统能够很好的调节控制室内温度,及对养殖室实行二十四小时远程监控,便于实时发现问题,控制风险,同时对疫病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在安全饲养方面,还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生产档案,建立畜禽产品安全溯源的数据基础,管理安全生产投入品,建立疫病防疫记录;同时实现畜禽生产过程的可监督、可控制,实时监控畜禽存栏数、用药情况、疾病治疗免疫、饲料等情况,提高畜禽生产的安全性,保障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大田生产
大田生产通过农业物联网实时收集农田温度、湿度、风力、大气、降雨量等数据信息,监视农作物灌溉情况,监测土壤和温度状况的变更,根据农作物生长模型,随时进行预警,为现代农业综合信息监测、环境控制以及智能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2.互联网+农业监管
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综合平台,为省、市、县、乡农业主管部门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移动化信息平台,实现远距离巡查、零距离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综合平台组成如下图所示:
(1)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
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集“管、防、控”于一体,面向生产企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销售终端和消费者的农产品安全实时、在线追溯系统,为“政府监管、企业管理、消费者追溯”提供全方位服务。
(2)投入品监管系统
监管部门对本辖区内所有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动态监管,对产品进销存及使用情况进行管理,系统与工作综合平台实现对接,数据共享,并提供如农资补贴等个 性化定制需求,满足不同地区的使用要求。
(3)检验检测管理系统
对管辖区域的农产品开展专业检测、省级抽检、市级监测、区县快检、专项监测等检测数据综合管理,与快检设备系统对接、数据实时传输。
(4)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
对管辖区域内的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实现数据库管理,包括基本信息、基地信息、地块信息、产地环境、农产品信息、农事活动信息、收购信息、储藏信息、运输信息等。监管部门实施动态管理。
(5)农业执法系统
利用移动终端(手机、手持式专用设备)对管辖区域内的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动态监管与移动执法,做到监管信息实时记录,农业执法现场处理。
(6)诚信体系管理系统
对管辖区域内的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诚信名单,分红名单和黑名单,建立信用体系考核评价机制,对部分信 息对外通报。
(7)产地准出管理系统
对管辖区域的农户等机构生产的农产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产地准出证明,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8)统计分析系统 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管辖区域内的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各项生产经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各种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数据支撑。
(9)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分成省、市(州)、县(区、市)三级管理,实现工作任务发布、反馈、管理,公文传输、文件通报等信息应用。
(10)收储运管理系统
系统对农产品在收购、储藏、运输环节中提供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从生产到流通全程对接,监管部门对整个过程实现动态监管。
(11)舆情监测管理系统
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信息采集技术等技术,实时动态收集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智能判断问题性质与影响程度,为 监管部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12)应急处理管理系统
系统针对管辖区域的农产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与工作综合平台中各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事件处理全程可控,将影响程度减小。3.互联网+农技服务(1)农业标准化体系
农业标准体系的组成以农业技术标准为主,同时包括农业管理标准和农业工作标准。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宣传引导,提高国内农业标准化意识;通过互联网聚合的力量,完善农业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工作;采取互联网监管的方式,有效地保证农业标准的实施和示范。1)农业标准信息库
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建立农业标准信息库,在横跨农业全景领域采用行业研究智库与方法论和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及检索手段进行数据的统一、标准的规范、精准的数据完备,实时提供行业研究和数据渠道,在梳理农业战略流程的同时,提供农业标准动态数据库资源。2)农业标准使用规程
各级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农业科研、教学、管理、生产各单位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认真行使行业管理职能,组织制定了一大批农产品生产、病虫害防治、检验检疫、农产品加工、农村资源环境等各类技术规范和种植养殖技术等农业技术操作规程,在实行农业行业管理、指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农业标准操作示范
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通俗化、简单化,使广大农民准确掌握核心技术、全面掌握配套技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强化农业标准基础建设。
(2)农技专家指导
建立农业专家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科技明白人,依托农业专家系统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入。
1)农技知识库
运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对作物苗情、土情、肥情、病虫害、气象、生态、畜牧、水产养殖及各种灾害等大量数据和实际案例中,通过互联网集合农业专家,农业生产者,其他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学习和发现农业生产潜在的规律和知识,建立丰富的农技知识库,为广大农民提供广泛的,精准的农技知识,指导其进行农业生产,提高效率。
