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

时间:2019-05-13 10:5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也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也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

第一篇:也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

也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

李燕贞(汕头市,潮阳林百欣中学)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显露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地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地理品德素质、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行为素质、地理审美素质。本文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这四个方面的地理素质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 素质素质教育中学地理地理

素质教育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地理学科兼具综合性和区域性,它是围绕着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主线展开的,具有一定的哲学价值、德育价值、文化价值、美育价值、生产价值和环保价值等素质教育价值。概况起来,地理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地理品德素质、地理知识素质、地理行为素质、地理审美素质。

(一)地理品德素质

即具备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地思想、全球观念、环境意识、资源观、人口观等。这是地理素质教育中最为根本的内容。它有两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即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1、培养高尚的爱国情操

中学地理教材有丰富的国情国策方面的内容,这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这些素材,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自己维护国家的尊严,积极促进民族的繁荣昌盛。

1中学地理教材从多方面向学生展示了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制度优越等优势。同时,也把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地区差异大,自然灾害多等劣势如实告诉学生。使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比较客观、全面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等)突出我国的优势,强化学生的感受,激发和增强他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对我国的劣势也有清醒的认识。如在讲述我国工农业生产时,除强调有利条件外,还应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频繁的旱涝灾害,盐碱地,低产田,人均耕地的急剧下降,某些资源的匮乏和浪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都给我国工农业生产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才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只有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情,找出差距,才能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人均意识”、“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进而使他们在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时,也产生建设祖国的紧迫感、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从小树立大志,报效,祖国并把这种报国之志付诸行动。

2、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这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中学地理教材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因此,用“人地关系协调论”的辨证观点,教育学生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和其迫切性,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紧扣教材内容,不断阐明观点;同时,不断引入一些可信、全面、生动的资料,加以突出强调,在使学生增强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和基本国策,令其在实际生活中能自觉维护和执行之。

(二)地理知识素质

掌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地理知识

教育是中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也是认识祖国,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1、地理学习方法

要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指导,这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如,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记忆”,我们可以通过归纳总结教会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口诀法,形象直观法,图式法,发掘特征法,简化法,力图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记忆”。

如中国地形区特点,我们就可以教学生采用口诀法记忆: 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

2、地理理解能力

更应注意的是学生地理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学生地理思路,引导学生多观察,观察周围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多想象,多联系从而逐步理解地理知识和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论来综合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地理行为素质

能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科学地认识周围环境,产生正确的地理选择行为。这是地理素质最终转化为能力显现的表现,也是地理素质教育的重点。地理行为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提高给学生必要的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令其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培养其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其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并提高其参加未来生活的适应力。即让学生懂得

“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

1、“学会做人”

在地理素质教育中借助地理学科的优势,培养和造就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尚品德又爱护环境的优秀公民,这是整个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心。

2、“学会生存”

未来社会,人的生存能力和生存意识的强弱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这是人最本能的要求,也是适应未来生活的一项基本素质。比如,作为一个生产者,就要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然后,据此作出正确的生产和销售的决策。因此,在教学中,不妨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通过打好基础,促进发展,发挥特长,鼓励竞争,经受挫折等素质准备,使学生们具备生存意识和能力,以备迎接各种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3、“学会学习”

教育学生,一方面是传授知识,另一方面是传授方法。在某种意义上,传授方法更为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独立探索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学,自立,自强的优良素质基础上,才能真正理智而正确地做出地理选择行为。

4、“学会创造”

创造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优秀人才最宝贵的素质之一。地理素质教育就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包括创造精神,创造能力,创造思维等方面。优秀的创造力不但使一个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可以为社会贡献独特的力量,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其地理选择行为的正确性和影响力。

5、“学会关心”

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等世界性难题,绝不仅仅是对个人生存的挑战,而且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未来世界的发展需要人类共同的合作和关心。因此,在地理素质教育中,要教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集体和他人,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关心整个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关心地球的生态于环境,关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等。这样,才能使其成为目光远大的合格公民,这是地理选择行为的一个基本的问题。

(四)地理审美素质

能感受并鉴赏地理事象的美,具备地理审美能力,养成地理审美情趣。地理学科不论其内容,还是其本身都充满着审美教育的内容。在地理教育中,我们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借助地理教材中所显现出来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素材去感染学会、熏陶学生、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学生的行为,达到美育的功能。

1、地理美的陶冶

启发学生在认识、了解丰富多层次的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去发掘地理的美,如天体美、山河美、建筑美、艺术美、园林美。色彩美、动态美等是地理环境的自然美和人工美。另外,地理学科本身具有的科学美也十分丰富生动。总之,各种形式的地理美都可以诱导学生接受美的情操体验,陶冶学生的美感。

2、地理美的传导

教师应通过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娴熟的教学技艺以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美的信息传导给学生。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用生动、形象、准确、明朗、鲜活、通俗易懂的地理语言将美的图景,美的事物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使其感受到美,认识到美,并爱美,欣赏美,创造美。

3、地理美的体会

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课外考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使其切身感受

到山河美,文化美,花草美,生活美,这往往会令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出更多的美感,在惊叹之下,其审美情趣就得到了升华。这是地理教育的一大优势之一。在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每年都会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黄岐山,风门径等风景区进行考察。学生对课外考察课也非常感兴趣。风景区的红花绿草,奇石怪树,清澈小溪都会让学生对大自然之美有切身的感受;文化典故,神话传说又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美;通过一天愉快的旅游考察,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地理素质教育的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互相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地理素质教育必须以地理教材为载体,地理知识为基础,既不可以离开地理基础知识而空谈素质教育,也不能厚此薄彼,忽视了其它素质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显露出它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地理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广泛开展地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学好地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6年第7期,王彦丽:《素质教育下的地理教学》。

2、《教育革新》2007年第9期,王兆东:《对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3、《考试周刊》2008年第38期,陈军:《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篇:也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

也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

广东省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幼儿园 李大凤

幼儿园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发展为根本特征的。那么,在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就应从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点点滴滴做起。下面,结合实践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应善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和好奇心。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好奇是创新的动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应交织在日常活动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幼儿思考、想象且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如在沙水区,我们给孩子提供小桶、小盆玩水,他们很快发现水是可以流动的,有的甚至发现用一根管子可以把水引出来(虹吸现象),在塑料瓶底扎些洞可以做成莲蓬头淋浴器等等。又如:在语言区我们使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把接近生活、亲近大自然的画面编辑出来,配上色彩、录音,以动画形式把抽象的、静态的学习内容变为直观形象的、动态的学习内容,使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创造想象力和好奇心。再如苹果II代计算机上运行的《孩子们的乐园》,就是依据幼儿特点和需要开发出来的软件,它给幼儿提供了各种动物、花、草、树木以及活动多变的“神笔”、“颜料桶”、“橡皮擦”等工具,孩子们根据故事主线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大胆地想象,并从主线和各分枝延伸,有的用河马换下大象,有的用小鸡、松鼠替换小兔,还有的设计小松鼠爬上靠河边的树,纵身一跳正好落在水中鳄鱼的背上„„教师并不要求幼儿死记硬背故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而是给孩子留有“自由”的思维空间,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二、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长期来,幼儿园教育突出地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价值而忽略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园数年来坚持进区教学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所需的活动环境和特定材料,把幼儿应学的内容按不同的区域设计成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能力、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的材料。例如:语言活动中围绕复述故事这一教学目标,我们投放了能体现多个层次的操作学具,以便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起来也不感到太难。显然,提供有层次性的学具能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具,并慢慢地从一个较低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因此,设计学具应注重不同水平,以便同样一个学习内容,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在复述故事教学中,高水平的幼儿能操作四幅立体连环画同时进行连续地讲述,中水平的幼儿可以运用拉线学具分段复述故事,而低水平的幼儿也能通过摆弄学具学习故事中的主要句子。只有给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学具,才能为他们创造一个无压力、无忧虑的心理环境,才能满足各种水平幼儿的发展所需,才能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扮演好观察者、指导者,甚至是幼儿合作者的角色。①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②应给幼儿充分操作探索的时间,不要随意打扰、中断他们的思维,不要急于直接指导,而要适时给予提示、引导,把握好提供帮助的时机、方法和程度。如:幼儿在生活区摘花生有各种不同的摘法,有的是使劲地拧断;有的是一手抓叶茎、一手抓花生,分别朝不同的方向扯断;还有的用小工具来帮忙。教师让不同摘法的幼儿来演示,然后组织幼儿讨论哪些摘法又快又好,哪些摘法费力不讨好,以此帮助幼儿认识和总结。这样的指导有效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发挥了孩子的主体性,也让孩子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③碰到困难时教师可扮演“大朋友”的角色,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与幼儿一起操作并交流操作的方法。