2)农技专家库
基于网络技术开发建设农业专业领域的科技专家库,收录农技专家信息,农民通过专家库查找指定专家,为其答疑解惑,指导农业生产。
3)农技专家诊断系统
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通过农技专家在线跨区域向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咨询服务,对农业病害实时诊断,指导科学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科技的普及。
(3)农机服务
通过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加强农机管理、科研、生产、农机化新技术、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销售和作业服务。开展农业机械科技信息工作,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
1)农机监管
建立农机信息系统,完善农机信息上报制度,加强农机管理部门和农机用户、生产者的联系,发布最新的农机科技信息和农机发展动态,管理和规范农机市场。
2)农机远程服务
运用互联网通讯,定位技术,实现作业机械定位、远程调度、农机信息服务、农机安全管理、农机呼叫中心和专家咨询等多项功能。
3)种植/养殖机械化
种植/养殖全程机械化应用,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开展农机跨区域作业,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
4)植保自动化
采用无人机喷药撒药、远程控制植保机械等手段,提升植保装备作业效率。4.互联网+农村电商
(1)农产品电子交易
整合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搭建农产品交易电子商务平台,为众多农业企业提供优质的展示和交易网络平台。搭建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桥梁,试行“家庭会员宅配”或者“订单农业”模式,把双方的紧密结合起来,保障农产品供销渠道的畅通,增加农民收入。
(2)农村商贸物流
打造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实现加工型公司+农户物流组织管理;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发挥物流中心的信息中心功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组建如农民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区域性民间组织参与农产品物流,形成一个延伸到县、乡、村的物流网络。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分购联销的管理方式,极大的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3)农业金融
基于电子交易平台,在实现网上购物,支付、转帐结算的同时,本系统将提供储蓄、兑现、消费贷款等金融服务功能。衍生农业供应链小额信贷服务,为广大农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4)农业行情分析
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综合平台和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各项数据基础上,开展实时动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和舆情监控,开展农产品交易信息,供求动态监测,为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准确、及时、系统的市场信息,更帮助其调整市场策略,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怎么实现“互联网+农业”
农业和互联网融合,绝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通过产业的融合和创新,以最新的互联网行业之长,补最传统的农业之短,甚至是创造全新的产业模式。
(1)以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为突破口,贯穿产前、产中、产后,连贯四大方向,有望借助该体系整合各方,最终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2)瞄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四大应用,突破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农业等前沿技术,建立全产业链条智慧农业系统。
(3)发展多形式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第一,依托原有互联网优势扩张到农产品领域的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第二,传统批发市场转型形成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如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第三,有实力的农产品企业自主打造垂直农产品电商平台,并逐步扩张品类,如联想佳沃;第四,个性化高端产品形成的小而美轻模式,如淘宝农业,农产品微商。
(4)提高农业现代物流技术,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技术装备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第三方农业物流加快农业扁平化物流交易集散模式,抓好现代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
(5)发展多元化农业众筹模式,利用股权,订单农业,大家种等方式,实现农产品,农场,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各个领域众筹。
(6)构建农业云平台,利用农业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开发农业新技术,预测分析市场行情,提升农产品生产者经营效益,促进农业产业模式创新。
四、“互联网+农业”的效果
(1)农业经营方式上,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转变为成为更富有效率和效益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大生产
(2)农业产业组织形式上,从农业产业链割裂,各行其是,互不关联状态转变到农业产业化、一体化组织形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有机整合,提高农业附加值。
(3)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关系上,转变到以市场引导生产,以生产保市场供给的生产与调控方式,综合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
(4)农业生产手段上,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5)农业发展路径上,从高能耗、高投入,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低碳农业、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并举的发展模式。
第三篇:“互联网 ”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