三、让幼儿的情感智慧得到发展 1.加强有机联系、点滴渗透的情感教育。

对婴幼儿来说,健康、积极的情感是指自信、依恋、合群、惜物、求知、求美等。对幼儿爱的情感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幼儿自身体验以及教师、家长良好情感的感染,方能形成。如在我园开展的“关心生病小朋友”这一爱心教育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孩子体察同伴生病的痛苦,使其产生同情心,而对生病的孩子,则让他体验到自己痛苦时同伴的帮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又如家长开放日的亲子活动,注意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父母无私的爱,体验家庭亲情,产生爱亲人的情感。哪怕是在饭后的散步观察,教师也十分注意引导幼儿产生爱的情感。当散步来到小动物园,孩子们看到鸭哥哥为争食而欺侮小鸡时,教师便引导幼儿对弱小的小鸡产生同情心,而对霸道的鸭哥哥产生憎恨感。再如:一天早上,我巡班时不小心摔倒在班上的走廊,到医院检查治疗回来时,看到许多小手向我挥动,绮绮(化名)搬来椅子说:“李老师,您现在还痛吗,我帮您吹吹就不痛了。”千千(化名)说:“您好好休息,要喝水我给您倒。”丹丹(化名)说:“我给您讲解放军打仗的故事,您听了以后手就不痛了。”多么可爱的孩子,他们不但会关心别人,会发现别人的痛苦,还会想方设法帮助别人减轻痛苦。我们就是这样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机联系,点滴渗透,用爱的乳汁点点滴滴地浇灌孩子的心田,催发孩子爱的情感。

2.有意识地训练,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很强的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自身社会化进程的表现。为此,当孩子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他们,使之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结交友谊,享受交往的乐趣,提高交往的能力。我园自开办以来,每期开学时都请家长为自己的孩子带一件玩具到园,丰富班上的玩具。在活动中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你该怎么办?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又该怎么说?这样,让孩子们从中不会分享玩具,学会用“我和你换着玩”、“我们一起玩”等用语与同伴交往,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各自讲讲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说说自己的玩具给谁玩了,与同伴是怎样一起玩的等,让幼儿相互交流交往的方法,这样,孩子的交往能力就可得到明显的发展。又如:我园每周一次同日同时进行全园角色游戏,有“英才小医院”、“美食城”、“自选商场”、“花店”、“小剧院”等,琳琅满目的各种物品布满了室外的走廊及各个角落,吸引着孩子们。这种打破班级界限的活动,有效地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弥补了孩子缺乏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以及朋友的不足。在这一游戏中,有的大班幼儿带着小班的弟弟、妹妹去逛“商场”、“花店”,有的小班幼儿跟着哥哥、姐姐去“医院”探望“病人”,有的去“小剧院”看节目,有的到“美食城”忙于采购,还有的用现代通讯工具──“手机”与对方联系业务,大家各得其所,其乐融融,体会到兄弟姐妹之情、朋友之情。显然,在这样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中,在这样一个模拟的小社会环境里,孩子们都能自由地、自然地学会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学会自主、谦让、协作,获得各种交往的技能。