“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
【摘要】 新时期背景下,“互联网+”已经被纳入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并且该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战略因素。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教育体制改革成为核心议题,李克强总理也对其作出明确指导。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未来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中,教育这一领域势必得到应有的重视。“互联网+”的出现,能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 互联网+ 教育体系 教育改革
前言: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在该计划明确提出之后,互联网+成为时代热门话题,各个不同行业也结合自身状况在分析互联网+的根本含义及核心内容。
一、教育已然成为“互联网+”最受关注领域
“互联网+”的出现,已经在研究领域引起轩然大波,并且根据分析人士给出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该概念的出现在未来将持续升温,并被应用到各个行业以及领域当中。当然,“互联网+”模式的融合,也将随处可见。但总体衡量与分析,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引领作用明显,教育也势必成为未来互联网发展中最受关注领域。当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对教育改革的说明,也为互联网+教育模式得到应有的重视奠定基础[2]。
互联网+是新提出的概念,在该概念提出之前互联网教育的开展已经具备多年的发展历史,这一因素的出现,表明即便我国互联网+计划不开展,互联网教育已经得到探索及应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模式下逐渐与大数据、物联网以及教育模式等相融合,成为新型的教育形态,教育行业已经逐渐向着互联网化的方向发展。网联网教育模式已经为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基础,互联网+的出现,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成为教育改革新的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教育模式探索
现代技术的出现与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凭借自身的发展优势,迅速席卷整个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改革浪潮。“互联网+教育”已然掀起了一场新型的人机交互、人工智能的操作方式,在变革教育技术的同时也使得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得到更新,实现了教育体制质的飞跃。
2.1教育平台的提供
我国互联网教育在2012年得到全面的普及,在我国教育领域中遍地开花[3]。互联网教育开展的本质是融合教育及网络的优势,推动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充分融合,将其作为一种新形态下的发展模式。大型开放式在线网络课程平台,则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免费性、开放性、互动性以及无限制性等。大型开放式在线网络课程平台的出现,只要运用PC端,注册完成后可免费学习,选择喜欢的课程。但该平台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授课时间较短,通常仅为十分钟左右,甚至更少,并在课程中穿插问题进行讲解。学生修完课程之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得到开放性的学历证书。对于学生自身而言,这一教学平台与传统的教育体制存在明显的差异,实现了在线教育的深入优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高等教育的转型。
2.2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优化互联网+教育的基本内容,能够将现代的信息技术与教育体系深度融合,满足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信息化在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实现教育信息的快速传播,进而通过大量信息的堆积形成系统性教育数据库,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个性化要求。教育信息化同时被称之为“智慧化教育”,该教育的特点主要是讲网络、智能化、多媒体等多项先进技术总结,构建一个封闭的空间环境。满足开放、共享、交互以及协作的基本教育模式,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教育平台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共同推动,为传统的教育体系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褪去陈旧的教育观念、方法,在根本上实现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
三、“互联网+”模式下教育改革新趋势
结合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现状,“互联网+”已然为教育改革做好准备,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必将向着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探索“互联网+”模式下教育改革新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学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教育的开展,对传统学习模式与教育体制进行重新构建,制定一套适合互联网模式下教育体制的发展策略,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同,凭借与网络辅助教学与互联网互动教育模式的融合,实现了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体验式教学、协作式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存。当然,典型的教育模式还属“4A”教学模式,即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4]。表示为不分时间、地点、方式以及任何人的学习方法。该教学模式依然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的融合,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明显降低,为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发挥提供基础。
3.2中心教育明确化