在落实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幼儿园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任何好的教育思想都必须首先由教师吸收、掌握并且转化为教师自身的观念,然后才有可能在真正意义上转化为具体的教育策略和教育行为,从而实现教育的预期目标。高素质的幼儿要靠高素质的教师来培养,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也就没有幼儿良好的素质。如在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在画水果,冰冰(化名)把圆形的荸荠画成了方形,教师耐心地询问:“荸荠都是圆形的,你画的荸荠为什么是方形的呢?”他回答:“我到奶奶家,看到奶奶把洗干净的荸荠放在桌上,不小心荸荠滚到地上,有的弄脏了,有的摔坏了,我想如果荸荠是方形的多好呀!”教师听后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希望你早日培育出方形的荸荠。”把荸荠画成方形显然是脱离实际,而教师的循循善诱,使冰冰说出了画方形荸荠的原因,并且鼓励他早日培育出方形的荸荠,这种做法对保护孩子的创造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教师采取否定的态度,并要求冰冰重新画一张圆形荸荠,这不就扼杀了冰冰创造性的萌芽和探索的兴趣吗?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过程,成人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巨大,而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成人,他们恰当的言行对孩子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篇:也谈地理分层次教学{张咏琦}

2012参评论文 学 科:地理

作者单位:浏阳市大瑶中学 作者姓名:张咏琦

联系电话:***

浅谈地理课堂分层次教学

内容提要:十个手指难得一样齐,但每个手指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地理基础和思维能力的不同,对学生分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都有成就感,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地理课堂来。因而能较好地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成就感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由教数学转为教地理了。无论教什么科目。目前学生的学习状态都是一样。学生的厌学情绪严重,上课精神萎靡不振。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其实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地理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地理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但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初中地理教学尤其是初一地理教学,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

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地理课堂来,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在初中教学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无论是初中数学还是初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教学,教学效果比不分层的传统教学要好,初

一、初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差别会更大,进行分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地理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强。

B层: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地理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对A层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活动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跟地理有关的课外书,多鼓励他们自学和完成优化设计和填充图册上的习题。使他们地理基础更扎实,地理思维能力更强,成为地理尖子。

对于B层学生则提高他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水平和地理基本运算技

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题,鼓励他们自学,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对于 C层学生则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地理基础和地理思维能力,使他们中的一部分向B层转化。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对于 D层学生则尽量提高他们的地理基础和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其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地理课的兴趣,要求他们最基础的作业,如要他们速记天气符号,回答正确及时表扬,使他们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认真钻研教材和结合学生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初中地理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地理知识,但其中包涵的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笔者首先吃透教材,把握地理知识的系统,挖掘地理知识所包涵的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因学生的地理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都有差异,所以教师又必须对地理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如我是这样教学生分析,判断南、北纬的,上北下南,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这样教学生根据经度来判断在东半球还是在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为西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E为东半球,即∣20。W←← 0。→→160。E︳为东

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如识记天气符号冷锋符号像一个齿轮,可引导学生想象寒风刺骨,所以带刺是冷锋,暖风的两个半圆像半个太阳,暖暖的,所以是暖锋。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每节地理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教学效果好,使学生觉得有成就感。

(1)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地理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册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能做几题就做几题。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

增加一些。

(2)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地理概念,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举例讲解,如一架飞机从长沙黄花机场起飞,沿着28。N纬线圈飞行,最终能飞回长沙吗?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吗?如果这架飞机同样从长沙黄花机场起飞沿着东经113。自南向北飞行,能回到长沙吗?为什么?它怎样才能飞行一周回到长沙?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

教学效果对比,显然,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得出,无论是教什么科目实施分层教学能使你的学生都参与到你上课的课堂来,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地理,学生就会都参与到地理课堂来。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其实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课堂上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有了成就感,进而提高了地理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周俊 肖婵婵 <<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中学数学研究>>2000年第6期)

第四篇:也谈雷锋精神

也谈雷锋精神

在谈雷锋精神之前,先来一首刚刚杜撰的打油诗:

雷锋精神是人性,人类楷模不是神。人生失落需自强,春风得意乐助人。

自从我国开始宣传雷锋的那天起,雷锋、雷锋事迹、雷锋故事和雷锋精神就在人们的不断质疑当中宣传,并在人们学雷锋的行动中被不断质疑。其实,如今的雷锋或雷锋精神,只是个“做好事”的代名词,因此,当无人宣传学雷锋的时候,人们却时常会想起、提起雷锋;而当有人宣传学雷锋时,人们却怀疑学雷锋是否还合时宜。这种奇怪的反映,说明人们需要雷锋,社会需要雷锋,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雷锋,同时人们又怀疑雷锋精神是否真的存在,怀疑别人和自己是否能学做雷锋,并且能学做多久。

曾有资料介绍说,第一个宣传雷锋事迹的作者把雷锋写得非常人性化,可是审稿的人觉得文章的阶级立场不够鲜明,于是就硬杜撰进了雷锋小时候砍地主家山上的柴,手背被地主婆砍了三刀的故事,以增加文章中雷锋的阶级立场和阶级仇恨。而据曾跟雷锋一起忆苦思甜的战友说,雷锋手指上有一道明显的刀疤,是小时候偷吃地主家的猪食时,被地主婆砍的。还有人说,雷锋手上的疤痕是小时候顽皮不小心摔的。甚至还有人说,这刀疤是小时候在地主家的厨房里,看厨娘在切熟肉,忍不住伸手从砧板上撮肉吃,被厨娘手上的菜刀不小心割了一刀留下的,而不是被地主婆砍的。但是,为了阶级斗争的需要,作者就把这疤痕的来历按在了地主婆头上。雷锋死后,在编撰雷锋日记时,专挑他日记当中那些符合当时政治宣传需要的内容,而把那些儿女情长的内容都没选进去。甚至在展示雷锋的遗物时,也特意把雷锋拥有的奢侈品都藏起来,而尽量展示他俭朴的一面。甚至还有人怀疑雷锋当时的收入和支出是不平衡的,收入少,而消费和捐献得多,说明宣传有假。其实,现在去考究这些都毫无意义。有意义的是,到底什么是雷锋精神?我们需不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小时候的确很苦,七岁就成了孤儿,解放那年他十岁,才开始上小学;16岁时,小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并当了公务员。县合作社里买拖拉机时,号召大家捐款,雷锋捐了二十元,成了全县捐款最多的人。后来又学会了开拖拉机、摩托车,自己又买了自行车。他工作四年后,1960年去参军,并开上了汽车。在当时,雷锋的收入,特别是在鞍钢工作时的收入,是很高的。他一个人的收入,在当时,可以养活一家四、五口人。可是雷锋直到22岁去世时,还是孤身一人,毫无牵挂。他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愁。因此,当时的雷锋是很爽的,像当时的奢侈品,如自行车、手表、皮箱、皮鞋和时髦服装,他都有。还不到22岁,这些东西都有了,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事。他当时的生活水平,足足超前我们温州普通百姓二十多年。雷锋还很喜欢拍照片,这在当时人们一辈子也没拍几张照片的时代来说,也是很时尚的。因此,当时的雷锋是个生活富裕、追求时尚的小青年,比如今的富二代、官二代还牛。可是,追求时尚的雷锋平时生活也是很俭朴的,他把积攒下来的钱用来帮助集体和别人,体现了“富而好德、富而好礼、富而好仁、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当时为了政治宣传的需要,硬把这跟共产主义精神扯在一起,不过也没关系,因为共产主义也是讲人性的。而当时硬把阶级斗争也扯在里面,就有点滑稽了。因为,雷锋做好事时,从来都不问那些受他帮助的人到底是什么阶级成分。如果受他帮助的那个老大娘是个地主婆呢?如果他帮助提行李的那个抱小孩的大嫂是个国民党残匪的官太太呢?他这不是在为阶级敌人做事吗?可是,雷锋只知道她们是需要帮助的人,就去帮助她,不附加任何条件,不求任何回报。这就是雷锋精神所闪烁的人性的光辉。