传统教育体系中,教育主题为教师,围绕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授课。“互联网+”对教育体系的优化,将教育中心进行明确,确定与学习者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与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年的学习内容,避免教师对课程的被动灌输,并且效果十分不理想。教育中心的明确,教师作为教学辅助者,提供服务职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自过程教育本身,逐渐延伸到学习者走向工作岗位与终身需求学习当中。互联网教育的开展,能够运用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将各项信息进行汇总,对学生的各项资料与学习行为方式进行总结,进而具有针对性的制定学习方案,进而更加准确的评估学生,满足“因材施教”[5]。
3.3教育方式娱乐化
教育方式的娱乐化看似是对传统教育的不尊重,实则不然。目前很多研究领域已经逐渐将教学方式倾向于娱乐化的发展方向,探索游戏学习法。换言之,则是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在互联网模式下学习知识。结合案例分析,在幼儿时期接受教育,通常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幼儿兴趣,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一旦步入到正规教育模式下,娱乐化教育方式被彻底摒弃,致使学习过程十分枯燥。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之上,实现娱乐化教育,对更新刻板的学习方式以及教育方式作用明显。
3.4教育平台免费化
互联网教育的开展,在借鉴网络化的基础之上实现了跨国家、跨地区、跨校园的发展模式,为面向全面化的学习方式探究新的发展方向,将多方资源与学习模式相结合。基于此,优质化教育平台的提供尤为重要。互联网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能够将多项资源进行整合,并非将传统课件照搬到网络体系当中,为教育平台提供免费化的服务,在强烈的学习氛围当中接受教育,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3.5移动学习便捷化
移动学习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运用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的实现学习。移动学习的便捷化并非单纯的将PC端的教学资源简单的照搬到移动设备上进行浏览,而是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习对象差异性,尊重个性化需求,制定教学APP。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移动终端发挥出互联网+教育的实际作用,运用学习者的闲散与碎片化的时间,总结学习特性,满足互联网教学实效以及便捷化要求[6]。在未来教育改革模式下,移动学习便捷化,必定发挥出自身优势,取得教育实效。
3.6社会认证高效化
社会认证高效化,主要是指获得学历证书的便捷性,进而满足社会对自身的认可。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下,多数人上大学则是为了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以及学历证明,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保障。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学习者则希望通过完成某一科目的学习之后,获取相应的授权证书,得到社会认可。这一愿景,可以在MOOC教育平台实现,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教育积极探索与多平台相融合的发展模式,建立与工作需求以及学习者需求相类似的教育环境,通过学习,实现社会认证高效化目标[7]。
3.7数据应用价值化
大数据时代,教育全过程将被转化为数据进行封存。网络辅助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以及通过学习总结的大量数据能够被准确的记录下来,运用教育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改善与健全。未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作为其支撑基础,对教学管理层面的创新性明显,在教学管理创造过程中也将发挥出更多的价值。
具体分析后,互联网+引领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够在多方面为教育体系提供优化方法,教育体系的全过程进行改革优化。并能够将多种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融合,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出应用价值的最大化,探索改革新的发展趋势。
结论: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体制面临着新的改革,国家为应对新时期教育要求作出具体指导。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资源协调配置,满足国外教育的转型发展,进而确保跨地区、跨时空限制等要求,为教育资源的共享奠定基础。在未来发展中,互联网+必将为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价值。
参 考 文 献
[1]温建平,张国锋.信息化背景下对我国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研究,2012,10(03):47-52.[2]杨东平.试论我国教育范式的转变[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04):1-9.[3]梁林梅,唐卉,洪岩.论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变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2,12(12):5-11.[4]朱国仁.新世纪国际教育改革发展动向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5(03):36-46.[5]刘莹,任罡,李崇荣,等.建设先进网络基础设施支撑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应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04):482-490.[6]周满生.教育国际化:概念、特征与趋势[J].世界教育信息,2013,5(13):12-16.[7]李永礼,李川,马章勤,等.泛系教育说: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10(09):139-141.
第四篇:互联网+,引领教师研修新时代范文
互联网+,引领教师研修新时代
——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体
会
七月的济南,热情似火,我参加了在山东省教育大厦举办的2016年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这次培训共有两个主题——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和微课程设计,160多人参加。培训让我对自己所要承担的教师工作坊的认为有了明确的认识,为自己为期一年的工作坊主持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职责,确立目标。