雷锋是个活生生的人,他乐观、大方,热爱学习和自我修养;他在春风得意时,不像现在的一些富二代、官二代欺人、压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助人为乐,勤做好事。根据雷锋所生活的时代、年龄和学历,雷锋不可能在日记里写出什么高深的理论和超脱当时形势氛围的独到见解,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看雷锋在日记里说了什么,而要看他主要做了什么。雷锋是朴素的,纯洁的,善良的,并且具有初步的人生理念。我们今天学习他,就是要学习他怎样做一个有人性的人,因此,雷锋不仅是我们中国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全人类的楷模。其实,像雷锋这样的人是很多的,如有些基督徒也非常乐于帮助别人,当我们向他表示感谢时,他往往会说“让我们都感谢上帝吧!”,这就把做好事跟宗教搅在了一起。而把雷锋精神硬跟共产主义或阶级斗争搅在一起,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宗教形式,从而也扭曲了真正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颗灿烂明星,它早已摆脱了时代、国界和阶级的束缚。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雷锋精神必将大放异彩。实际上我们在当今的一些发达国家里,也经常能感受到类似雷锋精神的存在,而在雷锋的诞生地中国,更多的只是一种形式和宣传。

第五篇:也谈延安精神

清晨,我们第37、38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的部分学员,在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两周多后,乘火车抵达延安,开始了为期9天的学习和考察之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部分时期,曾是无数爱国和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心神向往之地。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伟大旗帜,在这一旗帜的感

召下,众多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不远万里,不怕苦和累,冒着被敌人杀头的危险,冲破重重难关,纷纷奔向这里,加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拯救民族危亡的伟大洪流之中;它是延安精神孵育、诞生和成熟之地,有了这一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之下的军民不惧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向前,使中国革命力量由弱到强、从小到大,直至取得全国胜利;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祥之地,在此,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反思中国革命征程中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及批判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运动,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的政治方向、奋斗目标和思想路线,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它也是毛泽东思想孕育、成熟、直至成为全国人民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的地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极大地丰富了马列主义思想宝库,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人民抵御外来强敌的精神力量源泉。

在延安学习和考察的9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参加了许多现场教学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在现场教学活动中,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鲁迅艺术学院和六届六中全会旧址、洛川会议旧址、四八烈士陵园、宝塔山圣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和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参加了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看《延安时代》音像教学片、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讲座、学唱革命歌曲和陕北民歌、毛泽东与黄炎培论“历史周期率”、观看文艺演出、学习革命先烈讲座、弘扬抗大精神讲座、白求恩与白求恩精神讲座、毛泽东如何教育子女讲座、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等。通过这些活动,我对延安的形象逐步从比较模糊到相对清晰,从片面了解到比较全面了解,对延安精神从生疏好奇到由衷的感佩,特别是对张闻天和林彪的历史贡献与作用有了相当不同的认识和改变。我觉得中共党史还有许多空白点很值得挖掘和填充,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应该真正“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人物,功就是功,过就是过,这才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崇高品质。另外,我对周恩来总理的看法也有了些小改变。

不过,作为民主党人士(我是九三学社成员),我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而凝练而成的“延安精神”,还是敬佩有加,这里,我只能用“感动”、“感人”和“感慨”六个字来加以表达。

“感动”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最高层领导者们都普遍具有博大情怀和朴实刚毅的良好作风,他们大多具有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和勇于改正错误的胆量与智慧,他们也大多具有高瞻远瞩的雄才大略,他们为其他共产党人和解放区民众树立起了光辉形象和高大丰碑;“感人”是因为在这里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追随者们做出了许许多多感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迹,特别是在生活条件极端困苦时期,他们都表现出了大公无私和艰苦朴素的高尚情怀,例如,在生活上,从党的高级干部到一般工作人员都能做到平等互助、不分贵贱和同甘共苦。这里还涌现出了像张思德和白求恩这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型;“感慨”是因为当时还相当弱小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由于有了“延安精神”而使自己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在几年之内就快速打败了曾经强大无比的中国国民党及其军队,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我甚至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做出如此丰功伟绩,并不完全是“天意”,而根本原因是“人为”。上梁正,得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确是一条千古不谬的真理。

在参加以上活动之余,我时常思考“何为延安精神”这一问题?经过比较深入的学习和思考,我以为,“延安精神”或许可以用如下四个“之风”来加以说明:

1、实事求是之风。“实事求是”是一个哲学命题,它表明了人们如何对待客观事物、如何研究客观事物以及如何从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研究中得出具有其规律性的东西。毛泽东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这一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在对中国历史事实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事实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和“怎样做事”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做事为人都