中国社会在形态上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无论是网民数量还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均堪称世界第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那么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更伟大的变革中。
刘金利处长对高级研修班的开班表示了祝贺,对参训教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她指出,2016年是我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向“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转型的关键年,也是努力探索提高教师培训效率和质量新路径、新内容、新策略和新模式的一年。研修平台、课程资源、学习指导等都发生较大转变。一是建设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二是建设多元化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三是建立常态化网络学习指导机制;四是积极推动教师网络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她希望省教师工作坊团队成员要珍惜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要做志愿服务精神的倡导者,做高尚师德的表率,明确工作任务,履行好工作坊主持人的职责。
师训中心主任毕诗文、副主任刘文华分别围绕“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规划与2016年工作要点”和“工作坊主持人工作职责与任务”等进行了说明和解读。毕诗文主任介绍山东是全国网络研修的大省,网络研修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模式之一。未来,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把全托参训教师在研修平台上的行为汇集起来,这样就能够充分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需求,更好地开展研修工作。
二、技术支持,专业引领。
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中,我们教师常用的就是ppt、flash,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新的技术手段可以让我们的课课堂教学更加先进,更加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几位教师从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信息技术在教学环节的优化作用。
信息技术的作用点:导入环节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放大细节、增强真实感 ;讲授环节可以直观化、可视化,呈现系统逻辑,化抽象为具体,促进思维、交流;评价环节可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推送建议、可视化呈现。通过演示类工具、情境故事工具、资源获取工具、促进思维类工具、TWT创新思维工具、互动类工具、存储类工具等等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加分。
赫拉克利特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物,就是变化本身”,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慢慢渗透的,不能高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短期影响,也不能低估了它对教育的长期影响。在不改变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与学是我们现在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三、培训改革,模式解读。
教师工作坊,这是一种全新的事物,怎么做坊主,为什么要做,华南师范大学博士、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学院副院长黄道鸣为我们进行了《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将教师工作坊的研修模式进行了解读。
他说,工作坊代表这现在教师培训必然的发展趋势,作为一名工作坊的主持人首先要变成培训者,站在时代浪潮的前端,成为一名改革者。
“教师培训如何让人爱恨交织”,教师不是不想培训,而是较少遇到真正有价值、有针对性,能够解决问题的培训。对于这样的问题,教育部回应并印发了《关于深入中小学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从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营造网络学习环境,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增强为教师提供优质培训的能力;建设培训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服务;规范培训管理,为教师获得高质量培训提供有力保障等几个方面对教师培训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现在,网络研修包括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和教师工作坊研修两类培训,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其中教师工作坊研修重在利用工作坊,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跨递进式培训,分学科(领域)建立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学习机制。教师工作坊关键是定好位,确立好目标和任务。从内容、模式、方式上用好坊,发挥工作坊主持人的引领带动作用、学习共同体组建、研修活动开展、资源生成和乡村教师学习与实践成效,使工作坊研修与日常培训教研工作结合成效,平台支持、课程资源支持、工具支持和专家指导成效,建立“用得好、辐射广、共成长”的骨干引领全员的常态化研修机制,从建成一批坊,培养一批人,完善一个体系的目标入手,确立五类培训主体的任务,更好地利用和组织好自己的团队。
齐鲁名师、全国十佳班主任郑立平老师为我们做了《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家》的讲座,为我们举例谈教师成长共同体的创新与尝试。