要从实际出发或从客观事实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因此,毛泽东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从而,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上到下都开展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和思想解放运动,这为纠正当时党内的左倾主义错误、端正政治方向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为毛泽东真正成为党和军队的领导核心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此后毛泽东思想升格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发挥了关键作用。“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同时也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2、清正廉明之风。在延安时期,中共各级干部为什么都能达到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精神境界,我认为,其原因主要就是毛泽东等最高层领导起到了表率和榜样作用。毛泽东在物质生活上从来不提出任何过高要求,他与别人一样,吃同样的极差伙食,穿一样的破烂衣服,养成了朴素廉洁的作风;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劳心劳力和废寝忘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沤心沥血;在待人方面,他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想想现在的一些大官们甚至微不足道的官员及其太太们的飞扬跋扈,就令人心寒!);在处事方面,他又公正廉明、精明强干,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雄才伟略,他所提出的思想和战略战术总是比他人高出百畴,无不令人心服口服。毛泽东这种清正廉明的形象和作风,很自然地就会影响到其他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从而使中共上下也普遍弥漫着这种清正廉明的气息,为中共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了良好口碑和光辉形象,赢得了民心,这为此后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起着极端重要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艰苦奋斗之风。在整个延安时期,物质极端贫乏,生活条件极端困苦,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硬是从这种十分恶劣的环境中闯出了一条新路,不但克服了重重困难,还使自己迅速强大起来,并取得最终的胜利,这不得不让全世界所有人感叹敬佩无比。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风,战胜了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种种危难,无往而不克。因此,艰苦奋斗之风也应该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之一。

4、以民为本之风。民本思想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孟子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13年中,以民为本之风盛行。毛泽东曾先后提出了“为群众服务”、“一切为了人民”和“为人民服务”等思想,这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艰难情况下站稳脚跟、图求发展等打下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只有“为人民服务”或以民为本(不是以人为本,二者有相当大的区别!),才能真正赢得民心,政权才能真正巩固,而获得人民拥戴与支持,是成大事者的最重要素质。

当然,以上四个“之风”并不能完全概括延安精神的全部内涵,但无疑地,它们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我想,延安精神可能还有“奋发图强、不畏强敌之风”、“信念坚定、方向明确之风”等,这两个“之风”也非常重要,在中国革命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延安精神”在目前中国人民努力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进程中,也应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必须在中国共产党人内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竭力加以弘扬和宣传,并作为他们必备的一种素质加以严厉要求,这对维护中国共产党人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巩固执政基础,具有无法替代的重大作用。但因篇幅所限,在此不议。

下载也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也谈中学地理素质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也谈形式主义

    也谈谈形式主义 李智灵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误党误国、害民害己。近来不少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故,矿难事故。无......

    也谈团队精神

    也谈团队精神构建和谐集体,发扬团队精神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个话题,在此我结合我们年级组的若干事例也想谈谈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朱海宏是我们大班年级组的一位老师,其对待教学的......

    也谈责任

    责任在我的印象中有一首小诗,作者早已忘记了,但它朴实无华的语句映射出的那深厚的人生哲理,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时刻激荡着我的心。这首诗的名字叫做《责任》。“挂在嘴上......

    也谈依法治国

    王利明依法治国与法治的概念在内涵上是相同的,因为法治本身表达了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注:参见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4页。 )法治......

    也谈养老

    也谈养老 长大了,我才明白:人从出生那天起, 其实是一个“慢慢长大,慢慢变老”的过程。也就是说:不管你官大官小、富人穷人,结局都是一样的,这充分体现了大自然对每个人机会的平等性......

    也谈师德

    也谈师德 近日,从网络上看到了不少关于个别教师师德水平较低的报道,有些甚至是触目惊心。坦率地说,所有这些,有的是社会问题,但也有的是个别教师自身的师德问题。 往日教师的社会......

    也谈解放思想

    也谈如何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近一段时间,通过......

    也谈因材施教

    也谈“因材施教”之“材” 杭州绿城育华小学曾水清 如果让你回答,“因材施教”的“材”是指什么?是学生,是教材,还是教师,抑或其他。也许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肯定是指学生,是指......