郑立平老师打造的“心语”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是一个以各地优秀青年班主任为骨干的民间教师成长团队。它于2009年10月,由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山东省十佳创新班主任郑立平老师创建。团队以网络媒体为依托,通过研讨交流、专题讲座、团队共读、沙龙对话、视频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师和班主任培训学习活动。至今已汇聚了来自全国30多个省的近千名优秀教师,并吸引了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班主任等20多家主流教育媒体和许多教育专家的支持与关注,许多省市的学校或培训机构,把“心语”团队的活动内容作为教师和班主任培训的有效资源。心语”团队,以教师成长团队为基础,现已扩增出班主任工作研究团队、职业教育研究分团队、家庭教育研究分团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分团队。把教师、家长、编辑、专家、学生、领导„„教育相关各层面的人,组成了一个和谐而 充满激情的教育研究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并逐渐开发出一些有效的教育课程资源。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讲给别人听。心语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班主任工作E站),开创了大型民间班主任讲坛——“老班的幸福”专题视频讲座;读书是提高教育素质的主要途径。在征集专家和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团队每年都提前推出必读篇目,组织每月“齐读共谈一本书”活动;没有思想的碰撞,就不会有智慧的产生。利用心语全国班主任成长研究会QQ群和心语沙龙QQ群,每周都针对教育热点、焦点问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写作是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团队平日大力提倡教师善于积累,积极推动“师生共写”,骨干成员必须按时上交各种作业;成功的教师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积极帮助青年教师规划职业生涯,大力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改革创新,进行持久的“个人特色打造”; 借助外力推动,体验思考的快乐。团队创办了电子刊物《心语月刊》,还积极配合教育媒体,组织有意义的教育话题征文,勇于引领教育思维。眼界决定境界,封闭的环境往往湮灭工作的激情,扼杀创新的思维。团队有计划地组织成员开展“教育行走改变教育人生”活动,特别是优秀教师利用假期开展支教活动。自愿自费到贫困地区,无偿地培训师资、教育交流。
心语团队立志打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开放空间,一个温馨交流的心灵家园,一个争鸣碰撞的学术净土,一个激情涌动的优秀教师和卓越教师的幸福摇篮”,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线班主任在一批优秀教师的带领下,研讨教育问题,阅读教育经典,提升思想境界,关注自身发展,品尝教育幸福,开创了教师成长民间化的新模式,开创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民间化的新模式,也让我们对于建立自己的工作坊团队有了更大的信心。
四、分组建坊,团队协作。
我们承担【QLIT精英俱乐部-技术优化】工作坊创建、组织与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工作坊的目标与任务要求,积极引领全省教师通过智慧众筹实现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共性问题解决,促进全省教师技术运用能力和自身技术素养提升。
工作坊的目标定位是引领工作坊学员完成技术优化课程的学习、研讨和深度介入课堂;通过智慧众筹活动完成五次技术支持课堂的核心问题解决、讨论、交流;通过线下校本活动实现对智慧众筹成果的实践运用与检验;引领工作坊学员每人实现“一个技术、一节优课、一次深度体验与感受”三个1成果;通过分坊团队工作,形成八大有效常态化技术支持课堂高效指导团队,致力于全省技术优化教学的常态化指导。工作坊共设立了八个分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活动设计路径:发起活动-交流讨论-精华整理与发布
第一步:学习课程(发布特色课程名称、课程文本、对学科教学作用、视频链接网址、讨论思考题)
第二步:智慧众筹问题提出,设置技术支持课堂优化讨论问题,引领讨论
第三步:智慧众筹核心问题解决方案论坛(让学员上传个人对核心问题的解决方案)第四步:技术在课堂案例展示(让大家自由把课堂中的技术运用教案、心得、经验、技巧发布上来)
第五步:坊务大明星,参与学员统计与明星学员展示、上传学习照片
互联网+是我们山东省教师培训的必然选择,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创新性的事业,它使研修进入了深层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层次的教师的个性化需求,规范教师的网上学习要求。我们将共同面对挑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为教师运用信息化优化教学环节进行答疑解惑,圆满完成教师工作坊主持人和志愿者的工作。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前赴后继引领创新
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还包括三方支付、基于第三方支付衍生出的网络金融平台以及网络借贷。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银行网络业务发展早已开始,到2012年中国电子银行交易笔数高达896。2亿笔,增长迅速,电子银行替代率提高到72。3%。业务网络化是将来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要方向之一。
2010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并在2012第三方支付市场突破12万亿元。到目前为止,有250家企业相继获得三方支付牌照。就网络借贷来看,国内平均每天都有一两家平台上线,预计整个P2P网贷平台1000家的规模很快就可以达到。2012年网络借贷交易规模突破200亿元。
互联网金融重在模式创新
宁波网络投资公司的专家介绍称互联网金融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有理由怀疑传统金融最终会不会为互联网金融所替代,真正如最早互联网大佬预言的那般成为21世纪的恐龙?杭州小额贷款公司的专家分析指出,传统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业目前的定位不同,表现为业务互补,互联网金融业目前在规模、风险控制等能力方面远远不能与传统银行业相比。短期传统银行业地位不可撼动,双方存在广阔业务合作空间,互联网金融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有效补充。撇开互联网金融是否最终会取代传统金融的话题,互联网金融产生的最大的意义便是其带来的难得的模式创新之风。
浙江借贷平台的专家表示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竞争加剧背景下,金融机构转型需求迫切,在掂量如何转型之际,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的警醒实在是件好事。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思维和运作方式创新立刻成为银行关注的重要方向。部分金融机构的反应是极其迅速地采取行动进入了该行业。银行建立的电商平台、网上证券公司、网上基金产品销售店铺等等在获得法规允许后相继推出。
金融机构需要这种模式的创新。创新更是互联网行业核心。就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阿里金融来说,阿里金融依靠其互联网业务积累起来的客户渠道资源、资金实力以及客户数据基础,发展阿里小贷。浙江网络借贷平台的专家称阿里小贷的网络化经营,风险控制,资产证券化尝试,贷款产品和服务模式设计等,处处体现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之处。
民融通的网络负责人介绍称网络借贷模式则更是在这种主要依靠银行间接融资的体系下打开了一条新路,它直接提供可供交易的渠道,撇开银行满足资金供求双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